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組織學習研究 (課後心得)
日期:2020.05.31
地點:中科教室R106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學系:108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姓名:楊鈞浩
學號:10843651
電影心得:
本部電影就像現實世界般,凡事無法捉摸的變化,我們甚至不知道它甚麼時候會出現考驗。若以駝鳥心態,眼不見而淨。但事實問題一直都在,甚至終將如滾雪球般,愈滾愈大。
如何面對危機,藉由不斷改變及學習,往前走,總會找到解決危機的方式,心理學上著名的「史金納操作制約實驗」,透過工具制約中增強與懲罰的手段來控制小老鼠的行為,藉以透過這樣的方式可建立一套安逸且一成不變的生活模式。但是,電影與現實世界一樣,如果我們習慣則將成為生活極大威脅。一旦遇到挫折與改變,就無法生存,遭到世界淘汰。
本部電影就是真實世界的反映與縮影。人如果成長於溫室中未經歷風雨洗禮的花朵,面對幽地外的迷宮或外面競爭的世界,就如面對那陌生的社會,充滿恐懼、逃避,無法生存於這個世界。
觀賞電影的同時,不斷反思在未來生活中如遇到危機與挫折該抱持怎樣的想法與態度面對,是選擇沉著冷靜、思考面對,還是放棄希望、膽小逃避。
組織學習的知識管理
課程:組織學習研究心得
課程時間:2020.06.09
課程地點:A302
學系:108 終發碩一
老師 : 吳明烈
學生:林志霙
學號:108409512
今天有同學來幫我們報告最後一次的導讀知識管理那一開始同學就從最基本的開始說有資料資訊知識跟智慧然後其實知識的分類有分為外顯知識外顯知識就是可以將他呈現在現狀外的知識就是可以用很自在的方式把你知道的知識說出來,還有一個內隱知識就是他其實沒有表現出來的個人知識但是他可以透過階段的共享知識來慢慢地被揭發出來,那其實知識是要從平時開始累積的老師要提到可以透過閱讀的方式來啟發自己的知識其實從閱讀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也可以得到很多不一樣的啟發所以我們人要不斷地透過閱讀的方式來增加自己的知識並啟發更多的智慧,我認為知識應該要從最基本做起因為如果沒有把底部做好那有可能到最後的時候結果會不如你預期的,但是也不能在要呈現結果的時候才來發現問題而是要在過程中不斷地修改到最後呈現出來是一個最完美的。同學也有給我們看到一個知識螺旋圖它可以透過共同化就是大家都懂但不說出來的知識然後再來是外化觀念性的知識用語言形式將想法與訣竅表現出來然後再來是結合系統化知識組合語言與形式最後一個是內化自己心裡的知識其實透過這個圖可以讓自己更了解知識的建構。
最後同學有讓我們做一個實作就是給我們一些樂高然後有圖然後我們要將我們的樂高給組合起來但是這是有一點點難度的對我來說因為以前都沒有這樣做過,而且同學還規定說不能去互看別人的圖所以你必須透過你自己的知識然後用系統化的來判別你這張圖的建構是對的還是錯的,雖然最後我們還是有完成但是我們完成的速度是比較慢的相對來說我們的系統跟知識沒有很完善,我們應該要先了解要用什麼樣的順序才能讓我們的圖形更快的完成這樣子才是一個有系統化的知識。
無論是個人或組織都能透過閱讀然後獲得更多的知識在這其中也隱藏了很多系統化的知識不管是人與人對話或是網路透過網路也可以遇到更多的人事物跟知識的儲存所以我們人要不斷地增加知識因為知識就是力量,唯有善用知識才能發揮最大力量,每個人都是單翼的天使,唯有相互擁抱才能展翅飛翔。
組織學習研究心得
課程時間:2020.06.09
課程地點:暨南大學教育學院A203研討室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黃佳慧
學 系:終發碩一
學 號:109409504
課程心得:
今天是第六項修練的知識管理,什麼是知識呢?先從知識的層次來討論:1.資料(定量顯示事實)2.資訊(有目地的整理已傳達意念)3.知識(開創價值的直接材料)4.智慧(透過應用創造價值),而知識分成兩種:形成認識、默認認知,而在商業上知識是公司無形的財產,也可定義為有價值的情報,導入知識管理需要有堅定的信念、不隨波逐流,而領導者需要有強大的整理力、理解力和視野。一個企業最大的財產就是人,而知識就是透過人產生,所以人有無限在的力量,而管理知識就是管理人。人的知識怎麼形成呢?透過個人的經驗、直覺或是說從失敗中記取的教訓,這些累積的經驗建立個人的資料庫,而將這些個人有價值的知識形成後分享出來,所以到底何謂知識管理呢?促使人們的內隱知識外顯化過程,以在組織中有效的運用知識效能這就是知識管理,對於企業來說知識可以強化企業的內在。知識管理的步驟:創造(內在、外在等)、分類盤點(知識種類,檔案、技能)、儲存(知識地圖)、分享(知識社群《知識社群knowledge community:非正式組織、自願加入、成員對此社群有共同的興趣、透過持續的互動提升彼此的能力,所以社群是否活躍與帶領人或是召集人有關。》、線上學習、更新(知識更新)、價值(知識價值鏈,把組織所有的價值產生一個鍊條的概念)。由野中鬱次郎提出的知識螺旋:社會化(Socialization)、外部化(Externalization)、結合化(Combination)以及內部化,溝通(外化,表達出來、共同化,大家都懂但不說出來的知識)、連接明確的知識(結合,系統化知識、組合語言與刑事;內化,自己心裡的知識)、建構(實踐),不斷的循環沒有終點,其主要目的在說明,當企業組織有越來越多的成員參與內隱知識與外顯知識的互動時,知識轉換速度越快、規模越大,進而將個體知識轉換成企業組織知識,甚至達到跨組織的層級;就知識管理的目的而言,為了增加企業的競爭力,也意味著要有效地擴大組織與個人的知識範圍。美國勤業管理顧問公司(Arther Anderson BusinessConsulting )推動全球知識管理的成效卓著,提出一個簡潔明確的知識管理的要素KPIS公式,K=(P+I)S式中,K=Knowledge(知識)、P=People(人力資源)、I=lnformation(資訊)、S=Sharing(分享擴散)表示知識管理即等於人力資源加上資訊並予以分享擴散。知識管理的三大支柱:第一支柱,調查知識與分類、第二支柱,評價與評鑑知識與價值、第三支柱,知識相關活動同時進行。如何導入知識管理計畫的過程:1.認知覺醒2.策略3.設計4.測試5.導入6.評估與維護。透過從90年後發展的知識管理尤其從知識總監CKO(Chief Knowledge Officer,CKO)可以知道企業的知識管理的成效,內容大約為:建立知識文化、監督執行公司的知識架構、管理外界知識、負責知識的創新及利用、負責管理知識、確保知識管理、管理知識的專案之人員、領導知識策略的發展。知識管理方法有師徒制、內部教育團隊、成立專案團隊、舉行面對面會議、工作輪調、建立實務社群、說故事、人物訪談等等,而現今社會除了實體社群也有虛擬社群例如:留言板、聊天室、即時會議、文件資料庫等,所以一個好的知識管理兩種方式並行且同樣重要。企業導入前的考量:知識傳承、配合意願、建立的安全性,導入之後需要評估(評估方式:質化、量化與IT平台活動指標的方式)。最後團隊分組組裝樂高,由隊長帶領大家完成,透過活動學習將不用的知識(不需要的步驟圖)先移開,將需要的知識留下並分享並不斷的修正,雖然我們這組沒有在時間內完成,但透過團隊合作最後還是完成了,豐富有趣的一堂課收益良多。總結老師的重點—知識管理:內隱、外顯,個人的知識獲得:讀書、分享交流→知識儲存:最佳實務(best practices)經驗建立在知識庫,建立組織知識管理,並且一段時間就去檢核。→知識創新:創新是加上實踐的過程,而創意是產生新的想法→知識分享:彼此分享知識運用:學以致用,唯有善用知識才能發揮知識的力量〝knowledge is power〞!
