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籃城書房參訪心得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研究
授課講師:吳明烈 教授
上課日期:5月22日
課程主題:籃城書房
今天來到期待已久的藍城書房,我覺得這裡是一個適合閱讀的空間、社區學習據點及民宿,一進入籃城書房坐下來,就可以聽到蟲鳴鳥叫聲,如果在這裡讀書再配一杯咖啡,會讓人流連不想離開。
老闆具有雙重身分,一個是書房的老闆,一個是學校的老師,也因為這樣的因素,讓藍城社區重新注入一股生命力,結合許多資源營造在地特色,慢慢地讓社區居民及外地的旅客可以更深層的認識藍城社區的歷史、生態、健康蔬食廚房等。但也會遇到阻力,地方的人士是否認同或支持,我覺得這是在社區發展上都會遇到的問題,但老闆也充滿行動力,想到可以做什麼就執行,遇到問題就克服,所以才會形成今日的藍城書房。
藍城書房也有出藍城社區的書籍,運用中英文的方式介紹藍城社區,我覺得非常的棒,一般社區的書籍多數以中文為主,如果外國人想要了解常無相關資料可以閱讀,老闆加入英文可以讓更多的國外人士認識臺灣認識藍城,是非常好的行銷方式。
很喜歡老闆身上的店服,上面寫著「Read, Eat, Sleep, This is the life」把生命的要事顯現無遺,你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是否常為了工作而失去生活?這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部分,今年生命遇到了許多轉捩點,學業、結婚、新的工作職務,每個都是充滿挑戰與需要適應,而每天的忙碌中是否為自己留下的點空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還是庸庸碌碌的過每一天,需要儘快調整自己的步伐,再次穩健地向前行。
張艷紅(小紅)
2019-06-07, 週五 12:49
一、 電影賞析~實習大叔 二.課程回顧~發現終身學習之美
學校:中正大學
課程時間:2019.05.31
班級:高齡教育 碩二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博士
學生姓名:張艷紅(小紅)
學號:606751006
一、 電影賞析~實習大叔 課程地點:508教室
二、 課程回顧~發現終身學習之美 課程地點:中正大學湖畔咖啡
心得:
一、電影賞析~實習大叔
這部電影傳達很重要的「團隊合作」,運用在這學習課程感受到實務面的進化,組織學習就是運用在學習型組織的實際運作層面(操作履行的應用)。而且整體電影的架構回歸到組織學習的層面,雖然裡面有些讓人血脈噴張的性感畫面,換個角度想是鋪陳電影裏頭的行動激勵。欣賞這部電影讓我回扣到課程的呼應在~組織學習層次,組織學習的層次(Argyis & Schön)所提出組織學習具有三個層面:單環學習、雙環學習、再學習。
1.單環學習single-loop learning:
目標-提升組織適應能力,強調在既定的組織目標、政策與規範下,確實掌握行動與結果的關係,並呼應在所運用方法與目標。電影中呈現經過多次磨合與混亂,讓成員從自我尊重開始,也學習去接納並尊重其他每個成員,也透過這樣的組織中的共同目標~要成為正式員工。電影劇情則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位置為目標,這樣的精神是真實確切,來作呈現。引用電影中的一句台詞~相信自己才會全力以赴。單環學習的重點在檢視組織環境,讓內部成員透過檢視與磨合,產生並符合組織內部的規範與標準,產生組織適應能力。
2.雙環學習 double-loop learning:
目標-修正組織並提升對外在環境的適應,這階段的運用在重新修正組織的目標、政策、規範與組織意圖的關係。引用電影中的一句台詞~接下來怎樣才是重點。經典的一幕在於魁地奇比賽,透過重新修正取得共識。組織中具有凝聚力特質的成員,也是提升雙環學習的效能最佳捷徑。電影中意寓了組織在逆境中的連結,透過雙環學習的模式,回歸到人性的連結與互動能力,再呼應的電影主軸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3.再學習 deuteron learning:
目標-具有自我轉換的能力,指由失敗的經驗中,記取教訓並尋找正確的學習方式。組織可以透過過去的學習經驗為基礎,進一步整合既有的學習成果,以因應組織面臨的各種挑戰,進而提升組織解決問題的能力。引用電影裡的台詞~人生最可怕的事-改變與有時候沒有局反而是成功的。在於組織中對於失敗的體驗與應用,電影中組織成員在面對失敗,呈現整個歷程反思出更具焦的共識,呼應到課程與電影裡的反思~角落別疏忽。自我轉換的能力可能來自於細節裡
The devil is hidden in the details.反思到課程的學習自我轉換運用到組織的再學習能力,就是達到組織學習的量能。
二、課程回顧~發現終身學習之美
知識上最大的獲得則回應~學習組織的藝術與實務經典The Fifth Discipline (Peter M.Seng)
起於Believe in Reading~終於Believe in Reading。大自然的奧秘讓人能透過各式思考邏輯運用在任何知識上,沒有岩石就激勵不出美麗的浪花。課程回顧繼續採取走動式教學,走動式教學的魅力在考驗帶領者(老師)的人生境遇與知識的功力,難在於隨機沒有預設的草稿沒有任何準備的轉圜。沒有菜單就是最難的菜單,最大的收穫來自於組織學習從改變開始,發現問題所在,秉持著改變的信念~①改變所能改變的②接受不能改變的③改變看似無法改變卻又能改變的改變。組織中我們要勇於改變化做具體行動。前人的智慧無誤的延伸與傳承~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張艷紅(小紅)
2019-06-07, 週五 12:47
單元:跨校組織學習 一、 組織學習個案分析 二、 組織學習方案規劃 三、 世界珈啡館(world
學校:中正大學
課程時間:2019.05.18~05.19
課程地點:溪頭自然教育園區
班級:高齡教育 碩二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博士
學生姓名:張艷紅(小紅)
學號:60671006
單元:跨校組織學習
一、 組織學習個案分析
二、 組織學習方案規劃
三、 世界珈啡館(world café’)的概念與運用
心得:
透過這次學習,個人學習最大感觸在於【學習在於應用,應用在於共榮】
透過跨校組織學習,個人情感最大感動在於~【與你分享的快樂,勝過獨自擁有】。意寓著像是穿越時空的竹林七賢,我們比歷史更精進是因為有名烈老師透過專家引導模式,讓學習上展現的不是空談而是具體應用可行,更是有系統性的計畫,由點到線延伸到面。從個人到團體運用團體進一步到組織發展。
一、組織學習個案分析
跨校組織學習透過不同思維的團體運作,整體的課程讓人感動。從組織學習個案分析~業界的各種運作模式,讓未就業的同學有著不同的觸角延伸的機會。已就業者能將不同的範例轉化成學習的動能。有意創業者更能透過成功個案分析的深切掌握要點,一個成功的組織在於關鍵學習,而且是有效能的學習,動態的關鍵在於一加一大於二。
二、組織學習方案規劃
願景的共識才會有組織的動力,透過組織成員間不同的背景文化及知識養成的差異性,從不同的學習素養,透過彼此的思考交流碰撞。跨校組織學習最大的不同在於連貫式跨域涵養,每單元課程老師的課後引導與講評才是課程最大的獲益與高潮。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關鍵在於師父引進門。組織就是一個群體的概念,不同的個體如何融為一體?類似人體結構: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不同的細胞像是團體組織的成員,人體的組織來自於相似工作目標的細胞(就像組織成員有共同願景),透過相似功能的組織凝聚器官(發揮共同的功能),人體的系統就近似於機構裡的各個部門,透過不同部門的連結與共同運作就能達到最高效能。這就是組織學習方案規畫最吸引人的地方。因此,議題最大的效益在於,以過去經驗最為整體學習的基礎,融會出因應組織問題面臨的挑戰,進而提升組織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盪出最大的量能。
