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時間:2021.03.05(六)
課程地點:國立暨南國際大學A302教室
學系: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碩士學位學程碩士在職專班一年級
課程內容:組織學習的理論發展與內涵、組織學習文化的塑造、組織學習的發展趨勢與變革策略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鄭裕翰
學生學號:110436506
課後心得:
在本週的學習中,我學習到以下幾點:
1、 P+Q+A+R(Programmed Knowledge, Questioning, Action, Reflection),盡信書不如無書,要加以行動以及反思。而且組織學習應該是整個組織團體、組織成員、整體組織都要學習,學習是為了帶來改變,讓組織有更好的發展為目的。
2、 學習到了各種學習理論以及組織學習文化、效應等,包含了單環學習、雙環學習、再學習的定義,以及蝴蝶效應、比馬龍效應、鳳凰效應、飛輪效應、水結晶效應等,在學習型組織之中會不斷出現上述效應,我們是否身於這些效應中而渾然不知,有了課程的整理跟介紹,使我們更能以有系統的方式來審視組織中所出現的各種現象。
3、 最後則是各種組織文化的介紹,因為組織成員是工作者也是學習者,因此組織成員的互動會形塑出各種不同的文化,例如老師介紹的煮蛙文化、螃蟹文化、猴子文化、老鷹文化、土虱文化、雁行文化等,有些文化我之前都沒有聽過,但在老師介紹之後,有一種「阿!原來是這樣!」的恍然大悟之感,最有趣的是,老師還請我們到暨大美麗的校園中走讀一圈,觀察並體悟出環境所教導我們的是什麼樣的文化,我們這一組所想到的是風箏文化,我們認為不論在組織管理人才或是人才的選用與訓練等等,都能用風箏來譬喻組織文化,要如何在適當的拉拉扯扯中給予部屬發展的空間又不至於失序,管理者必須要很有智慧去控制,然而,當遇到了風箏需要修繕或汰換時,也必須要當機立斷。其他組也提出了螞蟻文化、九重葛文化、市集文化等,同學們都將步行於校園中所感與課程結合,使大家都更加內化所學!有趣又實用!
組織學習研究課程心得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標題:單元一~單元四
課程時間:2022.03.05 (六)
課程地點:暨大
學系名稱:終發碩一專班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學號:110436515
學生姓名:劉翊真
學習心得:
見樹又見林
這學期的組織學習研究,接續著上一學期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的概念而來。
早上的課程,從組織學習的理論與內涵中,我學習到"組織學習"的基礎就是"個人學習",也就是學習的"單位"從組織中的個別成員為起始、拓展到成員之間、整個組織、再延伸到外部環境。
從老師授課的內容中,我體悟到個體與整個世界是連成一體、牽一髮可動全身的,也就是蝴蝶效應的概念:從動態系統的觀點看個體與世界的連結,一個微小的改變會牽連影響到外部環境產生巨大的改變,產生連鎖效應。因此,我們的思考不能只侷限在小範圍、短時間、單一領域,要以系統觀點來思考大範圍、長時間、全領域。所謂見樹又見林,要用鉅視的眼光與開放的心胸,全面整體地思考,避免思慮不周、掛一漏萬。
組織學習的文化,即是一個組織鼓勵所有成員繼續學習,並提供正式、非正式的學習管道與資源,期望每個成員之間能誠實面對"實際"情況、分享創新的想法,以解決問題為導向,並一起朝向共同的"願景"邁進。
下午課程的開始,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各種組織的文化:煮蛙文化、螃蟹文化、猴子文化、老鷹文化、土虱文化、雁形文化。我們可以從大自然中學習到許多能夠啟發我們反思組織文化的事物與現象。同學們在校園中的走讀,經過組員之間的腦力激盪,發展出創新的螞蟻文化、九重葛文化、風箏文化,以及市集文化。老師引導我們將感官所感受到的、經過領悟、學習,再分享給所有成員。真是一次最有趣的組織學習經驗。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標題:單元一~單元四
課程時間:111.03.05 (六)
