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時間:2021.3.13
課程地點:中科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學 系:終發所碩專班
姓 名:李宜珊
學 號:109436511
課程心得:
「無學習的組織發展是盲目的、無組織發展的學習是黯淡的。」組織學習是指組織透過持續性且有效的個人學習、團隊學習與整體組織的學習,進而有效解決組織所面臨的問題,並提升組織創新與應變的能力,以促進組織成員與整體組織的發展。
在此學習過程中,是為了轉弱為強,而學習更應就個人、職能(工作)、組織等進行需求評估。當然學習不一定是要等到有需求,像是在因應需求時,會有適應性學習、而為了創造需求,則會有創造性需求。「學習是要找出口,而不是藉口」,在這樣的心態下,所有的學習都有了可能。
課堂上,老師也分享了「學習的五隻手」: (1)握手: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與互動,珍惜友誼的個體形成團隊時,彼此感情會加溫,進而使團隊成長的速度加快、成效顯著。(2)牽手:彼此手牽手、心連心,將會互相提攜共同成長,而不是相互 牽制阻礙。(3)拍手:互相善意的鼓勵與讚賞,將會激勵團隊士氣。(4)舉手:願意向人請教、請益,也樂意與人分享意見。(5)動手:將目標願景付諸實現,就是動手,沒有執行力的話,一切偉大的目標願景都無意義。
當老師分享了組織文化的意涵,諸如猴子文化、土虱文化、螃蟹文化等等,也分享了蝴蝶效應、比馬龍效應和水結晶效應等在組織上應該要留心注意的組織效應。
所以當我們發現自己工作上的意義與價值後,就可能化被動為主動,當我們自己主動創造改、而非一味因應變遷。也就是當我們發現了問題的所在,而且真心想改變的時候,事情才有可能改變;當我們認為都無從改變的時候,一切便都真的變不了。在組織中我們需要的是勇於積極改變的信念、態度與行動,進而結合善的力量,為創造更美好的組織願景而努力。
整堂課程下來,學習滿滿,感受到處處留心皆學問的感動。
110.3.13組織學習研究(終發碩專班碩一)
「無學習的組織發展是盲目的、無組織發展的學習是黯淡的。」組織學習是指組織透過持續性且有效的個人學習、團隊學習與整體組織的學習,進而有效解決組織所面臨的問題,並提升組織創新與應變的能力,以促進組織成員與整體組織的發展。
在此學習過程中,是為了轉弱為強,而學習更應就個人、職能(工作)、組織等進行需求評估。當然學習不一定是要等到有需求,像是在因應需求時,會有適應性學習、而為了創造需求,則會有創造性需求。「學習是要找出口,而不是藉口」,在這樣的心態下,所有的學習都有了可能。
課堂上,老師也分享了「學習的五隻手」: (1)握手: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與互動,珍惜友誼的個體形成團隊時,彼此感情會加溫,進而使團隊成長的速度加快、成效顯著。(2)牽手:彼此手牽手、心連心,將會互相提攜共同成長,而不是相互 牽制阻礙。(3)拍手:互相善意的鼓勵與讚賞,將會激勵團隊士氣。(4)舉手:願意向人請教、請益,也樂意與人分享意見。(5)動手:將目標願景付諸實現,就是動手,沒有執行力的話,一切偉大的目標願景都無意義。
當老師分享了組織文化的意涵,諸如猴子文化、土虱文化、螃蟹文化等等,也分享了蝴蝶效應、比馬龍效應和水結晶效應等在組織上應該要留心注意的組織效應。
所以當我們發現自己工作上的意義與價值後,就可能化被動為主動,當我們自己主動創造改、而非一味因應變遷。也就是當我們發現了問題的所在,而且真心想改變的時候,事情才有可能改變;當我們認為都無從改變的時候,一切便都真的變不了。在組織中我們需要的是勇於積極改變的信念、態度與行動,進而結合善的力量,為創造更美好的組織願景而努力。
整堂課程下來,學習滿滿,感受到處處留心皆學問的感動。
終身學習節/成人學習週的規劃與實施策略
課程主題:終身學習研究心得-終身學習節/成人學習週的規劃與實施策略
課程時間:2021.04.21
課程地點:A302教室
授課老師:吳明烈教授
學系:諮商心理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所
學生:李昭婷
學號:109409505
今天是由佳慧同學分享終身學習節/成人學習週的規劃與實施策略報告,國際上的第一個成人學習週乃是1980年由美國進步教育學會所主辦,希望透過學習改變生活,正好呼應UNESCO倡導的學習是「一日一小時,一年一星期」的理念,因此才有後來訂立的國際成人學習週,又稱之為終身學習節,代表學習是值得鼓舞慶賀且貼近生活的節日,不局限於個人的知識成長,更是擴大視野、充實人生,終其一生都樂在學習。UNESCO連結各國成人學習週活動,促進彼此間的交流與合作,藉此增進國際的成人學習,舉凡:澳洲重視老人及婦女的學習需求、英國成立學習與工作學院鼓勵擁抱終身學習、中國倡導全民智學以達雙戰雙贏、韓國致力於培育終身教育師與學分銀行、法國結合學習型城市辦理終身學習活動,以及愛爾蘭因應新冠肺炎疫情辦理的一週午餐時間線上喝咖啡聚會活動,各國均有自己的終身學習節特色,而台灣則是於1998年由教育部公布「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並宣布當年為終身學習年。提倡「三三一行動方案」:學習三十分鐘、運動三十分鐘以及日行一善,鼓勵全民「心動不如行動」、「快樂參與學習」,可惜的是台灣歷時22年卻未能與時俱進還停留在原地,比台灣晚起步甚至還曾來取經的韓國,卻早已超越台灣且辦理成效良好,值得深省!
