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海外參訪東京知性之旅心得分享
海外日本東京知性之旅參訪心得分享與反思
日期:2018/07/2~2018/07/06
地點:東京早稻田大學、岡媽媽的家、中野區終身學習大學、東京大學教育院、日本文部科學省、喫茶坊及331 Arts Chiyoda. Studio-L
學系:105諮人系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
任課老師:吳明烈 教授
學號:105409508
學生:林美齡
帶著滿腔熱血的心情探究異國(Japan),享受著人生品味不同層次的京都風情。六天五夜的知性之旅。日本是距離台灣較近的國家。日本擁有整潔、友善、交通便利、治安良好這些特質,一直以來都是台灣民眾國外旅遊的首選。三生有幸能參與由吳明烈教授親領著台灣組織協會會員與暨大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碩
士班及專班研究生等一行30人,參訪東京早稻田大學、岡媽媽的家、中野區終身學習大學、東京大學教育院、日本文部科學省、喫茶坊及Studio-L社區設計331
Arts Chiyoda等等...並與產官學單位組織就終身學習、公民館及人生100年時代及組織學習為議題之交流分享。六天五夜的參訪知性之旅,豐富又精彩且收穫滿
滿,讓我在毎一天的開始,時刻體驗充滿驚喜的一天;充分感受“既古老又新穎”
的京都魅力,並在情境中發掘新的世界及不同感受的新思維。
一、「早稻田大學」
位於東京都新宿區的早稻田大學(簡稱早大)設置於1920年,除了孕育了
各個領域的人才外,豐富的校園生活也是許多青年學子嚮往原因之一。在新堡敦子解析,分組後由郭孟倪學姊(暨大交換學生)陪同引導、參觀、介紹校園下悉知;東京早稻田大學不僅是牽引日本經濟的企業人才,也是以輩出了7名總理大臣的國內最高教育研究水準為傲的大學,同時也是最國際化的大學,更培育許多中國和韓國等亞洲各國的留學生和在世界各地活躍的校友;早大畢業的知名人士遍佈日本各個領域知名的作家村上春樹、北川悅史子,演員藤木直人(魚乾女又怎樣男主角)、吉永小百合,作曲家小室哲哉等名人皆為校友。
大隈講堂矗立於早大正門口,以早大創校者-大隈重信命名。具有特色的尖
塔設計,也使大隈講堂成為早大的地標之一。據說早大的創始人大隈先生是在日本成功栽種哈密瓜的第一人,因此早大以此為發想,做出了模擬哈密瓜形狀的蛋糕。不只包裝精美,蛋糕的外型也很可愛,切開蛋糕時就像是真的切開一顆哈密瓜一般!據說常是遊客經常選購的伴手禮之一呢!(售價為1700日幣)。還有更值一提的一提的是我最感興趣的早稻田大學之「坪内博士記念演劇博物館」,是亞洲唯一一間演劇博物館,位於主校區內並可免費入館。坪內博士致力於翻譯莎士比亞全集,在70歲時完成了莎士比亞全集40冊日文版的翻譯。館內除了有坪內博士一生的介紹外,亦有許多演劇方面的資料可欣賞。若想親自體驗日本的大學校園,不妨到早稻田大學走一趟。安排半天的時間,除了欣賞美麗的校園風景,還可見到許多青春活潑又有活力的日本大學生,更可體驗著不同文化中的學習環境。
二、「岡媽媽的家」
在尚未參訪「岡媽媽的家」之時,我總認為它是一個起碼約10位以上工作人員所組成的組織團體,且向社區活動中心大般的學習環境,可是到達目的地時,卻出乎我意料之外,面積竟似比一般家庭更小的住所,更讓我想要一探究竟如此樸實老舊的建築物竟可舉辦多元的活動且持續性的造福在地社區民眾福祉。從主事者小池女士悉知:「岡媽媽的家」其主要目地是讓每位在地居民都可在地化安全生活,如:有很好的教育發展空間、文化傳承的延續、吸收有關保健的資訊及在地終老的學習契機,更接連產官指導學習科學及技術的技能,達到各種組織和行政部門合作發展的有效空間,並可達到促進社會福利。
「岡媽媽的家」所提供的所在地並不是廣闊、華麗的,而是他們對在地的環境、人文、土地存有深厚感情的心,積極並努力為在地貢獻出他們現有的一切,即便碰到難處,經由共同商確、達成共識後,進而努力為了他們共同的目標勇往直前,達到了學習型個人、學習型家庭及學習型社區的團隊組織。反觀在台灣,相信也有類似的問題正等著我們去思考並付諸行動予於挑戰吧?希冀經由此次參訪,可帶給大家新穎的思維,進而關心台灣的每一角落並可落實的把溫馨、愛的種子灑出身、心、靈健全、健康生命的延續。
然而,最讓我深刻的印象還是那台歷經百年的老風琴,由雅雯學姐所彈奏的「茉莉花」一曲;那悠悠恬靜的旋律,似道出那台老風琴時下百年風光的情境,讓我即時感受到它那股魔力般想像著,在這兒所發生的一切歡樂景象,更令人陶醉在撩人的琴韻中啊!
三、「中野區終身學習大學」
東京都中野區於1973年創辦「長壽(KOTOBUKI)大學」,長壽大學分為通學部與涵授兩個部份,其入學資格為年齡在60歲以上、85歲以下者均可免費入學。通學部的學生每個禮拜上課一天,涵授部的學生則是每年面授二次。目的在於幫助老年人閒暇生活過得更有意義,進而增加活力;從自我啟發活動中獲得生命意義,在社區中創造不同形式的生活型態;活用自己豐富的經驗,共同學習,以培養為社區服務的意願;為能在社區活躍生活,提升必要的知識與技術,促進成為社會的主體參與者。在同時確確實實造就了當地年輕學子經由學習進而投入為在地長輩們服務、貢獻於土生土長的家鄉,共謀社區人民福祉,使之真正作到「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理想學習型社區,共同合作的真實寫照。
從小組討論中當地長者們得知;一年學費由免費分次提高為500日元及3,000日元,目前則調漲到5,000日元;以3學年的課程制度,第1學年:學習地域活動所必要的基礎知識。第2~3學年則分為學校支援、文化歷史、福祉、國際交流等4科,並與社區活動做連結。其營運特色以各學年營運,以學習者為主體,設置「各學年的營運委員會」及「地域學習委員會」。
四、「東京大學教育院」
東京大學成立於1877年,是日本創辦的第一所國立大學,也是亞洲創辦最早的大學之一,公認為日本最高學府,是亞洲一所世界性的著名大學。具有10大學部,11個研究生院,12個研究所,數萬師生員工的綜合大學。1986年亞洲一些大學校長和行政管理人員投票評選10所世界著名大學時,東京大學作為亞洲唯一代表入選,這是東京大學的榮耀,也充分證實了它的學術水平。
東大有好幾個正門,而東大最有名的是赤門(Akamon),因東大赤門是日本國家重要文化資產且是指定古蹟。赤門是當時加賀籓的籓主-前田齊泰,為了迎娶德川地11任將軍的女兒-溶姬所蓋的紅色大門,所以赤門的正式名稱又稱加賀屋敷御守殿門,劇說如果燒毀了規定是不能再重建的。其實東大真正的大門是1912年伊東忠太所設計的鐵製門啊!門楣的圖案是“祥雲旭日」,門兩旁有設「衛兵室」,而這些都是重要文化資產。東大地三個大門是「農正門」~顧名思義就是農學院的大門瞜!
據說東大有三景:一景(赤門)、(二景)銀杏&(三景)安田講堂。從正門走進校園,就可看到所謂東大二景-銀杏;聽說這片銀杏林在11月底置12月初,會整個轉成金黃色,可想而知,滿滿金黃色的落葉,是否有夠爛漫的呢!只可惜我們這一行偏偏是在夏日(7月)參訪,呈綠油油的一片,但能在日本最高學府散散步,也享受一下這兒濃濃的學術氣息也是不錯的體驗呦!對了!東京大學校徽的那兩片就是傳說中的銀杏葉呢!沿著銀杏林走到底就可以看到“東大三景」的安田講堂了!是由安田善次郎捐贈的大樓(大正14年,1925年完工)。校園裡有好多詩情畫意的美景正等著自己去製造爛漫;若我再年輕個30歲,我定要在這東大談一次轟轟烈烈的戀愛,哈哈哈….。
五、台日交流---偕與東京大學與企業家研討會「人生100年時代」
時間:20180704 下午1:30-5:30
研討會主題:東京大學與企業家研討會~~人生100年時代交流會
地點:東京大學
撰寫與紀錄:余琴雀、林美齡
報告流程:
場次 主題 報告人 機構
一 臺灣社區教育的發展現況與趨勢 吳明烈教授 臺灣暨南國際大學諮商心理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教授、臺灣組織學習協會理事長
二 銀髮族產業經營
林海清講座教授 臺灣中台科技大學講座教授、臺灣組織學習協會副理事長
三 日本松本市健康保健產業的措施 松本市商工觀光部健康產業企業立地課
四 TELE WORK DAYS
work and vacation 輕井澤
五 Travel Learning and Learning to Travel 何宣甫教授 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所
六 高齡學習團體的經營管理與實務運作:以台北郵政為例 童淑枝理事 臺灣組織學習協會理事、臺北市中正區新營里樂齡學堂志工
七 季美的森 高野修一 東急不動產株式會社
研討會 內容
吳明烈教授
林海清講座教授
松本市 簡報重點:
■在台灣社區教育非常重視系統思考,也就是整體都要去關照。從政
策面來看,需要給予民眾更好的學習管道與機會,但前提之下,民
眾本身也是要願意學習、想要學習更為重要。
■近年來社區教育在台灣的實踐經驗當中,一直努力要讓民眾提升學
習的層次,從一開始是希望要他學習,之後能夠變成她本人自己想
要學習,更好的層次他既能快樂學習、樂在學習,而產生非常有意
願的連結。所以在推動的過程中,我們重視的是「沒有社區學習的
社區發展是盲目的,沒有社區發展的社區學習是空洞的」。而後互
相產生有意願的連結才能夠促進社區學習及社區更好的發展。
■在台灣推動社區教育的特色組織有很多,但因時間的關係,今天主
要分享有三種特色的社區教育組織。第一種組織是社區大學,在台
灣於1998年成立,已有80多所;因社區大學必須要與社區更多的
連結,能夠透過社區教育的推動,帶來社區民眾與整體社區的發
展。第二種組織是樂齡學習中心;最主要跟高齡者學習密切的關
連,為提供高齡者學習機會得管道,其分佈設置在各鄉鎮當中,目
前有368所樂齡學習中心。第三種組織是樂齡大學;成立在一般的
大學當中,而目前有150所大學,其中106所大學都有設立樂齡大
學,把大學資源提供各社區的高齡者到大學進行更好的學習。
■近幾年來台灣在社區教育與終身學習的推動非常重視Learning-
cities學習型城市的一個建構。而學習型城市有三大重要連結;第
一個是連結地方;看見在地需求來促進在地發展。第二個是連結國
際;國際與國際要有更多的接軌,以了解整個國際社會推動學習型
城市是最佳的經驗與做法,同時把台灣的經驗推向國際社會。第三
個是跟未來連結;連結整個城市所要創造的未來。學習是要能夠看
得見未來,也要創造出所想要的未來。目前台灣有22個縣市,其
中有15個縣市已經開展了學習型城市發展,但是推動的過程中,
最後所想要創造出來的有四樂即為樂學、樂業、樂活、樂居。
簡報重點:
■【「銀」響全球、「髮」力無邊】,掌握銀髮商機,精準落點;瞭解
滿足老年需求可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分析未來產生的銀髮
產業,亦從高齡消費者的需求思考。人類本能上優先追求健康、安
全、正常生活、社交,最後是自我實現。台灣現在主要仍在滿足較
基本的健康醫療,而老人的需求仍有一大塊等著滿足。
■台灣與日本因應少子高齡社會全球發展趨勢,都是經過戰後嬰兒潮
的階段,所以也開始建立「銀髮養生村需求」的五大構思;重視服
務品質得需求、重視區位環境的需求、重視好設施及設備得需求、
重視專業管理的需求、重視建築規劃的需求。讓高齡者能居住在高
品質、高服務、高安全及友善的環境中。
■為掌握銀髮商機看見高齡者的需求,提供為老人量身自製的商品或
輔具,確保售後服務的品質保證;滿足了長者的需求,也就是創建
優質的老年生活。民眾應齊心來參與投入銀髮產業的事業,不管是
直接產業或輔助產業的優質服務,都可為讓長者共同打造友善環
境,創建有系統、有組織的學習型社區,讓長者有個溫馨、快樂、
美好的晚年。
松本市簡介:
■長野縣松本市位於日本列島中央,以國寶松本城為中心發展而成的
城下町,已有四百餘年的歷史。
■從明治時代以來,長期發展出豐富的文化內涵,因而獲得「學都」
之名;又西臨著名的日本阿爾卑斯山脈,東接日本最大最高的美原
高原,登高可將360 度的美景盡收眼底,又博得「岳都」美稱;四
季分明的松本市歷來極受到許多音樂家的青睞,經常舉辦音樂活
動,還有「樂都」美名。
■幾乎位於長野縣正中的松本市作爲攀登北阿爾卑斯山的大門而聞
名,是由松本城的“城下町”而發展起來的。修建於 1615 年的松
本城天守閣是日本現存最爲古老的建築,已被指定爲國寶。夏季在
城內舉辦大鼓集會和“薪能”等活動,來訪者絡繹不絕。
■城山公園海拔 800 米,有大片的綠地,位於松本城不遠的地方能
清楚眺望北阿爾卑斯,是春天賞櫻的名勝地,在毗鄰的松本市阿爾
卑斯公園裏,有野外體育活動和滑行路長 995 米的理想滑行車,
深受遊客青睞。
■出生松本市,世界知名的前衛藝術家,草間彌生。從無限蔓延的網、
無邊無際的圓點到大南瓜,無數震撼人心的作品。草間彌生自幼受
到神經性視聽障礙之苦,她試圖脫逃,而將那些幻聽幻覺繪成畫
作。松本市美術館展示多件草間彌生作品,室外大型藝術作品「幻
之華」吸引著許多遊客駐足參觀。
■松本日照充足,日夜溫差大,擁有適合栽種多種農作物的絕佳條
件。特別是長野的蘋果產量居全日本第二多。蘋果最重鮮度,現採、
或是直販所販賣的剛收成的蘋果,吃起來與一般蘋果碗全不同,清
脆多汁。而除了香甜的葡萄外,信州產葡萄酒一樣令人著迷。清澈、
純淨甘美的湧泉水也讓松本的稻米特別美味,釀造出的酒類也特別
香醇。知名的「信州蕎麥麵」口感滑順、充滿彈力的麵條嚼勁十足,
口齒留香。
■每到秋天,放眼望去的群山像是上了顏色班,楓紅舞動、層林盡染。
此生必訪秘境之一上高地,此時也上演著紅葉漫舞的美景。煙霧裊
裊的大正池照映著穗高連峰的倒影,彷彿人間仙境般。雄偉壯麗的
日本阿爾卑斯山,從高處到山腳逐漸染紅,呈現漫天紅葉美景。秋
天的松本,令人屏息!
