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成人教育學的發展源起與理論
課程:成人教育學研究心得-成人教育學的發展源起與理論
課程時間:2020.09.29
課程地點:A302 研討室
授課老師:吳明烈教授
學系:109 終發碩一班
學生:李昭婷
學號:109409505
學習城市推動的經費來源有三: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民間資源,當其核心價值與企業形象相雷同時,反而由民間贊助的資源是遠大於前兩者的,因此要找到對的團隊,找對的人,做對的事。如何推動學習與在地結合,凝聚在地的力量,可以說是地方學,也可以說是學地方,老師舉例埔里12年一次的建醮活動,不僅只是跟著吃素祈福,而是要去了解其歷史文化背後的涵義,身為文化傳承者應賦予新時代的意義與生命,才能活躍地永續傳承下去。一個組織的學習靈魂是文化,每一個組織都有其文化,例如暨大核心價值的文化為:關懷、開闊、創新、進步,我們身為暨大的一份子,更應該要了解並實踐,缺乏文化的組織,就等同「無魂有體親像稻草人」,著實要引以為鑑!
老師分享在德國留學期間,結識來自不同國家的好友,包括他的兩位指導教授,迄今
仍保持密切聯繫,跨國文化的交流,讓生命與學習更豐富,人生不是得到就是學到,「逆增上緣」,在逆境中不屈不撓,向上挺進,從失敗的經驗中學習如何重新站起來,要有智慧和胸襟,看到困難背後的希望,若沒有岩石的阻擾,哪能激起美麗的浪花!逆境教會我應該要正向思考,勇敢面對並解決。老師再以康熙六十大壽敬三杯酒的故事,第一杯敬皇太后輔佐登皇位、第二杯敬文武百官及天下子民、第三杯則是敬敵人,對手的壓力促使磨練自己變得更強大,「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友」,勉勵我們應該要以宏觀的視野、開闊的胸襟來看待世間的人事物。
西方以貓頭鷹作為哲學代表,學習要像貓頭鷹的頭能360度轉動,全方位且面面俱到,在知識學習中獲得專業硬實力,在社團中學習人際互動軟實力,兩者結合就變成巧實力,可以創造出人生中更甜美的果實。樂齡學習有三動:運動、腦動、互動,人要活就要動,要活在我的世界,以及我們的世界。今天的課程學習,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延續上週老師所提及的陳綢阿嬤,那三句充滿了長者智慧的名言:1.人的心理比地理還重要2.會做是福氣,不會做就費氣(麻煩)3.人與人要互相支持(人互相抵住才站得穩),因此人的心最重要,心地善良無私奉獻的阿嬤,是我們學習的最佳典範!
成人教育學研究課堂心得-成人教育學的發展源起與理論
「逆增上緣」之概念,如同鮭魚逆游而上,克服艱難與障礙,於逆境中找尋著生存契機。每個人每天的時間都是相同的,卻皆有著獨一無二的人生小說,而自己就是作者。「順境」總能增添生命中的光彩;「逆境」則能激發出潛能與智慧,皆是不可或缺的刻刀,鉅細靡遺刻劃出生命中的每一個精彩細節。經歷如促使成長的陽光、空氣、水,閱歷則如促使成熟的微量元素,皆為一種學習與成長。福禍相依,放下執念,福禍淡然。
然而,康熙帝的第三杯酒,敬鰲拜、吳三桂、鄭經、葛爾丹。每個人面對同一件事,皆可能因不同角度而擁有不同見解,境界不同,見解自然亦會不同。我想,文化的本質是包容,人性總會有遇強則強、遇弱則弱的時候,對勁敵的定位是貴人或小人,一念之間。勁敵亦可能為激發潛能與智慧的催化劑,如可遇不可求的貴人般珍貴。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是在人際交往方面,容易忽略的細節。人的雙眼,彷彿是放大鏡與顯微鏡,總無意間將放大鏡對著他人的缺點,而用顯微鏡微觀他人的優點,對待自己則反其道而行。待人處事,應勿過度檢視他人的缺失,古云:「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相對的,當「反求諸己」時,亦勿過度苛刻自己,凡事應力求中庸,過猶不及。
2020/09/29成人教育心得
今天上課的內容主要是談論到有關於成人教育的理論部分,然而在成人/終身教育的部分對於理論的基礎扎根是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唯有將理論基礎給打穩了,如此在未來從事終身教育的部分才能夠讓說出來的話還有做出來的事情更加的有根據,更能夠讓人信服,並且能夠將理論內涵切合實際並設計出一套適合現今社會的終身教育方式。
終身教育重在延續發展,現今社會動盪太快,在這樣資訊爆炸的時代,勢必每個人都要持續的學習,如此才能夠免於被世界淘汰的境地,雖然不是說不學習就一定會被社會淘汰,但就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若是沒有適時的充實自己並且與人群接觸,如此老化速度會變得飛快,並且會顯得與身邊的眾人月是格格不入。
