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成人教育學研究課後心得
課程時間:2020.11.03
課程地點:A302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學 系:諮商心理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碩班
姓 名:黃佳慧
學 號:109409504
課程心得:社區學習與社區發展/ 吳沂倩、林彥妮
為什麼要社區學習呢?社區學習就是讓成人脫離學校之後也能夠繼續學習,有著終身教育的概念,而終身學習與社區總體營造都是要促進個人發展與社會進步。社區發展與社區營造又有什麼不同呢?社區營造主要是“凝聚社區意識”,尋找地方特色,社區發展工作針對社區居民之需求,由當地社區居民自行擬定推動計畫,社區發展是國家建設的基礎。為什麼社區發展很重要?1.改善居民生活2.保留吸引人才3.增加工作機會4.使犯罪率降低5.促進社區繁榮6.活絡社區經濟。不論是社區總體營造還是地方創生都是強調地貌、產業、人才,社區總體營造是1994年台灣的新名詞,根據一個社區的特色改造其文化面貌等,而地方創生發源於日本,其中心思想是「產、地、人」三位一體,自2016年起國家發展委員會推動「設計翻轉 地方創生」計畫,地方創生最重要的「創生」概念就是可以使一個地方能夠不被世代的洪流淹沒,可以繼續留存;地方創生與社區學習是相輔相成的。報告同學介紹了「厚熊笑狗」為埔里基督教醫院、愚人之友基金會、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共同推動的,創新理念所創設之長照生活品牌,目的在於推動「互相照顧」的長期照顧模式,而「厚熊笑狗」即是取於閩南語的諧音。每個人都會老,或許健康、或許不健康、或許有錢、或許沒錢,但不論是哪一種變老的方式,都需要人與人互動,老師提到了「保密防諜」是對於老人重要的提醒,意思也是與人保持密切互動,防止跌倒;當我們老在一起時到底可以做什麼?提早開始思考這樣的問題,就能更願意投入這些議題。我們住的地方、遇到的人事物,都會在不知不覺中對自己產生影響,幸福地理學意旨住的地方會影響你的幸福,這就像是古代的孟母三遷,不論是原生家庭的生活、價值觀或是學校、社會對於一個人的將來有著遠深遠的影響。最後報告者介紹了台青蕉(台灣青年愛香蕉),台青蕉有兩個意義:一個指72年次的團長王繼維(老王)與其他旗山在地青年組成的搖滾樂團;另一個則是同樣由老王領軍的在地創意團隊。越來越多青年願意返鄉,用自己的力量將新活水注入社區,使社區共好;他們左手玩樂團,右手推廣香蕉,不只用音樂吟唱青春,更把自己的青春種在旗山沃土,希望讓旗山香蕉再次偉大。
成人教育學研究課堂心得-社區學習與社區發展
成人教育學研究課堂心得
課程時間:2020.11.03
課程地點:A302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主題:社區學習與社區發展
授課教授:吳明烈
學系:109終發所碩一
姓名:陳昱蓉
學號:109409509
課程心得:
學習思考的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上週於「2020全民終身學習論壇」時,進到場內剛好聽見「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2.0」,當時點頭如搗蒜,聽見從1998年的1.0版本至今,睽違22年後出現2.0版本,演講者的每句話皆相當有道理;今課堂上講到現實面-「經費」,各機關單位預算將直接與間接性的影響執行層面,如何使每一塊錢的經費,皆能妥善分配,並發揮最大的價值。經費,是欲達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2.0「柏拉圖」的驅動力之一。對此,自我的反思,深度思考的學習品質,實則比勤奮更重要,批判性思考亦是「深度思考力」。
面對人口總數減少、高齡少子化,以及城鄉發展落差不均等問題。倘若「地方創生」能與「創意、創新、創業」結合,並支持青年返鄉就業,提升社區發展。年輕人口大量移向都市,造成鄉村地區的勞動力老化和產業衰退,當社區發展漸漸成功之時,亦可能改善此社會現象。
2020.10.20 課程心得
課程時間:2020.10.20
課程地點:國立暨南國際大學A302教室
