填寫留言
組織領導與發展研究
課程名稱:組織領導與發展研究
課程時間:2022.7.9(六)
課程地點:Google Meet線上
學系:終發碩專班二年級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李怡珣
學號:110436518
課程內容:領導入門基礎知識、團隊管理與領導、領導與決策
課程心得:
領導無論是在企業經營或國家經營,都是非常關鍵的能力。企業經營績效的好壞,主要關鍵在「領導」。凡是企業有優質的領導群或最高領導人,此企業或集團的經營績效就會表現卓越亮麗。
領導是帶領組織朝目標與願景邁進。領導力就是影響力,一個人的成功在於他對其他人的生命帶來多少正面的影響。因為領導力就是博取人來追隨你的能力。如果一個人懂得提高自己的領導力,會讓生活更美好和有成就,也會讓職場更順暢和有效率。與其追求身分、職位或頭銜,不如明白領導力的運作方式,讓自己學會如何培養和建立領導力,進一步加深對別人的影響力。而建立領導力的方法裡最具代表的就是「自我成長」。
領導力不是天生,而是後天養成的。領導人必須具有理解能力,而且要把自己的想法付諸語言傳達給眾人,所以語言也是領導人的武器。
組織領導與發展研究
課程時間:2022.07.23(六)
課程地點:moodle線上
學系:終發碩專班二年級
課程名稱:組織領導與發展研究-魅力領導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廖湘綺
課程心得:
今天的課程從「魅力領導學」一書從營運管理、績效達標、工總溝通,人脈連結四大方向35個形象策略題,, 首先魅力並不一定是與生俱來,即使天生沒有,也可以從後天去學習而養成,就如同書中提到的歐巴馬夫人的穿衣風格,接著從提到魅力會浮現誰的身影,讓我們去思考為什麼這些人會是我們心中的魅力代名詞。然而在領導、管理學中有個領導魅力的名詞,千萬不要小看領導魅力,有時候決定組織成敗的重要關鍵就在主管個人的魅力上。
知名非語言溝通專家亞伯特.馬布藍(Albert Mebratian)教授所提出的「7/38/55」黃金形象定律,完全推翻我們過去的認知,當每個人的「7%」都差不多的時候,決定誰能勝出的關鍵,就是看誰有辦法運用形象管理技術,將內在的 7%「翻譯」為外在的 93%,讓人們對你的實力與想傳達的內容,能看得懂、聽得進、感受得到。換句話說,只要能夠掌握魅力的本事,就等於比別人多出 93%的勝算!魅力的重要就是在此,而魅力是可以靠著後天學習得來,當起心動念之時,就已經開始魅力的修行,雖然魅力不是天生的,魅力但可後天養成。
引用書中寫到:「魅力是一種天然和天賦,它已潛藏在靈魂深處,你需要的只是一把啟動它的鑰匙。」學習+課程就是這把鑰匙,透過學習實際應用在生活中並試著教導與帶領周遭的人一起做,經歷一段時間後,期待能見到煥然一新的樣貌。
組織領導與研究發展
課程時間:2022.07.09(六)
課程地點:Google Meet
學系: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組織領導與研究發展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廖珮婷
學號:110436504
課程心得:
什麼是領導?Leadership=leader+follower+situation
領導的真實意涵提到,領導是帶領組織朝目標與願景邁進。所謂的領導(Leadership)是領導者及領導活動之簡稱,包含創造願景及影響追隨者去達成目標兩個成份,也可以說,領導是一種達成團體目標的歷程。領導者可說是一個組織的核心人物,透過帶領、引導和鼓舞追隨者的過程中,發揮組織、激勵和控制的作用,領導行為方式會深刻地影響一個組織的整體表現及效能。而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認為不需要超級領導者,也沒有永遠的領導者,而是要建立制度化與專業化的領導者,並且讓優秀且正常的領導者代代相傳。講義中提到了領導力的七項特質:遠見、影響力、激勵、凝聚、教導、創新和誠信。觀察許多知名的組織領導者,都可以發現上述這些共通的特質,而許多導領者也都具備各自的個人魅力,可以在組織情境中創造及發揮影響力,吸引追隨者及使人服從。在魅力領導學(2021.陳麗卿)書中就提到,以魅力服人,贏得的是追隨。就像Apple的創辦人賈伯斯(Steven Jobs)一樣,就屬於魅力型領導人。
