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林素芳素芳
2024-04-05, 週五 00:56
組織學習課後心得(2024/03/28)
課程時間:2024/03/29(五)
學系名稱:中正大學成教所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單元:組織學習的發展趨勢、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林素芳
學 號:612710013
生命中需不斷追求自我提升與成長,成為自己的貴人,以在困境時自己幫助脫困並多與自己內在對話,順境 逆境-都會是人生好境,秉著樂在其中,過程中有樂趣 在每個過程都是快樂的,就會讓學習有快樂、及意義 終能積極投入、自然、自在並習慣,獲致所有發生都是最好的發生、所有逆境都是最好逆境並由逆境發生中找到其中的意義與啟示!!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跟一群(夥伴)對的人不僅走得快也能走得遠!學習與人相處互動是一件美好的事,由共學、共享、共好、共樂、同理彼此中獲得彼此成就共好的生命價值與效益;從對話學習中去自我的改變、自我超越,也藉由行動模式、團隊學習及組織共同願景打造去互相觀察、學習產生共頻共震彼此成就事業與專業!
向過去學習(以經驗為師)、向未來學習(創新、直覺、融合高度模糊、不確定性、接受失敗、開放自己、接觸無法想像) 傾通內在的心聲,組織學習與領導變革的過程:需由共同夥伴共同完成生命的價值 共同實踐生命所要做的事情。
推動組織系統變革-看清所見 (我看見 我感受 我領悟 我學習 我分享 我改變 ) 以開放精神實行意志、確認自己所接受的假設、去聆聽看見過去及從未驗證過的事實,即是一切真正學習的開始與關鍵。選才(是關鍵)-選對的人 自動自發有問題會幫忙解決 做對了給于鼓舞與正能量才能共好的持續善緣循環!記住改變人是不如改變自己般容易的!!!
最後援引達爾文(晚年書信所言)-如果時間能倒流,一定重新立下每周除工作外聽聽音樂 讀讀詩歌的生活規章,讓自己感到有興趣的事,而不再是讓生活是忙碌的。
中正成教所碩一 吳彥霖
2024-04-04, 週四 20:31
組織學習研究課後心得(2024/3/29)
課程時間:2024/03/29(五)
學系名稱:中正大學成教所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吳彥霖
學 號:612710003
組織學習的發展趨勢與變革策略
隨著科技的蓬勃發展,現代組織學習的模式也是更加多元,不再像以往的單打獨鬥,更重視成員間知識的共享、移轉與個人化的自主學習。因為組織間常有不同背景的成員,對於個人的知識及學習力,就需要規劃出適合彼此的方式,透過組織願景與成員學習需求的結合,創造有良好學習效能的組織。
順應環境的發展來調整組織已經是目前的常態,我們得透過強化自身的思辨能力及持續進步,才能掌握改變時所帶來的阻力,與組織共同實踐變革願景,產生獨一無二的學習文化。
自我超越
學生認為在自我超越中最難做到的便是誠實面對真相,在碰到困難或挑戰時,有時會下意識的刻意迴避,導致問題不但沒有被解決,反而還為此停滯不前。因此在這次的報告中,了解到各個步驟應該要有的心態及做法,將行為具體化後,便可以透過建立願景來使自身有更堅定的目標,以不斷調整自己來解決困難。雖然自我超越乍聽之下有些抽象,不過透過一連串的改進後,便能發現自身的蛻變。
心智模式
聽完同學的報告後,學生認為心智模式對於個人的學習實在非常有幫助,就如同自主學習中,我們常用自身經驗去試圖理解一些事物,有時過於先入為主,反而不是一件好事,所以當透過改變自身的心智模式,可以使自身慢慢地去探索自己的想法,釐清現實與想像中的差異,在個體思想與事物間取得平衡,學習如何反思,更加嚴謹的審視自己,提升個人的成長與發展。
五項修練之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
組織學習研究-3/29課後心得
課程時間:2024.03.29(五)
學系名稱:中正高齡所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單元:五項修練之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丁裕娥
學生學號:612751005
透過對台達電(Delta Electronics)和古倫博士(Dr. Gordon)的實例分析,我深刻體會到了組織學習的重要性和實踐方法,特別是在自我超越和心智模式的方面。以下是我的心得:
自我超越(以台達電為例):
台達電作為一家知名的電子製造企業,其在技術創新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努力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台達電不僅致力於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還積極參與社會公益和環境保護。這種以人為本、追求共贏的價值觀,激勵著員工不斷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目標和意義。在台達電的案例中,我學到了組織應該如何激勵員工自我超越,建立共同的價值觀和使命感,實現個人和組織的共同成長和發展。
