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組織學習研究
080331組織學習研究心得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單元:建立共同願景、團隊學習、系統思考及知識管理
時間:108.3.31
地點:中科教室
學系:107終發專班一年級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洪怡君
學號:107436511
心得:
這周課堂上由同學進行了五項修練中的 :共同願景、團隊學習、系統思考及第六項修練知識管理的導讀,經由同學們的分享及老師的回饋指導,讓我對六項修練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一、願景是一種共同的願望、理想或目標,會對組織學習的動力造成重要的影響。所以一個組織必需要能夠整合出共同的願景,才能讓組織成員衷心地主動投入、努力學習、追求卓越。「建立共同願景」願景不是一個想法,是長期目標 : 價值、使命、策略、方法。執行模式:由上而下、由下而上 、上下模式。願景管理雖有三種模式,但仍強調由下而上,必須由成員共同策訂,使成員的個人價值觀及其對於組織的關切與期望有表達的機會,透過彼此的互動與參與,逐層凝聚共識,使願景既是組織的目標,也是每個成員的願望。大家必定會發自內心為共同願景努力與奉獻。
二、團隊是組織的基本單位,除非團隊能夠學習,否則組織也無法學習。當團隊真正在學習時,不僅團隊會有出色的表現,團隊成員也會得到快速的成長。至於團隊學習的修練,則需要依靠「深度匯談」(dialogue)的方法,讓團隊的成員能夠自由交流想法、以發現更深入的見解。學習型組織應該是一個健康的組織,是開放的,是可以無話不說的。如果一個組織的環境會令成員不敢講真話,不敢揭露真相,不敢誠實說出所遇到的難題,這個組織的健康是有問題的。
三、系統思考:系統思考的修練是學習型組織五大修練的核心。聖吉強調,企業就像人類其他活動一樣,都是一種「系統」,受到各種息息相關的行動所牽連與影響。但是一般人傾向將焦點放在系統中的某一個片段,而無法看出真正的問題所在。唯有透過系統思考的方式,讓自己轉變看事件的角度,進而對事件的前因後果和相互關連做全面性的考量,才能掌握變化、開創新局。在我們的工作場域如果接受到一個新的陌生的任務時或工作上遇到困難如果沒有系統性的思考,做事就會雜亂無章效率也會下降,解決問題就會變成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但卻沒有解決到最源頭的原因
四、知識管理:知識管理經常被定義為創造、儲存與運用知識以促進組織績效的過程,也是組織學習的利器,知識的儲存,有助於保存組織的共同歷史記憶、及工作資訊與技巧的傳承,也可促使人們的內隱知識外顯化的過程,以在組織中有效的運用知識的效能。如何管理專業智慧,以及有效的利用。如果組織能夠槓桿利用智慧,只要少數的專業人士就能讓組織成功。此時也需要克服 專業人士藏私的問題,知識分享相當重要,專業智慧使用愈多價值就愈高。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學校:中正大學
課程時間:2019.03.29
課程地點:中正大學558
班級:高齡教育 碩二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學生姓名:莊宛螢
學號:606710015
主講人:許蕙瑄 共同願景的塑造與經營
主講人:黃大哲 團隊學習
在建立共同願景部分:此次報告者的同學相當用心,在報告中包含了理論、演練及實務的討論,引導我們由個人願景的提出到建立共同願景,能夠實際瞭解臨床面的操作模式。共同願景最簡單的說法:我們想要創造什麼。其分別為 追尋什麼(What)? 為何追尋(Why)? 和 如何追尋(How?)
