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組織學習電影賞析與探究--【春風化雨】
課程時間:2019.06.4
課程地點:A302研討室
學系:108終發碩班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顏曉菁
學號:108409502
今天的課程是觀看「春風化雨」這部電影來分享「組織學習之五項修練」的關係。一看完這部片,我第一個感受是「我要好好聆聽孩子的聲音、尊重他們的選擇,家長要學習陪伴學習而不是處處掌權孩子的生命。」
基頓老師是這部影片的靈魂人物,因為有基頓老師活潑的教學方式,教導學生以不同的角度重新體驗文學的樂趣,便開啟了這群孩子內心潛能與想法的錀匙,這對一所以升學取向,重視紀律和服從且遵循傳統的貴族學校來說,這無非是一顆不定時炸彈,因它所造成的影響是學生的開創性、多元思考、冒險的行動等,這些看似非常好的啟發,但對傳統保守的教學及家長來說,卻是無法承受的改變。因此,在學生勇於挑戰自己、開始追尋自己的天空的同時,也同時開始違背了家人的期望、學校的規定等。到底誰對誰錯呢?其實我們人常常就是陷在這些矛盾當中。我們該如何去處理、面對這些矛盾,並且得到妥善的安排呢?這都是值得我們好好去思考與反省的。否則,因著外在原因而無法實現自己的夢而選擇失去生命的事就會再次在我們的社會當中出現。
沒錯,每個組織都有其文化的傳統、儀式制度,但只能這樣,永遠無法改變嗎?不是的,在五項修練的課程中,我們知道透過心智模式的改變,可以達到自我的超越,透過團隊學習,可以達到共同願景的形成與實現,而這都要透過以系統思考去發現組織的有限、問題及發展,進而去建構組織的知識管理,以作為未來組織再學習與成長的知識庫。因此,在這一部影片中,學生自發性的組織共學團體,讓學習不孤單,讓學習更有效率。接下來就是在共學的過程中去體會知識的共享、彼此學習、彼此鼓勵又達到了學習的共樂。但在這影片中,我們也發現了當一個組織有一成員心智模式改變成不與組織同方向時,所造成的影響便是內閧、傷害也在這當中燃起。這時候就更需要系統思考去理解每一組織、每一組織成員的心智想法,如此,組織才有機會繼續向前邁進,朝向共同願景出發。
最後,以電影中的一句話來勉勵自己與同學們:「我一向要嘗試。信念自己信念的獨特、遊向逆流」相信這樣的生命會是多彩多姿,縱使有可能會再遇到許多兇惡的野獸,但突破的綻放會是令人難忘的舞台。
組織學習研究 5/18 5/19學習心得
課程時間:2019.05.18~2019.05.19
課程地點:溪頭青年活動中心
學系:107終發專班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張瀞云
學號:107436502
終於來到本學習最期待的活動「2019跨校組織學習研修會」,由暨大終發碩班專班及中正成教所同學,相聚一起共同學習,兩天的課程非常精彩。課程開始老師利用彩虹卡進行破冰活動,三所同學藉由彩虹卡的連結與自我介紹,讓大家有個初步的認識。彩虹卡有著神奇的魔力:一種透過思考讓人充滿希望、安慰、確定和愛的正向力量。那天我抽到的排卡寫著:「每個人都值得擁有快樂且充實的生活。」這張牌卡反映出我當下最需要關心的問題、我的心情以及我內在的需要。使我反思最近的生活確實充實但不快樂呀!!!因此透過這張牌卡讓我有所改變,生活固然充實,但更重要的是內心必須快樂,身心靈都處於一個正向的狀態才能讓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要說的是:感謝老師安排這課程,讓我們跳脫固有的學習模式,看到不同面向的學習、表達、呈現、規劃模式…等,這些都非常值得我們學習,也讓自己僵化的腦袋有所開發,更期待自己在這兩日的學習後,將所學實際應用於往後的生涯中。兩天的三大學習主題分別為:1. 組織學習個案研討 2. 組織學習方案規劃 3. 世界咖啡館(World Café)的概念與應用,各有不同的收穫,以下就三大主題與學習心得進行闡述:
