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2019.03.31組織學習研究課程心得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時間:2019.03.31
課程地點:R104中科會議室
學系:107終發專班一年級
單元:
1.五項修練之共同願景的塑造與經營
2.五項修練之團隊學習
3.五項修練之系統思考
4.第六項修練:知識管理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陳雨慶
學號:107436515
課程心得:
俗話說,要共事前要有共識,一個組織一定先有一個組織願景,而且有獨特性與接地氣,吸引成員加入,但因為每個人都有其針對組織願景不同的見解,而產生不同的個人願景,所以組織與個人要經由深度溝通與討論去消除差異,組織才會走得長久。另一方面,也應著社會變遷,組織在推動事務時,一定會遇到各種的問題,組織一定也要不斷的進行學習,才能解決各種新型態的問題,共同走向組織願景。
組織要從團體變成團隊,也是需要不斷的進行對話與討論,形成團體凝聚力,另一方面,因為一個團隊裡面每個人的想法及能力是不一樣的,唯有透過不斷的學習,提升個人的能力,才不會讓學習差距去瓦解團體。
當組織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也許我們只看到了問題表面,無法看到問題的整體,所以當我們在花費了很多時間去處理問題,才發現治標不治本,無法真正的解決問題本身,只能解決一部分的問題。所以我們需要學習系統思考,運用五個為什麼去了解根源的根本,另外也能從系統思考的角度去整合建立共同願景、改善心智超越、團隊學習與自我超越,達到融會貫通。
最後,知識管理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需要先將知識先有效的盤點,才能將
將個人及組織知識透過有系統地儲存,進而做到知識分享機制的建立,鼓勵組織成員分享個人知識,讓內隱知識外隱化,並且有效的運用知識,這樣組織成員才能一起進步,共同迎向美好的未來美景。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名稱:
課程時間:108.03.31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地點:中科106會議室
學系:107終發專班一年級
單元:第五項修練:共同願景、第五項修練:團隊學習、第五項修練:系統思考第六項修練:知識管理(同學導讀)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薛佳萱
學號:107436501
心得:
今天同學分別就共同願景、團隊學習、系統思考與知識管理等單元進行分享。共通願景的「發自內心的意願」中,同學以其公司為例,提到人資單位都會在面試時提供幸福劇本,主要目的即為讓面試者了解公司目標與願景、文化,闡述若在該公司中服務,日後的生活方式、行為模式與扮演角色,也藉此方式進行初篩,如若該面試者不認同公司的制度、文化與願景,表示該面試通常面試也會很快結束。畢竟共同願景源自於組織內人員共同的關切,並非僅是個人所認同而已,應該由上而下、或是由下而上等貫通之方式共同滿足與達成。
在缺少願景的情形下,充其量只會產生適應性學習(adaptive learning),為最基本適應工作、內外在環境所要求的學習,當人們致力於實現關切的事情時,才會產生創造性學習(generative learning),而其更高層次在於創新。「願景」對於很多公司領導而言,是個熟悉的概念,然而大部分的願景會是一個人(或是一個群體)強加諸組織上的,這樣的願景最常是博得服從而已,並非真心的追求。一個共同願景是團隊中成員真心追求的願景,也會反映出個人的願景。
