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18.12.15
課程地點:暨南大學
學系:107終發專班一年級
單元:
1.國際成人學習週的興起與實施策略-全民終身學習運動
2.終身學習機構夥伴關係與策略聯盟
3.臺灣社區教育的發展現況與趨勢
4.樂齡學習的實施與展望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洪怡君
學號:107436511
授課重點心得
推動終身學習,建立學習社會,乃是當前的國際教育發展趨勢,美國進步教育學會推動成人教育週,主要有三個目的:1.讚揚學習的角色,學習能改變生活2. 激勵兩性在各種學習型態中的參與3. 促進資訊、學習諮商與輔導的獲得。英國學習節則以網絡連結為主題;德國以「知識社會的終身學習」為方案的核心,為學習節發展一項具有創意及特色的學習活動計畫;當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全球教育發展之長期目標,即在於建立終身學習文化,試圖透過國際成人學習週的逐年舉辦,促進世界公民了解學習在生活、社區與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
終身學習機構的策略聯盟(strategic alliance)乃是在一個緊密的合作體
中,參與聯盟之機構共享教學、研究與行政資源彼此互補與相輔相成達到1+1>2 以提升組織發展的競爭力,共同實現全民終身學習的願景。終身學習機構策略聯盟六分原則:1.分享資源2.分庭抗禮3.分工合作4.分寸謹守5.分攤風險6.分層負責。
生命是一場奇妙的旅程,隨著年齡增長也要不斷面對不同的發展與挑戰,不斷的學習。而學習更是一連串的旅程,必須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向目標、方法,並且積極地發展自己成為一個終身學習者。台灣高齡教育的四大願景1.終身學習2.健康快樂3.自主尊嚴4.社會參與。推動方式則透過教育、社福、衛生等資源擬定中長程計畫,推動機構式的管道、開創非機構式的學習、發展適性的學習教材、培訓高齡教育的專才,透過正規非正規體系來導入活力老化及世代融合的觀念。
下午課程到了OLD咖啡館透過咖啡達人的分享,才知從樹上的果實到人們手上的這杯咖啡,不同的品種有不同的果實處理方式,除了要找出咖啡與水的黃金比例,更要找出對的水溫還要搭配好的手法,才能沖調一杯令人忘懷的咖啡。人們總是喜歡追尋好的事物,追尋一杯香醇的美酒,而咖啡也是一樣,喝到一杯好喝的咖啡是令人感到幸福的。
107409503 陳文琪
2018-12-24, 週一 23:09
1218心得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主題:樂齡學習的實施與展望
授課講師:吳明烈老師
日期:2018/12/18
學生:陳文琪
學號:107409503
今天的主題是「樂齡學習的實施與展望」,臺灣於2050年就會成為超高齡社會,會如此迅速成為超高齡社會的原因,其一是平均餘命延長;其次是大批嬰兒潮同時成為老人。台灣的嬰兒潮發生在1946年到1964年間,共有450萬名;再來則是生育率快速降低,更是台灣高齡化的主因。其實不只是臺灣,全世界都正在面臨人口老化的問題,而在全球面臨高齡化的情況下,如何使高齡者更健康、活得更好,且保有赤子之心持續學習,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而高齡者需要腦動、運動、互動,如此才能減緩老化,尤其以與人接觸、與人互動,如此可以彼此激勵,產生力量。衛生組織(WHO)在2002提出「活躍老化」,活躍老化是身心健康、安全與社會參與,以促進老年時的生活品質。而老師提到「第三齡大學」,第三年齡大學第一個發展的國家是法國,由法國開始創立,是大學所辦理的一種老人教育,人終其一生被分為四個階段,即為『1.就學年齡2.就業年齡3.退休年齡4.依賴期』,而「第三齡大學」往往由第二年齡者來教授第三年齡者,但在英國民間成立則成立由第三年齡者來教授第三年齡者的「第三齡大學」。
