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共同願景的塑造與經營
課程時間:2019.03.26
課程地點:A302研討室
學系:108終發碩班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顏曉菁
學號:108409502
在這次的報告中,我能感受到如栩非常盡力尋找資料,尤其是在影片的呈現上給予我很多的學習,真心感謝如栩的報告。在如栩的報告中,她找了尋多相關的影片,我一邊看,一邊反思台灣相關社福方案與建設。在全球高齡化社會下,看見他國,不管是政府或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在老人社群所做的努力感到敬佩。反觀我所生長的台灣呢?真的是值得我們借鏡。那我們該如何建構台灣的願景呢?正如如栩所報告的,最重要的就是「人」。
「共同願景」不是一個想法,它是在人們心中一股令人深受感召的力量。這股力量是能帶動組織的「創造性」,不是單純個人願景,而是組織中人們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是創造出眾人是一體的感覺,且是遍及組織全面的活動,讓各種不同的活動融匯起來。正如我前面所提該如何建構台灣的願景呢?重要的是政府或是人與人之間必須為台灣提供「焦點」與「能量」,因在缺少願景的情形下,充其量只會產生「適應型的福利」,是比較傾向「消極」、「被動」式,因此,我們必須致力於實現某種人民他們深深關切的事情時,創造性福利才會產生。而人民才能對所謂的「共同願景」有所盼望。如何建立共同願景的修練呢?
1. 鼓勵個人願景:共同願景是從個人願景匯聚而成,藉著匯集個人願景,共同願景才能獲得能量和培養行願。
2. 塑造整體圖像:如何結合個人願景以創造共同願景呢?當一群人都能分享組織的某個願景時,每個人都有一個最完整的組織圖像,每個人都對整體分擔責任,而非只是對自己那一小部分負租。在共同願景裡,每個人都擁有夥伴、擁有「共同創造者」,願景不是單獨落在個人的雙肩上。
3. 理解願景絕非官方說法:領導者必須把建立共同願景當成日常工作的中心要素,是持續進行、永無止境的工作,是經營理念的一部分,且不是傳統中由上而下的願景,而是平行、可被分享、共同協助建造的願景。
最後,我仍要提醒自己,學習是一條創造共同願景的不二法則。反思自己所處環境或是學習型組織,如何建造共同願景,領導者真的要不斷地提醒「學習」的重要性。啟發每個人對學習的樂趣、發揮先天「學習」的能力,透過聆聽、學習一個開放、願意彼此分享、接納的學習,再加上奉獻、投入及遵從的心志,從自己開始,以生命影響生命,共勉之!
3/22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時間:2019.03.22
課程地點:校外暨南大學、宏基蜜蜂館、廣興紙寮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莊宛螢
學號:606710015
今天一早充滿期待的心情,準備前往暨南大學移地學習課程,猶如回到小學時候校外教學的感覺。今天的課程主題為自我超越與改善心智模式兩大主題,由同學們報告其內容,最後再由老師補充以及同學們的回饋及討論。
『自我超越』的人,能夠不斷實現他們內心深處最想實現的願望,他們對生命的態度就如同藝術家對藝術作品一般,全心投入,不斷創造和超越,是一種真正的終身『學習』。『心智模式』是根深柢固於心中,影響我們如何了解這個世界,以及如何採取行動的許多假設、成見,或甚至圖像、印象。我們通常不易察覺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對行爲的影響。把鏡子轉向自己,是心智模式修練的起步;藉此,我們學習發掘內心世界的圖像,使這些圖像浮上表面,並嚴加審視。
