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文化與組織學習

感謝各位同仁在聆聽了吳明烈教授主講「學習型學校的理論與實務」的演講後,能夠有所心得,並對本校的組織文化加以探討,都是相當難能可貴。

茲將同仁的心得與建言轉載如後,期盼各位同仁能以善解、包容的心情,共同分享,俾更能創造本校優質文化,成為立足21世紀更具競爭力的優秀團隊。

                                               黃順良共勉之

   第一篇

學校文化與組織學習中組織成員不斷的發展其能力以實現其真正的願望有極大的相關性,學校同仁在這一片教改聲中,極力的配合、也盡量的在學習當中;就如同當我們剛開始學習開車,不會到擁擠的街上練習,會在僻靜的街道上慢慢的開,因為潛意識未被訓練的可以勝任開車的工作,當這工作逐漸由潛意識接替,換檔的動作變得是「自動的」,假以時日將心智意識挪出一些空間,專注於進一步學習。如欲將組織文化予以分類,個人以為這六種文化的成分或多或少都參雜在學校系統中,由不同的領導者刺激發展出各種不同的風格;當然就個人而言對於雁群文化是比較認同的,和諧的工作環境,共同努力尋求聲援與力援的同仁情感,共同提昇自己與組織文化創造美好的學校願景。

   第二篇

    依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的需求依序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隸屬於愛的需求、自尊的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在公立學校來講,前四者容易獲得滿足,而自我實現則視個人需求而有不同,個人有需求才有改變,朝向自我實現方向前進。

    本校老師,除了在教學認真外,有些老師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很有主重學習的精神。老師本身皆會找自己有興趣的事物去學習,如果有一個能公佈各種學習資訊及自由交換彼此心得的地方更好。本校已有學習型學校的某些優點,老師彼此相處也很和諧,只要順勢引導,自然會慢慢成長。至於本校像那一類文化,我認為有點像雁群文化,雁群文化也比較適合本校文化。

             

   第三篇

  本校文化有其積極一面,所有同仁工作認真,賣力這也是壓力來源之一,小學校達到大規模的標準。

         

   第四篇

星期一邀請教授至蔽校演講”學習型學校”的理論和實務,會中教授就學校如何成為學習型組織作了深度的探討,並舉了一個有關學習型學校的實際例子,會後校長要求我們就學校之文化作探討並提出相關的建言。而看了本週的教材更是讓我內心澎湃不已,原來知識管理和知識經濟不只是應用在企業人士,原來在社會變遷的過程中,教育人員亦必須在知識管理上下功夫。
知識管理對學校教育革新的幾項啟示。 
第一項啟示:必須正視教育或學校教育在知識經濟中所應扮演的角色。就大多數的教師而言,學校環境太過於安逸,會讓人裹足不前,許多老師仍不自知,勿略了社會對教師的期許,也忘了學校己經不是知識的唯一來源。 
第二項啟示:學校教育本身需要經歷學習與變革,才能因應知識經濟的教育挑戰。在社會變遷一日千里的今日,一個學校應該導學如何去應對快速變遷的專業生涯,教授在此次的演講中告訴我們說一個學校必須有適當的老鷹文化,適當的淘汰才能進步,過去因為鄉愿的心態,像教師評鑑一直無法推動,就是一個實際例子,也常看到一個老師教了數十年,教法始終不變,以不變應萬變。因此為了迎接新的教育挑戰,學校教育本身需要經歷快速的學習與大幅度的變革。 
第三項啟示是:教師必須能夠從班級孤立之中跳脫出來,並與其他教育人員分享本身的專業知識及知道如何(know-how)的能力。就我們學校的而言,教師之間的交流似乎微乎其微,只有偶爾流於形式的教學研究會,似乎大家還是停留在造門造車的心態。因此必須跳脫教師獨自面對班級教學的孤立現象。 
第四、教師必須學會善用資訊與溝通科技,兼採虛擬與真實的雙元途徑,以建立分享專業知識的社群。雖然說電腦無法完全取代真人教學,但是個人的知識和經濟終究是有限的,透過資訊與溝通科技,我們可以吸取眾的經驗和智慧。 
第五、學校必須致力於隱性教學知識的資訊與溝通科技外顯化。目前經濟學家對於隱性知識的角色有著栩栩如生的論辯。很多教學方法和知識是屬於內化的,無法用文字和語言將之表達出來,因此如何將這些隱性的教學知識加以外顯化則是學校應去思索的。顯化。 
第六、應該建構積極性的條件,促使學校具備創造知識學校之特徵。在學習型組織中強調五項修練,而現在更是把知識管理變成第六項修練,在學校管理與有效的班級教學領域中,就某種程度而言,學校已經參與專業知識的創造,學校教師的工作知識需要透過新知識的創造予以更新,因此學校必須發展成為創造知識的學校。 

