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0531組織學習心得
課程時間:2020.05.31
課程地點:中科教室R106
學系:108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郭文玲
學號:108436519
二組同學上午緊湊的報告,在”團隊學習”這個報告讓我很有收獲的部份:
團隊學習要從『深度匯談』開始。討論是求”同”,深度匯談是求”異”。「深度匯談」的目的是要超越任何個人的見解,而非贏得對話。
而討論一定要有結論,但「深度匯談」則是自由且具創造性的探究複雜而重要的議題,停止主觀思維,彼此用心聆聽,最終,所有人都能更加全面的了解重要議題的真實樣貌。
另一組『系統思考』,提到為什麼需要系統思考,
現實世界是複雜的動態系統,不同的元件之間的互動,構成了巨大複雜的因果網絡,都有其發展規律,都有誕生、發展、消亡的過程。
在系統中,能看到的事物,叫做要素;而看不到,推動系統運作的,是要素和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還有藏在相互作用背後的,是一套運行法則。
看穿各要素之間的關係,及這些關係背後運行邏輯的思維方式,解決根本問題。畫系統圖步驟:1.找問題2.找原因3.找結果4.找環路這部份簡單化,讓人很容易進入系統思考模式。跳脫侷限思考困境,改用系統思考模式,用全面性的環路看問題,容易一次性解決不同相關性的問題。
我們報告主題是:知識管理。透過蒐集資料過程,慢慢釐清資料管理並不代表知識管理,SOP的作業手冊充其量只是知識管理中的專業資料庫裡的一小部份。知識管理的過程:發現知識、儲存知識、維護知識、傳遞知識、應用知識、創造知識。
下午電影賞析『移動迷宮』, 這部電影的內容就是很典型的組織變革過程。這部電影跟組織學習很能呼應,在整體上的組織運作,可視為是一個僵化的企業組織,透過一個改革因子-湯瑪斯加入,他看到組織需要改變,於他去衝撞僵化的體制,在這過程中產生組織成員的分化,保守派及改革派,組織中除了要有改革因子,還需要有資訊蒐集分析的人才,在過程中也看到領導人的影響力,也將是帶領組織方向的舵手,實現共同的願景。還有組織中若產生不好的影響者必需要將他重組織中剔除,才不會渲染惡質的企業文化。
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中,一定會有一群人是負責穩固住這環境的領袖,而這些人中也存在一部份的既得利益者,他們對任何的變動都有所擔憂,公的部份是對未知的害怕,私的部份則是擔心變化會剝奪走他們原先的權力,這些人對於變革的影響甚鉅,因為當一個團隊長期都沒有太重大的變更時,所有的人都會傾向於不變動,即便他們內心仍有一絲對變動的期待,但他們也不敢去承擔變動帶來的後果。
而變革的難,從現在開始,你需要在有限的資源中先展現出局部成果,做一些過去做不到,或者很難突破的事情,即使是很小的突破都沒有關係,做這些事的目的並不在創造出顯著的實績,而是在告訴那些對變革人抱有期待的人「你們的期待,我們還是能做到」。抗拒變革是多數人的習性,在這部片中最終讓反對派領袖決定跟主角一塊走的主因是局勢所逼,當你想堅守的舊領地已經不再安全,你要在原地等死,還是衝破舊有的限制,此時這群人就必然的要配合,但這其實只是變革中一種相對激烈的做法,直接破壞舊環境與舊制度,硬逼著大家動起來,若要用這種強硬的作法,最重要的就是有高階主管的支持(所有的組織變革理論中絕對都會提到的關鍵成功因素之一),否則大多是失敗收場。這部電影的組織變革描述套用,經過同學心得討論後,很容易理解組織變革的內容,是個很好的學習方式。
0530組織學習心得
課程時間:2020.05.30
課程地點:暨南大學A203
學系:108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郭文玲
學號:108436519
暨大中正跨校組織學習研修會,透過老師精心策劃的研修會,與不同學校及班級共同交流,激盪出不同的學習火花及多元化的學習經驗分享,是一次印象深刻的課程。在這過程中,中正大學的學長姐的U型理論報告,透過瞎子摸子象簡單描述讓我們理解U型理論是幫助我們找出盲點並且推動變革的思想概念。
暨大碩專班同學的組織學習方案規劃報告,瞭解提升組織學習的方法:
1. 確定並選擇問題 2.分析問題 3.產生可能的解決方案 4.選擇並規劃解決方案
5. 貫徹學習方案 6.方案執行效果評估
在方案規劃部份定義: 認識方案規劃理論是成人教育實踐的基礎,也是規劃成人學習或訓練 活動時的引導。在方案規劃的管理過程-分析-計劃-執行-評估不斷的釐清及改善。
在暨大碩班帶領的世界咖啡館,透過故事性的設立問題及循環性去面對不同組織的問題,接受不斷不斷的建言,廣納多元性的改善制度或是奬懲方式,這樣的方式,讓我感受到其實不同組織發生不同問題,但卻可以用一樣的方式來解決,同時也因為看了很多組織後會把好的模組建議給不同組織使用,這樣的交流會產生學習及仿效好的機制。
接著透過老師的細心安排摸彩的驚喜,由得到的禮物去做連結,每個同學都創造出滿滿的創意。袋子-代代相傳、背包-滿載而歸、汽車椅套-創造完美盡乎苛求…同學的創意讓我驚呼連連,讚嘆!
