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組織學習研究第二次心得
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日期:2017.03.07
授課地點:暨大303會議室
課程:組織學習研究 架構二、 架構三 學習心得
任課老師:吳明烈 教授
學號:106409502
學生:李芬芳
組織學習的重要性:好與不好的企業組織,會影響個人工作效率,更無法創造更大工作效益進而事倍功半,無法提升自我肯定的能力,影響企業組織的發展。
企業組織中以人才至上並創造價值,而留住好的人才就是財富。
學習型組織具有兩項基本觀念:組織進行學習 組織促進學習在發展中進行實現與願望,在培育中學習影響力思考模式,在團體中不斷的互相學習。一般企業組織或社團組織對於員工的組織學習並不是非常重視,(對我而言這就是我目前最大的困進)相對的員工對工作的熱忱度就不夠積極;在組織中,如果個人沒有進行學習,整體團隊與整體組織更無法創新與改善。
課程裡印象最深刻的煮蛙文化與螃蟹文化
將青蛙投入已經煮沸的開水中時, 青蛙因受不了突而其來的的高溫刺激立即奮力從開水中跳出來得以成功逃生。青蛙反倒因為開始時水溫的舒適而水中中悠然自得。直至發現無法忍高溫時,已經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螃蟹的文化人都知道,竹簍裡放一些螃蟹,只要有其中一隻往上爬,其他螃蟹便會紛紛攀附其身,結果往上爬的那隻螃蟹自然被拉了下來,到最後大家還是爬不出來、明爭暗鬥,甚至想盡辦法、極盡所能去攻擊、壓制對方。(短短的故事讓人由感而發)
老師提到在組織中我們需要的是勇於積極改變的信念、態度與行動,進而結合善的力量,為創造更美好的組織願景而努力。(銘記在心)
中正高碩一 李連增
2017-03-12, 週日 08:20
組織學習研究:架構二、架構三
授課日期:2017.03.03(五)
授課地點:中正教育二館558教室
課程:組織學習研究(架構二、架構三)
任課老師:吳明烈教授
學生:高碩一 李連增
回思歷來的學習過程,由早期的傳統學習到組織學習,在短暫的期間裏,各種學習理論與知識都已越來越快速在創新中展現。
今天的組織學習課程進度分別為:組織學習理論的發展與內涵及組織學習文化的塑造兩個架構。組織學習主要分為單環學習和雙環學習及再學習。班尼特Bennett 1998,學習型組織是一種能將學習調適及變革等能力深植為組織文化的組織,是以組織文化所涵蓋的價值、政策、實踐、體制、結構都能支持人員進行學習。
還記得老師說的水結晶、老人與蠟燭、雁行文化、老鷹文化、猴子文化、土殺文化、螃蟹文化等,並闡述說:組織學習需有開放分享;良好的組織文化需有物質文化(如:獎酬)、精神文化(如:正向能力、肯定、雪中送炭)、制度文化(好的不能因人改變)。學習要和績效結合在一齊;領導者要懂得帶人,站在高位莫忘初衷。
這堂學習除上述外,還學到的修練學習:智慧、氣度、貢獻,凡事要全面思考,勿斷章取義。
中正 成碩一 姚宗汶
2017-03-11, 週六 23:06
組織學習研究 架構二 架構三
在這次的課程中,我新認識了『單環學習』、『雙環學習』及『再學習』這三個詞,雖然單、雙環都有其需要的重要性,但仍需要『再學習』作為這兩者學習的再往前的基礎,並且清楚了解這三方面的學習,進而能思考自己在何種情形裏,該用什麼方式來應用在自己身旁。
另外,就是提到的六種不同的文化,藉著一個一個的分析,使我從其中看見自己在以往所犯的錯誤,藉此提醒自己該有更多的學習,如將雁行文化,其中為着同一的目標,而一起向前、高度的凝聚力、彼此分工及互相鼓勵的文化建立起來,也成為未來所要思考的方向。
中正成碩二徐滄維
2017-03-11, 週六 17:31
組織學習研究:架構二 三
授課日期:2017.03.03(五)
授課地點:中正教育二館558教室
課程:組織學習研究 架構二 架構三
任課老師:吳明烈博士
學生:成碩二 徐滄維
民國86年,我參加中國生產力中心舉辦的人力資源管理顧問師班,當時就談及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變形蟲組織/組織扁平化等議題,可惜當時似懂非懂,並沒有深入學習~~今天的課程就讓我從頭了解了一次組織學習的意涵,可謂收穫良多!
要塑造一個組織的學習文化,並非簡易的事,麻雀再小也得五臟俱全缺一不可,組織越龐大,要塑造學習文化就越加困難,此時,領導人的真知灼見就左右了組織學習的開始,但一如雁行理論,領頭的大雁是須更替的,不同的大雁在不同的位置都有其功能與貢獻,因此,隨著組織的擴張,領導者會是一個領導團隊,管理者也要在不同的位置上扮演好恰如其分的角色;往下延伸至各個職務,也需要各級從業人員善盡職責完成職務功能,這一些都需要不斷的學習,也唯有學習才能確保組織的競爭力~~故而,個人對學習的認知以及相對的努力,構成了組織學習~~針對這些學習的規畫以及學習成果的管理,從而構成了組織內的知識管理,可以說:知識管理是組織學習的具體表現,也是學習型組織競爭力之所在!
要在企業內推動組織學習文化,首要獲得領導者的認同與強力支持,其次,要有成熟的專業人員被授權主導其事;推動方式與方法要獲得管理階層的了解與配合,有這些條件,乃具備成功塑造組織學習文化的可能!
