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成人教育學研究心得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時間:2018/12/04
課程地點:A302研討室
學系:107碩一
學生姓名:陳韶雯
學號:107409507
課程進度:成人教育方法與技巧、成人教學活動設計
課堂中大家時常分享把生活融入學習的案例,這次就有提到為什麼祝賀別人要用「五福臨門」,以前常常聽到這個祝福詞,但實際上對其中的五福並沒有概念,經由老師的講解才知道包含了長壽、富貴、康寧、好得與善終,最近聽聞不少長輩過世的消息,大多都是因為癌症,而五福最後一個是提到能安詳的去世,不過現在有很多文明病導致人們受到極大的痛苦而死亡,要到達善終的境界似乎有些困難,不過我也看過幾篇有關對抗癌症的文章,皆是以正面的方式與意志力在生存,最終放棄化療與手術,靠著自己的力量活下去,我覺得這些故事都很振奮人心,也提醒著大家若有能力就盡情的去做想做的事,人生無常,每個人都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哪天會結束,常常說要把握當下並知足常樂,能真正做到的人又有多少,我想每天認真過生活就是一種對自己負責的行為,大家的人生目標各不同,有人追求長壽、有人不想活那麼久,有人想要過著富貴生活、有人只要生活能過下去就好,種種的需求引導著我們所要走的方向,沒有好壞之分,對得起自己且不要有遺憾最重要。
老師也分享了幾個自創口訣,像是成人教師成功五訣、追求人生的三度、身懷絕技的五隻手、擁有學習的三千萬、擁抱生活中的三意以及結合彼得聖吉所提出的教學的三個原則與串聯,每個口訣都包含了很多生活上及教學上的道理,從學習氛圍、自我身段的拿捏、專業度到社交能力的培養,讓我吸收最多的是要追求人生中的三度,「知識的廣度」藉由正規教育與非正規教育學起,甚至覺得要融入常識,有人說沒知識也要有常識,對事情的解決能力是由經驗累積來的,有些更是古人流傳下來的方法,可做為另一種學習的內涵;「專業有深度」我想就是把專業內化,當有人問說研究所要學什麼的時候,要能表達出學習內容,加入生活中的例子,讓他人更能了解;最後「學習要有速度」,除了要有速度外,更要兼顧學習品質,我覺得追求速度也要顧慮到自己的吸收狀態,不讓學習成為生活中的壓力來源才能樂在學習,學得好也要學得巧。
成人教育學研究心得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時間:107.11.27
學生:王佑晴
學號:107409501
課程主題:社區學習與社區發展
課堂初老師有提到社區有分為地理、心理兩個層面,社區中的民眾除了居住外還要用心打造及維護共同的環境,積極地活化社區閒置及低使用的空間,將社區的活動融入休閒娛樂以及學習,讓居民們都能對社區產生認同感以及凝聚力,而社區在發展前期也需要先將社區的資源加以調查並且作整合,先認清社區發展之亮點特色或者是有所不足的地方, 而社區也常常會與當地的學校作連結,在兩者合作的過程中也要能夠有「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的效果,使得社區發展能夠更加全面。而社區整體營造為社區營造之精隨,其主要為由下而上、由民眾共同來積極參與公共之事務,而社區之組成五大要素為:人、文、地、產、景,需要居民們自發性地去作發展,推動在地產業以及經濟產業的行銷。
而在同學分享的內容中,先由各國家對於社區學習之定義及模式作簡介,以及社缺教育實踐的理論,其中介紹到一位學者是將成人教育的模式套用在社區學習的概念,在這個模式中分為社區組織、社區發展、社區行動、社會行動,在社區行動的意涵是透過藝術、媒體去影響社區中居民文化的認同及想法,而成人教育者同時也是文化之教育者,這就讓我想到了在坪林社區裡有一處毓繡美術館,扮演著傳遞美術涵養及提升居民文化素養的角色,這個美術館之設立除了帶給居民一個學習的好空間,更是能讓社區與教育可以作連結,期許未來們甚至能夠往地方創生之政策目標作更多事情,為南投地區創造出更多生機。
成人教育研究心得 上課時間:2018/11/27
成人教育研究心得
上課時間:2018/11/27
授課老師:吳明烈教授
學生:高子晴
學號:107409512
