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組織學習的發展趨勢與變革策略
課程時間:2022.03.08(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名稱: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單元:組織學習的發展趨勢與變革策略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張玉琳
學號:110409518
心得:
組織學習的發展中「知識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再來是追求「超越」與「創新」。在「超越」與「創新」間,必要做的是「改變」,而組織做改變上有著些不可逆的趨勢與變革策略。老師在此提出..
組織變革八個步驟
步驟一:形成危機意識
步驟二:建立變革領導團隊
步驟三:提出正確願景
步驟四:溝通變革願景
步驟五:適當授權並排除變革障礙
步驟六:創造近程成果
步驟七:鞏固成果並且再接再厲
步驟八:讓變革深植於組織文化
組織所需的改變是持續的激發,重點就是持續的積極投入創新,把自我特色更為加強。做組織要有特色,沒有特色就相形失色。
創新是為了找自我特色,達到我有妳沒有的「獨特性」
若人人皆有的狀態下,則要做到妳有我優的「出色」
讓自己現有的優勢成為「特色」,以上就能有超越自我、超越他人的機會。
而變革成功要素,則是從人的改變做起。讓自己的腦袋如何跟別人不一樣。
老師提到生意是聚集有共同興趣的一群人來消費,這裡我們能看見這一群人將有生生不息的需求創意出現。
首先必須找出組織的自我核心並設計、規劃其核心價值展現,用說故事的力量。讓企業組織也說出心靈層次的正能量,當然聚集來的也將會是正能量的群眾和組織文化雷同的正向員工。
表層上我們賣的是商品,內層上我們販售的是文化、故事與知識,更是深處的心靈。
例如:棉麻屋(特色:每款手包都會有一朵花)
例如:佛水山莊(特色:五葉松樹下的波西尼亞風帳篷)
結論:
個人學習的成長和組織發展趨向是有相關聯的,這將是組織發展的點、線、面連結,也就是說個人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是環環相扣的連結在一起的。
正所謂組織需求,也將會是工作的需求。
『改變』是機會,而不是威脅…
接受改變事實、樂於改變創新。
五項修練之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
課程時間:2022.03.16(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名稱: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課程單元:五項修練之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吳宜娟
學號:110409519
上課心得:
Peter Senge認為學習型組織的建立與發展,需具備五項新技術,這五項新技術,就是五項修練,今天談到的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而自我超越是學習型組織的精神基礎,它強調自我如何擴展個人的能力,突破成長上限,不斷實現心中的夢想。每個人的人生,都需要經由不斷學習,獲取新知識,才能為人生歷練打穩根基,雖然過程艱辛,但克服後,就能穩步發展,以階梯式的方式向上成長,成為無畏風雨、屹立不搖且堅強的自己。
每個人的心智模式都不同,受到脈絡、價值觀等影響。心智模式如何影響自身行動,這中間需要經過思考、而後採取行動。
在國內實務介紹方面,同學介紹了美而快公司,因為自身會網路購物,藉此了解美而快公司的經營模式、願景等,在報告內上,容貼近生活,也讓底下同學,更進一步了解到,台灣的企業模式發展的多樣化的發展,像裡面有提起到的經營模式:用合資公司解決分潤問題,雙方固定持股各50%。(作法:網紅初期投注多少金額創業,公司就跟著出多少,雙方風險各半,也確保網紅維持的參與感。)這是讓我覺得蠻創新的合作模式,讓雙方都能參與自己的品牌衣服設計,因此對於商品也會更加的用心經營,像公司旗下眾多的電商品牌,經由與雙方的共同參與,也發展得有聲有色,成為時下年輕人的網購首選。
組織學習文化的塑造與發展