依據教育部頒布95年11月《邁向高齡社會老人教育政策白皮書》所揭示老人教育政策願景為:終身學習、健康快樂、自主與尊嚴、社會參與。但是要讓高齡者健康快樂自主參與終身學習,可以結合各項資源,擴大提供高齡者終身學習的機會,創新高齡多元學習模式,發展高齡自主學習,並且提升高齡教育人員專業素養,提高高齡者教育水準,促進全民對高齡者及老化的認識,營造世代融合的社會。安排高齡者的課程,可以分齡也可以和合齡上課,我覺得兩者都很棒,尤其是合齡上課,可以跨世代的代間學習,兩代之間可以互相學習彼此的優點,此外更可使不同世代間有不一樣的發展與對話,不再覺得長者是老頑固,年輕人是草莓族……。
臺灣推動樂齡學習不遺餘力,除了樂齡中心全臺已有368個點,且樂齡大學目前也有107所,成果實在非常豐碩,除了這些,其他社區也都有相關推動樂齡的團體,但是城鄉還是有差距,若是更能走進偏鄉、走進部落,相信會促使更多高齡者的學習。
今天的主題是由麗卿報告,一開始報告時,麗卿要求我們帶上手套,後來才發現,其實就是要我們感受高齡者的一些不方便,其報告內容很豐富,尤其有許多國內外樂齡學習的例子,尤其是荷蘭打造失智村,這樣的概念好棒!我就想到去年我們曾經拜訪過的「埔里長青村」,希望未來臺灣有愈來愈多類似的『城市』或『村落』出現。
1071215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心得
科目: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教授:吳明烈老師
班級:碩專一 學號:107436517 學生:張玉旻
107年12月15日
單元:
1.國際成人學習週的興起與實施策略-全民終身學習運動
2.終身學習機構夥伴關係與策略聯盟
3.臺灣社區教育的發展現況與趨勢
4.樂齡學習的實施與展望
課後心得
首先我們先學習「成人學習週」,說真的,這是我第一次聽到這個名詞,或許是我太孤陋寡聞了。知道目前差不多有五十個國家有舉辦成人學習週的活動,其中歐洲國家就佔了一半,而我們台灣是在1998年起舉辦終身學習節的活動,藉此活動倡導終身學習的理念,但是成效的展現似乎不快速。從上次參與由學校舉辦的全民終身學習論壇--學習型城市的在地連結與亮點特色,知道許多地方政府和民間企業機構一群人正群策群力推廣終身教育,而且有非常好的成果,但是距離讓國家中的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認知,而且真正去實行終身學習,仍有一段路要走。
我覺得終身學習實踐不普及和中國人傳統的「文憑主義」有關,在這種觀念下,大部分的人認為學習就是侷限在讀書,而從小到大接受教育(讀書、考試),就被灌輸只要你書讀得越高,通過考試,就會比別人多一些機會選擇較好的工作機會或得到較好的社會地位。俗話說「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更道出了讀書或考試過程的辛苦,等到他得到他要的學歷、工作或社會地位就會選離書本和安於現狀。
但現在時代變了,我們應翻轉學習=書本=教育=學歷=工作=社會地位的觀念,這樣從小就可以感受到學習是快樂的,學習不是只能從教科書獲得,學習不是為了要通過考試,而是隨時隨地都可學習,學習可以改善我們的生活、提升我們的身、心、靈。日常生活中的任何問題,只要你想要解決或克服它,學習就一躍而上,而且學習的過程是可以享受到快樂,有了這樣的學習的學習「善果」,才有可能持續學下去。
在下午在OLD咖啡館裡,我體會到學習的樂趣:聽老闆“話”咖啡,他和我們分享他對咖啡的愛,我們體會了他對咖啡的熱情,驚豔他對於咖啡的專業,增長咖啡的知識,每個人慢慢品嘗著咖啡,聽著咖啡背後的故事,原來咖啡的故事和它的香味一樣,那樣迷人、餘韻猶存。這是一次愉悅的學習,讚!