簡報重點:
■2008年6月,曾是醫生的松本市長,提出《健康壽命延伸城市構
想》,以居民健康為目標,有24萬人,高齡者占27.2%(長野縣30.7%)。
■松本市的面積是長野縣最大,人口數是長野縣第二多。海拔高在山
裡的城市
■目標是要居民健康活著(開心),以居民為主的在地化的延伸
■以二個計畫介紹重點,健康產業推進協議會、健康實驗室、世界健
康首都會議,健康管理在日本受重視。
松本PHR~ 電子化管理是官方與民間的合作
個案一 Karlok 一個螢幕的伸展操
提案是產官學合作的推廣下去,對象是退休男性,通常男性以工作生活圈為主,在退休後容易宅在家。此計畫是幫助男性走出家裡成為社區成員。但以此招募誰都不來,但男性宅在家卻是問題很大。
因此以網路並場地解決,相互合作以一週一次的活動。
成果發展中,信州大學研究證明,男性參與計畫後生活更積極,夫妻交流更多。在家足不出戶者有六成變積極參與。
個案二 健康實驗室
有二個目的:
一是透過大家參與,以促進健康
二增加交流,交朋友的機會
目前有750個成員,年費是三千日幣,藉由活動以創造利益,希望市民更健康,由政府支持的。內容有量血壓、健康檢查,同時給企業的大數據給產業參考。
一個是市場調查,主要是驗證,以開發健康食品發非只有藥品,
食品公司以口腔衛生檢查為主。有276人參與,經過選拔,有口將問題的人做些活動,有150人,透過松本大學牙科協助。
另一個職場運動,健康管理以有自主意識者為主,希望有更多人參與活動,在中上層者可以再創造火化。
與台灣高雄市有交流
輕井澤簡介 輕井澤簡介:
■輕井澤町位於長野縣東南部,淺間山的山麓平地上。四周爲淺間
山、鼻曲山、碓冰嶺等山峰所包圍,地處夏季氣候涼爽,海拔約 1000
米的高原地帶,這裏落葉松和白樺樹生長茂盛,自然環境宜人,所
以從 19 世紀末開始就作爲日本有代表性的避暑勝地而發展至今。
輕井澤車站前有一座占地 4 萬 6千平方米左右的矢崎公園,是市
民休閒的好去處。三笠大道從車站筆直往北延伸,路邊建有原三笠
旅館,另外在舊輕井澤主街道,各種餐廳、咖啡館、精品屋和流行
商品專賣店鱗次櫛比,這些多彩的設施使這個度假區成爲年青人樂
於光顧的地方。
■輕井澤車站周圍有幾家出租自行車的鋪子,不少人租來自行車去風
景區兜風或鑽入森林享受森林浴。附近還有野營地和網球場,並有
滑冰場、高爾夫球場等完備的體育設施,另外還有鹽壺和星野等溫
泉。輕井澤不只是能避暑,一年四季都可以來這裏休閒娛樂。
■維基百科指出輕井澤(日語:軽井沢/かるいざわ Karuizawa,當
地人則唸作「かるいさわ Karuisawa」居多),日本地名,位於群馬
縣及長野縣交界處海拔約1000公尺的高原。狹義的輕井澤是指長
野県內的輕井澤町及舊輕井澤地區,廣義則包含群馬縣內的北輕井
澤地區。
■輕井澤是一個風景如畫的度假小鎮, 位處日本長野縣的東南部, 坐
落於海拔1000公尺的淺間山小山谷裡, 四週為淺間山; 鼻曲山; 碓
水嶺等 山峰所包圍, 淺間山是本州最活耀的火山之一, 它上次暴發是在2009年, 當時它暴發噴出的火山灰甚至飄到遠處的東京。
■在江戶時代輕井澤是中山道上的一個驛站宿場, 因旅客們翻山越嶺
來到這裡會稍作停留寄宿, 因而也促使輕井澤日漸興旺繁榮,1893
年因鐡路陸續開通, 從此這裡乘坐列車可直達東京,自此山明水秀
的輕井澤很快躍身為知識份子;文人墨客的到訪地,而擠身為最佳避
暑勝地了.
簡報重點:
■有150萬別墅,850萬遊客
■日本最長壽的縣~長野縣,縣的目標是人生如何圓滿。故如何去改
變工作型態?9-5的上班時間是可以改變,由輕井澤來改變,希望
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都可以工作。
■為迎接2020東京奧運,以倫敦奧運為例,減少上午上班大眾捷運
人潮。東京政府希望7/24奧運開幕的前後五天,至少有七天在家
工作,安倍政府支持此計畫並獲好評價。
■東京工作人口有700萬人,以減少10%工作人口也就是70萬人可
以在家工作,在2020東京奧運時,可以讓遊客有更好的旅遊環境
品質,目前是有2000家公司,10萬人可以在家工作不來公司。我
們希望這10萬人可以工作兼渡假到輕井澤來。
■目前各縣人口都減少,只有輕井澤人口增加,是外來移民。
■日本新聞報導:有電腦就可以工作
Telework=new workstyle
Work anytime anywhere
東急不動產
東急不動產簡介:
■「東急Livable」是以上市於日本東證一部的「東急不動產控股公司」
的不動產仲介業為主的核心企業。設立於1973年4月10日,日本
東急集團是一個以東京急行電鐵為核心的綜合生活產業集團。日本
株式會社東急設計,隸屬於東急集團,是其成員之一。
■株式會社東急設計,直接參與東急集團開發的各項交通事業、大樓
開發、住宅開發、商業開發,娛樂開發、度假區開發等各種綜合事
業,是一個和東急集團一起成長的綜合性設計公司。在今年迎來了
本公司成立40周年的慶典。目前,我公司正全程參與東急集團的「到
日本最想訪問的街區・澀谷」、「在日本最想工作的街區・二子玉
川」、「在日本最想居住沿線・東急沿線」的城市開發。
■作為綜合性事業集團的一員,東急設計的最突出的特點是從“事業
性”“運營・管理”的觀點出發,進行可實施性較高的設計。從而
確保建築項目在完成之後,在保持建築物的魅力的同時,能保持運
營事業長久繁榮。我們的設計理念是:創造一種長期繁華、頗具人
氣、可持續發展的“城市開發”模式。在此,由衷希望我們的經驗
能為大家事業的蓬勃發展提供幫助。
■業務內容:
建築以及與此相關的企劃、調查、設計、顧問咨詢。
城市再開發規劃以及與此相關的企劃、調查、設計、顧問咨詢。
土木工程以及與此相關的企劃、調查、設計、顧問咨詢。
土地利用・項目開發・商業策劃的顧問咨詢。
簡報重點:
■公司以房舍出租、大樓建設及商場開發為主,在銀座及澀谷有高級
住宅開發案及老人住宅出租。
■主題是日本住宅受高齡化影響,希望年輕一代或將來的人如何居
住?以維持社區活力。不僅是改變設施更希望是改變大家的lifestyle.
■目前公司新理念是為了開發建設以改變大家的生活、工作方式,產
生新的價值。一班的城市與老人居住的城鎮可以產生世代循環價
值,與老年人居住並存。
■不同階段家庭,有一般家庭、老年家庭及需要護理家庭,可以同時
存在各種不同家庭樣貌。
■郊外住宅可以吸引年輕人來居住。目前少子化、高齡化而致人口減
少的社會問題,郊外人口稀疏
■企業開發城市,但城市仍以居住的居民擁有自主權,同時老年人並
非社會負擔而是社會的一員。老年人的經驗、知識加上不同世代的
人以及企業等多方人可以創造出城市新價值。
■透過交流協作與自主產生新的項目,如一個50公里的小鎮,離市中
心遠,年輕人不願意進來居住。但有綠森林環境好,有高爾夫球場,
於是居住者會自辦許多活動,也有大學及企業的協助合作,例如種
花、新車試乘會、種蔬菜、種田、農作服設計、和大學生合辦活動
等各式各樣活動。
■季美の森*未來*好き。建設小城鎮吸引海外的人一起共享,透過
交流方式未來共享的可能,例如邀請大學的留學生到城鎮Town
stay(以前是home stay),體驗城鎮周圍文化活動、農家生活並與居民
交流討論並意見交換。
■生活方式及工作方式的改變,而且不停的改變,也有不同課題要解
決如環境、健康等。主張目標是以市民為主角而創造有活動的城鎮
生活。
■以不同世代、不同文化加上企業力量創造的夢想城市,雖不知要多
少年可以實現,但美好幸福可以期待。
綜合座談
【問題一】人生100年的多元參與?與大學合作如何開始?
【回答】
․一開始由東大和日本經濟新聞社發起,此共同計劃有30家企業及松本市自治
體參與,結合政府行政及企業的力量一起思考以多元視角來解決社會問題。
․原來當地居民本身就有參與意願,我們是巧遇參與其中,我們企業代表思考有
可以做的嗎?夢想城市只是一個想法,將企業文化的融入,希望對各城市有何
改變。
【問題二】企業複製此夢想城市計畫,何時交出去這個計畫給居民?是房子賣完
後?或是何種情況?
【回答】
․夢想城市有些初步計畫,但要完成需要十年過程。
․城市樣貌企業並未介入太深,希望居民依自己的步調,能自己活動。
【問題三】這個平台(講義中第四頁)發展多久?簡單介紹此平台發展史。
【回答】
․八年前發起由38個到目前有312個,發起人是松本市長,也是領導人,參與
有信州大學、松本大學及工商協會會長。
․企業想做的,向政府提申請,經過內部討論,討論形式、有關法律規定及對居
民有何影響等,一開始非討論大方向而是從從小的點開始,希望推展到全國及
全世界。
【問題四】TELE WORK如何管理?職缺內容?
