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0.11.29(日)
課程地點:中科104會議室
授課老師:吳明烈教授
學系:109 終發碩一班
學生:李宛蓁
學號:109436516
此堂課老師一開始就談到「終身學習者即競爭優勢者, 非終身學習者即競爭弱勢者。」從年輕至今我一直喜歡學習,且終身學習已是當今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學校教育已不能滿足現代人的求知慾慾,加上網路迅速發展,求知者對新知識有強烈需求。師云「三生有幸的學習」:提高生活品質﹑創造生命價值、促進生計發展。老師又說『發表是吸收的利器』常發表市學最多的,要成為領域的先驅者,乗勝而為了解趨勢很重要,對於長者學習也是需要激發動機讓他們出來學習。
這週課程”學習型城市的理念與實踐”,要推動學習型城市的發展、要有系統化的思考與策略,以及完善的配套措施和持續創新成功,且團隊『共事前,先有共識」以實現創建學習型城市的理想。學習型城市計畫不是靠個人完成,是要透過團隊不斷的開會討論及不斷地進步改變,才能將學習的效果發揮淋漓盡致、創造全人的福祉與價值。運用[老師上課常談的五共(共學、共享、共好、共樂、共憶),讓人人成為具有社會適應力與應變力的終身學習者。知識增加是複利計算,讓學習型組織 「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整合領域學到的知識若融會貫通後,就會產生飛速的發展,再將知識複利效應的概念融入教學中。
高齡學習理論與實務
課程:成人教育學研究心得-高齡學習理論與實務
課程時間:2020.12.22
課程地點:A302 研討室
授課老師:吳明烈教授
學系:109 終發碩一班
學生:李昭婷
學號:109409505
今天的課程是由珮瑜和我進行高齡學習理論與實務報告,老師常說:發表是吸收的利器,我們在準備報告的過程中,以黃富順老師撰寫的高齡學習書籍為主,新近性的相關文獻資料及政府單位(國家發展委員會、內政部戶政司、教育部)統計資料為輔,依內容整理歸納建構出高齡學習的相關理論與實務,也藉此了解到他國與臺灣異同之處。「樂齡」一詞係由教育部2008年源引自新加坡對老年人的尊稱,其音與Learning類似,泛指55歲以上的人,鼓勵老年人快樂學習忘記年齡,老師說在醫學上忘記年齡有兩種狀況,一種是失智,另一種則是失憶,希望這兩種都不要發生。;高齡則是指65歲以上之年長者。世界衛生組織(WHO)2002年提出活躍老化的政策架構,倡導活躍老化(active ageing)之核心價值,為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使老化成為正面的經驗,讓健康、參與、安全都能達到最適合的狀態,而世界各國目前也都致力於活躍老化之實踐。
臺灣於1993年年底進入高齡化社會,於2018年3月底晉升為高齡社會,推估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少子化帶來的高齡化時程進展之速由此可見!高齡社會影響的不僅是社會經濟發展,尚且還有醫療、公共衛生政策等層面,而這些人口數據資料通常是作為制訂政策的依據。關於高齡學習理論除了著名的Maslow需求理論之外,尚有McClusky理論 (基本、表達、貢獻、影響以及自我超越的需求),以五種需求來滿足退休生活。英國高齡學習型態有第三年齡大學及基督教老化委員會;美國高齡學習則分為機構式(大專院校、非大專院校)與非機構式學習、旅遊學習;而全球老年人口首屈一指的日本其高齡學習型態為高齡者教室、長壽學園及老人大學。日本較長壽的原因可能是泡湯文化、愛吃發酵食物(味噌、納豆)及重視食安問題。臺灣嘉義縣六腳鄉永賢村又稱極限村落,十年內僅出生14名嬰兒,如此低出生率及廟口輪椅排排坐的照片讓我印象最深刻,這些退休老人闡述:沒有地方去、沒有生活重心、沒有工作以外的興趣、沒有工作以外的人際網路、不知道該做什麼,如此情景令人感到不勝唏噓……,應該激發其學習動機,像那些在樂齡學習中心、樂齡大學或長青學苑裡快樂學習的老人,終身學習也有助於減少醫療支出,何樂而不為?
