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課程--心得分享
課程時間:2018/09/22
課程地點:中科A302
學系:107終發專班一年級
單元:終身學習的再概念化與發展潮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推展終身學習的發展、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與終身學習的發展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蕭宗原
學號:107436504
離開學校這麼久了,如今要再重新拾起書本、踏進教室,著實有點掙扎。也想著可以撐整天的課程嗎?萬一下午打瞌睡怎麼辦?
以上這些想像,其實是多慮了!這天精神好的很,(承認有打了幾個哈欠),不是前一天睡好好,也不是咖啡喝多了,而是明烈老師溫文但又風趣的講課是最強的黏著劑!
一、「學習無所不在,珍惜生活中所有事物」。終身學習是全面性的,包含正規、非正規及非正式學習。過去自己卻認為學習僅就是在教室裡、有講座授課這樣的形式,卻忽視了非正式學習這一重要部分。聽一個演講、閱讀、與朋友交談,甚至旅行,這些都是學習的一環。學習是不拘形式的,而日常生活當中我們也正透過這些非正式的學習,無形地漸漸增加我們的智慧。明烈老師說人類最早的學習就是在互相交談中進行的,說的也是,人類的祖先怎會有開班授課這件事呢?
二、藉由明烈老師分享求學歷程經驗、生活所遇點滴,顯現日常週遭平凡的一事一物,都是我們學習的因子。
三、Learning ≧ Changing。隨著科技技術發展、各項知識的爆炸層出不窮,知識的衰退期也跟著大幅縮短,學習新知的速度要比外界改變的速度更快。這樣的改變,也使得自學能力比拿到高學歷更重要,因為在新科技浪潮襲捲之際,終身學習早就已經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個攸關大家生死存亡的轉攂點,因為,我們要有被利用的價值。
四、「終身學習」這項工作,原來已經有許多國際組織、國家大力推動頗久,也都有許多成果,我們雖然也有「活到老、學到老」名言,政府也曾推動終身學習護照,但似乎沒有接續相關細項作為、後續政策,公務人員終身學習時數也變得應付行事。政府應該作為領頭羊,營造學習領域、氛圍,進而影響民眾,落實終身學習的要旨,學習無時無刻,就在日常生活中。
1070922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心得報告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18.09.22
課程地點:中科A302
學系:107終發專班一年級
單元:終身學習的再概念化與發展潮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展終身學習
的內涵、影響與貢獻;經濟合作發展組織與終身學習的發展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葉世凱
學號:107436516
學習心得:
每個學科均有其源起、概念與發展趨勢,終身學習理論也不例外,它深入每個人的生活而無所不在,它涵蓋了我們的生命歷程。生活上的任何情境.對話.分享.旅行.美食等都是學習,也就是世界即教室、處處是學習(非正式)。教育學者杜威說:你教孩子學什麼,就是在阻礙他的未來成長。傳統教育學生不敢發表自己意見,有問題不敢發問,學習動機不強烈,少有小組討論。而今天的上課是對話並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從談論中分享同學的看法,老師的分析,之後的課後心得報告,改變了一個學習者學會表達、會思考、會自主多元學習,會創新發掘問題,落實了人文主義之學習。
無論是本土化、全球化,從以前到現在,在在均顯示個人要生存,家庭要和睦,社會要安定,經濟要成長,國家要進步,人民就要學習,最終體會終身學習的重要性方能達成。實務在推動上需保障人員繼續學習的權利、培育師資、政府推動的決心,學習場域的提供與營造,如學習型城市、社區大學、長青大學、樂齡中心等等(需求取向)(非正規)。軟實力方面則是找出自己的價值並快樂學習,也就是學習之後能創造出價值。
而UNESCO提出教育五大支柱豐富了終身學習的內涵,可再加上「學會付出」,會付出就會有行動力,就會去做去學習有責任,這也是人文主義的學習。
終身學習在順應世界潮流與社會變遷下,會有其各階段推動的理念,是工具是人文價值都不能脫離社會公平正義,考慮到弱勢,實現學習型社會願景。社會有分配性,配合創新,終身學習的理念才能實現並終結學習落差。另當追求L>C的同時,是否找到自己的定位而快樂學習(如對組織的承諾、自我價值、鼓勵自己不斷創新、認識外在衝擊,有長遠的視野)。
而在回流教育的理念上,如德國基爾特制度的先就業再讀書,強調工作經驗,方能體悟學習重要性,真正學以致用。瑞典教育部長巴莫所提的25歲及四年工作經驗再讀書,也是此觀點。而我國學校教育(正規)長達20幾年,這麼長的序幕卻是工作所需的幾%,正如麥肯錫共同報告作者倫德說:人生頭20年唸書,接下來的40至50年工作的模式開始動搖,我們必須開始考慮在整個職涯持續學習和接受訓練。的確,學校只是序幕,接下來的終身學習才是精彩。