【回答】
․在哪裡工作是無限制,可以邊泡澡邊工作,但傳統產業較難,企業經營者也就
是老闆較有可能。
․工作地點國內外無限制,只要有網路,企業根據不同職務而定。
․過去是消費對企業,但現在界線不清了。新方向是企業去幫助居民,從小的地
方開始。
透過本次國際交流活動,同伴、同學們得以見到異於臺灣當地的教學環境、教學方式,落實執行層面方式、拓展不同的文化經驗;在兩地學習者互動的過程中,也得以瞭解異地成長背景下,學生在思考、表達上的不同。本團透過針對國際交流部分,可向外積極拓展更多合作關係,並建立深入、穩固的交流關係。
六、結語
(一)為期六天五夜的日本東京知性之旅,其中看見日本提昇教育品質上的努力及
創新,不管從正規教育的小學至大學,甚至非正規教育之成人終身教育,都
以從「人文素養」出發;由核心價值理念、教學設計到硬體環境的境教,都
能看出培養學生能力和提昇公民素質的努力。反觀在台灣,我國的報章雜
誌,都刊登一些負面事件的報導;為了父母親的失誤,搞到年幼的生命來不
及長大就失去寶貴的生命;兒女因為對父母分財產不公,而種下懷恨殺機,
竟公然弒父與母;兒女因為無所事事、無正當職業、好吃懶做,寧可作啃老
族也不覺得羞愧;男歡女愛的自然交往,竟也變成了恐怖情人等等.....這些
負向傷風敗俗的行徑,國人是否都可作為應要落實以「人文素養」的教育體
制為出發點,讓我們的社會秩序及社會風氣邁入祥和的學習型個人、學習型
家庭、學習型社區、學習型城市,進而至有系統性的思考、有規則性的學習
型組織呢?這是否值得我們國人有待去省思且迫切須解決及努力的學習方向
呢?
(二)台日交流---以「人生100年時代」研討會為交流議題;觀看,台灣與日本因
應少子高齡社會全球發展趨勢,因都是經過戰後嬰兒潮的階段,所以也應
向日本看齊,開始建立「銀髮養生村需求」的五大構思;重視服務品質得需
求、重視區位環境的需求、重視好設施及設備得需求、重視專業管理的需求、
重視建築規劃的需求。讓高齡者能居住在高品質、高服務、高安全及友善的
環境中,讓者有個溫馨、快樂、美好的晚年。
(三)於日本培育社區活動的核心人才、呼應高齡者的學習需求,及支援其生命意
義,並以培育充滿活力的社區營造的指導者為目標。再觀之,於台灣整個社
區教育與終身學習的推動發展的潮流趨勢中,很慶幸已由吳明烈教授為領航
員,以及組織學習的團隊們!將致力於積極推動及高聲呼籲的學習型城市的
一個建構,朝向三大重要連結;第一個是連結地方;看見在地需求來促進在
地發展。第二個是連結國際;國際與國際要有更多的接軌,以了解整個國際
社會推動學習型城市是最佳的經驗與做法,同時把台灣的經驗推向國際社
會。第三個是跟未來連結;連結整個城市所要創造的未來。因此終身學習是
能夠看得見未來的唯一法門,也是創造出所想要的未來。
(四)此次日本東京參訪交流,透過國際間校際與組織交流活動可以讓彼此獲得接
觸到不同文化背景的機會,增進國際視野可以拓展生活視域、尊重文化差
異、厚植學習知能,可培養「世界公民」觀念與態度,訓練合作學習精神
及提升多元智慧,以增進在未來全球化中的競爭力,更可推展國際教育交
流,營造國際化學習環境,以豐富學生對國際事務及文化之理解,也讓校際
機構與組織均受益匪淺。
(五)在學習效益上,學習不再只是課堂上靜態知識的灌輸,透過動態的校際機構
與組織之間的交流與分享,能瞭解自我、擴展個人視野,亦能欣賞體驗不同
校際機構、不同城市、不同國家的文化與特色,進而培養待人接物的態度,
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建立學生的自信。業界由透過參訪交流活動,發展良好
的人際關係,體驗團體生活的樂趣! 同時落實多元文化教育,瞭解與尊重當
地的文化與生活,拓展學習領域。
謝秀靖106436516
2018-08-10, 週五 00:40
日本東京參訪及反思
日本東京參訪心得與反思
課程時間:2018.07.02~2018.07.07
課程地點:日本東京
學系:106終發專班
課程名稱:知識管理研究
學生姓名:謝秀靖
學號:106436516
課程日本東京參訪心得與反思
課程
系:106終發專班
課程名稱:知識管理研究
學生
進度:日本東京參訪之旅的學習與省思
一、緣起
研所上課不同於以往,可將教室拉到戶外甚至到國外,班上同學們的起意和明烈老師的支持,終於規劃了這趟日本東京之行,自己相當期待尤其是早稻田大學和東京大學,這只有在課本上見過的最高學府,真的要感謝同學的整合和名烈老師與日本方面的安排接洽,及所有促成這次東京之旅的人,也要感謝所有參加團員,才能促成此行。並透過明烈教授,把我們這次學習之旅,集結成就這次結合組織學習協會及暨大終發專班的知識管理研究的參訪學習行程。
二、第一站〜早稻田大學
一眼望去映入眼簾的是精心修剪整齊的樹木,優雅校園讓人心曠神怡到了歷史有久的學術殿堂,學校最大特色是在圖書館,那是集自習天地,還有可聊天可喝飲料,有各式各樣的看版、桌椅及高低不同空間,提供給學生彼此交流,可做研究可學術交流的交誼廳,相信可以隨人數多寡及討論方式腦力激發出不同的創意及心得。
走在日本巿區的街道上,街道很乾淨,看不到人必備的交通工具摩托車,最常看到的是騎腳踏車的人,到處都是,是一般人的交通工具,有很多人背小小孩,後載小孩,前籃放置採購物品:車子跟美國一樣是右駕駛座,靠左邊行駛,因公共運輸便利,機車稀少,而且腳踏車較環保又可鍛鍊體力真是一舉兩得雖處市區,空氣也是清新讓人感到舒暢。
第二站~~~岡媽媽的家〜
剛看簡報時以為是很大的機構,心想和國內某基金會非常相似,全部由一些有心的志工來成就這些善事,因為他從事了救災、教育定期的課程並有安親的親子活動……………..但實際參觀現場,真是令人讚歎,那麼小的場所只有30坪竟可以做那麼多的公益,若不是有心,實在無法成就如此幫助社區甚至擴大至救災之美事,每年有2000人次的參訪,甚至有韓國及各國的交流,讓善的力量循環,啟發善的良知,相信參觀交流後的團體可為借鏡,回去後當為學習楷模甚至推廣。
茲將其組織及方式略述如下:
剛媽媽的家是由日本個人民間個體發起的社區活動溫馨的家,充滿了溫暖、學習、關懷、感動的溫馨場所,是由20多位志工招募培訓運用及一些大學畢業生和大學生志願參加。其經費來源40%來自政府公家部門支援補助,或捐贈而60%來自場地的租借,而團體成員每年收年費3000日圓。
定期每周一課程水彩,週二鐵工技藝,週三公開由媽媽帶小孩來學習,還有中學生的圍棋,婦女的香積料理學習,並有書道教室,理科實驗教室學習及實作整理環境和學生之間的交流還有受虐孩童轉介來安置,學習的材料費由學員自行負擔,若學員無法負擔則由岡媽媽家自行吸收,這是容許孩子失敗的場所,讓孩子學習成長的溫馨機構,而師資來源是由團體內學有專長人士擔當。
聽負責人說:由於經費的短缺一直有放棄的念頭,但想及創辦人岡姑媽對自己年少時的疼愛,並懷念姑媽的情懷,是其支持下的理念,只要有心有念頭就行動都可以關懷及幫助社會其他人。
三、日本中野區社區終身學習大學參訪
日本中野區社區終身學習大學課程目標,通常以社區為學習發展的起點,以實際居住的當地文化起源實踐學習為主,如何在社區裡活用及活化,並與各社區大學進行交流。跟台灣的社區大學、樂齡學習中心、有些不一樣,台灣好像讓長者學些才藝有伴互動,沒有學制及證書,但日本是較嚴謹,高齡學生訓練較紮實,因為有漸進式的課程且有三年時間的學習,實實在在明白當地繼而傳承幫助年輕人、帶領年輕人更融入所在地。反觀台灣並不重視這區塊,在地文化,由來沒人關心,隨便找人問您居住地的文化或由來,很多人住了大半輩子關心的人極少,甚至都不知道。這點我們需要跟日本學習讓每個人知道當地歷史的來源相信大家對這塊土地會更有向心力,族群的融合更有凝聚力。
後來,進行分組討論(有社區大學的行政人員及高齡學生及校友),發現中野區社區終身學習大學的高齡者學生及校友都很友善,似乎都有著帶領服務高齡者的特質,看起來也都是身心發展較健康的長者,每人都很有自信,且少見的社區終身學習大學當學生大都為男生,跟台灣的女性較多的學員狀況似乎有些不同,男生也都學習得很有成就感,只要高齡男人能走出家門,出來參加活動或學習,他們比誰都學得努力啊!
四、國立東京大學參訪
有機會到日本赫赫有名國立東京大學參訪真的有眼福,看到歷史的建築,在校園中,看到大學生及研究生們,在台灣可能因氣候因素,校園隨處可見學生穿著隨便甚至拖鞋,他們卻是穿著整齊,感覺在浩瀚的學海之中,相當的嚴謹與認真,可以感受到他們學習熱誠及研究的樂趣。但如果要真正深入瞭解就還得多花些時間探究。校園樹木修剪很有層次感都很美且很有內涵,如此的修剪雜支讓整個線調整齊井然有序,我們實在可參考。
我們是從東京大學的後門進去,可以看到東大醫院,走在東京大學的校園就好像走在暨大的校園的感覺,校樹都很高大,大多是銀杏,且正在長果,我們第一次看見很是新奇。歷史建築物有赤門,有著歷史意義的古城門,曾在這裡發生學運運動,很有其特色,歷史更是悠久(近200年),學風看起來更自由。不時的會看到穿制服的學生,應該是來參訪的高中生,先來看看未來學術研究的殿堂。中午我們在大鐘的地下室餐廳享用實惠的美食,看著來來往往的日本年青學子及研究員,比較多是有自信及輕聲細語的學習者。
五、台日交流~~~日本企業家小型研討會〜人生100年和學習型組織
日本的「人生100年」之主題圍繞計畫,是產、官、學跨領域及業界的合作,主要是為未來美好社會人生而努力,並透過活躍老化及促進世代交流活動,來營造社區設施並成就社區發展。先從在地居民意識為本而出發,打破業界的界限,讓有心的企業階段性的居中介入協助。從社區小單位做起,才能因跨界攜手合作,促進更多的社會交流,而能永績性的進行社會支持及關懷,及持續活化社區的發展。
媒體記者及政府也投入相關的宣傳支持及提供相關的政策配套措施,這樣跨領域的產官學合作真的是很不錯。只有團隊合作才能發揮更大的力量及效益,要創造未來幸福的社會,是需要居住在這環境的人共同努力才能成就,尤其是企業的支持力量才能壯大,如果只靠個人是無法成就人生100如此的盛事。
六、日本教育部終身學習局社會教育局座談
能參訪日本政府教育部機關真的不容易,非常感謝明烈教授的安排,更看出日本政府官員的嚴謹及對教育專業的尊重的態度,日人終其一生的生涯學習,不僅包含了學校教育及家庭教育,也包含社會教育。
提問問題摘要
Q1:戰後教育基本法是否有重大修正?
A:2004修改一次,希望更清楚表達終身學習教育,包含了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及社會教育。
Q2:目前日本推行學習型城市政策的成效?
Q3:日本是民主制度是否在推行終身教育方面有阻礙?如何協調?
A3:針對資金困難,向財務部提出申請,但去年額度減少10%,因日本政府還處於負債,交於地域想辦法非國家負擔。
Q4:日本終身學習參與率如何調查?
A4:公民館、圖書館、博物館都是三年一次調查其參與率,統計出席人次。
Q5:AI智慧時代終身教育得源頭是人,在日本如何給人AI智慧?
A5:目前是沒有的,英國曾提出來,未來10年很多工作會消失,但六成是我們所不知的工作,所以課綱我們也注意到這點。
Q6:社會教育設施館數的現況?
A6:根據文部科學省社會教育調查,公民館每年減少。圖書館每年遞增,文化概念提高社區價值,不僅可和人談心、談話,通過借書來解決問題。至於博物館是短暫上升又下降的狀態。
Q7:2020課綱學校是否有配套?老師準備好了嗎?