社區,一詞來自西方,其是由common的概念而來,亦指稱「共同體」或者一群人的「聯盟基礎」,但是“社區”不只是一個名詞,它涵蓋了許多的概念,不慣是地域上的,或者就只是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住在一起,不管什麼樣的形式,只要大家是為了共同目標,為了讓自己居住的地方變得更好,並且自動自發的一起促進更美好的未來,這就是社區,而現在台灣許多傳統的社區也開始逐漸發展自己新的社區經營,並且開始讓自己的社區可以有新的面孔和發展觀光,例如埔里的桃米社區,在九二一時重創,開始社區重建,但是社區發展社區重建,不只是是社區重建,最重要的是心裡的重建,如何在受到重創之後,讓社區重新站起來,發展社區生態導覽,重新經營社區的生態,好好保護生態發展觀光,讓在地居民利用生態發展,學習跟外來觀光客一同相處跟導覽,經過訓練之後要變成解說員,讓社區用不同的方式來發展。
在社區發展中,更重要的是居民彼此之間的情感,是不是都很和睦,有句俗話說:千金買房,萬金買鄰,鄰居的素質好不好,整個社區的居民情感好不好,這真的是很重要的事情,因為如果鄰居之間沒有和睦的情感,不僅會有無謂的分派問題,更重要的是,不和睦導致大家就沒有共同目標一起努力,不會產生自主性的良好公民行為,這已經不是一個社區了,只是大家單純住得近,都住在附近而已,失去了社區應有的良好特質,而社區發展創在未來就更不可能了,如此是個損利損己的做法。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學習心得分享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18/11/25
課程地點:臺中市秀泰影城(站前)、棋朵咖啡廳
學系:107終發專班一年級
單元:藝文學習、終身學習關鍵能力的內涵與發展、學校培育終身學習者的策略之探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蕭宗原
學號:107436504
今天上課地點走向戶外,上午到臺中市秀泰影城(站前),藉由電影欣賞,讓我們體會學習不限於何種形式,經電影藝文饗宴(挪威電影,片名:芮氏9.6),我學習不同國籍文化,對於夫妻、親子等人際關係的不同,以及不同地區對於危機處理的差異,甚至也認識了有關創傷症候群、壓力症候群等等行為表象。在潛移默化當中,這些對於我來說,原本如此陌生的事物,卻在2個小時緊湊的藝文饗宴後,不說教地,輸入我的腦海。而這也不就是終身學習的特色,日常生活、無時無刻、不限型式、不拘地點。
關鍵能力是一種可以運用到不同的情境、達成不同目標、解決不同問題的能力,包含知識、技能、態度等各種不同面向,目前世界上各大國際組織如UNESCO、OECD、EU等等,在推行學習社會、終身學習過程中,亦都回歸到上述關鍵能力的培養。
UNESCO是上述國際組織中規模最大,也是最早提出終身學習關鍵能力的國際組織。UNESCO最早在1996年從終身學習關鍵能力的觀點,提出了學會求知(learning to know)、學會做事(learning to do)、學會與他人共處(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以及學會發展(learning to be)等終身學習四大支柱,之後又在2003年提出了學會改變(learning to change)的第五支柱。以上5大支柱亦可視為終身學習關鍵能力5大層面,並各有相對應之具體內函。
知識社會的學習尤其重視培養能力的學習,這種能力發展導向的學習已廣受UNESCO、OECD及歐盟國家重視,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各項帶得走的關鍵能力,才得以適應未來快速社會變遷、競爭激烈的全球化場域。
發展終身學習關鍵能力是終身的歷程,也是成為終身學習者的必要過程。整體歸納,終身學習者具備有自我導向學習、積極探索新事物......等10項特徵,再檢視這10項特徵及UNESCO終身學習關鍵能力具體內函,似與終身學習關鍵能力層面相呼應,相關對應如下述:
1.自我導向學習--學會求知
2.積極探索新事物--學會做事
3.數位資訊素養--學會求知
4.系統思考與觀點--學會求知
5.合作溝通能力--學會與他人共處
6.批判反省能力--學會與他人共處
7.完備學習能力--學會求知
