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第三單元 組織學習文化的塑造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標題:第三單元 組織學習文化的塑造
課程時間:2022.03.01 (二)
課程地點:A302研討室
學系名稱:終發碩一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學號:110409506
學生姓名:詹琪美
學習心得:
所謂的組織學習文化即是指具有繼續學習文化的組織。每個組織都有其獨特的組織文化,要型塑組織文化包括有: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若從探討組織文化的變革及改善時,常見有下列幾種組織文化:煮蛙文化、螃蟹文化、猴子文化、老鷹文化、土虱文化、雁行文化等。無危機意識安逸就等死→煮蛙文化;互相踩踏拉扯牽制→螃蟹文化;墨守成規,蕭規曹隨→猴子文化;汰弱留強,適者生存→老鷹文化;適度的刺激與挑戰→土虱文化;團隊合作互相扶持→雁行文化。
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的經典之作《從到A到A+》(Good to Great),書中所謂「第五級領導」,他認為第五級領導人藉由謙虛的個性和專業的堅持,建立起持久的卓越績效。老師提到此書中有雙子理論(鏡子與窗子),
當遇到逆境事情做不好失敗時,卓越的領導人看到的是鏡子,在鏡中看到的是自己,會告訴自己說,沒做好是自己的錯,是自己努力不夠,會反省自己該付的責任,不會將錯誤歸咎他人。當處在順境事情做的很好面對成功時,卓越領導人看到的是窗子,他會看到窗外的人,並且透過窗子,看到許多人的努力及付出,會告訴自己說,今天自己能有一點成就,都是靠別人幫忙才造就了自己,要知道謙虛與感恩。對於鏡子與窗子的理論,覺得特別有感觸,在真實的社會中,常見到的是(有功長官爭,有錯屬下背),如果能在職場上遇到有擔當的上司是一種福分。
組織學習研究3/1課程心得
日期:2022/03/01(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名稱: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單元:組織學習文化的塑造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呂佩招
學號:111409506
課程心得:
課程從『一生能有幾多夢』開始,或許我已過了愛作夢的年紀,現在轉而是對未來的計畫。今年有幸,我也開始進入執行計畫-讀碩士班,也很開心和一群樂學的同學們學習。老師在課堂分享擔任學習型城市審查委員的過程、第一屆專班成立初始的過程,我更覺得態度與溝通技巧的重要,以及平時待人處事、公事上除了外在也要考慮內在層面。期許自己也能藉著專業進修帶領團隊邁向雁型文化。
在櫻花樹下的小組討論〜以大自然為師,探索校園中的組織學習文化… 四組發想及老師總結~ 1.枯木文化,枯木可逢生。 2.大自然生命力文化,樂於分享。 3.蜜蜂文化,蜜源,自己的工作先做好。 4.花見の文化,感佩校園初的系統規劃設計。 一期一會,把握花期(機會)。 一生懸命,日本的職人精神。 善用優勢,活學活用。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大自然的生物各有其生活、生存法則,萬物萬事都值得學習。
組織學習研究
11.03.01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時間:111.03.01
課程名稱:人生有夢-組織學習文化
授課老師:吳明烈教授
學系名稱:終發所碩一
學生姓名;石蕙萓
學號:110409510
心得:
人生有夢,夢想DREAM,生命有多長夢就有多長~
夢想是一種驅動力、夢想是一種改變實現..
老師說:生活中要多觀察學習(學習要用心),找專家學習,要找對人(要懂得生活中挖寶),並學習組織,要有探究的精神,很多事要問,要懂得探究。
談到;招待客人面帶微笑會覺得很輕鬆-是組織文化,認同組織選才很重要、培才接受度也是其中的重點,在欣賞陪練人生中的廣告中,看見人生路上的陪練者,它們秉持We share We LINK ,這人覺得很溫馨,人生的旅程不孤單,有好多的善知識值得去學習與挖寶。
近中午老師帶全班到櫻花園去探討大自然,一棵樹不會因部分腐敗而停止生長,連續下了幾天的雨,櫻花也不因氣候的影響繼續綻放美麗,花朵間的蜜蜂不會因為雨水清洗過而停止採花蜜,地上的小草在石頭縫間拼命地往上成長….
