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分析(105終發專班)
時間:105.11.19
地點:中科教室
課程: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分析(105終發專班)
授課教師:吳明烈 博士教授
學生:廖志勇
學號:105436503
我覺得學習是要快樂,快樂的學習才能產生快樂的內在動機,是要不斷的探索、去培養、學習快樂的態度、價值觀。課堂中印象深刻的就是三大能力,三大能力:知識 knowledge(96)、技能skill(63)、態度attitude(字母加總100),這時想到以前學習、實習,老師常常說,因為不會才去實習,盡量發問問題,但是最重要的是,不會沒關係,但是態度一定要拿出。態度可分成很多面向,包括非口語、口語等方式去呈現,課程中有段影片【姿勢決定你是誰】,透過姿勢的表現,會有不一樣的呈現,也許剛開始是假裝→透過持續的漸進→骨子的內化能力,後續就變成自己的內化動機與表現行為。
【創客(maker)】也需要學習,21世紀以來,科技快速發展,未來很多人力可能會以機器取代人力,如果沒有創意的發想空間,很多人都可能被取代,所以在這個世紀當中,創意是需要持續的學習,也跟我們終生學習的關鍵能力很重要。
【學習正向思考】很重要,學習也是一樣,也許可能壓力很大,但是這也是一種學習,享受學習的成果與體化,雖然很辛苦 但是這樣的學習是很值得的。這就是一個正向學習的心態與態度。
說到典範學習 可以想到一個理論與學者,社會學習理論 (班杜拉),透過模範學習、標竿學習的方式去學習,經驗學習也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式。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第四次課後心得報告
時間:105.11.19
地點:中科106會議室
課程: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分析(105終發專班)
授課教師:吳明烈 博士
學生:蘇孟緯
學號:105436515
學校培育終身學習者的策略之探究-課後感言
『學校是培育終身學習者的關鍵機構』,在絶大多數的國家,學校是從家庭進入社會前的一個“通道”,亦是將原料轉換成產品的一個重要過程。這個過程往往佔據了人生的1/5的時間,對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家庭、社會、組織,甚至於國家有價值的“有機體”來說,是更應該傾力去建構、改良、發展而成為具有多元性並符合世代變遷的孕育場所,而不是一個百年不變的製造中心。
需求是人本性,學習是人的本能。世界上有許多學者,對於學習的重要做了許多研究與論述,『終身學習意指自我導向成長、了解自己及世界、獲得新技能與力量,以及對於自我的投資。』(Ronald Gross, 1977)。『學習向來與生活密不可分。人類的生活史,即是終身學習史;文明發展的過程,即為終身學習發展的過程』(吳明烈,2004:17)。說明了學習是一種隨環境而產生的、持續不間斷的、多元多面向的、生存必需的增強方法。是以本來就無所謂推廣或及發展的必要?我們中國人不是說:「船到橋頭自然直」嗎?一切的事物就順其自然就可以了?
綜觀國內學者對終身學習者的概念及意涵,有許多具體且一致性的解析,我個人歸納關鍵的用詞不外乎自我、反省、積極、探索、系統、創造、效率、完備、參與等。也如同論語為政篇:「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主要是教導我們要知行合一。
在資訊發達的今天,我們身為中國人,有五千年的歷史文化,除了坐擁歷代聖賢的學習典範,又可以輕鬆獲取世界各方先進的思想和經驗,每個人都可以有非常多的人事物可以窮盡一生來師法學習,理應是合乎終身學習者的特徵才是…?
當老師的教材中出現第18張投影片時,標題:學校培育終身學習者的困境與問題,明確的點出了其實在邁入學習型社會的理想上,我們還處在一個混沌未明的階段。除了缺乏明確的規劃外,在Trainers和Learners 方面沒有普遍性的共識,而兩者間,更沒有媒合的機制與動力。這讓人不禁感到詫異,雖然老師提出了許多具建設性的策略,但是為何環境上不能風行草偃,讓扮演著關鍵角色的學校及教育單位能共襄盛舉,戮力實踐以達改善並提升國力的基礎建設?
綜上所述,我有以下幾點想法:
一、 誰是終身學習的人?