課程地點:暨大306
學系名稱:終發碩一專班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學號:110436513
學生姓名:張薰云
學習心得:本週上課主題:組織學習文化的塑造與發展:瞭解到組織具有繼續學習的文化,而學習文化則是成為組織文化的一項重要內涵。在文化中,組織成員是工作者也是學習者;在組織中,除個人進行學習外,團隊與整體組織也共同持續進行學習,並促使組織不斷創新與改善,而成為實質的學習型組織。 賽恩(E.Schein,1985)的觀點中,當文化的定義與分享價值及信仰有關,其繼續學習必須是組織文化的一部份,而在繼續學習文化裡需具有三項要素:社會支持、繼續創新、競爭力。型塑組織學習文化的三化取向: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檢視組織文化為何種組織文化的特質?如:煮蛙文化、螃蟹文化、猴子文化、老鷹文化、土虱文化、雁行文化等等。 在以大自然為師單元中,老師讓我們在校園探索組織學習文化的實際體驗與即時的分享,更讓我印象深刻,也學習到可隨時在生命與生活中體驗到的去看見、去感受、去領悟、去學習、再分享…迸出了許多新發現真令人興奮。
第八單元 終身學習者的意涵、概念與培育策略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標題:第八單元 終身學習者的意涵、概念與培育策略
課程時間:2022.04.06 (三)
課程地點:A302研討室
學系名稱:終發碩一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學號:110409506
學生姓名:詹琪美
學習心得:
同學今天做了簡報導讀OECD與E U的終身學習發展,並且補充最新國際資訊,提供多部的相關影片,印象深刻的《歐盟是什麼?為何英國要脫歐?》簡短的5分鐘影片卻可以快速了解歐盟的起源;《Erasmus+ 歐盟聯合碩士學位暨獎學金》這部影片是【校友經驗分享篇】,覺得能夠遊歷多國學習多元文化互相交流,還有學位甚至是雙學位可獲取真得很棒,也讓我知道原來歐盟推動終身學習不分種族國籍,願意提供獎學金讓貧困家庭的學生也有機會出國讀書去圓夢,符合了學習無國界也縮短了學習落差。
課堂老師提到「知識經濟」與「學習經濟」的差別為何,「數位落差」、「學習落差」要如何縮短,近年來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多,可以看到文化用語的差異,例如:數位落差、數字落差、學習網絡、學習網路、雷射光、激光、學習社會、學習型社會…等。雖然有時只是一字之差,但在學術論文的書寫上,要求嚴謹且前後要一致性,因此不可不慎。
今天下午是楊國賜榮譽講座教授頒贈典禮,為了能夠參加此次活動,更改了原課程的參訪行程,首先由明烈老師先介紹楊教授的學習歷史,再聽聞高齡80多歲的楊教授演說後,更加佩服「台灣社會教育之父」的稱號真是實至名歸、名不虛傳。希望以後能有更多機會受到楊教授終身學習理念的薰陶,將來成為終身學習實踐者之一。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4/6課程心得
日期:2022/04/06(三)
課程地點:A302
學系名稱: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單元: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歐盟終身學習發展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古冬青
學號:111409502
課程心得:通過兩位同學今天的分享,對OECD組織如何推動全球終身學習以及歐盟國家的終身學習發展形勢,同學的準備非常用心,在課程中了解到Erasmus 計畫這樣的跨國際、跨文化的人才培養計畫,也聽到老師分享在德國留學親身體驗過的優厚待遇,讚歎歐盟可以創造出這樣的教育機會,推動全球化的終身學習進程,OECD倡導回流教育與終身學習機會平等,正如當下很多年輕人學業有成後選擇回家鄉,從事農業種植,天下雜誌的一篇報道中層提到返鄉青農魏瑞廷將故鄉臺東池上所栽種的有機米,銷售往美國大陸,他用區塊鏈技術解決了米外銷的問題,將自己的品牌成功地行銷到海外,這樣的例子在台灣有很多,也越來越多年輕人願意去嘗試將傳統農業重新包裝,去創新,這應該是我們推廣終身學習最喜聞樂道的身邊事。