第一個的答案就是共同的願景
第二個的答案就是企業的目的或使命
第三個的答案就是企業的核心價值
第二個主題為團隊學習,其中的重點為
深度匯談:1.懸掛假設,檢驗而不是防衛2.視彼此為工作夥伴,把階級放在門外3.探尋自己看法背後的深層假設,在報告的同學分享後,老師讓我們學習的後山走路中,討論深度匯談的練習,我們這個小組分享的當與工作團隊成員產生誤解時,該如何處理,大家集思廣益提出各自的見解,擬定處遇模式,避免團隊間因不熟悉而產生誤會。
最後我覺得每一次上課,都能夠把自己在職場中組織面對的疑惑,拿到課堂上與老師同學們討論,是一件很棒的事情,也讓學習更貼近自己。
終身學習專題研究-咖啡反思Coffee Reflections OLD參訪心得
課程:終身學習專題研究
專題: 咖啡反思Coffee Reflections OLD參訪心得
授課老師: 吳明烈老師
授課日期:108年4月3日
學號:104409501 陳宜君
今天我們來到埔里有名的咖啡館-咖啡反思Coffee Reflections OLD,一反我們對咖啡館的印象,它不是一家販售咖啡飲品的咖啡館,而是以烘豆與賣咖啡豆為主的自家烘焙咖啡豆專賣店。
賴老師以他多年的咖啡烘培技術加上對咖啡知識的熟稔,在泡咖啡的過程中與我們閒聊,從咖啡的產地、生豆與熟豆的處理方法、烘焙咖啡的過程到沖泡咖啡的要領,讓我們學習到豐富多元的咖啡知識。
賴老師原是空軍,中年轉業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咖啡產業,從喜歡喝咖啡到3年前回到埔里開始烘焙咖啡,經營理念是為了分享和推廣咖啡知識,讓咖啡更生活化,目前他也在社大從事咖啡烘焙的教學。
透過老師的講解我才了解咖啡之所以會有特殊的香氣,是因為其中含有揮發性的物質,這些物質透過嗅覺神經傳達到腦部,產生令人放鬆愉悅的反應;但是烘焙咖啡的過程也會產生丁二銅,長期吸入對身體健康具有危害,因此烘焙時需要在通風良好的地方,並戴上口罩保護自己。老師為了不影響附近居民的健康,還特別在出風口加裝過濾器,以分解有害的物質。原來一杯香醇咖啡的背後除了有咖啡農種植及採收咖啡的辛苦、挑選豆子的費工費時,還有烘豆師職業傷害的問題,當我再次喝到咖啡時,我的心中會存有對更多人的感恩。
賴老師也為我們示範幾種不同的沖咖啡方式,讓我們瞭解到好的咖啡除了要有好豆子之外,溫度和水量都會影響到咖啡的風味,控溫和精確的水比例決定了咖啡的香氣和口感。我相信這些知識不僅源於賴老師的學識,更重要的是多年的經驗,要從產業中異軍突起,除了要下功夫讓自己成為專家,還要創造獨特性。老師透過教導客人對咖啡的了解,讓客人回家也能泡出自己喜歡的咖啡風味,打破我們對咖啡的迷思,也拉近了跟咖啡的距離。
今天同學們的分享回饋相當精采,如春珠表示每次的校外參訪都給她許多靈感,啟發她開始規劃退休後的事業。瑩蓉提到從毫不起眼的入口走到令人驚豔的庭園,讓人舒適放鬆的感受猶如咖啡的前味;中味就如賴老師專注地跟我們分享咖啡的知識,體驗到不同的溫度可以泡出不同口感和香氣的咖啡;後味則是從賴老師身上看見終身學習的精神-將自己所學貢獻回饋給社會,也讓她有了作志工服務的想法。我特別欣賞瑩蓉的分享,她將這些體會比喻成咖啡的前、中、後味,形容得非常貼切。我覺得學習不只是從老師給予的知識或是言談中,同學的觀察和分享也常常給我許多的收穫,同學也是我們在終身學習上的好老師。
終身學習專題研究心得-縣議員工作中的反思和收獲
今天早上我跟老師請假去參加杷城疏洪道第一次生態水質調查暨河川淨溪活動,回到教室已經錯過同學的簡報,而是由吳老師在作回饋。聽到老師談到有時最好的策略在考慮經費和永續發展的可行性時,或許不一定可行;在作選擇時必須考慮價值最大化及浪費最低化,才能發揮最好的效益。
這段話讓我聯想到最近埔里清潔隊因為施放酵素到疏洪道,在網路上遭到質疑的事情,我也跟大家分享整件事情的始末和我的反思,吳老師從系統思考及教育的觀點給予我們許多的啟發,僅將這些啟發作成紀錄。