心智模式(以古倫博士為例):
古倫博士的課程提供了一個系統性的學習框架,幫助我們理解和應對組織中的各種挑戰。在課程中,我們學習了心智模式對於個人和組織行為的影響,並探討了如何認識和挑戰自己的心智模式,以促進個人和組織的成長和進步。古倫博士以其獨特的教學方式和豐富的知識,深深吸引著我們,啟發了我們對於心智模式的深入思考和探索。這些學習不僅激勵了我們對於自身潛力的挖掘,還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應對組織中的挑戰,實現個人和組織的持續發展。
結語:
透過對台達電和古倫博士的實例分析,我深刻認識到了組織學習的重要性和實踐方法。自我超越和心智模式作為組織學習的重要元素,不僅能夠促進個人和組織的成長,還能夠激勵我們不斷探索和創新,實現更大的成就。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我將繼續運用所學,促進個人和組織的不斷成長和進步,並積極投身於可持續發展和社會責任的實踐中。
謝謝今天報告的同學們,你們呈現的方式讓我們印象深刻,在這份報告中,你們不僅以台達電和古倫博士的案例作為實例,更巧妙地結合了組織學習的核心概念,展現了你們對於學習的深入理解和全面思考。我特別欣賞你們對自我超越和心智模式的深入探討,這些內容不僅關注了理論層面,更引導我們對於個人成長和組織發展的實踐思考。
中正高齡所-林怡慶
2024-04-03, 週三 09:43
組織學習研究-3/29課後心得
組織學習研究-3/29課後心得
課程時間:2024.03.29(五)
學系名稱:中正高齡所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單元:組織學習的發展趨勢、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林怡慶
學生學號:612751011
組織學習在當今全球化的知識社會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隨著時代的變遷,組織必須不斷學習和創新,以保持競爭優勢。組織學習不僅僅是個人學習的累積,更包括團隊學習和組織學習,這三個層級的整合對於組織的成長至關重要。在學習的過程中,組織成員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分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組織學習的發展趨勢分析中提到了融合多元文化的重要性。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加頻繁。將多元文化的精華巧妙融合,可以為組織學習帶來更多的啟發和發展。此外,超越傳統的五項修練,探索新的組織學習方式也是當前的發展趨勢之一。
說故事在組織學習和變革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說故事,可以有效地分享知識,激發參與者的互動和學習熱情。運用說故事的力量,可以促進組織成員之間的合作和團隊智慧的發揮。
此外,組織學習也應關注生活資產和永續性的問題。生活資產比資本財產更為重要,並且與永續性密切相關。尊重生命和自然,是組織學習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融入組織良善的訊息和意念,將有助於促進組織成員的自我實現和整體組織的提升。
創新組織學習方式和培育組織終身學習者也是當前的發展趨勢之一。不斷尋找更好的方法推動組織學習,並且鼓勵組織成員成為終身學習者,將有助於組織學習的長遠發展。發展組織學習策略聯盟也是一個重要的方向,有助於提升組織學習的效果和成效。
也謝謝今天報告的同學,不僅將理論解釋的淺顯易懂,更透過實作讓大家進入、體驗到另一種學習心流。
中正成教所碩一 蔡佩珊
2024-04-02, 週二 09:49
組織學習研究課後心得 - 2024.03.29
架構四:組織學習的發展趨勢與變革策略
架構五:五項修練之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與心智模式(mental models)
課程時間:2024.03.29(五)
學系名稱:中正成教所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蔡佩珊
學生學號:612710001
一場從「對話」開始的學習 (From listening to understanding then appreciation)
課程的開始,老師帶領我們一起聊聊彼此這段時間學習的體會,大家藉由分享,一起實踐了「組織學習有賴於組織成員相互的了解」,從「我的世界」走進「我們的世界」,一個共學、共享、共好、共樂、共憶的世界。深刻感受到,Peter Senge 提到學習的3個要素: 1. Listening 2. Understanding 3. Appreciation的重要,而這3個要素皆需要藉由 「Love」來串聯。