8.發展創造力--學會改變
9.積極社會參與--學會做事
10.追求自我實現--學會發展
另外,終身學習關鍵能力及終身學習者特徵並有與個人態度甚至人格個性相關項目,例如冒險精神、同理心、跨文化、創業家精神等等,似乎加深養成之困難度。學校教育僅是讓受教者養成終身學習動機及取得基本技能,但目前學校教育受升學引導教學,似也讓受教者僅為考試、升學而學習,無法享受主動學習的樂趣。
終身學習社會的實現,有賴政府(政策)、團體、個人三方面努力。
107409503 陳文琪
2018-12-03, 週一 00:22
11/27心得
授課講師:吳明烈老師
日期:2018/11/27
學生:陳文琪
學號:107409503
學習心得:
今天的主題是「社區學習與社區發展」,社區可分為地理與心理,地理的部分是我們常常論述到的,簡單的說就是指「一群人居住在同一個地方」,可以是一村、一里、一公寓、一鄉鎮…等:心理上可以指的就如921大地震過後,當時除了提供災後家園重建,更多志工和相關慈善團體大量地進入協助,協助許多社區災民身心靈的治療與陪伴,而其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是學校,學校擁有許多資源,可將分為學校社區化或社區學校化,其中社區學校化,即是可以使整個社區都可以學習,並且可以達到終身學習,可是若是要在一個社區內發展,最重要的是能得到社區每個人支持及達成共識,但若是無法達到共識或是資源與利益分配不均的話,這就會阻礙了推動社區學習化了,而好的發展藍圖,也是要能有大家的支持與配合,所以要促使社區發展,則最先要能社區現況盤點,並針對問題導向與發展導向來進行。
社區總體營造源起於1994年,是以社區共同體的存在和意識作為前提和目標,藉著社區居民積極參與地方公共事務,凝聚社區共識,經由社區的自主能力,配合社區總體營造理念的推動,使各地方社區建立屬於自己的文化特色,推動至今,可以發現許多縣市的社區文化,都相當有自己在地的文化特色,如:埔里的桃米社區、台中市南屯區的楓樹社區…等。而地方創生(placemaking)則是由社區總體營造推展出來,現今有許多北漂或外移人口,使得許多社區人才流失,希望藉由地方創生來減緩人口問題,並使年輕人返鄉工作,而我想到的是近幾年很有名的『天空的院子』創辦人何培鈞,現在「天空的院子」民宿內所提供的棉被、肥皂,或者食用蔬果等,皆產自於竹山在地,並用環保素材打造在地關懷,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近日何培鈞還發起在地青年論壇,鼓勵更多外地工作青年回鄉時了解家鄉事務。 另外在子晴的報告中有提到魚池的澀水社區,也是一個相當美麗的社區,那裡經由社區居民努力之下,已經成功經營成一個具有當地產業特色的生態村,更建立台灣頂級茶茶「澀水皇茶」及「澀水陶」等社區產品,將歷史意義及紅茶文化作一個完美的結合。因曾經跟著攝影老師與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造訪過這一個美麗的社區,深深就覺得那裡真是世外桃源啊!也謝謝當地的社區發展協會的努力,才能使生態保有下來。
這次的主題由子晴一人來準備,資料相當齊全與豐富,且在實例的部分分享了許多國內外的社區,讓我不禁對這些默默在推動地方創生與社區總體營造的人士豎起大拇指,這條路其實不好走,但是若是推行成功,真的是對當地社區,無論是人才的留用、生態的保存,進而改善社區生活,使得生命可以延續下去,甚至套句高雄市長當選人韓國瑜說的『貨賣得出去,人進得來…』,只要能夠把社區成功推展,人(遊客)就進得來,也就可以發大財了。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心得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單元:芮氏9.6電影觀後感、終身學習關鍵能力的內涵與發展、學校培育終身學習者的策略之探究
時間:2018.11.25
地點:臺中站前秀泰影城.棋朵咖啡廳學系:107終發專班一年級
學生姓名:葉世凱
學號:107436516
心得:
這次上課地點由教室移至電影院、咖啡廳,如同學生所說的世界即教室,處處是學習,更可促進學習時的記憶,包括學習材料及學習時的內外在環境,若之後檢索時的內外在環境和記憶時的情境越相似,則情境可提供的額外線索,那記憶就可輕易提取,我們就稱它為「情境關聯記憶」。之後我們回憶是不是會對這次上課記憶很深刻呢。