1. 組織學習個案研討:這個部分是由我與班上三位同學共同分享的主題,在準備的過程中,我們花了許多時間,透過多次的討論以及資料的蒐集,才順利完成報告的內容,有種真的在做研究的感覺。這個主題的目的是:讓同學們學習個案分析法、以及讓同學依各自的服務領域實際進行組織學習的個案分析;組織推動組織學習的個案分析,分析的內容分為:個案簡介、個案SWOT分析、個案推動組織學習的願景與策略、個案推動組織學習的問題與因應途徑、個案推動組織學習的亮點與影響效益、對個案推動組織學習的評析與建議;介紹的過程中同學各個聚精會神專注傾聽,從同學實際分析操作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到大家都有追求完美的精神,全力以赴,這無疑是最佳的學習精神。
2. 組織學習方案規劃:這部分由中正大學成教所的同學分享了組織學習的方案規劃、中正成教報告風格與活動規畫非常活潑毫無冷場非常值得我們學習。方案規劃的理論與實務規劃上,我們學到在進行方案規劃前,可以利用6W+2H+1E方法,分析出方案的雛型,接著藉由同學提供的大綱,讓我們實際規劃一份方案,一個良好方案內容須具備:組織swot分析;問題診斷與需求評估;計畫內容:緣起:改變的需要、以問題為導向;目標:個人學習、團隊學習、整體組織學習;改變的觀念;策略:改變的決心,學習不拘逆形式;具體措施:尋找出共鳴點、改變行動;時程:改變的行動;分工:尋找共鳴點、如何執行、辦法;經費;成效評估:改變的願景、正式結構、非正式結構;獎勵措施;相關內容。經過這堂課的學習讓我對方案規劃更深入了解,有助於往後在職場各項事務的推動能更為有說服力。
3. 世界咖啡館(World Café)的概念與應用:以往參加的都是很制式化的世界咖啡館模式,非常佩服終發碩班同學如此用心的設計,讓我對世界咖啡館完全改觀,因此更投入此次的學習。世界咖啡館的課程透過提供零食與飲品,融入巡迴「烈車」的情境,讓世界咖啡館的討論不在那麼生硬。每站的停留透過站長的引導與不同的同學一起討論交流學習、了解彼此的想法、包容多元觀點、欣賞彼此的優點與經驗,讓討論的主題更有意義。
感謝老師與同學的安排以及大家熱情的參與,讓這次跨校組織學習的活動能留下美好的回憶,學習過程不是只有個人的力量,必須由點到線延伸到面。從個人到團體進一步到組織,大家一起共學、共享、共樂、共好、共憶在這美好的學習旅程中一同成長,收穫滿滿。
組織學習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課程時間:2019.06.11
課程地點:A302研討室
學系:108終發碩班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簡品嫻
學號:108409503
時間飛逝,轉眼間我們已經到學期末,今天是這堂課的最後一次,回顧這堂課帶給我的學習很多,自大學畢業後能夠再踏入校園的規律上課,首先要感謝的是我的單位主管跟同事,我才能夠有機會到重拾書本,所以最希望的能夠把所學習的知識能夠運用在自己的單位。