組織學習的發展趨勢(From seeing our seeing to respect for life)
改變(系統變革)向來是組織學習的重要本質,其首要的工作,即是以全然開放精神、心靈與意志的智慧去看清人們所見(seeing our seeing),塑造組織新學習文化的同時,融合東西文化,將知識管理作為學習型組織的第六項修練,並運用說故事的力量,激發出不同的觀點與團隊智慧,在組織中融入良善的訊息與意念,以創新組織學習方式,打造終身學習腦,培育出組織終身學習者,進而發展組織學習策略聯盟,來增進生活資產與永續性(respect for life)。
因應組織學習發展的變革策略( We need profound change)
Peter Senge 提出的深層變革(profound change)結合內在因素(人的價值、渴望和行為)與外在因素(過程、策略、作法與制度)的變化,在人與制度的有效整合及資源與時間的積極投入,這些因素讓組織成功變革得以實現。變革策略的實行從人的改變做起,落實並循序漸進,化解變革過程中遇到的阻力與障礙,讓生命的感動形塑「愛」的組織氛圍,這便呼應到 Peter Senge 所提到學習的三要素: Listening、Understanding、Appreciation,而這三個要素皆需要藉由 「Love」來串聯以展開組織變革。
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
只有透過個人學習,組織才能學習。因此,自我超越是組織學習的核心。藉由 Peter Senge 提出自我超越的五項修練達到自我超越的境界:建立個人「願景」(內心真正最關心的事)、保持創造性張力、看清結構性衝突、誠實面對真相、運用潛意識(專注於心中真正想要的結果),而「以身作則」是領導組織自我超越的核心策略,因為行動永遠比言談的效果來的大,如同《愛麗絲夢遊仙境》作者Lewis Carroll 在文中所說:「The best way to explain it is to do it.」
心智模式(mental models)
新的想法無法付諸實施,根源於「心智模式」,因此,只有與自己心靈相遇,才能領導,如同德國 Dr.. Ansellm Grün所說:「先進入內心,才能往外採取行動」,藉由尋找內心的黃金,自我覺察,思行合一來改變我們的心智模式。 Peter Senge 的心智模式四項核心修練:擁護的理論與使用的理論(需一致)、辨認「跳躍式的推論」、練習運用「左手欄」、兼顧探詢與辯護,為調整心智模式提供一個方向與依循。
建立學習型組織,是一場持續終身的旅程。我們不僅能從「天補、地補、人補」獲得滋養,「自補」-自我超越、改變自我的心智模式更是關鍵,唯有讓個人不斷學習,才能帶動組織整體的學習、成長與創新。
112409507 甘如傑
2024-04-01, 週一 19:46
歐盟終身學習的發展脈絡與經驗評析
課程時間:2024.04.01
課程地點:線上論壇
學系:112終發碩班
課程名稱:歐盟終身學習的發展脈絡與經驗評析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甘如傑
學號:112409507
課程心得:
在今天的快速變化世界中,「學習型城市」這個概念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新穎且充滿啟發的理念。透過老師的演講和提供的資料,我對學習型城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學習型城市不僅是一個概念,更是一種社會文化的進步象徵,它鼓勵我們持續學習,不斷創新,並透過這些行動來推動城市的發展。
學習型城市的核心在於終身學習。這意味著每個人,無論年齡、性別、職業或社會地位,都應該有機會學習和提升自己。透過學習,我們不僅能夠提升個人能力,也能夠為社會帶來正面的變化。學習型城市的成功建立,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參與和貢獻。這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創新和實踐。
透過老師這次的分享,我更加確信,學習是一個永無止境的旅程。它不僅是個人成長的基石,也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作為一名學生,我深感自己有責任和機會去參與這個過程,不僅是為了自己的未來,也是為了我們共同的家園。真的很謝謝老師這次如此精彩又令人深刻的演講,讓我對於台灣學習型城市的未來又有了更美好的憧憬。
中正成教所 李昕真
2024-04-01, 週一 15:23
組織學習研究-3/29課後心得
組織學習研究-3/29課後心得
課程時間:2024/3/29(五)
學系名稱:中正成教所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單元:組織學習的發展趨勢、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李昕真