杷城疏洪道是沿著外環道路進埔里必經之路,在30年前水質乾淨,是居民洗衣和孩子嬉戲的地方。近幾年因為上游養雞場的設置、慣行農法使用農藥量多、工廠排放廢水、餐廳及家戶所產生的汙水等全部排到疏洪道,造成水質汙染程度日益嚴重。關心埔里的酵素團團員及清潔隊員於是想到將酵素倒入大排,希望減少水中的優氧化,孰不知這樣的舉動遭到其他人的質疑,於是我特地到現場請教特生中心的葉教授及暨大科院的楊教授。透過他們的解釋我了解到因為大排是開放的水域,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很難針對酵素淨化水源的功效來作檢測,所以建議暫時停止施倒,待團隊作完半年的水質調查提供一些數據之後,大家再來商議。
吳老師提醒我要解決大排被汙染的情況需要行動公共化、汙染最小化以及淨化最大化。行動公共化是指要透過活動引發鎮民的公共參與,如:藉由走讀河川的課程訴說這條河流的故事,喚起大家對它的美麗記憶;此外,如社大或中小學的社區服務、以及請全鎮一起為這條河川取名等等,這些活動都可以從教育的方式切入,使民眾體會到河流跟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
汙染最小化指的是要教導鎮民清淨在源頭的概念,杜絕把家中垃圾、菸蒂、寶特瓶等隨手丟進河流的習慣,讓大排從河流變清流,未來河流乾淨後,若能再為它取出一個優美的名字,並淨化、美化兩旁河道,這條河流甚至能成為大家散步休閒的地方,成為聯繫家人感情的暖流。淨化最大化指的是公部門透過專業淨水工法的設計來淨化水源,而社區居民也可以藉由定期撿拾垃圾維護水資源潔淨等。
終身學習的精神在於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美化我們的生活,從老師的回饋中我更加體會到身為民意代表不斷學習、不斷反思的重要。
1080331組織學習研究心得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單元: 第五項修練之建立共同願景、團隊學習、系統思考及六項知
識管理導讀
時間:108.3.31
地點:中科教室
學系:107終發專班一年級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葉世凱
學號:107436516
心得:
五項修練加上第六項知識管理,是組織學習之精神與技巧,而聖吉以系統思考為精髓,作為其他修練之基礎,他們互為一體,相輔相成,沒有階層之高低,沒有階段之順序,各修練獨立時,又必須依賴其他修練來達成,因此環環相扣的修練用來建立我們面對組織學習所需具備的技巧。然而我們所談論的,都是建立在理想的世界裡,但真實的環境卻可能無法用修練去解決,而環境變遷與時俱進,各理論學說也一直推陳出新,然而組織是成長的,而非移植的,雖有標竿學習,然而組織為了生存仍必須有所競爭,因此只有最適者才能生存,造成我們一昧想著只要達到目的就好,偏重單圈學習,而忽略問題的所在。聖吉五項修練雖看見了組織成員學習的障礙與固著,學習感應能力的緩慢,倚賴S-R的適應學習(SOP就是組織學習的產品,但相同的刺激不應都是相同的反應,而是要嘗試不同的反應,學習才能建立),看不見整體的觀念,沒有建立個人願景,缺乏溝通與激勵,以及自我實現等缺點。或許組織運作並非一成不變,而隨著學者的研究與觀點之不同,自然會給組織不同的描繪,正如學者所說,組織理論的研究宛如瞎子摸象各說各話,毫無一致看法與架構,事隔多年,仍充斥著時代的變遷,異質性,有不同主張與反主張,或許聖吉認為之前學者之論述有其道理,而提出一個組織可持續學習的修練技術,但放諸四海皆準,實施起來卻困難重重,因為只要跟人有關就脫離不了人性,然而是否真適用於未來組織,我想一成不變的,將是系統與人文。
未來的組織是體悟生命意義的組織,具有新思考、新視野、新學習的精神,將工具式的學習觀轉化為精神面(學習的內在價值),一個組織應提供適當的管道,讓成員講出心中的願望,讓員工滿足對心靈成長以及和諧人際關係的需求,員工根據他們的需求,以人文主義的情感與價值觀,塑造一個屬於自己組織,而不再受公司繁複制度之束縛。組織願景達成後,應把創造的價值與成員分享,讓組織願景真正成為個人的願景,也就是說一個組織的願景應成為成員追求個人願景與心靈成長的媒介,如同全像圖的組織設計,把整體植入所有部分,組織的團隊力量,可藉由組織的願景、價值而加以實現,促使成員均能了解並接受整體的挑戰。正如同我們組織均有DNA,由部分再生就能提供整體的發展,而非部分與部分整合來代表組織團結,只要是成員有奉獻都是代表組織之整體。
