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610710003湯玟綾
2022-06-21, 週二 12:38
第五項修煉:建立共同願景、團隊學習
課程名稱:第五項修煉:建立共同願景、團隊學習
課程時間:2022.05.22(日)
課程地點:Google Meet線上教室
學系名稱:中正成教碩一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學號:610710003
學生姓名:湯玟綾
心得:
沒想到上個月還可以進校園跟大家一起上課的,結果疫情急轉直下,後來都改為線上課程,原本預計五月底可以去暨大跨校學習的,也因此取消改為舉辦線上交流會了。
由小嘉報告的共同願景中介紹組織的願景應包含價值觀、核心價值與使命。個人要與組織擁有相同的理念,才能建造出明確的願景。在此老師也補充說明了三個知識點:
1.
「高倡導」、「高關懷」:老師以實際案例的分享,讓自己認識與瞭解了這「二高」,其實就是企業組織要如何形塑出好的溝通與互動。領導者不應該只追求「效益」,更要懂得「以人為本」,看見員工的需求。員工是組織重要的資產,當兩者都朝向共同願景大步前進,能使效果加倍成功。
2. 組織建立共同願景的途徑有三種,願景可以top down由上而下,在階層體制嚴謹的組織會採取此種方式。願景也可以bottom up,傾聽不同的聲音,花的時間比較久,非營利、新創組織比較常用。願景也可以上下交融模式,提出初步想法,一起讓大家互動討論。
3. 「願景」與「目標」兩者之間的差異,願景具有前瞻性、未來性是組織長期的發展目標,擁有持續性及連貫性,願景要具體,以利公司發展各種具體可行的發展策略與方法。
下午則由淇崴同學講解團隊學習有哪幾種形式,在此同學以六項思考帽討論「遠距教學是否有助於學生的學習?」,記得有藍色、紅色、白色、綠色、黑色、黃色,每個顏色各代表一個員工思維,那時候只想說自己很喜歡藍色,所以毫不猶豫的就選擇了這個顏色,殊不知這個顏色需要控制過程以及引導結論,所以在實作時間我都得全神貫注的聽取各個顏色的同學發言,這過程中我學習了要聆聽每個人說話,以及擷取語句中的精華,並時時的按照會議進度帶領大家往下討論,最後由自己彙整並與大家討論結果。
610710003湯玟綾
2022-06-21, 週二 12:37
五項修練:系統思考+第六項修練:知識管理
日期:2022.06.10
地點:Google Meet線上
學系:中正成教所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湯玟綾
學號:610710003
心得:
由怡潔同學報告何謂系統思考,是建立學習型組織及整合其他四項修練的鷹架,更是其核心。然而系統是由一些相互影響、相互關聯、相互依存的部分所組成,這些部分形成一個複雜且具有特定目的的整體,而我們都會習慣線性思考,同學則是用注滿一杯水的案例做說明,我們只知道水杯滿了就要把水龍頭關掉,卻沒思考背後所代表的系統思考,動作都是環環相扣的。培養系統思考能力的方式有以下四個步驟:1.定義想處理的問題2.建立假說來解釋這個問題為甚麼會發生3.運用模型來驗證假說4.對整體情況有充分的了解之後,再著手進行改變。最後結尾以系統思考是貫徹五項修練中最重要的一項修練,它可以幫助組織認清在每個環節中的變化,實施該對應的策略。實作則是進行啤酒遊戲,這個遊戲因為是英文介面的關係,所以我在操作上有點障礙,但後來透過網路上的教學影片是有理解一些,也是要讓我思考賣家、批發商、經銷商、生產工廠這中間是如何串連的。
下午則是由我帶大家理解知識管理,其實在知識管理的精神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將內隱知識外顯化,這個過程可以用知識螺旋向大家敘述過程,通過各種方式將本屬於個人的知識變為員工的知識的過程,即隱性知識向顯性知識轉變,顯性知識通過知識管理工具進行加工、整理、總結,變為另一種更加容易獲取的顯性知識,員工學習顯性知識後變成自己的隱性知識,從而提高員工的知識與技能。知識螺旋隨着個體知識的組織化而不斷增大。知識起始於個體,通過人與人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的交互作用而不斷增多,使個人知識在組織範圍內拓展,並使之具體化,進而轉化為組織內的知識網絡體系的一部分。然而其中的知識管理方程式KM=(P+K)S也相當重要,從中可看出知識管理最重要的是人加上知識再透過分享的方式讓效果加乘上去。
610710003湯玟綾
2022-06-21, 週二 12:36
春風化雨觀後心得