成人教育學研究心得 - 高齡學習的實施與展望
課程一開始先談到了有關高齡學習相關名詞的進展,從原先的老年學習、到高齡學習再到樂齡學習,因原本的「老」較有老化衰退的感覺,可能有些高齡者較不喜歡被稱老的感覺,而我認為現在樂齡學習的這個名稱更加的有活力,也展現出高齡者樂在學習的感覺。而且其實老是一種自然的現象,老化雖然無法避免但卻可以減緩,WHO更提出了成功老化(successful aging)與活躍老化(active aging)這兩個概念。或許現在會覺得老化這件事情還離我們很遠,但我們卻能從現在開始提早為未來做準備,像是維持健康的飲食、規律的運動以及保持學習的熱忱等,讓老化的這件事可以延緩,並保有建康快樂的生活型態。
再來,還提到了高齡教育師資不分年齡,因為高齡者也有很多生命經驗可以跟年輕人分享與學習,在不同的領域中,高齡者也是很好的高齡教師。這個部份讓我想到了,烏日的童庭基金會,他們開設的咖啡館專門徵求65歲以上的高年級實習生,鼓勵退休族群走出來,在藉由這些高齡者服務大家的過程中,不僅可以讓其學習到如何煮咖啡、與顧客互動持續社會參與,更可以藉由其生命經驗的分享讓到咖啡店的顧客有所學習與收穫。接著在高齡學習的實施與展望的這個主題之下,也提到了高齡學習應該結合人力資源發展,以發揮高齡學習的效益,而其實童庭基金會也預計在未來啟動「社區職人計畫」,找出這些退休族群以前在職時的各項專長,像是木工、水電、體育、教育等不同的專業,拼湊出社區的人力資源版圖。我認為像這樣的計畫就十分有意義,不僅可以讓高齡者持續腦動、運動、互動,以減緩老化的速度,也能透過跨世代的學習豐富彼此的生活。
最後今天負責報告的同學也分享了許多不同國家的案例,以及許多蠻不錯的概念,像是藉由以色列的樂齡學習、荷蘭打造失智村,以及日本酷老時代等國家高齡學習相關實施措施與現況,讓我們瞭解普遍所面臨到的問題,並藉由這些案例帶到臺灣的發展情形,這個部分是很不錯的。更特別的是透過活動的帶領讓同學們反思:「老,可怕嗎?」、「老失去了甚麼?還留有什麼?」、「應當如何看待老人?」等各項問題,這個部分不禁讓我們停下腳步,並藉由這個主題深刻反思到底應當如何面對「老」的這個議題,尤其是當我們學習到很多理論跟概念之後,應更深入地思考,要如何真正地將其實踐在生活當中。
樂齡學習的實施與展望
課程時間:2018.12.18
學系:107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教學進度: 樂齡學習的實施與展望
學生姓名:林秀玲
學號:107409502
學習心得:
人口老化是目前全世界共同面對的問題,台灣也於今年正式邁入高齡社會,在全球面臨高齡化的情況下,如何讓高齡者更健康、更具生產力,是建構繁榮及永續社會的重要關鍵,對於人口老化所帶來的問題政府在這些年一直努力推動相關的因應策略,大力推動樂齡學習就是個很被看到正面成效的方案。雖然老化不能避免,但確是可以減緩的,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就是一個具高效度的方法,而參與學習正是社會參與的其中一項。有句話:預防勝於治療,參與樂齡學習活動就含有這樣的意味在內,所以55歲就可以參與各地方樂齡中心的活動與課程,讓自己提早為退休生活做準備,也提早為不可逆的老化做規劃。世界衛生組織於較早前提出健康老化、成功老化的觀念引起全球的共同響應,而近年慢慢將此觀念提昇為活躍老化的觀念,藉由健康、安全、參與這三大支柱來推動老化相關的課程與活動,台灣在推動樂齡學習的這個部份也獲得了很大的肯定,除了樂齡中心遍及全台己達368個點,樂齡大學也達到107所,成果真的非常讓人振奮。
老師在課堂中提了幾個問題:你認為由第二年齡者與第三年齡者當教學者有何不同,優缺點為何?如果你是機構負責人,你會如何安排你的講師? 分齡教學、合齡教學優缺點?
