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時間:2021.3.13(六)
課程地點:中科104教室
學系: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林家欣
學號:109436513
課程心得:
「當我們發現了問題的所在,而且真心想改變的時候,事情才有可能改變」,很喜歡明烈老師的這段話。從上學期的「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課程中接觸了學習型城市,心裡不斷有個聲音:我可以做些甚麼?這學期的「組織學習研究」課程,讓我更加瞭解學習型城市的建構與基礎,組織學習所涉及到的內涵,不僅是組織的修練,更是「個人的修練」。
「齊柏林」,一個熱愛台灣這片土地的「一代空拍大師」,他的《看見台灣》紀錄片,揭發日月光半導體工廠在高雄市後勁溪排放大量廢棄汙水,引發社會大眾廣泛討論;藉由齊柏林的空拍鏡頭,發現南投清境的部分民宿存在著環保和安全上的合法性問題,行政院對此成立了「國土保育專案小組」,大規模釐清調查清境地區的民宿,內政部也規劃製作清境地區災害的潛勢圖,進行相關因應。我不是齊柏林,但我可以從「個人的修練」開始做起。
老師在課堂上還分享了佛法中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度」是梵語,字義是「到彼岸」,就是從煩惱的此岸度到覺悟的彼岸。而六度以「布施」為首,布施有三種:財施、法施、無畏施。願我擁有「無畏施」,能勇敢面對未來的挑戰。
我國學習型城市的發展與省思
課程主題:終身學習研究心得-我國學習型城市的發展與省思
課程時間:2021.05.05
課程地點:油桐花樹下
授課老師:吳明烈教授
學系:諮商心理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所
學生:李昭婷
學號:109409505
今天老師帶我們去科技學院旁邊的油桐花樹下上課,在微風徐來靜謐的樹下學習,好不愜意,伴隨著樹上時而落下的小花和樹枝,形成大自然的樂章。UNESCO對學習型城市的定義:是一個能有效動員各種資源以提升教育體系的全面學習機會、活化家庭與社區學習、促進職場學習、擴展現代學習科技、提升學習品質以及創造充滿活力的終身學習文化之城市,進而強化個人能力、社會融合、經濟發展、文化繁榮與永續發展。唯有全民的終身學習,才能看見城市的未來,而學習型城市的建構包括:發展完善學習型城市計畫、建立所有推動者的協調機制、透過重要活動以持續學習型城市發展過程、保障每位市民獲得學習、建立監控與評鑑機制以促進學習型城市發展、確保永續發展。英國學習型城市的品質發展有3P:Partnership(夥伴關係)、Participation(參與)、Performance(績效)。
韓國南楊州市的1-2-3終身學習基礎設施,10分鐘步行距離內有學習燈塔,20分鐘步行距離內有社區中心,30分鐘步行距離內有圖書館,令人聽了好生羨慕,如此的生活可近性,蔚為帶動終身學習的風潮,The whole city is my school.光是用想像的就能體會市民的幸福感及生活滿意度!
臺灣學習型城市的三大連結:連結未來、連結國際、連結地方,但礙於經費的不足,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只能集中火力,做重點式的培育,走認證的區塊,除了指標訂定,進行書面審查之外,還要實地訪視,老師說今年拿到補助款的有南投縣及苗栗縣,猶記得上學期修成人教育研究時,老師有拿苗栗縣、南投縣以及基隆市得計畫書給我們觀看,苗栗縣的計畫書真的做得很棒,很有地方特色及亮點,以「打造苗栗樂學園:從智慧農業、花園城市出發」為主題,創造充滿活力的學習文化,增進地方發展。希冀臺灣學習型城市能打造五共四樂:共學、共享、共好、共樂、共憶;樂學、樂業、樂活、樂居,並完成未來發展的八個可待:有待提高的是各級政府及民間資源的投入;有待努力的則是擴大參與面、學習型城市全面普及化、終身學習體系的整合與強化、輔導支持及評鑑機制;有待推展的是終身學習節;有待持續提升的是民眾終身學習參與率;最後有待確保的是永續發展。學習型城市的建構不容易,必須群策群力,才能將城市的文化與特色發展起來,縱使離指標仍有落差,亦要正向看待,才有持續成長的空間,終將有被看見的一天!