從電影一開始新學期得開學典禮,校長就問候大家威爾頓預科學院的四大精神指標是什麼?「傳統、榮譽、紀律、優秀」,然後告訴大家擁有好的升學率都是來自上述的教學原則,而原本的英語老師退休了,新學期由學院的畢業生基廷老師擔任,而影片中戲分較多的就是尼爾跟托德這兩位同寢室友,然而在好朋友眼中的四大指標卻是「嘲弄、恐怖、頹廢、排泄」,一直都覺得學校跟地獄一樣,在基廷老師的第一堂課中,他並不是像其他老師一樣是制式化的上課或是公布作業,而是帶大家走出教室看看過去榮譽校友的照片,並警惕大家抓緊時間,回到教室後他讓同學們把書中的內容撕掉,因為詩歌並不適用標準化的衡量方式,要靠自己演出屬於自己的詩歌。而尼爾從戲中也能看出來經過基廷老師的自由思想的教學方式後,從最一開始不敢違抗爸爸的意願,一心以醫學大學做為人生目標的他,到最後成功得到上台演出的機會,雖然這個角色以悲劇收場,有點以死明志的意味,但他明確的認同自己演出的很好。而托德這個角色在剛入學時可以看出比較靦腆害羞,但經過老師在課堂上教他如何吼叫之後,隨之也打開了托德的詩歌魂。
對於這部影片的心得感想,我覺得基廷老師就像同學的引航人,引導同學在人生的路上認識自己並且抓緊時間發光發熱,引導同學們成為自由思想者不要被書本所受限制,雖然最後因為尼爾的死他連帶遭受到被辭退成為這件事的代罪羔羊,但在班上的同學都清楚他的為人,也明白老師所要傳遞的精神是甚麼,所以才會在最後告訴基廷他們是因為學校的逼迫才會簽名的,而死亡詩社的成員們也都各個站上桌子上,並呼喊他船長,而基廷最後也感受到同學對他的致敬,口中說的感謝是因為他知道同學們終於突破舊有的觀念,願意挑戰權威了。很佩服在那個年代的基廷敢突破傳統教育,並教育他們擁有自己的思想,雖然他帶來的變化不久也沒有改變整個學校風氣,但他的確成功了改變那幾個孩子的人生。雖然至今的教育多半是以傳統教育方式進行,由上到下的講授方式,但因為多元學習的方式,學生們的思想逐漸開放,讓自己的人生大放光彩。
系統思考與知識管理心得
學生姓名:王珮甄
學號:408710015
我們不能只看到整件事情的局部面,應該從系統的思考出發,而非非線性的思考,系統思考是幫助理解和解決現實世界中復雜問題的一種模式,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整體的眼光觀察周圍的事物,避免“豎井”式的思維和組織,只有全面考慮到問題的複雜性,對整個問題的所有後果有一個透徹的了解,才能更穩妥地做出決策,找到問題的根本,探究其原因,形成對策再採取行動,從而提升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知識管理的核心任務是實現知識共享,知識獲取是知識管理的核心要素,是知識創造的前提,也是知識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我們這組所討論的醫院裡的知識管理為例,大致分為人員管理和健康管理智能化、醫療過程智能化、醫療信息數字化、供應鏈管理、醫療廢棄物和物資的監督管理,雖然他們都有自己的文件、文檔、數據格式,然而醫院之間的數據不能共享,醫院之間的數據也很難整合。我們需要思考的不僅僅是這些問題本身,還有解決這些問題所需要的技術和專業知識,也許可以透過影片將知識傳播,讓醫生或護士之間可以分享技術,從而將個人的知識轉化為大家的知識,並分享成功的醫院管理經驗。
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明烈老師書寫的黃光雄老師,展現了他的可貴精神,為我們樹立了榜樣,老師列舉了:善於選才、提攜他人、幽默風趣、治學嚴謹、修身齊家、授權信任、懂得生活、社會貢獻,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生認真學習和踐行的寶貴精神財富。
疫情是一門人生修練的功課這篇文中,老師提到了八項修練:做好安身立命、落實健康養生、善用獨處時光、積極活在當下、開展終身學習、敬畏天地萬物、涵養浩然正氣、充滿感恩祝福。疫情不能阻擋我們學習的腳步,線上課程的學習也收穫滿滿,就如同老所說的,正是疫情帶給我們的人生功課。這一次的疫情,讓很多人失去了很多東西,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讓我們重新審視這個世界,讓我們靜下心來找回自己,有時間做一次思想的洗禮。老師的身上,我看到了深刻的哲理、感性的美。
春風化雨電影心得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在傳統教育中,教師是主導者,更多地強調教師單方面的知識灌輸,然而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知識的發現者、挖掘者和學生的引導者,傳統的教學模式過於注重教師的教學,而忽視了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這不僅使教學過程變得死氣沉沉,而且極大地束縛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阻礙了學生的心靈與健康發展。
