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曾美陵110409517
2022-06-07, 週二 13:36
322第三修鍊:共同願景的塑造與經營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標題:第三修鍊:共同願景的塑造與經營
課程時間: 2022 .03.22(二)
課程地點: A302
學系名稱: 110終發碩一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報告同學:雋玲,琪美,俊希
學生姓名:曾美陵
學生學號:110409517
學習心得:
老師說「發表是吸收的利器,建立共同願景就是管理好願景」,謝謝三位同學認真準備這個修鍊,介紹的非常好,清楚易懂,讓我知道要做到,原來是需要透由系統思考才能完成修鍊攻法的,再仔細讀一讀重讀吧!
共同願景是發自內心的意願,是我們想要創造什麼?個人願景是人們心中或腦海中所持有的意象或景象,共同願景也是組織中人們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願景,它創造出眾人是一體的感覺,並遍及到組織全面的活動,而使各種不同的活動融匯起來。
共同願景的修煉法則有三:修煉1:鼓勵個人願景,修煉2:塑造整體圖像,修煉3:理解願景絕非官方說法. 領導者的個人願景不等於組織的願景。領導者對於共同願景的態度有三個:1.學習聆聽2.擴展願景3.願景態度(願景態度有六:1.奉獻:衷心嚮往之,並願意創造或改變任何必要的「法則」(結構性的),全心全意實現它.2.投入:衷心嚮往之,願意在「精神的法則」內做任何事情。3.真正遵從:看到願景的好處,去做所有被期望做的事情,或做得更多. 遵從明文規定,像個「好戰士」4.適度遵從:大體上,看到了願景的好處,做所有被期望做的事情,但僅此而已,是個「不錯的戰士」5.勉強遵從:未看到願景的好處,但也不想打破飯碗.不得不做剛好符合期望的事,但也會讓人知道,他不是真的願意做。6.不遵從:看不到願景的好處,也不願意做被期望做的事情.「任你苦口婆心,他就是不幹!」7.冷漠:既不支持也不反對願景,既不感興趣,也沒有幹勁.總在問:「下班時間到了嗎?」);投入與奉獻的準則要注意的是1.自己必須投入2.對願景的描述必須盡可能簡單、誠實而中肯3.讓別人自由選擇,你愈願意讓人自由選擇,他就願意配合。
共同願景實作運用在企業經營上,融入企業理念,去除同事間對未來的恐懼,營造願景熱忱與希望,並且要忠於真相,為何許多願景都夭折呢?
成長上限1:缺乏探詢與調和分歧的能力;人們談論願景並開始追求願景,出現看法的分歧,互相衝突的願景與極端化作用,透由探尋與調和分歧的能力,拉回到共同願景清晰度並且對願景產生熱誠.
成長上限2:未能保持創造性張力而氣餒;人們談論願景並開始追求願景,產生共同願景清晰度,但所察覺的願景與現況之間有所差距,產生氣餒,此時需要有保持創造性張力的能力,找回對願景的熱誠。
成長上限3:專注於願景的時間不足;人們談論願景並開始追求願景,匯集願景所需要的時間,會產生可用於實現願景的時間,算出處理目前問題所需的時間,才能對於願景產生專注力,能營造出共同願景的清晰度,並回到對願景的熱誠.
成長上限4:破壞了議題關係:彼此探詢願景的時間與能力,開闢出不同的願景,營造彼此的一體關係,增強對願景的熱誠,並且繼續追求願景鞏固共同願景的清晰度與熱誠。建立共同願景的沃土就是運用系統思考,培養信心及更深層的了解塑造現實的力量以及影響這些力量的槓桿點.
學習型組織的案例:有惜福文教基金會老闆是中友百貨中文機構.2008年推出[看見變化的樣子影響孩子未來的八堂課.] 國外的實例: 以荷蘭的飛利浦公司是一家123年歷史的企業,1966年來台經營理念是合理與簡單,營業主軸是照明與科技,醫療與保健,優質生活;使用循環材料再生能源&碳中心. 實作5人組演練探索組織願景的中長期目標是甚麼? 你們的組織的主要使用者是誰呢? 你們要解決的最大問題是什麼? 你們會如何在負責的領域替組織創造價值?