一整天的課程的確也是滿載而歸,謝謝老師及同學大家的努力,讓活動圓滿結束。
20200530組織學習研究心得-跨校組織學習研習
課程:組織學習研究心得-跨校組織學習研習
課程時間:2020.05.30
課程地點:暨南大學教育學院A302 研討室
學系:中正成教所博二
指導老師:吳明烈博士
學生:黃宏鼎
學號:807710005
帶著滿懷期待與歡喜的心,一早天未亮就整裝出發,遠赴南投,到一所夢幻一般的學校—國立暨南大學,展開跨校研習的深度學習之旅。來到從未到過的環境卻不覺得陌生,因為中正的校園也如同暨大般綠意盎然,樹木扶疏,遠離塵囂,真是令人心曠神怡,好棒的學習天堂。
第一堂課,U型理論精要是由中正報告,伙伴在簡單報告後,引領開始玩棉花糖的遊戲,共築組織學習的高塔。大家絞盡腦汁,手忙腳亂,比高還要比穩重,集思廣益,共同合作,希望能領先群倫。同學們玩得盡興也從中增進無比學習的能量。老師的講評,更是發人深省,活動中的學習把共學、共享、共好的3好精神,表現無遺。
上午的課程在歡樂中度過,午餐後,老師的摸彩引起課程學習的另一高潮,是運氣或是運命都不重要,重點是延續快樂的學習氛圍,小小的獎品有著激勵的作用,同時也深藏與課程學習的關鍵密碼。
下午的課程在碩專班的組織學習規劃中展開,報告組用心蒐集整理計多理論及文獻資料,豐富了內容,隨後的實例分享也有特色,方案規劃也很務實呼應防疫的主題,讓各組腦力激盪,淋漓發揮,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值得肯定。
世界咖啡館的主題,又是一項引燃組織變革的工具,咖啡館的成員各司其職,貢獻出想法與策略,提供組織變革及成長,透過有效的運作機制,能夠提
供組織成員以及組織本身打破框架逐步邁向其所設的願景和目標,持續改善,
直到永遠。隨後的分組體驗正是課程的精髓,負責的同學用心設計與童話相關之關卡,配合桌長的主持表現,讓自我的腦力回復年輕,貢獻更多的想法策略,這是成功積極有活力的學習呈現。
再美的時光,也有到結束的階段,最後的老師要大家以自已抽的獎品為題配合今日課程主題作分享。我以這波疫情發展,處理防疫的辛勞點滴,加上對U型理論的領悟轉化為題,在疫情回緩之際,希望透過內心的感知,自然流現,沈澱結晶成為一股力量源流,往上成長。走出戶外,心情更好,放下案櫝勞形,解放身心,是善待自己的體現,適度的休息也是為了走更遠的路,抽到小小一盒的”芊芊旅遊包”就是最實用的小物,謝謝老師! 一切的安排都是都好的安排,一切的事物都是最好的遇見,感謝老師,感謝同學,感恩上天賜予的這美好的一天。
跨校組織學習
課程時間:2020.05.30
課程地點:暨南大學A203教室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心得-跨校組織學習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李昭婷
學 系:109終發碩一
學 號:109409505
課程心得:
今天很高興能跟中正大學成教所碩博班、暨南碩專班同學一同進行跨校組織學習,真的是滿載而歸,中正學長姐上午場U型理論的報告分享精采絕倫,將艱深的內容以圖表、照片及淺顯易懂的比喻,讓我在短時間內能理解U型理論的重點所在,它的前提還是建構在放下自我舊有的心智模式之上,學會打開自己的心,願意聆聽,以「定、靜、安、慮、得」反思自己,進而沉澱放下,完整展現內外交流共震達到自然流現,每個人都活在「我」和「我們」這兩個世界裡,要如何運用U型流程的五場運動:共同啟動、共同感知、自然流現、共同創造、共同塑造,來創造彼此共同的價值,這是身處變化多端的世界裡,每個人刻不容緩的課題,而接下來的體驗活動中,每一組都拿到有限的資源:一條紅線、一條膠帶、一顆棉花糖及數根義大利麵,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建構一座高塔,站穩且愈高的即為獲勝,原本我們這組第一次是失敗的,雖然高聳卻無紮穩地基,導致崩塌,經過修正穩固地基,在第二次終獲第一名的佳績,我們發揮了團隊合作的精神,慢慢凝聚共識,過程中時時修正,最終達成目標,筆直且屹立不搖,很感謝中正學長姐精心的安排,超棒的體驗!