下午我們到宏基蜜蜂館,老闆分享生命的意義要懂得及時的永續,不在生命的長短,即使生命只有不滿百天,卻願為世代的永遠而努力。廣興紙寮,造紙師父臉上雖然有工作數十年的歲月痕跡,卻透露出造紙業這數十年來的流變及成功開創屬於傳統產業的一片天。
組織學習研究3/23學習心得
課程時間:2019.03.23
課程地點:中科教室
學系:107終發專班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張瀞云
學號:107436502
本學期修習組織學習研究這門課,課程開始我們先依自己的想法來定義”組織學習”就我自己的想法是:組織中每個成員共學、共享、為組織解決問題,創造更多的價值,不僅是組織成員的成長,也讓整個組織逐漸邁向更好的未來。而透過老師的說明,讓”組織學習”一詞定義更為明確:指組織透過持續性且有效的個人學習、團隊學習與整體組織的學習,進而有效解決組織所面臨的問題,並提升組織創新與應變的能力,以促進組織成員與整體組織的發展。其實組織學習在我的工作場域中,一直存在著,但我們不會特別去強調自己的組織正在進行組織學習,要如何將無形的組織學習推動到有形的組織學習是我們必須努力的方向,而在有形中的組織學習,成員或許會因制度上的要求,而漸漸失去自主學習的動力,這是我所看到教師專業社群的問題,修完這門課或許可以找到解決的方案。
再者,組織文化中多元並存,有積極面也有消極面,雁型文化中所提到的面向:加速實現共同目標、高度團隊凝聚力、責任分擔與分享工作、彼此鼓勵支持、相互關懷照顧,正是最適合推動組織學習發展的文化。再者我們以探索校園中的組織學習文化-以大自然為師自行創造出「櫻花文化」,組織不會一成不變,組織文化會影響整個組織的運作或組織成效,因此我們要隨周遭環境事務變化要調整自己的思維。本次同學所分享的主題:自我超越、心智模式以及本次課程所探討的組織學習,都不是一蹴可幾,透過時間的推進,我想只要有願景願意改變,就是組織學習的開始。
中正大學高齡所碩二 陳妙韻
2019-03-28, 週四 15:03
108.3.8 組織學習研究
本周的課程學習到了(一)組織學習的理論發展與內涵(二)組織學習的文化塑造與發展,用著大自然的比喻讓人從生活中入門組織學習的核心,堪為組織學習的最高境界。
在這樣的境界中,其實也是在自我反思,因此透過課程走進校園欣賞的美景後,更多的是大自然帶給人們的啟發。
學習不論是組織還是個人甚至擴大的社會,終究都是有一個學習的目的。而目的之前是引發學習的動機,這樣的動機燃起,驅使人們開始尋求資源。
如同大自然生存在大地中,發芽茁壯蔭庇大地再次凋零等待下一個盛開。
組織學習必然也得經歷過組織各種不同的歷程,因此修習此門課程,不單去思考將來如何在實務現場發揮,更應該從現在的生活中就去落實了!
中正大學高齡所碩二 陳妙韻
2019-03-28, 週四 14:58
108.3.23 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 移地教學
對於南投的印象,如同大家所說的好山好水;對於暨南大學的印象,如同山中的學術城堡。
移地教學的課程,也讓人在不同的環境中激發出不同的想像。
心智模式的學習,是人類的修練,組織是多種心智組成的團體,要萬人從一的而終的跟隨單一人士的心智,會令人感覺扼殺心智的獨創性與多元思考的管道。因此組織內如何去尊重並且鼓勵個人自我超越及了解個人的心智模式可以如何讓1+1>2,就是一個學習型組織他的最大優勢了。
因此,在現今多元且快速變遷的社會裡,越來越多的倡導尊重個體化的聲音並且許多新創社會模式的企業組織,也強化個人的自我超越及心智模式,讓個人為組織帶來更大的效益,並且給予組織中的每個人都有機會扮演帶領者的角色。
這樣的模式,勢必會去未來發展趨勢不可輕忽的,更是傳統組織需要去面臨的變革。
組織學習-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 移地課程 課程反思(3/23)
