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5/25 課程心得
日期:2022/05/25(三)
課程地點:線上課程
學系名稱: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單元:終身學習節、中和國小第三次教師線上研討會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古冬青
學號:111409502
課程心得:由老師的導論到琪美姐今天的報告,讓我充分了解了終身學習節或叫做成人學習周,可以將一天一小時,一年一星期的學習時間,通過策略聯盟的形式來推動並共同規劃學習的機會,由全國性專門的組織在推動這樣的活動,各國通過不同形式吸引民眾來參加活動,通過數據的累積觀察市民終身學習化的進程。國際識字日9/8是第一個國際成人學習節,目的為了連結各國的經濟和資源分享,增加國際的成人學習,促進機構的合作機會,拓展合作面向。德國的學習節塑造、開展、繼續教育為標語開展活動,德國是全球第三的高齡人口城市,政府推動終身學習,為了不斷變化的職場需求,讓國民充滿信心,勇氣面對未來。德國始終堅持閱讀使民族強大,保持著德國人的契約精神和團隊精神,並推崇父母是孩子的益友,這樣的策略讓德國可以在終身學習的道路上,始終保持著先進的地位。德國雙元製教育致力於推廣理論與實踐結合,對於孩子的教育應該遵從這樣的理念,擺脫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活絡孩子的學習熱情,激發其主動學習的動力。Covid-19的大流行改變了全球經濟以及生活的模式,更促進我們去推動全民終身學習,疫情時期數位學習的比例大幅上升,目前台灣終身學習參與比例也有很大的成長。
今天的實作部分老師讓我們設計終身學習節,在討論的過程中,也是我們可以去互相學習的機會,確立學習節主題內容,活動方案的共同設計,同學們各抒己見,分享自己的經驗,密切配合,讓我們能夠在這個機會中成長。
今天能夠有機會參與到大學部實習成果發表會,大學部的同學分享自己在實習過程中的所得所想,非常開心感受到同學們對自己前途的都充滿激情,對自己實習的工作也能合理規劃,積極去進取,找到自己發展的方向,相信未來一定可以稱為最優秀的自己。
今天也是在中和國小最後一次的研討會,時間過的很快,雖然疫情影響最後我們也無法面對面完成這次會議,但在老師優美的文章陪伴下,能夠放鬆下心情,沉浸在學習的氛圍中。《一半一半的人生》老師的這篇文章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半一半的人生是空與有的交互融合,塞得滿滿的人生,會少了再接納美好 事物的空間;太空虛的人生,會少了生命的甘美富足。人生只追求完美會少了接受不完美的機會,不完美可能會帶給我們更多的人生啟示,身體的疼痛往往提示我們需要休息照護自己,人生中的不完美會提示我們生活的意義,在不完美中可能我們會更能體會人情溫暖,太過追求完美無法感受類似雨後陽光的驚喜,所以,無論人生是一帆風順,或是不如人意,其中一定都是人生需要我們去發現,去反思的瞬間。
2022/05/14 學習型組織電影賞析
課程名稱:學習型組織電影賞析
課程時間:2022/05/14(六)
課程地點:線上課程/Moodle BBB系統
學 系: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孫珮瑜
學 號:110436507
課程心得:
小時候觀看兄長推薦的「春風化雨」,
那時候的想法僅是想看「羅賓威廉斯」的新作及男女主角的帥與美等表面的印象,
完全沒有「反思」的動作;
如今以終發班學生的身分再次觀看這部經典影片「春風化雨」,
看到的已不再是表面的東西,
片中完美詮釋老師帶領學生,
跳脫傳統的教學及學習的框架,
顛覆了傳統的教學型態並以開放、多元的學習型態去學習、接觸新的事物,
