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課後研究心得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4/09/28(六)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專班(113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胡筱莉
學號:113436507
課後研究心得:
平日的工作雖以例行性作業為主,但總是因時空背景不同,得不斷的調整自己的做事方式,學習應付各項挑戰,慢慢忽略了應多學習與工作無關的新知,僅慣性處在「工作學習化」中,在工作過程中進行學習,將學習融入例常工作中,忘了「學習工作化」的重要性,將學習視為一項工作,讓自己更有系統性和計劃性的學習,以適應生活。
過往的教育偏向菁英主義,慢慢發展成大眾教育,更擴展了學習的領域及場域(如:網路學習、同儕學習),有著更多元的學習方式,也更強調學習者的主體性。反觀教育的目地非在使個人獲得某種職業訓練的技能,應培養學習者的學習能力及激發更多的學習動力,需於學習社會的同時保有終身學習的能力,以適應快速變化的社會。畢竟在學習社會中,每個人可能都同時扮演著教師與學習者的角色。惟有不斷吸收新知,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才能達到Life wide、 Lifelong、 Lifedeep及 Life rich的生活。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課後研究心得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課後研究心得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4/09/28(六)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專班(113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林惠琳
學號:113436520
2024/9/29第二~四單元之心得感想
第一次上吳明烈教授的課,心中難免有些緊張。然而,老師以輕鬆且淺顯易懂的方式講解課程內容,逐漸消除了我的焦慮與不安。老師透過自身的經歷告訴我們,凡事皆有因緣,每一件事情的發生都有它的理由,因此我們應該心懷感恩。這番話正是我最近常在網上聽到名人演講時提到的人生哲學。
課堂中,老師對終身學習的解說讓我更加明白,終身學習並不侷限於特定年齡,也不是一個口號。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大小事,都值得我們深入探究,找出它的根源。每一件事都是學習的契機,這正是終身學習的基礎,也因此我們才能不斷成長。
上午的課堂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師分享他在德國海德堡偶遇一場婚禮的經歷。當地一個特別的習俗是,親朋好友將送給新人的賀卡綁在氣球上,隨著氣球飛向遠方,象徵愛與祝福的傳遞。當時,有位陌生人將賀卡託付給老師,希望透過他的善意,將祝福從遙遠的台灣寄回海德堡,這真是一段令人驚喜又感動的愛的傳遞。
終身學習的理念不僅在台灣,也在世界各地被推廣。台灣96歲高齡考上大學研究所的趙暮鶴先生,正是終身學習的典範。他的精神激發了我對終身學習的熱情,讓我更深刻體會到學習無止境,正如老師所說:「處處留心皆學問,萬物靜觀皆自得。」在現今高壓的社會中,我們不僅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還要學會與自己的內心及自然環境對話。如此一來,我們的生活品質將隨著自我學習與成長提升,最終達到真正的生活享受,而周圍的親朋好友也會從中感受到正能量,漸漸體會到生活的哲學,這正是「共好」的體現。
感謝老師今天的教導,讓我開拓了視野,對終身學習有了全新的理解。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課後研究心得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4/09/28(六)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專班(113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陳美如
學號:113436501(113級)
2024/9/29第二~四單元之心得感想
上完第二到第四單元對於終身學習理論之發展有一整體的系統脈絡理解。上課中老師經常金句連發。很接地氣得實在。也蘊含人生道理及善之循環。對於終身學習之發展最早的啟蒙點早在1960~起已開啟了跑點。