我認為雖然年齡高低並不等同智慧高低,但高齡者中卻實有很多智慧經驗者,如果教學者與受課者的安排也能一併考慮多元並存,除了受課者間落實代間學習的安排,教學者也能二、三年齡視不同課程安排適合老師交互穿插,也不失一個活潑與經驗並行的好方法。
另外今天的小組報告討論高齡學習理論與實務,報告的同學在實務方面提供了很多國內外我之前較少接觸到的案例,比方說荷蘭失智村、台灣老不休騎士…,等案例,準備的教案很切主題也非常多元,但理論的部份因資料也很多但較顯雜亂,如果在前面理論相關資料能加以結構的整理,會更利於聽者馬上理解,另外一開始就讓同學戴上手套一直到快結束時將之引導思考老化的各種不便,讓我很能直接體會,這樣的安排很具巧思,我很有共鳴。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學習心得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18.12.15
課程地點:暨南大學
學系:107終發專班一年級
單元:
1.國際成人學習週的興起與實施策略-全民終身學習運動
2.終身學習機構夥伴關係與策略聯盟
3.臺灣社區教育的發展現況與趨勢
4.樂齡學習的實施與展望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陳雨慶
學號:107436515
課程心得:
2000年的國際識字日(9月8日)開啟了歷史上的第一一個國際成人學習周,為終身學習增闢了另外一種可能,2000的世界博覽會也以建立學習社會:知識
、資訊與人力發展為題進行了全球的對話。英國、挪威、瑞士、芬蘭、澳大利亞、紐西蘭、德國也都紛紛就著各國的需要開始了成人學習周,而台灣也從1998年的終身學習節活動,但還須努力,可以依循德國政府積極倡導、地方全力配合、全民熱烈響應的成功模式去推動,讓全民都能去參與及努力,讓學習不只是喊口號,而是實踐在生活之中。
終身學習機構夥伴關係與策略聯盟,目前台灣因少子化的關係,有很多的學校面臨著退場整併的狀況,我覺得也可以利用現在的狀況去將學習的時間從16-22的高中大學的階段時間去做延伸,發揮終身學習的精神,但資源整合要發揮1+1>2,依序完成調查、選擇、整合、運用,在地方政府的領導下去帶來最大的效應,帶動整體區域的終身學習。
在台灣最小的選舉單位是村里長,所以社區發展是相當重要的。而社區的學習是可以促進社區發展。社區教育的三部曲,看見需求、點燃熱情、創造加值,透過造景、造產、造人、造文化,去營造出幸福社區,讓社區的居民都能安居樂業,並藉由終身學習,不斷的進步、創新,才能成為能永續居住的學習型社區。
樂齡學習,不只是活到老、學到老,而是如何包持好奇心,用熱情去學習,享受學習的過程,延伸自已生活的寬度。活動活動,要活就要動,地方政府如何發揮領頭羊的效應,整合自己區域內的教育資源,將資源能做有效的運用,讓社區內男女老少,都能享有教育的資源,藉由文化的薰冶,讓社區能更宜居。
最後是下午的咖啡時間,一杯咖啡的誕生就像是人生,我們在不同的時間結果,在經歷了不同的家庭、學校、社會教育後,擁有自己的咖啡豆,在經由不同的工作職場沖泡出一杯適合自己的咖啡。但在不同的階段,有每個階段喜歡喝的咖啡口味,所以我們也不斷的學習跟成長,也唯有透過終身的學習,才能在不同階段的人生,喝出自己喜歡的咖啡。
1071215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心得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單元:國際成人學習週的興起與實施、終身學習機構夥伴關係與策略
