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第十一單元: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
課程時間:2019.11.19
課程地點:A302研討室
學系:108終發碩班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簡品嫻
學號:108409503
上週因為工作關係,無法前來上課,今天一進教室就彷彿隔了一段時間的感覺,對於老師在課堂上的提問,有點停頓的感覺,讓我覺得學習真的不能中斷,否則學習的動力會逐漸下滑。幸好老師引導同學們學習的功力深厚,會透過很多生活實務、古文經典等前後呼應,帶動同學們學習的氛圍,並且鼓勵同學們要多發表自己的想法,因為發表是吸收的利器,要多練習表達才能夠了解自己的所學。
這次課堂主題為「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組織學習有分為三個層面:個人學習、團隊學習、整體組織學習,組織學習可以解決組織問題、促進組織發展;而學習型組織有六項修練: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團隊學習、系統思考、知識管理,這是綜合彼得•聖吉提出的五項修練加上知識管理,學習型組織是為了讓組織能夠看得到發展危機、勇於創新並永續發展。其實學習真的不能停止,從現今幾個大公司的落沒與衰退,就是很明顯的警惕案例,但是學習的成效並非短期可見的,許多人都會希望自己花少少的時間,獲取很大的利益,但學習不是投機的行為,持續與長久的學習一定是投資自己的最佳方式。
今天是春珠為我們簡介這個主題,素珠自己在學校工作,又是在原鄉部落生活,對於自己的家鄉有很大的改變期待,希望透過自己的學習,運用在自己的工作領域與部落中。整個報告過程中,彙整重要學者的歸納重點,並結合影片內容,認真地展現自己對這個主題的重視。後面的實作分為三組,有學習型非營利組織、學習型企業、學習型學校等,讓同學們依自己的興趣去選擇組別,最後再進行分享與討論。我是選擇學習型企業那一組,藉由討論素珍經營的居家長照機構來看是否符合學習型企業,後來對照學習型組織的六項修練,發現這是一家相當友善且有規模的小型社會企業,且一直朝向幸福企業去發展,照顧居服員跟受照顧者,不管是薪資待遇、上課進修、資訊分享、員工福利等全方面照顧,相信有朝一日會成為值得標竿的幸福企業之一。
老師在最後分享也跟大家一起討論與分享,雖然上課時間有限,但經過討論的過程,讓大家的互動更加熱絡、也激發大家更多想法,我想組織中若能夠常常有這樣的討論機會,組織的發展應該會更不一樣,但是實際上有些組織的長官也不想聽到下屬的聲音,只覺得服從、聽話比較重要,這也是我常常在學習與實際工作上面臨的狀況,有熱情也得要收斂,感覺無奈也得要接受。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19.11.09
課程地點:南投縣終身學習博覽會、文心園咖啡館、慈濟南投聯絡處
學系:108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周秋沛
學號:108436520
一、 南投縣終身學習博覽會
上午參與了一場盛會,在掌聲齊嚮下台上表揚終身學習、樂齡學習中心終身學習楷模、社區大學優質課程及績優單位,為這個城鎮樹立學習典範;同時台下各年齡層學員如火如荼的準備多元學習靜動態成果。
「生態、宜居、打造綠活城鎮」鮮明的主題,讓現場參與包含國民小學、大專院校、政府單位、社區大學、樂齡學習中心、家庭教育中心、新住民學習中心等多元、不同層次的學單位,展現各個不用特色的學習資源,透過體驗、實驗解說、特色美食等方式,讓參與民眾了解課程特色及能運用於生活的資源,整體來說,活動設計以集點闖關方式,真正能吸引民眾每個攤位都深入了解,也激發設攤單位去思考與民眾互動的目的,擺脫只是發宣傳單等純文宣效果。以我個人非南投縣民參與後,除了認識到南投特有地理環境而發展的產業、手工藝以及環境災害之外,更認識到這鄉鎮有個埔里Butterfly交響樂團提供一個讓能讓民眾學習,同時更是台灣史無前例以鄉鎮的力量扶持一支交響樂團的運作,培養的樂團更在世界各地需要的角落,用音樂關懷社會。