其中終身學習典範產生的主要原因:
(1)採用學習一詞更能彰顯以學習者為主體的特色;
(2)學習活動不侷限於教育情境中;
(3)學習更能滿足個人對新知的追求;
(4)學習更能豐富個人的生活。
終身學習的概念建立在三個基本的面向:學習並非僅是終其一生,而且是普遍發生於生活的周遭環境中,同時個人具有動機參與之。
對於教育尚未完全普及化的時代,終身學習得倡議不僅提醒了人們不要忘記知識會舊,方法必須與時俱進,更重要的永遠都有機會與新的自己相遇。
而以系統思考的觀點切入:
終身學習涵蓋終身的與全面的學習概念,係指個體在一生中於各種生活環境,所進行一切有意義的學習活動,包括正規學習、非正規學習與非正式學習,目的在於增進個人的知識、情意、技能與能力,進而提升個人生涯發展、生活適應以及創新應變的能力,並促進社會的進步與國家發展。
終身學習的概念涉及到終身(lifelong)與全面(lifewide)兩項要素:
1.終身(lifelong):
(1)學習貫穿個人的一生,知識快速的過時,促使人人必須經由繼續學習以更新知識與能力。
(2) 教育不能僅限於學校教育階段的時期,個人在整個人生中均應有實質的學習機會。
2.全面(lifewide):
(1)指學習係發生於各種環境與情境中,並非僅限於正規教育體系。
(2)全面學習(lifewide learning),涵蓋了正規學習、非正規學習與非正式學習。終身學習的核心概念,在於促進與激勵人們學習如何學習。
終身學習具有四大特徵:
(一)提供系統的學習觀
終身學習架構體察到學習機會的需求與供給,並且涵蓋生命全程以及包括各種正規、非正規與非正式學習型態。
(二)學習者為中心
學習者以及迎合多樣化的學習需求,乃是終身學習策略的核心。這是一種將教育政策焦點,由正規機構的學習供給轉移到需求面的轉移。
(三)重視學習動機
強調學習者的學習動機,以及重視學習者能依個人學習需求、能力與情況,自訂學習進度與進行自我導向學習。(四)抱持教育政策多元目標的平衡觀點
多元目標涉及到經濟、社會或文化成果、個人發展以及公民身份等等,而這種終身取向中個人層面的優先性,可能改變個人的一生,並且每項目標已被考量於政策發展。
UNESCO終身學習研究所與全球終身學習的發展至為密切, 一九七二年提出《學會發展:教育的今日與明日世界》,俗稱為《法爾報告書》中提到特別強調終身教育與學習社會這兩種理念。「社會是最好的教師」。.社會與教育的關係正在改變,學習社會乃是一種社會結構,是一個可以充分提供教育的地方與情境。《學習:內在的寶藏》提到當人類面臨未來的種種挑戰,教育乃為實現和平、自由與社會正義的一項重要資產。 教育雖非萬能,然而教育卻能創造一個更和諧、更適於人類發展的生存環境,以減少貧窮、衝突、無知、壓迫與戰亂。以上的種種能中非常的認同,從脫頻、自我實踐、及更能換為思考都是因為願意持續不斷學習成長的果實。
OECD與終身學習的發展: 陸續提出的回流教育(recurrent education)、全民終身學習(lifelong learning for all)、知識經濟(knowledge economy)、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學習經濟(learning economy)與數位落差(digital divide)等理念及思潮. OECD的終身學習重要貢獻與影響
1.帶動全球終身學習風潮
2.增進終身學習實務的國際交流合作
3.推動回流教育而促進成人學習機會與人力素質
4.提倡全民終身學習而蔚為國際思潮
5.倡導知識經濟而加速了終身學習的發展
6.發展學習經濟而豐富了終身學習的實體內涵
7.推動知識管理而提供了終身學習的重要驅動力
8.重視數位落差的問題而有助於終身學習機會的擴展
9.提供終身學習政策的分析與比較而有助於最佳實務之建立
10.推動終身學習促進了學習社會與知識社會的發展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課後研究心得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4/09/28(六)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專班(113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周祐羽
學號:113436510
重拾書本走進校園當學生,也是提起相當大的勇氣,很高興可以認識各行各業的不同產業與階級的夥伴,可以互相學習交流。
今天是老師的第一堂課,最欽佩老師的是,信手捻來就一段詩句、一句俚語,這要飽讀詩書才能出口成章,句句有道理。尤其是人生的態度,讓我聽到頻頻點頭,覺得每一句都很重要。
上課中最觸動我心底的一段話是泰戈爾的《用生命影響生命》:「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爲你不知道,誰會藉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請保持心中的善良,因爲你不知道,誰會藉着你的善良,走出了絕望。」