A7:會有指導說明,另有說明案,並有各層級的研討會,指導老師確實教學。
七、日本Studio-L公司座談及企業社區開店個體經營案例參訪
先去參觀、體驗社區洗衣店兼賣咖啡休閒館案例,這案例是由3331設計公司與經營者理念合作,依店長需求,而設計、裝修、佈置出來店長想要的模樣,持續依擁有者的理念經營(讓來自助洗衣的人有個輕鬆自在的交流場所)。這也是另種類的公民館,要讓鄰近的社區居民方便且喜歡使用,會自然走進來,能增加其使用的頻率,也能提供社群較適用的聚會交流交誼的場所,甚至可以場地出租,可點餐或飲料,在等待洗衣的過程不致無聊也可結交一些志同道合朋友或分享生活及育兒經驗。而場地的出租,這也可增加收入與平衡經營的支出。
3331藝術公司也是以公民館的方式經營,尤其是提供藝術畫廊及藝術展演,甚至是相關藝術及社區活動,也協助社區進行聚會甚至有些是免費提供場地,尤其頂樓讓社區人士種植菜園蔬果讓人們很有療癒作用與教育觀察植物生長實作。以便營造社區發展其文化及特色。
在社區營造時,非常重視主動去拜訪地方具有影響力的組織與意見領袖,透過建立良好關係的及發展好的夥伴關係,這些關鍵組織與人士又會去影響更多人來參與,於是形成很好的滾雪球效應。竟然台灣的台東縣還透過3331藝術公司指導進行社區營造,這是主動出擊的最好示範,而不是在公司枯等期待生意上門。且更希望促進居民實現自我、善用資源與技能,來解決社區居民的問題,以增加其生活的動力和生命的意義。希望能促進民間和公共區域的開放使用,讓社區民眾能互動,共同為社區的營造和永續發展努力,民間公司的經驗與資金或推廣,也能協助社區,並結合社區特色的發展,創造社區及社會善的循環。
八、結語
這次的東京參訪學習之旅,真的讓我看到日本的社會型態與簡約風,且日本屬高龄化的社會,落實在推動由從社區居民的需求為根本,結合企業團體、政府部門、教育團體例如;生涯學大學等)、民間團體共同合作新改良的公民館運作模式,不斷充分和居民對談尋找目標,共同努力及學習,自主的聚會討論,持續為發展共好的生活及人生,共創社區/社會幸福感。日本人原本就做事相當嚴謹並多禮的態度,所營造出彼此信任氛圍,很多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例如:日本人在招待我們是簡約但不失其禮,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在招待方面常常形成資源過度的浪費,更形成自我的負擔。且在參觀中竟看運用瓦楞紙且應是資源回收物,完成創作表了框,竟可創造出相當的質感,拍了作品,回台在教學各方面是可深思,如何資源再利用創造出其生命與價值。尤其現在大家總是喊不景氣,生意難做收入不如從前,心想,大家是否真的沉靜下來好好想辦法或尋求專業支援再出發?主動出擊的態度是值得學習,而不是嘴裡直嚷嚷而未有任何行動。
另外也要感謝這次所有的参與日本東京之旅的成員,有了大家才能成行,尤其看到老奶奶優雅且認真聆聽學習,不斷地提出看法與挑論,真是令我佩服,這才是終身學習的楷模與榜樣,真的體悟很多喔!而班上同學未能一起出發,單獨來找我們,這樣的舉動也是讓我佩服,其實這需要勇氣,雖然我們都是成年且是研究生,但缺乏冒險嘗試的膽量絕對是無法追趕隊伍的,深深佩服。
而最感謝的是大師级的吳明烈老師,精心規劃安排的日本國際觀察及其所带領的参訪團隊,尤其精心安排翻譯人員東大博士班研究生,讓我們在參訪過程馬上明白日方說明,這對參訪相當大的助益,若不是大師人脈,五天下來的翻譯不是區區所繳的團費可支付,真的真的感謝明烈大師。雖然參訪結束了,但是終身學習,一定要持續下去的。所以,要不斷提醒自己並深思,而自我期許每天要努力的去行動及實踐學習的精神,不可懈怠!這趟六天五夜的參訪札札十時在終身學習的主題,真正看到日本政府、社會、企業、民間及學校共同組織學習及並進行知識管理,一起為自我的成長和社區/社會的未來發展而努力。並感謝林海清副校長及何宣甫教授的陪伴及優質的台灣組織學習協會的團隊們提供的學習典範,在一路上的分享相關經驗及知識,對於我們,真是受益良多!
日本所推的人生100年與台灣的學習型城巿的理念相同,如果能將台灣的學習型的理念政策再參考使用日本所推動的人生100年的政策,多加以運用民間企業和學有專精人士的專業知識,以旁觀者的立場來看待並討論出適合當地城市居民的需求,再加上終身學習及組織學習,相信台灣的學習型城巿計畫的推展應該更有動力,讓居民的幸福感提升,相信就不會有在地年齡層斷層的問題,可以實行學習型城市的理想。
日本東京學習之旅參訪心得
參訪日期:2018.07.02~2018.07.06
地點:日本東京
帶隊老師:吳明烈特聘教授
學 號:106436505
學 生:謝熒書
Day 1-早稻田大學
雖然久聞早稻田大學之名,但一直沒有深入了解過這個歷時超過125年的老學校,透過這次的參訪,很快速地走訪了這個既現代又古樸的殿堂,與台灣大學不同的是,早稻田大學除了校舍之外,有許多的歷史資料館,堪稱是美術館與博物館的結合,像是早稻田大學歷史博物館,將學校起源、歷任董事長及校長、歷史事件、傑出校友等120多年間的點點滴滴呈現眼前,才知道它既是民主自由起源地之一,也是文史哲學、機械科技等各種學術發展的搖籃,其中他們在機器人這方面的發展讓我十分驚奇,以早稻田大學命名的WABOT-1甚至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形機器人;另外在會津八一紀念博物館中,除了展示當代雕塑家與畫家的作品外,還蒐羅了中、日幾千年來的古文物,讓學子能一窺歷史發展的脈絡,此外還有坪內博士紀念演劇博物館,經由嘎吱作響的木頭地板點綴出書香氣息與演劇的藝術底蘊,讓我這對日本演劇一竅不通的人,也不由得附庸風雅起來。
此趟參訪也感受到了日本友人的溫暖,雖然因為天候關係delay了行程,新保敦子教授以及同學們依然很熱情的招待我們,新保教授外表看起來是典型的日本淑女,又很有學術氣質教授風範,但言談舉止卻十分活潑可愛又親切,讓這趟參訪之旅有了特別美好的開端。
Day2-岡媽媽的家
參訪行程開始時,進入到一棟像是一般社區大學或教育推廣中心似的建築,有課程宣傳海報、有開放式的教室、有各式教具,以為岡媽媽的家就是類似台灣社區活動中心這樣的組織,沒想到開始時介紹工作人員,很神奇的竟然只有工作內容而沒有任何頭銜,並且除了主事者小池女士外,只有兩位退休後義務幫忙的小塚先生、中島先生,最多再加上協助與政府機關聯繫的難波先生,真的很驚訝這樣少的人如何經營起這樣大的機構。直到簡報內容呈現出岡媽媽的家辦理了哪些活動、參與了那些關懷作為,才發現原來岡媽媽的家真的只是一間小小的、老舊的屋子,乘載著小池女士對於岡媽媽的感激與對社區的奉獻精神,提供給附近居民一個放鬆的、溫暖的棲息空間,徹底落實”區域共生”這樣的理念。
在這裡,有每週三定期而開放的聚會讓多世代、跨區域的人互相交流,有每周日的各式課程讓社區居民學習手藝,也曾開放作為兒童庇護所,以及參與災後照護療癒的工作,可以說岡媽媽的家就像是鄰居奶奶的屋子,每個人到這裡來,都能得到溫暖的照顧與身心靈的成長,填補了正規教育體系的不足之處。另外從岡媽媽之家開始,我發現在日本的這類自發性終身學習組織有一個特色,他們不太會一開始就規劃好要開辦什麼活動、找什麼對象,反而是先做了
像這樣自發性的小組織,只靠志工的努力維持確實十分辛苦,就像小池女士最後所提到的困難點,當成員年紀漸長,世代交接的議題客不容緩;另外要維持品質,不可避免的要往事業性方向靠攏,又不能失去原有的理念與公共性,要如何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確實是非常大的挑戰。相信在台灣類似的組織也都面臨同樣的問題,值得我們去探討省思。
Day2-中野區終身學習大學/中野區教育委員會
下午在中野區參訪點包含兩個機構,一為中野區教育委員會,一為中野區終身學習大學。中野區教育委員會與台灣的社區發展中心、社區活動中心較為類似,以社區的宣傳與推展、社區間的研習交流為主,並以個人為單位發展終身學習,辦理各項講座、課程、活動,除了委員會的工作人員之外,另藉由志工團體的積極合作,支持社區內居民生活學習,創造一個樂活學習的環境。委員會在實務活動上較特別的地方有兩個部分,一是青少年部門,專責社區內青少年在教育體制外的各項身心發展;另一部分是正在製作中的無障礙空間地圖,一一拜訪社區各個角落,繪製出每一個友善的設施與人文資訊,可供社區內所有有需要的人隨時掌握運用資源,也能讓外來的旅客快速了解地方風土人文,提升親和友善的服務。
另外一個更吸引我目光的組織是中野區終身學習大學,是一個固定三年學制的中高齡社區大學,與一般的大學特定學系的運作非常類似,每年固定招收200名中野區內55歲以上的學生,每一年級循序漸進地開設21個學分的固定課程,學生必須取得14個學分以上才可升級,完成三年學業修習畢業後,雖然不會真正的授予學士學位,但對於中高齡者個人的提升也有相當的助益。第一學年課程以交友為目的,也比較傾向講座導向,讓久未回到學校的中高齡者先熟悉”學習”這件事;第二學年開始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透過團隊組成讓同學彼此激勵、互相學習,激發學習熱忱,課程也開始多元化,除了接續修習社區史地風情文化,也對中高齡後續生涯發展規劃逐漸涉獵;第三學年課程強調活用性與實踐學習,為畢業後進入社區的實務工作做準備。
在活動最後座談時,我發現到終身學習大學的長輩們都非常親切活潑,甚至比我們更有活力,無論是否加入彩虹俱樂部等、對社區有否實質性的貢獻,光是他們能保持身心健康這一點,已經是對於社會莫大的好處了。
Day 3-東京大學與日本企業家小型研討會
本次研討會由台灣的代表團吳明烈教授、林海清教授、何宣甫教授與童淑枝理事簡報,日本部分則是長野縣松本市商工觀光部健康產業企業立地課課長簡報「松本市健康保健產業的措施」,以及東急不動產的高野先生簡報有關「Life Story Town」相關資訊。
長野縣是日本有名的健康長壽村,高齡者參與社會活動的比例非常高,以松本市為例,自2008年市長提出”健康壽命延伸都市”構想,並組成松本地域健康產業推進協議會,在生產方面包攏企業、服務業、居民、醫療機構與市政府合作,聯手解決高齡化產生的社會課題。與中野區終身學習大學有志一同的是,松本市也致力於解決退休男性足不出戶的問題,與株式會社第一興商合作開辦運動語音大學,提升自我肯定、家庭和樂並確保身心健康。松本市是產官民合作很成功的一個例子,由行政機關主導,企業與人民共同合作,使居民從對健康毫不關心的狀況提升至有高度健康意識並對社會貢獻起到領先作用為止,十分值得效仿。
而東急不動產是另外一個企業肩負起社會教育責任的好例子,他們主推一般住宅及高齡無障礙住宅共存的社區「Life Story Town」,將所推出的「季美之森」建案打造為夢想城市,由企業作為起頭鼓勵居民自主辦理各項交流活動,並帶入大學與政府的協助,不但有跨領域、跨世代更有跨文化交流,藉長者的智慧與青少年及小孩的活力攜手合作,創造出宜居、共好的Dream Town。
Day4-文部科學省
文部科學省類似是台灣教育部與科技部的結合,在終身學習這一塊,主要營運內容有課綱改革及公民館兩部分。日本的課綱改革依據法規10年辦理一次,最近一次即將於2020開始實施,因應少子化的衝擊與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新課綱審定最大的議題在於「實用」,因為社會各項變動速度太快,法規制度再如何更新都無法跟上發展的腳步,與其教育學子最新的學術技術,不如教育他們如何去適應以及因應未來的發展,目前台灣也正處於課綱更新的階段,這樣的方向確實值得我們學習省思。
另一方面,公民館為日本基礎的教育設施,提供居民日常生活必需資訊,協助社區居民自動自發的學習及社區活動,提高自治能力,並激發共識。公民館的存在在二次大戰後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演變到現在,民眾對公民館的需求已經大不如前,課程方面以娛樂為目的的課程才受到大眾歡迎,公民意識、社區提升等社會責任相關課程只剩下7%,而技能發展課程甚至只佔了1%,如何轉型、結合ICT等工具繼續再提供民眾最好的社會教育服務,的確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Day4-喫茶
喫茶是一間結合自助洗衣及咖啡店的舒適的空間,但又不僅於此。主人田中小姐原來是一位記者,因為本身專業是建築空間設計,想營造出一個讓所有世代可以一起使用享受的環境,因此使用的桌椅等設施既能讓高齡者感覺友善親和,又不無趣普通乏善可陳,可說是兼具了傳統與時尚的元素。在這樣的空間能讓人感到放鬆,可以進行各種學習體驗分享活動,雖然在較為保守的社區內大家使用的意願還不太高,但若能堅持下去,相信一定會廣受歡迎。
Day4-三三三一藝術學校(Studio-L)
三三三一藝術學校前身是廢棄不用的學校,屬於千代田區政府所有,是Command A公司在2009年開始租用正式營運的場域,營運目標是讓大家能創造自己的空間,以及營造開放的公共藝術空間。學校部分的區域出租給個人或團體作為上課的空間,部分房間則隔間提供給藝術創作者作為展示空間,一方面使廢棄校舍活化再利用,解決了空間閒置問題,一方面又作為社區藝術教育的提供者,一舉數得。