實作討論的題目為擬定一個埔里地區的終身學習節,我們決定的主題為在地文化學習,結合食農教育、魚池鄉茶葉、筊白筍、咖啡、賞螢、媽祖文化節及粉紅花旗木等小主題,利用4月清明連假期間辦理埔里城鎮學習週活動,進行知識及實作巡禮,完成一個點就蓋集點卡,累積點數兌換禮品,不僅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更可藉由活動中的青銀共學,得到世代交替的經驗傳承及創新理念,彼此歡樂共學成長。最後以大自然為師的戶外課程,老師引領我們走訪校園一角,從學思路一直步行至科技學院欣賞粉紅花旗木,又名泰國櫻花。我看見因為久旱反而促使其大放異彩的一大片粉紅,近看桃紅花苞如同一個又一個的小燈籠,粉紅瑩白交織簇擁似粉色雞毛撢子,彼此層層疊疊互相扶持,不因風吹而花落;我感受到一股浪漫粉紅的神奇力量舞漾藍天;我領悟到大自然的奧妙,花藝家凌宗湧曾說:人生如花,花開花謝自有時;我學習到粉紅花旗木的精神,若沒有經過嚴苛的環境考驗,怎能花開燦爛飄淡香?而就在這一大片花開絢麗奪人的粉紅中,我發現僅有一小棵青翠綠葉點綴幾朵粉紅花旗木獨樹一幟,雖然尚未茁壯,但相信總有一天它也會開出屬於自己的一片花海,這也象徵終身學習的精神,有的人健步如飛,有的人起步較晚,然而只要有心學習,終將能追隨前人的腳步迎頭趕上,而其它那些已綻放的美麗花朵,也象徵團隊學習的力量,帶動終身學習的渲染力與生命力,持續前進。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終身學習節/成人學習週
課程時間:2021.04.21
課程地點:A302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學 系:諮商心理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碩班
姓 名:黃佳慧
學 號:109409504
課程主題:終身學習節/成人學習週
課程心得:
這週輪到我介紹終身學習節,在收集資料的過程宛如到了各個國家參與了一場又一場的學習的豐盛饗宴。1980年美國進步教育學會以讚揚學習者的角色為目的,舉辦了第一個成人學習週。這個時間點我都還沒有出生,就已經開始有這樣富有意義的活動,前人的智慧讓人讚嘆!也許當時不像現在資訊發達、普及,知識與技能也不是隨手獲得,但對於學習的期待依舊是如此嚮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了使各國彼此交流、推廣及連結,在2000年9月於德國漢諾威舉辦了第一場成人學習週的活動,以發展學習社會為主軸,在國際識字日當日更以全球學習文化促進每一個人的學習潛能。目前已有許多國家響應終身學習節活動,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澳洲,在離墨爾本約30分中的Wyndham以Festival: Re-emerge, Connect & Thrive為2021年主題,課程內容相當多元,包含樂高積木、非洲鼓及動物對談。終身學習型城市也響應此活動,愛爾蘭科克學習城是愛爾蘭共和國的第二大城市最有名的就是他們的爵士音樂節,今年節慶的辦理因受疫情影響,以線上一起喝咖啡、一起學習的免費線上聚會活動為主;為了終身學習節還特別製作了終身學習節的歌曲,讓人印象深刻。
終身學習節的辦理主要規劃策略為先由一個統籌辦理單位、確立年度的學習主題與內容、由上而下至由下而上的尋找合作夥伴,並且建立終身學習典範及實務經驗分享平台,使終身學習與終身學習節能夠推廣至每個地方。回歸到終身學習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處處留心皆學問,且要樂在學習,才能使學習的動機持續不斷,使個人成終身學習的典範。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1.03.24 (三)
課程地點:花音咖啡
學系:終發碩一 先修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何文莉
學號:110409504
主題第五單元 歐盟終身學習的發展脈絡與經驗評析
人在山中、心在歐洲。
陰雨綿綿的一個早晨,來到埔里郊區山上的花音咖啡校外研討。
遺憾的是本來有個小爬山參觀咖啡園的安排因天氣不佳成空。
但計劃的變化反而為我帶來了一種沒有經歷過且非常不同感受的上課方式。
清幽的咖啡店中老師回憶著在歐洲留學的趣事和感想分享予我們。
讓我整個思緒隨著老師的足跡瀏覽了一整天。羨煞不已。
回頭再看看課本中歐盟終身學習的發展課文反而不那麼乏味了。
其中強調人類正處於一個鉅變的時代未來社會必然是一個學習的社會,知識與技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終身學習有助於 三大政策目標的實現:社會統合、促進就業力、與自我實現。短短一小段白皮書內的內容,此簡單的經驗如在台灣每位中壯年後人力再思考並學習執行,產生的推動力及對個人成就的幫助應可提升。歐盟對技能投資固然非所有會員國有共識但仍為歐洲建立良好的終身學習基礎實踐可為我們未來發展學習的成功經驗。
深度匯談能改變組織
課程時間:2021.04.13(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鍾玳玲
學號:110409502
首先要先稱讚慧玉真的相當認真,在製作報告的過程還做訪談匯集智慧,用心可見一般!