老師有提到,人們自出生以來都要與人接觸,並且吸收新知,如此才能夠真真確確的活出一個最新的自我。
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時間:2020.09.29
課程地點:A302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學系:109終發所碩一
姓名:林彥妮
學號:109409506
課程心得:
課前同學詢問有關學習型城市問題,學習型城市有三方經費: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名間資源,第三方的經費可能比一二方來得多,若組織理念與企業是符合企業形象,在推動及經費補助會更多,需要上層縣市首長鼓勵與支持,將在資源整合把民間資源帶進來,在推動學習型城市更有助力;推動要成功,需找到對的團隊,組織內自燃者的雄心壯志,對的人做對的事,讓每一分錢每一個投資發揮效益。
同學提出:新住民文盲該如何再學習、識字認字,在德國的新住民需要有學語言的時數,在學語言融入文化、地理、歷史的認識,台灣有新住民學習中心,在學校內有新住民文化美食節,從新住民層面出發規劃設計,很多觀念相通但不相同,發展地方學、學地方,在地方學凝聚出來的知識,學習不離人間生活,賦予新時代的意義與生命。
文化是一個組織的靈魂,組織文化的發展,從人進入組織開始講,如學校在始業式告訴新生學校文化理念:關懷、開創、創新、進步,若缺乏組織文化如有體沒魂,使組織新成員從認識、認同到認定,進而為組織創造意義與價值,轉識成智,把知識昇華成智慧。
在課程中老師也提到,人生不是得到就是學到,逆增上緣,在逆境中增長向上的緣分,用負面的方式面對,但這股力量給你更大的成長,「沒有岩石的阻擾,哪有美麗的浪花。」康熙的三杯酒,一杯敬孝道、第二杯敬同僚、第三杯敬敵人,沒有他們的淬鍊何來如此成就,水至清無魚,人至察無友。
本週提到成人教育社會學的學科本質:需有獨特的方法、獨特的對象、獨特的觀點。理論的四個效用為提供行動的參照指南、可以被視為經驗的精華、可能產生淺在的影響力、可以做為解釋現象的基礎。理論是從實務當中淬鍊出來的,呼應到實務中,並產生淺在的影響力,在現代疫情影響,產生了K型社會(K型企業),兩極化企業,往上因疫情而受惠的企業,口罩及網路、往下產業觀光、大眾運輸。
目前終身學習者大多為上層企業或主管,為避免造成M型社會,多了解底層的需求,時間需求、內容需求、動機需求,鼓勵他們的終身學習的動力,增加社會流動,老年也需有三動:運動、腦動、互動,老有老伴才能有老本,不能躲在自己的山洞一動也不動。
西方用貓頭鷹比喻終身學習,學習要像貓頭鷹的頭360度轉動,全方位且面面俱到,在學習知識中獲得硬實力,在社團中學習人際互動軟實力,結合軟硬實力變成巧實力,運用巧實力於生活中變成人生的巧克力。
在這週的課程中吸收很多人生中道理,不同的觀點,印象深刻的是課堂中提到理論的四個效用,記得大學學習教育學理論時,常常無法理解,直到進入職場後,再次拿起理論的課本,看到後才開始發現,原來我平常在使用的都是教科書內的知識,開始慢慢把教學與理論融會貫通,今天再次提到理論的四個效用也呼應到之前的學習經驗。
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時間:2020.09.29
課程地點:暨大A302教室
學系:109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吳沂倩
老師在課程開始前以提問方式激發同學的自我學習,其中同學提及學習型城市的推動,老師以此說明國外與國內現行推動的不同,國內大多仰賴政府挹注資金,造成參與人員缺乏動機且較為被動,以自燃者與助燃者為喻,期待成人的教育應以自燃者為目標,培養在地人才,發展社區特色文化,自助得助。
另外,同學提出新住民的成人學習型態,由其他同學提出相關見解與實務經驗,老師接續補充說明,新住民在人際溝通方面是沒有問題,但是若能鼓勵拓展學習圈更佳,走出家庭,與在地文化、社區等有更多的融合。
社區總體營造、社區發展、地方創生、學習型城市等,概念相通但不相同,以埔里籃城書房為例,說明籃城書房成立的歷程,結合在地文化、資源整合、了解地方問題或需求、凝聚在地人文力量,發展地方學,亦即學地方,例如地方的宗教文化,賦予新時代的意義與生命,讓文化得與傳承,學習是不離人間生活。
成人教育學的概念緣起與發展,起源於1833年,而台灣的創始者為楊國賜教授。老師提及每一個組織發展皆有靈魂,而靈魂指的是文化,如各學校有自己的文化、社區有自己的文化、企業文化等,從一個人進入組織到組織的文化談起,其核心價值的存在並予以實踐,讓一個人從認識、認同到認定組織的文化,而人生不是得到就是學到,人生的不順是創造另一個可能,因此要有達觀的態度,逆爭上緣-沒有岩石的阻擾,哪有美麗的浪花,「水至清無魚,人至茶無友」。