而最後,老師與學生都學習到新的事物及有了反思能力。
2022/04/09 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
課程名稱: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
課程時間:2022/04/09(六)
課程地點:OLD反思咖啡館(上午)及暨大A302教室(下午)
學 系: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孫珮瑜
學 號:110436507
課程心得:
老師讓我們將「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製作導讀,
讓我們從導讀實作中找尋其中的重點及道理並將其中理論分享給其他同學,
從個人的研讀、小組的討論、製作PPT資料、設計團隊活動等;
每一個步驟都是這門課的重要精隨。
2022/3/5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時間:2022/3/5(六)
課程地點:暨大A302教室
學 系: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孫珮瑜
學 號:110436507
課程心得:
終身學習是組織學習的基本要件,
而組織學習是終身學習的延伸,
彼此之間密不可分。
名烈老師有連貫的課程設計,
將觀念、理論、實作融入課程中,
並一步步帶領我們體驗著。
組織學習理論第五修練團隊學習
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所碩士班一年級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學號:110409517 姓名:曾美陵
1100329第11章 第五項修練團隊學習
在五項修練這本書的前面題第一部「全面體檢你的組織」有幾句話讓我震撼驚恐:1.為什麼在許多團隊中每個成員的智商都在120以上,而整體智商卻只有63?為什麼就連成功的大型企業,平均壽命也不到40年了?這是因為,組織的智障妨礙了組織的學習及成長,使組織被一種看不見的巨大力量侵蝕,甚至吞沒了。
團隊學習是發展團隊成員整個搭配與現實共同目標能力的過程,它是建立在發展「共同願景」這一項修煉上;它也建立在「自我超越」上,因為有才能的團隊是由才能的個人所組成;但是只有共同願景和才能還不夠,組織在今日尤其迫切需要團隊學習.
團隊學習的三個面向1.是當需要深思複雜的議題時,團隊必須學習如何萃取出高於個人智力的團隊智力2.需要及創新而又協調一致的行動3.不可忽視團隊成員在其他團隊中所扮演的角色與影響。
「團隊學習」的修煉必須經與應用(深度匯談D ialogue與討論),這是兩種不同的團隊交談方式 ,「深度匯談」是先暫停個人的主觀思維,彼此用心聆聽,自由的,有創造性的探討複雜而重要的議題;「討論」是提出不同的看法,並加以辯護。許多團隊口頭上雖然擁有系統的觀點,但實際上卻從未付諸實行,從來不會用所有心力來認真檢驗自己的行動如何造成問題。系統思考需要一個真正成熟、能夠深究複雜與衝突議題的團隊才能實行。所以團隊學習的修煉像任何的修煉一樣都需要練習,而這正是現代組織所缺。
深度匯談:1情境的產物2.超越個人見解3.觀察自己的思維. 有效「深度匯談」的三項條件:1.「懸掛」假設:先將自己的假設懸掛在面前以便不斷接受詢問與觀察,用察覺和檢驗我們的假設,包姆認為一個人,一旦堅持「事情就是這樣」,深度匯談就被阻斷,「懸掛假設」很像第九章「心智模式」所討論的反思與探尋技巧中所看到的「跳躍式的推論」與「探尋推論被背後的論證」。但是在深度會談中,懸掛假設必須集體去做。團體懸掛假設的修煉,可以讓成員更清楚看到他們自己的假設,因為此時可以把自己的假設跟別人的假設「對照」,恩這是思維本質的緣故,思維會不斷使你深信,事情原本就該如此。這是此種錯覺得解毒劑。