我非常讃同吳老師明烈:『學習向來與生活密不可分。人類的生活史,即是終身學習史;文明發展的過程,即為終身學習發展的過程』,也認為“每一個人;不分性別、年齡、學歷、階層、國籍…都是終身學習的進行者”,因為學習本來就因人、事、物而有差別,所有人都有基礎的學習目的與需求,隨著年齡、工作、搬遷等環境主/客觀的環境改變,事實顯示,生活中並沒有人停止學習;學習如何搭捷運、學習自助旅行、學習夫妻相處…,而只是步調快慢不同。
二、 應有的支持與鼓勵
在我有幸進入本所就讀之初,直到我認同是屬於終身學習的一份子之間,剛好可以做個反思。我本身是一直學習新事物及資訊技能的人,但從沒有明確的聽過終身學習者的概念及意涵,所以第一次聽到時,是自外於終身學習者門外的,並沒有一下就融合的感受。其原因是一種距離感,所以如果專業的學者能給予所有人是一個認同的鼓勵與支持,在廣義的概念下同意並稱讚他們也屬於終身學習者列車的乘客,就不會再有我所感受到的距離感了,反而能有一種榮譽感,進而更能發揮自我導向學習的典範。
三、 終身學習推展的價值
從靜止到轉動,在物理學上是要先克服較大的靜磨擦阻力後,在轉動過程中還有較小的動磨擦的阻力持續作用著。若要推動終身學習不斷轉動的巨輪也是如此,而如何能讓列車上的乘客都能安穩的持續向前,並不斷取得源源不絕的美景(知識、技能)調整適合的角度(態度),就必須有正確的策略(教材第19~22張投影片),並創造如老師所歸納出的終身學習者具備十項特徵:
1.自我導向學習
2.積極探索新事物
3.擁有數位資訊素養
4.系統思考與觀點
5.良好溝通能力
6.具備反省覺察力
7.完備的學習能力
8.持續發展創造力
9.積極社會參與
10.追求自我實現
老師經典語錄:只有鑽石才能切割鑽石,只有終身學習者才能教育終身學習者。
附註參考影片:為何你不喜歡上課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lvUD-YwKOc&t=54s
Justina
2016-11-25, 週五 10:20
回應瀚賢的心得
閱讀同學們的心得也是一種享受,我想起老師曾經說,也可以在此回應同學的發表。今天看見瀚賢的心得很感動。主要是看見瀚賢在探索的過程中更認識自己。雖然您本身不是屬於心中有想法當下就會立即表達的類型,然而從您上課的發表以及私下的為人,都足見您是一個有承擔且經深思熟慮方行動的人,然而一行動起來,就會負責到底。比如在我們選課討論得十分激烈的時候,我其實一邊在做公司的年度計畫,無法分神做調查表單。Line的畫面上看見您聽見我呼求幫忙立即回應,心中非常感動。
很多人能夠輕鬆表達自己的想法與建議是值得羨慕的,他們甚至能夠提出很多批判及創意思考,社會確實需要這樣的人。然而,在爭取自己權益,表達自己想法之前願意先付出,先傾聽別人想法的人也非常可貴,也是社會非常需要的人。 Other people matter. 誠然我們會不斷調整自己,因為我們都想做更好的自己,但是有些經典的價值觀是非常難能可貴而且快要被世代潮流淹沒了。
所以看見您的文章我要回應,固然希望未來多聽到您說出自己的心聲,但是現在的您也很令人欣賞,因為您是實實在在地在做人做事。也謝謝您的包容與禮讓。 I would like to say- you are a gentleman. Before taking things from others, you've been a giver.