五項修練之團隊學習
課程時間:2021.04.13
課程地點:A302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系:終發碩一
學生:王素貞
學號:109409514
五項修練從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願景今天題目則是第四項團隊學習,由慧玉報告整個團隊一定要能合作無間,一起締造佳績的能力。
團隊學習的定義 ; 團隊學習的修練是指團體中的一種深度匯談與討論的對話工具和技巧,當團隊真正在學習的時候,不僅團隊整體產生出色的成果,個別成員成長的速度也比其他學習方式快。人跟人之間的聯繫也是很重要且團隊要能同心協力,才能1+1>2 之效能。他有三個構面:1 萃取出高於個人的團隊智慧 2 創新又協調一致的行動3 不可忽視隊員在其他團體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影響力。。深度匯談的條件、反思 ; 其三個條件1.所有參與者必須將他們的假設“懸掛”在前面 2 .所有參賽者必須視彼此為工作夥伴3 .必須有一位輔導者還掌握深度會談的精髓和架構。要反思情境的產物、超越個人的見解、觀察自己的思維、增進集體思維的敏感度。
深度匯談一 情境的產物 : 開放心胸、不刻意練習或經營下的狀態、自由發展、將思維看作是整體。
深度匯談二 超越個人意見 :開放心胸、不刻意練習或經營下的狀態。
深度匯談三 觀察自己的思維:攤出每人的假設、自由交換想法、人們可以互相幫助察覺不一致之處、思維是主動加入的。思維不一致的原因:思維拒絕周遭任何交流、思維停止追求真相,像設定好的程式不加思索地進行、思維所面對的問題,正遠自於他處理的方式和思維。
深度匯談四 增進集體思維的敏感度 。
要視彼此為工作夥伴,只有視彼此為工作夥伴,才能共同深入思考問題和發生深度匯談。
深度匯談的障礙:
習慣性的防衛、捨本逐末習慣性的防衛,對於新的了解與行為上認知的需要、學習差距、威脅、時間延滯等等。
團隊是集體性的學習,也是學習型組織過程的基礎,組織成員透過互相學習、交流、啟發、以及共同的目標的過程之學習之團體。
五項修練之團隊學習
課程時間:2021.04.13
課程地點:A302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系:終發碩一
學生:王素貞
學號:109409514
五項修練從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願景今天題目則是第四項團隊學習,由慧玉報告整個團隊一定要能合作無間,一起締造佳績的能力。
團隊學習的定義 ; 團隊學習的修練是指團體中的一種深度匯談與討論的對話工具和技巧,當團隊真正在學習的時候,不僅團隊整體產生出色的成果,個別成員成長的速度也比其他學習方式快。人跟人之間的聯繫也是很重要且團隊要能同心協力,才能1+1>2 之效能。他有三個構面:1 萃取出高於個人的團隊智慧 2 創新又協調一致的行動3 不可忽視隊員在其他團體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影響力。。深度匯談的條件、反思 ; 其三個條件1.所有參與者必須將他們的假設“懸掛”在前面 2 .所有參賽者必須視彼此為工作夥伴3 .必須有一位輔導者還掌握深度會談的精髓和架構。要反思情境的產物、超越個人的見解、觀察自己的思維、增進集體思維的敏感度。
深度匯談一 情境的產物 : 開放心胸、不刻意練習或經營下的狀態、自由發展、將思維看作是整體。
深度匯談二 超越個人意見 :開放心胸、不刻意練習或經營下的狀態。
深度匯談三 觀察自己的思維:攤出每人的假設、自由交換想法、人們可以互相幫助察覺不一致之處、思維是主動加入的。思維不一致的原因:思維拒絕周遭任何交流、思維停止追求真相,像設定好的程式不加思索地進行、思維所面對的問題,正遠自於他處理的方式和思維。
深度匯談四 增進集體思維的敏感度 。
要視彼此為工作夥伴,只有視彼此為工作夥伴,才能共同深入思考問題和發生深度匯談。
深度匯談的障礙:
習慣性的防衛、捨本逐末習慣性的防衛,對於新的了解與行為上認知的需要、學習差距、威脅、時間延滯等等。
團隊是集體性的學習,也是學習型組織過程的基礎,組織成員透過互相學習、交流、啟發、以及共同的目標的過程之學習之團體。
共同願景
課程時間:2021.04.06
課程地點:A302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系:終發碩一
學生:王素貞
學號:109409514
彼得 聖吉曾說願景是組織未來的一個基本面貌,如果團隊擁有共同的理想,那麼團隊中的每一個人都會為這個共同理想而努力,這種共同理想就是團隊的凝聚力,對於企業團體來說,就是利用集體智慧為企業創造效益謀發展。
共同願景的產生有內部研發部與外部影響所產生的效益。知道願景是什麼?感召而投入願景,了解反應,每個人反映意見,而實現願景的工作。改善工作關係,建立信任,追求比工作更高的目的,也是願景的驅動力,即是朝向真實的目標前進的拉力。