老,無可避免,但健康地變老才是重點。
成人教育學研究課後心得
課程時間:2020.12.22
課程地點:A302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學 系:諮商心理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碩班
姓 名:黃佳慧
學 號:109409504
課程心得:高齡學習 / 林珮瑜、李昭婷
樂齡學習為教育部於2008年引自新加坡,老年人泛指55歲以上,快樂學習忘記年齡,樂齡其音與Learning類似;而高齡學習Elderly Learning泛指年齡65歲之長者,其意涵皆為終身學習。世界衛生組織(WHO) 2002年提出《活躍老化:政策架構》,主要是倡導核心價值活躍老化active aging,為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使老化成為正面的經驗;包含了健康、參與、安全達到最好的程度。
台灣已於1993年成為高齡化社會,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推估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2017年全球65歲以上人口比例概況,以日本為首、義大利、葡萄牙、德國接續,台灣於53名次,以區域來看的話歐盟佔比為19.77為首。高齡社會影響社會經濟發展、醫療、公共衛生政策等,而教育重點則已轉至公共教育中的兒童、成人的企業訓練退休者終身學習。McClusky理論有五種需求,滿足退休生活:基本的需求、表達的需求、貢獻的需求、影響的需求、自我超越的需求。
借鏡英國高齡學習活動發展由1950-1960年開始,學習型態分為第三年齡大學(由一般大學承辦)、基督教老化委員會。其二美國成人教育協會從1951年開始,分為大學院校辦理、非大學院校辦理、旅遊學習及非機構式學習。其三日本長壽社會對策大綱由1985年開始,分為高齡者教室、長壽學園及老人大學;日本較為長壽的影響可能來自於,泡湯、吃發酵食物、重視食安問題、海島空氣等。目前嘉義縣六腳村被稱為極限村落,目前極限村落正在倒數計時,如何改善出生率為之首要,不論從當地經濟基礎、建設、交通、醫療等都是改善的方向。現在強調在地老化,在地老化的「地」常指地方。依環境行為學,人長久生活之處,由於與之長期互動,因此賦予特殊意義,進而產生認同。最後,尋找自己的幸福城市是很重要的事情,現在選擇的幸福地理學也是影響自己高齡後的所歸,既然都會變老,在哪裡活躍老化變成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成人教育學研究課堂心得-高齡學習理論與實務
成人教育學研究課堂心得
課程時間:2020.12.22
課程地點:A302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主題:高齡學習理論與實務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系:109終發所碩一
姓名:陳昱蓉
學號:109409509
課程心得:
透過同學的精湛報告,從老年人口的趨勢圖瞭解到少子與高齡問題,在趨勢圖上的變化。以及,McClusky的需求幅度理論、活動理論、成功老化、社會參與,進行詳細解說,並舉例之。其中,又能學習到英國、法國、美國,分別在高齡學習型態的差異。而第三年齡大學是法國大學所辦理的一種老人教育活動。其基本觀念認為,人生由(1)兒童及青少年期、(2)職業及謀生期、(3)退休期、(4)依賴期,四個年齡期組成。法國在大學內舉辦,並由第三年齡教導第三年齡;英國在大學外舉辦,並由第二年齡教導第三年齡;而美國高齡學習活動發展中,以機構式學習、非大學院校辦理、非機構式學習為主。
