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理論的發展與內涵/組織學習文化的塑造 課程時間:2023.02
2023-02-28, 週二 22:55
人生有flow就麥煩惱(台語)
寓工作於娛樂,組織學習從改變開始
學習不拘泥於形式,「工作學習化 學習工作化」,試想如果組織中每個人都能共情、共感、真誠、自觀自在、順勢而為,充分的發揮潛能、與時俱進,抱持著終身學習的成長型的心態並建立繼續學習的文化:社會支持-激勵新技能與好的行為、持續創新求變、維持團隊競爭力,這該是幸運人生、幸福企業了吧!
依心而行 山來造山 水來造水
在中正學長明烈老師的引領下,漫步中正秘境,徐徐清風,帶走煩憂,宜人景像,舒心愜意。走在大自然的懷抱裡,讓我想到「蝴蝶效應」,這是1961年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Edward Lorenz, 1917-2008)提出的理論,用在組織學習要時時關注組織氣氛、團隊和諧、時勢變遷,別忽略看似微小不起眼的小問題,以免帶來不可收拾的後果。
自由自在隨順因緣
人活在組織裡,而人是組織中最重要的資產,在組織中要多方探索並自我超越,組織團隊裡最要避免「螃蟹效應」,相互牽制的螃蟹永遠爬不出一尺竹簍,內鬥的企業長不大、做不強,培養團隊精神-尊重異己,充分溝通,挖掘內在圖象改善心智模式並建立成員間的共同願景,培養系統性思考和學習知識管理…
快樂學習 珍惜緣份
幽默的吳老師說:「認識、認同、認定,但千萬別認命」,證嚴法師:「以感恩的心送走過去,虔誠的心迎接未來」,相信生命中所有的遇見都是最好的安排,期待繼續在課堂中領略組織學習的奧妙及與喜悅。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國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理論的發展與內涵/組織學習文化的塑造
課程時間:2023.02.24(五)
課程地點:教育學院208教室
學系名稱:中正高齡所碩二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學號:610751010
學生姓名:林玉梅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國
今日在校園巡禮上課,處在天國裡,鳥語、花香,微風徐徐,心暖暖
有人的地方就是修行之所,組織中人的問題處理好所有都沒問題了
這門課讓我初次認真認識這個「悟」字
「悟」,五口之心,悟在日常生活中
「悟」的方法則有寧靜致遠、韜光養晦、如如不動、深層觀照、實踐反思以及善用孤獨。
悟是生活與學習的上乘境界,一旦了悟本心,人生境界會更為寬廣且學習無窮無盡。
迷時師渡,悟時自渡。人生這修練場
看起來我需「師渡」才行,三人行必有我師。
與人共舞是學問,難懂;與自然共舞是更深的學問,不用懂!
活在當下,簡單過日子!
千年如一日,一日如千年,永恆在生活中!
期待與大家活出共學、共享、共好、共樂、共憶的五共人生。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2023/2/22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課後心得
課程時間:2023/2/22(星期三)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ㄧ在職生(先修)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吳靜真
學生學號:112409503
碩士班的第二天,相較於前一日的緊張不知所措,今天帶著複雜及期待的心來上吳明烈教授的第二門課程,因學校開的課程都非常吸引我學習的動力,但在於在職生有學分的限制讓我陷入選擇困難。
而且『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是我來報考碩班的重要原因。
透過教授的說明我了解到這門課程不僅蘊含深度的知識內容:
1、深究終身學習的理論與思潮。
2、提升終生學習實務推展能力。
3、發展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能力。
4、掌握終生學習的國際發展趨勢及重要議題。
在旁聽完吳明烈教授為了,讓我們更深刻的了解終身學習的內涵、影響、發展、能力的架構、終身學習的規劃、實施策略進而結合社區學習及社區發展,安排了豐富的實務參訪希望透過前輩們的經驗讓我們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如何將理論和實務做最恰當的結合,很期待接下來每週豐富的課程內容。
我有詢問上期的學姐他們上課的方式,疫情期只能線上上課,他都沒有實體去體驗跟社區學習及社區發展,我何其幸運能有這次的機會,跟著教授及學姐們一起去學習,感謝學校及教授。
組織學習研究課後心得分享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時間:2023.02.24 (五)
課程地點:教育學院208教室
學系名稱:中正大學成教所博一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學號:811710005
1.生命是一連串生活與學習的共悟
悟是修煉與修持,個人層次之生活學習可從悟開始,透過生活環境人事物與大自然之接觸薰陶,源於內心發自五感,用心聆聽感受體驗並從中學習逐漸蛻變成長。生活與學習相依相繫,相輔相成,心之所向,悟之所至,將個體引導朝向更高層次邁進從而改變。悟亦可解讀為學習與生活經驗累積所激發之智慧,在不同時期,不同階段與不同層次體驗並發生改變之學習歷程,從中感受不一樣的故事經驗並獲得滿足,進而改變對世界萬物的看法,建立自身觀點。
2.企業「組織學習文化」建立,才能建立最強團隊