這段話真是講進心坎裡了,因為曾經我的熱心讓兩位朋友走出人生最絕望最低潮的時候。
一直以來我秉持的信念就是正向思考,正能量真的很重要,能量真的是會互相引響的,正能量能激勵你向上,激發潛能。沒有正能量很多事情都會變得困難與沮喪,甚麼都會接踵而來。因此要用行為改變思維,正向改變人生。
另外老師說到人的觀點,來自於現在站在那一點,也決定未來會站在那一點。生命中所有的遇見都是最好的遇見;所有的發生都是最好的發生。關鍵在於能夠從所有遇見與發生中,找到意義並獲得啟發。
我們每天面對許多人事物,無時無刻都在學習,學習應對、學習處理事情、學習經驗、學習知識,在工作場域也是一直不斷在進修,更新知識,不管是企業發展、組織發展、學校教育、家庭、個人,社會型態在變遷,最終都是都要透過不斷自我學習進步提升自己,沒有學習將會漸漸被淘汰。
學習真的是很長的一段路,活到老學到老。從心境自我調整改變,能力提升,克服困難,為自己而努力,適時的休息放鬆,可以走得更遠,快樂學習、享受學習,把有形的、無形的都會變成我們最寶貴的資產,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學習心得報告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學習心得報告
課程地點:中科
學系名稱:暨大課程時間:2024年9月28日
終發所—碩班專一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第一單元~第五單元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洪英玲
學號:113436519
學習心得報告:
今天上完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後,我對終身學習的理論有了初步的概念,包含了解終身學習的再概念化與理論分析,聯合國、OECD推展終身學習內涵、影響、貢獻。
認識到學習的場域無所不在,學習的方式也不限於正規的教育才能學習,老師有系統的教學:從life long 、life wide、 life deep ,到life rich;learning is earning. 學到就是賺到,讓我收穫豐富,因為我深深相信只有把知識內化成為自己的,才能具備識辨力,也才是可以帶著走的能力。
「終身學習實現富有人生」不是口號,它是真真確確在改變人的思考模式和創造自我的價值。當我們一直在學習並反芻思考,對事物的理解就多了更多不同的面向,老師引用泰戈爾的詩《用生命影響生命》
「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爲你不知道,誰會藉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請保持心中的善良,因爲你不知道,誰會藉着你的善良,走出了絕望。請保持你心中的信仰,因爲你不知道,誰會藉着你的信仰,走出了迷茫。請相信自己的力量,因爲你不知道,誰會因爲相信你,開始相信了自己。」
保持終身學習的理念,在某天某日或某一個時刻,我也能成為自己或別人的一道光。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課後研究心得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4/09/28(六)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專班(113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楊心愉
學號:113436518
重點紀錄:
➤生命,是相應與回應,讓自己強大就會有強大的人回應你。
➤終身學習與終身教育相比,終身學習比較重要,因此推廣終身學習城市。
➤時間花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
➤兩廣:廣結善緣、廣結行善,懂得珍惜感恩
➤Life wide/ Life long/ Life deep/ Life reach(如吳明烈教授一般)
➤分享是終身學習的必要方式
➤五共:共學、共好、共享、共樂、共憶
➤泰戈爾<<生命影響生命>>中最喜歡的兩句--
請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為你不知道誰會藉著你的光走出黑暗。
請保持心中的善良,因為你不知道誰會藉著你的善良走出了絕望。
➤在終身學習者中的例子中,最敬佩的為96歲進入到大學讀研究所,成為台灣最年長的畢業生:趙慕鶴先生,還有鳥書體
➤以往農業社會是靠土地、勞力、設備,家裡人越多越有生產力。現在的經濟發展要靠知識推動(知識經濟)