而春風化雨中的基廷老師,給學生們帶來了一種與眾不同的教育方式,他提倡開放式的教育,讓學生們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待這個世界,使學生的學習態度由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創造,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活躍度、創新能力的培養,提高了教學效果。他以文學解放他們被威權箝制的心靈,以文學浸潤學生的精神世界、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關注學生的心理成長,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讓學生與老師、學生與歷史、學生與自我之間產生心靈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然而老師也因獨特的教學方法受到保守同事的排擠,而班上某位有著夢想當演員的學生的自殺,更令衝突爆發到最高點,讓他無法成為教師,被剝奪了教學的權利。
基廷老師在第一堂課說的「及時行樂,孩子們!」及時行樂對這群學生來說,是一種莫大的鼓舞,給他們一次思想上的蛻變,讓他們能夠更從容、更自信地面對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後半段幾位角色實踐「及時行樂」,可見他們重新接受這個世界,重新燃起對生活的熱愛,就像學姐在U行理論報告中所提到的: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研修會心得
學生姓名:王珮甄
學號:408710015
U型理論不僅指導我們如何去做,如何改變自己的命運,更可以透過其洞察世事,解釋人生的種種現象。學習聆聽與向過去學習,利用過去和現在獲得的知識和經驗來建構新的知識,因應未來變化,甚至用未來來思考現在,改變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通過思想的流動、大腦的聯想、行為的自覺,迸發出創新火花,借鑒他人,學習他人,超越他人,向湧現的未來學習。
U型理論在中正成教學長姐的精采導讀下,把原本艱澀難懂的內容,用比較淺顯易懂的方式做歸納與整理,感謝報告同學的辛勞付出。身處渾沌複雜多變的時代,不能拿過去經驗來做學習,因為世界變化太快過去經驗已不足以因應,所以必須向湧現的未來學習。如何運用聆聽與談話的四個層次,把心打開接收來自對方的訊息,展開從「我」到「我們」的系統思考,個人修練、組織轉型的學習之旅。
駱駝必須把身上的貨品物件卸下後,才能通過那道窄門。如同為了跨越U型基底的門檻,就必須打破舊有的思維習慣,謙卑地學習,穿過針眼,以開放性思維及心靈,超越原來的自己,拓展自己的邊界,拋開包袱才能有突破性的思考。要以經驗和過去為師,曾經遇到過的人、事、學過的東西、做過的決定、犯過的錯誤,都是將來的寶藏,雖然我們不知道自己的未來會發生什麼,但是我們卻可以通過自己曾經經歷過的事情,來判斷自己的未來,從每一次的經歷中有所領悟、有所收穫,你才能在未來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健。
看見盲點才能突破,U型理論幫助我們找出盲點,並推動變革的思想,從新的可能性,新的思維方式,從而提升我們的智慧。而或許更重要的是,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在不斷的自我否定中成長,打破原有的框架。
世界咖啡館,對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培養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溝通能力、批判性思維等人文素養。
學會聆聽大家的想法、建議,增長自己的見識,產生思想的火花,豐富自己的頭腦,借鑒別人的長處,聆聽在這之中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每個人都能表達自己的觀點,將智慧散播,不同於以往課程的講述模式,同學們可以暢所欲言,交流思想感情,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透過與來自不同學校的同學交流,碰撞出不同的思想火花。
文教所林海清教授的演講從疫情帶動遠距教學,到全面數位學習轉型,再到疫後學習新挑戰,教育的未來已經來臨,傳統教育和傳統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變革。因疫情改變生活模式與學習模式,一切都改變了,我們必須去面對與開拓、去創造、去擁抱新希望,去迎接未來的機遇與挑戰。
