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時間:2020.05.30
課程地點:暨大A203教室
學系:109終發碩一(提前入學)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林彥妮
今天是期待已久的三班合併,看到中正博班的學長姐每一位都非常的專業、很有內涵,第一階段是中正博班的學長姐報告:U型理論,學姊不太好懂的理論變得淺顯易懂。
U型理論的三場運動:觀察、觀察再觀察、退省與反思、以即刻的原型來行動,注意和共同塑造的七種方法:下載、看見、感知、自然流線、結晶化、建構原型、運行,用不同的圖示帶著我們思考,凡是一體兩面,用宏觀看事情,微觀看細節,每件事都有因果關係,學姊帶著我們從我到我們的系統思考,每個人都活在兩個世界:我的世界-創造自我價值,朝自己的夢想前進、我們的世界-共同創造價值的世界,最後帶著我們玩「棉花糖高塔」的活動,從團隊合作的過程中看見彼此的心智模式,看到那U型理論很深層的自我意識。
第二階段:專班學長姐分享組織學習方案規劃,透過思的四個格子就像四個面向:問題、策略、需求滿足、目標,透過PDCA:計畫、實施、檢查、再優化的循環檢視方案的規劃,從台南土溝村看到學習型社區的實例,藝術為主體的學習方案,除了起步期的飛輪效應,更重要的是該如何永續經營。
第三階段是世界咖啡館,看到碩班很用心的準備,從小細節到整個規劃都非常的細膩,可惜場地有些限制,但第一次參與世界咖啡館,非常清楚整個活動,也有很多啟發,透過彼此的腦力激盪,到不同的國家提供意見,最後回到自己的國家做最後的統整,看到大家從不同的觀點切入激盪出不同的結果,非常有趣,也很像讓小朋友一起來做做看,是一個不分年齡的活動。
感謝老師提供了非常精美又驚喜的獎品,讓大家一起來抽獎,更用不同的獎品讓我們連結出與組織學習有關的話語,處處留心皆學問,從生活當中信手捻來,不同的思考模式。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時間:2020.05.26
課程地點:OLD coffee
學系:109終發碩一(提前入學)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林彥妮
本週報告的主題是團隊學習,同學很用心的帶我們到OLD咖啡,老闆熱情的招待我們很多不同品種的咖啡,介紹了很多關於咖啡的知識,從蒸鍋到義式咖啡,發現台灣咖啡師在世界發光發熱,隔行如隔山,老闆原是軍人,退休後回到老家,陪伴家人,也開始了新的學習,從喜歡咖啡到實現自己的理想,更在社大帶著喜歡咖啡的學員們一起學習,是一個很好的終身學習典範。
團隊學習需要整體搭配加上共同目標才能不斷向前,必須建立在團隊中個人願意自我超越、團隊有個共同願景中,開始團隊學習;團隊學習的特徵是:團隊目標一致、知識共用,目標一致有著截長補短的作用,反之,若成員各自朝向交錯的目標努力,力量會被抵銷浪費掉,造成混亂,無法向前,目標一致即可發揮1+1>2的效果,學習有效方法+避開相反力量>練習。
團隊學習的三個思維
1. 當需要深思複雜的議題時,團隊必需學習如何萃取出高於個人智力的團體智力。
2. 需要暨創新而又協調一致的行動。
3. 不可忽視團隊成員在其他團隊中所扮演的角色與影響。
四階段模型:Argote從信息加工角度分析團隊學習過程。
1. 建構階段:建立工作團隊,藉由適當人員調整共同目標。
2. 操作階段:成員知識分享整合。
3. 再建構階段:將各種資訊轉化到工作中。
4. 與外部環境聯繫階段:從外部獲取更多資訊。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時間:2020.05.30(六)
課程地點:暨南大學A203
學 系: 中正成碩二
課程名稱:暨大中正跨校組織學習研習會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曾綉晴
學 號: 607710003
課程心得:
或許是期待已久,整夜沒睡也無倦意,一早就搭著博班學長的車往暨大出發,一直到進入國立暨南大學,對於整個校園環境超驚豔的,竟然還能看到”小心穿山甲”的告示牌, 真的太特別了~~
本次研習會的成員由三個班所組成,有中正成教所、暨大終發碩班與專班的同學,這三個班各自有其報告主題與活動帶領方式。
首先登場的是中正成教所博班學長姊帶來的U型理論精要,經由報告組深入淺出的說明,帶領大家將「U型理論」這本天書,透過圖示代替眾多文字,用淺顯易懂的方式領略箇中奧妙,果然,學長姐們功力深厚,超強的~
接著,暨大碩專班同學的組織學習方案規劃報告,協助我們了解提升組織學習的方法與方案規劃的管理過程應掌握的重點,因為這部分細項內容眾多,看得出報告同學們在整理上是下足功夫的~超用心~
再來是暨大碩班帶領的世界咖啡館,在各自桌長的駐守中,經由同學們一次次的移動分享,給予相當多的意見回饋,達到異花授粉的作用,產出相當多有意思的點子,原來,集思廣益的討論是可以很有趣的~~
最最重要的,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老師精心安排的摸彩,這其中的驚喜串連著在場的每個人,敲打出只有在那當下、屬於當天情境的樂曲,有歡笑、有感動、有豁然開朗,讓大家在結束離開之際,心中有著滿滿的動力,繼續為自己心中的組織學習而努力~謝謝老師,謝謝同學們當天的陪伴,今天的活動充分體現共學、共享、共好的3好精神!!