園遊會設攤方式,展現多元共學、共樂的學習成果,承辦單位以及參與單位的用心,在這個角落,看見草根性的社區學習、永續發展的環保意識、特有生態保存及產業經濟價值,讓參與的我們收獲滿滿,著實看見這個城市的學習動能,只是同學們會後也有提到,如果縣民參與的人數更踴躍,或許這樣的盛會更顯在地共享價值。
二、 在優美的文心園咖啡館戶外花園進行「終身學習國際趨勢的形成和影響」和「傳承與創新-臺灣終身學習的願景藍圖」主題探討,透過分組探析列出UNESCO、OECD與歐盟三大國際組織,引導全球終身學習的發展;歐美各國成人教育組織接續提出推展高齡學習以活躍老化、職場學習、成人關鍵能力、學習成就認可制度、成人學習節、建構學習型城市到促進弱勢團體及低學習參與的學習等,這是漫長的推動歷程,也是終身學習落實在每個人生活的實踐。反思臺灣呢?經同學們的討論,所提及的現況包含政府的支持影響終身學習發展政策、經費、資源的分配及共享。國人漸意識到終身學習的重要性,但沒有實質政策制度化的落實,只造成某些群眾在有限的資源下默默推動,徜若效彷國外提高決策層級、學習政策認可、提高終身學習師資養成,找出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解決之道,也才能促進弱勢團體及低學習參與的學習,邁向全民終身學習的目標。
三、 最後來到慈濟南投聯絡處願力館,慈濟在國內大家所知的行善宗教團體,靠的是培養志工的力量,不斷壯大善行,從組織、醫院、學校、資源回收、災難協助到今天特別參觀的綠能環保科技運用。參訪完感到這樣的力量凝聚是很驚人的,可以改變助人之外、更可以讓環境更好甚帶動另一個經濟循環。反思,終身學習就是像這樣的精神,不斷的學習不停滯的注入新知識,持續將這樣動能帶給自已以外的人事物。今天看到慈濟是一個完整的組織學習,影響的、受到幫助的是遍佈全球。信仰也是學習的一個環節,只要是利他的,便是共學的成就。
108 終發碩一 楊素珍
2019-11-19, 週二 23:37
成人教育學研究心得-第十一單元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
課程: 成人教育學研究心得-第十一單元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
課程時間:2019.11.19
課程地點:A302 研討室
學系:108 終發碩一
學生:楊素珍
學號:107409515
課堂中老師教導組織學習的三種學習:個人學習、團隊學習及整體組織學習,並在學習中產生綜效,進而改變組織,讓組織發展更好。舉例台積電的內部管理,就是發展組織學習,因為管理與技術的創新,而成為電子業的龍頭。
管理大師彼得.聖吉的第五項修鍊,1.自我超越2.改善心智模式3.建立共同願景4.團隊學習5.系統思考再加上一項6.知識管理,就是大家遵循的法則,不管個人或組織都受益匪淺。
其實很佩服春珠同學的勇氣與耐力,看他兢兢業業一個人獨立完成報告,謙虛地說著自己什麼都不會,有些人先天的養成環境沒那麼理想,但無損於她自身努力的成就與光芒,我們就是來學習的,春珠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
實作時分組討論學習型大學、社區、與企業,發現學習真的必須要有目標,否則失去方向與主軸,所有的行動就變得鬆散且無效率,同學建議我將公司的願景(目標)用一句Slogan來強化員工的概念,我覺得這個建議很好,另外老師提到企業家庭日的概念,其實我們公司也有類似的活動,但並未具體喊出這樣的一個精神主題,也是很值得我們好好應用的,老師多次強調『沒有理論的實務是盲目的,沒有實務的理論是空洞的』,雖然聽得懂,但今天的體悟更加深刻了。
老師PPT中提到的雁行文化,(一)加速實現共同目標的文化 (二)高度團隊凝聚力的文化 (三)責任分擔與共享領導權的文化 (四)彼此鼓勵支持的文化 (五)相互關懷照顧的文化 ,個人一直奉為圭臬,企業的文化若能以雁行文化為方向,必會有很好的發展。
成人教育學研究心得
課程時間:2019.11.19
課程地點: 暨南大學教室A302研討室
學系:108終發碩一班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研究 (一)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涂祐綱
學號:108409509
課程心得:
一開始老師談論到事業、專業、志業的差別性為何?個人主觀認為本身要先擁有『專業』。接著藉由專業的力量創造出自己的『事業』。當然本身投入自己喜愛的事業中會漸漸變成人生『志業』。但相對地提出另一個面相,我覺得『志業』偏向一種回饋社會,畢竟那個階段時,我們已經跳脫生活的經濟壓力自主力上可以較隨心所欲,故可以將其自己的專業更加投入。後續老師讓我們練習有關的終身學習的來賓頒獎時的致詞,讓本身的終身學習專業在發表於演說中。老師課堂上提出了『三卑兩廣』如慈悲、謙卑、口碑、廣結善緣、廣行正事。我們要成為終身教育者需要將其教育價值建構於價值鏈有;高附加價值、個人新價值、組織新價值、社會新價值等,我們需要的除了專業以外,需要將其整個生活圈的價值提升出來。對於成人教育志業的永續發展幾項裡面,對於我本身比較有相關的部分有專業化、差異化、特色化。因為我們需要吸引二度回流的受教者,畢竟二度回流需要的是不在如學校的壓力下唸書,而是真心想要進行『進修』的心情,故了專業還要懂的『教』。
在於另一個層面我們需要接地氣,因為每個區域意識、文化感知、方言皆為不同,故我們本身先去了解當地的風土民情才有辦法將自己的專業投入於『終身教育』中。
成人教育學研究心得
課程時間:2019.11.05
課程地點: 暨南大學教室A302研討室
學系:108終發碩一班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研究 (一)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涂祐綱
學號:108409509
課程心得:
對於本週由凱傑跟佳穎的『社區大學』為題目的報告。從歐洲丹麥Rodding羅登,由Grundvig在1844年所設立,演變至今非正規、非正式的社區大學,台灣也在『學習社會白皮書」後成立許多社區大學,在這方面其實歐美洲推廣的觀念很厲害,原因是因為從小就對於教育這件事充滿著『喜悅』的觀念深植腦袋,而我們對於學習只流於考試、升學,以至於後續真正想學習的人往往在學校時被限制住。最後出了社會才從非正式管道找到其喜歡的方向。
老師強調社區大學並非是『正式』,是希望大家保持快樂學習的心態來增加自我心中的素養。我覺得這件事是非常棒的發想,因為我們一但離開學校後,往往很少主動去學習,減少壓力的方式上課方式又可以學習到新知識市值得高興。透過社區大學整合整體環境、連結社區、連結非營利組織,才得以變成所謂的學習型城市。
若單只有『社大』在進行無法有效地推廣於學習型城市。如吳教授所說:『生活每刻皆是學習』。我們需要從家庭、社區、學校、企業、社會,從小的組織開始投入,並將這項『終身學習』的觀念印入腦海裡。
感謝同學們的分享,讓我獲益良多。
成人教育學研究心得
課程時間:2019.10.29
課程地點: 暨南大學教室A302研討室
學系:108終發碩一班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研究 (一)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涂祐綱
學號:108409509
課程心得:
今天因工作關係無法實際參與現場的教學,很感謝麗文姐將當天的課程內容提供給我,讓我學到不少東西。提到『厚熊咖啡』必須先行感謝厚熊的經營者陳老師。厚熊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因為它們是以申請民間專款或捐款為主,完全跟公部門申請任何經費。再來是主要提供社區的高齡者有個學習空間,令我們意外的地方是不需要政府單位幫忙卻可以持續下去,十分令我感到佩服。再來是我覺得對於高齡者的課程上面不會完全只有靜態,而也會有動態,並讓他們可以學習自己的身自己顧的觀念。麗文姐跟淑珍姐的經驗豐富,將她們的經驗傳承以至於可以更了解到經營社區是件很困難的事情,但對於投入於終身教育者是一件志業的目標。
高齡社會來臨,我們不再只能坐以待斃覺得可以向日本學習,尚未進入老化的階段時,告訴他們需要用什麼心態、觀念來面對所謂的第三人生。舉例來說高齡社區,讓他們除了家人的陪伴以外,還可以有與他同齡層的朋友。再來是在社會上給予應有的尊重及認同,我們的教育容易對於弱勢貼上標籤,但其實他們有屬於他們自己的人生,我們該做的不再只是給予的角色,而是讓他們可以擁有『傳承』的經驗。
成人教育志業的價值與創新
課程時間:2019.11.12
課程地點:A302研討室