在共同願景「孕育無限的創造力」小節中,同學分享到許多共同願景是由外在環境刺激(競爭者)而造成的,但如果目標只限於擊敗對象,只能持續短暫的時間,因此應該追求的是內心或是組織對於「卓越」的標準,要是能長期維持組織的力量;另一方面願景是令人歡欣鼓舞、激勵的、能產生火花的,企業中的願景會改變成員與組織間的關係,它不再是「他們的公司」,而是「我們的公司」,同學再次舉例以人資的敏感度來說,若新人加入公司3~4個月後,如果仍然是以你們怎麼樣,表示沒有認同或是具備公司的文化。最後在這單元中,藉由齊眉棍活動的分享,呼應leader(願景如何走)、建立出共識與方法 (與共同願景的相鏈結的);美好的願景源於個人的投入與支持的態度,回應到最初老師所說願景應由上而下,或是由下而上建立的,不應是能隨意修改的,當然不同的組織在設計理論上也會有所差異(如公務體系與私人機構)。
在團隊學習單元中,提到未來的組織只會有2種,快速回應的組織與死亡的組織。而符合團隊學習的組織是快速回應的組織。同時提到何謂團隊與團體,「團隊」即係指跨越部門、層級等職務分工,或因任務而接觸;互動所形成相互依賴、彼此承諾、高度信任的自願性融合密切關係,注重的是集體的工作成果;「團體」為執行工作以達成共同目標而相互依賴及互動的各人與組織。強調的是個人的工作成果。並且以消防隊、球隊、軍隊、啦啦隊、路隊與旅行團、親友團、登山隊、同居人、我們班等作為分析案例,讓我們能更明確判斷團體與團隊的差異,另一方面,也帶領了如何建立團隊的活動,在這單元中,我最喜歡的是同學所下的結語「如果你學得是大家都覺得熱門的東西,那等於是『用後照鏡在看未來』。其實台灣的產業也是一樣,不要追求時髦,要學習的是奠定自己的實力」,同時也在活動後提醒我們,在工作中如果手上處理案件一次較多,則容易分心,而在這過程中,更應重視專注、聆聽,尤其是在團隊合作的過程。老師也補充說道,Dialog(對話)也是深度對談,主要目的是探究更深入、複雜的問題,不一定有結論,以激盪出創新想法,更重要的是要能講出真心話才會有發展;Discussion(討論)字尾,cussing即是碰撞,有碰撞才會有結論,進而在團隊學習中淬煉出更大的智慧。團隊力量大於個人力量的總和,團體動力學的相加乘效果。即使是共修找對人、建立共識、行動並共創價值(如黑白棋的互為消長),好的團隊→產生綜效→才不會浪費資源→往前邁進。不論是在生活社區、家庭、上班地點、社團,組織相當多元,同時會在不同組織裡進行互動,應從正能量方面學習。
在系統思考單元中,同學導讀最有收穫的是「系統思考(system thinking)─五個為什麼」,讓我們能抽絲剝繭去查核自己行為處事上問題的根源、進而解決問題,除了看到細節也能看到整體樣貌,;老師又以蘇軾〈題西林壁〉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為例,即有系統思考的意涵,並提及每人來自於不同背景家庭,若學習系統思考、了解整體根源,便也能夠去包容萬事萬物。每個因子之間是有連貫的。
第六項修練:知識管理中,同學以黃豆、豆芽、豆漿、納豆膠囊的價格為開場,讓我們了解「你給自己的定位,決定了你的回報」,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主要是將重點集中於知識的觀點上,最終目的為有系統、有組織地應用知識,進而創造知識。基本上,知識管理是促使人們的內隱知識外顯化的過程,以在組織中有效地運用知識的效能。知識管理即是整個知識鏈的過程,涉及從知識的察覺到確認所需技能,乃至發展新技能、傳播新技能以及新技能的應用與老舊技能的淘汰等,並提到知識螺旋讓我們知道知識轉移的模式。
同時分享組織推動知識管理會遭遇哪些障礙,組織成員對於知識管理的概念模糊,而心生抗拒;知識分享的理念向來易為人所接受,卻不易落實;知識管理未能與組織的績效目標相連結,致使領導階層對於知識管理的重視不足等。最後,由同學分享KMS,迫使組織進行知識管理,實際成果包括每星期開會時每一單位依業務屬性擬定一主題做報告,分享後上傳KM系統,提供全院每個員工均有權限瀏覽,另一方面新進人員有標準作業流程可參考,不再徬徨無助,離職率有漸下降等。
共同願景的塑造與經營
共同願景的塑造與經營
課程時間:2019.03.26
課程地點:A302研討室
學系:108終發碩班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林如栩
學號:108409507
高中時期,遇到了一位對PPT的呈現相當嚴謹的老師,還記得當時每每上到需要呈現報告的課程時,同學們個個抱著視死如歸的心情,上台虛心接受老師專業的批評指教,雖然那是一段大家都曾因為老師的話語而玻璃心的三年時光,但也是相當值得參與學習的時光,因為有老師的嚴格的指導,才能造就現在的我!