105436508曾瀚賢
2016-11-24, 週四 20:53
終身學習理論第四週課後心得
授課時間:1051119
授課地點:中科106
授課老師:吳明烈教授
今天上次上班導的課,已經時隔一個多月了,大家好像也有許多問題想跟班導好好討論,不論是論壇的大小事,亦或是下學期重要的選課事情,也在經過了今天的課程,與班導有了相當程度地討論,為大家釐清了不少疑問。一開始會有點不習慣老師的上課方式,因為跟大學相比,多了太多自己去思考、和大家討論的時間,強迫自己腦袋一直轉一直轉,但也因為是這樣的上課方式,才能與不同的人碰撞產生不同的火花,每次的課堂討論都實為新鮮與特別。對我而言,我們班就是個小型學習型組織、學習型社會的縮影,大家的專業領域、年紀、資歷的不同,如同一個巨大豐富的知識體,但相對地,要取得彼此的共識也有格外的難度,以選課的角度而言,我會傾向於配合大家,降低意見分歧程度,但有時卻好像忽略了自己真正的需求,如同老師上課所播放的TED影片,回頭省思自己,發現我好像時常抱持著保守、退縮的姿態,不夠具有自信,不夠果敢表達自己,雖然跟以前的自己以有了十足的進步,但仍然還有進步的空間。在老師的課堂中,時常看到許多影片與名言佳句,我都會記下來,希望哪一天,我也能將這些我所吸收到的,帶回學校去,發揮我的影響力,影響更多人。
105436508曾瀚賢
2016-11-24, 週四 20:52
終身學習理論第四週課後心得
今天上次上班導的課,已經時隔一個多月了,大家好像也有許多問題想跟班導好好討論,不論是論壇的大小事,亦或是下學期重要的選課事情,也在經過了今天的課程,與班導有了相當程度地討論,為大家釐清了不少疑問。一開始會有點不習慣老師的上課方式,因為跟大學相比,多了太多自己去思考、和大家討論的時間,強迫自己腦袋一直轉一直轉,但也因為是這樣的上課方式,才能與不同的人碰撞產生不同的火花,每次的課堂討論都實為新鮮與特別。對我而言,我們班就是個小型學習型組織、學習型社會的縮影,大家的專業領域、年紀、資歷的不同,如同一個巨大豐富的知識體,但相對地,要取得彼此的共識也有格外的難度,以選課的角度而言,我會傾向於配合大家,降低意見分歧程度,但有時卻好像忽略了自己真正的需求,如同老師上課所播放的TED影片,回頭省思自己,發現我好像時常抱持著保守、退縮的姿態,不夠具有自信,不夠果敢表達自己,雖然跟以前的自己以有了十足的進步,但仍然還有進步的空間。在老師的課堂中,時常看到許多影片與名言佳句,我都會記下來,希望哪一天,我也能將這些我所吸收到的,帶回學校去,發揮我的影響力,影響更多人。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第四週心得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第四週心得
時間:105-11-19
地點:中科106會議室
課程: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師:吳明烈 教授
學號:105436523
學生:陳麗麗
愉快的週末,無法吸收森林芬多精,卻有愉快的課程,能吸收學習正能量!
一開始針對班上同學提出期末專題作業的提問,老師隨即播放學長姐拍攝終身學習影片的範例,每一部影片拍攝都讓人印象深刻,讓我相當讚賞佩服,也讓我們在專題作業的著墨上有不同思考方向。課堂當中,老師著重細節,授課始終能面面俱到,循循善誘傳授知識,提及終身學習關鍵能力的層面,學會求知、求能、共處、發展及改變,深知在工作領域當中是具備這些關鍵能力是必要的,如此在工作當中才能如魚得水,將所學之才充份發揮。
記得初任工作時,以學習代替成長,摸索出對自己對人、事、物的一套工作模式,再經由層層歷練的催化,內化成自己的涵養,證明學習是無所不在的。在youtube~姿勢決定你是誰!在影片結尾當中,「tiny tweaks→BIG CHANGES」讓我有諸多啟發,把握「小調整、大改變」的想法,不斷地跟自己對話,激勵自己,包括自己在課堂中上台報告時因緊張而忽略了有些心得還未陳述前即結束這次的報告。不論是面對課業、工作及家庭生活,當自己在看了這段影片後,就必須不斷告訴自己,嘗試給自己2分鐘時間,整理自己的思緒,嘗試高權勢姿勢,或許事情會做的更好,獲得更好的效益。
下午講解成人學習週,老師請各小組分組討論規劃「2017台灣終身學習節」,也是活動實務面跟課堂理論面結合,小組成員彼此激盪,加入創意元素,在有限時間內整理出一個活動的雛形,再進行分組報告,各有學習之處,當然印象最為深刻的還是班長分享「如何快樂學習」,呈現內容是最為貼近人心,值得我在學習上的借鏡。