聯盟、臺灣社區教育的發展現況與趨勢、高齡學習的實施與展望
時間:107.12.15
地點:暨大A302會議室、OLD咖啡工作室
學系:107終發專班一年級
學生姓名:葉世凱
學號:107436516
心得:
國際成人學習週這個名詞跟國際成人學習節是相同的,但「學習週」用起來感覺好像這週才需要學習,這週過了以後就不需學習了,或許也只是種象徵意義而已,並非不再學習。但「學習節」讓人感覺學習是永續經營且是一個值得慶祝與歡呼的節日,它為我們個人、社會、國家帶來發展與繁榮,進步與成長,安居與樂業,歸因於每個人每日不斷的學習。UNESCO於2000年在德國舉辦的世界博覽會以「建立學習社會、知識、資訊與人力發展」為題進行全球對話,開啟學習週的序幕,主要對於發展學習社會,充分發展學習潛能進行討論。世界博覽會是一個集知識、資訊、創新、人文、科技、環保、能源等各方面連結而成而彙整出一個多元整合的知性博覽,宣導學習理念揭開序幕,真是實至名歸。各國推動學習週均以樂學為出發優點,如芬蘭特別重視學習的愉悅性,讓人印象深刻,芬然也重視學習落差,特別重視弱勢團體的學習參與、也配合時代的變遷而彈性學習,並配合職場的學習,這種全方位學習有國家的推動與介入,如同日.韓也成立專責機關、終身教育師證照推動學習,其成效與參與是倍增有成,相信不久的將來,國家也會有專責機構列入政策推動學習,與國際接軌,成效是指日可待。德國更在學習週開始前舉辦創新學習方案比賽,方案如符合學習週之意旨與發展,就於學習週發表成為導師,藉以營造學習場域,並藉由傾聽學習者心聲做為課程的設計,此種設計如同舉辦論壇前均會先徵求論文發表,藉論文發表宣導論壇成果,有著相同之道。學習燈塔也是如此,藉由引導光明而營造學習場域。老師也論及,處處是學習,然而網路上,生活化的宣導才能快速的成長,舉例可製作學習貼紙、學習郵票、學習動畫,學習影片,學習劇本,更可製造LINE貼圖,符合Learning is Earning的口號。
學習社會是一種群策群力的過程,藉由夥伴關係與策略聯盟的成立,彼此創造共同的利益及發展優勢,維持一種持續互利、共享的合作關係,達成1+1>2的綜效與最大的槓桿效應,並整合人.才.物.地.組織之資源,以有限資源創造無限價值,而在發展夥伴關係上,特別強調承諾,也就是夥伴認同,如此才能持續經營
與維持。我國社區大學也和各大學成立夥伴關係,雖為數甚多,重點在於認證,如社區大學有學分制並由大學採認,或許有更多人的參與。老師也提到成功的策略聯盟之「六分原則」,可再加上「分甘共苦」,各聯盟機構應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做到共同體的結盟。
社區學習中,談到思路決定出路、想法引導做法、思維影響作為,學生再加上思辯引發創變,有辯識判斷能力就能有創發能力。在系統思考上,社區學習也非盲目學習,接地氣,因地制宜,個人需求,社區需求,社區創生,社區營造,社區造產等均須考量,並整合出一套最適合在地學習的方案,如此一來,居民能夠接受也願意為社區貢獻心力,也就是要他學,而他有需求.有興趣要學,學習之後創造出價值而樂學。社區學習另也必須培養出社區意識,有共識才能有發展,傾聽居民的聲音,讓居民了解學習之好處,相互尊重居民的意願,因感動而行動,看見需求,點燃愛與學習熱情,創造出強烈的學習動機與價值。此學習關鍵和「學習就像終身幼兒園」這本書裡的學習4P是不謀而同的,可知學習理念之成功關鍵是條條大路通羅馬,不僅多元且是系統整合,學習4P的內容如下:1.Project-專案,任務導向學習設計,給於一個主題,讓學習者發揮想像創造力。2.P***on-從興趣出發,順勢點燃學習熱情。3.Peers-建構社群,創造出同儕合作互助機會。4.Play-誘發玩心,啟發強烈內在學習動機。最後邁向一個五共的學習社區,共學、共享、共好、共憶、共樂。口號只是為了激勵人心,感動後就會行動以實現夢想。