莊子:「生死一如」,不再偏執「生」,不再畏懼「死」。面對生命本身,自由自在的生,坦然的面對死。面對生命的起滅,若能壽終正寢,則為福報。而臺灣平均壽命為80.9歲,其中男性77.7歲、女性84.2歲,而平均壽命的差異,除了生理與心理層面影響外,事故傷害、蓄意自我傷害等死亡率上,男性仍是高於女性。追求健康,「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的自然環境,會孕育出不同的文化與人,亦為「幸福地理學」。常言道:「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保持正確飲食習慣,食用原型食物可減少食物里程、減少碳足跡,對環境的衝擊也能夠減少。
成人教育學研究課堂心得
課程時間:2020/12/15
課程地點:A302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學系:109終發所碩一
姓名:李侑紜
學號:109409512
課程心得:
今天的報告者是孟勳跟素貞,報告主題是「台灣成人教育現況調查分析與應用」。從他們報告中可以清楚的瞭解為何調查成人教育現況的重要性。藉此去知道目前台灣成人教育發展的現況,及其所遇到的困境為何?或經費是否被妥善運用等。從中改善,並作為擬定成人教育政策之依據。
再者,也能看見從2008年開始,由老師率領團隊進行全國性成人教育的調查,並進行滾動式修正,能清楚掌握台灣終身學習發展趨勢。而當中能知道,不同社會人口背景變項,像是性別、年齡、居住地、教育程度、年收入、職業類別等變項,這些都是會影響成人參與成人教育的意願。而以趨勢來看,發現台灣成人教育的參與率是有提升的趨勢,以北部較為明顯,但和國際相比,仍有落差。對此所導致的困境,除了為人手發展不足外,同時也需要政府、民間上下一條心的共同合作、推動,提供好的教學環境、學習資源、學習機會等,才能有機會促進人民參與率,進而使台灣有更好的發展。
最後,我們可以回推思考,為何要辦理或是推動成人教育?當我們自己在校園裡當學生時,無論是否有學習動機,背後都會有一股力量推著我們自己去學習。但當我們離開校園後,學習變得是一件「自主」的行為,自己能自由選擇是否要繼續學習,然為何現在終身學習變得如此重要?在科技日新月異下,社會進步非常快速,若自身沒有想要繼續學習的動機,很容易會被社會所淘汰。再者,就像老師所說終身學習能弭平學習落差,當改善學習落差後,也能進一步改善經濟落差,於自己、於社會都是有益的。隨著台灣邁向超高齡社會,終身學習的推動是必然要做的。
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時間:2020.12.15
課程地點:A302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學系:109終發所碩一
姓名:林彥妮
學號:109409506
這堂課同學報告「台灣成人教育現況調查分析與應用」,透過教育現況調查分析,了解實務上的問題去改善,當作擬定成人教育政策的依據,也可查看部分經費是否被妥善運用,不同社會人口背景變相的成人教育參與行動,居住地、年齡、性別、職業、教育程度、年收入,社會人口背景變相的分析可看出哪個年齡層常參與,終身學習彌平差異落差,學習落差會影響到知識落差,間接影響經濟落差、社會落差、文化落差,首先開發潛在學習者,潛在學習者為有可能來學習,但目前沒有來參與,將潛在學習者變成參與學習者,低學習參與者變成高學習參與者,針對低學習參與者了解需求,進一步讓低學習參與者積極參與學習,有動機就有學習的參與障礙,情境障礙、機構障礙、意向障礙、訊息障礙,進而處理。
從2008年開始有全國性成人教育參與調查,由老師的團隊受委託進行至今,調查的對象為18歲~80歲,因平均餘命至80歲,透過電訪找到各區域問題,分為普通成人教育與職業成人教育,職業成人教育學習較多與工作相關,普通成人教育學習較多以健康休閒為主,透過調查分析,看出各類別喜好,讓政府在推動更有方向。