三、世界珈啡館(world café’)的概念與運用
世界咖啡館是由華妮塔.布朗(Brown, Juanita)及大衛.伊薩克 (Isaacs,David)所提出, 透過輕鬆氛圍,以不設防且彈性的小團體討論 ,因為不設防說腦力激盪所產生的氛圍更大更深也更廣,產生團體智慧的討論方式。其中討中,帶動同步對話、反思問題、分享共同知識、彙整出能操作且找到新的行動契機。因為不設防,所以每個站長如何將議題聚焦且濃縮將具有相關鍵的影響力。誘發參與者潛在智慧、創造力。新奇有趣且有用,就雷似醫學院解剖課程跑抬的概念。其中小型對話過程中串連、共構,審視攸關議題主軸。參與學習者透過語言表達形成的行動節奏中,最後透過所參與的對話網絡「催生出一個世界」,充分而有效率的去完成議題。這樣的對話即是行動-產生組織的命脈與動力。人在情境中產生共鳴,產生共通的情緒、感受連結,也會激發別人潛能與亮點的參與。以對談了解融會多元觀點的模式、深層問題、改變的方式。站長引導參與者從集體智慧再產出集體行動方案。顛覆傳統會議模式「坐而言」再「起而行」的直線運作模式。讓人眼睛一亮的規畫,感受到不同的量能,融入在地化的台灣鐵路站名,這樣的規畫已經成功在開始。因為透過共同的生活經驗,省去熱身的前置時間並快速融入,節律的掌握恰到好處。
張艷紅(小紅)
2019-06-07, 週五 12:46
單元:跨校組織學習 一、 組織學習個案分析 二、 組織學習方案規劃 三、 世界珈啡館(world
心得:
透過這次學習,個人學習最大感觸在於【學習在於應用,應用在於共榮】
透過跨校組織學習,個人情感最大感動在於~【與你分享的快樂,勝過獨自擁有】。意寓著像是穿越時空的竹林七賢,我們比歷史更精進是因為有名烈老師透過專家引導模式,讓學習上展現的不是空談而是具體應用可行,更是有系統性的計畫,由點到線延伸到面。從個人到團體運用團體進一步到組織發展。
一、組織學習個案分析
跨校組織學習透過不同思維的團體運作,整體的課程讓人感動。從組織學習個案分析~業界的各種運作模式,讓未就業的同學有著不同的觸角延伸的機會。已就業者能將不同的範例轉化成學習的動能。有意創業者更能透過成功個案分析的深切掌握要點,一個成功的組織在於關鍵學習,而且是有效能的學習,動態的關鍵在於一加一大於二。
二、組織學習方案規劃
願景的共識才會有組織的動力,透過組織成員間不同的背景文化及知識養成的差異性,從不同的學習素養,透過彼此的思考交流碰撞。跨校組織學習最大的不同在於連貫式跨域涵養,每單元課程老師的課後引導與講評才是課程最大的獲益與高潮。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關鍵在於師父引進門。組織就是一個群體的概念,不同的個體如何融為一體?類似人體結構: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不同的細胞像是團體組織的成員,人體的組織來自於相似工作目標的細胞(就像組織成員有共同願景),透過相似功能的組織凝聚器官(發揮共同的功能),人體的系統就近似於機構裡的各個部門,透過不同部門的連結與共同運作就能達到最高效能。這就是組織學習方案規畫最吸引人的地方。因此,議題最大的效益在於,以過去經驗最為整體學習的基礎,融會出因應組織問題面臨的挑戰,進而提升組織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盪出最大的量能。
三、世界珈啡館(world café’)的概念與運用
世界咖啡館是由華妮塔.布朗(Brown, Juanita)及大衛.伊薩克 (Isaacs,David)所提出, 透過輕鬆氛圍,以不設防且彈性的小團體討論 ,因為不設防說腦力激盪所產生的氛圍更大更深也更廣,產生團體智慧的討論方式。其中討中,帶動同步對話、反思問題、分享共同知識、彙整出能操作且找到新的行動契機。因為不設防,所以每個站長如何將議題聚焦且濃縮將具有相關鍵的影響力。誘發參與者潛在智慧、創造力。新奇有趣且有用,就雷似醫學院解剖課程跑抬的概念。其中小型對話過程中串連、共構,審視攸關議題主軸。參與學習者透過語言表達形成的行動節奏中,最後透過所參與的對話網絡「催生出一個世界」,充分而有效率的去完成議題。這樣的對話即是行動-產生組織的命脈與動力。人在情境中產生共鳴,產生共通的情緒、感受連結,也會激發別人潛能與亮點的參與。以對談了解融會多元觀點的模式、深層問題、改變的方式。站長引導參與者從集體智慧再產出集體行動方案。顛覆傳統會議模式「坐而言」再「起而行」的直線運作模式。讓人眼睛一亮的規畫,感受到不同的量能,融入在地化的台灣鐵路站名,這樣的規畫已經成功在開始。因為透過共同的生活經驗,省去熱身的前置時間並快速融入,節律的掌握恰到好處。