我想老師的用意是要我們學習用心、用心去觀察體悟,醞釀學習組織的根基。
這堂課學習到要有研究的精神,提升自我學習組織與培養系統思考。
組織學習研究
111.02.22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時間:111.02.22
課程名稱:組織效應及組織學習
授課老師:吳明烈教授
學系名稱:終發所碩一
學生姓名;石蕙萓
學號:110409510
心得:
課堂上老師介紹好多個效應,其中鳳凰效應讓我印象深刻,浴火鳳凰浴火重生,爬了一下文,原來浴火效應在企業界是一套起死回生的計畫,九項策略可以讓頻臨死亡的企業東山再起,浴火重生術,應該要好好研究其中的奧妙。
期間介紹了領導人要有三種改變人生觀:
1. 改變你所能改變的
2. 接受你所不能改變的
3. 改變看似無法改變,卻又有所改變的
三種有點像繞口令,卻有它的意義所在。
老師提到了徐志摩人間四月天,三段愛情故事,句句扣人心弦,文字之美妙,言語間的交流,如點點滴滴的水珠彈跳於綠葉間,滔滔不絕的流水順暢而沒有要停下來的意思,以此比喻有組織、有架構的!
最後凡事找方法,找出口、而不是找藉口---激勵人心。
這堂課談到效應與組織學習、舉例,受益良多。
2022.03.01 組織學習
課程時間:2022.3.1 (二)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
授課老師:吳明烈教授
課程主題:組織學習文化的塑造
學系名稱:終發所碩一
學生姓名:張芠寧
學號:110409505
心得: 在課程開始前,同學們先進行了文章導讀,今天的主題是夢想。每個生命都有著各富特色的想像力,有些人的想像只能侷限於內在,有些人嘗試將想像具現化。文章中,老師以DREAM這五個字母,作為築夢、圓夢的具現式步驟。D為Discover(發現)。R為Research(尋找)。E為Experience(經驗)。前三個單字,我認為是每個個體對於自身的見解與體悟,唯有認識自己,才能依據自己的腳步,慢慢將夢想遞進。A為Action(行動)。M為Management(管理)。最後兩個單字,是將夢想由腦海中抽出,為展現給自己和他人。因此,需要慎重對待,並且嘗試完善規劃。課程的尾聲,我們來到了戶外,距離學院最近的櫻花林。由同學們藉由課程後的反思各自發想,認為組織文化能以什麼樣的主題,作為各自的特色,我想一期一會更能代表內心的想法,珍視人、事、物間的相遇,人生短暫,且行且珍惜。
2022/03/01組織學習研究心得
課程時間:2022.03.01(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名稱: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單元:組織學習文化的塑造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吳宜娟
學號:110409519
心得:一個人的人生中有多少夢想,我們該如何築夢,首先對於夢想要負有行動力,不是空有夢想,而欠缺執行力,這樣會變成一個只會做白日夢的人。有了夢想的人生,可豐富生命,在追求夢想的旅途中,會看見不同的風景,這是任何事物都取代不了的,在一步步地實現夢想時,內心的滿足感及成就感,會使身、心、靈都感到豐盛。
在組織學習文化中,因受到組織文化的薰陶下,發展出自己的獨立特色,例如:有些組織的氛圍是愉快、或者是嚴謹的,各個單位的文化,都會些許不同,但相同是每個組織團體都需要學習,有學習才會進步,每個人身在團隊裡,就像是在一艘船上,團員們要有一致的目標,朝同一個方向滑行才會前進,如果大家的想法、意見都不同,船就會翻覆,這用在組織的道理也是一樣的。課程的最後,老師帶領著同學,去欣賞櫻花,感受到大自然帶給我們的體悟,在樹木、花朵之間,感受到其中的美妙,因一週前仍都是下雨天,今過大雨滂沱的數日後,還是有樹葉、花朵不畏風雨,在晴空萬例後,綻放出來,藉此也可以看出自然界裡生命的韌度。
OLD咖啡及籃城書店巡禮
課程時間:2022.03.02(三)
學系名稱: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高婕寧