因此學期末的報告,我想就針對自己單位所推動的教育訓練這一部分去多了解,剛好同事今年度正計畫推動公務人員學習地圖,我也查詢了相關資訊跟同事分享與討論,另外我跟同事分享推動這個專案,其實藉由學習型組織的六項修練來推動是一個不錯的方式。但實際在這個過程中,理想跟實務運作確實會有很大的差距,就像老師提到的一點,如何讓主管支持推動這個學習專案?我們要做哪些準備?以及後續推動過程中,會有那些問題?我們都得要事先模擬思考。當然我們可以參考其他單位的推動模式,但是機關文化不同,要如何兼顧組織跟同仁的需求,我們真的很不容易掌握,只能先推動再做修正。
很感謝老師常常在課堂上分享許多經驗,激發我們進一步學習的動力,每當老師順口道來的話總是帶有韻味、意涵,就能知道老師曾經下過苦功夫,才能有今日的學識涵養,我很慚愧地是考上公職前需要認真K書,考上後就很少主動拿起專業書本,這在公務體系似乎很常見,但實際上是因為有更多繁瑣的公務擠壓學習的時間,除非工作上有需要,否則書本離我們好遠好遠。我有機會進修是為了讓自己不要懈怠,而且學習是可以激發更多創意與想像,才能帶給生活與工作更不一樣的視野,感謝這些學習的機會,我真的很珍惜。
組織學習電影賞析與探究--【春風化雨】
這堂課老師讓我們藉由「春風化雨」影片賞析來探究組織學習,因為當天我還得趕到台北開會,無法看完整部影片就得先離開,所以在前往台北的高鐵上,趕緊上網搜尋結局,雖然結局就如社會的現實考量,Keating老師還是被迫離開學校,在他離開教室那一刻,有學生站在桌子上大喊「O Captain, My Captain!」,其他同學也紛紛站起來仿效,讓Keating老師知道雖然學生們無法改變老師離開的事實,但老師對學生們的影響卻永遠放在心中。
Keating老師在一個遵循傳統、紀律的學校,採用另類教學法、翻轉教育方式,為的就是啟發學生們了解學習的意義、人生的價值,並非一味地追求成績表現及填鴨服從。Keating老師很用心地安排不同情境的教授方式,例如讓學生們去撕掉書本的序論、站上講台的桌子學習不同角度看事情、用自己的步伐走路、朗誦一句詩後再盡力去踢足球,他的教育啟發學生們的潛能與信心,重新改變學生們的心智模式,啟發學生們去恢復「死詩人詩社」的動力,共聚一堂去讀詩、創作,創造團隊學習。
「我希望活得深刻,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把非生命的一切都擊潰,以免當我生命終結時,發現自己從來沒有活過。」這是詩社聚會時先共同朗誦的一段話,鼓舞著學生們追求自己的理想,Keating老師潛移默化的教育方式改變了學生的思維與人生態度。雖然劇中尼爾因為自己的興趣,參加舞台劇演出後,被其父親強制帶回家後自殺身亡,校方為避免承受尼爾自殺的責任,指控Keating老師開放自由、啟發靈感的教學方式是引領學生走向歪道,是他為間接殺人兇手。這與現實社會中,每當出事了就會找代罪羔羊,我也感同身受。
這部影片是1989年拍攝的,距今也已經30年了,但翻轉教育的理念仍在倡導,傳統的填鴨教育依舊存在,制度化總是被多數人所接受,彈性就是特殊教育、人本教育,我們多數人都是在這樣的教育體制出來的,但如何讓我們用不同方法觀察周遭事物,去尋找自己的聲音,找尋自己的步伐,這就要自己去體驗跟學習,因為傳統的教育體制無法兼顧的。或許事情無絕對的對錯,僅是我們站的角度不同,如何用更包容、彈性的態度去面對人事物,是我們得要一直學習的課題。
107終發專班薛佳萱
2019-06-13, 週四 16:40