同學間實際研討激發靈感找到解決的方案,快樂學習健康增能 ,樂活忘齡在豐年服務學習到終身.團隊一起努力實作願景有利.
組織學習研究
期待中的組織學習兩天一夜戶外教學由實體活動改變為線上課程起先有些小小失落,但也因為這樣子的改變班上報告世界咖啡館的組員們邀請我與他們一起參與線上咖啡館的分組活動成員以帶領當天活動進行因此我由一個參與者學習者 多加了一個新身份成為了一個執行者、 活動控制員。在短期內與同學們不斷的測試活動當天可能產生的各種情況預測因應辦法,要負責帶領活動一部分的流程、要拍照、要錄影、要讓參與者世界咖啡館分組活動中學員在有限時間內盡快地融入討論的題目之中。活動間發現跨校的每位成員都是佼佼者,因此兩天一夜的線上活動也讓我獲益良多。結束活動前還有些不捨。真的希望下次真有機會多參加此類活動。
在組織學習中用最實際的參與,使得知識快速確實的交流讓有志一同學習者,共同獲得難忘又愉快的學習學習歷程這樣的學習方式,既是組織學習最佳的教學典範。
組織學習研究-2022暨大中正跨校組織學習研修會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U型理論精要、學習型組織個案討論、世界咖啡館
課程時間:2022/05/28(星期六)~5/29(星期日)
課程地點:線上Google Meet
學系名稱: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學號:110436505
學生姓名:許秀珠
期待許久的跨校組織學習研修會,因疫情滾動式調整實體改為線上活動透過理論實務實作共同交流。
五手開場:
(1)握手:建立學術與人際關係。
(2)舉手:樂於請教請益分享。
(3)牽手:你好、我好、大家好、大家一起邁向共好。
(4)拍手:感謝這次所有報告同學用心準備與籌備小組辛勞的付出。
(5)動手:透過專業知識化為行動積極實現理想。
中正成教「U型理論」:同學報告內容豐富分享「U型理論」現今社會變化快速的環境下,過去的經驗還不足為未來準備,先瞭解自己要如何向未來學習?發掘內心與對話經由領悟後行動透過反思自己來發現自己的盲點,藉由U型理論核心的七道流程,向未來學習。
暨南大學終發碩專班「學習型組織的個案分析及方案規劃」:經過2個月每週四晚上20:00小組共同討論個案報告,剛開始國內個案的選定”一之軒烘培”,該週假日我與國中同學相約於”一之軒烘培”體驗蔬食餐,與多年未見同學們一起回憶閒聊我們的國中、高中生活並與店長訪談企業學習組織。訪談後覺得個案題目需再更改,再次評估同安國小、友達光電(去年度學長已分析)最終選定國內個案題目:日產裕隆汽車。經由分工合作與滾動式調整與報告內容修改,過程中同學們腦力激盪、互相協助搜尋資料實作活動創意獎盃。期許自己未來透過學習型方案規劃學習→改變→轉化→能力建立學習型麻吉組織陪伴樂齡長輩共同學習。
暨大終發碩班「世界咖啡館的概念及應用」:首先營造氣氛帶動活力操,團隊原住民造型、背景、報告解釋很清楚易瞭解。咖啡館第二天實作同學們更熟悉大家開始很大方討論發表各自的想法,過程中很有趣可以聽到很多不同的分享。
中臺科技大學林海清講座教授「組織學習實務」專題演講:林教授終身學習的典範,讓我們快速吸收理論與很特別燒腦的實作,原先小組一團亂,經由小組成員快速解釋大概的內容、組長派工、成員分工合作分析、互相協助有疑問的題目、共同討論分享心得。體驗時間有限、如何快速思考、整理出思緒、彙整…經由實作更加膫解「組織學習實務」。
疫情期間能與同學們一起共學、共好、共創、共樂、共憶、共榮,願大家一切平安度過疫情。
曾美陵110409517
2022-06-06, 週一 23:25
自我超越與善用心智模式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標題:第一修鍊:自我超越與第二修鍊:善用心智模式
課程時間: 2022 .03.15(二)
課程地點: A302
學系名稱: 110終發碩一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報告同學:芠寧,燕衍,侑紜
學生姓名:曾美陵
學生學號:110409517
學習心得:
謝謝三位同學認真準備這二個修鍊,介紹的非常好,清楚易懂,讓我知道要做到「自我超越」跟「改善心智模式」,原來是需要透由系統思考才能完成修鍊攻法的,再仔細讀一讀重讀吧!
