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課後心得
組織學習研究 (課後心得)
課程時間:2020.05.16(六)
課程地點:暨大A203教室、拂水山莊
學系:108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姚怡安
學號:108436508
課程心得:
這學期的課程圍繞著<第五項修練>這本書,本書的主題將由不同的小組來進行報告分享。而本日的主題是<自我超越與改變心智模式>、<共同願景>。透過擔任報告組的角色,能有機會好好閱讀此書,將內容化繁為簡分享給同學。
(一) 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的修練是學習不斷釐清並加深個人的真正願望,集中精力,培養耐心,並客觀地觀察現實。這是在閱讀本章節,覺得感觸最深的一段。每個人在生活中,有著不同的角色與崗位需負責與面對,往往在這洪流中,容易迷失自我。因此,好好的看待、照顧自己,透過不斷地釐清與學習,來看到自己的能力與想達到未來。集中精神、依靠耐心,無論事實如何扭曲或痛苦,都要好好地透過客觀、中立的眼睛去觀察確認,便能從中得到精熟,實現生命內心深處想要實現的願望,也便是人生的意義所在。透過自我超越,以全心投入、不斷創造與超越的心態,便是一種真實的終身學習。
(二) 改善心智模式:
以心理層面角度,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根深蒂固的價值觀存在著,影響著自己是如何地看待與詮釋這個世界,以及如何面對這個世界之欲做出的行動。將鏡子轉向自己,以省思的態度檢視自己,是心智修練的起步。透過自省,以提出疑問與表達的方式,讓自己以開放的心態去涵容他人看法。
(三) 共同願景:
一個組織共同努力的最高目標:共同願景,這是每個組織最極致的認同。將每個人的力量凝聚在一起,透過共同力量,達到更進一步的目標。若組織內的每個成員,都擁有著衷心期盼與渴望的目標,這股力量將會帶領著大家一同走下去。大家會努力學習、追尋卓越,不為別的,為的便是心中那股渴望。並不是被要求所致,而是發自內心想要這樣做的。正如同<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所提到的:【當你真心渴望某件事時,全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只要擁有強大的信念與勇氣,這份渴望,將會帶領自己與整體前進。
(四) 拂水山莊參訪
透過山莊夫妻的口頭分享,感受到他們對於自然、景觀以及對生活的初衷與熱情。以前住在台中市區的他們,選擇放下都市的生活型態,來到這鳥語花香的南投山上,覺得這是一股令人感到敬佩的勇氣與毅力。這座莊園有許多的故事,更多的是莊園夫妻內心的堅持與信念。
出訪當天,下著小雨,吃著莊園夫妻準備的菜餚,一道道以合菜的方式,與班上夥伴一起享用,伴著飯菜香、山景與雨聲,以及餐後的茶道、花藝與樂器演奏。無論是品茶、花道或是彈琴,這種種的安排都使人感染到對生活的質感。學習一項技藝都是不容易的,從生活日常到美感生活,每件事物都可感受到美好質感。
組織學習研究20200531
課程時間:2020.5.31
課程地點:中科408教室
學系:108終發碩專一班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張維仁
學號:108436506
一、 系統思考:
系統思考與視野有很大的關係,能夠用越高的視野看待事物,就能夠將更多的環節納入系統思考內,而不會被既有的”現象”給框架,與限制思維,而且在知識爆炸,變化越來越迅速的現代社會,系統思考除了能夠幫助個人因應快速變化的環境,也能夠運用系統思考的方式,讓組織裡面的夥伴能夠對組織的現況有全面性的理解,除了能夠在關鍵時刻有能力突破跟應變,也能夠規劃自己的學習路徑。
我認為在組織學習中,系統思考、自我超越、共同願景,心智模式的改善、團體學習、知識管理等要素缺一不可,只有在全面的觀點之下,才能夠確保組織不斷地前進,不斷產生新的價值。
二、 知識管理:
知識經濟時代,組織掌握的獨特知識,其實很大程度與組織的價值、營收呈正相關,也因此組織在看待知識的時候,不太容易平衡,有一定比例的知識需要透過”人”來進行傳遞與保存,在這樣的結構下,組織的知識管理思維跟過去也會漸漸不太一樣,由顯性知識的的文件管理,慢慢往隱性知識的角度拓展,包含組織文化的建立,師徒帶領的經驗傳承…等機制慢慢地在演化、進步,讓”智慧”能夠在組織裡面有效地被傳承與運用。
三、 電影欣賞(移動迷宮第一集)反思:
《移動迷宮》描述一群被不知名原因帶進「迷宮幽地」的男孩,若想逃離這個牢籠,他們必須走進眼前的巨大迷宮並設法從中找到出口,只是… 這個迷宮並不如想像中簡單,迷宮內的道路隨時都在變換位置,且還有危及生命的「鬼火獸」在四處徘徊,儘管他們派出身手矯健的「飛毛腿」試圖拼湊完迷宮內部的樣貌,但三年過去了他們仍然處在幽地之中紮營。
直到某天,能改變一切的男孩出現了 —— 「湯瑪士」雖然不記得自己的過去,僅存的記憶也只剩自己的名字,但他敏銳的洞察力很快地就讓這一成不變的地方,有了前所未見的變化,他先是擊敗了鬼火獸,甚至找到能帶領大家逃離此處的出口,只是天有不測風雲,迷宮幽地出現了唯一一名女孩… 她的出現似乎和湯瑪是有著微妙的關聯,才發現原來這一切背後的陰謀,並不如他們所想的如此簡單……。