而由山崎亮老師主持的Studio-L,是一個結合了設計師、醫師、規劃管理師等各種專家,致力從事公園經營管理、活化市中心、打造地區觀光品牌、培育人才等的工作室,本次參訪主要介紹的是城市設計三年期計畫,主要委託人為政府,第一步先進入社區發現問題,再與在地居民討論發掘最合適的、居民所希望的解決方案,再向政府提出實施計畫,多年來已幫助許多社區活化再生,包括台灣的台東社區。簡報內有一張圖畫出社區地域意識形成的階段,從意識→行動→生活→人生→地域,工作室只做了形成意識到發展行動的階段,卻可帶動社區居民享受生活、規劃人生乃至於形成地域共生意識,可說是實至名歸的城市設計師。
總結本次參訪的心得,包括了學界、政府機關、產業界與地方自主學習團體等,能夠非常全面的了解日本在終身學習與社區發展所做的努力,也因為看到了這麼多人即使在缺乏金援、人手不足的狀況下仍堅持不懈,實在令人敬佩。相信台灣也有許多社區發展協會的夥伴正在努力耕耘著,也期待透過大家共同的經營及推廣,讓終身學習變成像呼吸一樣自然,成為所有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06436518林育萱
2018-07-19, 週四 15:23
日本東京參訪心得與反思
課程時間:2018.07.02~2018.07.07
課程地點:日本東京
學系:106終發專班
課程名稱:知識管理研究
學生姓名:林育萱
學號:106436518
課程進度:日本東京參訪之旅的學習與省思
懷著期待的心情出發到日本展開六天五夜的日本學習之旅。第一個重點行程是早稻田大學,由於我們飛機的延誤,以至於到達早稻田大學的時間晚了,少了悠閒到達校園的時間,匆匆下了車,直奔教育綜合科學學院。在教育學院裡,等待著我們的是新保敦子教授以及其學生,簡單的問候及致贈紀念品後,由台灣的交換生帶領著我們開始「校園巡禮」。早稻田大學是一所新舊建築並存的大學,但卻沒有衝突感。象徵性建築物有兩個,大隈紀念講堂以及大隈銅像,是為了紀念創校者大隈重信先生所建。在逛校園的時候,我們很幸運的遇到了大隈講堂的鐘響,據說一天只響六次呢!早稻田大學歷史館以及會津八一紀念館都有著不同意義,坪內博士紀念演劇博物館也是相當有特色的建築,踩著演劇博物館裡的木地板,發出嘎嘎聲響,原來建築已經是骨董了啊!漫步在早稻田大學裡,黃褐色的建築物與銀杏樹交錯,心裡總想著要不是有此機會可能也不會來這校園參觀吧。
第二站~岡媽媽的家、中野區終身學習大學
在來到岡媽媽的家參訪前,還沒有對這個機構有所了解,也毫無想像的,抱著好奇的心情來到這裡。車到了地點,並不是岡媽媽的家的入口,要走進巷子裡,原來岡媽媽的家是隱身在巷子中的小戶人家,有著小花園與樸實的外觀,讓人迫不及待的想入內一探究竟阿!再正式進入岡媽媽的家前由主要負責人岡女士為我們介紹。岡媽媽的家是個私人機構,主要工作人員有四位,三位男士以及岡女士,在2008年成立,辦理的活動很多元,世代交流、教育兒童、震災支援的活動、大學生也會來做發表、還有不同機構的聯誼。特別的是,岡媽媽的家會收留受虐的青少年兒童,不是通過機構轉介,而是透過社區或同學間口耳相傳得知的。口而相是不容易的,關於這點讓我覺得岡媽媽的家在青少年朋友間是有一定一定程度的信任感。進入到岡媽媽的家內部,溫馨感襲來,大家相依坐著,圍繞著我們的牆壁有著在這裡生活過的小朋友的足跡,是個很溫暖的地方。拿到了印刷精美小本子,封面有的是最有人氣的料理課程、有的是繽紛的花,才知道原來這些畫都出自小塚先生的巧手,也是主要工作人員之一。組織協會的成員也在最後為我們以長笛獻上一首優美的曲目,在這異鄉氛圍下,聽著優美樂聲別有一番風味。
下午來到了中野區終身學習大學,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最後的分組交流討論的部分,與我們交流的有正在就讀終身大學的學生也有已經完成三年學業的同學,都是為了今天這個活動而回來幫忙的。再交流的剛開始,可能有點小尷尬,但透過自我介紹也就慢慢的熱絡了起來,雙方互相的問問題。與我們同組的日方同學皆是已退休的男性,因為都是男性,讓我們不禁好奇日本這邊終身學習的男女比例是否跟台灣不一樣呢?一問之下才得知,原來是活動、場合出席的同學不同,其實在日本的終身學習,女生比例還是佔了多數。學習動機是我們很好奇的,要在退休後再利用自己的時間來進修學習實則不容易,這必須要好好與日方交流啦!一位先生說,因為日本男人在年輕時候都非常認真工作,埋頭打拼,所以外面發生了什麼事是不知道、與外界是脫軌的,因此希望在退休後的生涯期間能夠好好的學習,充實自己。其中還有一位先生說,他想開一間銀髮族咖啡店,這是他的夢想,希望能夠帶動社區,其實還是有些高齡者是不願走出家門的,能夠營造一個空間讓大家一起下棋、唱卡拉ok等等,都是一件很有趣、有意義的事。再與日方交流的期間,獲得了許多感動,終身學習是一件不簡單的事,有心想要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影響他人更是難能可貴的事。
第三站~東京大學
日本學習之旅漸漸進入到了第三天,第三天我們是徒步經過上野公園再到東京大學的。在上野公園散步時,到處都是郊遊的學生,看到了日本的幼兒園小朋友,帶著統一的帽子、揹著顏色亮麗的書包,男生牽女生的跟在老師後面走,小朋友可愛的神情真的能讓人融化阿!讓我覺得有趣的是「烏鴉」,不時會聽到烏鴉叫聲,「啊—啊—啊—」的叫,從我們的頭頂就這樣飛過去,這種情形在台灣是很少見的。在日本,烏鴉是一種吉鳥,被當作「立國神獸」,也有傳說驅趕烏鴉會帶來厄運,所以日本的烏鴉都有特殊待遇。在不控制烏鴉數量的情況下,烏鴉數量自然而然多了起來,聚集在城市綠地裡,站在上野公園中,只要一抬頭就能望見一隻隻的烏鴉,數量之多,這種被烏鴉環繞的感覺還是種新的體驗呢!
穿過荷花園與神社,終於進入了東京大學,先看到的是附設醫院,有年代感的建築馬上吸引了我的眼球。來到東京大學赤門,把握時間合影,進入赤門後是一整排的銀杏樹,銀杏正在結果,可以想像當秋天來臨時,銀杏葉轉黃,又會是另一幅美麗的風景。中午用餐時間是在東京大學的食堂,享用了學生推薦的「赤門拉麵」,在大學的食堂總是能吃到經濟又實惠的餐點呢!接著東京大學與日本企業家小型研討會即將展開,下午的主題圍繞在少子化、高齡化的部分,這是目前政府所積極重視的。藉由研討會,我們更了解日本企業是用何種方式投入到幫 助銀髮生活的,也能夠與之交流我國社區教育的發展現況與趨勢,都是非常難得的。
第四站~教育部終身學習局社會教育課
感謝吳老師的安排能夠來到如此特別的地方參訪。一進到日本的教育部終身學習局聽講室,英文版的拿到,沒想到過了不久日文版的講義也給我們,讓我不禁讚嘆日本人的做事周全、嚴謹性。報告者是丹野先生,日本的終身學習現狀以及組織架構是主要報告內容。「終身學習」目前是放在日本教育的第一位,是涵蓋了所有的教育範圍,人民所有的活動、延伸學習等等都是圍繞著終身學習發展。其中像我們提到了「公民館」,是一種綜合的終身教育機構,他不僅配合社區也配合學校區域,他是一種學習的設施,也是舉辦活動的場所,讓民眾積極參與學習與活動是主要目標。
第五站~喫茶、3331 ARTS CYD
最後一天的參訪點首先來到喫茶,是studio-L致力從事的事例之一。喫茶是一個咖啡廳與自助式洗衣間結合的空間,咖啡廳開放式的,採光明亮,洗衣間也是一進門就能看見。老闆娘的想法想打破以往自助洗衣間都黑黑暗暗的刻板印象,讓大家不害怕來到這裡;咖啡廳的座位也是很多樣的,也有室內、戶外還有較隱密的空間,能讓來到這裡的居民有更多選擇。設計師在設計喫茶這個空間的時候,要考慮到大眾可接受的範圍,陳設不能太新穎、前衛,但也不能太老舊,折衷的設計,是當的引入一些流行色彩,希望能夠讓大眾立即的感受到這是一個放鬆的空間。在咖啡廳聽著老闆娘解說時也環顧四周,店裡也有擺放些寄放的商品、一些黑膠唱片和書籍等等,讓整體的氛圍是活潑多樣的。
接著來到3331 ARTS CYD參訪,3331是由舊校舍所改建的,主要目標是提供一個開放的藝術空間給任何人以及讓需要的人可以創造自己的空間。3331 ARTS CYD的起名也是有典故的,「3331」在日本是有特殊意義的,是一種傳統的鼓掌方式;「ARTS」特別使用了複數,表示不美術、文化、當地居民歷史和參與的所有活動都包含在內。在3331 ARTS CYD創辦之前,是較少世代交流的,前面的公園原本很黑暗,在活用舊校舍成為新場所後,社區內的交流是提高的,開放空間讓整體氛圍提升。3331的頂樓也有一個小菜園,可以讓附近居民體驗種菜,以及籃球場,都是較安全、明亮的空間。
六天五夜的行程很快地結束了,不僅是課本上的知識得到了實體上的驗證,日本的終身學習現況也有最新一步的了解。在這幾天與多位大師和組織協會的成員一起共學,讓我在不同方面有更深一層的學習。大家聽得雖然都是同一位報告者述說,內容的深度是取決於提問者的問題的,我想這也是我在這幾天裡可以好好思考的地方。很感謝吳教授這次的促成,有這次機會能夠到各個不同機構、學校和社區間學習與交流,都是相當難能可貴的經驗,相信會在我的學習經歷中留下一筆難忘的回憶。
日本東京參訪心得與反思
20180718
日本東京參訪心得與反思
指導教授:吳明烈老師 系所: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碩士班 姓名:林俊丞 學號:104409503
關於東京
認知中的日本首都東京是世界前三大治安良好的都市,前稱「江戶」,於明治維新時打破鎖國200年的大和民族,開啟對外通商與交流門戶。有23個行政區,東京面積是全日本的百分之一,人口卻是全日本的十分之一。
有關此次行程
在決定參加之後,內人與我和承辦人以及群組保持了相當的連繫,一方面可以隨時掌握最新資訊,一方面可以做最好的因應。在整個行程上首先認知了參訪地點,對於行程先區分為先做功課的部份、邊走邊看的、需要的時侯才查詢的以及特別狀況才用的到的部份。
一個行程不是到達目的地方才開始,而是決定前往時就已經啟動,充分的準備也算是一個順暢行程的一部份,因此除了了解參訪行程之外,也要做心理上的準備,就是心理隨時懷著好心情,期待所有的遇見都是最好的遇見,所有的發生都是最好的發生。行李的準備方面,行前承辦人傳來了一張行前檢索表,裏邊有必備的與次要的,按圖索驥之後進行再確認。為了因許多自理的行程,所以對於用餐方面,行前做了心裏的假設,原則上就按照自已的喜好挑選餐點,電視上經常看到日本的美食節目,所以在這出了名的美食天堂裏,應該也只有想吃什麼的問題而已。
以為只是夏天,所以只帶了西裝與一件薄外套,然而在第五天自由行的富士山一日遊的時侯證明是嚴重不足的,富士山五合目突如其來的狂風暴雨以及10幾度的低溫令遊客塞縮在購物站裏,替店家賺取不少財富,所以充份的準備是很重要的,在這裏也算是上了一課。
住宿方面因為考量要能迅速到達參訪地點或是前往鶯谷與其他團員會合集結,選擇入住位於東京大學與鶯谷之間的上野區飯店,充份掌握地利之便,也能就近逛街物,一舉兩得。
交通問題佔了行程大部分,先是訂購往返的班機,從桃園到成田機場,再搭京成線至上野入住飯店,其次是了解哪些交通工具可以到達參訪地點;東京的交通四通八達,如果JR新幹線是大動脈、山手線內下的12條地鐵則是小動脈與微血管,因為要省時間,捷運是最好的選擇,除了買票都不用排隊等之外,搭乘的時間也是最快的,出國了就不想花太多時間在搭乘交通工具上,想把多一點的時間留在參訪行程上面,以滿足內心對日本的期待與認知。在自由的行程中比較經常遇到問路的問題,然而日本人相當親切、熱情,也可以用最簡單的英日語或中國話進行溝通前往最想要去的地方,即使是比手畫腳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許多中國人也在日本打工,在溝通上就沒有想像中的難。
早稻田大學
早稻田大學是前往東京參訪的第一個行程,所以於入住飯店後即搭計程車飛奔前往,會合後進行參訪,感覺上這是個氣質學府,校園總安安靜靜的,每個人都很有禮貌,喜歡閒逛新宿、銀座、竹下通的人,應該不喜歡這個地方吧!聽說早稻田大學有著名的伴手禮,法蘭酥與巧克力,可惜沒時間去販賣部,不過在地標後的日式庭園中卻發現一對石獅,上面刻著台灣同學會敬贈, 想必有太多的國人來過這裏了,希望他們把在這裏所學的帶回國內,對社會做出貢獻。
東京大學
成立於1877年的東京大學,是日本第一所也是最古老的國立研究型大學,有三分之二國際學生,校園的數棵高大銀杏樹也記錄了東大的歴史,在東京大學與日本企業家的小型研討會中,主題是暢談人生100年時代和學習型組織,在日本因為醫學的進步,高齡人口逐漸增加,男性平均年齡為81歲,女性為87歲,10人之中即有1人活過百歲,因此日本政府在2017年提出的人生100年的時代構想受到相當大的重視與迴響,健康與壽命是每個人需要面對與努力的人生功課也是高齡化社會最大的課題,如何擴大第三年齡層,縮短第四年齡層,他們從不同的生活中進行努力與實踐,例如:食的方面,納豆、生食等等養生食品的食用是很普遍的,反觀與國人的飲食習慣是不同的。
岡媽媽的家
它是東京世田谷區的一個社區公益團體,經營者提供了自已的場地,為社區老人與年輕人提供一個交流的場所,讓他們在這個地方能夠得到溫暖與進行學習; 經費來源政府補助百分之四十,百分之六十由辦理各項活動所得支應,在這裏印象深刻的是那台百年老風琴,在雅雯彈奏的茉莉花中,帶給賓主許多的歡樂!