組織學習研究
日期:2020.05.31
地點:中科106教室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學系:108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姓名:賴弘毅
學號:108436517
課程心得:
一、團隊學習分組報告,"深度匯談"懸掛假設,視彼此為工作夥伴,探尋自己看法背後的深層假設。團隊學習是指發展團隊成員整體搭配與實現共同目標能力的過程。
彼得‧聖吉指出:「精熟團隊學習是建立學習型組織的關鍵步驟」。停止主觀思維,彼此用心聆聽,透過反思與發掘,組織學習提升。
二、系統思考分組報告,系統的兩個特徵:部分元件,連結。系統思考的三個基本元件:增強回饋,調節回饋,時間滯延。管理方針:不要落入只解除症狀的陷阱(症狀解)。
系統圖4步驟:找問題,找原因,找結果,找環路。倒水的系統思考:現在水位,感知差距,水龍頭調節。
三、知識管理分組報告,一種具有完整規劃的系統,能夠持續地、普遍地收集人類的智慧。知識管理四大模組:目的、知識創造過程、知識資產活用、價值 。
知識管理,在於「知識的產生」,如何深化「知識產生」的內涵,是當前與未來更重要的目標。而知識產生的前提,在於組織提供合適環境。知識能被組織員工有效的使用,並創造出價值。
午餐時間觀看「移動迷宮」,分2組討論,我們認為象徵著一個組織時間久了有猴子理論現象,因最先到3年的人告知新人不要跨越圍牆外面很危險,也象徵著組織僵化,直到新人的出現重新挑戰迷宮外面,於是新的領導出現,並建立新的共同願景逃出迷宮,透過團隊學習及系統思考終於想到以迷宮分區開放的順序,拼湊出開啟最後一道門的密碼,最終逃出迷宮。
組織學習研究
日期:2020.05.30
地點:暨大A203教室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暨大中正跨校組織學習研習會)
學系:108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姓名:賴弘毅
學號:108436517
課程心得:
每年一度的暨大中正跨校組織學習研習 (一、U型理論精要,二、組織學習方案規劃,三、世界咖啡館)
一、中正博班的學長姐報告U型理論,從「我」到「我們」的系統思考 個人修練、組織轉型。
U型理論個人修練七個階段:懸掛、轉向、放下、自然流現、接納、展現、體現。修煉時必須保持開放思維,開放心靈,開放意志。
U型理論組織轉型:共同啟動、共同感知、自然流現、共同創造、共同塑造。
實作,棉花糖、義大利麵、紅繩及膠帶等物品,目標搭座塔(愈高愈好),第一次我們有將塔搭了起來,沒有倒,第二次我們學習別組經驗,強化地基,改良後好運拿到第一名。
二、由我們這組分享組織學習方案規劃,分析問題、建立策略、需求滿足、達成目標,透過PDCA:計畫、實施、檢查、再優化的循環檢視方案的規劃。
分組實作以疫情狀況下如何組織學習方案規劃。
三、碩班世界咖啡館的實務操作,4~5人1桌,以格林童話故事為主題,模擬各國所面臨的問題,提個人看法不作評論,15~20分鐘進行換桌,最後由桌長統合建議。發現同樣的問題,得到更多元性的觀點。
感謝老師非常精美又驚喜的獎品,讓我們連結出與組織學習有關的話語,我抽到了一個"隨身包",象徵著我們來終身學習,"包"我們都滿載而歸。
組織學習研究(心得)
日期:2020.05.31
地點:中科106教室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學系:108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姓名:林庭玉
學號:108436507
一、今天是由同學分組報告,首先是團隊合作,「團隊合作」這四個字,從小到大陪伴著我們成長,就算不懂,光聽也聽到耳朵長繭,但今日由同學分享了「深度匯談」讓我頗有感觸,深度匯談的目的,是在於揭露大家思維的不一致、試著藉由深層對話,創造出參與者能夠表達自己想法的環境;尊重所有人不同的觀點,讓人們了解在組織中擁有不同意見是被允許的,這是團隊合作的基礎,很多時候大家無法合作,最基礎的原因可能就是彼此無法尊重對方的相法,而是去試圖去改變對方的想法順應自己,妥協的一方很有可能也心有不甘,在團隊中就有可能不會全力以赴。