課程時間:2022.03.01(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名稱: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單元:組織學習文化的塑造與發展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張玉琳
學號:110409518
心得:
文章/人生能有幾多夢
人生目標
想法是需要歸納及管理的,從「發現」到「體驗」、再到「實踐」,這就一連串的系統思維,加上「行動」稱之『夢想實踐』。
一個長遠的「願景」與「目標」基本上跟夢想是雷同。
人的一生能有幾多夢? 夢與夢想間不只是一字之差,更大的差別是行動上的實踐。而談到「實踐」,一定要講到是『組織學習』
在常態的很多的學習面上,很多是採「生活學習」,學習跟生活是有連結的。
學習型組織中有個很重要的「探就」也是個好奇心,而好奇心也是學習的根本。有人曾說:保持好奇心,就會保持年輕。
個人有深深感覺:若保有好奇心,其人必永保學習力。
在一個團體與組織當中都一定有其「組織學習文化」
在此組織中,不僅每個個人在進行學習,團隊與整體組織亦是持續進行學習。
學習文化是每個組織都會存在的文化,內在組織也大都屬於多元文化類型。組織文化中最重要的是要積極多於消極,才是能帶領整個組織團體積極向上的能量。
在老師介紹的影片『:陪練人生/中國人壽廣告』中
我看到團隊的整體推動的感動,自己本身除了專業能力、專業態度,還必須有學習型團隊/學習型組織。
影片中「陪練」就是感受有人撐住自己而非孤軍奮鬥,這就是組織文化的一部分。
組織文化中有「有形文化」以及「無形的文化」,看不到的無形文化並不是不存在,無形的文化」其影響力是很高。
各類文化組織中都具有其組織文化特性
千萬不能有「煮蛙文化」、「螃蟹文化」(互相阻礙) 、「猴子文化」(猴子、香蕉與滾水故事)舊組織規範/傳說概念.活在傳統守舊觀念.沒有創新沒有突破與成長
需要建立
「老鷹文化」(汰弱留強.建立適度淘汰率)
「土虱文化」(正向土虱.會有警覺性與活力)
「雁行文化」(一個人走的快.一群人走得遠)正能量
其組織文化中個人特別重要的一部分是『精神文化』/組織文化。
這會讓人有儀式(儀式感)組織的歸屬感、認同感,完全可以進到人的心理。
若組織文化有良好的『精神文化』,且主事領導者又懂得轉化(如太極般轉化不好的力量),那其組織必是個不缺人才的組織團體,更是組織學習中的佼佼者。
結論:作人作是要懂得『刺蝟理論』
(瞭解且做自己核心與強項,不該做的不要做)
五項修練之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
日期:2022/03/15(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名稱: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單元:第五項修練之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呂佩招
學號:111409506
課程心得:
人經常害怕改變,當面臨挑戰、接受新學習時,會因為擔憂異動而想安於現狀。→『目標侵蝕』
但來到教室的我們,並非想安於舒適圈。
自我超越是學習型組織的精神基礎,它強調自我、強調內因,教我們學會如何擴展個人的能力,突破成長上限,不斷實現心中的夢想。
感謝第一組報告同學分享的「比狼學得快」,讓我很快清楚自我超越。從自我覺察,對個人的特質、能力、現況進行分析,才能找出突破口,在組織之間亦是如此。組織若出了狀況,就必須找出組織的潛在問題,並且進行重整及規劃。
心智模式〜
心智模型決定了一個人處理問題或做出決定所採取的方法。反過來又推動了人們在尋求解決
方案時採用的策略和行為,並最終決定了所取得的成果。
學習型組織能以整體方式,把人聚集,為現在所面對的任何狀況,發展出最完善心智模式公司。 最後報告同學以飯店業的【薰、學、習、用】來帶領討論,推動為學習型組織,藉此突破困境。
讓我想到台南晶英酒店總經理李靖文,過去曾是中學英文老師,從教育界跨入飯店業,她的成功祕訣不靠別的,就是「勤學」。她在學習之道「不設限」學習態度的三大理念〜
1. 打破職稱限制:保持對人生各樣可能的好奇心,不斷跨域。
2. 投資自主學習:長期投資學習,不求短期成效、不怕砸重本。
3. 傳遞學習熱情:把團隊一起拉來學習,塑造組織共學風氣。
很值得我學習,也分享給大家。