喫茶小站
它是一間咖啡洗衣店,透過經營的田中小姐介紹,店內供應了咖啡及茶點,可以在自助洗衣的空檔時刻坐下來喝咖啡,做個短暫的休息,也可以和朋友聊聊天,這種複合式的構想帶給忙錄的現代人許多的便利。
中野區終身學習大學
日本的社區營造是先從社區本身需求做起,再透過政府與民間企業的資助,形式上比較像丹那佐哈爾的量思維模式,是由下而上的模式。與台灣相同,日本男性參與終身學習的人數比女性少,參與的項目以個人喜好為導向,分組討論中發現在日本並沒有所謂的批判這個名詞,或許是一切聽命於上司發號司令的民族性格所致。
日本文部省終身學習社會教育課
7月5日第四天,今天參訪日本文部省終身學習社會教育課,由生涯學習政策局丹野史教課長親自接待,丹野史教課長介紹了文部省的組織編制、政策規劃及行政運作模式,文部省設有終身教育局、初等和中等教育局、高等教育局、科學及技術政策局、研究促進局、研究與發展局、運動與青年局、文化事務局等部門。日本除了學校正規教育之外也特別重視終身學習教育政策,由各級學校結合公民館、博物館及圖書館及家庭教育推動全民終身學習制度。民眾可以充分地得到學習的機會,特別值得學習的是社區改造及公民協作方面,這個議題在國內講了很多,成員們也大多參與其中,所以借鏡他人,可以反思國內今後如何修正與改進,讓終身學習制度更榛完善。
最大收獲
從歷史軌跡可以看出日本對於近代中國的影響,毫無疑問的他們從學習中國文化而至超越中國,參訪後覺得此行最大收獲是:
1、 增廣見聞 促進中日交流
時常聽聞赴日旅遊的種種美好心情分享,自身卻是甚少前往,此行在參訪的過程當中,我們得到了相當多的啟發,不論是硬體也,軟體也好,日本基本上都是超越台灣許多的,因此啟發了向這個國家進行學習的更大動機。此次行程重點在於終身學習這個領域,學術機構參訪了日本最高學府東京大學及早稻田大學,民間機構則參訪了岡媽媽之家,終身學習大學等單位,讓我們對於終身學習這個課題有了更深切的體認。
2、 擴大國際視野 感受扶桑風情
百聞不如一見,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不到東京,不知道日本的先進,大和民族的思維永遠在為創造美好而改變,例如:為了改善生活,食的方面,他們講究營養的美食與發明許多電器用品;衣的方面,許多好穿又舒適且知名的品牌相繼上市,永遠都有最的選擇; 住的方面,東京是日本首善之區,寸土寸金,但環境卻是與自然相亙應合,在身處工作壓力之中,隨時都有非常療癒的公園可以舒緩身心。
3、 凝聚師生與組織學習協會情誼
此次行程是由台灣組織學習協會與暨南國際大學研究生組成,是一次成人的遠足,令人期待,成員擺脫了在學校的課業與生活的壓力,赴日進行參訪見學,見識日本的先進,行事態度與風格,透過行程中的修練,成就了成員間的情誼。
4、 印證國際大學海外見學課程安排的可行性與必要性
既然名為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就應該有國際大學應有的風範,教授曾經帶領暨大研究生遠赴德國及中國上海,得到相當大的迴響與肯定,擴展了終身學習、組織學習的深度與廣度,也讓研究生們增長了國際視野,實證了今後學校在海外見學課程安排方面的可行性與必要性。
5、 了解中華文化東傳日本後的實踐
自秦漢以來,稻作、植桑養蚕、紡織術、冶鐵等生產技術相繼從中國傳到日本,漢字、儒学、佛教、典章和藝術也為日本吸收接纳。因此中華文化與日本文化有著無法割捨的因緣,我們講學習、反思然後實踐,看日本就能得到這些印證,而且絕對超乎想像,無庸置疑。
結論
學習要具有五共的精神,共學、共好、共享、共樂、共憶,此行充分展現了這些特點,讓成員們留下留下美好回憶,感謝吳教授提供了這麼美好的平台,讓我們看見教授海外的人力資源,感謝林副校長的指點,感謝牧野篤教授精心的安排,也感謝風趣的何教授的導覽,感謝溫文儒雅的忠賢、才學兼備的詹瞻、映雪、山口香苗等留學生們的即時專業的翻譯,感謝此行的所有成員的照顧,也要特別感謝一路上協助過我們的任何人以及在日本橋陪我走了好一段路的日本朋友下村賢一先生,東京知性之旅課程雖已告一段落,卻點燃了另一個學習的火花,為下一次的參訪奠定完備的基礎。
借鏡日本高齡經驗-東京學術參訪交流
課程名稱課:知識經濟研究
參訪日期:107年7月2日~107年7月7日
參訪地點:日本-早稻田大學、岡媽媽的家、中野區生涯學習大學、日本-東京大學、文部科學省、喫茶ランドリ、3331 ART CYD
授課老師:吳明烈 教授
終發碩專:張棠茱 學生
學籍編號:106436513
借鏡日本高齡經驗-東京學術參訪交流
日本自2005年就已經邁入超高齡社會,他們的長照產業相當成熟;台灣人口在2017年底,老年人口首次超過幼年人口;2018年2月台灣的人口,更是第一次單月負成長,死亡人數高過出生,台灣的人口結構,正出現巨大變動。吳明烈、林海清、何宣甫等三位教授帶領暨大終發所碩士在職專班同學及組織學習協會成員到日本學術交流見賢思齊,分享日本高齡長照優質案例,於107年7月2日起舉辦為期四天的學術參訪活動,提供日本實地走訪長照產業觀摩學習與交流的機會,讓參加這次活動的終發所同學、協會成員見識到日本自邁入超高齡社會後在生活的困境中,還能有高品質的、永續地堅持推動長照的經驗,這個難得的學術參訪交流也讓學生感觸良深。針對這次參訪之長照機構,摘錄參訪過程中記錄到印象深刻之推動案例與此次的學習經驗做為本課程的反思心得。
第一站 早稻田大學
為日本國內首屈一指的私立大學,位在日本東京都新宿區,十分重視國際合作與交流事業。由明治維新時期開國元老之一,前內閣總理大臣大隈重信創立,至今已超過130年以上的歷史。早稻田大學的前身是“東京工業大學”,成立於1882年10月21日(明治15年)。大約在1892年,它被稱為“早稻田學校”,作為職業學校的別名。隨著從職業學校到大學的推廣,它於1902年9月2日更名為“早稻田大學”。
自行前往可乘坐東京Metro地鐵東西線「早稻田」車站3b出口,步行5分鐘,校園免費觀光實施時間:上課期間中的星期一~六、10:00~16:00。這次為我們導覽的同學是與我們同為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比系碩士班交換生郭孟倪小姐。首先介紹大隈講堂和大隈庭園,大隈講堂矗立於早大正門口,以早大創校者大隈重信命名。具有特色的尖塔設計,也使大隈講堂成為早大的地標之一。大隈庭園位於講堂旁步行約1分鐘,除了學生社團會在此活動,也是遊客賞楓、賞櫻和野餐的好去處。早稻田大學坪内有三所博物館一所歷史資源中心,一間是早稻田大學歷史博物館、一間是會津八一記念博物館、一間是博士紀念演劇博物館,是亞洲唯一一間演劇博物館,位於主校區內並可免費入館。一是早稻田大學歷史資源中心,希望學生重視學校成立以來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並從那裡學習早稻田大學的重要性。
第二站 岡媽媽的家
Okasan's house TOMO Welcome to the little old house with tatami! 是一棟古老的木製房子,鋪有傳統的日式榻榻米地板。這所房子的主人“Chitose Oka女士”去世後,這所房子被送給了她的親戚Kazumi Koike女士。Okasan's house TOMO至今已有70年以上的歷史。目前有25名的志願者來參加活動,這些志願者大都不是社區內的居民、也有很多大學生志願參加。反而在社區內的居民都沒有來做志願者,可以的話希望在任何的時機再做更多任何的活動。
Okasan's house TOMO一直是孩子們在世田谷周圍的年輕人和老年人聚會的地方,現在固定在每週三定期的開放。岡媽媽的家之市民大學機構於2007年7月正式的成立,在2008年8月開始不斷地嘗試舉辦了很多關於多世代交流的活動、育兒的活動、還有有關地震防災知識的講座及地震救災支援的活動。
來Okasan's house TOMO擔任志工的朋友們都擁有各式各樣的專業技藝,在週日時他們都會來到市民大學會所上課,課程內容例如一些不一樣的活動班、水彩班、鐵路模型班、圍棋班、還有手工藝品班的一些課程。來到Okasan's house TOMO會所參加活動的小朋友年齡在18歲以下、或受家庭虐待的小孩,都可以到會所來玩耍。凡是年滿18歲的青少年就有受限來活動的次數,大約可以每週到會所來玩兩次。
第三站 中野區生涯學習大學
是日本超高齡社會高齡者學習機構,東京都中野區於1973年創辦「長壽(KOTOBUKI)大學」,目的在於幫助老年 人閒暇生活過得更有意義,進而增加活力。長壽大學分為通學部與函授兩個部 份,其入學資格為年齡在60歲以上、85歲以下者免費入學。通學部的學生 每個禮拜上課一天,函授部的學生則是每年面授二次。長壽大學之上,還設有 研究所。創立於1981年的大學院(研究所),其設立目的在於培養老人社區活 動的領導者。2012年改稱為「中野生涯學習大學」,招生對象改為55歲至79歲 的區民,每年每人收費5000元日幣。取消研究所課程,改為提供三年課程的學習場所,每學年上課次數各 為22次。(103/11/24 台北市政府日本超高齡社會高齡者學習機構 研究報告)
第四站 東京大學日本企業交流
日本因為受到少子化、高齡化人口的來臨,日本政府因應超高齡人口無論是在建築住宅、輔助設施上的研究都以超高齡社會人口安生立命的使用空問做規劃。
開發了適合高齡者更適合住宅。
第五站 文部科學館
日本公民館是一種綜合性的終身教育機構,對於日本的成人教育活動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我國社會教育機構可參考日本公民館,改進工作方式及內容,積極經營,以充分發揮終身教育的功能。
日本公民館具有下列特色:
1.為密切配合社區居民生活,由市町村設立「公民館」(沒有縣立或國立公民館)。
2.以配合學校區域設立為目標。
3.公民館不僅是一種學習的設施,更是社區居民集會、慶典及舉辦各種活動之集合性場所。
社區居民積極參與公民館之運作經營。
第六站 喫茶ランドリ
位在日本〒130-0025 Tokyo, Sumida, Chitose, 2 Chome−6−9 イマケンビル1F,每日的營業時間:週一至週日每天開放,目前是10:00am~08:00pm。
是一間大約100平方米的“咖啡洗衣店”,還有一個家庭房,洗衣房,熨斗和縫紉機,供應咖啡,茶和小吃。可以喝咖啡、洗滌衣物。享受自己的輕鬆和與朋友,PC工作和一些製作。想讓更多的人參與及利用這個空間。
像這樣子複合式的店面在歐洲有很多,田中小姐想做的咖啡廳是在店內的空間設有自助洗衣的功能,目的是想讓更多的人參與利用這個空間。希望大家像朋友一様,可以在這裡讀書、打毛線或者是和朋友聊聊天。還設有一個家庭房,提供自助洗衣、裁縫、熨斗。結合家庭房、自助洗衣的概念,以滿足不同需求的客人,讓大家在這裡輕鬆地、自由地使用的這個空間。在日本,結合了高齡者、一般的上班族、或是小孩子,這三者共聚在一起的使用空間,其實在日本是比較少的。田中小姐就把這邊室內裝潢設計成一個人或者是高齡者,都能夠很輕鬆進來的空間。
第七站 3331 ART CYD
【第一場 3331起名的來源】