張艷紅(小紅)
2019-06-07, 週五 12:45
第五項修練-主講人:陳惠姍(第五項 系統思考) 第六項修練-主講人:陳妙韻(第六項 知識管理)
學校:中正大學
課程時間:2019.05.10
課程地點:中正大學558
班級:高齡教育 碩二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博士
學生姓名:張艷紅(小紅)
學號:60671006
第五項修練-主講人:陳惠姍(第五項 系統思考)
第六項修練-主講人:陳妙韻(第六項 知識管理)
心得一:
全面再細部,看到結構再解構。整體是由小細節組合而成,例如:時下流行的心智繪圖以系統思考的邏輯去延伸,但如何有效的邏輯歸類分析正是關鍵所在,反思在庖丁解牛的應用自成游刃有餘,如果能學習透徹且熟練的分解或解析在知識或生活上,廣度的課堂學習才能增加生命與知識深度。對於本身的現況是否清晰的分析與了解,在透過系統思考中的運用,有效能的解析。化整為零或聚零為整都是系統思考使用的意涵與行動圭臬。
心得二:
內隱知識的外顯化,透過衡量與處理產生價值。運用工具價值及策略提升知識管理,且系統明確、深思熟慮更新。知識管理公式是由Arthur Andersen Business Consulting(1999)提出知識管理重要元素架構: Km = ( P + K )S 其中P = People + = Technology K = Knowledge
S = Share。透過知識的運用創造了價值,正在全球超夯的一本書:子彈型思考整理術(The Bullet Journal Method: Track the Past, Order the Present, Design the Future)。理解到知識的管理是能透過質化與量化來呈現,達到的不僅只有無形的深度或廣度的力量,更是透過專業知識管理來凝聚個體量能成為組織學習的亮點。
無論是系統思考或知識管理實務運作在組織的操作,唯有實際運用才是真的獲得。
張艷紅(小紅)
2019-06-07, 週五 12:44
第五項修練-主講人:陳惠姍(第五項 系統思考) 第六項修練-主講人:陳妙韻(第六項 知識管理)
心得一:
全面再細部,看到結構再解構。整體是由小細節組合而成,例如:時下流行的心智繪圖以系統思考的邏輯去延伸,但如何有效的邏輯歸類分析正是關鍵所在,反思在庖丁解牛的應用自成游刃有餘,如果能學習透徹且熟練的分解或解析在知識或生活上,廣度的課堂學習才能增加生命與知識深度。對於本身的現況是否清晰的分析與了解,在透過系統思考中的運用,有效能的解析。化整為零或聚零為整都是系統思考使用的意涵與行動圭臬。
心得二:
內隱知識的外顯化,透過衡量與處理產生價值。運用工具價值及策略提升知識管理,且系統明確、深思熟慮更新。知識管理公式是由Arthur Andersen Business Consulting(1999)提出知識管理重要元素架構: Km = ( P + K )S 其中P = People + = Technology K = Knowledge
S = Share。透過知識的運用創造了價值,正在全球超夯的一本書:子彈型思考整理術(The Bullet Journal Method: Track the Past, Order the Present, Design the Future)。理解到知識的管理是能透過質化與量化來呈現,達到的不僅只有無形的深度或廣度的力量,更是透過專業知識管理來凝聚個體量能成為組織學習的亮點。
無論是系統思考或知識管理實務運作在組織的操作,唯有實際運用才是真的獲得。
電影賞析《春風化雨》
課程時間:2019.06.04
課程地點:A302研討室
學系:107終發碩班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劉怡汶