結語是為自己定位找出自己的價值、工作型態再出發,有自我價值才能有執行力,鼓勵自己不斷創新與學習,如此學習才能樂學,自己也能如「學習燈塔」般的發揚光大並照耀別人,進而建立一個學習型社會。
知識管理研究課堂心得與反思
課程時間:2018.08.11
課程地點:中科
學系:106終發專班
課程名稱:知識管理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張棠茱
學號:106436513
知識管理在每一個企業的成長過程中,如果都有有效的記錄、搜集、儲存、管理個人與組織的知識,隨時加強知識的積累和沉澱,就可以讓員工快速地學習與成長。這道課題很難,尤其在學生個人任職多年的傳統糕餅產業中,一直沒有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口碑產品,還不時地聽到客人抱怨連鎖店商品品質不一致、時好時壞,公司內大師傅們雖有將『職場專門知識』擬出圖片流程且具體實做地傳承給連鎖門市以身作則教導學徒製作產品的基層主管師傅;不禁自問,這家公司內部有沒有做好內隱知識庫循序漸進的師徒傳承的知識學習管理呢?值得學生在此議題上好好深入地學習與研究。
在明烈老師課程中了解:「要有效進行知識管理,必然會涉及到學習。個人與組織一方便必須學習如何知識管理;另一方便則應該繼續學習,以延展知識的層面與深度。」
如何學習知識管理…,需要先自問
1. 我們會學習嗎?
2. 我們想用的時候能夠找到嗎?
3. 我們要如何讓人知道我知道呢?
4. 我們要如何讓知識帶來價值?
5. 我們要如何讓價值發揮創新超越競爭?
知易行難,知難行易,持續學習,無限延伸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心得分享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18/09/22
課程地點:A302研討室
學系:107終發所在職專班一年級
單元:終身學習的再概念化與發展潮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展終身學習的發展、經濟合作發展組織與終身學習的發展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梁佳宏
學號:107436503
學習心得:對於一個跨領域學習的我來說,今天的課程與教授的授課方式,確實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寶貴的經驗,如同在課堂中,對於教授透過每一位同學的工作經驗作為切入點,以對話式的教學方式,讓我對於終身學習有了不同的認知與看見。課程中,除了理論與實務的相互共融,國際組織的介紹以外,特別是老師分享出國唸書的學習歷程的分享,讓終身學習宛如一部電影般的讓我身歷其境,特別在分享到一個旅遊勝地之所以吸引人,在於三個層次:美景、美食與文化,是否可以與旅人達到共鳴,也讓我思索到今天的企業或機構,必須要有吸引人的核心價值,才能真正的留住人才,並且藉由學習達到認識→認知→認定其目的。透過今天的課程,讓我自己的重新反思自己現有的工作中,對於成人教育有了不同層次的思考,需求導向確實是我們在規劃課程中的核心價值,但是對於需求的定義卻有不同的思維,例如:需求是來第一線工作者的期待呢?還是來自上級(機構)的期待或是課程規劃者本身的認知與評估,都必須不斷的查驗與檢核,才能確保達到訓練最大利益。因此,『學海無涯勤是岸、青雲有路志為梯』面對世界環境的變遷,學習必須打破既有的框架才能Learning≧Change。
0918成人教育學研究心得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主題:成人教育的意涵、性質、範圍、相關名詞與概念
授課講師:吳明烈老師
日期:2018/9/18
學生:莊于葶
學號:107409506
學習心得:
課程的一開始,老師提到一些做計畫時需注意的事情。第一個是子計畫的連結性與完整性,子計畫間如果有定期會議、互相溝通的管道,可以彼此交換執行現況,各計畫帶領者的專業各有不同,遇到問題可以共同發想解決行為,所以計畫與計畫間的交流是很重要的,才能發揮1+1>2的綜合效益。
第二個是Output與Outcome這兩個詞的差異。首先Output是一些數字面上呈現的結果,例如:參與人數、參觀人次、活動小時數等等,而Outcome則是一些實質會帶來什麼影響的說明,例如:產值、效益與改變等等。不管在提企劃案或是寫成果報告時,除了寫出明顯能反映出的Output外,如果能更深入的分析,指出能有什麼樣的Outcome,會更能說服人這個計畫案是好的、是有效的。這樣的手法不僅用在寫計畫案上,日常生活中需要說服他人相信自己提議時,這也是一個重要的技巧。
接著老師提到了「Place-making地方創生」這個詞,最近這個詞非常非常的流行,天下雜誌獨立評論提到:「『地方創生』這一名稱發源於日本,其中心思想是『產、地、人』三位一體,一句話來說,就是希望地方能結合地理特色及人文風情,讓各地能發展出最適合自身的產業。」