跨校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名稱:跨校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時間:108.05.18-5.19
課程地點:溪頭青年活動中心
學系:107終發專班一年級
單元:個案分析、組織學習方案規劃、世界咖啡館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薛佳萱
學號:107436501
心得:
前次進入溪頭森林遊樂區還是黃髮小兒,再來到已是20年後,而且是在滂沱大雨之下,開始期待許久的二天一夜跨校組織學習研究課程。
課程開始在老師帶領與彩虹卡互動中先進行自我介紹與所抽牌卡分享,由老師展開破冰活動,讓大家有些初步的認識。在老師分享後,後續我也上網查找了彩虹卡的相關解釋,原來我擇取的靛色牌卡,是代表直覺、慈悲,是與直覺、視力和藝術和創意能力有關的內容。「我以慈悲心對待自己與別人」─是我抽到的牌卡文字,這張牌卡給予的啟示是,因為目前在學校擔任職涯諮詢師,實在常協助同學面對他們的就業疑惑,在能力範圍所及中去盡力給予協助並看見他們成長、解惑,過程中,並且不會太過計較他們的缺失,而這也是職涯輔導的歷程與目的;另一方面,在對待自己方面,想的是現在是一個諮詢師、老師也是一位母親,不論在哪個角色上,如果已經盡力,是否也別太苛責自己了。
二天主軸課程分別由暨大終發專班、中正成教以及暨大終發碩班分別進行個案分析、組織學習方案規劃、世界咖啡館等三大項目,感謝老師的課程安排,讓大家可以藉此瞭解、學習不同班級的報告風格,且有系統地學習三個方法論並於現場進行實做運用,得以於日後應用組織學習領域。
第一門課,個案分析由我、燕妮、瀞云與梅鄉一組進行分享,課程前我們再次進行了短暫破冰,並讓同學們依專長(服務領域)進行個案分組,我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分別就個案分析法介紹、個案分析(個案推動組織學習的源起與背景、個案推動組織學習的SWOT分析、個案推動組織學習的願景目標與策略方法分析、個案推動組織學習的問題與因應途徑、個案推動組織學習的亮點特色與影響效益、對個案推動組織學習的評析與建議、總結)等方法與個案進行分析介紹,最後再由同學們融會貫通所學進行分組個案討論與分析。在從旁協助同學們進行分析的過程中,都可以看出同學們參與課程的認真與專注,大家都在短暫時間內進行了最精華的個案分析,實在相當精采。
透過中正成教同學進行了方案規劃的理論、實務相關介紹,我們了解到組織學習方案規劃在做一個方案之前,可以藉由6W+2H+1E去幫助我們釐清一個方案的基本內容,具備解決問題、滿足需求、主要在於實際行動達成目標,在雨中觀賞溪頭光雕秀後,開始進行組織學習方案設計,我有機會與主要成員是中正成教的同學們一組,我們抽到學校老師,以高中老師為對象、新課綱與主題,為老師規劃了去業界long stay的學習駐點計畫,並將所學返校後回饋予學生、學校同事,讓老師們所教學內容不至與業界脫軌。而我們的成果也獲得大家青睞得到最佳計畫獎項。
第二天世界咖啡館的活動進行模式不是第一次參與,但在暨大終發所同學的介紹與巡迴「烈車」氛圍營造下,讓整體課程也更加有趣,跑站的分組方式也讓大家很期待下一桌次的討論,大家在短時間內也凝聚出默契、共識,讓討論內容更有意義,並且可以開放思維、包容多元觀點,最後將大家的論點歸納彙整後進行成果展現。在這部分也可以看到不同桌次的歸納整合功力。