3331的起源,是取自於一種傳統的日本擊掌法,稱為「江戶一本締め」,通常用作於感謝會、喜宴等場合,即類似臺灣的「愛的鼓勵」,只是拍法不同,用以作為表達感謝之意,也有祝福之意。因其拍打聲音是以連三聲的「シャン・シャン・シャン」後,連續三回合,共九次(日文的九字通與苦「く(KU)」相同,最後再一次「シャン」,即如字面加上一劃後成了「丸」,意指送禍而後迎福的圓滿達成之意,因而引用「三‧三‧三‧一」擊掌法,而有了「3331 Art」一名。
現址原是昔日千代田區的Rensei廢棄中學校舍,受到日本少子化的影響而廢校後,轉型創新成為讓藝術家和創意人員可以自由地呈現他們多樣化表達的一個空間。
保留原來學校的空間氛圍,但透過各式的藝術展演、藝術家進駐及社區美學活動,不但讓廢棄的校園有了生機,也保留了歷史,活化了社區環境。現址保留原來學校的空間氛圍,但透過各式的藝術展演、藝術家進駐及社區美學活動,不但讓廢棄的校園有了生機,也保留了歷史,活化了社區環境。
【什麼是 Co-Minkan】
因為日本公部門辦的Co-Minkan不好玩,Studio-L 3331 Art 便自行發起創造一個Co-Minkan,他們心目中想要的Co-Minkan是一個能響應將人們和信息聚集的城鎮。
【我們來做Co-Minkan吧】
2018發起第一本雜誌2017 Co-Minkan HANDBOOK,剛開始的起心動念,由團隊中的每一份子提出心目中模範的 Co-Minkan ,思緒帶出來是很多很多、雜亂、分歧地,他們經過無數次的開會、討論、聚焦,逐一的將大家心中的輪廓描繪出來,最後他們將所有的行動集結在這本2017 Co-Minkan HANDBOOK手冊中。我有買下這本手冊,從圖片文中大致了解他們心目中的Co-Minkan是一個如果你來到這裡,你可以簡單地有一個舒適地下午茶時間,在這裡你可以找到與您在這裡一起舒適休閒的人,一起討論你想問的問題和挑戰,並且可能直接交到一個好同伴、或更好的結果,或得到一個工作啟發的idea來。
從這本手冊中可以了解到【什麼是Co-Minkan】【我該怎麼做?】【我該怎麼做才能保持良好的狀態?】如果看完了,還不過癮,那麼我們就來試做看看吧。
結論
明天會更老:臺灣樂齡活動還未完全的普及,尚有很多老人獨自在家只會看電視、等著白天到晚上,再從晚上到白天,甚至漸漸的沒有學習的能力。臺灣的樂齡社會需要有像日本超高齡社會在「住」、「行」、「育」、「樂」、「食」實際執行的經驗借鏡,朝更多元的終身學習、健康快樂、自主尊嚴、及社會參與,主動發現探究因應策略,善用樂齡學習政策以促進資源發展。
日本東京參訪心得反思
課程時間:2018.07.02~2018.07.07
課程地點:日本東京
學系:106終發專班
課程名稱:知識管理研究
學生姓名:林思妤
學號:106436511
課程進度:日本東京參訪之旅的學習與省思
風和日麗的一早,大家心情雀躍期待這次的日本參訪行程,即使新聞氣象台報導颱風漸漸逼近,絲毫不影響大家的好心情。六天五夜的行程,老師幫大家規劃了一系列日本參訪活動,早稻田大學、岡媽媽的家、中野區終身學習大學、東京大學與日本企業家小型研討會、日本教育部終身學習局社會教育課、Studio-L 千代田3331、Studiol-L喫茶…等機構,行程可說是非常豐富。
在第一天從成田機場出發,遊覽車緩緩駛進東京市區裡,看著車窗外的景色是一幢幢高樓大廈,腦海裡閃過的名詞是都市叢林,不過是水泥叢林。距離上一次到東京已經是九年前的事了,東京的繁榮盛況不減反增,當遊覽車駛進早稻田大學後,日本的校外學習正式揭幕,由早稻田大學教育學部國際交流委員會主任 新保敦子教授帶領幾位研究生接待大家,看著新保敦子教授笑得合不攏嘴的臉龐,很開心大家的到來,最讓人感動的是,他還親自手寫卡片贈送每一位參訪人員,讓大家又驚又喜。之後請研究生帶領大家走訪早稻田大學,而帶領我們校園參訪的研究生剛好是暨南大學的學姊,讓大家不由自主的感覺特別親近一些,學姊除了帶我們到校史館及展覽館參觀外,途中還加入有獎徵答的活動,活絡氣氛,在早稻田大學校園巡禮裡,印象最深刻的是學姊提到早稻田的館棟是以號碼來命名,這讓人不曉得該說是懶得取名字還是比較有特色呢?另外,學姊還特別介紹他們的討論室,不同於一般在圖書館禁止飲食、說話,每一間討論室都有不一樣的規定,透過門外的標誌,學生可以知道那一間是可以飲食、討論課業,哪一間是不能說話或是帶食物進去,聽學姊說,平常日可是一位難求呢。這一點倒是值得台灣學習的,有時候學生要討論報告,做作業,一做就是好幾個小時,而且也沒有場地可以專心討論,需要到速食店或咖啡廳消費才有地方可以討論,而這些地方人多吵雜,根本很難專心在課業上。
第二天一早來到同學們口中很難找得到的岡媽媽的家,看著東京大學三位研究生和導遊在討論路線就知道地點是多麼隱密,一開始我以為岡媽媽的家是聽簡報的場地,後來才搞清楚原來是在一間民宅裡舉辦各種活動,重點是,這些活動都是無償免費的,聽著負責人說中途好幾次很想放棄,但又想到疼愛自己的阿姨理念,只好咬牙繼續撐下去,透過政府的補助與地方大學學生合作授課以及幾位工作人員幫忙和義賣,才能勉強繼續營運下去。岡媽媽的家不同於以營利為目的的機構,他給人的感覺是公益團體,而且是不收一文的公益團體,連活動的材料費也不必繳,全部由岡媽媽支出,70萬人事費用加上其他雜支維持一整年運作,真的是非常不容易也不簡單。
下午來到中野區終身學習大學參訪,一幢外觀不起眼的大樓,走進去別有洞天,非常寬敞,有許多的教室,看著日方給的簡介與簡報,是一所特別為老年人規劃的終身學習大學,主要招收對象為居住在中野區,年齡55~79歲,關心地區活動的老年人,課程規劃非常嚴謹緊密,以三年學習為主,費用一年只需繳交5000元日幣,可說是非常便宜,第一年先以講座為主,第二年為小組學習,課程內容以世代學習、親子、祖孫關係議題為主,第三年是區域活動實踐以及與行政機關、大學交流。簡報結束後與日本阿公阿嬤互相交流,阿公阿嬤很活潑,對於我們所提出的問題爭先恐後地回答,而且是滔滔不決,話語中還帶著幽默的語氣,非常的可愛。對於中野區有這麼一家專門為老人家開課的終身學習大學我真的是非常羨慕,當初進暨大終發所其中一個目的就是為了家中的爺爺,即使高齡九十幾歲但身體非常健朗,但因為年紀大了在家無事可做也很無聊,想著不如幫他找找輕鬆的課程或義工,當作是打發時間交交朋友,但是一查,台灣似乎沒有提供給這麼高齡的長者有這個學習管道和場所。許多人或許會想,年紀這麼大了不如在家安詳天年,何必這麼辛苦,卻忽略了其實老人家也需要有人陪伴,打發時間的需求管道。透過中野區終身學習大學簡介,即使他們的終身學習大學招收對象是55~79歲中野區居民,但終身學習大學也有舉辦許多免費講座活動,年齡不限,只要是居住在中野區民眾都可以報名參加,也算是另類提供給八十歲以上高齡者學習管道。
第三天的參訪地點在東京大學,與日本企業家有個小型研討會,參與的企業總共有三家,討論的議題分別是松本市健康保健產業的措施、輕井澤Telework、人生100年時代社區營造,除了Telework主要是在講述移動式工作模式,松本市健康保健產業的措施和東急不動產人生100年時代社區營造主要是在講健康管理和參與社會活動等措施,三家的共通點是結合政府、企業、團體合作,解決當地交通、社區、社會、居民健康等問題。此外,由我方也提供四份簡報與日方分享我國社區教育的發展現況與趨勢、學習型組織、銀髮產業經營、Travel to Learn, Learn to Travel作為回饋。
第四天上午來到日本教育部終身學習局社會教育課聆聽丹野先生為大家介紹日本的生涯學習,透過丹野先生的介紹了解目前日本社會教育設施現狀,主題圍繞在日本公民館。公民館為日本社會教育設施,其設置旨在提供居民日常生活必需之資訊,協助社區居民自動自發的學習及社區活動,使其透過參加活動的過程,提高自治能力,並激發共識。然而近幾年發現,公民館的預算、館數、來訪客數逐年減少,甚至舉辦的講座也只占7%,代表民眾不太關心社會議題,因此,日本政府開始重視這個問題,提出解決地方問題、協助高齡者與外國人融入日本社會、提供志工學習管道、防災訓練…等以人本為設施、支援地域復興為目的,學習的機會。至於如何學習?學習什麼?由政府十年一次教綱改革開始著手規劃,連結家庭、地域生活型態、學校教育互助合作,最後與企業合作,由內而外攜手打造課綱內容與活動。
下午來到Studio-L 千代田3331、Studiol-L喫茶單位參訪,在到訪這二個單位前,老師請組織學會裡一位大姊向大家介紹Studio-L創辦人山崎亮先生,以及Studio-L是怎樣的一個公司,在參訪Studio-L 千代田3331前,Studio-L 工作人員先帶大家去Studiol-L喫茶初步認識Studiol-L的工作內容與成果。
Studiol-L喫茶是由Studio-L社區設計師所承接的提案,坐落於住宅社區裡的複合式洗衣店咖啡廳,一開始的想法為房子一樓空間閒置,於是大家討論如何來運用這個空間,但大家都處於討論、想的階段,沒有具體的行動去做,在因緣際會下,由老闆娘自己用行動開始為這個社區盡一些心力。考量附近住宅大多為高樓大廈,人們沒有可以交流的機會,於是想到國外洗衣店結合咖啡廳的模式,可以讓人們在等待洗衣服的時間,在咖啡廳稍作休息,做一些事情,促進彼此之間的交流。為了讓附近居民可以安心使用這個空間,消除大家對自助洗衣店內暗暗的印象,在設計上採取開放式空間,大家一進入到店內就可一目了然店內的陳設位置,另外,不做太新穎的設計,但又不希望太普通、老舊,而是可以貼近人們生活、放鬆心情的場所。礙於日本居住法規規定,有些事情讓人們在家裡無法盡情地去做,許多居民於是想到Studio-L喫茶,在這裡,大家可以盡情地去做自己喜愛的事物,不必擔心打擾到其他人,漸漸的,來Studio-L喫茶的客源大部分為附近居民以及高齡者,大家在這裡可以聊天、打毛線、玩音樂、做皮件、舉辦小型活動…等互相交流,增進彼此間的感情。
經由Studio-L喫茶老闆娘的介紹,大家就知道位於千代田3331的Studio-L工作內容就是「社區工作師」,透過仔細聆聽,理解真正生活及活躍於社區的居民的困擾與想法,以及他們期望為社區做的事,然後抽絲剝繭、分析整理,並轉化為有系統、且易於明白、可持續發展的方案,讓社區活絡起來。
綜合這幾天參訪單位,從中可以發現到,參訪的單位簡報主題都息息相關,不論是Studio-L公民館、中野區終身學習大學、日本教育部終身學習局社會教育課的生涯學習、日本企業家小型研討會的健康保健產業措施…等都脫離不了為人生100年時代做準備,旨在探討終身學習、社區改造,從小開始教育,灌輸正確知識,乃至成人溝通交流學習,透過民間與政府單位聯手合作解決當地社區與日本社會問題。
最後,謝謝吳老師這次活動的促成,讓我們到許多機關,學校以及和日本企業交流,真的是非常特別的經驗,也讓我們從中學習到更多寶貴的知識及豐富的收穫。
日本東京參訪之旅的學習與省思
課程時間:2018.07.02~2018.07.07
課程地點:日本東京
學系:106終發專班
課程名稱:知識管理研究
學生姓名:劉淑美
學號:106436509
課程進度:日本東京參訪之旅的學習與省思
一、前言(緣起)