第五單元 五項修練之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標題:第五單元 五項修練之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
課程時間:2022.03.15(二)
課程地點:A302 研討室
授課老師:吳明烈教授
報告同學:張芠寧、梁燕珩、李侑紜
學系名稱:終發所碩一
學生姓名:詹琪美
學生學號:110409506
學習心得:
第五項修練是由彼得.聖吉所著作,其第一項修練為「自我超越」,是學習不斷釐清且加深個人的真正願望,集中精力,培養耐心,並客觀的觀察現實,是學習型組織的精神基礎。第二項修練為「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於心中,影響我們如何了解這個世界,如何採取行動的許多假設、成見,甚至圖像、印象。
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都是比較屬於個人的修練部分,但是如果組織要進行學習或改革,也必須從每個人開始學習、改變,進一步才能發展組織的學習與改變,因此Peter M.Senge說「自我超越」是學習型組織的精神基礎,而把鏡子轉向自己,是「心智模式」修練的起步。
在組織中常見到的場景是,老闆有新的創意發想於公司開會討論中提出時,大多數員工會保持沉默,因為還在察言觀色中,且貿然出頭可能就要承接額外的新工作,如果接了新工作不僅不會增加薪資,搞砸新工作則可能遭受責罰,甚至造成公司營運虧損而捲鋪蓋得走人;有些人則極欲表現甚至吹噓誇大了自己的能力,新工作順利發展時則沾沾自喜,繼續吹捧自己的眼光獨到能力多強等,如果搞砸時則怪東怪西就是不會怪自己;有些人被指派新工作時,覺得自己能力不夠害怕挑戰,少數人則勇於承擔努力學習排除阻礙,不斷挑戰並且超越自我。以上提到情境都是因為潛藏在內心的「心智模式」所驅動出來的行動,只有勇於承擔努力學習排除阻礙,不斷挑戰的人才能做到「超越自我」。
本週報告組同學準備內容豐富,使用漫畫式的影片來輔助說明這兩個主題,加深聽聞者的印象,也利用額外補充的圖片說明修練的重點和循環方式,讓修練操作更具體化呈現,最後實務說明使用麥當勞和服飾業電商的案例,讓我更能融會貫通修練知識的應用,值得我好好學習。
組織學習研究(中正成教)-03/04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中正成教)
課程標題:組織學習的理論發展與內涵、組織學習文化的塑造與發展
課程時間:2022.03.04 (五)
課程地點:531教室、中正校園
學系名稱:成教博一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代號:810710006
學生姓名:蔡旻青
學習心得:
明烈老師一開始以《悟是生活與學習的上乘境界》短文,將其對人生的體悟透過優美洗鍊的文字與我們分享。課堂氣氛輕鬆,學生收穫滿滿,老師信手拈來就是底蘊深厚的理論經典或詩詞歌賦,老師的底蘊禪機,引起我們內心深處關於理性的強烈共鳴。
印象深刻的是,老師課堂中提及中正大學當年的建設出自清江校長寬闊無私的教育家胸襟,令我感受到校園中的花草樹木都是一種無形的教育。尤其聽到老師在中學時砥礪自己專心唸書所寫的“專忍譽”;唸中正碩士班時與同學在報告前一天演練;在德國攻讀博士時的“三天兩頁”‥‥等等,真是對自己很好的激勵。
課程結束前一個小時,老師帶領我們漫步校園,在校園巡禮中去發覺與組織學習相關的事物並進行小組討論與分享。中正校園內種植有超過千棵小葉欖仁樹,適逢盛放的小葉欖仁開成金黃景色,落在地上灑成一片黃金花海的絕美時節,在氣候宜人,景色優美的戶外進行學習,享受了一場心靈饗宴,這樣生活化的上課方式,不禁讓我想到了杜威(John Dewey)所倡言的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發展、教育即生活觀點,「生長」必須在「生活」中進行,杜威認為:「教育不為未來成熟做準備。教育是繼續不斷的生活與成長。教育與學習不斷發生在個人生活中。學校內的教育應考慮周遭的世界,有意義的教育就是生活本身。」杜威也認為,教師的角色是顧問、嚮導和旅遊伴侶,而非權威者或教室領導人。明烈老師的上課與引導方式,如同杜威所言,讓我們在輕鬆無壓力的課堂氣氛中,將個人生活中的經驗融入教育中,反省咀嚼組織學習的理論發展與內涵、組織學習文化的塑造與發展,進而悟到老師所言,學習是持續開悟、領悟與體悟的過程。