五項修練之團隊學習
課程時間:2019.04.02
課程地點:A302研討室
學系:107終發碩班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劉怡汶
學號:107409511
這次課程所談論到的主題是五項修練之團隊學習,老師先帶大家分辨團隊(team)與團體(group)之異同,首先兩者都是要兩人以上,但相較於團體而言,團隊是要有共同的目標,必須是成員彼此之間有交互作用,且是互相連動的。在釐清這兩者之後,才能進一步談到所謂的團隊學習(team leaning)。再來還談到了討論(discussion)與對話/深度匯談(dialogue)的差別,前者是根據一個主題大家集思廣益而有個結論出來;後者則是透過對話者的參與,表達及分享各自的想法,是一種集體參與和分享的過程,通常不一定會有結論,或是結論僅是對話過程的附加產物。
而此次的報告是由麗文來為大家做介紹,在報告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到,麗文對於整個報告的內容十分的熟悉與瞭解,且在介紹時都能夠侃侃而談,並能在介紹團隊學習這項修練時,與先前介紹過的其他修練做連結,幫大家做個回顧與整合,這樣的呈現方式是很不錯的。再來,有關於團隊學習的部分,會適時地運用多種的影片來搭配,且影片呈現的時間、實作的設計與主題的契合上都掌握得很不錯,這個部分也是很值得大家學習的。最後對於整體的報告有一些小建議,像是參考文獻的部分若能使用APA的格式來呈現,且參考資料再多加引用一些期刊文獻等,我想能讓報告的專業度再更加提升。
透過這次團隊學習的主題讓我們深刻地感受到,不管是在學校、社團亦或是職場當中,團隊學習的重要性及其適當的運用方式。另外讓我更加有感覺的是討論與深度匯談交互運用以及習慣性防衛的這個部分,為了讓自己所處的組織朝向真正的學習型組織邁進,並有著良善的相互學習模式,除了學習著適時地運用討論與深度匯談可以讓團隊成員間藉由對話的力量來使彼此產生交流與連結之外,也要盡量避免習慣性防衛,因為習慣性防衛雖然是人的本能,能使自己或他人免於因說真話而感到威脅,但該習慣會使成員間形成一道屏障,阻礙成員的交流和溝通,因而難以共同學習,所以這也是我們要時時刻刻督促自己的一大部分。
2019.03.31組織學習研究課程心得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時間:2019.03.31
課程地點:R104中科教室
學系:107終發專班一年級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林琬禎
學號:107436508
心得:
這次課堂上進行了五項修練(共同願景、團隊學習、系統思考)及知識管理理論內涵的分享,經由同學們的報告、實作、評論、回應及老師的指導,讓我對六項修練有更進一步的認識。這些學習到的知識也可以運用於職場,任教的班級需凝聚共同願景,塑造良好班級學習風氣,透過團隊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建立良好的班級學習動力及常規。我們對待事情的問題,必須探究問題背後產生的原因,尋求真正的解決方法,就必須運用系統思考的能力,在我們工作上及生活上都能有所助益。