再度聽見、再度感受林清江教授~是我未踏進終身學習之路時,就曾經耳聞林教授對終身學習的推動事蹟;但明烈教授 您,也是引領我們通往終身學習旅程的重要舵手。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看個人」學習的關鍵在於自己,藉由知識來提升自己的內涵,才是參與終身學習最大的收穫。
陳秉宏(105436527)
2016-11-23, 週三 22:27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分析課後心得
課程: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分析
班級:105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專班
授課教師:吳明烈 特聘教授
時間地點:
105.11.19-中科創業育成中心
2016.11.21-22-臺北市學習型城市願景國際研討會
學生:陳秉宏
學號:105436527
這次在中科創業育成中心的課程充滿了歡笑,有深入的講授課程,也有歡樂的舞動課程,更有終身學習節的發想創意學習課程,我覺得每次的上課都能學到終身學習所要帶來的訊息與精神,那將是我個人所渴望的,所謂「條條道路通羅馬」,選擇甚麼樣的學習道路就會有甚麼樣的學習結果,透過多元化的學習模式,將開發出與眾不同的成效是肯定的,就好比愛因斯坦曾說過「他的辦公室就在他口袋中的一支筆與一張紙,所有的學習都是隨身攜帶的,觸目可學的」。我很喜歡愛因斯坦這句話,他告訴我們學習是不拘泥形式的、可以多元的、多管道的、多層次的。尤其是對於推動學習型家庭的實踐更是如此,父母師長對於小孩或學生的教導更應該一改過去的教條式學習方法,或許有些學習是必須嚴謹或嚴肅的,但大多的學習是可以透過彈性化的設計與調整,透過這樣的模式更能導向學齡孩子更有強烈意願去學習,甚至孩子們會主動要求更多的學習,因為他們已經發現到學習的樂趣,所以渴望下次學習課程的到來,終身學習之美就是這樣從過程中所綻放而出的。所以不論是成人或者是學齡孩子,想要有所成就那就必須及時懷抱著終身學習的願景,從終身學習的課程中人人從中去觀察自己的學習,進一步去嗅覺他人的學習與長處,例如別人為什麼可以成功,那我們就會開始想著成功者的思考模式以及學習方式是甚麼樣的情況,從學習的同儕中又更能藉由彼此的創新思維找到具有特色性的主題或新概念,進而學習到完全嶄新的東西。
臺北市學習型城市願景國際研討會
這一天,我期待了良久,因為我未曾有過參與國際型研討的經驗,巧遇此次吳老師也受邀參與發表有關終身學習之脈絡主題,此次研討會有來自各地的學者專家,例如英國、日本、中國大陸等,而教育局也邀約了台北市的各區社會大學也來參與此次之研討會。在這場研討會中讓我有了一些反思如下:
目前而言終身學習的推動最難的地方是普遍民眾仍舊認為學習是學生的事情,是職場上有工作需要的人才要學習,是有特定需求的人才要學習的事情。這種錯誤的認知是當前推動全台灣各縣市在推動及開發終身學習者所遭遇最困難的事情,因為學習的意願在於個人的思考與心態,這層若不打破,勢必難以繼續推動終身學習的願景實現。
關於這一點我個人認為當一個人的學習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時,他會發現終身學習的美麗,因此對於抗拒學習的人來說,首先應該讓他們見到,甚至體會到終身學習可以為他們帶來甚麼樣的不同人生與命運的轉變,而不是將終身學習視為一種老年退休生活的時間消遣而已,要讓他們領悟到終身學習是可以為個人與家庭帶來幸福的。
終身學習可以為人們在思想上有自己的特色與見解,例如課堂上老師打破過去的講授方式,讓學生以自己的模式將一個章節的重點,不論是以講述方法或以趣味遊戲方式,在分組或討論的過程當中,每個人透過自己的想法表達,可以訓練自己的獨特見解,這不但能夠激盪出創意,也能對自我思維的訓練上有所助益。因為啟發終身學習的助緣來自於每個人身邊參與學習的人。