老年人應該是個探索者,在自己的老年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天空,用赤子之心持續學習,做到3動;腦動、運動與互動,進而享受5福。發展終身學習腦,學習是延緩老化的良方,長期學習可實質改變腦,促進神經元的新連結,彰顯了學習的重要與貢獻。邇來,學習旅程的概念受到重視,學習者在其學習過程中應有所選擇與成長,選對方向及目標而勇往直前,學者也說,旅行不在於到達目的地,而是在享受旅行的過程,的確,學習如走錯方向,用錯方法,既使達到目的,也是不切實際,因為旅行的過程就是一種學習。享受學習過程,也就離目的不遠了。
終身學習的故事,古今中外在不同階段都有新學習,印證了活到老學到老之口號,有需求有願景就會展開學習。非洲之父史懷哲,雖是德國人,但為了到非洲行醫濟世,在30歲開始學醫;達文西42歲開始學拉丁文;泰戈爾68歲開始學繪畫;卡特79歲開始寫小說,陳愛蓮77歲重回舞台表演,成為國內最年長舞蹈家;趙慕鶴96歲進入研究所就讀,成為國內最年長畢業生。從以上的啟發給我們的啟示是迎向樂齡人生,永遠都來的及。趨勢大師約翰奈思比與組織學習大師彼徳聖吉的對話中談到,如果時間可以倒流,我必將從新立下一個規章,約束自己迎向樂齡人生,因為如失去快樂一切都是枉然。
下午來到OLD咖啡工作室,與咖啡達人進行交流與詰問,老闆說要準備16道咖啡,到了第3道緬甸咖啡,似乎已覺得有點滿足感,但在老闆的分享與邀約下,卻又再一杯一杯的品嘗,看到老闆從選豆、磨豆、煮豆、倒水、浸潤,均有一套專業哲學,目地就是要煮出自己想喝的咖啡,對於咖啡的堅持,找到煮豆最適合各種豆子的參數,30克的豆子需500克的水,溫度95度,1:18這些數據被找到就是咖啡好喝的因素,就像學習一樣,找到自己的想要的價值因素,有興趣就有原動力,就會一直不斷地學習,終究能找到你要的堅持成果。在喝咖啡學習過程;下午喝的很愜意,但結合學習卻不敢大意,在過程中,發現學習應與喝咖啡一樣,既好喝(學)又快樂(學)。
結論:從今天的學習中,無論是各階段、各領域、各口號、各關係,都在呼籲及喚起學習者得感動與熱情,然後付諸行動,進而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社會參與,
讓愛與生活及學習結合,讓自己活的老,也能活的好,活得有尊嚴,對社會是盡力非阻力。人生學習行、處處皆可行,終身學習腦、圓滿無煩惱。老來無病來、一生幸福來。另培養自我學習能力方面,今日學習一分,之後的價值可能是二分,因為實踐者是分享、是利他的,是學會共處(同理心),他方的回饋必將是認同、肯定、感動而付出更多。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課程心得(12/15)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18.12.15
課程地點:暨大
學系:107終發專班一年級