2.視彼此為工作夥伴:團隊成員才能共同深入思考問題和發生深度匯談。3.掌握深度匯談精義與架構的輔導者:輔導者是位好的「過程顧問」,交互運用,反思、探尋是深度匯談的基礎。「習慣性防衛」是生根深蒂固的習性,用來保護自己和或他人免於因為我們說出真正的想法而受窘,或感到威脅,阿吉瑞斯說「防衛性的心理,使我們失去檢討自己想法背後的思維是否正確的機會。」習慣性防衛反應是對一項問題的反應,而此處的問題被定義為「已經知道的」和「需要知道的」兩者之間的「學習差距」,彌補這項差距的「根本解」是探詢,因為它能逐漸導致新理解與新行為,也就是學習新事物。
如何降低習慣性防衛?有什麼方法可以降低習慣性防衛呢?多數「捨本逐末」結構,摃桿點所在位置有兩個可能的方向:1.削弱症狀解2.增強根本解。
學習型團隊的煉金術,把具有潛在分裂作用的衝突與防衛變成學習.他們透過自己的願景與技術來試煉,並透過深度會談,成員得以真正體認範圍更廣、殼產生巨大作用的團體智慧和共同願景。
本章團隊學習對我來講覺得非常的重要,而且是非常困難不容易做到的事,但是在課本中做了很詳細的解說,也給了我很多觀念上的突破,就譬如說「懸掛假設」還有「習慣性防衛」到最後的團隊學習跟系統思考,系統思考的觀點和工具對團隊學習極為重要,這些觀念是值得我們去學習。
學習型團隊以整體的觀念來處理習慣性防衛。一般總把防衛看作是別人行為所造成的,然而其摃桿點應該在於辨識習慣性防衛是共同造成的,並找出自己在發生和持續習慣性防衛時所扮演的角色。努力用系統思考的工具如發展策略、塑造願景、設計政策與組織結構等等,實際上都需要克服無比的複雜性運用。
系統基膜為管理團隊提供了一個極有效處理複雜性語言的堅實基礎。他們只需畫出兩個回饋環,彼此互相探詢誰有辦法更有信心,使擴大客戶群這個根本解得到充分注意,它能客觀而不情緒的討論複雜問題,假使團隊中只有一位成員比其他成員更有系統的看問題,此人的(洞識)將很難被接受,只因為其他成員是以我們日常習用的直線式語言來思考,根本無法看到整體的關係。如果團隊中的成員都能精熟系統基膜語言,則效果非凡。語言是集體的,學習如何使用此種語言彼此交談,使用它是更有效 .
感謝同學詳細介紹後自己做消化後,真的受益良多 ,太讚了可以事務實踐的 . 推廣[學習型團體]時就會遇到書本所說的問題了. 有此書當操作手冊更棒的是有明烈教授當指引的明燈 , 那麼成功就在前面等我們了, 先感謝明烈老師和同學們 一起加油喔!!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標題:第14單元 樂齡學習的發展
課程時間:2022.05.18(三)
課程地點:線上Google Meet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系名稱:終發碩一
學生姓名:林佳蓉
學號:111409504
學習心得:
本週老師幫大家精選一系列「大腦與終身學習」的相關影片,是洪蘭教授所主講,談到「終身學習,每天進步一點點,人生就會不一樣。」學習是一生的功課,學習也會影響神經元的結構,依照「用進廢退」理論,大腦是越用越靈光,學習是抗老的良方,因此,我們應該培養「終身學習腦」。此外,還提到學習的四大支柱:注意力、主動參與(好奇心)、錯誤回饋、固化(透過睡眠、做夢的整理,成為長期記憶)。
洪蘭教授也提醒大家要培養閱讀、運動和靜坐的習慣,習慣就是自我改善的複利,細微的改變可以帶來巨大的成就。
演說中除了舉生活中的實例外,也提出很多腦科學方面的實證結果,來支持論述。
洪蘭教授的兩本著作「大腦如何精準學習」及「該怎麼成就你的人生」,值得拜讀。
05/22第五項修煉:建立共同願景、團隊學習
課程名稱:第五項修煉:建立共同願景、團隊學習
課程時間:2022.05.22(日)
課程地點:線上Google Meet