組織學習研究 (課後心得)
課程時間:2020.05.31
課程地點:中科教室R106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楊鈞浩
學 系:108碩專班一年級
學 號:108436511
今日是最後一堂組織學習由三組同學分享五項修練的團隊學習、系統思考,以及第六項修練知識管理。
首先是我們這組的五項修練之團隊學習:組織的集體智慧高於個人智慧,團體擁有整體搭配的行動能力。當團體真正在學習的時候,不僅團體整體產生出色的成果,個別成員成長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學習方式為快。團體學習的修練從『深度匯談』(dialogue) 開始。『深度匯談』是一個團體的所有成員,擬出心中的假設,而進入真正一起思考的能力。而學習的基本單位是團隊而非個人。團隊的學習方能促進組織的學習。當團隊真正在學習時,不僅團隊整體顯現出色的成果,個體成長的速度亦遠較其他的學習方式為快。
再來是五項修練之系統思考:企業和人類的其他活動,也是一種『系統』,也都受到細微且息息相關的行動所牽連,彼此影響著,這種影響往往要經年累月才完全展現出來。我們只是群體的一小部分,置身其中而想要看清整體變化,更是加倍的困難,在這現實世界是複雜的動態系統,不同的原件之間的互動,構成了巨大的因果網路。所有的人事物都是息息相關,如蝴蝶效應。
最後一組是第六項修練知識管理:
知識管理包括一系列企業內部定義、創建、採用新的知識和經驗的戰略和實踐。這些知識和經驗包括認知,可以是個人知識,以及組織中商業流程或實踐,針對個人及社群所擁有的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的確認、創造、掌握、使用、分享及傳播進行積極及有效的管理。
知識是人類發展的匯集累積經驗而成的,其產生的價值不僅是瞭解過去歷史脈絡,更具備知識的再利用性,以用來解決目前或預防未來可能面對的問題。然而,人腦不像電腦能夠在短時間內能蒐集、儲存、運算這些大量湧入的資料,人們常傾向運用過去、現在已知的資訊、經驗或知識進行判斷,以找出當下的解決方案,知識管理的價值建構必須透過「管理」與「創新」的思維,透過專業的團隊與專家,將知識進行管理,需要時提取利用,所以知識管理無論對於個人或企業都是相當重要。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時間:2020.05.31(日)
課程地點:中科106教室
學系:108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鄭幸玟
學號:108436501
課程心得:
今天是期末報告的日子,同時我們也利用午休時間欣賞了一部與組織學習相關的電影「移動迷宮」。
有三組同學帶來報告,主題分別是:
主題一、團隊學習
主題二、系統思考
主題三、知識管理
主題一,團隊學習。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曾說過「精熟的團體是建立學習型組織的關鍵步驟」,尤其在世界變遷如此之快的現在,停下來就容易被取代,所以組織需要在這樣的環境中不停改變、學習,才能持續有競爭力。
一個人只有一個人的力量,但團體有機會創造更高的價值,可是一般組織學習很容易淪為「討論」,是提出不同想法加以辯護,為的是得到一個共識,但這可能僅是強勢意見的碾壓。
所以要真正的使團隊學習被落實,要透過「深度匯談」。
深度匯談,不同於討論的得到一個結論,他更是追求「異」。這樣的討論過程,最核心的部分在於「懸掛假設」,放下舊思維,用嶄新角度看事情,希望人人都展現現出自己想法差異性。此分享的過程,藉由不同意見的衝突,能激盪出更多可能性。
但其運用也是需要相當技巧,不能單只是「異言堂」,此法相當講究溝通技巧,適度肯定與詢問「為什麼」,都能讓討論耕深入。
同學也運用實作,讓全班一起完成一個「心智圖」的發想,真的就讓我們體會到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一樣的事情以多項解釋與延伸,真的給我很深的印象。