組織學習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標題:單元一~單元四
課程時間:2022.03.05 (六)
課程地點:暨大
學系名稱:終發碩一專班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學號:110436510
學生姓名:蕭斐文
學習心得:
<<學習重點>>
一、 盡信書,不如無書
孟子云:「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讀書不可拘泥於書上所載,一味盲從,學習組織學習,是一種透過在生活中的修練,不斷的反思、不斷的精進。從反思下的學習,才不至於成為只為學習的學習,而是為進步、為個人及團隊成長的學習。
二、 學習理論整理
(一) 單環學習-單環學習可以維持組織的正常行為,但不能取得改進效果。企業可以利用單環學習來獲取經驗、察覺和解決問題、判斷和預測未來,但是組織的政策和目標並未發生變動。單環性學習培養的是企業掃描環境以及控制目標實現的能力(Morgan,1986)。
(二) 雙環學習-有重新修正組織目標,去改變目前流程,如追加產線,委外代工(需有品質測量)、創新的製造方式、自動化生產等等
(三) 蝴蝶效應:小事情、事件,經過時空的擴散後會造成很大影響,看似微小的改變,也可以帶來很大影響。
(四) 畢馬龍效應:一個人假若得到適當的鼓勵和認同,平庸的人也可以有突出的成就,但如果一開始就認定自己會失敗,通常結果就真的會失敗。
(五) 鳳凰效應:古埃及的故事,引喻鳳凰每500年會涅盤重生,引喻企業在經營一段時間後,大破大立。
(六) 水結晶效應:水接受不同的資訊,結晶就會呈現出不同形狀,能夠啟發人們對很多社會現實思考的新角度。結晶水的美醜與實驗者的正面與負面思想或話語連結,比如祈禱、音樂和盛水容器接觸詞語。相信水具有複製、記憶、感受和傳達資訊的能力。
三、 組織學習文化的三化取向
(一) 物質-環境、設施、誘因、獎勵 如:業務的激勵措施
(二) 制度-有助於學習的制度、學習系統、訓練計畫(課、時、地點、方式、人員)
(三) 精神-組織成員有追求自我成長與自我實現的期望,交流互動、支持、良好人際網絡。新人要讓他了解組織的精神、組織的故事、領導人的風格
<<學習心得>>
今天初步了解組織學習的內容及各種有趣的理論或效應,下午到美麗的暨大櫻花林邊走邊感悟,從自然中取材,同學們也發想了許多和實務或心理的各種理論,有風箏來比喻組織領導的藝術、有螞蟻的團隊精神,有以市集來比喻的組織模式,有以花來展現在組織生存的特性。可以發現用感受來思考,就可隨地取材成道理。
組織學習研究
期:2022/03/29(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名稱: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單元:第五項修練之團隊學習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石蕙萓
學號:110409510
課程心得:
團隊:成員互相支援協助。(兩人以上好的互動)團體:由一群人組成,但 發揮整合出來的力量則大不同。
這週由第三組報告,團隊學習與定義是發展團成員整體搭配與實現共同目標能力的過程。團隊與團體的不同:團隊:共同的目標、共同分擔責任(領導者的腳色由成員輪流擔任)團體:目標是可以區分的,有一個正式強而有力的領導者。並介紹團隊學習三個面向:第一面向:當需要深思複雜的議題時,團隊必須學習如何萃取出高於個人智力的團隊致力。行為取向:強調團隊成員進行互動的具體行為,並認為這些行為對團隊績效具有重要影響。 第二面向:需要既創新而又協調一致的行動。信息加工取向:強調團隊學習是發生在團隊水平上的信息加工過程。第三面向:不可忽略團隊成員在其他團隊中所扮演的角色與影響。團隊學習的修練中最重要,就是先屏除團隊成員的習慣性防衛惡習。不可忽略團隊成員在其他團隊中所扮演的角色與影響。
並介紹團隊學習的修練深度匯談、討論
深度匯談:暫停個人主觀思維,彼此用心聆聽,自由地、有創造性地探究複雜而重要的議題。
希臘文中「深度匯談」(dia-logos):
指在群體中讓想法自由交流,已發現遠較個人深入的見