單元:國際成人學習週的興起與實施、終身學習機構夥伴關係與策略聯盟、臺灣社區教育的發展現況與趨勢、高齡學習的實施與展望、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賴駿青
學號:107436507
終身學習如果可以用社會活動方式來推導,是不是可以更能落實到社會各個角落,於是各國就開始了有終身學習週的社會運動推行,從1980年代初期就開了有這樣的推行在今天的課堂上了解推動終身學習週的由來,也因為終身學習的重要各國均由政府積極推行並倡導,地方民間全力配合,這樣才能上下一氣的推行,在這些推行國家中以德國讓我印象最為深刻,德國在推行終身學習週前先以舉辦創新學習方案獎勵競塞,利用辦活動方式把學習融入生活中讓大家都能參與,加強終身學習週推行,全民積極參與熱烈響應,才讓這樣的學習更能更成功,利用終身學習改變自身環境,改變自己能力,能讓個人流動加強,進而促社會流動帶來整個社會成長。另外老師提到韓國在推行終身學習運動也是讓我印象深刻,當時年韓國是來學習觀摩台灣如何推行終身學習活動,而現今看到韓國在終身學習這部份卻是走在台灣之前,為什麼呢?近年來韓國在終身學習各項運動發展如此活躍,從政府帶領到全民配合可以看出他們對這樣的的事相當重視,也靠著學習帶來了改變,改變了社會環境,改變了人民富裕的經濟,將整個國家帶向正向的發展,想當年亞洲四小龍中,經濟我們是排在韓國之前,現在我們卻是在四小龍之末,這是為什麼,最簡單的“知識與學習”四個字,韓國有看到知識經濟的重要性,政府大力推行學習,讓全民改變,社會改變,並創造改變,個人思緒改變,能讓知識帶來創新改變,永續發展,整個韓國經濟能渡過各種經濟風暴,並更加成長,反應在全國,這真的是知識帶來改變,利用學習改變個人流動力,也促進了整個社會的流動,其實有一點不服氣,但看到韓國人能這樣重視終身學習,讓我們不得不佩服,何時我們台灣也能如此重視並推動這樣的學習活動,期待有一天能把終身學習活動當成社會運動,不管是用節慶方式辦理或其它方式,只有能學習能改變並持續促進學習成長,相信台灣未來還是很令人期待。
終身學習機夥伴關係與策略,在這個章節中,我從課堂上學習到了什麼叫夥伴關係與策略聯盟以及如何維持及發光發熱,英德二國終身學習夥伴關係如何推展,還有終身學習機構的聯盟關係維護與發展,上完這堂課駿青心裡一直有個疑問,台灣目前有很多大學面臨招生不足,沒有學生,但如果學校能看到這個部份結合政府資源,推行策略聯盟推行學習活動,除了能讓第三學齡人能有所學而減緩老化,對於社區內的尚有勞動力的民眾進行再訓練能再投入社會勞動而能再貢獻心力,這樣不是一舉二得嗎,對於政府而言能解決很多問題,比如社會勞動力增加幫勞動部決解人力不足問題,幫衛福部解決減緩老人病痛老化問題,幫教育部解決大學學生招生不足問題等等,這些都是未來會發生問題重點也是要政府能重視並以政策執行配合,如此或許能解決未來會產生的問題。最後老師您有提到機構聯盟成員很重要的一步,各項學習活動要推展進行順利“選擇與控制“很重要,選出與自己相同的共識的人一同做事,如此亦能共同有一致方向前進。
幸福社會由幸福社區開始,台灣現今社區學習發展現況與趨勢如火如途的展開,因為台灣目前已進入了老年化高齡社會,甚至再不久將來即進入了超高齡社會,為能解決未來老化社會問題,利用社區學習活動方式導入,讓未來老化問題能減緩或降低老化帶來的社會問題,這就這堂課中,對於老師談到的幾句話:「思路決定出路、想法引導作法、思維影響作為」,有時只是永遠停留在想,想都是問題,不去執行永遠不會有答案,只要方向對了,就齊心向前,如同老師說的:「幸福是一種行動而非一個狀態想要獲得幸福,必須採取行動」,推行社區學習,解決社區問題,提升社區整合。台灣學習型城市從2010年開始至今2018年全台共有十五縣市推行,相信在不久未來能推展到全國各個縣市或鄉鎮,將學習提升成為一個全民社會運動,一個有學習力、有文化軟實力的國家自我提升創新求變,面對內外部各項問題也無須耽心,實現了老師您所說的:「樂學、樂業、樂活、樂居」的生活環境。