學系名稱:中正成教碩一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學號:610710008
學生姓名:曾柏儒
之前在工作,老闆跟主管總訴說著願景是甚麼跟甚麼,但每次寫結案報告又改來改去,自始至終,直到我離開那個單位我還是不知道他們的願景到底是甚麼,在這種情況下很難有所向心力,對組織員工來說也很痛苦,因為不知道未來的方向到底在哪裡,要怎樣做才能達成目標,在願景不明確的情況下更何況團隊學習,每次的學習都只是為了消耗經費應付了事,硬是要員工學習只會增加怨氣,對單位產生抱怨進而更厭倦工作。
透過課程,也讓我知道共同願景的重要性,往後再加入團隊要先考量的不僅僅是薪資福利,也得考慮到自己是否認同團隊的共同願景,而不是盲目的加入到後來發現自己根本不適合或無法接受願景,而團隊學習也讓我知道團體學習跟團隊學習的差異,過往的學習都像是團體學習,根本沒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只是茫然地接受台上講師的講述,到底吸收多少也不知道,當學習有一個目標的時候,學習動力更強,也會積極主動的學習也帶動團隊的成長。
沈孟瑾(沈大衛)-中正成教
2022-05-23, 週一 14:36
05/22第五項修煉:建立共同願景、團隊學習
課程名稱:第五項修煉:建立共同願景、團隊學習
課程時間:2022.05.22(日)
課程地點:Google Meet線上教室
學系名稱:中正成教碩一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學號:610710004
學生姓名:沈孟瑾(沈大衛)
本次課程是在老師引言下,由二位同學分別於上下午各利用半天的時間報告第五項修練中的「建立共同願景」與「團隊學習」。二位同學的報告皆在經老師預先指導下,相當程度跳脫了單純覆述書中內容給同學們以聆聽吸收。相信全體同學皆是對於上下午各一次的實作練習印象最為深刻,上午搭配建立共同願景內文的公司願景構思實作中,我們被分為兩組代表兩間公司以進行願景的共築,然而兩間公司的風格不同可謂立現迥異,同樣一組各有一位博士班學長姐坐鎮,但一位是在企業內訓講師歷練中經驗豐富、引導性強;另一位則是在公務體系歷練豐富、更善於表現謙遜,二人無所謂高下之別,但產生的結果便是前者組別產出的內容明確聚焦、甚至產出從願景到具體策略目標的結構合理且完整;相對之下,後者組別產出的內容則更顯海納百川、相對的還未能稱得上聚焦得當與完整。但如果從不同面向觀之,前組別精確又完整的產出,似乎在充滿合理性中卻較少了些更多的可能性;相對地,後組別廣納之下,亮點與創意表現上則似稍更富有可能性。
以上的上午實作演練已經相當精采,然而個人以為下午的實作更是對上午的上述論述有一相對呼應。下午的實作為六頂帽子角色設定與轉換的思考模擬,這部分其實在角色設定上有正反意見者以及從中再迸發出嘗試中立者、嘗試純粹情緒表達者到嘗試立基在所有人之上激發出全新想法與創意者,這樣諸多不同角色能在一掌握全局者協調下激發出最大化、涵蓋面向極廣的團隊思考協作。恰如老師巧妙的以辯論中的正反合為整個實作學習畫龍點睛,其實在個人觀之,與上午的二組成果對照,是強烈呼應的。上午前組在一主控者引導下,團隊成員作為正反甚至純粹天馬行空創意發想的自由度自然較受限,精確與效率為最優先,主控者也難以抽身將自己重新定位為超然的全局掌握者與真正的引導者;而後組則是在自然的主動參與中,海納百川,也是甚幸我們是研究所課程組成的小組,否則一般團體中恐怕參與主動性上都成問題,然而這種豐富精彩背後的代價即是缺少了帶領者協助創造兼顧精確與效率的發想後收斂。由此而言,上下午的兩次練習綜合起來,實際上為我們反思基本的組織運作到組織要訂立共同目標深度學習,正是最佳的實作學習引導了!謝謝老師充滿智慧的在同學們報告背後也能引導報告同學帶領這麼重要的學習內涵,謝謝全班同學一起的同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