主題二,系統思考。同學用「倒水」的行為系統思考圖,讓我們相當快速地進入到狀況內。系統思考是一種思維模式,也是工具,他可以協助我們去將相關的思考元件結合,爬梳背後運行邏輯,進而解決根本問題。
系統思考有五大要素:其一,必須要培養全觀意識,綜觀全局;其二,運用理性的思考模式,透過現象看清本質;其三,一個行為的效果不一定是馬上見效,要能看清事務的延遲效果;其四,要強化其他項修練,使力量變大;其五,必須以新的方式使我們重新認識自己所處的世界。
系統思考有工具可以運用,同學們介紹了「系統圖」讓我們透過活動是發想問題與解決方法。系統圖四步驟:找問題、找方法、找結果、找環路,歸納出因果關係,爬梳層層相扣的邏輯。
而老師的結尾讓我印象相當深刻,以唐宋文人:蘇軾的「題西林壁」以及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來帶出「系統思考」。第一首詩,因為蘇軾身在廬山中,所以歸納出不能綜觀全局的感嘆,此為系統思考。第二首詩,看到另一個角度的廬山,可見一件事情多種見解,所以要尊重多元思維,真的驗證處處是學習的概念啊!
主題三,知識管理,是我們這一組的報告,其實知識管理的資料書裡面沒有,所以我們都是去網路搜尋,參考了幾份相關論文,再去做歸納及報告。整理過程中,對知識管理相當有感,這是一個在管理學院範疇裡常常聽到的詞,但是實際上去整理了之後,發現這是一個「組織學習」的過程,組織都會追求提升組織產出績效、不再走過去犯過的錯,但不只是組織成員自己要警惕,建立知識管理系統,組織團隊學習,讓這些經驗得以被傳承,才是從根本解決的方法。除去下對上,組織也會需要透過制度來鼓勵大家不藏私,願意共享知識,使團隊成為學習型組織。
兩個案例,都可以看到尤其製造業相當重視知識管理,以利提升產值。但各行各業其實都會需要有這樣的認知,如同我們自己公司,大家都希望新人能快速上線,但是當一個組織沒有如此知識管理的方法,那知識將在人員流動的過程中滅失,一個新人的養成都會是一次次重新開機的過程,希望從我們自己開始,也許還不能做到「知識管理」的高度,但至少「文件管理」要到位。
中午的影片欣賞,其實是相當新鮮的體驗,「移動迷宮」我大學的時候看過,當時在意的是故事走向,主角們的友情羈絆。而這次,帶著想參透劇中「組織學習」的想法為出發點去看,整個觀點全然不同!
故事講述一群青年被困在迷宮中,第一個被投入迷宮的男孩成為了領導者,團隊領導人提出一個願景,就是大家都要一起從迷宮逃出去,但為了讓大家在迷宮裡可以相安無事,三年多來,困在迷宮裡的大家成為了一個僵化的組織,人人都要遵守規定,新人來也不明究理的遵守。但有一天男主角的加入帶來了波瀾,他想要逃出去的急迫,衝擊了組織,因此守舊與創新的衝突展開,但也因為男主角的衝撞,讓「逃出去」從領導人的願景變成所有人的「共同願景」。
所以我從電影中,印證了組織學習勢必要從個人開始,當成員有想要自我超越的想法時,改變心智模式同時也激發其他成員想要自我超越,向著共同願景,透過組織學習方案規劃,系統性的思考,才能真的帶領組織學習,走出「迷宮困境」。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時間:2020.05.30(六)
課程地點:暨南大學A203
學系:108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暨大中正跨校組織學習研習會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鄭幸玟
學號:108436501
課程心得:
本次研習會的成員有來自中正成教所及暨大終發碩班與專班的同學,
每個系所都帶來一個主題報告與實作活動,共分為三個主題:
主題一、U型理論精要
主題二、組織學習方案規劃
主題三、世界咖啡館
主題一中,由中正博班的同學分享「U型理論精要」,U型理論這本書直接閱讀時,總會有種似懂非懂的感受。
透過中正的同學運用簡單的圖片破題,帶出「思考」的意義:每個人在看事情時,都會有盲點,凡事都需要不同角度觀察,才難看到虛實,除了要有宏觀的角度,也要看到細節,除了可見的事實,也要去思考內在的根源。