綜合言之本校之學習文化有其多樣性,但就整體客觀而言,本校在教學資源共享與知識分享這二方面還是有待加強。本校除了每個學期的三次大拜拜的教學研討會之外,並沒有很真正式的學術研討,即使每個學期辦理很多的研習的立意良好,但是似乎在事後沒有作心得分享與感想報告,這是學習相當重要的一環。

   第五篇

學習型學校~~學習型組織

根據當天吳教授的講授

歸納出關於學習型組織幾個重點(節選至 中正大學吳明烈教授之講義)

91.12.14

◎ 學習再學習

◎ L大於等於C----

組織若無法成為學習型組織,則將遭淘汰;而若非學習型個體則將被排除、處於部立以及易產生不滿意。

◎ 學習型組織的涵義

1. 基本觀念:*組織進行學習

* 組織促進學習

2. 涵義:

(1.)有效的學習途徑與具體措施

(2.)終身學習的習慣

(3.)激發個人生命潛能並提昇人生價值

(4.)形成良好的組織氣候與組織文化

(5.)促成組織順應變遷與永續發展

3. 要素:

(1.)改變

(2.)知行合一

(3.)持續學習、轉化與改變 

    

◎ 什麼是學習型學校:

應符合下列幾項條件

1. 勇於創新、嘗試改變、持續發展的學校。

2. 人人都是終身學習的實踐者。

3. 促進學校成員的學習成效,進而提昇學校教育的品質與效能。

4. 知行合一,持續進行。

◎ 檢視

(一) 學校的組織文化

(1)溫水煮蛙

(2)螃蟹文化

(3)猴子文化

(4)老鷹文化

(5)土虱文化

(6)雁群文化

(二) 學習型學校的組成要素

(1)學習型教職員生

(2)學習型處室

(3)學習型學生

(4)學習型班級

(5)學習型課程發展委員會

(6)學習型親師會

(7)學習型……

(三) 五項必改變(出現)(學校五變)

(1)需要

(2)觀念

(3)決心

(4)行動

(5)願景

(四) 學習型學校—SWOTS分析

(1)優勢

(2)劣勢

(3)機會

(4)威脅

(5)策略

◎ 行動要點

(1)發現著力點:找出真正開始的開始

(2)問題導向之問題解決

(3)共鳴—志同道合的伙伴

(4)了解學校確切需求

(5)學習不拘泥形式:閱讀增加常識;談話啟發智慧

(6)六項修鍊

(7)學習型學校發展策略---

1. 六項修鍊之融入

2. 最佳實務

3. 學習社群

4. 標竿學習

◎ 組織學習的層次

(1)單環學習

(2)雙環學習

(3)再學習

就以上之論點

分析說明六嘉國中VS.學習型學校

前言

   水流中總會有阻流之石頭或是垃圾,但是流水總會往低處流,因為那是大自然不變之定律。也就是每一團體中必有不動之人物,未必會造成團體的重大危害,但是總是使團體遲滯緩前的第一原因。不過,水流中若不能避開石頭,一定有阻力出現,那如果使之促成為流水平淡處後之美麗湍流,那也未必不是件美好的事情,危機可以成為轉機;但是若水流中出現的是令人討厭的垃圾,既妨礙觀瞻又阻擋水流,那樣的情況下,非得有人下水清理一番才可以讓水流繼續。

  

   組織中要有各種有效的途徑與具體措施,以促進其成員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要找到有效的途徑,有誰可以告訴我呢?