二天課程中,謝謝老師的指導與安排,三門課程的同學們都規劃了理論與實務結合等運作方式,透過分組討論與交流的方式也讓我們擁有更多機會與各領域夥伴認識、彼此學習。如同我最後回饋的感言,這兩天的課程是一個組織學習的最佳實踐,而這樣好的成果,源由自每位參與者的盡力與付出,也像多數同學所述,學習路上真的感謝你我!獲益良多。
期末分享
課程時間:2019.06.11
課程地點:A302研討室
學系:107終發碩班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劉怡汶
學號:107409511
今天是組織學習的最後一堂課程,老師請大家分享各自期末作業要做的方向,以及整個學期學習下來的收穫與感動,而在分享之前老師先向大家做了一個課程的總覽與回顧,讓大家慢慢回想過去幾週的所學所見,並重溫當時的喜悅與感動。「學習不是徒勞無功,而是透過學習帶來改變與創新。」這句話我想會一直在我們學習的過程當中不斷地督促著我們,讓我們的學習變得更有意義,也為自己所在的組織帶來好的改變。
我的期末作業的部分是撰寫組織學習方案規劃,由於剛好跨校組織學習報告的主題是做世界咖啡館,又未來暑假所要實習的單位,我認為有很多好的方向可以發展,也很認同其經營理念,所以就想到可以試著將世界咖啡館的方式導入,以協助解決該單位目前發展中的問題,以及探索未來的發展方向,並透過組織學習方案規劃的撰寫過程,透過SWOT分析讓我對未來要實習的單位先做個初步的瞭解,並可在未來真正深入實習後做個比較與修正,為未來的職涯做個初步的探索,我想這樣會讓我的學習更加深刻且有意義。
在這次的課程當中,我覺得能與同學們分享和聆聽他人的想法是件很棒的事情,從自己的分享當中可以再次確定自己所要努力的目標,更從他人的肯定與鼓勵裡找到信心,有了繼續向前邁進的動力;而從同學的分享裡也能學習到很多不一樣且創新的想法,所以在這個共學的過程當中真的收穫良多。
終身學習專題研究
張春珠 2019-06-05 三09:10
終身學習專題研究
專題:參訪山里好巷~學習型城市的理論與新發展
守護好空氣的書店 山里好巷
以山林生態、環境保護、友善食農、心靈成長學習等主題的社區型書店及行動空間。與在地夥伴一起建立與自然、萬物、社會的和諧關係。書店內一半的空間是主題書,另一半是保留做為和書店主人佳穎一樣致力於環保的有志之士的行動平台。
佳穎說,沒有人幫蝴蝶講話、沒有人幫植物講話,如果沒有一個管道讓關心這些的人聚在一起討論,付諸行動,一切都會是一件很難以成行的任務。因為,要走到哪裡才能遇到跟你一樣關心空氣汙染、關心自然的人?所以山里好巷開始連結在乎的人,從設立埔里的PM2.5空汙監測器開始「很多議題都是需要被關心的,它們在等待有人站出來的為它們發聲。」
吳明烈老師也勉勵了我們遇到一些問題一些困難這些過程當中需要展現莫忘初衷,起心動念善心、善念、善行也從佳穎分享了「三從到三到」,三從;一、從期待到貢獻 二、從傳統到創新 三、從開枝到散葉。
埔里是好地方大街小巷都是可以學習,那今天到這裡泡茶上課聽佳穎分享生態城鎮園遊會,我又有一股力量湧上來,我希望我帶著姆躍青年在我們的古道辦一次生態園遊會,讓在地人珍惜我們所居住的地方,也讓所有部落的人知道我們部落是在地產業及文化最豐富的部落。
終身學習專題研究
張春珠 2019-05-22三09:10
終身學習專題研究
專題: 參訪藍成書局:一、老闆經驗分享與對話交流
二、各國樂齡與學習的新發展
因梅雨季豪雨成災,台89線力行產業道路多處坍方沒能到學校上課,我還是上網看看「籃城書房」發現他們那些地方、吃的那些食物,不自覺暑假很想帶孫子去!上網查詢自己很驚訝在埔里有一個這樣的地方 , 一個很美的名字,位在一個很美的村子裡!