學號:107409511
今天的課程我們欣賞了一部十分經典的電影《春風化雨》,從中看到了師生、同儕、學生家人間的各種互動,更看到了傳統與反傳統之間的衝突,與在衝突之下的創新與悲劇,這兩者之間所擦出的火花,帶領著我們進行了許多層面的反思,而,而在帶入了五項修練的觀點來看這部電影時,也讓大家有了更深的感觸。
電影一開場,讓我們看到了威爾頓預科學院是一間很傳統守舊的學校,其中的儀式及典禮,就像是要將剛進這所學校的學生進行組織文化的傳承與塑造,希望學生可以朝著學院本身的願景來發展。而新進的文學老師-基丁則代表著一個較為新創的部分,用著不同的教學方式來影響著這群學生們,其中有一幕,基丁老師帶領學生到走廊看照片,並要他們聆聽前人的耳語,表達出要學生懂得捉住這一天(seize the day),因為我們終有一死……。這樣的一段話已在這群學生心中種下種子,並激起他們想要改變的渴望,鼓勵著他們進行自我超越。而接著的課程,基丁老師要同學們撕去課本前言的場景很令人印象深刻,象徵著要學生有自己的思考力,不再被傳統的思維制約,就好比五項修練其中的改善心智模式。而學生後來再重組的死詩人協會就像是個自主的學習組織,組織成員有了共同願景之後,彼此進行團隊學習,共同朝著同樣的目標邁進。電影的很多細節都在在流露出組織學習的精神,很值得大家細細體會。
在剛欣賞完這部電影時,其實需要一小段時間來好好沉澱下心情,電影當中對於劇情的詮釋相當扣人心弦,且雖然這部影片已經是很多年前的了,但其所探討的議題在現今社會仍是存在的,透過這部電影讓我們學習到很多,不管是自己觀後的體悟或是用組織學習觀點解析的過程。
組織學習心得感想:春風化雨電影賞析
課程:組織學習研究心得感想—「春風化雨」電影賞析
授課老師: 吳明烈教授
授課日期:108年6月4日
學 號:104409501 陳宜君
今天老師播放了「春風化雨」(Dead Poets Society)這部電影,並希望我們從電影中找到第五項修練書中所談到組織學習的五種修練。導演彼得‧威爾(PeterWeir),生於澳州雪梨,這部1989 年出品的文學電影曾經榮獲奧斯卡最佳原著劇本獎、英國電影學院最佳影片獎、法國凱薩最佳外語片獎等獎項,是一部頗受好評又發人深省的影片,看完後內心很澎湃,在與同學討論後又讓自己的觀點加深加廣。茲將心得做一整理記錄。
組織學習中談到自我超越,片中這群十七歲的孩子正值青春期,本應對生命充滿好奇與冒險的衝動,但在傳統社會的約制下,父母與學校教他們必須在傳統、榮譽、紀律中才能卓越,才能進入常春藤大學。這顆自我超越的種子在遇到基丁老師時萌了芽。
基丁老師發現傳統和紀律約束了孩子們的自由思想,於是透過撕掉書本、大聲朗誦和自由散步等許多打破傳統教學的方式來改變他們的心智模式。漸漸地孩子們的思想解放了,因為有了共同願景-藉由寫詩表達自己的想法,追求自己的人生,於是成立了「死詩人社」,在洞窟中自由地表達對生命的疑惑並探索自己的未來,開始了團隊學習。
在每次的聚會中大家互相鼓勵互相支持,讓原本覺得不可能的事漸漸有所改變,如木訥的托德從無法寫詩到課堂中在老師的刺激下能完成一首詩作,得到同學的肯定;尼爾勇敢地去應徵演員並擔任劇中主角;諾克斯對愛情的渴望在得到同伴的鼓勵後終於勇於追求他的夢中情人克莉絲;連查理都勇於在校刊中表達自己的想法。
正當團隊學習的成效看似開花結果時,發生尼爾自殺的事件,幾乎讓長期建立情感和共識的團隊瓦解。面對尼爾的事基丁老師相當痛心,而組織中也開始有了不同的聲音。有人選擇明哲保身,配合學校簽下違背事實的切結書,好讓自己繼續留在校內;有人選擇忠於自己,寧可被退學也不願意說謊,在這裡我們看見組織中每個人有各自的原因與選擇。
直到基丁老師被迫離開學校前在教室中的一幕:身受老師啟發的托德不懼校長退學的威脅,勇敢地站在課桌上,而其他學生也紛紛響應,以表達對基丁老師的崇高敬意,讓我們看見孩子們對他的肯定與支持。
我相信雖然尼爾永遠離開了他們,而基丁老師也離開了學校,但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組織學習中五項修練的精神卻常留在這群孩子心中,影響著他們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