學系:諮商心理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碩班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學生姓名:黃慧玉
學號:109409510
學習型城市的課程中提到有關台東的例子,這個城市所承接的計畫在第一年固執己見的做了自己希望的藝術牆卻沒有符合計畫案的終旨;第二年沒有將計畫延續在同一地深根而是移往其他區。讓老師覺得這個計畫主並沒有盡到這份補助的主要責任。
從剛開始聽老師講述終身教育到近期的學習形城市,以及自己做的社區大學;論壇的學者所發表的相關內容,似乎越來越懂這整體的脈絡;但這全部的一切都必須圍繞在個體本身的自主性學習身上。這些美好的願景才能變得更進步和更完善。
今天的組別所用的壁報紙討論,我覺得很棒,有一種參加營隊及時發表的感覺,雖然很努力聽講,但要在短時間內想出好的提案,也還是回到老師常說的:時常聯想專業並且問題探討,讓發現成為自己的找尋答案的動機並成為這科別中的專業。在生活中處處留心周遭的相關議題,或者和相關人士交流成,才能變成即時發揮的媒材。
學習社會的批判與省思
課程時間:2020.10.27
課程地點:A302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學 系:諮商心理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碩班
姓 名:張孟勲
學 號:109409517
課程心得:
本週是由偉豐進行學習社會的報告,說明學習社會的定義、發展脈絡及模式。
學習社會是不是一個烏托邦,就像老師在學習社會的概念批判、模式與展望一文所說,從不同觀點來看,學習社會是一個烏托邦(我們無法保證為學習者提供一個終身學習的公平正義的學習社會是否真會出現),也不是一個烏托邦,而是一個必要的且可以實現的理想。
除了教育普及、科技的發達,我認為當今社會快速的變遷及人類壽命不斷延長也讓終身學習成為顯學。從專一職業到斜槓人生,發展多元才能、積極拓廣人脈之外,不管是轉變職涯發展,或是同時兼任許多職位,我們不只要涉獵廣泛的知識,還要能夠專於某個領域。不斷追求新知識已成為不被職場或社會淘汰的重要態度。
人類壽命延長也讓學習產生質變。55-60歲退休卻有著高教育及個人定見的中高齡長者,因身體健康及教育水平,也推動著第二次學習的高峰,以前學習—就業—退休的概念已不再同日而語。
社會運動是指由個體或社會群體組織,為了實現推動、抵制、阻止等社會變革,用體制外的策略,來改變現有體制的現象或行動。老師提出的學習社會運動,是奠基於公民對於教育的覺知與態度。當全體公民皆認識到終身學習是一項權利及義務時,學習社會於焉產生。而社會必須提供充足的充足的資源,並確保資源是人人所能共同使用的,並非只有菁英團體或特定族群方能享有,而這些措施也必須仰賴有足夠充分的財政提供相對應的支持。
學習社會奠基於終身教育,我國自87年發表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至今已有22年。以Green的三種學習社會模式來看,台灣習慣以政府領導模式來推動,期待政府提供較多的終身學習經費及支持,雖有大專院校等與政府合作的社會夥伴模式,但大體與民間機構的合作大多奠基在政府領導的模式之下。而數位媒體及科技的發達與應用,全球學習社會模式成為可能且理所當然。然在瞬息萬變知識爆炸的現代社會,反省是時時且必須的,有足夠的論述及理性的公民社會,方能有反省式的學習社會。
學習社會的批判與省思
課程:成人教育學研究心得-學習社會的批判與省思
課程時間:2020.10.27
課程地點:A302 研討室
授課老師:吳明烈教授
學系:109 終發碩一
學生:蕭仰福
學號:109409507
今天輪到韋豐來為我們報告學習社會的批判與省思的章節。
韋豐準備的資料相當豐富,連老師也讚不絕口。報告一開始是先從用簡單的定義學習型社會的部分開始來切入,通過韋豐的解釋,我們都對學習型社會的定義及源由脈絡有一定概念上的理解。
而且,韋豐在後來一系列對社會學習的基本特質介紹過後,也有做簡單的統整。
1.一個機會開放的社會
2.學習社會中,學習機會處處存在
3.學習型組織普遍存在
4.是個人終身學習的社會
5.自我導向學習成為學習的重要方法
6.學習社會激發個人主動的學習
7.學習的管道是多元與多樣
8.學習社會強調人性的尊重,潛能的充分發展與自我實現
非常難得的是,韋豐的報告無論在開頭或結尾,都串聯的非常好。我認為這也是我們作為報告者應該多多學習的。