這次的報告是由我來為大家呈現共同願景的相關內容,在報告的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老師的強大──備課是多麼不易的事情!蒐集資料加以統整後製作PPT對我來說並不困難,畢竟接受了三年的魔鬼訓練,但是如何把PPT的內容組織成我自己的語言並用大家都能理解的方式表達出來,則是我相當欠缺的能力(畢竟那三年,我和朋友之間的分工合作,是徹底實行適才適用,口才不佳的我,徹頭徹尾專精在PPT的製作上)。日後我要學習的還很多,如果三年可以將PPT製作技巧練成,想必之後我也能慢慢將說話的藝術慢慢進步。再次謝謝大家的指教。
第五項修練之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
第五項修練之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
課程時間:2019.03.19
課程地點:A302研討室
學系:108終發碩班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林如栩
學號:108409507
腦筋急轉彎,其實就是專門打破我們既有的心智模式,讓我們試著轉向思考的小遊戲。想像力就是我的超能力,我很喜歡運用我的想像力去思考各式各樣的答案,雖然過程中還是會被既定思維影響,但是當天馬行空的想法出現,都讓自己會心一笑。
謝謝淑真帶給我們內容精采的報告!沒有人一開始報告就是完美的,在每一次的報告過程中累積經驗,並讓自己一次比一次更進步,便是呼應此主題!在看到如此充足的文書資料可以看的出來其用心的準備,不過資料太多反而會無從找到重點,如果能適當篩選一下呈現內容想必更能聚焦;開頭準備的影片很能呼應報告主題,但也可以試著突破自我找到近期的影片分享;而內容呈現的方面可以朝主題內容貼近,呈現的內容比重分配拿捏好整體報告肯定能更出色。
學會如何提升心智模式後,就能在提升的過程中漸漸超越自我!下個禮拜就輪到我上場了,希望我也我能自我突破、打破既有的心智模式,從製作報告、報告呈現與大家給予回饋的過程中,成就更好的自己。
張艷紅(小紅)
2019-03-31, 週日 09:35
走動式教學(第三項 共同願景的塑造與經營 /第四項 團隊學習)
課程時間:2019.03.29
課程地點:中正大學後山(休閒步道區)、噴水池、寧靜湖(學餐會)
班級:高齡教育 碩二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博士
學生姓名:張艷紅(小紅)
學號:606751006
心得:
在走動式教學分享,透過肢體與行走增加了思考多面性(促進生理血液循環,也增加腦部血循,提升動態思考) 。當然也降低習慣性防禦,能提升最深層假設,減少習慣性防禦的影響,因為這防禦機轉通常不會引起注意。一個願景愈高衝突越多深度匯談要善用衝突,而這個衝突的運用,尤其重視自我揭露以自身觀點或第三者角度。因此走動式教學運用在團體思維的探討,最能誘發最佳的量能。但以另一個觀點反思,環境的選擇很重要,在提供走動式教學時,如何凝聚專注力與環境的背景聲響是否影響參與者彼此間交流。透過老師專業的引導,讓我們同時兼具肢體走動與腦部分思考,產生有效能的碰撞。
張艷紅(小紅)
2019-03-31, 週日 09:34
第三項 共同願景的塑造與經營 /第四項 團隊學習
學校:中正大學
課程時間:2019.03.29
課程地點:中正大學558
班級:高齡教育 碩二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博士
學生姓名:張艷紅(小紅)
學號:60671006
第五項修練-主講人:許蕙瑄
第三項 共同願景的塑造與經營
第五項修練-主講人:黃大哲
第四項 團隊學習
心得一:
透過老師講解的導論~願景是long time且具體可行,可看到未來的發展。具有獨特性而且是唯一,要有共識。**組織沒意見前途就不見**。因此,組織開放文化很重要才能取到共識。願景的模式:1.由上而下2.由下而上3.上下交融模式。且雛型能修正,組織結構不同而有異、例如:共產社會。策略與願景管理,則可以參閱並利用藍海策略模式。對的策略,能用文字說明.能用不同的方式呈現,能連結促進強化。願景所代表的是願景的目標長期、大家共同希望、組織價值與遠景