悟是生活與學習學習上乘境界
日期:2022/03/04 (五)
課程地點:中正大學531
學系名稱:成教所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單元:
組織學習的發展趨勢與變革策略
組織學習文化的塑造
組織學習理論的發展與內涵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蘇怡潔
學號:610710012
課程心得:
組織學,師法自然。從一整天的課堂中,藉由老師以生活例子的經驗分享,原來”組織學習”並沒有這樣的方正規矩,是可以從日常生活中”悟”入,進而融入到團體中。
組織,就如同一個有機體,並無一定的形式,開放且能有自主性、有責任的分明。組織,不一定給由層級權威監督運作,而是透過願景、信任、承諾等來將人們凝聚在組織中。但,這是一個柏拉圖的想像世界,可遇而不可求。
「雁行理論」,雁群在長途飛行中,由不同的成員擔任領頭雁,以雁行排列,用聲音相互激勵,這樣的群體合作方式和力量,讓飛行距離較單飛更遠、更久。我們常言:團隊合作力量大、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但,如冰山理論中所提,我們可看見外在的行為表現,但卻無法測得人心。團隊應要要互助互信,而不是因利益互扯後腿。以人為群的團隊,似乎無法像大自然的萬物生態,如此的和諧互生、互利。
走出教室,看看周遭風景,師法自然。恰逢中正大學內各類植物茂盛生長中,透過老師的引導,思維自然與組織間的關係。同學間相互分享、經驗交流,激盪出更多火花。組織團隊並不一定要關在辦公室做腦力激盪與創意發想,偶爾要踏出冰冷的空間,走出戶外,感受生命活力,才能為組織締造出更多創新思維。
第五項修練之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
日期:2022/03/15 (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名稱: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單元:第五項修練之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潘彥榛
學號:111409507
課程心得:
今日學習到同學用心整理的知識內容,激勵為自我學習漸進的目標:
“自我超越“是學習型組織的精神基礎,貴在個人的修練,個人有能力找出學習願景為起點,採取改變心智模式技巧,透過雙環學習,從「資訊反饋」到「決策規則」過程中進行反思,了解系統思考的定律,進一步推論每一階段背後不同的脈絡,在團隊合作中有能力去影響組識每一個人,達成未來共同願景,並能看出變化及部分如何影響”整體”,以跳脫結論框架,突破困境,形成組織學習的精神。前提是,先了解個人特質、意願和能力,透過學習,觀察不斷釐清所見、所聞、所言,增強解決結構性衝突能力,才得以實現自我超越。
然「天下難道還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嗎? 道在邇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諸難也。」其言:浮世之中,總有許多人為追求物質享受、社會地位和顯赫名聲等身外之物,而心力交瘁、疲憊不堪,他們怨天尤人、欲逃離其中而不可得,皆因忽略了自己的內心,不明白萬事以“修心“為先的道理,而聖人做學問追求一種「大道至簡」的境界,值得我們學習。如馬斯洛言:「人都有自我實現的需要,學習是人的一種本能。」
能力是「自我超越」的基石,如借鏡於國內外品牌險境求生的分享,及最後小組討論,在人類與環境關係密切又不確定因素下,團隊如何共體時艱,運用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克服困境、脫穎而出。其過程在於,透過團隊組織學習的合作精神,先了解創業的初衷,再分析當下所處困境,每個人有能力去發現問題、正反思考、排除問題,擬定因應改變和創新策略,重新調整,全體達成共識,再出發。如愛因斯坦言:「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能力,為精神成長之首。」同時,希望歸屬成為群體中的一員,互相成長及成就,作為每個人學習自我超越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