我對最後進行小組討論的環節特別印象深刻。討論的題目是:學習型社會有什麼缺點?以及學習型社會,它究竟是一把邁向更好的社會的鑰匙,亦或是,它只是一個烏托邦的一種迷思呢?對我來說,這其實就牽扯到了一些思想觀念上的問題。
學習究竟是因為“想學而學”,還是“被迫而學”呢?因為華人社會相信,只有讀多點書,灌多點水,以後就會變成一個有用的人。在這種思想觀念下,一直對自己的孩子,學生,給予功課壓力。當學習變成了是一種壓力,不管你要不要,都得學,那應該就不會有人想要學習了吧。相反,還會變得厭惡學習。所以我認為,學習型社會的促成,其實並無不可能,只是在思想觀念上面,我覺得可能有必要在省思一下。
學習社會的批判與省思
課程:成人教育學研究心得-學習社會的批判與省思
課程時間:2020.10.27
課程地點:A302 研討室
授課老師:吳明烈教授
學系:109 終發碩一班
學生:李昭婷
學號:109409505
今天的課程是由偉豐同學分享「學習社會的批判與省思」,能看出他很用心地收集國內外相關資料,報告內容精實豐富,能內化後流暢表述,尤其獨自一人完成此報告,實屬不易,值得我們學習。整體內容以學習型社會的定義、概念源起、發展時間軸、省思與批判學習社會為主軸。學習型社會是以學習者為中心,以終身教育為基礎,強調全民的終身學習,而且是人人能學,處處可學。
最早於1966年由奧地利學者貝德納立克出版的「學習社會」一書中提及,而在1968年由美國學者R.M.Huctchins在「THE learning society」一書中正式提出學習社會的理念。1973年卡內基高等教育委員會則提出建構學習社會的構想,包括建立回流教育制度、擴充社區學院、遠距教育、開放大學等…並提出要克服學習障礙,提高學習的參與率,遠距教學是如今的數位學習,而開放大學就如同台灣的空中大學,早期的空大是能突破時空限制學習的管道,如今卻面臨現實的挑戰,各大學廣設校外人士選讀課程,空大亦該隨著時空背景有所因應,否則日後終將難逃被淘汰的命運。另外,老師分享最近看到的兩則報導,一則是中央大學即將成立全台唯一太空系,另外是萬國通路的謝明振董事長,24歲以行李箱事業白手起家,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因此另闢戰場,成立萬國通路創意觀光工廠,老師勉勵大家要用新思維面對新挑戰,正所謂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
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探索教育的角色learning to become,又再複習一次終身學習的四大支柱: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learning to know、learning to do 、learning to be,老師更加提出第五支柱learning to change。台灣的發展自1998年教育部發表“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提出學習社會的發展目標及具體途徑,朝目標邁進,倡導自律的學習,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必須不斷地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在林清江教授提到的十點學習社會的基本特質,與學者胡夢鯨從共同願景觀點提及的學習社會基本特質理,不難找到兩位學者的學習型社會共同論點,不外乎學習機會是全民共享、處處存在的,anytime、anywhere、anyone,由自我導向的學習演變為終身學習的社會,強調人性的尊重、潛能的充分發展與自我實現,這也是學習社會所追求的崇高目標。
課程最後進行學習社會的省思與批判小組討論,主題為學習型社會有什麼缺點?學習社會真的存在嗎?它到底是一把鑰匙還是一個烏托邦的迷思?有沒有適合台灣的實際辦法?我們這組討論的結論是,台灣的學習型社會是存在的,目前也正往這條路上努力前進,過程中仍需時時採滾動式修正,缺點則是應該要中央、地方與企業共同資源整合,而非各自為政。而每個人都是那把鑰匙,唯有從自己本身做起,自主學習推己及人,包括家庭、組織、社區、社會乃至於國家,才能到達烏托邦的理想世界。人生不是得到就是學到,學到就是賺到,自我期許莫忘初衷,珍惜每一次的學習能讓我收穫滿滿!