團隊管理與領導:
什麼是團隊?集合眾人經驗與智慧,發揮1+1>2的效益,而團隊存在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組織為了特殊目的而成立的,用來解決特定問題或達成新目標與任務。管理與領導,是兩種不同的能力,有不同的性質和目的。管理者是監督部屬是否依照其指令做事,並確保領導者設立的目標在過程中得以實現,並維持現況;而領導者則是運用其影響力去挑戰並改革既有規則,也就是所謂的創新與開發;管理者看到的是眼前短期的問題,而領導者必須有遠見的,看到長期的發展方向。在人力的運用上,管理者想辦法有效的利用人力資源,而領導者則是激發其潛在價值。而提到成功的團隊領導者,我會想到Apple的創辦人賈伯斯(Steven Jobs),他深諳領導的藝術,雖然外界對他的評價兩極,但如果只探討他成功的因素,他懂得尊重以忠誠態度為組織貢獻一己之力的團隊,除了讓團隊自由發揮本身的創造力,最重要的是遠大的願景,有遠見並懷抱遠大願景,讓團隊成員的創造力發揮能得以匯聚,並對他勾勒的願景有絕對的信任感,他不斷催促團隊成員提高對自己的期待,激發成團隊成員潛能,完成了團隊成員當初認為不可能完成的目標,他的領導魅力及他賦予的動機,凝聚了團隊成員的向心力。
領導與決策:
如何做出好決策,是一個領導者能否帶領追隨者走在對的方向和道路的重要關鍵,除了所處環境外,領導者的經驗和態度也會影響決策的結果,雖然多數的領導者心中存在著以經驗判斷做決策,但基於各種資料分析結果做決策的理性決策模式,還是多數領導者會使用的;做決策時,因為要考慮到許多層面,如何做出有效決策就是關鍵所在,除了要處在思緒和情緒都保持良好最佳狀態下進行,還要不被自我價值所框住、根據現實的實際情況去客觀的分析問題,過程中也要依不同的情況做修改或調整。決策能力深受知識和經驗所影響,若要增強決策能力,就要不斷的去吸取新知和資訊,來源可以是專業的報章媒體網站,也可以是透過和該領域內的專家、優秀人士訪談或對談中獲得,另外也可以藉由參訪世界級的優異組織或透過合作的方式在過程中獲得。累積豐厚的人脈存褶也是很好的方法,因為不同領域各有專精。
疫情是一門人生修練的功課:
讀完明烈老師這篇文章深有感觸,疫情造成的是全球性的影響,且不論貧富都無可避免,過往每年我都會安排出國旅行充電一至兩次,或是到英語系國家參加短期的語言課程微進修,但疫情發生後,原訂的出國行程被迫取消,短時間內也無法自由的向外面的世界移動,反而讓我有時間往內在的世界去思考,於是決定利用這幾年不能隨意出國的時間報考終發班進修,原來,轉個念,就會是一份禮物。像文章裡提到的:修練總是在艱難的處境中進行。在艱難的處境中,要保持積極樂觀和堅持努力更是不易,尤其對未來的不確定性難免會有焦慮和恐慌的情緒,文章中所提這八項除了是修練,我認為也是解方,涵蓋身心靈三方面,缺一不可,唯有保持健康的身心,才能落實終身學習。
組織領導與發展研究
課程時間:2022.07.09(六)
課程地點:moodle線上
學系:終發碩專班二年級
課程名稱:組織領導與發展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廖湘綺
課程心得:
領導力的緒論,領導是個人特質之一與一種影響力,帶人要帶心,而領導人的特質需要有洞燭先機、冷靜的判斷力,也需要同時擁有捨我其誰、勇往直前的勇氣,完成階段性任務時,並帶領團隊做反思自省的能力,同時需要時間累積及建立在組織內有互信的基礎上。當然領導人的特質不應該只想個人炫技,而是要有謙遜、不居功的特質,能有歸零的謙遜、去誠實面對自己能力,才能鞭策一個人不斷的成長。