此外,台灣正面臨著高齡化社會的衝擊,再加上少子化,如何透過有效運用高齡人口的勞動力將是台灣經濟的主要動力,雖說當前目前在推動學習型城市的主要重心仍放在理念與實務的推動,但個人是深感終身學習可以更為深入,結合產、官、學的力量將台灣帶入另一個經濟奇蹟,有了至少小康的生活,民眾才會有更高的意願去學習更多的事物,如果一位年長者連生活都過不去了,要求他繼續學習是機會非常低的,因為他每天會煩惱經濟收入來源在哪裡,因此終身學習更應該結合產業界,如果沒有透過立法,甚至透過與企業主的溝通,想要希望企業進用多一些的高齡勞動人口是非常困難的,雖然與會者在最後有提及相關的問題,但可以說沒有官員願意正面回應這方面的問題,而僅是將此問題又推回給勞工處等相關單位;各部門雖各有所司,但對於終身學習領域及實務的推動,各部門之主管仍舊要有高格局的思維,否則對未來想要做終身學習資源的整合或推動,將流於形式或互推責任而養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之心態。也因此這次研討會讓我發現政府單位在這方面的缺失,所以更加提醒我們更應該重視實務工作的推動,這個研討會取名為學習型城市「願景」國際研討會,既然是願景就應該有所目標與方向,而非各自為政,所有部門都是學習型城市的推動角色,也因此在與會中的外國學者PETER在詢問北市官員時說「你們的民眾或參與終身學習的社區大學者都了解這個這麼大的議題所要的是甚麼嗎?他們知道這個願景是甚麼嗎?」,對於PERTER我個人讚賞他的直率,直接道破終身學習目前在台灣推動上的盲點,只可惜連我們的官員都尚未能搞清楚而沒有做出有建設性的回應,此次研討會的台灣受邀回答問題的官員學者,在我看來就屬我們的吳教授最接近基層,最明白整個脈絡與推動工作的實際問題,當然或許官員在這方面不是專家,也不是學者,也或許沒有實戰經驗,但我個人願意給官員學習的機會,透過這樣的研討會如果每個人或每個部門都能找出自己的問題點在哪裡,進而改進,那也是算達到終身學習的目標了。
黃雅惠 (105436519)
2016-11-23, 週三 20:56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分析課後心得
課程: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分析
班級:105終發專班
授課教師:吳明烈 教授
時間地點:
中科創業育成中心/2016.11.19
台北市學習型城市願景國際研討會/2016.11.21-22
學生:黃雅惠
學號:105436519
11.19這天上課有文有靜,終身學習的面向真的是多元而有趣的,終身學習說淺白一些就是「生活即學習,學習即生活」,不論是在校園、職場、社會、家庭、個人皆屬於生活的一部分,透過多元方式的學習,可以激盪出想像不到的效果與火花,進而促進新知識、新創意的產生,我很喜歡老師這種授課的模式,表面上看似趣味性的娛樂,但卻是教導我們可以透過這種模式引起學習者的高度學習意願,這對於終身學習或者人力資源發展的實務工作之推動將有其相當不錯的效果,透過不完全的講授方式更能提高學習的趣味性與學習者的注意力,在這個課堂中老師透過適度壓力要求每組成員在短時間內報告就是在激勵創新思維與新點子的產生,我想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人有無限可能,只要願意去嘗試,終有意想不到的驚奇結果,充分發揮出1+1>2的效果。
台北市學習型城市願景國際研討會
這一天,逢遇老師也演說學習型城市的脈絡主題,在今日會場上有來自各國的精英學者共襄盛舉,茲將今日研討會的心得與反思做以下論述:
終身學習是件非常快樂的一件事,但對於未來要推動學習型社會或學習型城市的領導者而言,每個人的主動性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對初入終身學習的人而言,有時候學習是需要強迫性的,就學習領域來說,人是有高低層次之分的,上等的學習者,你不需要去強迫他,他便能主動去學習,而次等的學習者則需要幕後的推手時時去關心他、提醒他、甚至強迫他,他才願意去學習。誰都希望成為那上等之人,但是就推動學習型城市而言,細節性、執行性的工作顯然更為關鍵,因此對於能力有限或學習意願低落的人,應該將其視為次等之學習者,以此角度切入去引起他學習的強力意願,使其能進一步地走向上等學習者的門檻之內。就第二等人而言,新事物的學習是在試探他們自我的了解或熟悉之程度有多高,當他們愈了解自己就會愈容易及早找到自己的學習領域,並且化被動為主動而自我強迫自己應該及時進入學習的領域。
肯亞‧林肯曾說「恐懼乃是透過學習而來。如果我們願意,也可以透過學習將其驅逐」。因此,在推動終身學習過程中,最主要的動力就是如何去除那無形對學習的陌生感與恐懼感,打破這無形的障礙,對於推動學習型社區、學習型城市是非常關鍵的,若不如此,則再多的會議討論也僅是虛耗光陰罷了,所以終身學習不可以僅僅是口號,而是要將這名詞轉換成動名詞,讓終身學習成為現在進行式,只要學習者願意步入學習的領域,那麼這引導的人物將會是決定他是否持續地學習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