學習社會的批判、模式與展望
課程:成人教育學研究心得
課程時間:2020.10.27
課程地點:A302 研討室
授課老師:吳明烈教授
學系:109 終發碩一班
學生:林珮瑜
學號:109409502
今天的主題:學習社會,同學的整理與報告,讓我可以完整有系統的了解這個主題。
批判不等於批評,有系統性的思考,脈絡與歷史背景來思考,自發性心態,是社會特徵,我們不只是社會的部份,是社會的主體。
理念正式提出:1968由美國哈欽斯在學習社會書中提出,提出終身學習與教育的概念,將教育移到社會的層面,重顯人的發展。
全球教科文:Learning to become,學會成為。每個人有生涯目標及夢想,
社會發展中,空中大學的挑戰,高等教育的發展,數位學習的教學方式,競爭很大
要跨越挑戰,要國際化,解決少子化,學生來源的議題,將觸角拓展到國際
教育部學習檔案,轉換成終身檔案,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共生發展
用新思維,因應新的挑戰,觀點要與時俱進
老師提到當需求遞延時,企業要有足夠資金才能度過危機。萬國旅行箱:七月開始營業創意工廠,隨時依時事,而調整活動內容,創造行銷亮點。建立自己的品牌,創造品牌價值。用學習型組織的概念,做企業內部的轉型,在逆境中找到出路
高等教育的重新定義:1988年學習社會的高等教育
1983年國家在危機中:教育改革的必要,教育藝術的重要
在可行的制度下,學習更多,資源分配,透過共享,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
人是為了什麼而學習?思維有功利主義,如果最後沒有得到證明時,是否會想要繼續學習?台灣的教育學習環境,一直以來以成績為導向,學習有其功利主義,所以當人生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完成時,像是物質、工作、家庭等,自我成長與學習就會被往後順延了,除非這個學習是對自己的職涯有幫助的。當自己的思維、人生被塞滿時,就無法有足夠的空間去感覺、或思考,是否有別的選項,或另一項出路。因此台灣的學習,呈現兩極化,在人生階段與經濟能力相對穩定時,而且有時間的情況下,才能認真思考關於學習的事。
學習社會的批判、模式與展望
課程時間:2020.10.27
課程地點:暨大A302教室
學系:109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吳沂倩
本週透過偉豐的報告讓我們對於「學習社會」有更多的認識,學習型社會一詞於1968由美國學者正式提出。
而在偉豐有架構的簡報中,幫大家整理出關於學習社會幾個重要指標,而老師亦立即給予資料補充,如在全球教育對話中:未來的教育提到學會成為(learning to become)的重要性,求知、共處、與學會改變。
老師於報告中補充了一個重要的資訊:提倡將每個人在求學過程中的學習檔案變成終身學習檔案,這個概念是從產學合作到產學共生,與時俱進的思維,不管是企業、組織或個人,都應具備順勢潮流的改變,學習亦是如此,並舉例台灣萬國企業實例,傳統產業的轉型,從旅行箱的設計到發展觀光產業,疫情前後的影響與轉變。
除了偉豐精湛的報告外,有一重點則是由我及彥妮擔任評析組,針對偉豐的報告內容給予正反面的回饋或建議,並將其歸納為以下幾點:
1.內容充實:能夠就學習社會一詞作完整的資料與呈現
2.提供各國推展學習社會的現況與困境,並回到台灣的實務發展做說明
3.提到「學習力決定未來」,說明發展學習社會的重要性
4.簡報架構清晰,觀點皆能從時間點做編排,清楚呈現主題的歷史脈絡
5.能夠為資料做一個完整的總結,表達觀後心得,整理出自己對於學習型社會的重點,以供同儕能快速理解該主題。
6.能夠引用具有代表性、指標性的資料。
最後以開放性題目引導小組思考學習社會真的存在嗎?並以英國:市場導向、德國:讓企業自己鏈結、法國:政府主導為例,重新思考台灣推展學習社會的現況與困境,其參考資料為「邁向社會學習白皮書」。
在老師的補充內文中,更加理解關於學習社會烏托邦即是一種具體實現的概念,是一種未來式、可期待,並持續進行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