對於南投的印象,如同大家所說的好山好水;對於暨南大學的印象,如同山中的學術城堡。
移地教學的課程,也讓人在不同的環境中激發出不同的想像。
心智模式的學習,是人類的修練,組織是多種心智組成的團體,要萬人從一的而終的跟隨單一人士的心智,會令人感覺扼殺心智的獨創性與多元思考的管道。因此組織內如何去尊重並且鼓勵個人自我超越及了解個人的心智模式可以如何讓1+1>2,就是一個學習型組織他的最大優勢了。
因此,在現今多元且快速變遷的社會裡,越來越多的倡導尊重個體化的聲音並且許多新創社會模式的企業組織,也強化個人的自我超越及心智模式,讓個人為組織帶來更大的效益,並且給予組織中的每個人都有機會扮演帶領者的角色。
這樣的模式,勢必會去未來發展趨勢不可輕忽的,更是傳統組織需要去面臨的變革。
五項修練之共同願景的塑造與經營
課程時間:2019.03.26
課程地點:A302研討室
學系:107終發碩班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劉怡汶
學號:107409511
在課程開始前,老師先和大家分享其實報告的場域可以由報告者來決定,為當週的主題選定一個合適的環境將能為其增色不少,且由同學們彼此分享自身對於課程的需求及課程規劃想法,我想這樣在不同的場域中談終身學習的課程方式是很有效率且令人感動的,因為當我們置身在與討論主題相符的背景環境當中,能夠更加觸動內心的想法,讓分享討論可以更加深入,也藉此讓我們瞭解到,推動學習應當是要因時、因地、因人有所不同的安排規劃的。
這次的報告主題是五項修練之共同願景的塑造與經營,老師先為大家概略介紹甚麼是願景,包含願景是長期要實現的目標而非短期,且底下還會有其使命及價值,更提到願景要有獨特性,且敘述方式是較不具有煙硝味的,老師透過簡潔有力的統整,讓我們先一窺願景的全貌,以及其特徵性質,再來更帶入願景有三種推動模式:由下而上、由上而下以及上下交流模式,但這三種推動模式必須要看組織結構跟性質來決定。
今天的報告是如栩來為大家介紹共同願景的相關內容,首先其ppt運用非常多的圖片及影片來向大家呈現何謂願景的概念,由此可見,其很努力地運用較為具體的意象及實例來向大家講解這次的主題,再來如栩的報告中有設計到與同學們互動討論的部分,這些都是很不錯的嘗試,且最後帶到的實作部分-截碼戰,非常的有趣,讓同學可以透過遊戲的方式來學習。而對於此次的報告尚有些小小的建議,像是理論的部分我認為可以再多補充一些資料,除了圖片的呈現外可以再多加一些文字的說明,讓大家事後在複習時會比較清楚其所想表達的概念;另外我想如果在報告時可以更有自信且流暢的將話語表達出來,就算不小心忘詞時也盡量鎮定或用其他話術帶過去,那麼就比較不會顯得那麼慌亂,也可以讓報告的呈現更加完整。
2019.03.20終身學習專題研究學習心得
2019.03.20終身學習專題研究學習心得(鐘芳玲20190327 05:00am)
課程時間:2019.03.20(三)
課程地點:台中市樂齡學習示範中心、不老夢想館
學系: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碩士學位學程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專題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教學大綱:第十四單元各國樂齡學習的新發展
課程主題:以高齡學習為主要內容。9:00am-1:30pm台中市樂齡學習示範中心導覽及觀摩焦點團體、1:30pm-3:00pm不老夢想館介紹。
學生姓名:鐘芳玲
學號:100407908
學習心得:
活躍老化
「活躍老化」為當前個體老化及社會高齡化被奉為最適模式的代表,是各國政府研訂老年人政策的圭臬(黃富順,2015)。
為讓老化成為正面經驗以得到最適化的狀態,需藉由老人健康、社會參與與社會安全等三個支柱來達成「活躍老化」的核心價值,而三個支柱均要依賴學習的途徑來達成。