「學習型組織」的核心修煉: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團隊學習,加上系統思考,才正式聚合;也就是像1903年12月萊特兄弟第一架飛機試飛成功後30年第一架準商業飛機DC-3正式起飛. 這五項修鍊技術也需逐漸聚合。如果組織團體只有透過個人學習,組織才能學習;雖然個人學習並不保證整個組織也在學習,但是沒有先個人學習,組織學習無從開始。
日本京都陶瓷公司的創辦人兼社長「稻盛和夫」說:要開發員工的潛能,必須對潛意識意願與服務世界的真誠渴望等人類心靈活動有新的理解。「敬天愛人」是公司的左右銘。把自我超越當成一項終身修鍊時,是一項融入我們的生命之中的活動,它有兩項動作:首先要不斷釐清到底什麼對我們最重要;其次是不斷學習如何看清目前的真實情況,在邁向目標的過程中知道自己目前身在何處是非常重要的.稻盛和夫說他對自我超越的誓願,是從傳統上日本人對終身雇用制的承諾演化而來的.「我們的員工同意要生活在一個共同體之中,在其中他們不是互相利用而是互相幫助,如此每一個人的權利都能充分展現。」
(一)自我超越的修煉:
一、建立個人的願景:「願景」是一種內心真正最關心的事。。蕭伯納生動的表達了這個想法他說『生命中真正的喜悅,源自當你為一個自己認為至高無尚的目標,獻上無限心力的時候.它是一種自然的,發自內心的強大力量,而不是狹隘的局限ㄧ隅,終日埋怨世界未能給你快樂.』上層目標和願景是相輔相成的,上層目標若有了願景就能落實、具體、容易衡量、描繪與溝通。自我超越是對一個人真正心之所向的願景,不斷重新聚焦、不斷自我增強的過程。
二、保持創造性張力:創造性張力是自我超越的核心原理,它。整合了這項修煉所有的要素,是在我們認清一個願景與現況之間有差異時,所產生的那股正面的力量。創造性張力與情緒張力的互動,是一種目標侵蝕的環路(如圖8-2所示)。創造性張力能培養毅力與耐性。
三、看清結構性衝突:潛在矛盾的作用力還及改變生命中的深層結構。對付「結構性衝突」常用的三個策略1.消極的讓願景被侵蝕2.「操縱衝突」也就是透過刻意製造的假性衝突張力,來「操縱」自己和他人更加努力,追求想要 ,專注於除去或避免我們所不想要的3.「意志力」的運用也就是全神貫注去擊敗達成目標的過程中所有形成的抗拒力。
四、誠實地面對真相:是一個了不起的策略,處理方式是辨識出這些衝突以及他運用的模式,它有反思有無必要勢必親躬還有心靈的變換。I
五、運用潛意識:潛意識與組織管理有關嗎?稻盛和夫說:當我全神貫注時,我便進入了潛意識的心,據說人類有一個意識層的心和一個潛意識層的心,而後者的容量高於前者。現在流行用「冥想、靜坐」的方式不斷修煉自我超越 系統觀點彰顯自我超越的幾個構面:一、融合理性與直覺。二、看清自己與周遭世界是一體的,三、同理心,四、對整體的使命感。
(二)改善心智模式的修鍊:
學習如何將我們的心智模式攤開,並加以檢視和改善,有助於改變心中對於周遭世界如何運用的既有認知。對建立學習型組織而言是一向重大的突破。改善心智模式作為所要培養的技巧有二:1.反思的技巧2.探詢的技巧.用此技巧建構了心智模式修煉的4項核心:
1.正視「擁護的理論」(我們所說的)與「使用的理論」(我們依之而行的)兩者間的差異。
2.辨認「跳躍式的推論」:留意自己的思維如何從觀點跳到概括性的結論.提醒1:未經檢驗的假設容易弄假成真.提醒2:使跳躍式推論現形的方法.