其方法有個環節,個人明確的願景可發揮綜效,員工要真正參與在願景中,鼓勵個人的願景之後塑造整體圖像,融入企業理念,遵從轉成投入付出奉獻,才能實現願景。有了忠心渴望實現的目標,大家會努力學習、追求卓越,不是因為他們被要求這樣做,而是因為衷心想要如此。就如旅鼠的困境,而一心想要建立使命與共同願景。
多數不得意的人與績效不彰的組織來說,多半缺乏強力而適切的使命與願景。有的時候願景是美麗、沒有根據的白日夢,而使命則是老闆為了面子跟流行硬湊出來的裝飾品。能用的使命願景不會像故事裡艾咪看到遠方的大樹那樣容易找到,飛過去也未必是好的結果,可能距離不夠而變成另一種形式的跳崖,也可能另一頭是地獄般的境界。會害怕猶豫都是正常的。如果沒有新願景,並與之建立新使命,那大概就只能把跳啀拿來當主要的使命。幫助他們的方法有:
願景—策略—方法
願景:協助旅鼠從形成共同體中找到正確關鍵
策略:成為能激勵別人換位思考之想法
方法:商業模式,成立旅鼠運輸公司能有長遠計畫
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
課程時間:2021.03.30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地點:A302研討室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系:終發碩一
學生:王素貞
學號:109409514
是由荺蓁報告他真的很用心的在做,這就是她的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看其精神用功程度不輸當下年輕人,敢於自我超越,跳出眼前的生活框架實踐終生學習的精神,有理想有夢最美勇於逐夢這樣的人生更美。
自我超越的修練是學習不斷並加深個人真正願望,集中精神,培養耐心,並客觀的觀察事實,自我超越是組織學習的根基,也是真正的終身學習。自我超越的人能不斷實現他們內心深處最理想實現的作品也就是願景,願景與現況並列心中便產生創造性的張力而有一種想要把二者合而為一的力量。心中便產生他們對生命的態度如同藝術家對藝術作品般的全新投入,不斷的創造和超越也是一種終生學習的表現 。高度自我超越的人永遠不停止學習,會敏銳警覺自己的知識及能力不足,而實現終身學習即自我超越的實現。
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於心中,影響人們如何理解這世界,以及採取何行動的許多假設、成見或甚至圖像、印象。把鏡子轉向自己,是心智模式修練的起步,我們也要學習挖掘內心的圖象,使這些圖象浮上表面,並嚴加審視,可藉此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開放心靈接納別人的意見。左手欄是說真心話我們除了會做事有時也需要會做人,有時真的一句鼓勵的話就讓接聽者終生受用也說不定,但人有時也須要右手欄說說場面話,是適應環境的需要呼應一下,在不傷大雅的情況下應該也無妨,廣結善緣才能得道多助。
老師提到的六度佈失、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是與五項修練息息相關這裡面含義太深了,利他、為自利、解脫真得很難達到此境界。老師說慶生堂化妝品因專業、創新、安心、永續四大理念也是其提供給客人的專業品牌及品牌價值,公司才能持續一甲子。就如老師說的廣結善緣得道多助ˋ,不廣結善緣的人則失道寡助,這在商場上是很現實面。慶生堂他們賦於產品新生命、友善大地、美麗永續、淨翠雅藝的美麗宣言實在是不成功也難。
組織學習研究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時間:2021.3.13(六)
課程地點:中科104教室
學系: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利慧玲
學號:109436507
課程心得:
彼得聖吉 Senge 在1990說
學習型組織的真締在於真正的學習,涉及人之所以為人此一意意義的核心,透過學習我們重新創造自我;透過學習我們能真正做到從未能做到的事情,重新認知這個世界及其與我們的關係,以及擴展創造未來的能量。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斷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創造真心嚮往的結果,培養全心、前瞻而開闊的思考方式,全力實現共同的抱負,以及不斷一起學習如何共同學習。
組織學習文化只是組織文化的其中一項,而老師在上課時讓同學們了解了何謂組織?也提到許多不同的組織文化,要能根據每一種不同的組織文化來道冠古今,讓大家運用了最重要的系統思考來省思省思。
學習型組織是一種組織型態或組織結構:是建立一個鼓勵成員持續學習的環境與氣氛的組織,藉由眾人力量的互補與配合,結合個人與團隊的學習,轉換為組織全體的知識。也能夠做到自我超越,最終還是要不斷地繼續學習,達到終身學習的目標!希望大家輕鬆自在、認真學習、最後要快樂畢業喔!