在下午專班同學分享了組織學習方案規劃,內容豐富實用,精明的學習包含了五個程序:選擇→描繪→行動→檢視及評估→設定目標→選擇等不斷的組織學習循環,且要帶著關懷的心一起成長,保持正能量的終身學習,處處留心皆學問,大自然的萬事萬物都是我們最好的組織學習導師,只要用心體會,必能有所領悟。接著由本班最年輕有活力的碩班同學們分享了世界咖啡館,這是組織學習的工具之一,屬於大型的討論會,讓不同群體中的每個人提出「我」的看法,也不評判抨擊他人的想法,過程中只有桌長不動,其他組員就像跑台一樣,時間到了就必須往下一桌移動,在有限的時間內,透過多人的集思廣益,腦力激盪,產出組織串流結果,最終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PPT內容及入門票設計富有創意巧思,帶著復古元素,彷彿受邀參加一場隆重的盛宴,因為世界咖啡館的主軸,是在輕鬆自在無壓力之下進行的對話交流,因此如果能再加上咖啡廳的背景音樂就更完美了。
今天摸彩我抽中3號,得到一個粉紅色的316不鏽鋼保溫瓶,冷熱皆宜且小巧方便隨身攜帶,就像是組織學習,隨時隨地,信手拈來,喝完了再補充,就像是內化成自己的一部分,再繼續不斷學習的循環歷程,感謝老師的禮物,我會好好珍惜並善用!今天三個班一起進行的跨校組織學習,真的是獲益良多,達到老師所說的共學、共享、共好境界,甚是有感!
108 終發碩一 楊素珍
2020-05-31, 週日 09:57
組織學習研究心得-共同願景
課程:組織學習研究心得-共同願景
課程時間:2020.05.19
課程地點:A302 研討室
學系:108 終發碩一
學生:楊素珍
學號:107409515
常聽到人說,組織中總是有人做得要死要活卻也有人總是會水摸魚,最後導致的是-劣幣驅逐良幣,組織因而癱瘓。當有人在談這個話題時我總是問:做這件事他們有什麼好處?他們為什麼要無條件配合你? 道理很簡單,企業(除非NGO)是一群人為創造共同利益所組成的團體,若非有利可圖,人們為什麼要努力工作? 現在我知道了,專業的說法是:你們組織的『共同願景』是什麼? 專業要有專業的用語-老師說的。
願景要有長遠性、獨特性、差異化、一致性能激勵人心且要具體、可行、可實現,透過願景共同感召的力量,而激發強大的驅動動。唯有如此才能使組織成員自動自發配合前進的腳步。
兩位報告的同學舉出玉山銀型的願景短片-最好的銀行、最美的選擇。告訴我們-願景有多大、力量就有多大。非常有雄心又美好的願景。
令人感動的是志霙同學分享她自己壘球團隊的經驗,其中有一場球在落後多分的情況下,團隊永不放棄的精神,使得反敗為勝,只因著那要贏得冠軍的偉大願景。信念夠強大-沒偶什麼做不到的!我記住了!
108 終發碩一 楊素珍
2020-05-31, 週日 09:29
組織學習研究心得-團隊學習
課程:組織學習研究心得-團隊學習
課程時間:2020.05.26
課程地點:A302 研討室
學系:108 終發碩一
學生:楊素珍
學號:107409515
今天迎來了最緊張的一天-團隊學習報告,好在因緣際會下今天安排在OLD CAFE進行體驗與報告,本來因為找不到地方而焦慮的心情,隨著踏入小庭院的那一刻就沈靜了,同學說如世外桃源,我則說是別有洞天,一巷之隔差距之大,第一個收穫-環境真能影響一個人的心境,給自己創造良好的「環境」是自我精進,給別人創造好的環境是功德。
賴老師分享他的人生歷程與種種轉折,更向同學們展現了他對咖啡的熱愛與專精,而我們也享受了一次完美的咖啡饗宴,喝咖啡很久了,到現在發現自己根本談不上了解咖啡,無處不學習、無處不可學習,人生有無限的可能,千萬不要自己設限-第二個收穫。
由於剛開始人數與路途較遠的關係,此次主題報告是我自己一人獨力完成,準備的過程因為大量搜集資料對五項修煉又有更近一步的認識,團隊學習雖說是建立在超越自我與共同願景上,但反觀團隊學習也提供一個極佳的自我超越場域,透過團隊的激勵與合作,個人成長會更快-第三個收穫。
在此次的主題中有一項很重要的議題-反思,「習慣性防衛」讓人們喪失檢視自己的能力,「歸因謬論」更將人們推向破壞關係的泥沼,最近夜深人靜時我開始檢視一些事件的處理過程,還有事件本身的源頭及對方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無形中我發現我已經慢慢開始運用這一套理論與技術,當然是還不夠純熟,不過所有的技巧都是需要不斷的「練習」,也是團隊學習中很重要的一環。自我期許…
108終發碩一楊素珍
2020-05-31, 週日 07:56
組織學習研究心得-跨校組織學習研習