企業文化之於企業,如同心臟之於人體一般,是組成企業最重要的一部分,組織需要不斷學習,才能持續精進。人才是企業核心的資產,選用育留機制更可視為公司人才培育之重要工作,企業若要長期維持競爭力勢必著眼與團隊學習力之提升,因此團隊學習文化之確立與學習氛圍之營造甚為重要,而領導者經營理念也引導著企業文化之形塑,同時影響未來企業發展興衰。
經過一日吳老師課程之學習,由個人層次學習之悟,導入團隊學習之組織層次,同時從組織文化之觀點結合組織學習之理論,分析組織學習文化形塑之過程與重要性以及對企業之影響,最後將生活工作學習融為一體之嘉言以及實際校園巡禮體驗感受之學習也讓學生收穫滿滿。
組織學習的開悟之路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時間:2023.02.24 (五)
課程地點:教育學院208教室
學系名稱:中正大學成教所博二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學號:810710009
學生姓名:陳靖垟
悟,可遇亦可求;
悟,說遠不遠,說近不近;
悟,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複雜;
悟,可以是一輩子的,亦可以是一剎那間的;
悟,時機到時,可在轉角處獲得;
悟,時機未到,走遍千山萬水也無法獲得。
要參悟即要有悟的覺悟,有了覺悟的決心,即事事爲明師,處處能參悟。
「迷時師度,悟時自度。」願世間萬物爲我師,助我參悟、開悟並自度。
正如吳明烈老師所說的,「悟是終身學習的過程,是一輩子的修練與修持。」學習的過程如果有明師的指引,通往悟的道路可以更明亮及見效。個人的悟是如此,組織學習的悟亦是如此。
組織修練的成功取決於組織裏個人的修練,人,才是組織最重要的資產,每個人在組織都應該有自己要學習的方向,吳明烈老師提了很多有關組織學習相關的學習以及組織效應。正如我們小組隨着吳明烈老師在校園行走,在大自然的環抱下,在對話中所悟到的樹根效應。一顆樹的靈魂即在樹根,正如一個組織的靈魂是人,人即是樹根,新知即如養分,唯有不斷的學習,才能不斷的供給養分於組織,組織才會壯大。
樹與樹之間看似獨立的個體,在泥土下卻是互相牽扯、互相扶持,才能在大雨的沖刷、大風的吹擊下仍然屹立不動。我們個人也應如此,每一個夥伴都是明師,彼此互相扶持、互相學習,組織才能在大風大浪下繼續成長,茁壯、開悟。
個人之悟,組織之變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理論的發展與內涵/組織學習文化的塑造
課程時間:2023.02.24 (五)
課程地點:教育學院208教室
學系名稱:中正大學成教所博二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學號:810710005
學生姓名:鄭竹晏
1. 從「悟」進入「flow」
「迷時師渡,悟時自渡。」當生命流逝於每個當下時空的分秒累積,誰也無法調整時間前進的速度,更無法讓它掉頭。人無法讓水倒流。
然而,生命正也透過無法停止的生活歷程持續地累積著什麼。當我們往心裡的世界看,有時是澄淨靜謐的一座湖泊,有時是迷霧罩天的一片森林。有幸的是,若我們留心這幕景緻當中的細微之處,那裡會有前人所留下的指引。無論是排比類型的四句詞,或是刻畫在石面上的一段文,都可能成為進入「心流」的那把鑰匙。
「心流」由1970年代匈牙利心理學家Mihaly所提出,在極度專注、完全沈浸當下的行動時,內心充滿和諧秩序的狀態,是行動與覺知的最佳經驗,人會從中感到極高的滿足。Bô hoân bô ló, chū-chāi khùiⁿ-oa̍h (無煩無惱,自在快活)。
當我們追隨「感恩過去、祝福未來」的信念,每日在心中之林栽植夢想之株、希望之苗,每夜在心中之湖,點滴注入學習之道、相處之樂以及思考之趣,乘著心流,渡暗湧、破雲霧,大聲唱出生命之歌,便是一生的修煉。
2. 組織學習文化:組織要發展,人要學習文化
「組織」與「學習」,既是名詞也是動詞。當討論組織如何學習時,阿吉利斯(C. Argyris)、熊恩(D. Schön)兩人於1978年著《組織學習:行動理論之觀點》一書最具代表性。他們認為組織學習的意義為:「組織學習是為了促進長期效能和生存發展,而在回應環境變化的實踐過程之中,對其根本信念、態度行為、結構安排所為的各個調整活動;這些調整活動藉由正式和非正式的人際互動來實現。」
組織由成員(人)構成,「組織」無法進行學習,「人」才能學習。組織當中必定存在人與人的互動,點與點便能構成線,交流之線織成文化之網。人透過學習會產生質變,人與人、人與組織的互動也因而起變化,組織文化因然順勢產生更變。網不只是網,網會升級成網絡。
在各種「組織文化網」中,人,既是扮演織網者,當然也是網絡的使用者。當人不斷地在知識網絡中螺旋式學習,改善心智模式、自我超越,同時在共同願景下形成團隊學習,那麼便能織出創新之網、發展之網、應對之網、反思之網、補救之網、預防之網、除錯之網等等,一方面為組織減少風險因子,一方面提供正面的能量,使組織得以延續、成長。
組織學習研究
第一單元 導論
課程時間: 2023.02.21 (二)
課程地點: A302研討室
學系名稱: 暨大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 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 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 吳雯雯
又見春暖花開,迎接新學期的到來。
一、課程筆記與摘要
(一)組織學習研究的課程目標:
(1)了解組織學習的概念與理論
(2)探討組織學習的食物與應用
(3)運用組織學習的理論與實務
(4)發展組織學習的規劃執行與研究能力
(二)組織學習所要培養的核心能力
(1)終身學習研究能力
(2)終身學習實務推廣能力
(3)人力資源發展研究能力
(4)人力資源發展實務推廣能力
(5)學習社會的實踐熱誠
終身學習是組織學習的核心能力
二、心得與反思