課堂上提及的天空的院子、小鎮文創的確是台灣很成功的例子,但其實早在「地方創生」這個詞彙開始流行之前,各地早有在做這樣的事情。離我們最近的桃米社區就是最好的案例,運用當地生態豐富的特點發展生態觀光,也將在地居民培養程導覽人員;還有埔里鎮上的籃城社區,將當地的歷史文化資源盤點後說故事給大家聽。
儘管台灣是個小島,但四處都有不同的生態、歷史及文化背景,地方創生是對我來說最重大的意義是凝聚當地人的情感、保留當地既有文化、讓當地小孩對自己生長的土地產生情感連結,進而也學習尊重甚至欣賞不一樣的地方特色,讓台灣的多元文化真正的能一直流傳下去,而不是徒留生活樣貌越來越相同、文化歷史逐漸消失的感慨。
至於「地方創生」到底是不是一定要發展成觀光產業,我認為是不一定需要的,就如同日本對地方創生的定義,發展出最適合自身的產業就好了。花若芬芳,蝴蝶自來;如果一個地方有特色,自然會吸引有興趣的人前來探索。
最後,課堂上多次提及的Learning與Change之間的微妙關係,我的看法是:在這個快速變動的時代,我們只有不斷學習才能跟的上改變;同時也因為我們學習,所以有力量去改變世界。
107409501王佑晴
2018-09-24, 週一 14:24
成人教育學研究心得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時間:107.09.18
學生:王佑晴
學號:107409501
課程主題:成人教育的意涵、性質、範圍、相關名詞與概念
在成人教育中,不斷地學習以及提昇自我能力,才能夠達成L > C的核心概念,不被外在環境改變而遭到淘汰,在這堂課中學習到了成人教育之意涵、性質、範圍、各個學者對其定義及發展史,更重要的是終於充分地瞭解正規教育、非正規教育、非正式教育三者之差別及界定,有助於在日後相關期刊之閱讀。
在成人教育相關名詞中提到了與人力資源發展的關聯性,在人力資源發展中有三大概念分別是組織發展、員工發展、訓練發展,而這概念的核心又回歸到了成人教育之核心概念-學習,在這個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結構層面中,學習成為一位良好的知識工作者,並且應用在實務中,才為學以致用。
107409503陳文琪
2018-09-24, 週一 00:11
『成人教育的意涵、性質、範圍、相關名詞與概念』心得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主題:成人教育的意涵、性質、範圍、相關名詞與概念
授課講師:吳明烈老師
日期:2018/9/18
學生:陳文琪
學號:107409503
學習心得:
現今成人教育的概念,逐漸地被成人學習和終身學習所取代,希望學習是互動的,所以也因此不只只看到output而是重視到outcome,觀察到學習的後續所帶來的效益與影響。
成人教育的型態有正規教育、非正規教育非正式教育。其實一直以來,非正式教育一直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看本書、欣賞一部電影或是一趟旅行,都可以是學習的方式,而L≥C 就是要我們除了不斷的學習外,還要能趕得上許多外在因素的改變,而非故步自封、畫地自限,更要1+1>2,使學習能達到綜效,像前陣子製作論壇的宣傳影片,透過團隊的腦力激盪想出slogan,且助理提供老師的簡報,使得影片最後能夠完成,如果單憑一己之力,一定沒辦法如期完成的。又如老師在課堂上要我們透過分組討論「place-making」(地方創生),透過這樣的方式,更可以達成1+1>2的成效。所以綜效即整體所發揮出來的力量會大於個別發揮出來的力量。
學習對人類來說,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如何持續不斷的終身學習是一大學問,而如何引起學習動機,是學習的基本,否則沒有學習動機則再好的教學及內容都枉然了。我想最簡單的就是讓學習生活化、生活學習化,便擁有學習的動機,而使學習無所不在。
107409513李晉毅
2018-09-23, 週日 13:26
成人教育的意涵、性質、範圍、相關名詞與概念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主題:成人教育的意涵、性質、範圍、相關名詞與概念
授課講師:吳明烈老師
日期:2018/9/18
學生:李晉毅
學號:107409513
學習心得:
本週上成人教育的意涵、性質、範圍、相關名詞與概念,在本篇尚未上課前預習時對於某些概念或是名詞有許多不清楚及疑問的地方,但透過不斷反思及找尋相關資料可以漸漸理解相關概念,在上課過程中教授也補充許多重點將校外實務經驗在上課時講授給我們聽,也說明L>C的概念讓我去了解現在因應環境快速變化,我們要不斷地去學習在人生中不斷學習也跟終身學習息息相關了,而在上課過程中教授給予我們討論時間也跟同學相互討論並從同學身上學習,在上課過程中讓我明確知道學習的重要性,也告訴自己要不斷學習並且不斷精進,學習是無止盡的讓我之後對於本課程或是領域有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