在成人教育研究的專業術語補充中,老師提及M型社會-舉例貧富差距大;K型社會或K型企業:如因為疫情而受惠的企業及因為疫情而受到影響的產業,如同K非上即下。
本週印象深刻的是課程中老師以「結合軟硬實力變成巧實力,運用巧實力變成人生的巧克力」,給予同學們大大的勉勵與提醒,亦讓我有所反思,不論在工作中或生活中,應該讓自己保有巨觀的學習態度,落實老師所說,培養巧實力才能讓自己有享受美好果實的機會。
09/22課程心得
課程時間:2020/9/22
課程地點:A302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學系:109終發所碩一
姓名:李侑紜
學號:109409512
課程心得:
今天整場課程兩個地方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第一個是老師提到的water理論,W代表智慧;A代表行動;T代表趨勢;E代表探索;R代表反思,這部分我覺得很特別,很有記憶點。除此之外,老師有提到水杯的故事,每人學習態度好比一個水杯般,往往都是滿杯的狀態,這樣的心態是不會有好的學習,不論自身學習多少的新知識,是很難進步的,所以每人都要以謙卑的姿態去學習。
第二個則是課程最後的討論環節,老師提出三個問題,分別是成人教育的意義與價值、課程中讓人印象深刻或是給自己啟發、成人教育如何推動終身學習?讓大家以小組為單位去討論。在這環節裡同學們都提出了自己的觀點,而其中有一位同學提出的觀點是讓我印象克的,她先提到老師上課所談及的L≧C學習方程式,接著又說「有時我們會不自覺將學習框架化,認為學習僅限於課堂,但是她認為今天的討論環節也是一種學習的方式,當中所產生的改變,是會被潛移默化的。」我蠻認同他所說的,將「學習框架化」這件事,因為有時候自己也會忘記,其實除了校園或是課堂以外的地方,也是一個學習的場域。最後,哪怕離開校園,也要時時提醒自己,要保持好奇心及願意學習新事物的態度,我想這是比較重要的。
2020.09.22 課程心得
課程時間:2020.09.22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學 系:諮商心理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碩班
姓 名:黃慧玉
學 號:109409517
課程心得:
成人教育是一門終身學習的課程,不涵蓋在課堂之中;即便如教授和長者訪談時都可以透過長者的人生體悟而達成學習的事實。課堂上的知識是將這些學習狀況轉為定調的文字讓學習更有系統和歸類。
我喜歡用討論的方式上課,可以聽同學講述自己沒有注意到的部分也能彼此反駁,教授在其中以提點式的方式討論,這是大學以前所沒有的經驗。研究所課程就是一種成人教育,因為它必須是自我的主題立定和探索並且集合成一種格是式並透過他人觀點佐證自我觀點交叉產生新的方向。
「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也在課堂中讓我思考的部分,工作的學習是容易理解的也就是「做中學」並滾動式修正;學習的工作化是研究所的努力目標,將學習這件事變成專案管理自我分析、群組討論等,無一不像社會工作的縮影。
教授在課堂中時常有勉勵的話語,相信接下來一定更精采豐富。
成人教育課後心得
課程時間:2020.09.22
課程地點:A302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學 系:諮商心理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碩班
姓 名:張孟勲
學 號:109409517
課程心得:
這次上課老師提到學習型城市是利用學習解決城市的問題,也說明沒有社區發展的社區學習是空洞的,沒有社區學習的社區發展是盲目的。刷新我對學習型城市的了解。
為此,我上了老師在課程上介紹的「台灣學習型城市」網站,更清楚了解各縣市在學習型城市的運作及成果,並了解我居住的城市—彰化,在這塊領域的著力。自105年彰化縣開始投入這塊領域後,從文化藝術、環境、農業等,108年再結合青年創業,創造社區微型產業等,期待透過這項計畫可以解決外流人口,並活化社區老年人口。
這是個很好的理念,將學習型城市作為落實全民終身學習的重要途徑,鼓勵城市透過終身學習的推動,提升民眾的自我實現力與城市的競爭發展力。以政府主導助燃者的力量,加上社區與民間企業的結合,讓不同的城市開始形成社區共識,發現問題,發展出行動,利用學習解決問題,讓我們的城市能促進社會融合,增進公民權的參與,這也是學習型城市的目的。在現今數位的發達,建構學習型城市更能透過E化等多元模式達成。
然而,比較可惜的是,這些訊息,似乎並沒有有效的讓在地民眾知悉,似乎仍落在最後的成果博覽會上,甚為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