U型理論的三大流程就是這樣一個思考過程:自我思考的開始前,透過觀察再觀察,透過省思讓內在的領悟湧現,而會對事情產生概念,建構原型。
而U型理論的模型可以被歸納為七個步驟:首先,思考展開時,要「懸掛」想法,也就是將過去的思維攤開審視,透過「轉向」,用嶄新的角度進行觀察,接著「放下」舊思維,將自己歸零到源頭,讓想法「自然流現」,當我們願意「接納」新思維,並開始用行動「展現」之,整個U型理論的思考過程才有完整「體現」。
正向的U型理論是左側下行的過程,但如果在「懸掛」的過程,就因為無法放下舊思維而選擇保持原樣,那將會故步自封,而後逃避現實。所以在促進自我超越及組織學習的過程,都需要善用U型理論來改變心智模式。
而中正夥伴的報告中,帶入了一個相當有趣的活動「棉花糖挑戰」,終極目標很簡單,就是用義大利麵建成高塔,使棉花糖可以屹立不搖,玩的過程沒有察覺,但經過解釋與分享,才發現到原來兩次建造的過程,都能用U型理論來彙整:一開始用自己的方法不成功的組別,「懸掛」得自己的方法,「轉向」看建築模式,「放下」堅持,與團隊重新開始,比次的討論與意見相互「接納」,在用實際行動「展現」,在「體現」出成果。
從做中學,真的非常深刻!
主題二中,專班的同學與大家分享了「組織學習方案規劃」,我自己在讀的時候,覺得這個題目準備起來非常不容易,每個組織在促成組織學習時,需要考慮的層面很多元,所以要彙整出想必花了很多時間。
其中,我對PDCA循環管理很有印象,這是一個能有效提高團隊績效的方法。
P,plan計畫階段,在這個環節,要去分析找出今天組織的問題在哪裡,原因是什麼,並擬定組織學習的方案;D,do實施階段,就是將第一步所規劃出來的方案執行實施;C,check檢查階段,定期去看實行成效與預期目標的對比;A,action總結階段,檢視初需要優化的部分並且加強之,透過以上四個環節,可以是整個組織學習方案從規劃執行到永續經營能達到好的效果。
報告同學相當貼心,單就方案規劃理論可能很抽象,所以他們提供了兩個組織的組織學習方案給我們參考,不管哪個組織,想要進行組織學習,都是要先由領導人或是組織成員自己想要「自我超越」,但凡有了如此的心思,運用U型理論這樣打破建置的思考模式,才有機會為組織帶來新的學習,除了意願,「共識」是成敗關鍵,組織學習方案規劃是一個專注於大局,系統思考且兼具持續性的過程。
同學們課後帶領我們去探就身邊的各行各業因應疫情之後的組織學習:方案計畫,實際去實作後才深刻體認到,這樣的思考模式,如此的方案規劃真的是深植在生活每個角落。
主題三則是由碩班的同學壓軸,為我們帶來世界咖啡館的體驗。
我第一次聽到世界咖啡館,是在終身學習概論的課程中,老師介紹給我們的,一開始我只以為他是一個很自由、沒有規則的討論,是互相激發點子的時刻。
但實際實作後才發現,看似相當自由的討論模式,其實有著很大的「壓力」!整個班的同學分成五人一桌,率先就自己的議題去發想,而後除桌長外的眾人,都要移動到另一桌去進行討論,而討論的內容將從自己組內的議題討論,立刻變成了下一桌的議題,而桌長就是個桌會議主持,要總結前向討論,並引導接下來的討論。之所以說有壓力,就是在於換桌的時候,我們必須在接到新議題的當下,立刻激盪出想法,提供給該桌解決方案。
但我覺得也有很多的學習,尤其在過程中來自不同系所的同學,都會說出自己的看法,在如此相互拋出想法的過程,我覺得有很多收穫。
整天的活動非常緊湊,身為主辦班級,其實不少當天有任務的同學心中是相當緊張的,很感謝所有同學當天的配合與協助,也謝謝老師準備的抽獎小禮物,讓大家將禮物連結組織學習的含義,立刻提升了禮物的價值。
可以和其他兩個班的同學一起學習,也是相當難得的機會,期待未來還有機會交流!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時間:2020.05.16(六)
課程地點:暨南大學A203、拂水山莊
學系:108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組職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熊震