深度匯談的三個條件:條件一:「懸掛」假設先將自己的假設「懸掛」在前面,以便不斷接受詢問與觀察。避免為它辯護,要做的是察覺和檢驗我們的假設強調學習的主動性與學習過程中的知識建構,透過經驗的反思達到內化的學習結果。條件二:視彼此為工作夥伴:消除階級帶來的障礙、建立一種成員間關係良好的氣氛、團隊成員在互動的歷程中埤此學習,互相依賴。成員認同組織的目標、信念與價值,且願意為組織付出額外的努力以協助組織達成目標,並希望成為組織的一分子。條件三:掌握深度匯談精義與架構的輔導者:活動安排、環境氣氛營造、引導對話技巧、聊解成員的餐與動機,協助成員提昇對話與討論技巧。
討論:彼此提出不同的看法,並加以辯護。
深度匯談與談論的重要性:求異:深度匯談,提出不同看法。新的行動是深度匯談的副產品。討論:求同:在不同看法中加以辯護,如何行動是討論的焦點。一起分析、亨良各種可能的想法,並選擇一個較佳的想法。
團隊學習能,透過經常進行深度匯談、擬具共識、有行動立的組織、使其他成員間能溝通。藉由完善的協調和互為一體的感覺,以發揮綜效方式,提昇團隊思考和行動能力。
團隊的學習與創新與深度匯談息息相關,但 習慣性防衛 卻會讓人不敢說真話、以維護自己觀點而不讓步,不利於團隊的發展。
報告的同學將團隊學習的精粹呈現一覽無遺,將可能面對的問題及解決方法一併分享,報告小組非常用心。
組織學習研究
日期:2022/03/22(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名稱: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單元:五項修練之共同願景(shared vision)的塑造與經營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石蕙萓
學號:110409510
課程心得:
建立共同願景,組織的願景(長期)不會更改,願景具體明確,透過各種方式,讓大家知道組織的願景,成為一個在地性優質的願景才會有策略。課堂上老師分享愛麗絲遇到貓的情景,貓的回答是有哲理的,這取決你想哪裡走?(如果我們不知道要前往何處,那麼,任何道路都失去了意義)。表示團隊要有一個共同的願景,共同願景對團隊成員的作用,願景和戰略要一樣。提到馬雲-使命願景的價值觀,願景由上而下、由下而上、混合模式,培養共同願景作法,並提到領導者對願景的態度,會影響一個團隊的成敗,建立共同願景-就必須有系統思考。
本週由第二組報告,PPT呈現共同願景定義、分析願景、建立一種共同的願望、理想、願景、或目標的能力,培養成員對團隊的長期承諾。共同願景對團隊成員的作用:孕育無限的創造力:產生了對全體成員長久的激勵,當作自己努力的方向、追求比本身工作更高的目的(喚起人們的希望,追求一項蘊含在組織的產品或服務之中)、願景的強大驅動力(產生追求目標願景的巨大勇氣,把勇氣轉化為自己發自內心的行為動力)、朝向真實目標前進的拉力(思考盲點,棄固守的看法)、創造明天的機會(給於組織一個長遠經得起推銷的未來,共同願景的組合:未來景象、價值觀、使命、目標,並介紹三種願景模式:由上而下(由領導者直接指出組織價值為何,讓
員工知道組織價值所在,而有所遵循 )、由下而上(聚集員工的個人價值,整合出共
同點,即為組織的價值)、混合模式(混合以上二種方式,由領導者指出組織價值與員工所提出的價值,融合而成組織的價值 ),共同願景思考要點:恐懼與希望、共同願景與系統思考、忠於真相、融入企業理念,等一一清楚的呈現,讓大家更清楚共通願景的建立。分享松下電器七精神:(1)生產報國的精神。(2)光明正大的精神。(3)親愛精誠的精神。(4)奮鬥向上的精神。(5)禮讓的精神。(6)順應同化的精神。(7)感恩圖報的精神。松下電器取之於社會,回饋於社會,值得讓人效法。分析願景夭折因素成長上限一:缺乏探詢與調和分歧的能力。成長上限二
未能保持創造性張力而氣餒。成長上限三:專注於願景的時間不足。成長上限四:破壞了一體關係。更清楚一個願景的成立,需要有規劃的系統思考,才能久遠。
分享國內財團法人惜福文教基金會,惜福文教基金會願景 :致力於系統教育之研發與推廣工作,在生命教育與系統教育結合成熟發展之時,能建立一個以「生命、生活、生態」為核心的生命教育園區服務對象設定為從零至九十九歲,目的是為了提供全人類一個能檢視、重塑並提升生命的場域。介紹發展歷程、組織做法。分享國外案例,實務操作練習,讓大家印象深刻,雖然我們這組規畫並不健全,看到別組的操作與報告,我們適時調整與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