團隊管理與領導
團隊管理並不是要營造大家都怕你的威權世界,領導者本身要能以身作則。千萬不要試圖在團隊中尋找自己喜歡或同質性的人。要把眼光放寬,尋找能夠與人愉快合作、展現出能夠勝任此項工作,同時具有領導力特質的人選。合作的關鍵不在以權威壓迫,而是能為了整體目標而相互妥協調整,創造共同願景並攜手解決問題。
領導與決策
以穆勒的話來說,「寧可當個心有不滿的人,好過當心滿意足的豬;寧可當心有不滿的蘇格拉底,好過當心滿意足的傻瓜。」在思考複雜、不確定、高風險的決策時,要確定你對這個決定可能造成的所有後果,都已經發揮想像力地具體、生動而且同理地設想過。同時,在你設想的時候,要考慮到你的人類同伴的所有需要、想要、恐懼,和真正在意的事。
組織學習研究課程心得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標題:跨校組織學習研修會
課程時間:2022.05.28~05.29(六、日)
課程地點:線上
參與校系:中正大學成教所碩博班、暨大終發所碩班、暨大終發在職專班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學號:110436515
學生姓名:劉翊真
學習心得:
跨越鴻溝、凝聚彼此
在這次的跨校研修學習活動之前,相信許多同學都殷殷期盼能夠實地去到日月潭,面對面進行交流與溝通,雖然因為疫情而改成線上,但無阻三個團隊的報告同學們的用心,讓大家都體驗到非常難忘的學習經歷。
中正成教所報告的「U 型理論」:U型理論幫助我們找出盲點並且推動變革,其核心精神是要像正在生成的未來學習,引導我們培養出一種自然流現的能力。
暨大終發專班報告的「學習型組織個案分析及方案規劃」:以裕隆日產和澳洲溫德姆市作為個案來分析,並且引導大家進行學習型組織的方案規劃。
暨大終發碩班報告的「世界咖啡館」,是用對話找答案、體驗集體創造力,帶動組織學習及個人成長的方法,大家實際在線上體驗這樣的腦力激盪,短時間之內跨越彼此心靈的鴻溝、凝聚彼此的力量。
這次的學習活動,特別感謝吳明烈教授的用心指導,和林海清教授的專題演講,從兩位老師和諸位同學身上體會到組織學習的力量,尤其感謝聯絡、籌備、執行的同學們,活動圓滿順利,都是你們的功勞。也謝謝一起參與學習的夥伴們,我們在線上跨越鴻溝、凝聚彼此,真是一次印象深刻的學習經歷。
組織學習研究課程心得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標題:春風化雨電影欣賞
課程時間:2022.05.14 (六)
學系名稱:終發碩一專班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學號:110436515
學生姓名:劉翊真
學習心得:
一、 本電影有哪些情節分別具體反映學習型組織的內涵:
1. 學校藉著儀式和口號,向學生們強調學校所期待的價值觀。(共同願景)
2. 老師用創新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們體悟文學帶給人們的心靈感受,藉著把課本撕掉的動作,讓學生知道學習不是死背書,而是每個人在吸收、內化之後,能夠獨立思考,探索自己的內心,進而產出與他人不同的想法。(改善心智模式)
3. 老師讓學生們站在桌上,轉換看事情的出發點和角度。(系統思考)
4. 學生們因為老師的創意教學,激發他們逐漸喜愛文學藝術,成立詩社,青春少年們藉著文學謳歌愛情的美好,彼此分享激勵,產生團體動力,大家在寫作實務上更加進步。(團隊學習)
5. 學生主角之一藉著參與喜愛的戲劇表演,勇敢踏出自己的舒適圈,並向自己心儀的女孩表白,將男女愛戀之情昇華至藝術的層次。(自我超越)
二、 從組織學習的精神觀之,電影中的寄宿學校威頓學院需要進行哪些具體改變,才能發展成為學習型組織(學習型學校):
1. 屏除一以貫之的填鴨式教育,注重學生的個體性。
2. 領導者(校長及其他老師們)需以身作則樂於學習。