關於五項修練有許多有趣的小故事,也很發人省思,例如「旅鼠的困境」,一群旅鼠們成長的最終就是要面臨跳崖,但大家都不知道跳下後會怎麼樣,但遵循傳統就是要跳,旅鼠們對跳下的未來,也很徬徨、充滿對未來未知的焦慮,因為跳下的旅鼠都沒有回來,這件事也造成了旅鼠們共同的困境。其中,有一隻旅鼠認為,何不設計一個彈跳機制或橋梁,可以安全的到達對岸,最後牠成功了,可以彈跳到對面山谷,並解決了內心的困惑。有時候遵循傳統並不是全然不好,傳統能留下必然有其需效法的精神,有老祖宗的智慧,如同旅鼠們若不遷移居住環境,可能面臨未來食物匱乏、或野獸侵略等,所以必須跳崖到另一個境地生活,但是,能到另一境地生活的達成方式應該不只一種,直接跳崖是一種方式,但不是最好的,所以其中一隻旅鼠想到了安全又適切的方法到達對岸,獲得了成功,也解除了心中的焦慮與困惑。
3/31組織學習研究課後心得
課程名稱:組職學習研究
課程時間:2019.03.31
課程地點:中科
學系:107終發專班一年級
單元:組織學習;第五項修練
1.五項修練之共同願景的塑造與經營
2.五項修練之團隊學習
3.五項修練之系統思考
4.第六項修練:知識管理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賴駿青
學號:107436507
“組織共同願景”不管是民間企業或各種組織在成立時都會有對未來有使命跟願景,而這願景或使命可能大至為全人類未來盡心力,小至為家庭國家社會用心,這都是企業或組織經營者對未來的承諾,當然為了要能完成組織願景就必須時時刻刻的不斷前進,為共同信念而努力,但要能為共同信念努力就必須是要有相同的共識,有共識才能共事,有共同願景才能為共同美好未來努力,朝共同方向前進,並從個人內心發起的意願,到組織內成員能發揮相互扶持精神,以實際行動而非呼口號方式虛偽因應,運用系統化思考這才能真的達成願景。
“團隊學習”今天課程中學到團隊學習,雖然組織中的基本組成是個人,但個人的學習並不能是代表整個組織的學習,話雖如此並非個人學習不重要,而是說要以團隊思考為導向,有著依團隊思考為導向的學習才是學習型組織,以團隊組織為整體的學習大家才會朝相同的方向,是有著共同的願景相同的方向相互搭配相輔相成,雖說在共同前進道路上或許崎嶇不平、會有迷失方向但靠著彼此深度匯談與溝通討論最終仍會達成相同一致的意見,靠著就是共同學習且持續學習來改善問題邁向目標前進。
“系統思考“彼得.聖吉在這書上隨時隨地都出現系統思考,然而相信很多人不清礎什麼叫”系統“,更別提系統思考,往往在組織裡出現問題時人們往往就只能治標而不能治本的決解問題,就如同一個水桶出現漏水,而你能找膠帶來暫時的堵住源水的地方,假如你能運用彼得聖吉的“系統思考”來找問題找出問題真正發生主因,這樣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聖吉認為在五項修練中,最重要的就是系統思考,各項修練中都會有某種程度問題,當你遇到這些問題時你就必需要把自己提升位置,拉高視角來看問題來決解問題,不把問題往外推,找出問題主因,或許解決問題只要用很小的力道即能大大的解決問題,就如同槓桿效用一般,以系統思考來強化各項環節如此才能讓組織發揮最大總效力。
“知識管理“彼得聖吉在第五項修練中提到,五項修練最終目的是建立學習型組織,而邁向學習型組織單靠五項修練是不夠的,必須有另外一發展策略,那就是“知識管理”,從”知識經濟“開始,我了解到為何知識能為組織帶來持續的變革及效能,而變革才能為組織創造未來,組織在運作過程中會遭遇許許多多的問題及困難,唯有靠著知識為組織解決問題及開創未來,然而在組織裡有許許多多完整或片斷的資訊,要如何作篩選讓其成為有效且有用的知識,再經不間斷的淬練讓知識最終能成為智慧並且成企業組織的基石,這些靠的就是知識管理,在民間企業裡最常聽到的是這家公司沒有”某人“不行,乍聽之下好像這個人很厲害,其實這是一個危機,為什麼沒有這個人企業就無法生存下去,道理很簡單,一定在這個人身上有著許多重要的內隱知識,那萬一這個人離職了,那這內隱知識不就隨之消失,這是多麼可怕的事,而知識管理就是將這內隱知識外顯化,KM=(P+K)S,企業組織內的人透有資訊科技將知識/資訊/資料以分享方式作一妥善的處理,就如同知識螺旋般的旋轉,將知識汰舊換新,使之發揮最大效用,最終再回到個人,如此個人更能自我提昇,自我成長並且帶動整個組織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