終身學習標竿人物參訪-陳綢阿嬤
課程主題:終身學習研究心得-終身學習標竿人物參訪-陳綢阿嬤
課程時間:2021.04.28
課程地點:財團法人玉清宮良顯堂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授課老師:吳明烈教授
學系:諮商心理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所
學生:李昭婷
學號:109409505
從開學初老師就預計要帶我們去良顯堂向陳綢阿嬤取經,聽聽長者的智慧,從那之後我就殷殷期盼這天的到來,因為老師總會在課堂上分享她說過的智慧,例如:人的心理比地理還重要、「人」要相拄才站得住…等。我從上週就開始在Youtube搜尋觀看關於阿嬤一路以來的故事,每看一集就哭一集,實在是很心疼她的境遇,尤其是當她談到三個孩子因為發燒生病沒錢就醫而離世,年初一個年尾一個,這種椎心的傷痛想到還是會哭,我看到影片裡的阿嬤哭也跟著哭。阿嬤38歲罹癌之後陸續共七種癌症纏身,總是隻身一個人舟車勞頓前往台大醫院做化療,再痛苦也是自己一個人躲起來哭,她的想法是本身是鼓勵別人的人,如果在人前軟弱,別人會擔心,所以她選擇關在小房間裡自己靜默處理好情緒,或者唱「愛拚才會贏」,哭完唱完又會有面對各種困難的勇氣。今天初次與慈祥的阿嬤見面,有一見如故的感覺,總是笑臉迎人的她,言談之中都充滿了智慧,諸如:
1.有責任就有智慧,而壓力要與責任分開。
2.神明可以信,不可迷,會走火入魔。燒金紙除了要大量砍樹,還會造成空污不環保,心若虔誠,十隻手指頭就像「香」一樣可拜拜。
3.一枝草一點露,救一個有問題的小朋友,贏過教三個大學生,只要孩子走正途,將來就不會危害社會,對社會就是資源。一個月少喝幾杯飲料,就能把錢省起來,將生活的享樂省起來幫助別人。
4.要有善良的心,小孩犯了1秒的錯誤,如同大人也會犯了1秒的錯誤,原諒就能手牽手、心連心。除非犯了同樣的錯10次,第11次就會處罰使之不再犯。
巧遇阿嬤與志工們為明天埔里考生準備的粽子,象徵「包中」,從阿嬤手中接下熱騰騰的粽子感到很窩心,原本我想要邀請阿嬤現場唱「愛拚才會贏」給我們聽,阿嬤不好意思地說下次要直接給我們錄音檔,然而她後來還是主動分享一首自創的歌曲,歌詞大意是:「感謝天,感謝地,感謝諸位大德…賜我勇氣,繼續做下去…」不僅丹田有力,歌聲渾厚具穿透力,在良顯堂廟宇外餘音繞樑不絕於耳。我向阿嬤請益,在我的工作場域也常會幫助弱勢學生,然而我遭遇的困難是學校老師會說我當好人,相對讓他們變成壞人,重聽的她一度以為我是因為缺錢,所以要捐十萬元給我服務的學校,趕緊再度向她解釋清楚,阿嬤從頭到尾親切地緊握我的手告訴我不要有壓力,這是我必須要去學習的,與人和善不要生氣,有願就有力,從她的手心我感受到她傳遞一股溫暖又堅定的正能量給我,尤其是最後我向她索討一個大大的擁抱,就如同她每天都要抱兒少家園裡的每一位孩子般,我何其有幸能跟這麼一位無私奉獻充滿大愛的長者如此近距離的接觸,擁抱更在我心裡注入一股暖流。19世紀偉大教育家福祿貝爾的至理名言:「教育無他,愛與榜樣而已」,陳綢阿嬤是最落實的終身學習實踐家,我期許自己能追隨阿嬤的腳步,用愛與關懷幫助社會上更多需要幫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