位在埔里鎮籃城5巷的「籃城書房」,離市區並不遠。這裡有咖啡、有茶,有每天不一定會有甚麼的甜點、手工仙草,還可以住在這裡過上一夜!而且它還有一個自己的停車場,「籃城書房」就像是一間屬於這村子、這土地的故事館 ...一大面的書牆頂天立地的倚著紅磚牆,你會不自覺的想在這裡挖寶、看書,想知道這裡都收藏這些甚麼 ...轉九十度角有一隻神馬跳躍於牆上,突然覺得牠充滿了精靈般的靈魂,畫進了自己的心裡,也成為這裡很經典的一幅畫! 空間裡有不少座位區,沙發區、靠窗的木桌區、一長排可以聚餐的公共桌區。
這種屬於村子的溫度,是真實的!是很讓人珍惜的!真希望這種溫度可以一直持續,來「籃城書房」用餐,記得先訂位、先訂餐!因為沒預約訂餐,就不會特別準備囉,選一個木桌坐了下來,很有目的的帶著筆電、平板來這裡工作 ...選喜歡的位置,點一杯茶、翻翻書、看看這裡的故事,比起一般的咖啡館,「籃城書房」多了許多層次。它寫的是埔里的故事、藍城巷的在地文化,它想保留的是人文、是有一天孩子們會開心的回到這裡!
研討會新聞稿研討會新聞稿
12/5/2018
0 評論
樂齡拾穗:2018年樂齡學習成果暨國際研討會
樂齡學習,打破老年歧視,翻轉「老」觀念!
老年時光,你希望自己躺在床上接受看護長照,還是希望坐在課堂裡學習新知技能?老年不是只能乾坐在那裡,吃喝拉撒都得依賴別人幫忙,那是消極被動的方式,也讓許多高齡者感覺沒有尊嚴;高齡者應該學習自我照顧,加強鍛鍊身心健康,降低失能風險,才能維持有品質和自尊的老年生活。
一般大眾只要一講到高齡社會,幾乎都是慣以負面評價看待,譬如衰老、失智、臥床、無能、囉唆等。國立中正大學高齡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魏惠娟戳破這種迷思,「那不是真實的老年形象,也不是一個人老後必然的方向,」她一針見血指出,高齡者透過學習,其實是可以改變自己的下半場人生。
這幾年政府提出的高齡政策,幾乎一面倒把焦點放在長照宣導,每年持續編列龐大的經費,然而,使用醫療的手段並無法有效解決高齡社會所面臨的問題,而是需要多管齊下,「高齡者需要的是教育,學習如何變老,而不是等著變老,」魏惠娟教授語重心長表示。
教育部早在2008年就開始推動「樂齡學習」計畫,這是比衛福部長照政策走在更前端的「預防教育」概念模式,提倡長者透過在地學習方式,培養對高齡正確的認知與自我照顧的能力,即使在老年階段依舊能保持身心健康,並與社會人際網絡產生良好的互動,提高自我價質感與生活品質。教育部樂齡學習整整推動了十年,到2018止在全台灣各地已有368所樂齡學習中心,開辦多樣化的課程,參與學習的樂齡族高達237萬人次,即便是外島偏遠的澎湖、金門、台東、花蓮,也都有樂齡學習中心,可謂是一鄉鎮一樂齡,滲透力無所不在。
由魏惠娟教授領軍的中正大學高齡教育研究團隊是樂齡學習最主要的推手,十年來也見證了許多高齡者因為參與樂齡學習而改變的真實案例,包括不懂電腦的長者學會架設部落格,原本憂鬱寡歡的長輩透過學習重獲新生,還有人捐出自家農舍做為樂齡學習的場所,「很多美好的故事,一直都在發生,」魏惠娟欣慰說道。
教育部推展樂齡學習實施十年的成果,足以證明是民眾活躍老化最佳的預防途徑,樂齡學習也即將從1.0跨入2.0階段。12月5日及7日分別在臺北市「國家圖書館演講廳」與嘉義縣民雄鄉「國立中正大學」有兩場樂齡學習成果暨國際研討會,本次研討會除了分享臺灣在地經驗,並邀請日本、韓國、巴西、紐西蘭專家學者進行專題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