3.練習「左手欄」:寫下內心裡通常不會說出來的話。可藉以開始「看見」我們的心智模式在某種狀況下如何運作.它暴露出我們是如何操縱狀況來避免處理真正的想法,因而使狀況無從獲得改善。提醒:把握在衝突中學習的機會。
4.「兼顧探詢與辯護」:彼此開誠布公探討問題的技巧。學會探詢問題可以停止增強辯護的雪球效應。提醒1.學習互相探尋提醒2.修煉的四準則:牢記以下準則將有所幫助1.在辯護你的看法時:2.在探尋他人的看法時:3.當你陷入僵局時(他人不會敞開心胸探詢他們自己的看法)時:4.當你或他人對表達看法,或實驗其他替代方案猶豫不決時:。不只是依循準則來練習,更是修鍊重點那些也是兼顧探詢與辯護的精神。
麻省理工學院現行的研究焦點,大部分放在幫助管理者整合心智模式與系統思考技巧,這兩項修鍊會自然融合成一體,因為一個專注於如何暴露隱藏的假設,另一個專注於如何重新架構假設以凸顯重要問題的真正原因。史德門以「啤酒遊戲做實驗」發現參加遊戲的人對收到訂貨的時間滯延一致判斷錯誤,在恐慌的情況下,多數參加啤酒遊戲的人再下訂單時,無法看見或未曾考慮他們正在製造致命的增強環路,(發出更多的啤酒訂單,用光供應商的庫存,而迫使供應商出貨更慢,因而引起更大的恐慌)。有整個組織使用「類屬結構」圖書館;也有用「捨本逐末」與「成長上限」結構方式,來修煉心智模式與系統思考的方式之一。
這麼多的重點其實是需要時間去消化的,可以與我過去的工作經驗互相結合,但是沒有特別去分析過屬於那個修煉一?修煉二?修煉三?是哪個修煉沒有去分辨過分析過,因此要把這些運用在學習型組織上是需要更多實際的操作運用及演練的。再加油啦!!
曾美陵110409517
2022-06-06, 週一 23:21
2022暨大與中正跨校研修會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標題:2022暨大中正跨校組織學習研修會
課程時間:2022.05.28、29
課程地點:線上Google Meet
授課老師:吳明烈教授 林海清教授
報告同學:中正大學成教系所碩博班、暨大終發在職專班、暨大終發所碩班
學系名稱:終發所碩一
學生姓名:曾美陵
學生學號:110409517
感謝明烈老師精心籌畫安排這次跨校研修會,是我們非常期待的,也感謝疫情讓此盛會改成[線上研修會] ,所謂名師出高徒各個是強棒, 也是熱情奔放的毫無冷場,太帥了同學間合作無間無縫接軌,講課組準備精緻善妙豐富的PPT檔,讓人目不暇接著迷似帶領大家進入學術殿堂中,深入淺出絕妙經綸。其他同學認真聽課、分組討論踴躍發言,真的教學相長受用良多。謝謝明烈老師不斷鼓勵我這阿嬤級的學生發言, 是挺緊張得能與特優質的兩位教授與這麼多優秀的同學線上上課是多麼感恩啊!!謝謝大家包容引領 ,讓我們阿嬤級的同學能跟上進度,一同享受接受教育歡愉與興奮, 真是美不可言啊!!
(5/28)上午:謝謝中正大學成教系所的學長姐學弟妹精勤準備與分享,超 級震撼教育,讓我耳目一新,目不轉睛的盯著看著讀著。經同學介紹之後才知道這本書的奧妙之處深深受到吸引。很有幸福的感覺哦!