教授分享了進行有效地團隊學習的學習型企業,它不斷地變革自身以更加有效地管理知識,持續變革已經成為企業的常態,建立學習型組織的方法與路徑已成為企業發展的迫切需要。組織中要建構一種機制,尊重最優秀的員工,也鼓勵最優秀的員工為人才培養做出貢獻。期間教授談到人與AI協同的新型組織學習模式,未來的學習應該是企業與個人的結合,既能滿足企業的培訓學習需求,又能滿足個人成長學習的需要。
教育與新技術的結合越來越緊密,在線學習成為了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傳統的課堂學習方式已經轉移到了網絡上,在線學習資源的數量在短時間內暴增,人們可以利用自己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這是一種社會潮流。而疫情下的學習,知識在不斷更新,成功的企業應是一個學習型企業。尤其是在當今大數據時代,企業可以通過構建企業內部的知識管理平台,為企業的全體成員提供系統整合的知識。
第五項修練
課程時間:2022.4.15 (五)
學生姓名:王珮甄
學號:408710015
學習第五項修練的同時,一直回想起一起修課的學長說到smart在組織的運用與組織學習非常有關係。建立團隊共同目標需要滿足五個原則:目標明確、指標可考核、指標可達到、目標必須與其他目標相關、目標必須有明確的截止期限。
「在組織中培養管理人才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員工必須學習什麽,而他們如何學習,則要透過經驗,以及與他人的互動。」團隊學習就是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開拓自己的視野,糾正不良行為和習慣的過程,這樣才能幫助團隊成員達到真正的目標。一個團隊的良性發展,其終極目標必須是清晰明了的,在明確的目標下,團隊成員的自主管理能力得到激發,促使團隊朝著既定目標共同努力,實現團隊的最高願景。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哪怕提高一小步,整個團隊也會煥發出非常強大的生命力,特別是在轉型升級發展中,學習尤為重要。學習型組織的理論告訴我們:企業的競爭最終一定是學習力的競爭。組織學習有助於企業獲取內部知識以及外部知識,使企業能夠根據環境變化做出相應的改變,最終幫助企業獲得競爭優勢。因此,管理者應在企業內部構建和諧的組織文化和良好的組織成員關係,在企業發展過程中註重創新學習能力的培養。此外,還應不斷改進心智模式,不斷提高內部管理的質量和經驗。通過培育學習型組織的工作氛圍和企業文化,引領人們不斷學習、不斷進步、不斷調整的新觀念,從而使組織更具有長盛不衰的生命力。
2022/06/10組織學習研究-系統思考、知識管理
2022/06/10組織學習研究-系統思考、知識管理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
課程單元:系統思考、知識管理
課程時間:2022/06/10(星期五)
課程地點:線上課程
學系名稱:中正大學成碩二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學號:609710012
學生姓名:郭嘉慧
即便是最後一堂課了,但每位同學依舊活力熱情不減,學習力超強。
在還沒學習系統思考前,一直覺得這種理論離自己很遙遠,然而一系列透過同學的舉例跟導讀,才發現原來系統理論的實踐其實是不斷的在我們身邊發生,但如何有效運用,其實還是需要透過不斷的練習。
第一步:理解問題全貌讓利害關係人抒發意見
第二步,整合不同的意見與內容的因果邏輯,繪製系統圖
最後,則是成立工作坊,創造一個可以讓利害關係人真誠對話的場域,讓所有人可以透過系統圖看見問題的全貌。
知識管理是個人或組織對於知識的獲得、儲存、分享、創新、應用的過程,進而促進個人或組織的進步。
一、知識獲得:知識的盤點在知識的獲得中是一個重要的部分。
二、知識儲存:儲存組織記憶,使成員檢索。
三、知識分享:透過知識分享,可以提升個人及組織的能量。
四、知識創新:知識不斷創新,才能有更好的發展並帶來進步,是舊知識與新知識的綜合與縱橫。
五、知識應用:惟有善用知識,才能發揮知識的最大力量,讓應用變成一種習慣。
隱性知識(內隱知識):難以用語言或文字等外在形式表達出來。
顯性知識:把內隱知識外顯化才能讓他人知道。
知識管理的最終是創造知識價值鏈,使知識價值彼此之間連結。
KM=(P+K)2 知識管理=(人+知識)分享
如何將組織學的知識有效運用到我們所處的生活、家庭、工作、組織、企業仍是需要透過不斷的練習及內化,最後由衷的感謝明烈老師這一學期課程的安排以及一同參與課程的同學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