學號:612710007
組織學習的發展趨勢與變革策略:
組織學習在組織中,有時只是被當作提升與外界競爭力的策略,若是以功利多寡來衡量組織學習推動的必要性,就失去組織學習的本質。組織學習是由成員們一同達成發展共識,無論在自我成長或組織利益方面,且隨著大環境趨勢變化,我認為組織學習是一個推進的過程,透過不斷學習內化後推出新的行事模式,也進而發展成變革的能力。
平常生活中,「直覺」是時常下意識被運用在選擇或表達中,若能培養一個準確、較少偏誤達到有效溝通,我們就需要透過自我覺察方式將鏡子轉向自己,從心智模式來改善。在改善心智模式的修練中,其中對於「擁護的理論與使用的理論」很有感,這是從日常聊天中就能覺察到自己是否有擁護的理論與使用的理論不同的情形。可以從生活小事上發現並透過學習或反思釐清來改善,在未來職場工作上可以有效溝通並準確行事。
今天報告組的分享讓我收穫滿滿,是滿載而歸啊!透過國內外企業案例的分享,對於自我超越與改善心智模式這兩項修練的運用方式有更實際了解。在企業中,透過金錢與利益不是留住人才的長久之計,領導人本身需實踐五項修練釐清自己與組織願景,才能有效且長遠的將成員引領前進。
學習型城市的新未來與發展
課程時間:2024.03.27
課程地點:A302研討室 (線上)
學系:112終發碩班
課程名稱:學習型城市的新未來與發展
授課教授:吳明烈 特聘教授
學生姓名:樓家安
學號:112409520
老師在今天的演講一開始就提到了學習型城市的再概念化,老師將Learning City這兩個字將字母分開解釋,就明確的表達學習型城市的理念,就是一個城市透過透過改變,創新,讓這種變化形成一種趨勢,然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不斷循環, 進而達到終身學習終身獲取的概念。
Learning City
Learning:Lifelong Learning
Earning
City: Change
Innovation
Trend
Year after Year
國際學習型城市的發展
1.古代時期 (The Age of Antiquity):早在2500年前的希臘,柏拉圖提出了教育理論「Dia Viou Paedeia」,強調教育促進市民生活和城市成長。
2.開展時期 (The Age of Innocence):直到1990年代之後,學習型城市的發展才受到更廣泛的重視和推動。這個時期代表了一個嶄新的開始。
3.實證時期 (The Age of Experimentation):在開展時期之後,進入了實證時期。英國的教育與就業部倡導了學習型社區的最佳實踐,並提出評估實踐和進步的工具。許多城市陸續加入了學習型城市網絡。
4.進步時期 (The Age of Advance):經過樂觀積極行動的實證時期,學習型城市進入了進步時期。TELS與OECD的推動產生了更多新想法,並為學習型城市的建立奠定了良好基礎。
5.理解時期 (The Age of Understanding):歐盟從更廣泛的觀點出發,發展學習型城市與區域。然而,部分會員國僅採用終身學習的經濟或成人教育觀點。
6.強化時期 (The Age of Consolidation):經過多年的努力和成果累積,學習型城市與區域進入了強化時期。
台灣學習型城市的發展階段:
(一)播種期
臺灣學習型城市的發展在2010年之前係處於播種期,在這階段推動的學習社會與學習型社區的政策賣務,為學習型城市的發展播下了希望的種子。
(二)開展期
2010年召開的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提出了學習型城市鄉鎮的政策構想,此為臺灣首次在政策文件出現學習型城市的概念名詞,並將之視為終身學習政策的重要内涵。
(三)紮根期
2011至2014年期間推動學習型城鄉政策,致力於社區永續發展實驗站的推動,並促進中小學閒置空間轉型社區多功能學習中心,這階段是為臺灣學習型城市的紮根期。
(四)成長期
臺灣學習型城市的推展,隨著2015年教育部建立全國性學習型城市領航計畫以及目前的教育部推動學習型城市計畫而持續成長,邁向嶄新的里程碑。
學習型城市強調透過持續學習和創新來推動城市的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在學習型城市中,終身學習是一種核心理念。城市鼓勵所有市民,無論年齡、性別、職業或社會地位,都能參與學習,並透過學習來提升自己的知識、技能和能力。這不僅有助於個人的成長和發展,也有助於提升城市的整體競爭力和創新能力。學習型城市透過不斷的變革,鼓勵創新思維,然後透過創新來推動城市的發展和進步。這包括推動科技創新、社會創新、文化創新等各種形式的創新。通過創新,城市可以解決各種社會問題,提升城市的生活品質,並創造出更多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學習型城市的發展需要我們不斷學習和創新,並通過實踐和反思,不斷優化和完善我們的發展策略和方法。讓我們一起努力,共同創造學習型城市的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