以下是我的重要整理:「U型理論精要」作者:奧圖、莫夏說是從「我」到「我們」的系統思考,個人修練、組織轉型的學習之旅。是一場探索「自我」和「大我」的喚醒之旅。U型理論是有三個主要元素所構成:第一個是為領導與系統變革看出盲點的架構,第二個實行覺知行變革的方法:流程、原則&做法;第三個演進式社會變革的新敘事,把我們在社會所有部門中的思維與體制的操作系統加以更新。U型理論領導力:耕耘社會場域,領導力的根本是要對我們的「盲點」(內在條件或源頭)變得覺知,然後針對所面對處境的要求來轉變我們在操作時所依據的內心狀態.這代表身為領導者或變革推手,我們的職責就是要耕耘社會場域的土壤。U型方法的核心領導力包括:1.懸掛和驚嘆2.共同感知3.意圖的力量4.共同創造5.建造容器。(圖五)U型理論:注意和共同塑造的七種方式有下載、看見、感知、自然流線、結晶化、建構原型、運行等。這張圖是我非常喜歡的,U型理論圖的中間是探索內在領悟的三手段:1.開放思維(好奇心)2.開放心靈(慈悲)3.開放意志(勇氣)。左邊是從下載過去的形象(懸掛),以嶄新的眼光來看(轉向),從場域中感知(放下),連結到源頭(自然流線),右邊是(接納)把願景和意圖結晶化,(展現)建構原型聆聽頭心手,(體現)運行、依據整體來操作。這給領導者一路學習正面的影響力的手段和方法,唯有如此,才能驅動我們「向湧現的未來」學習,進而發現自己的盲點,才能啟動團隊與組織的變革,這種深層學習循環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都很受用,都在這兒展現而且還有很多的實例,非常的好用易懂,真的很精彩。
2015年「U.lab」這個全球慕課MOOC冒出來了。是耕耘土壤。U.lab有聚焦四項核心倡議如(圖16)1.共同召集創新實驗室跨部門的企業政府公民社會的關鍵參與者齊聚一堂2.首創大規模的建立能力機制來整合頭、心、手的智慧3.創造知識以演進中的人類意識為觀點來串聯行動研究與系統思考4.透過經濟、民主和文明再造的新敘事來激發運動與生成式社會場域。
很多的實作例子讓我感動,也找解決問的方法與方向,這些真的觸動了我回饋反思,我是誰?我這一生要做什麼呢?有很多很好的可能貢獻自己的方向夢想,值得去深入研究哦!
下午:學習型組織的個案分析,學習型組織的方案規劃是由暨大終發所在職專班同學主講。謝謝同學們用心用力的準備, 受益良多 . [個案分析]學習型企業是裕隆日產, 還有國外的澳洲墨爾本郊外的[溫德姆]的案例, 學習型組織[方案規劃]的概念有分析.計畫.執行.評估等有十個步驟要詳細進行. 分享的內容是十分精彩,這樣上課真是美妙。
(5/29)上午「世界咖啡館」暨大終發所碩一同學來介紹,講說的同學穿著原住民七族服裝有長老帶組, 分組有創意, 我在邵族的第六族.原來就是私人咖啡桌的理念,手上握有「發言石」的人才有資格講話,其他人再等流來講議題討論,往後要換桌只有手拿發言石者不動其他的人都要移動,
實作演練:我的分桌順序是6-4-7-6, 世界咖啡館分桌討論按原住民族別:6邵族 演練規則與提綱: 先做30秒自我介紹姓名+學校+…
第一回合我做過最棒的一件事; 討論1.組織學習研究課程的收穫與成長。
第二回合我最擅長的一項能力; 討論2.組織學習課程的心得與啟發。
第三回合我最想要完成的一個夢想;討論3.組織學習課程的未來與實踐。
每回合後輪流換桌挺有意思的 , 連續換桌討論幾個議題下來,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結果就看這可是好主意呀!最後每桌派代表分享討論心得, 心得相當精采可見這個理論是有用且讓人喜歡表達意見。讚嘆歐美國家學者先進又聰明, 相當尊重農夫及各行各業的人士, 從細微處研討出愛他人愛自己的方法. 謝謝帶領講說的同學們, 能把世界咖啡館的精髓帶出來, 且運用在我們明烈老師的組織學習上, 同學分享在公司團隊及家人中, 體驗組織學習六項修練的美,太棒了很強!!