高齡學習
「高齡學習」係指對有關老年、老人或老化的學習活動,其對象以老人為主體,但亦包括社會全體大眾(黃富順,2015)。
以高齡學習達成活躍老化的九個具體途徑(黃富順,2015):
1.個人要有終身學習的正確觀念,培養正向的學習態度,形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2.個人要積極參與學習,獲取個人健康和社會參與的知能。
3.社會要消除對老人不正確的觀念與對老人的歧視,維護老人的尊嚴。
4.社會要建構對老人友善的環境與氣氛,增進老人的安全感。
5.教育機構要對老人開放,提供老人參與學習機會。
6.民間組織要多開設老人學習生活和科技相關的課程。
7.企業要針對高齡員工提升工作新知及辦理退休前教育活動。
8.政府要研訂老人教育政策,充裕老人經費,充實人力物力資源,以促進活躍老化的實現。
9.政府要訂頒鼓勵代間學習的政策與實務。
高齡學習的發展趨勢與台灣新近高齡學習活動的推展特色
國際高齡學習的發展趨勢可以歸結如下(摘自黃富順,2017):
1.多元化:就名稱、實施方式、課程內容等均呈現多元的現象。
2.去限制化:即各方面都不做任何資格的限制,特別是年齡上,以避免產生「老人次文化」的現象,會增加世代間的隔閡,產生相對剝奪感,造成世代間的衝突。學習方式並無多大的年齡差異,個別間的差異遠大於年齡的差異。
3.政府補助部分經費,使用者付費:學習者繳交的學費以低廉為主,但國際性方案的一切費用(含機票)均自費。
4.鼓勵代間交流:有的以經費補助鼓勵開設代間交流課程。
5.自主學習模式的發展:型態以機構式與自主式兩種。機構式,首由正規教育開始,其實施方式以設置各級各類的學校作為場所。自主式,適合身心發展成熟、已具自我導向人格特質者,加上經驗的豐富性與多樣性,由學習者擔任教師。
6.老人服務老人:新一代的老人健康良好,教育程度高,經濟有保障,加上經驗豐富,故盡量以「老人服務老人」、「老人教育老人」的方式進行。
7.學習地點在地化,參與成員社區化:高齡者要求近便性。生活在地化,人際網路地緣化,故高齡者以社區為本位。
8.學習目標在於生活適應與實用化:學習老化相關知識及新的科技。
9.強調高齡人力的開發與應用:如歐盟對高齡者進行增能計畫。具體作法包括:加強資訊能力、訓練成為社區志工、培訓老人協助慢性病老人、訓練成為疾病預防訓練師。
10.從福利觀走向教育觀:教育觀的作法以開發潛能、自我實現、體驗生命的意義與價值為高齡教育的目的。
11.旅遊學習備受青睞:以學習為主,以旅遊為實施方式的學習活動。
台灣近年高齡學習活動推展的特色(黃富順,2017):
1.由福利觀走向教育觀。2.訂頒老人教育政策白皮書,策訂發展方向。3.研訂高齡教育中程發展計畫,以為實例依循。4.政府以經費支持老人教育活動,結合學術界發揮引領的效果。5.大學投入高齡教育辦理行列。6.重視高齡教育各類專業人員的培訓。7.辦理自主學習團體帶領人的培訓及實務運作,達到遍地開花的效果。
台灣樂齡學習中心
依據2012年頒佈之「教育部補助辦理樂齡教育活動實施要點」(2014年修)、「教育部樂齡教育專業人員培訓要點與培訓實施計畫」及2017年發布之「高齡教育中程發展計畫」,教育行政部門新近推動包括:設置樂齡學習中心、樂齡大學、辦理專業人員的培訓及試辦高齡自主學習團體等。
樂齡學習中心為教育部推動老人教育的全面性措施,目前已為台灣地區設置最廣,也是最普遍的高齡學習單位。倡導「一區(鄉、鎮)一樂齡」,將全部設置368所。招收55歲以上之人士,以日間開設為原則。每中心教育部每年補助40至70萬元。
課程包括中心特色、政策宣導、基礎生活、興趣休閒及服務貢獻。2014年教育部規範樂齡學習中心課程調整為三大類:樂齡學習核心、中心自主規劃及貢獻服務等課程。其中樂齡學習核心課程再分為五類課程(生活安全、運動保健、心靈成長、人際關係、政策宣導)、27個主題。
台中市樂齡學習示範中心