   發出疑問的同時,我們也已經想到答案:那就是習慣的培養再培養;也就是學習再學習。就像是交通號誌的認識與遵行,為什麼我們一定要靠右邊走,因為從小長輩就是這麼教導我們,交通法則裡也是這樣的規定,我們就是這樣過生活。知而行,然後之可不可行(Try),可行後成習慣。

   我們是否為學習型學校?

   團體中會有各種分子

   先就六嘉國中學校人物生態分析

(1) 戶樞不蠹、流水不腐;滾動的石頭不會長青苔。

(2) 隨波逐流,載浮載沉。

(3) 畫分界線,一分為二,你流你的,我流我的(希望可以殊途同歸)

(4) 你動我就動;流水停了,我也不用動,省著動。

(5) 屹立不搖之不動石,礙了路還自以為是。

*反正水永遠往低處流,只是快慢之別而已。

※ 有興趣的人請對號入座※

 

   所以問我們六嘉國中是否為學習型學校,我的回答是:可能吧!

   因為端看是哪一些人物而言。

   不過我也可以說目前並不是,因為就吳明烈教授所教授的內容中,學習學校必須具備的條件,我們並沒有達成所有條件,我們尚缺乏一些。像我們這份必要交出的「作業」,雖說每人都必須參與討論以致完成,但是套一句老話「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可以不寫裝不懂的人,如「屹立不搖之不動石」,就可以不動之高姿簽名了事。學習型組織的核心概念就是Change,、人人都是終身學習的實踐者、又勇於創新,這裡的成員,符合這些條件的,不知道有多少?

“C'est la vie”  這就是生活!

WHAT DO YOU EXPECT? THAT'S LIFE!

我們所期待的是什麼,那就是我們的生活!

生活環境之生態分析,只列出幾項,不過也不會差太多。

 

要完全符合成為「學習型學校」也是不大實際可能的,因為「學說」畢竟都是由實驗室(無其他擾亂因素)中產生的。

而若要以我們的觀感評斷學校文化,我想很明顯的,我們學校屬於社會上多種人類性情之小雛型,學校中充斥的是不同種類的「人性」。

具有哪些種文化:

1. 在某些層面組合上其實是雁群文化

環顧學校一周,可以發現在老師中有許多會彼此關心、互相鼓勵、支持的。再教學或行政不順利時有其他同伴的關心鼓勵,那種感覺會是令人難忘、感動的。而雁群文化之頭,無庸置疑的是我們的校長,校長衝勁十足,又常有自己創新的意見,更可以在團體中做良好的示範與領導,校長自己就是終身學習與學習型個體的實踐者,所以他帶領著後面的雁群,雁群中又可以互相扶持。像是這次要做出的「作業」,就是推動大家往前的其中一種方式。

2. 在大文化下:文化多是長重疊又複雜交錯的。

在六嘉中尚存在的有:

土虱文化—有熱情活力之人進入平靜之團體

老鷹文化—強者生存、適度淘汰

猴子文化—老用過去規範,卻不知為何為緣故,也不敢突破

   

*列舉的其餘文化中,猴子文化大概是嚴重阻礙我們往前的阻力。也就是讓六嘉無法快速往前的原因。我們這雁群被不依樣文化的人居中拖慢了,不論雁頭多強,多想往前,速度總還是會有影響。

* 說了哪麼多種「人性」及「文化」

檢視我們自己的人性與想符合之文化

其實沒有人是「完人」--完美的人

   所以我們也絕對不是,而且「人性」一定有惰性,往自己有利或是喜愛的方式過生活,在組織中,我們都希望組織可以共同創新、勇於改變,也期許自己是雁群文化中協助別人往前,鼓勵別隻想往前的雁子。

若每人都可自我檢視,那我們的學習型學校就真的可以改變,如教授所提「當我們發現了問題的所在,而且真心想改變的時候,事情才有可能改變;當我們認為都無從改變的時候,一切便都真的變不了。」真心改變才能真正改變。Y代表一切。