3. 鼓勵學生們多元發展各自的潛能、朝自己喜愛的領域大膽地作多方嘗試。
三、 觀賞這部電影的心得收穫:
從羅賓・威廉斯飾演的老師創新、適性的教學方式,再到學生們在洞穴中成立「死詩人詩社」、學生主角不顧父母的反對參與戲劇演出、體會到藝術表演的愉悅美好,到最後學生主角被父母逼到自殺身亡……。這讓我聯想到柏拉圖的「洞穴神話」。在只有單一價值觀的洞穴裡,懂得獨立思考的人,翻到洞穴外頭,體會到世界的多元美好並深受感動,這個人告訴洞穴中的人們這些美好,最後卻遭到洞穴裡的人們殺害。在貧乏的年代或壓抑的組織裡,創新、批判的思維是多麼可貴,卻也需要堅持下去的毅力和身邊支持的友伴!而這也呈現出組織學習的重要性和意義之所在。
組織學習研究課程心得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標題:《第五項修練》小組報告
課程時間:2022.04.09 (六)
課程地點:OLD咖啡館、暨大
學系名稱:終發碩一專班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學號:110436515
學生姓名:劉翊真
學習心得:
咖啡、學習、反思
身為咖啡迷的我,知道這天要來一家很特別的咖啡館上課,儘管拖著半夜三點半才就寢的疲累,也無礙一早就打開全身細胞深深體會……
一個個質樸溫厚的陶製杯子、一杯杯精確計較的香醇濃郁、一塊塊不影響咖啡味道卻散發自有風味的糕點。聽著老闆對咖啡的熱愛和精細研究,以前剛出社會時,喜歡閱讀咖啡相關書籍鑽研、買了蒸氣濃縮咖啡機器沖煮咖啡和打奶泡、成天浸泡在一家家咖啡店的我,甘拜下風。對咖啡的產地、豆子的處理、烘豆、研磨、沖煮,甚至連喝的方法都講究的老闆,像科學家的外表裝載著藝術家的靈魂,讓每位同學用最自然的方式學習到咖啡的知識和迷人之處。
真正的學習,是整個人去沉浸、感受,真誠地喜愛所學事物的內容,集中地、客觀地、有系統地去達到嚮往的願景。一步步按照自己的節奏,有耐心地往願景邁進。老闆創業是用系統思考的模式
接著,由各位同學們報告五項修練: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共同願景、系統思考、團隊學習、知識管理。
團隊的三項核心學習能力,就好像一張三腳凳一樣,五項修練代表發展三個核心學習能力,以三腳凳表達這三項核心能力三足鼎立的重要性,缺了任何一項能力,三腳凳都無法站立。
1.增加渴望:自我超越、共同願景
2.發展反思式對話:管理心智模式、進行深度匯談(團隊學習)
3.了解複雜性:系統思考
而最後第六項知識管理,即是將知識透過「獲得、記錄、組織、存取與更新」,不斷「去由外而內的累積」以及「由內而外的優化」,助於組織及個人做出決策,以因應環境的變遷。
2022/05/28~29 跨校組織學習
課程名稱:跨校組織學習課程時間:2022/05/28(六)~29(日)
課程地點:線上課程/Google Meet系統
學 系: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孫珮瑜
學 號:110436507
課程心得:
由明烈老師帶領的暨大終發碩班、暨大終發在職專班及中正成教等三個班,因為有明烈老師的主持,很幸運的能齊聚一堂,分享研究報告,一同腦力激盪,一起討論分析。
因為全球疫情的影響,改變了以往的研討模式,在線上激盪出更高層的合作模式;減低了面對面的陌生尷尬情緒、更快速的分組討論,比起實體,線上的跨組織學習效果跟成效是更勝一籌。
其實,研究生的論文都是獨立的,除了課業上的作業報告能一起與班上同學討論合作外,論文部分都是獨自作業;更別說能與其他班級或其他學校的研究生一起合作、討論。
能修到明烈老師的課程,並藉由明烈老師的專業與資源而有滿滿的收穫,不但能與他班及他校研究生、博士生,參與活動,齊聚討論,更能聽到海清教授的專業演說,何其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