下午是林海清教授的演講: 我也很喜歡林海清教授的專題
林海清教授的演講:疫情下的學習需要具備哪些數位的素養:1.閱讀2.獨立思考3.思辨;打造數位公民,探討數位時代學習關鍵的歷程與能力,例如各大學的畢業典禮因疫情改為線上是要如何發揮創意呢?在線上舉辦畢業典禮時每一個人錄一小段最美好的回憶來播放。
另ㄧ個重點如何設計規劃社群的學習呢?部落格,原住民社群,訓練大家做什麼呢?林老師給了10個郵件題目讓大家去分析判讀與討論,企業家快速創業突然換部門主管,考驗這新主管如何認識新同事並處理現有迫在眉稍的決策呢?我覺得太難了吧?除非他是訓練有術的學習型組織的主管。大家踴躍勇敢接受這六項修鍊吧!學習日本金婆婆與銀婆婆92歲還學會用電腦Excle作帳記錄哪!我們要雄壯威武剛強不屈!!
最後是明烈老師的講評:1.報告很好:內容很有含金量特高。2.發表力很好:流暢、邏輯力好,有系統思考力。3.交流很好:不分彼此共學,是大家庭!4.氣氛很好:愉快心情學習,樂在學習。5.收穫很好:五共跟五手,成就十全十美,大享用。
感謝明烈老師與海清老師帶領我們進入學習型組織金碧輝煌的殿堂,金光閃閃美不勝收,教授用絕世武功秘笈來加持我們,這兩天的課程真的特別精彩美妙。也謝謝中正大學成教所博碩班的學長及同學們還有暨大終發所的同學們勇悍承擔,讓我們有參加盛大宴會的感覺與收獲,期待我們能在明烈老師帶領下領受實體上課的美好時光到來,感謝大家超級熱情快樂喔!!
-
曾美陵110409517
2022-06-06, 週一 23:15
2022暨大與中正跨校研修會
學習型租織研修會:U型理論&方案規劃&世界咖啡館&疫情下學習的數位素養
五項修練和知識管理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上課日期:111.04.09
地點:暨大、OLD反思咖啡
姓名:張薰予
學系:暨大終發專班碩一
學號:110436503
之前上課老師多次提到的OLD咖啡,終於在全班集體投票同意後才得前往,一探這家神秘的咖啡館。
移地上課,對於學習其實會增加更多不同元素的刺激,接觸更多非正規的學習內涵。
歐德咖啡的老闆,從退伍軍人的身分學習成為一位終身學習者,將自己所愛的咖啡嗜好,成就咖啡職業與事業,也考取多張證照。咖啡館具有獨特的風情,咖啡與蛋糕都不是機器標準化的生產,因此也沒有制式的菜單,這裡每個座位、每個杯子都有故事,可以讓老闆決定喝甚麼咖啡,在這裡喝咖啡的人也可以是菜單的一部分。老闆在咖啡上是專業的達人,但是他的分享卻表露出無私和熱忱的氣質,知識很滿很豐足的專家,是不吝於給予的。
我們從咖啡的麻布袋開始,一杯一杯的咖啡進到腦袋裡。同學各組開始硬課程報告。
彼得‧聖吉的五項修練:
第一項修練:自我超越 (Personal Mastery)
自我超越的修練是學習不斷釐清並加深個人真正願望,集中精力,培養耐心,並客觀的觀察事實。自我超越是學習型組織的精神基礎,組織整體對於學習的意願與能力,植基於個別成員於學習的意願與能力。
第二項修練:改善心智模式 (Improving Mental Models)
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於心中,影響人們如何了解這個世界,以及如何採取行動的許多假設、成見或甚至圖象、印象。把鏡子轉向自己,是心智模式修練的起步。因此我們要學習挖掘自己內心世界,嚴加審視。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有學習效果、兼顧質疑與表達的交談能力,並以開放的心靈接納別人的意見。
第三項修練:建立共同願景 (Building Shared Vision)
傳統將個人願景當作組織共同願景。共同願景是整合所有未來的景象,幫助組織培養成員主動而真誠的奉獻與投入,而非被動的遵從。共同願景能夠凝聚並堅持實現共同的願望、理想、遠景、目標,有了可望實現的目標,大家會努力學習、追求卓越。
第四項修練:團隊學習 (Team Learning)
團隊的學習方能促進組織的學習,當團隊真正在學習時,團隊整體可以顯現出色的成果,個體也能快速的成長。團隊學習的修練從「深度會談」開始,是一個團隊所有的成員,提出心中的假設,進入真正一起思考的能力。