    批評之後總要有建議

    組織皆要永續發展,企業經營需有這樣的概念(前瞻性概念)

    國營事業一直都較少有永續發展之大層面(社會)意識。曾經有人說過,學校就是全國最大之國營企業,分布範圍及數量大概跟「統一7-11」便利商店差不多。

    以教育來說,為學生犧牲奉獻是如同「統一7-11」便利商店之時效範圍是一樣的(一天24小時不停止)顧客服務,不同於以往之觀念。但師道互尊重之概念是存在的。某些人可能仍不知道時代變遷,觀念也需要盡速跟進。

    提出這項並非說老師是不能休息不能擁有自己時間的職業,只是老師之觀念不能仍如從前覺得自己高高在上,多做一些相關活動就是學校政府國家對不起他。只有隨時想要接收新知、隨時是空的、虛心的,才可以接收新的知識,進而學習、創新、勇於嚐試。就如同「對自己有信心」--楊智為,書中舉例—海綿可以一直吸收再吸收,我們若沒有嚐試,不會知道海綿的吸收力量是這樣大,而且在吸收後,又可以重新壓出新內容。知道這樣的道理後,學習型個體可以出現,人人都是學習型個體,學校才能學習型學校。或者是大家都有這樣的共識,漸漸改變心理,我們也可以成為學習型學校。

    上一次研習中,教授說:曾經有人說—

    哪一種行業的人可以再冰凍五十年後,被解凍,仍可以馬上回到工作崗位的?就是老師

    沒有這一波重大教改,萬年課本,萬年老師會持續存在。

 若六嘉國中真正要成為「學習型學校」

 建議:

(1)組織再造:人員分配改變、行政與教學合作更密切、工作分配改變、工作意願改變(心靈改造)

(2)讀書會活動—參加意願之提昇、活動增加:參觀別的學校(可以當作是我們學校的楷模示範)、電腦研習、共讀書、共同發表意見……。

(3)組織共識提出  可挑出大家都喜愛的活動(例如:共同參觀、運動、旅遊、欣賞、比賽、聚會)

(4)氣氛凝聚【良好的學習氣氛】

(5)建立老師演講制度—可以固定排定在朝會時間或是週會時間讓老師有三分鐘的小故事講述。(在其他學校曾經施行過,老師雖然覺得不好意思,不過也在這當中獲得了成長)

綜合以上之論點就是

◎ 組織學習的層次

(1)單環學習

(2)雙環學習

(3)再學習

自我檢討

(1)常常落入舊制,沒有創新。節省想的困難,但是可能是沒有效率又不創新。

(2)人云亦云

(3)老鷹底下的小雞,強權之下,無法協助改變組織

自我建議

力行人生三寶:終身學習、終身反省、終身運動。

參考書目:楊智為-對自己有信心  希代出版社

書籍簡介:對自己有信心你曾經懷疑自己嗎?你對自己缺乏信心嗎?楊智為 一位每天早上起床會大喊Power!Power!Power!的曠世奇葩,將告訴你--人生最大的原動力, 在於挑戰自己,放下身段,面對生命的原貌,你將會發現,自信萌芽於生活的淬礪,肯定來自於自我的蛻變,唯有相信自己,才能產生力量改變人生, 讓你步向快樂的康莊大道

  

    第六篇

在本組的觀念中,本校的學習文化近似於「雁群文化」。在校的教職員工與學生們都能以一個目標前進,相互扶持鼓勵。具體的來說,在學生組織方面,除了班級中有的幹部制度,針對每一學科都設置了小老師制度,幫忙任課老師來指導班上其他同學。而在老師們的相處方面,都能和樂融融,新進的老師們勇於向資深老師討教教學經驗,而資深老師們也能傾囊相授;一旦遇到問題,教師同仁間都能互相幫助,對於學校的活動也都能分工合作,使每學期的各項活動都能順利完成。同時,全校師生在組織學習上也能符合「單環學習」、「雙學習」、以及「再學習」的層次,隨時針對整體環境的錯誤提出方法共同想辦法解決、過程中隨時修正、得到失敗的教訓後更會尋找其他正確的學習方式,以求達成共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