台中市為實現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02 年提出「活躍老化」的目標,已於29個行政區皆開設樂齡學習中心,已達成「一區一樂齡」的目標。
台中市樂齡學習示範中心由財團法人天主教曉明社會福利基金會承辦,現任中心主任為王婉如女士。
108年3月20日藉由王婉如主任的簡報得知該示範中心的現況與經營理念如下:
目標:促成「優雅老化」,讓樂齡者感受『現在』生命最美。
學員學歷:多為大學畢業。
經營方向:努力維持此學習平台,希望提供肥沃的心靈土壤。因主任受宗教的感召,重視引導靈性生命的改變。
歷史沿革:原是曉明的長青大學(非政府單位),現做樂齡中心,重質不重量。
課程規劃:
1.各類課程只是媒介,但一定知道要達成哪些目標(5類27個主題)。
2.因經費有限,少做需材料費的東西,若真的需有作品需有實用性、新的文創風。
3.不想開坊間較淺的課程類別。引導老師與學員往深的主題式課程走。
主題式課程的進行流程:1.要求學員於時限內簡報2.深度討論引發生命能量3.整合、綜合座談以深入探究與總結。
風氣:示範中心是學習型組織,不論是主任、工作人員或學員也一直在在職進修或考照。例如:陳玉蟾老師70幾歲開美食課程,已考過中餐丙級,現回空大進修高中學歷,她跟孫子的關係因而有改變,現在會互相學習。
課程設計之目標迴圈:人際互動—>專長實驗—>知能增進—>自我價值—>服務貢獻—>人力培力—>人際互動。
課程設計深化情形:分入門、初階、中階、高階等四階,每階各10週,共40週。目的是從樂齡者中培養種子老師、樂齡規劃師…等人員。
臺中市樂齡學習示範中心108年04月份課程表之活動名稱與大致相應之課程類型如下:
1.樂學翻轉青春露:貢獻社會服務課程-貢獻服務-動手做課程,以產品回饋社會
2.閱讀生活生活悅讀:樂齡學習核心課程-心靈成長-學習閱讀
3.食在健康古早味:樂齡學習核心課程-運動保健-營養常識
4.Fun輕鬆禪繞畫:樂齡學習核心課程-心靈成長-活化記憶力
5.鼓動人心:樂齡學習核心課程-運動保健-規律運動
6.必學APP手機拍攝:中心自主規劃課程-興趣需求課程-資訊科技
從以上示範中心的開課內容與大致相應的課程分類可以得知:
該中心大致符合教育部對示範中心課程類型的分配比例,但仍偏重於學齡學習核心課程。表面上貢獻社會服務課程類之開課好像較少,但如主任之簡報應是將志工服務、人力資源開發之目標與精神融入到主題式的活動進行之中了。
高齡教育社會「銀」響力評估模式之建構與應用 焦點團體座談
座談大綱:
1.社會影響力的層面可包括哪些?
2.高齡教育的推展,創造了哪些社會價值?對於社會大眾產生了哪些影響?
3.高齡教育的推展,對於高齡者及其所處的社區、社會產生了哪些改變?
4.高齡教育能否發揮社會影響力的關鍵要素為何?
5.高齡者與樂齡學習中心/樂齡大學的互動產生哪些社會影響力?是否促進社會改變?若有的話,是產生哪些改變?
6.樂齡學習中心/樂齡大學對個人產生了哪些影響?影響層面包括哪些?
7.樂齡學習中心/樂齡大學對社會產生了哪些影響?影響層面包括哪些?
第一回合 與會專家學者都要輪流針對座談大綱發言。
林麗惠(計畫主持人、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教授)
output*社會影響力
楊國德(朝陽科技大學銀髮產業管理係教授)
提示未來高齡教育發展的三個方向:
1.教育與學習很重要的目標之一就是為了改變,而改變可以顯現在個人、組織(含家庭、社區、企業等)與社會上。
組織方面學習型組織也一個實例,社會則也包含國際社會。從影響個人做出發,大到歐盟等跨國的整合合作,終至「止於至善」,都要透過教育來達成。
2.高齡教育應該重新設計,不應由舊的經驗或青年階段以前的教育思維來看待現在與未來。應依人口比例、年齡年數比例來調整經費配比。
過往教育與學習主要重視學齡階段,但台灣的平均壽命都可達80歲,可見在成年之後的教育學習規劃與設計是非常不足的。