要有策略.不把策略當願景應該是未來長期的進化。且透過邏輯流暢度的掌握。
共同願景vision與願景、使命、策略。
①What why 願景就是未來會是甚麼樣
②How when使命具體定位
③Who戰略
課程中以~王品為例,透過在職教育的共同願景塑造。
嘴甜/面笑/腰軟/手腳快/看目色
心得二:
團體動力學與團隊學習的過程,透過Discussion討論+深度匯談(對話) 。討論則需有結論,但深度匯談是探究過程針對問題充分了解激盪出更好的想法。成員需求與架構條件,系統問題如何找到解決之道與思考解決問題。尤其著重接地氣。
團隊學習:為共同目標努力,不是將個人利益犧牲完成團隊共同願景。紀律+實力~創造新的強調主體性(例如爵士樂) 。團隊學習優於個人學習,某一種運作的團體一致,集體修練。另外對於討論重點在於闡述個人論點,深度會談交換意見集體分享。當人們自由流動/共同意義的聚集,就會揭露思維不一致性。透過集體思維像一種過程,透過討論以求同然後以深度匯談求異,再求異求同之間避免成為一言堂。反思跟探詢背後論證,視彼此為共同夥伴,組織一定有階級(深度匯談背道而馳) 。
張艷紅(小紅)
2019-03-31, 週日 09:32
走動式教學(第一項修練 自我超越 第二項修練 改善心智模式)
走動式教學
課程時間:2019.03.22
課程地點:暨南大學校園、廣興紙寮、宏碁蜂蜜、豐年農場
班級:高齡教育 碩二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博士
學生姓名:張艷紅(小紅)
學號:606751006
心得:
組織創意透過創客概念實際運用於社區發展,小農概念加入活絡的元素,成人教育的養成教育,提供各種可能的運用,不僅只有成人學習教學而含括到社會倡導的量能。但逆向思考的角度,成教系學生具備多元化、專業化的養成教育卻沒有國家的專業證照來認證成人教育的專業,對於成教系學生而言,廣泛在各個領域的就業市場,容易被標籤在樣樣通樣樣鬆的偏見。透過這次走動式教學在轉型成功的農作業界,結合社區發展與文創,而文創的思維與成人教育有緊密的細膩結合。走動式教學更能接地氣貼近社區人群,發現什麼是需求,理解如何運用成教專業,更能掌握供與給。
組織學習研究課堂心得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時間:2019/3/23 (六)
課程地點:中科
學系:107終發所在職專班一年級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梁佳宏
學號:107436503
透過今天的學習,重新反思自己的機構,在整體的組織學習當中,機構人員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若以一個非營利機構來說,我們必須時常在社會的脈動當中,瞭解目前社會的現狀以及需求,因應整個社會並且提出符合社會期待的相關方案,若從現實層面來說,也唯有如次才能得到社會大眾的青睞,讓捐款不斷的湧現,讓非營利組織可以邁向永續的經營,面對這樣的一個社會環境的變遷,唯有保持的不斷的學習,如何在小組的分享當中,看見學校櫻花今年花況不佳的時候,我們可以如何因應與面對,從阿吉利斯(Argyris)及熊恩(Schön)提出組織學習具有以下三層次:單環學習、雙環學習、再學習當中重新構思我們的學習策略,透過單學學習的學習層次,重新的檢視組織整體環境以及發現錯誤所在,進而提升組織知識適應能力,並且搭配雙環學習的學習層次,除了看見組織本身內部面對社會變化的內省能力,以及如何因應以外,也必須看見外在社會環境的時勢脈動來調整,重新修正組織的政策與目標,並且透過過去的失敗經驗,重新調整與制訂相關的步驟,讓組織能以過去的經驗作為整體學習的基礎,並進一步整合既有的學習成果,以因應組織所面臨各種挑戰,進而提升組織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再學習具有自我轉換的能力。如何保持組織的學習文化是一個重要的課程,面對組織的發展,經常會組織成員在一個舒適圈當中也不願意改變與調整,因此如何讓機構保持一個學習文化強烈的工作環境,將會是機構未來存亡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