學系:108終發碩班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內容:成人教育志業的價值與創新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蔡淑真
學號:108409506
「成人教育志業的價值與創新」老師在這堂課,讓我們看了「叫人意想不到的激勵科學」的影片,個人事業發展專家Dan Pink探討工作動機的謎團,傳統的奬勵並非如我們所想的湊效。他道出發人深省的故事,更指向一條新出路。讓我覺得很好奇的就是「金錢獎勵」與「生產力」是否有正相關!而這項科學實驗顯示,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生活能更精彩,在追求財富之外,更該反思甚麼樣的事情最能激發我們的動力,讓我們從工作當中找到認同和自我滿足。蠟燭實驗的結果已經非常清楚,金錢激勵並無法提高生產力,反倒會造成反效果,比較好的策略是,暫時別想錢了,先認真投入自己認為有意義,有興趣,並能發揮自己天賦的事情,個人生產力和創意提高之後,豐盛與財富就會自然而來。
大多數人都認為,提高獎勵與報酬可以提升工作效率,這也是大多數企業鼓勵員工追求卓越時使用的手段,然而,社會科學家卻用實驗,讓我們看到不同的觀點,當要完成的任務是機械式的,不需要動腦就可以完成,獎勵的確可以達到效果, 當需完成的任務需要發揮創意與思考的時候,獎勵越多,工作成果反而越差!
所以,如果想要人發揮創意,全心投入,獎勵短期內可能有效,但長期來看,卻未必是最好的方法。
講者提到使人全心投入的三個關鍵:自主性(Autonomy)、掌握度(Mastery)、使命感(Purpose),原來內在的喜悅,是來自這三個關鍵,投入自己所熱愛的事,是多麼幸福的事!看到我們身邊的志工們散發的熱情,付出這麼多還是樂此不疲,真的很不簡單!他們不僅找到他們想做的事情,還找到了背後的意義,每個人的才能與天賦不同,但共同的是,看到身邊的人事物,人都有想做些什麼的心,若這些想法被珍惜,整理,凝聚成共識,落實在生活中,就會成為一股強大的力量。每個人都是一盞燭光,都希望能幫人點亮那盞燭光,給人更大的動力與舞台,並照亮他人。
第九單元:社區大學的永續發展策略
課程時間:2019.11.05
課程地點:A302研討室
學系:108終發碩班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簡品嫻
學號:108409503
有關社區大學的起源,歐美國家早已盛行多年,而且美洲國家的「社區學院」結合正規與非正規教育,規模較大;歐洲國家則四處成立「民眾高等學校」,規模小且無提供學分或學位。台灣第一所社區大學則是1998年成立於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提供多元學習管道,進而提升台灣的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前人的遠見與倡導,造就我們現在的多元學習環境,加上時代變遷,少子高齡化,也促使社區大學存在的重要性,讓更多高齡者能夠在社區大學參與學習、傳承經驗、活絡人際關係,間接也能減緩失智的到來。
目前社區大學的課程主要分為三大類型:學術、社區參與、生活藝能。而這三類型的參與人數,往往學術類型人數偏低,反而偏重於生活藝能的學習,我想這也是受到過去教育環境與實際日常生活的影響,多數人喜歡即學即用的生活技巧,學術類型偏重學習與反思,在受到過去填鴨式與考試壓力的學習經驗影響,人們在能夠有選擇權的時候,多數人會選擇自己喜好、有興趣的課程。另外我覺得社區大學有特別安排〝社區服務〞這一項課程活動真的很棒,這是在引導人們分享所學、增進與社區互動,也可帶來行銷課程的效應。
2016年通過「社區大學發展條例」後,對於推動社區大學的工作是很大的鼓舞,老師也提到辦理社區大學要能夠永續發展,就必須要有市場區隔,並塑造出特色。課堂中的分組實作,讓同學們分別就部落、鄉村、城市三種地區的社區大學進行討論,雖然我們並沒有真正去到這三種地區的社區大學上課,透過討論的過程可以激盪出一些想法,或許不一定適用於實際推廣上,但大家的集思廣益也是個分享學習的過程,未來有機會接觸到社區大學的課程時會更加深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