高齡教育與工作其實非常有發展潛力,但反而是家長用過往的觀念阻撓年輕人的投入。如教育社會學中有提到:若用過去的經驗想看看能否適應現在的社會並迎接未來社會,這樣絕對是行不通的。
現有的組織文化是不良的,政府應改變思維、大幅增加對高齡教育的經費資源投入比例與高齡社會的政策改革關注。中老年應仍有持續學習的機會,更新組織文化以避免忽略與歧視。
3.應藉由互助合作將個人變成團隊,為強調成果(outcome)甚至影響力(impact),可透過時間銀行及社會企業來發揮高齡人力的運用。
過往多僅強調從input到output,所以會造成許多蚊子館現象如高雄衛武營,故我們應該重視的是outcome如帶來的效益與期望的目的。有影響力才有價值,應重視有無帶來社會整體提升、人際間會不會互相尊重......等的outcome。
現多短視近利,大多喜歡做一日活動類似博覽會、一日遊、放煙火......等活動,不愛做博物館或全年性的活動,所以都停留在量的成果展現。
而高齡社會也是有前述的現象愛辦類似的簡單、粗淺的活動,我們期望應往上提升、關注希望造成的影響為何。例如:為何獨居老人會很辛苦,因為個人單位負擔相對高很多,如果我們可以組織這些個人變成團隊、大家互助合作,就可以叫輕易地解決食衣住行育樂等問題。
我個人是不贊成送便當給老人的,因為1.便當可能不適合他吃2.他一個人越吃越覺得孤單,個人鼓勵聚集這些老人變成社區食堂,不僅整體費用減少也提供交誼的功能,甚至老人分工合作變成經營團體還可以對外營業,例如現已有的照顧咖啡館。應從過往強調個人成績的思維轉變為團隊的思維,所以社區化很重要應大力推廣。
老人的人力不是不能用,而是我們沒有在用。
期待小孩的長成太久、太難,應馬上就應用老年人人力,老人人力是可以累積和變成有價的,故社區裡的「時間銀行」可以促成大家互相服務。
而組織的產品到底有無價值可以透過「社會企業」的方向去經營,以互助為始再產生效益最終造成廣大的影響是我們應努力的方向。甚至組織團體可以連鎖化,團結力量大,最大可以拓展到世界性的團體
,真的很有發展性。
若現在政府還難以做到,社會企業的民間力量也很可觀。
林依瑩(前台中市副市長)
現住和平達觀部落,離石岡近,也當照服員。
台灣有些單位特別是公務體系會辦「屆齡退休研習營」,簡稱「屆退營」。挪威的退休準備學校要讀2-3年。
有朋友在推行減法生活(態),他那裡是小木屋度假中心,我們是一個策略聯盟的團隊,現正在規劃『退休準備學校』。這位朋友也在石岡開了一間叫「 On Nature」的餐廳,訴求極大化大家的健康。
現正試經營「儲戶所」類似「時間銀行」,大多人最後提領的是長照服務。
我們應提升高齡生產力,例如志工.......。
因當照服員的實務觀察發現家庭照顧者常覺得對老年人的照顧質量不需要更多、視退化為正常,覺得就這樣子過日子就好,所以常不是長輩不願意接受服務或訓練,而是有點礙於照顧者的消極態度,故政府應加強觀念宣導,以樂齡+長照雙管齊下來建構高齡社會。
歸結以上,影響力的層面應包含健康的促進與改善、提升高齡生產力、宣導長照之預防健康的觀念給家屬。
吳明烈(暨南國際大學諮商心理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教授)
大綱一:
社會影響力可有經濟性的層面和非經濟性的層面。
經濟性的層面可有(1)Learning—>earning 2.高齡人力的運用。非經濟性的層面就更廣了,文化上可含累積文化資本、教育上可促進終身學習的發展、政策面上政治必須回應社會人口結構現況與需求。本人會提供實證調查資料補充此研究。
大綱二:
社會價值、社會影響力的評估並不容易,要找出可能的計算方式、要有客觀及數據化的標準,以幫助組織和外界建立共同價值的基礎。
常見的社會影響力的評估工具有二:(1)SROT是針對社會投資報酬率的部分(2)IRIS是影響力報告及投資標準的評估。