第五項修練:系統思考 (Systems Thinking)
見樹又見林的藝術,系統思考強化其他每一項修練,幫助組織認清整個變化型態,並瞭解如何有效的掌握變化,開創新局。系統思考以一種新的方式使人們重新認識自己與其所處的世界,是一種心靈的轉變,從將自己看作與世界分開,轉變為與世界連結。
以及第六項修練:知識管理 (Knowledge Management)
組織有效結合科技、人力及資訊,藉由知識的選取、儲存、整理、分享、應用及創新,促進組織成員共享與創造新知,以增加組織資產和提升組織智慧的歷程。
2022暨大中正跨校組織學習研修會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標題:2022暨大中正跨校組織學習研修會
課程時間:2022.05.28.29
課程地點:線上上課
學系名稱:110終發碩一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石蕙萓
學生學號:110409510
心得:
5月28.29跨校組織學習,原本期待的實體課程因疫情改為線上研討,本次成員來自暨大終發碩士在職專班、終發碩班與中正成教所,大家參與研修會的熱情沒有因疫情而減少,非常熱絡的在進行每個討論。
開幕典禮- 由指導教授明烈老師開場,人生觀分享:五隻手創造亮麗人生: 1.握手:密切的人際關係與社會網絡,一起成就共同理想,共學、共享、共好;2.舉手:樂意請教、請益、請問,樂意意分享的一隻手是1+1>2;3.牽手:互相協助與提攜扶持,一同走過人生幽谷、一切困境,更能激發起美麗生命浪花,互相牽成而不是互相牽制;4.拍手:給予適時的讚美與鼓勵,讚美不足,無法產生良好的成效,亦不足以撼動人心。讚美過度,則令人不自在;5.動手:展現執行力,實踐僅是做完一件事,而實現不僅是強調做完,更是要完成與成就,肯做夢、肯做事,會做夢、會做事。以五隻手創造亮麗人生,來激勵每個人。
第一階段: 由中正大學成教所同學介紹U行理論精要,最深刻得一段是面對火災:作者面對家中三百五十年歷史的大農舍被火燒光殆盡,而住在農舍一輩子高齡八十的爺爺,在隔天前去火災現場,拉起著正在清理現場的兒子說:抬起頭來,兒子,要往前看!作者爺爺在最後的人生,不是擔心一輩子的東西付之一炬,而是聚焦於湧現的未來。這個舉動深深的在作者內心撥下種子,多年後他開始努力湧現未來而不是像過去學習,將事情做到最好。
作者眼界開闊,因為他有一個懂得將眼光放遠的爺爺,是影響他改變未來的重要關鍵
在這裡我學習到成就一件大事,必須將眼光放遠,不向過去學習,而是逐漸聚焦湧現未來。
第二階段: 由暨大終發碩士在職專班介紹學習型組織個案分析與方案規劃,個案分析的重要性: 找出問題的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提供預防措施、協助個案潛能充分發展、提升組織機構的績效。
分享學習型企業—日產裕隆 ,這家公司由紡織起家到汽車製造業的蛻變,裕隆日產以「塑造會增值的人才」為主軸,培養出1st【創新、速度、團隊】的人才,造就全球日產員工滿意度第一名,基於共好利他邁向永續經營,期望在國家人才培育發展上扮演重要的角色。裕隆日產執行資訊化改革以知識管理作為標的,把知識管理定義為累積組織記憶。從建立學習型組織、目標管理、知識盤點、協同商務著手。透過知識管理活動,塑造分享文化並轉型為學習型組織 推動學習型組織影響: 員工滿意度全球日產第一 率先業界導入i-NISSAN 數位化展間及平臺 EPS、優異表現、在社會成效培育臺灣汽車業專業技術人才,激發莘莘學子創意札根國家未來主人翁、增加產學合作善盡企業社會責任,他們的精神和毅力值得學習大家來探究與學習。
學習城市 澳洲-溫德堡城市願景:成為具有高就業率的社會包容性城市,近期目標:創造充滿活力的社區-溫德姆不僅六年來舉辦了自己的溫德姆學習節,還與澳大利亞梅爾頓市合作協調舉辦全球學習節,並成功與其他五個地方政府合作舉辦了“學習節”。這些活動幫助人們獲得找到工作所需的知識,為社區的經濟和社會福祉做出貢獻。學習型城市,社區學習文化與學習策略強調公平與包容,讓不識字的民眾有再受教育的識字機會,同時也讓每個公民都有學習與成長空間,應該是他們執行成功的條件吧 !