從組織學習(Organizational learning)的定義中學習到,組織成員在其工作場域中,彼此經由有意義的個人和小組的行動學習,持續進行知識的分享與創造,並形成組織智慧,以提升組織表現。
在指定參考用書《第五項修練: 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The Fifth Discipline: The Art &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P.M. Senge 1990年提出系統思考(systems thinking)、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心智模式(mental models)、共同願景(shared vision)、團隊學習(term learning)等五項修練,為學習型組織的重要指導原則。但經過30年的洗鍊,這五項修練是仍迎合e世代組織管理?期待新學期的組織學習,可以深入探討及認識,將其運用於工作領域與個人成長。不可否認組織學習之所以受到重視,有其於展現的時代價值,包含:
(1)提供另類管理典範,重塑組織動力
(2)建立優質學習文化,發展組織智慧
(3) 促進組織成員反思
(4)增進組織學習力,帶動組織革新
(5)提高組織績效表現,強化競爭優勢。
處在知識社會,知識是致勝關鍵;資訊科技世代,掌握趨勢是取得競爭優勢的關鍵。新知識獲得與掌握趨勢以及集體智慧的產生,必須借助終身學習與組織學習。也許學習應該跳脫傳統線性思考模式,讓想轉個彎,讓思路更寬敞。
BEI-YUN WANG
2023-02-24, 週五 23:41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heory & Organizationa
Course name: Seminar o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Date: Feb. 24, 2023
Classroom: College of Education Hall Building 208 R
Department: Department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National Chung Cheng University
Instructor: Ming-Lieh Wu
Student ID: 810710004
Name: BEI-YUN WANG
The two major themes of this course are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heory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ulture. It begins with an introduction to the idea's development, branches, genres, and recent trends.
In theory: Learning organization theory is a branch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heory.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heory emerged in the 1960s, a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heory, in the late 1980s and 1990s,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heory with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perspective emerged.
As far as practice is concerne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s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s required to establish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s promote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distinguishes different levels of learning (single-loop learning, double and deuteron-learning) to understand the complexity and dynamics of changes in policies, objectives, mental maps, and structures and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Learning to learn is a lifelong process in which individuals adapt their learning.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humans need to know significantly across the different phases of their lifespan. Learning to learn is critical to success in the workplace and contex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