至於針對高齡教育社會影響力的評估,個人認為用SROT是比較可行的,因它用來評估產品或服務所產生的社會價值的量化數值,它甚至可以評析出投入這些資源跟經費而創造出的社會效益,進而再轉化到高齡社會領域去運用。
至於對社會大眾的影響有:(1)幫助實踐終身學習的理念(2)醫療成本的降低(3)促進健康、幸福感、自我尊嚴、社會參與等方面的效益(4)世代交流。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訂1999年為「國際老人年」,目標是邁向一個不分年齡、人人共享的社會。高齡者是社會資產應發揮更大的社會價值,可當教學者、文化與智慧傳承者,例如埔里的建醮活動。
大綱三:
個人承辦教育部對終身學習的調查發現(1)55-64歲的學習參與從2016年24.7% 提升到 2017年的 31.43%(2)65歲以上的學習參與率從2016年的17.5%提升到2017年的18.8%,從逐年提高的比率對社區、社會的影響就學習風氣的提升及促進健康社會的活力發展。
大綱四:
若有很好的品質、品牌與社會形象,才有影響力將觀念推展出去,如我們今天帶研究生參訪台中高齡學習示範中心。
大綱五:
當高齡者走進社區社會後會促成社區改造、社會改造,促進社區美學的發展。
大綱六:
提供個人社會正能量及本身身心靈全面的發展。
大綱七:
高齡者學習後變成一股社會的清流,有助文化資本的增加、社會傳承、永續社會的發展......等。
陳月娥(大葉大學推廣教育處處長)
目前負責:大葉大學齡大學有2班共90幾位長者、長青大學有500多人次、一所社大「美港溪」之兼任校長、養生村之行政人員。
參與高齡教育已七年,是實務人員。
大綱一:
可用同心圓的方式來看。模式建構時可加入中介項目以讓模式在地化,有的人參加許多團體,所以中介可以從高齡者參與團體的層次來探討;另外有些人還是在職或兼職狀態,故對個人工作與企業還是或多或少有影響力。
大綱六:
(1)大葉大學的社大有1/4的學員是55歲以上,目前本校在推行若社大的授課教師有碩士學位,他的課程與大學部的課程是可以對接認抵的,則也發予學習者學分證明,即走向開放大學的趨勢來經營,未來也有機會圓長者一個取得學歷的夢,透過這樣的方式可將高齡教育與正式教育作一個連結。
(2)對長者的改變:(1)外在資訊連結、行動力變強(2)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表現在健康、照顧力、執行力、行動力.....等方面。
(3)因政府有補助,也帶長者融入社區、學校,甚至樂齡義賣二手物品或學習成果的產品以幫助學校或其他經濟弱勢的學生。目前大家已有默契即這些樂齡者合計每年約捐出2萬元,再透過公開贈予、媒體曝光,他們從臉書分享上衍生出對社會的榮譽感、個人有用感。
(4)長者的活動能力也擴大,希望他們的學習成果可以從校內、外的活動去展現,能互助合作自行提供節目表演、活動規劃執行等,所以學校若有大型活動他們一定出表演節目如歌唱、舞蹈、太鼓、春聯揮毫......等。
(5)個人服務的動機也提高,久沒出去會主動提議或要求。
(6)社會關係網路擴大,即社會資本提高。
(7)就業動機也加強了。立法院正試著通過『中高齡及高齡就業法』,目前大家對經濟安全保障應該有更深一層的需求。
大綱二:
(1)充分顯現社會融合(2)回流通路(3)個人尊嚴(4)自己自理(5)共好(6)幸福感。
現在很多人都對高齡有所貢獻,我們應整合社會上的眾多有心於高齡的人士、資源。
蔡志澤(台中清水區三田國小輔導主任)
台中市清水區三田國小辦樂齡中心第二年
大綱六:
志工成長。讓他們從參與學習的角色—>協助學習—>主導學習的歷程。
從參與中得到的滿足感會提升動機、介紹更多人參與,造成漣漪的效果。
連東祥(南投縣樂齡學習示範中心主任)(在魚池)
個人服務樂齡已10年了,累積到個人影響力令人感到欣慰。
意見:
政府的態度目前多在用錢在養社區,人民團體在消耗國家的經費,會影響人民的熱情與信心。
政策與現況脫離,國民教育階段已不需要那麼重的經費比例分配,應多給予高齡教育工作者資源與支援。