這裡學習到運用資識管理,有系統的思考,應用五隻手的功能 ,讓自己和別人一起提升,達到互助,才能讓生命活得更美麗。
第三階段:世界咖啡館 –老師有特別叮嚀大家要裝扮或拿道具,本次活動由暨大碩班同學們主持引導大家跑全場,帶領的同學以原住民風承現,原本我自己做了一頂小帽子夾在頭頂上,看見帶領的同學吹起民族風,我也嘗試變裝,將自己裝扮成印地安風,來呈現各種身分。
投影片上的一段話--『你能改變-對話,就能改變未來』拉開序幕,主詞人介紹世界咖啡館的源起、原則、角色與職責,世界咖啡館的社群他們相信可以靠「真正重要的對話」釋出力量來幫忙打造未來;世界咖啡館是集體的智慧 ,有生命的網路模式、咖啡館的對話流程 、整合式的設計原則、 隨著主持人的介紹:對話是一種生生不息的力量、我們的觀點決定我們的作為、越來越期待實務操作的來臨 ;隨後又介紹 :對話作為核心流程、反思與探索、集體見地、探索成果的收成、行動規劃、執行 、意見回饋與評估 等等。
原來世界咖啡館的設計是有它的核心流程, 經持人清楚地介紹 ,讓我對世界咖啡館更加認識與期待後面的活動… 終於講解實務操作及規則的時刻到了, 開始進行小組討論,再跳到不同組討論不一樣的主題,每回合十分鐘,這十分鐘裡每個人都有發言的機會,平常不善言語的我,也比平常上課多了許多話,整個研修會氛圍很好,大家不分你我將自己想法說出來,最後由一個同學整合代表報告,大家討論的相當熱絡,研修會高潮起伏、絡繹不絕, 美好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 …
在這裡學習到對話與交流要有層次,學習不落單,反思及探討自己不足之處,而每個思維都要清楚及有脈絡,才能把事情做完、做好與成就。
第四階段:下午大師講座邀請文教所林海清教授演講,主題:情疫消艇與組織學習, 從疫情帶動遠距教學, 到全面數位學習轉型,到疫後學習新挑戰等等,因疫情改變生活模式、學習模式、購物模式、因應全球疫情模式,一切生存方式改變了,我們必須去面對與接收這不可逆的現實情境,教授分享全球最大的GOOGLE網站,是一間學習型企業 進行有效地團隊學習的公司,它不斷地變革自身以更加有效地管理知識。組織中要構建一種機制,尊重最優秀的員工,也鼓勵最優秀的員工為人才培養做出貢獻。期間談到人與AI協同的新型組織學習:基於場景視角的案例: 探討人與AI協同的組織學習過程和機制,1. 確定場景利用式學習:人(算法工程師和管理人員)將場景分析經驗轉化為AI;2.不確定場景探索式學習:在不確定場景探索式學習中,人將認知經驗轉化為AI的自學習模型,表示未來的生存模式將與過去做一種無形的切割,疫情後的數位教養,例:線上畢業典禮、視訊看診,都是未來所要適應的。線上學習打造數位公民素養,是很重要的一門課題 。
這裡學到要學會尊重與貢獻、順應情境潮流做改變及提升,學習獨立思考、增強閱讀能、及思辨能力,每個人都必須提昇,往後會形成常態性,將是未來趨勢。
閉幕式:由明烈教授邀請線上每位同學簡短的心得,邀請海清教授談談感想,最後,明烈教授結論五個很好 :1.報告內容很好、含精量′高質量學習;2.發表力都很好流暢、有邏輯 3.交流很好: 共學交流、不分皮此; 4.氣氛很好、愉快心情、樂在學習;5.收穫很好:專業成長、邁向;5共:共學、共享、共好、共樂、共憶。為這場精緻的研修會,畫上美麗的句點。
這場研修會讓我大開眼界、如獲珍寶、受益良多,原來學習可以那麼美好,相信與會的每個人都是收穫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