電影的劇情,挪威1904年發生芮氏5.4大地震,震央位於首都下方的奧斯陸地塹,種種跡象顯示,奧斯陸未來將發生超級強震,若不幸發生,任何人都將無法倖免於難。雖危機具有不確定性,如居民的危機意識夠,具有危機準備與預防,政府團隊雖有危機訊息的偵測,但其敏感度要高,危機一旦來臨,才能將損失降到最低。這些都是居民平時要養成的在地學習,政府要建立不斷增強的學習型組織,並強化決策者的危機辨識能力。老師另提及了烏爾里希.貝克的風險社會,的確,風險與人類共存,人類歷史上各時期各社會型態都是一種風險社會,因為有意識的生命都能意識到死亡的危險而預先防範,就是所謂的防微杜漸,未雨綢繆。另動物及昆蟲有時也是危機預警之天然裝置,如看到動物大遷徙,就可預知災難即將來到,這就是所謂見微知著。另從劇情中可知,平時的身體必須鍛鍊,有強壯的體魄,才有美好的人生,才能成為終身學習者,為學習社會的推展貢獻一份心力。另危機來臨時,一定要抱持鎮靜,因為人在慌張時,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如平時有養成學習觀念(有上次巨浪危機的修正與學習),最後終將解除危機。
終身學習關鍵能力是個人提升競爭力的必要策略,注重學習的過程與結果,才能激發學習者的能力發展,為實現終身學習關鍵能力,許多國家展開一系列的教育訓練改革,我國也不例外,然而我們國家提出發展的內涵過於簡要,實務推動上,也欠缺具體策略方案,因此我國應朝學習社會的建立,當成願景與理想。因為未來的社會是學習社會,終身學習關鍵能力是維持個人與組織競爭力的方法,發展學習社會的重要基礎與資本,也是學習社會中的重要能力。如同國際組織所說的個人從事終身學習所需具備的各項核心能力。它是一系列的的學習能力組合,是多元面向,能力的培養均可透過學習歷程而持續發展。因為學習過程能累積經驗,能力的培養就是靠一點一滴的長期經驗累積而成,在這過程中並有利於終身學習腦的發展。另各國際組織將原五大支柱,三大範疇,八大指標分析整合建構終身學習關鍵能力成五項層面28項具體能力,未來可參據此建構內容,測出國人終身學習關鍵能力情形,做為日後擬定學習政策與實現學習社會理想之重要參照。其中學會求知、共處層面,老師提出了選擇與限制,雖然行政人員的決策無可避免的會受諸環境壓力及個人能力的限制,但其仍有空間做反省性的選擇.首先,深入了解政策所要處理問題之性質與底蘊;其次明確地闡述所要提升或保護的價值,而不是盲目地逕自擁抱它.再者政策資訊與問題間的連結是否合理和具說服力,能否經得起不斷分析與探討,皆可為反省性的選擇.也有人翻做深思熟慮的選擇,是一種判斷能力,管理與解決衝突的能力,民主與法治該如何找到平衡點?對政府是一大難題,唯有培養終身學習能力方能因應。在推動實現上,除有三種障礙外,另增加了「訊息障礙」,如宣導不周造成民眾沒有足夠的訊息來參與,而處於不公平不合理的地位,也就是所謂的資訊不對稱。而在個人意向障礙上,如在正規學習中遇到內在學習挫折,今後的學習動機就會很低落;而正規學習如受到環境經濟外在影響而受挫,其學習動機在未來就會非常強烈,因為內在動機是受自我態度所影響,而外在動機並非個人因素所造成,因此學習心態的改變,態度與自我價值是正向的,找到自己的價值並快樂學習,學習之後培養出能力,成為一個終身學習者,並創造出更高的價值,有自我價值就會有學習動力,終身學習關鍵能力就是帶領這我們養成與成長。
終身學習者就是對於知識與人力資本的投資,許多成功的人物,或多或少均具有終身學習者的特質。因為他們具備終身學習的理念態度、強烈動機、自我概念與能力及自我導向學習的個體。整體論之,終身學習者係指終身學習的實踐者。學校是培養終身學習者的奠基者,學校應成為培育終身學習者的搖籃但以現行制度與結構,要推動仍有其困難點,原因在於國人終身學習能力尚未明確界定與規劃,終身學習者培育機制未能有效建立,學校教師素養不足等,因此教師角色,課程變革,教學方式的革新推動刻不容緩,否則沒有配合21世紀的來臨,且無法向下紮根,終將無法與國際接軌。而在終身學習情境的塑造,則有待師生養成。
結論:天生我材必有用,終身學習的養成,不屬於任何人所享有,只要能體認自己的競爭力在那而持續學習,就是一個終身學習者。另學習並非盲目的追求它,否則將無法永續發展,在「謝謝你遲到了」一書中,清楚的告訴我們,現在科技一日千里,遲到的你怎麼辦,的確,學習並非一昧追求,而是要停下腳步,重新定位自己,找出自己的價值再出發。身為一個終身學習實踐者,或許只在一個小單位,能影響的層面終將是全面性,只要自己是持續發展的。