老師一開頭就先講,團隊和團體是不一樣的。差別在於有無目標方向,團隊需要共同願景支持。在今天課程,我對於深度匯談,有了新的認識,我原先其實覺得其與討論、對談,差別並不大。但深度匯談可以是組織再造的基石,在VUCA世代〔volatility(易變性)、uncertainty(不確定性)、complexity(複雜性)、ambiguity(模糊性)的縮寫〕。深度匯談是個很重要的模式,可透過對話不斷讓組織更新。
而團隊學習,仍不可只單單關注組織目標或組織利益,而是要將個人的學習放在其中,並尊重每個人的差異性。
共事前先共識
課程時間:2021.04.06(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鍾玳玲
學號:110409502
本週是輪到我做報告,很喜歡老師在回饋時所說,分享是學習的利器。在本職工作中,傳達公司的核心意念也是其中一項業務。但大多時候,都覺得這樣的核心意念甚至共同願景是不是很遙遠。
但在準備這章節時,我重新省思共同願景也很像是一種信念。我們要相信我們往這個方向去,是願景推動我們,一步步達到目標。有共同願景也能幫助讓未來清晰,在一步步實踐中具象化,畢竟共事前先共識,讓大家都能站在同一個起點,看見同樣的未來,在將個人的願景,放入在組織願景之中,達到綜效。
老師也分享了不同組織的願景打造模式,
1. 由上而下-適合階層體制比較嚴密的組織。
2. 上下交流-改變革新。
3. 由下而上-非營利組織/新創/學校。
課程時間:2021.04.06(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鍾玳玲
學號:110409502
本週是輪到我做報告,很喜歡老師在回饋時所說,分享是學習的利器。在本職工作中,傳達公司的核心意念也是其中一項業務。但大多時候,都覺得這樣的核心意念甚至共同願景是不是很遙遠。
但在準備這章節時,我重新省思共同願景也很像是一種信念。我們要相信我們往這個方向去,是願景推動我們,一步步達到目標。有共同願景也能幫助讓未來清晰,在一步步實踐中具象化,畢竟共事前先共識,讓大家都能站在同一個起點,看見同樣的未來,在將個人的願景,放入在組織願景之中,達到綜效。
老師也分享了不同組織的願景打造模式,
1. 由上而下-適合階層體制比較嚴密的組織。
2. 上下交流-改變革新。
3. 由下而上-非營利組織/新創/學校。
2021/04/20 組織學習研究心得
課程時間:2021.04.20(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吳翊銘
學號:109409515
內容:
這次上課內容是提到「系統思考」的部分,這個章節不只是重要而已,他還是整本書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章節。
系統思考,顧名思義就是「整體性思考」,而不只是「局部性切入」,整體面的部份是必要獲得「根本解(治本)」,而不只是「症狀解(治標)」,若是沒有將根本處理掉,只是一昧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總是沒有辦法從根本處理問題,只會更加的往下走下去。
老師提及了一句話:「有岩石的阻擋才能激起美麗的浪花」,進而引伸出系統思考的核心概念: 「逆爭上緣」,處逆境時要極力爭取向上爬升的緣分,如此才能無處而不自得,做事更加地游刃有餘。
最後的時候老師讓我們分組報告,分別看看有些什麼東西是可以講出來跟同學們分享的,同學們的分享都很精闢且認真去準備分享內容,我們這部分主要是講到「認清成長事件複雜的事」,這個部分是提到有一個公司一開始的時候都很順利往上爬,但後面卻沒有撐下去的一個故事,裡面提及該公司總是一昧的治標不治本,且捨本逐末,像是交貨時間標準下降、業務亂開空頭支票、漠視顧客訴求、顧客重視時間但公司卻沒作為等等的,我們需要認清什麼是重要的標準,不能只是把產能拿來和現有訂單數目相比較,而是應該要預估如果可以達到目標、準時交貨,以及可能爭取到的潛在訂單,我們更需要去注意的就是顧客,最終最重要的標準往往還是顧客最在意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