學號:108436514
課程心得:
上午的課程是由同學分享第五項修練的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願景的塑造與經營;原本對第五項修練並不熟悉,聽同學分享後,對於第五項修練的了解終於有了雛形,心智模式的改變非常的重要,卻也是最難的,因為我們的經歷、過去的成長而建立了我們的心智模式,如何跳脫出這個框架,確實不容易;而共同願景在組織裡一直被覺得可有可無,或是無法完全了解共同願景的重要性,經過同學以實際企業的做法來說明,除了能讓我更了解願景的重要性,也了解不同的企業的做法和未來發展的規劃,期許能將心得和想法,應用在之後的組織制度的設計裡;看同學整理過後的資料,真的是獲益良多。
下午的課程是到拂水山莊參訪,一開始由莊主跟我們說明整個山莊的過去,聽到他一點一滴的把山莊依自己的想法建立起來,心裡非常的佩服,也分享了他對事物的看法,但是因為時間有限,無法多聽莊主的分享;山莊後來安排了花道、茶道的分享,看似平凡的花草植物,經過花道老師的擺放和巧手,就能讓它們呈現出不一樣的樣貌;茶道老師不但用心泡了好幾種茶葉並說明茶葉的特色,再加上有著特色的茶杯,從中體會到不一樣的茶香。莊主一家人,其實就是終身學習的最加範例,每位家人都能不停的學習並樂在學習,經過這樣的一個參訪,我深刻的了解到,學習不但是重要的,而且還能影響身邊的每一個人,如果能放到組織裡,就能建立學習型組織,能夠改變現況和放眼未來的,永遠都是學習。
這一次參訪另一個收獲,就是終於了解中國的「琴」的由來和特別的音色,原來它是可以依各人喜歡去彈奏出不同的樂章,不一定需要固定的樂譜,所以才能從琴音去了解一個人的心境;一直都很喜歡這樣的上課方式,不但能讓我有不同的眼界,也能有更多不同的體會。
組織學習研究心得
課程時間:2020.06.02
課程地點:暨南大學教育學院A203研討室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黃佳慧
學 系:終發碩一
學 號:109409504
課程心得:
今天課程由同學導讀五項修練的第五項系統思考,系統是兩個以上的而系統思考強化其他每一項修練,幫助我們認清整個變化型態,瞭解如何有效的掌握變化而開創新局。系統思考以一種新的方式使我們開始認識自己及世界,是一種心靈的轉變,從將自己看做與世界分開,轉變為與世界連結。系統思考是有目的的,以特地方式整合以便達成目的,系統在更大的系統有其特定的目的,尋求穩定產生回饋。所以系統是由彼此相互關連與影響的各種因素所構成的一個整體,好比冰山一角的故事,海象-蚌殼-企鵝這之中的連結。系統思考聽起來很有距離但其實就是生活中很平常的事情,不論是啤酒遊戲、還是注滿一杯水,都是系統思考,而系統思考三個基本元件:不斷增強的回饋、反覆調解的回饋、時間滯延。如何訓練系統思考呢?可以利用: SWOT、5W1H、在麥當勞中畫出你的系統思考圖(以麥當勞為例子,變量:可以改變的數量e.g.顧客滿意度、價格、品質,改善出餐速度來客來量即會提高,應用於生活中像是生活一團糟先尋求使生活一團糟的主因,再去改善)、六頂帽子等。
實作課程報告同學帶領大家一起進行六頂帽子,分成兩組每個人都各自扮演一個角色,其中包含了白色(客觀分析)、綠色(創新探索)、黃色(正面優點)、黑色(否定批評)、紅色(主觀直覺)、藍色(理性總結),活動主題為:終身學習如何落實在文創館。大家投入在開店的夢想中各組熱絡的討論,討論開店的方向、客源、內容,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循環討論修正文創館的方向,透過彼此分享及回饋再次檢視內容是否恰當,過程中釐清問題、推敲因果使文創館開設更因為系統思考提升價值。因時因地因人做改變,而改變是為了改善,而系統思考要我們以大局觀來看每一件事情,系統思維強迫我們更客觀的看事情 ,也讓我們有機會一次解決許多問題 ,最後就像老師說的五共:共學、共好、共享、共樂、共益,一起自我超越,追求夢想、實踐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