透過暨大終發所同學們的起意及吳明烈老師的支持,開啟的這趟日本東京之行,是自己的旅行安排中不會出現的去處,也不太可能會在如此匆忙,行前仍在忙期末報告之際,還能出走,真的要感謝所有促成這次東京之旅的人。透過吳明烈教授大師的人脈,在吳教授把我們這次學習之旅需求提供給日本牧野教授,再由東京大學牧野教授善用自己研究計畫之相關資源及人脈,集結成就了這次結合組織學習協會及暨大終發所知識管理研究的參訪學習行程。
因為匆匆忙忙的打包行李就出發到日本東京參訪,沒來得及做相關的準備功課,而每到一個參訪的當點,所聽到的是不只是該單位自己在做,別人也有在做。心理都會有些半信半疑的,不禁會問真的是這樣嗎?但是只要耐心及用心去把參訪的行程走完,就不難發現原來它是有主題且息息相關的,真的是很多有心人都在做,且是跨業界的合作。日本的所有有心的人都朝在地社區化的終身學習與社區之發展在做,而且是產官學民一起合作,決非單打獨鬥。唯有大家攜手協力及並進,找出時間聚在一起對話,探索到使用者的需求,凝聚共識及方向,找到最佳的策略及方式,共同進行對話式的知識分享及組織學習。
走在日本東區巿區的街道上,最常看到的是騎腳踏車的人,到處都是,是一般人的交通工具,有很多人背小小孩,後載小孩,前籃放置採購物品:摩拖車倒是比較少見,只有特殊工作需求的人用得到。車子跟英國一樣是右駕駛座,靠左邊行駛,街道很乾淨,每個區域的特色都不一樣。
二、日本個人民間個體發起的社區活動〜岡媽媽的家〜有家的溫馨
岡媽媽的家在日本東京只是一間很平常且有院子的小平房,看起來不大,但有廚房、桌子、玩具等,已具全了所有照顧的功能,它就是一個家,它想要營造的就是一個很溫馨有家的溫暖感覺。它要告訴我們,只要用一顆愛心及本著關懷社會的願,不斷秉持善念及共好的初衷,排除萬難,堅持做下去,凡事都有可能性。我就覺得岡媽媽的家,有點像是一位宗教家(或許像神父、修女、牧師、尼姑、和尚等),發自內心的想要幫助他人。因為有這樣的強烈的意念,於是就付諸行動了,只要行動了就會找到出路。
我很為岡媽媽的家的行動力及慈善意念而感動,只要有心有念頭就行動都可以關懷及幫助社會其他人,我想我除了在學校裡把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代間學習課程繼續努力推動,未來也可以把自主團體在社區裡努力的做下去。岡媽媽的家為了營運下去,也會申請相關的計畫補助,辦理相關的活動及租借給外人使用此場地,以便能支出房屋的稅金。但為何都是遠方的朋友來租借辦動及參與?而不是鄰近社區的人在使用?或許社區大都使用了附近公共場所之設施了(如大學公園等場地),鄰近住宅民眾不會租用到小而美的免費的場地,而各地的大學或慈善相關活動才會想用這樣的場所。
三、日本中野區社區終身學習大學參訪
日本中野區社區終身學習大學課程目標通常以實踐學習為主,如何在社區裡活用及活化,並與各社區大學進行交流。跟台灣的社區大學、樂齡學習中心、樂齡大學及自主學習團體有些不一樣,台灣的沒有學制及證書,但日本是較嚴謹,高齡學生訓練較紮實,人員素質把關上都好像比較好。
後來,有進行分組討論(有社區大學的行政人員及高齡學生及校友),發現社區終身學習大學的高齡者學生及校友都很友善,似乎都有著帶領服務高齡者的特質,或許是其學制的篩選及3年的養成有其成效,看起來也都是身心發展較健康的長者,每人都頗有自信,也都很有自己的一把刷子。看到來社區終身學習大學當學生大都為男生,跟台灣的狀況似乎有些不同,大都自願及喜歡來學習,也都學習得很有成就感,但細問才知日本的高齡男人也不太喜歡出門,之所以願意走出家門來上課,可是因為男人不想在家被家裡的老婆女人念或嫌,所以,台灣與日本的退休高齡男人似乎都不太愛出門。但只要高齡男人能走出家門,出來參加活動或學習,他們比誰都學得起勁啊!
四、日本私立早稻田學及國立東京大學參訪
有機會到日本赫赫有名私立早稻田大學及國立東京大學參訪真的有眼福,悠閒的走在大學校園中,看到大學及研究生們,都很兢兢業業在浩瀚的學海之中,真的很是感動,可以看到他們學習及研究的樂趣。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就把這二所知名大學都逛到了,真令人驚奇,但要真正深入瞭解就還得多花些時間探究。此外,我也發現日本的大學校園都不太大,好像不一定要有運動場,但都很美且很有內涵。
在早稻田大學建築雖新舊建築交錯,但不突兀且井然有序。它有個討論閱讀室的地方很特別,有各式各樣的看版、桌椅及高低不同空間,提供給學生來自由隨意移動使用,可供學生來閱讀及共同討論用,應該是很受學生喜愛的場所,可以隨團體大小及討論方式腦力激發出不同的創意。
順著穿過中央公園,從東京大學的後門進去,就可以看到東大醫院,走在東京大學的校園(就好像走在台大的校園的感覺),校樹都很高大,尤其是大多是銀杏,且正在長果,很是自在,建築物有如古城(尤其是赤門,最有歷史意義古城門,曾在此發生學運活動),頗有其特色,歷史更是悠久(近200年),學風看起來更自由。但學生穿著也較不同,不時的會看到穿制服的學生,我想應是來參訪的高中生(東京到處都很容易看到學生在進行戶外教學)。我們在大鐘的地下室餐廳享用經濟實惠的美食,看著來來往往的日本年青學子及研究員,好像比較少低頭族,比較多是有自信及輕聲細語的學習者。
五、日本企業家小型研討會(台日交流)〜人生100年和學習型組織
印象最深刻是日本的「人生100年」之主題圍繞(比較像是在做真正合作研究或實驗性的研究計畫),產、官、學跨領域及業界的合作,重點是要為未來美好社會人生而努力,並透過活躍老化及促進世代交流活動,來建造社區設施並成就社區發展。先從在地居民意識為本而出發,打破業界的界限,讓有心的企業階段性的居中介入協助。從社區小單位做起,才能因跨界攜手合作,促進更多的社會交流,而能永績性的進行社會支持及關懷,及持續活化社區的發展。
媒體記者及政府也投入相關的宣傳支持及提供相關的政策配套措施,這樣跨領域的產官學合作真的是很不錯。我想我也可以在台灣統整運用相關資源去盡一己之力,說真的只有團隊合作才能發揮更大的力量及效益,要創造未來幸福的社會,是需要居住在這環境的人共同努力才能成就。
六、日本教育部終身學習局社會教育局座談
能成就這政府教育部機關的參訪真的不容易,且很經典,更不難看出日本政府官員的嚴謹及對專業尊重的態度,把教育的核心價值及重點掌握得很好,所有相關教育政策圍繞著最大範圍的終身學習而立而行,教育不僅包含了學校教育及家庭教育,也強調有包含社會教育。
因應少子人、人口減少及高齡人口增加,針對政府在Komninkan使用率減少,且少用在公民活動,而想轉型再發揮其社區發展的運用功能及建立新價值,發動了新的Komninkan 的推動發展模式,多有著墨。想把Komninkan改善為支持地方社區的發展,並化社群的聯結,建置社區網絡,面對社區在地問題及透過終身學習來解決相關問題。學校應提升與社區/社群的協同共作,學校課提供給社區來參加相關活動,善用及統整相關資源,以便共創美好的未來社區。
2020年要實施的學校新訂定之標準課程綱,學校課程不局限且是開放給社區使用的,學生所學的知識及技能也要能運用在生活及社會,所以應考量當時的社會生活之需求,而要學些啥麼重點,關於如何去學,得要著重在主動互動及體驗學習的過程及方式。從幼兒園,經國小、國中、高中,到大學,各級學校與在地社區拉寛了社群支持系統,結合社區網絡,一起攜手合作,共同來教育社區小孩及青少年,課後課外運用社區在地資源進行教育活動。
七、日本Studio-L公司座談及企業社區開店個體經營案例參訪
先去實地觀察、體驗社區洗衣咖啡自在休閒館案例,這案例是由3331設計公司與經營者理念合作,依店長需求不斷對話,而設計、裝潢、裝修、佈置出來的樣子,持續依擁有者的理念經營(讓來自助洗衣的人有個輕鬆自在的駐足及交流場所)。這也是另類的公民館,要讓鄰近的社區居民方便且喜歡使用,會自然走進來,能增加其使用的頻率,也能提供社群較適用的聚會交流交誼的場所,做什麼都可也可點餐,但消費額似乎也不少,這也可平衡經營的支出及收入。
3331 Chiyoda藝術公司朝向另類公民館的經營模式(但不租借給政治相關活動),尤其是提供藝術畫廊及藝術展演,甚至是相關藝術及社區活動,也協助社區進行聚會對話討論,以便營造社區發展其文化及特色。
在社區營造時,非常重視主動去拜訪地方具有影響力的組織與意見領袖,透過建立良好關係的及發展好的夥伴關係,這些關鍵組織與人士又會去影響更多人來參與,於是形成很好的滾雪球效應。希望促進居民實現自我、活用技能,及解決社區居民的問題。期能促進民間及公共區域的Comninkan的開放使用,讓社區民眾交流及互動,共同為社區營造及發展而進行對話及努力,民間公司也能協助社區在地化,並結合社區特色發展,創造社區及社會善的循環。
八、結語
這次的東京參訪學習之旅,真的讓我看到已經歷很多年高龄社會的日本,很落實在推動由從社區居民使用者需求為本的,產(企業團體)、官(教育部等)、學(東京大學、中野區生涯學大學等)、民間(個體)携手合作新改良的公民館運作模式,不斷朝經充分與居民對話所形塑的方向,共同努力及學習,在地的自主聚會討論與成長,持續為發展共好的生活及人生,共創社區/社會幸福感。日本人用自己的文化嚴謹組織脈落及有秩序有禮貌的態度,所營造出彼此信任氛圍,很多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似乎,回應到台灣的情況應就不一樣,在執行上所會遇到問題或許就不盡相同了。但,只要有理想又那份愛心,運用好的學理去研究及運用,大家一起攜手合作,整合運用相関社會資源,我相信未來更融合的及有發展的社會環境是可期待的〜大家一起加油吧!感謝這次所有的参與日本東京之旅的成員,真的我也從學員身上學到很多喔!
大師级的吳明烈老師精心規劃安非的日本國際觀察及其所带領的参訪團員真的是優秀極了~雖然參訪結束了,但學習是終身的,且一定要持續下去的。因此,針對這趟的學習得再進行相關反思及執行,而且還要不斷提醒自己莫忘初衷,並自我期許要努力的去行動及實踐它喔!也要持續提醒彼此及互相支援帮忙呢!
這趟的參訪扣準終身學習的主題,真正看到日本政府、社會、企業、民間及學校共同組織學習及並進行知識管理,一起為自我的成長與社區/社會的未來發展而努力。另外,還要特別感謝這一路上一直陪伴我們,以及幫我們翻譯的東大博士班研究生,都是日本東京大學牧野教授的研究高材生。還有這領域的專業教授們(吳明烈、林海清及何宣甫)及優質的台灣組織學習協會的團隊們提供的學習陪伴及學習典範,在一路上適時的分享相關經驗及知識,對於終身學習晚輩我們,真是來到了快樂學習的天堂,好不幸福吔!
在交流談到如何鼓舞居民擴大參與社區改造與發展,日本想要增進社區民眾的使用,先設計創造吸引人進入的場域,再辦理有趣的活動招幕人願意主動進來,由社區民眾使用者需求為出發,透過產、官、學及民間的協同合作,充分與使用者對話並一起組織終身學習,共創及發展社區特色及社群產業,永續經營、創造美好的社區未來。
日本所推的人生100年與台灣的學習型城巿的理念不謀而合,若能透過互相交流及學習,將台灣的學習型的理念政策再參考使用日本所推動的人生100年之有效策略,善加運用相關知識,並落實終身學習及組織學習,或許可以讓台灣的學習型城巿計畫推展的更有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