學號:110409514
心得:
今天要終身學習的地點是OLD咖啡以及籃城書店。OLD咖啡是我第二次去,因為這堂課是小班制,所以才有機會讓老闆介紹更多不同種的咖啡!這些都是上次來沒聽過的,而且這次來讓我收穫又更多,不管是從製造還是烘培,甚至到地區等就有好大的學問,而老闆從軍人身份畢業後,轉職做了自己最喜歡的事情且不斷學習,真的很符合終身學習的精神,因為很多人雖然說喜歡,但在學習的過程中只要覺得辛苦就會想放棄,但老闆不僅不覺得辛苦還學有專精的將咖啡的技術,和自身對咖啡要求都有一定的標準,我相信下次再到OLD咖啡的話,一定又可以學到不同的事情。這次也很幸運的可以進到老闆烘豆的地方參觀,我覺得他令我敬佩的地方在於,他不只對咖啡品質講究,還瞭解烘咖啡時會產生的物質,並讓這個物質不會危害到環境和人體,也下足了不少功夫,真的很感謝老闆對自身的要求才能讓我們品嘗到很棒的咖啡。下午到籃城書店,一直以來很喜歡書的我,知道埔里有這麼一間獨立書店真的很開心,實際到場參觀後,也發現了很多書店沒有的書,旁邊還有小型博物館,很幸運的剛好有展出的作品,是在介紹埔里的地理文化,隨後老師帶我們走讀社區,我覺得這樣的方式很好,讓我們更加了解社區營造的相關內容及結合終身學習的精神!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3/2 課程心得
日期:2022/03/02(三)
課程地點:old咖啡、藍城書房
學系名稱: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單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終身學習的發展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古冬青
學號:111409502
課程心得:今天是非常充實且充滿驚喜的一天,早上明烈老師帶我們來到old coffee,一間神奇的咖啡館,賴老闆專業且好客,讓我感覺更像一間咖啡工作室,它的地點相當低調, 隱身在兩家店鋪中間的巷子裡,走進巷子又是另外一番天地,靜謐的小院別有洞天,在這裡可以沉下心來,聽到老闆如何實踐他的終身學習之路。
繁華的都市中,越來越多的咖啡館迎合快節奏的生活,而在這裡,我驚喜於賴老師如此認真地在推廣咖啡文化,他希望實踐咖啡與感官的結合,讓我們細細體會每一口咖啡如何讓味蕾跳動,感受無論是酸或者苦在舌頭不同位置產生的奇妙效果。我們也喝到了來自不同產區的豆子,每一種沖煮過程都不同,期間賴老闆也分享了他收集的各式咖啡器具,更有老闆的第一支手沖壺和濾杯,從淪陷在咖啡的世界里,至今30多年,老闆說吧檯就是他的遊樂場,他和來這裡的每一位朋友交流咖啡心得,分享他的咖啡知識。他分享自己的烘豆工作室給大家參觀,那裡是他可以全年都擁有優質生豆的寶庫,佩服他軍人轉業投身咖啡行業,不僅學以致用,更願意與人分享這份喜悅,他的熱情讓我覺得很感動,聊到創業老闆也能將自己的經驗傾囊相授,在這裡,不僅收穫的是咖啡知識,更多的是老闆不斷精進自我,認真踏實的精神,正是這些點滴的積累,讓old coffee可以呈現給我們好喝、風味獨特且擁有故事的咖啡。
下午的行程我們走訪藍城書房,因為有人說它是“一個一直牽著我回埔里走走的地方”,行程前我就充滿期待,整座書房功能齊全,非常有層次有書房、餐廳、社區廚房、民宿,甚至還有美術館,美術館是新建成,與台灣歷史博物館正在合作眉溪流域的展覽讓我對南投地區又有了新的認識,在餐點的部分,也是非常用心,書房內的整面書柜搭配紅色磚墻,讓人走過就忍不住隨手翻閱,仿佛時間可以靜止,可以感受著老闆對這片土地的熱愛。書房寫著埔里的故事、藍城巷的在地文化,就像是一間屬於這村子、這土地的故事館。
明烈老師帶我們穿過這裡的社區,微風徐來,漫步巷子裡,聽老師邊走邊講,去感受每棟建築的不同風格。剛剛開始接觸“終身學習”這個概念,但今天的參訪讓我更能體會,如何把終身學習和生活融為一體,理解了終身學習是如何以學習者為核心在進行推廣的。
滿滿一天的行程不僅有那些精彩的分享,更有豐富的知識,真的物超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