應重視數字報告背後實質上產生了哪些改變。
學員最大的改變是守秩序,即提升了公民素養。
鍾政洋(苗栗苑里樂齡中心主任、苗栗縣山腳國小校長)
大綱四:
對行政人員:增進個人影響力,有支持者、跟隨者
對高齡者:建構自己的品牌與形象,會有非正式的小型組織可協助各項活動,是『人力資源團體』。 應提升個人信念,才能發揮對社會的影響力,有相信才有力量。改變觀念才是根本,以前的方法不一定能適應現在的需求,需與時俱進才能維持對社會的影響力。
國小108年課綱的目標:自發、互動、共好;適性揚才,成就每一個孩子。前述目標同樣適用到高齡教育。
高齡者要成為終身學習者應學習新工具軟體,但要避免成為假訊息的傳遞者,所以要提升他們的辨識能力。
許美亻幾(弘光科技大學老人福利與長期照顧事業系講師)
執行過樂齡學習中心
高齡教育研究時要能明確說明、標示因果,才叫有說服力。
大綱二:老人家的終身學習意識被提升、個人學習需求的覺醒、社區也比較願意關照老人家。例:本區有『六克拉樂團』。
王淑貞(彰化縣員林樂齡學習中心主任)
103年設立,現共有8個學習中心。要持續拓點,讓長者就近參與、避免與社會脫節。
蕭美珠(彰化縣員林樂齡學習中心副主任)
產品販售增進收益,會提升自我價值感。
王婉如(台中市樂齡學習示範中心主任)
定位樂齡中心是學習平台,應提供相對應的資訊如退休....,應提升學員的心裡素質。
從學習中學習反思生命,促成優雅晚年。
讓高齡者自己覺察到自己是人力資源,服務才會甘願。
現在嬰兒潮的退休族是很有能量的。
第二回合 聽到別人的發言後,有任何要補充或討論的,請提出。
連東祥(南投縣樂齡學習示範中心主任)(在魚池)
舞台還給高齡者,他們會自動自發去做事,潛能無限。
他不是受服務的人,他可以服務他人。
關懷據點是每年提出申請的,也不是說關就關,但場地尋找確實是困難。
關懷據點有供餐,樂齡中心沒有供餐,但還是樂齡中心的人數比較多。(所以 心裡>生理)
陳宜君議員
小論文:『樂齡學習中心與社區關懷據點的比較』
樂齡中心更有規劃性、有課程、有教育部經費支持,這是關懷據點沒有的。
但關懷據點也有社交的功能,不過易受政治的影響而消長,因多為里長支持或成立,在尋找場地上也有困難。
鍾政洋(苗栗苑里樂齡中心主任、苗栗縣山腳國小校長)
教育成效雖然難以量化,但我們沒有悲觀的權力,要透過很多方法來改變觀念。
政治還是很重要,所以辦短期或一次性的活動也是必須或無可避免。
個人觀察:若是政治人物想靠辦活動想增加政治實力、改變選票結構其實不太容易,但可以發展出不同的特色。
林依瑩(前台中市副市長)
實踐最重要。*社交網絡
難免還是有人追逐看那個群體福利比較好,所以還是要鼓勵社群團體少依賴政府補助。
專家學者~
P0:林麗惠(計畫主持人、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教授)
P1:楊國德(朝陽科技大學銀髮產業管理係教授)
P2:吳明烈(暨南國際大學諮商心理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教授)
P3:林依瑩(前台中市副市長)
P4:陳月娥(大葉大學推廣教育處處長)
P5:王婉如(台中市樂齡學習示範中心主任)
P6:連東祥(南投縣樂齡學習示範中心主任)
P7:許美亻幾(弘光科技大學老人福利與長期照顧事業系講師)
P8:鍾政洋(苗栗苑里樂齡中心主任、苗栗縣山腳國小校長)
P9:蔡志澤(台中清水區三田國小輔導主任)
P10:王淑貞(彰化縣員林樂齡學習中心主任)
P11:蕭美珠(彰化縣員林樂齡學習中心副主任)
參考書目:
1.中華民國成人及終身教育學會(主編)(2017)。終身學習與高齡自主學習。台北市:師大書苑。
2.中華民國成人及終身教育學會(主編)(2015)。高齡社會與終身學習。台北市:師大書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