以上是學習心得~~
成人教育專題研究(二)106.3.7.上課心得:
時間:106.3.7.(三)
地點: 暨大304會議室
課程:成人教育專題研究(二)
授課教師:吳明烈 教授
學生:林秋玉
學號:106409506
教授一番附有哲理的話:
「改變能改變的,
接受不能改變的,
改變看似無法改變的但是卻是又能改變的。」
讓我重新思考自己以往的人生經歷與生活上種種的考驗與改變,而從每個人課堂上的分享當中,也學習到許多很實際的經驗。雖然對於自己的發言,原意只是單純知道面對很害羞的同事,該如何一同互相學習改進的方法?以創造銷售上更好的價值與成績?希望提出來透過同學豐富的經驗能給予我實際的建議。
也許是表達上不夠清楚完整,造成誤解成我對同事有芥蒂,其實受到的回饋,心裡有點小難過;但也正因為如此能讓我學習到,在發表問題時,應該先思考更完整、把重點表達更清楚!所以還是謝謝大家給予的建議,我知道自己資質愚鈍,但我會更努力學習的,謝謝教授與大家熱心的指教!
組織學習研究106.3.7.上課心得:
時間:106.3.7.(三)
地點: 暨大303會議室
課程: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師:吳明烈 教授
學生:林秋玉
學號:106409506
今天上課聽到教授說到有關行為教育學的一句話:「一個習慣的養成;要有21次的堅持。」覺得很受激勵!
在團體當中如何去學會適應環境?或者從當中能夠因著共同願景,而能共樂、共學、共享、共好、共憶(益),當遇到問題時要如何一同解決問題?進而創造團體中的價值,都是像Argyris(阿吉利斯)跟Schon(熊恩)所說,我們需要透過單環、雙環、再學習,與彼得聖吉的進行學習+促進學習,兩項學習型組織的概念不斷去努力的,透過不同類型的學習型團體、學習型城市,甚至學習型台灣的系統化+專業實際的行動+反思,陪才、育才、留才、適才,才能真正讓組織能創造價值,帶動終身學習的發展。
教授後來給我們看的圖片,組織學習中的五隻手:(1)握手~良好人脈。(2)舉手~透過分享,彼此學習。(3)牽手~同心合意(共識)。(4)拍手~讚美、鼓勵、正向肯定。(5)動手~實踐、執行。跟分析有關團隊中的幾種文化比較:煮蛙文化、猴子文化、土虱文化、雁行文化、螃蟹文化、老鷹文化等,更讓人印象深刻,學習到更多!
(*上課地點跟課程題目前一篇寫錯.再傳一次做更正.不好意思!)
組織學習研究106.3.7.上課心得:
時間:106.3.7.(三)
地點: 暨大管院5010室
課程:終身學習專題研究
授課教師:吳明烈 教授
學生:林秋玉
學號:106409506
今天上課聽到教授說到有關行為教育學的一句話:「一個習慣的養成;要有21次的堅持。」覺得很受激勵!
在團體當中如何去學會適應環境?或者從當中能夠因著共同願景,而能共樂、共學、共享、共好、共憶(益),當遇到問題時要如何一同解決問題?進而創造團體中的價值,都是像Argyris(阿吉利斯)跟Schon(熊恩)所說,我們需要透過單環、雙環、再學習,與彼得聖吉的進行學習+促進學習,兩項學習型組織的概念不斷去努力的,透過不同類型的學習型團體、學習型城市,甚至學習型台灣的系統化+專業實際的行動+反思,陪才、育才、留才、適才,才能真正讓組織能創造價值,帶動終身學習的發展。
教授後來給我們看的圖片,組織學習中的五隻手:(1)握手~良好人脈。(2)舉手~透過分享,彼此學習。(3)牽手~同心合意(共識)。(4)拍手~讚美、鼓勵、正向肯定。(5)動手~實踐、執行。跟分析有關團隊中的幾種文化比較:煮蛙文化、猴子文化、土虱文化、雁行文化、螃蟹文化、老鷹文化等,更讓人印象深刻,學習到更多!
組織學習研究 架構二、 架構三
授課日期:2017.03.07
授課地點:暨大303會議室
課程:組織學習研究 架構二、 架構三 課後心得
任課老師:吳明烈 教授
學號:106409503 學生:鐘家淇
老師在課堂中說的:只要人類存在的一天,就有學習,在組織學習裡,「人才是組織最重要的資產,而找對人才所創造出來的價值是相當可觀的」。課堂中了解從組織學習的意涵、觀念、重要性、層次、與文化的關係、效應、改變、自我超越、到群體團隊的學習及運作。組織學習修練是否能達成目標,除了學習環境外,也取決於個人、團隊、與整體組織的學習、並積極參與和投入,過程中不斷的調整,避免重覆錯誤,來提升個人、組織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其中老師講解有趣發光蠟燭的故事中,比喻企業領導人及用才的重要性、和組織文化裡的老鷹、土虱、到雁行文化裡,加速實現共同目標、工作分攤、高速凝聚力及向心力,到組織成員的相互關懷照顧、及互相鼓力的重要性,如學習的五隻手、伸手相助,而非背後襲擊(企鵝的影片..很好笑)。
老師說在組織學習中,「若知識只是理念跟想法,而沒有行動,是沒有用的,需要勇於積極改變信念、態度與行動,當真心想改變的時候,事情才有可能改變」。看到老師認真沉浸在閱讀的照片中,及課堂中的講解,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激勵,讓我更清楚我想學習的明確目標是什麼,除了我有心學習外、不要害怕學習過程中的錯誤,可以透過不斷的練習,能夠適應性的學習、創新性的學習,還要能將學習活用於生活中,自我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