實作的部分透過不同角色扮演,體會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民間團體的定位,運用系統思考方式,找到推廣成人教育的方式,我們這組以中央政府為主思考台灣的成人教育問題,倡導台灣2030年成人教育廣設課程據點,使學員能方便學習,增加講師以健康休閒為主,推廣法律法規,高齡者對於法律法規較不熟悉,面對行車糾紛或是電話網路資訊詐騙,無法應對,可開設「生活法律輕鬆學」,報名課程由中央部分補助,增加學員學習動機,從5年成長到5%,2030年成長到10%,提升國人法律法規相關知識。
在推動活動或方案時,最需要的是了解前提,調查分析非常重要,了解了原本的狀況,分析問題,找到現況與理想的差距,對症下藥,邁向更好的未來。
成人教育學研究課堂心得-台灣成人教育現況調查分析與運用
成人教育學研究課堂心得
課程時間:2020.12.15
課程地點:A302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主題:台灣成人教育現況調查分析與運用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系:109終發所碩一
姓名:陳昱蓉
學號:109409509
課程心得:
教育與經濟發展關係密切,對國家經濟成長有正向貢獻,藉由「成人教育現況調查分析」除了可瞭解國家教育發展及其各方面差異情形,必須確實瞭解到成人對於教育的需求、背景及面對的問題,以作為新學習的依據。此外,透過交叉分析,亦能從經濟發展數據中發現,教育程度對國民生產毛額變化,以及社會治安的影響。
聽過各種關於「老化」的名詞,活躍老化、延緩老化、成功老化、在地老化…等等,馬斯洛理論中的「自我實現」,在滿足於自己的成就之外,若能透過「成人再教育」成為活躍老化的養分,朝「自我超越需求」前進,發揮利他、無私服務他人,透過文化傳承,對社會做出貢獻的精神為目標,走向卓越與集體的發展。
成人教育學研究心得-台灣成人教育現況調查分析與運用
課程:成人教育學研究心得-台灣成人教育現況調查分析與運用
課程時間:2020.12.15
課程地點:A302 研討室
授課老師:吳明烈教授
學系:109 終發碩一班
學生:李昭婷
學號:109409505
今天的課程主題是「台灣成人教育現況調查分析與運用」,由孟勳和素貞同學為大
家報告,PPT內容豐富,資料以圖表清晰呈現,一目了然。國際組織如UNESCO、OECD自1970年代開始即逐年調查,臺灣則是2008年由明烈老師當領頭羊,規劃三年一次的全國性成人教育參與調查,爾後為有效掌握我國終身學習發展趨勢,自2017年起調整為每年進行。不同社會人口背景變項有:性別、年齡、居住地、教育程度、年收入、職業類別(就業者或待業者)。終身學習的參與,主要是要彌平學習落差,因學習落差會影響知識落差、經濟落差、社會落差以及文化落差等,縱使彌平學習落差並非容易之事,然而至少能縮短之間的距離,激發更多的潛在學習者參與,變成真正學習者;而讓低學習參與者成為高學習參與者。成人教育現況調查的目的,是為了瞭解台灣地區各縣市及金馬地區成人參與正規、非正規與非正式學習活動之實際情形,以及未參與學習者之參與障礙類型,包括情境障礙、機構障礙、意向障礙以及訊息障礙四類,透過不同地區及縣市成人參與學習教育統計結果分析,可作為成人教育政策擬定之依據,促進政府持續推動終身學習。而身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學習機構以及研究者該如何妥善應用這個資料庫,相對來得更重要!在最後實作的部份,我們這組分配到以中央政府的角度,該如何運用成人教育統計分析資料,訂定政策方針,以促進國家推展終身教育,我們以年齡與普通成人教育參與類型的分析結果發現,自18~80歲參與者全部均以「健康休閒」為主要選擇課程,而以法律法規及專業醫療護理較為欠缺,因此決定針對這兩類課程擬定補助政策,只要有選擇健康休閒課程者,就能以8折優惠上這兩類課程,以促進更多的學習者願意參與。隨著國人平均壽命延長,臺灣預估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因此終身學習是刻不容緩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