➤學習經濟需要透過終身學習取得。
➤在參與障礙中,有四種障礙。
情境障礙-因為社經地位不同,可用資源有別。
機構障礙-服務品質、師資、內容不夠符合需求。
閉向障礙-沒有學習動機。
訊息障礙-有些人接收不到訊息,因此推廣行銷很重要。
常道「萬事起頭難,啟動就成功了一半」,而碩專班是我突破舒適圈的第一步,即使知道已邁向下一個人生階段,心裡卻仍十分緊張。班上人才濟濟,各工作領域的同學們在班上分享工作經歷、展現不同理念讓我感受到自己的渺小。
自從出社會後,眼界就變得很狹窄,課中的爆炸性知識及同學們的分享一時之間消化不來,但吳明烈教授的教學方式引導我們漸入佳境。有別老師給我的第一印象-嚴肅,實際講課幽默風趣,猝不及防的冷笑話常逗得班上引起陣陣笑聲。第二堂課,老師帶領同學認識四周並同時進行教學。得知老師用了雙贏的方式完美的舉辦了20周年的里程碑,實在令人敬佩,也從中吸取經驗。
另外,老師也提到自身成為教授的歷程,告訴我們「所有的安排都是最好的安排,所有的相遇都是最好的相遇」、「人生不是得到就是學到」,都觸動到我心。想起了自己的經歷,一路走來磕磕碰碰,去年剛完成大學夜校四年的學歷,因錯過簡章時間所以今年才如願進入在職專班就讀。因緣際會下結識了現在來自各方的同學,是個很有趣也很熱情的班級。感謝一路上的困難,感謝一路上的錯過及過錯,如同老師所說:珍惜感恩,相信自己己在和班上的同學共學、共好、共享、共樂、共憶下,會越來越好。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課後研究心得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4/09/28(六)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專班(113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魯昱彤
學號:113436506
課堂心得:
由於我此前未接受過終身學習的相關課程,所以一開始心裡十分忐忑,更何況還是碩士學程級別的課程更擔心自己是否可以吸收,想不到老師的課程並不是單一的理論講解,而是搭配自身的求學及任教的經歷,引經據典將同學引進學習當中,也意外地引發了我對當前人生的思考
至今邁入職場11年,對於目前從事的產業可說是並不樂觀,偏偏人到中年,面臨生子與進修與就業上三重焦慮,老師開始講課不多時便帶出”生命如長河,結善緣得善果”一述,結合我自身的經歷不禁令人百感交集;以及後來的”人生向來是得到與學到”,更是讓人豁然開朗,既是受益亦是釋懷。
結合下午的走讀行程,徐徐微風中獲得知識的同時,不知不覺地就融入到對人生與生命的思考上,難怪有同學說老師同時也像是法師(笑),從沒想過終身學習一課竟是可以獲得如此體悟,真真是妙不可言。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課後研究心得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4/09/28(六)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專班(113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林芷澐
學號:113436511
課堂心得:
一、終身學習的概念建立:
以往知道「活到老,學到老」、「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無止境,學海無涯」等勉勵人孜孜矻矻用心向學等詞彙。但課程上正式建立了終身學習的概念。也請楚知道正規(以取得學位為目的)、非正規(無學位,但其教學架構完整)、非正式(非上述二者以外之學習方式)的定義。
其可應用在之後的課程規劃之工作項目中,會更清楚知道以何種學習方式著手安排設計活動,並搭配合適的學習模式,達到教學目的。
二、走讀教育:
其實一直很嚮往在走讀中學習新知,不一樣的環境會讓不同的對話加深印象。在知識的流動不是僅限於傳統的桌椅投影裡,可以藉由風的流動,犬隻的鳴吠,講解知識經驗的場域改變,會有不同的記憶點產生,正如明烈老師所言:「風吹水流,尋最小阻力之處」,如何將研討會辦理的盛大豐富,從被動化為主動,邀請地方績優團體,再藉由地方團體的力量進行串聯,達到雙贏的局面。
三、課外補充,好書推薦「跟狗學10件事」:
1.發現忠誠的可貴與美麗。
2.學習何時照規矩玩,何時打破規矩。
3.在狗兒面前找回不戴面具的自己。
4.學習明確溝通的好處。
5.讓自己有時間享樂,拋開日常的煩惱。
6.對生命中的重要人物表達無私之情。
7.慶祝芝麻小事,體驗單純的快樂,熱情的藝術。
8.對工作全力以赴,帶著熱情嘗試不可能的任務。
9.做出承諾,學習新知──無論幾歲。
10.面對悲傷,表達對生命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