二、知識管理是近幾年很流行的管理用語,今日透過同學淺顯易懂的解說才瞭解其中意涵,簡單的說就是建立知識管理系統(制度),讓組織成員的經驗得以傳承,願意共享知識,相互學習,才能創造最大效益化。反觀自己所在的單位,雖然我們真的有建置「知識管理系統」,但很可惜的連文件管理的邊都勾不上,原因有二個:1.為了做而做,真正使用者少之又少。2.只是把文件資料上傳,後續無人管理更新,當然又輪為另一個荒廢的檔案夾。所以我覺的最重要的應該是提高大家的使用習慣(組織內的習慣),東西有人在用,自然會有人願意去更新、願意去分享,才能達到知識管理的目的。
三、最後利用午餐時間觀看「移動迷宮」,這部電影其實我已經看過,但當時看的時候真的沒有什麼特別感覺,現在帶有學習的眼光去看,整個心境全然不同,片中迷宮內的人就是一個僵化的組織,而僵化的組織一定會出現的情形,就是前輩說什麼,新人就遵守什麼,不會有危險,但也不會有新的發現,大家相安無事的過日子,後來來了新成員,帶來了新想法,衝擊著組織原有的舊想法、舊制度,磨合的過程(組織變革)有賞有罰、有失有得,造成了二派人馬,一起逃出去的人(願意接受改變),的確找到了出路,留下來的人可能最後以失敗收場,這也證明了達爾文的進化論不論經過幾個世紀還是很受用。
組織學習研究(心得)
日期:2020.05.30
地點:暨大A203教室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暨大中正跨校組織學習研習會)
學系:108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姓名:林庭玉
學號:108436507
一、一年一度的跨校研習,一開始由中正博班帶來的分享是U型理論,透過中正博班的同學們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分享,讓這本天書變得稍微不是那麼難以下嚥,我覺的U型理論是將系統思考再沉入,將個人思維轉變為內在的修為,以個人為核心價值擴大到整體;先自我沉靜,改變視角,進而改變認知習慣,透過反思傾聽去感知動態系統中的雜訊息,從而自然流現到最後的實踐行動。最後帶領利用義大利麵條堆高塔活動,透過活動反思,除了團體合作很重要,更重要的是領導者是否能夠聚焦大家的意見,進而帶領大家朝目標前進,我們這組二次都失敗,並非在活動中沒有合作,而是在還沒討論出該怎麼做的時候,大家就開始動手築塔(多頭馬車),活動當中也沒有推舉出一個代表來領頭。
二、本班同學帶來的是方案規劃,由PDCA為主軸,帶入組織學習的方案規劃,並以最近防疫帶來實作討論,以最貼近生活化的例子練習怎麼去做一個方案規劃。
三、最後由碩班的同學帶來世界咖啡館的實務操作,從實作活動中可發現同樣的問題,的確大家所看的角度都不太一樣,彙整多元性的觀點,就會更完整,而不是單一或片段的;藉由輪桌操作,讓大家腦力激盪,產生新的思維火花,最終獲得許多不錯的解決方式,就如同彼得聖.吉大師所說的:咖啡館對話是我所見過最能幫助我們體驗集體創造力的一種方法。
感謝老師提供的抽獎品,每位同學真的都能就抽到的東西講出一番有關學習的道理,真的讓我很佩服,老師的一貫作法,讓大家在最後時刻也需要腦力激盪。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時間:2020.06.02
課程地點:暨大A302教室
學系:109終發碩一(提前入學)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林彥妮
這週是我報告的系統思考,在準備的過程中有點緊張,假日看完中正博班學長姐報告,非常崇拜,把U型理論講得如此淺顯易懂,我想我的報告應該也可以再改進,實作的部分第一次的想法比較偏個人,也在週末的討論中看到了新的方向,用六頂帽子的討論來共同學習。
從冰山的一角故事看到從線性到系統思考,啤酒遊戲、注滿一杯水的思考圖,看到思考不是平面式的,連一杯水的注入都可以細分成許多步驟看,就像面對小孩的學習問題,不會單一連結,環環相扣,該如何看到整體的連結才是重點,當我們只有線性思考,看表面,也只能處理到表面的問題,就會發生「今日的問題來自昨日的解」,第五項修練的十個微妙法則。
最後實作帶了一點點小小的私心,討論了六頂帽子的系統思考方式,該如何規劃出一間有著終身學習理念的文創小舖,大家都有好多的想法,老師的建議也讓大家的想法更完善,希望透過這樣的引導大家都有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