課程:組織學習研究心得-跨校組織學習研習
課程時間:2020.05.30
課程地點:A302 研討室
學系:108 終發碩一
學生:楊素珍
學號:107409515
一年一度的跨校研習,大家在榮譽新的驅使下都使出渾身解數,每組的報告及帶動都非常豐富與生動,人真的都需要激勵,這樣的良性競賽碰出的火花1+1>2 綜效,把共學、共享、共好的精神淋漓發揮。
此次擔任政大博班的評論人員,真是如履薄冰,學而後知不足,自己也扎扎實實將U型理論精要看了一遍,雖說還是很多不理解的地方,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再加上博班學長姐的報告說明,也因此受益不少,在企業經營上,時時面對許多內在與外在的考驗,有時身陷其中無法察覺問題與危機,有時也因為無法與時併進遭到淘汰,U型理論告訴我們屏除成見從心裡去探索,讓你的心告訴你真正想要的、真正重要的是什麼,進而架構或改善模型,個人覺得在企業上如此,在家庭經營上亦如此,因為工作關係看到很多家庭的問題,有些人迷失於花花世界家庭支離破碎、有些人因被親情綁架而痛苦,他們都沒有做好自己、沒有檢視自己的初心到底是什麼,學了U型理論後,看清了問題的根源其實都是來自自我內心的混沌。
今天抽到的禮物是藍牙耳機,剛好對應到最近發生的一些事情,『接收不到訊息並不表示那件事不存在,只是因為頻道不對』這是我的感悟,員工回饋的資訊不一定詳實,透過別人的資訊傳達也不一定完全正確,回歸U型理論,檢視自己是否靜下心「聆聽」、是否有「觀察再觀察」?是否做到「擱置成見」「轉移視角」?是否有讓「自然流現」?太神準了!
學無止境,今天看到博班與同學們的表現,自歎不如!向博班的專業喝采、給專班的同學鼓掌更給本班年輕的一群三個贊,態度決定高度,也給自己一些警惕,自己真的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組職學習研究心得
日期:2020.05.22
地點:竹香園、福友咖啡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學系:中正成教所博班
姓名:葉家菱
學號:807710006
在研讀「第五項修練」一書中,書中反覆地提及系統思考的重要性。由啤酒遊戲與神奇科技公司等案例不斷地闡述一個問題發現的現象。蘇軾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種由不同觀點所產生的現象與徵兆就是發展系統思考時所常見的根源。當我們在觀察一個事物時,會因為處境與觀點不同的影響而做出不一樣的判斷,如同以前我曾看過的一本小說「螞蟻」中所述,書中的螞蟻因為同伴常常死於一個大肉球之下,因而做出大肉球(人類)出現時,就必須趕緊躲起來的判斷。
當一個系統出現問題時,往往不像表面上看到的那麼單純,因為系統問題具有易變性、不確定性、複雜性與模糊性。而我們在探究問題時又會受到既定的知識與刻板印象去嘗試解決問題,結果就是造成認知誤差與回饋性反彈。因此我們常常會聽到某某公司的管理階層想要精簡系統作業流程以加快效率,進而推動無紙化系統與電子報表,結果因為公司內部文化差異與科技接受程度等種種因素,反而造成浪費了更多紙張,而繁瑣的操作步驟反而加重了作業流程的負擔。
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指出:「知識將取代土地、勞動、資本與機器設備,成為最重要的生產因素」。人力資源課程上也提到「在投入生產活動中,人力資源的重要性已逐漸超越傳統的物力資源」。而且現今社會資訊發達,資料的儲存成本大幅下降,知識管理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成為企業與組織累積知識、財富、培訓人才的重要決策手段。
簡而言之,知識管理則是透過獲得、紀錄、組織、存取與更新的流程累積知識並進行優化,並能對企業與利害關係人有所助益,再設法使組織能更有效率的獲得知識訊息。而近幾年崛起的大數據、資料挖掘等技術也是人們試圖從龐大的資料中獲取有用的訊息,並且提高企業的競爭優勢。如今市場不再是「缺乏資訊」,而是「缺乏如何更有效的利用資訊」。未來的趨勢將會越來越追求資訊與服務的加值,但是不管數據是多麼完備,資料本身並不能直接創造價值,而是必須經過審視企業自身的文化、策略、員工素質與管理並加以實踐,才能有效增加知識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