是人都無法避免老化,年齡的老並不可怕,但怕的是心境的老,我們從年輕一直到老,人生的時鐘無時無刻的都在轉動,上帝是公平的,年齡的時鐘誰都無法停止,但老化是可以減緩的,面對老化問題全世界都有很多的相關研究,有針對生理研究有針對心理研究,都只有一個目的,減緩老化,有很多相關醫學研究報告或數據顯示,靠醫療科學可以減少很多生理的老化,可將人類壽命延長,但人的生理壽命延長了,心理卻是空洞的,如果能讓第三學齡期能善加利用,藉由各項終身學習的推動讓這些退休的“年輕”老人都能快樂學習並充份利用“老有所用“讓這些人能有自主尊嚴並樂於社會參與,人老心不老,如此一來就能減緩老化,再加上能讓老人覺得受重視,也願意供獻所長,樂齡學習也樂於分享,多增加社會人群融合,彼此互相勉勵,增加生命原動力。推動老人學習要有方法及作法,因為老人學習畢竟跟年輕人不一樣,目的不同做法不同,帶給老人的成就也不同,要提昇老人家的學習心,除了學習機構要考慮,學習教材、教學講師。。。。等等都須特別的考量,重要的是要能看見需求提升高齡者學習意願,讓終身學習能永續發展邁向五共的高齡學習。
因少喝咖啡的我對咖啡總是敬謝不敏且保持距離,不想嚐試不想去了解,或許曾經過往對咖啡的不良印象及經驗讓我對咖啡有著恐懼的態度,封閉內心完全不想去了解咖啡,但也因為那天去了OLD讓我對咖啡有著不一樣的想法跟觀點,去之前也先在網路上GOOGLE這家咖啡館,發現多人推薦,讓我心中產生疑問,心想~走吧,連老師都這樣推薦,那就去試試吧~到了OLD發現還真的跟一般咖啡館不一樣,如同網路上所說的沒有華麗的造景,完全讓人有不同的觀感,進到咖啡館內,同學坐下後開始,映入眼簾的是檯上的泡茶杯具,讓我心裡有一點OS,為什麼咖啡是用泡茶的茶具來給客人飲用????同學們開始發揮了學習心境,紛紛的開始提問了,賴老闆也開始一一的解答問題,用泡茶用的茶具是賴老闆希望來OLD的客人都能在輕鬆環境下一一的品嚐所有的咖啡,所以才用泡茶的茶具給客人使用,接下來的煮咖啡的過程中同學針對從煮咖啡的器具、水溫到世界各國不同產地的咖啡都很好奇,一一的提問而老闆也都開心的回覆,我從老闆在沖咖啡的姿勢與動作感受到老闆想把最好喝的咖啡獻給客人,可以感受到老闆想把這份滿滿幸福感透過手中咖啡傳達給客人的,這咖啡一定很好喝,記得同學們當中提到一個問題,咖啡喝了會睡不著,結果老闆的回覆給我印象深刻,他說:「好咖啡喝完會讓人想睡」,我不懂這是為什麼,這跟之前喝咖啡帶給我的觀念不同,他解釋到:「好咖啡會讓人放鬆心情,會讓人更想睡覺」結果我不知是真的心情放鬆還是心理作用,真的開始打哈欠,想睡覺了,真的是令人不可思議。整個學習活動就在同學們對整個咖啡館從咖啡生長環境開始到老闆身上穿著紛紛提問中結束了,而透過這樣的活動過程中發現這不就是老師想讓我們學習到一個終身學習者終其一生須有不間斷的學習且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保持好奇及好問的心境來學習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