劉芳珍(107409504)
2018-12-01, 週六 15:17
1071127社區學習與社區發展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主題:社區學習與社區發展
授課講師:吳明烈老師
日期:2018/11/27
學生:劉芳珍
學號:107409504
學習心得:
社區(community)的定義很廣,可能包含一村、一里、一公寓、一鄉鎮…等,大多數的人從地理上和心理上做社區的區分;如何活化社區,將社區資源有效利用,其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是機構-學校,學校擁有很多的資源將學校社區化或社區學校化,使得學習容易獲得。社區發展著重心理重建,以88年921地震為例,當時造成不只住的毀損外,更嚴重的是人員傷亡問題,許多家庭在一夕之間破碎,當時許多社工、志工和相關慈善團體大量地進入協助,協助災民創傷症候群的治療和陪伴,以及提供災後家園重建。
要了解社區發展必須先了解社區遇到的問題為何和做社區資源盤點,發展過程中常常會面臨社區衝突,利害關係者往往在衝突中影響著社區發展的方向,因此,溝通和資源如何有效分配與應用是社區發展主導者要面臨的問題。1994年社區總體營造提到社區發展是由下而上和民眾積極參與,以社區共同體的存在意識作為前提與目標,發展至今24年,因為研究所學習開始注意各地社區發展,台灣是很幸福的地方,大多的社區發展過程中充滿人情味,因此社區不只是行政地區的劃分,更有心理上共同體的共識。
社區營造發展中,鄉村面臨到青年人口外移的困境,主因缺乏工作機會,因此近幾年在討論社區總體營造時,將「地方創生」納進社區總體營造;地方創生鼓勵青年回鄉發揮,將社區現有的資源加入創意和創新,進而增加工作機會;政府單位有許多幫助社區發展的資源,無論在勞動部、農業處…等,投入了許多資金協助地方發展,只要能善用政府資源,並動用社區力量,對社區總體營造發展便有很大的助益。
子晴在分享社區教育的相關理論時,Lovetee提到的社區教育理論有四種,分別為社區組織模式、社區發展模式、社區行動模式和社會行動模式,最吸引我的是後2者模式,透過對話、討論和做中學,並且透過行動與地方重要人士結合;社區教育者是中立角色,以社區居民需求為主,將有效的資源做適當的安排,所以無論是何種模式都可以幫助社區教育者發展社區。
劉芳珍(107409504)
2018-12-01, 週六 15:16
1071120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主題: 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
授課講師:吳明烈老師
日期:2018/11/20
學生:劉芳珍
學號:107409504
學習心得:
此次同學的分享,讓我完全投入享受學習的氛圍,組織學習和學習型組織二者是密不可分,學習型組織透過組織學習的方式,幫助組織內部個人、團體、組織(企業)的成長,以達到問題解決。同學分享中,提出其他研究者的佐證報告(如澳門旅遊業組織學習組織公正與員工創造力之研究),證實組織學習與員工創造力有顯著正相關,這是其他組未看到的部分。
學習型組織於上學期組織學習課堂中,已學會五項修練和知識管理的重要性,透過同學的分享,在理論的學習上增加了許多的獲得,課後常常應用反思與探詢了解自己在問題思考上的不完整。課堂中用「彈性組織記憶」來形容知識管理的重要性,透過科技的加持知識管理,即便是員工離職了,在職或新進的員工可以很方便的提取想要的資料;知識管理可幫助組織傳承和創新,讓公司內部的員工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更多的資源和能力解決問題。
問題是來成就和造就自己,透過組織學習可以讓我們在面對問題上較不畏懼;從上學期的組織學習課程到今天同學的分享,剛好幫助自己回想是否有真正的應用所學在生活、工作上,感謝今天同學的分享,收穫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