1. 猴子理論:一隻新的猴子(湯瑪士)來到鐵籠裡面(迷宮幽地),面對在既有規範的舒適圈中做出突破現況的嘗試,被某些既有的成員鄙視,甚至刁難,在組織中,一定會有墨守成規,喜歡在舒適圈中的成員,而且在組織中,這些成員往往是既得利益者,擁有一定的權力與威信,新猴子就會在超越與妥協之間面臨很大挑戰。
2. 組織不斷面臨挑戰:組織、企業的存活是透過不斷解決問題在維持的,沒有一道牆是足以安全到可以永遠保護組織免於危險,也沒有一個通路可以永遠地提供組織所需要的物資,不願意學習的組織付出的學習成本永遠是最昂貴的。
3. 自我超越:在不被支持的環境之下,以及不斷讓自己暴露在危險下的情境之中,還能堅持自己內在的渴望與追求,不停止地面對與探詢未知,直到理想實現為止。
4. 知識管理:組織在探索的過程中,會將收集到的訊息進行管理,將迷宮/市場中探索得來的訊息盡可能地彙整成有用的地圖,但是能讓組織突破現況的,往往不是地圖本身,而是運用地圖的過程中無意間地發現(鬼火獸的針筒),就像在u型理論中,必須將既有經驗整理成內化的智慧,產生行為改變,才會有學習的價值
5. 突破困境的抉擇:當組織既有保護牆被打破,通路的資源即將見底,就會面臨抉擇,電影中有兩種思維,一種是重整既有的體制,期望能夠重新建立起保護傘,同時藉由回復原樣嘗試重新開啟供應通路,另一種則是打破既有的慣性,放下所有的已知,重新思考新的可能。在未知的狀況中,人性很難主動脫離舒適圈去面對挑戰,也不容易放下既有的行為去冒險。
組織學習研究20200530
課程時間:2020.5.30
課程地點:暨大哈佛教室
學系:108終發碩專一班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張維仁
學號:108436506
一、 U型理論:
在U型理論中,透過下載/看見/感知/自然流現/結晶化/建構原型/運行 等七個步驟,創造個人的”心流經驗”,翻轉與萬事萬物的關係,建構新的看待世界的原則,讓自己能更深入地”理解”並且”創造”心的未來,不再被窠臼所框架與限制,能夠用更開放的心態理解自己,接納更多的可能。並且在這樣的過程之中,取得前進的動力,並且經由持續的演進我們處理事物的做法,使自己更瞭解自己與他人,有利於自己所做的改變或變革。
要把別人的視野拉高,重新檢視自己的思想迴路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透過活動的帶領,讓同學們能夠重新看見、審視自己的思維,並且能夠在競爭的氛圍下放開自己的慣性模式,再透過活動成果回頭檢視慣性思考模式,需要很深的功底,而且是在同學彼此間的不論是經驗、背景、開放程度的差異都很大的情況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帶領的同學很用心再設計。
二、 學習方案規劃:
在簡報的整理過程中,因為夥伴間的背景專業、工作經驗的不同,在產出簡報的過程中經歷了好幾波的衝突與共識,在這個共識的過程中,其實不斷地在打破彼此原先的思考框架,以我為例,從原來既有思維裡完善的課程設計架構ADDIE到完整訓練系統的PDDRO,都變成只是學習的其中一種形式,最後也決定用相對比較沒有那麼多框架的PDCA概念,來呈現方案規劃的架構,同時也讓我反思一件事情,銀牌的訓練單位,也許就是金牌的學習單位,指標只是一種幫助彼此在同一個水平上思考的工具,絕對不可能完整呈現一件事情的所有面向。
在同學的提問與成果發表中,我也看見其實所有的理論都必須要透過實踐的歷程,才能真正地去吸收與經驗這個理論的內容,進而影響到自己甚至人類社會。方案規劃的精隨,尤其是學習方案的精隨並不在於寫出一份漂亮而蕩氣迴腸的企畫書,而是怎麼盡可能去站在需求者與執行者以及其中所有利益關係人的立場,去將一個未來架構出路徑,並且在過程中能夠發揮影響力,讓大家願意照著藍圖去執行。
三、 世界咖啡館:
對話是一種生生不息的力量-透過對話,讓更多的知識、見解、想法、思維能夠進行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又能激盪出不一樣的成果與火花,而交流的過程中,每個人都必須扮演聆聽者與演講者的腳色,對共同的議題進行反思與討論,讓更開闊的想法得以交流。
在過程中,透過不同背景的思維共同激盪創造出具有創意的思維,也在一個有方向引導的前提下,創造出很多突破個人眼界的思維方式與討論結果。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時間:2020.05.31
課程地點: 中科R106會議室
學系:108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周秋沛
學號:108436520
一、團隊學習
國隊這個名詞相信對大家都不陌生,從小生活至現在的職場,常是團隊的型態存在著。但團隊學習倒是沒深入了解其函義。透過同學整理的簡報,很詳細的了解團隊學習在學習型組織的重要性,從管理大師彼得‧聖吉(Peter M.Senge)指出:「精熟團隊學習是建立學習型組織的關鍵步驟」開始,延申在瞬息萬變的社會,面對各種的衝擊,組織如何因應,能夠發展團隊成員整體搭配與實現共同目標能力的過程及團隊形成各階段產生的衝突,即為團隊學習。接著團隊學習的修練要從「深度匯談」(dialogue)開始,讓我在聽簡報時,腦中不斷的有畫面出來,深刻的想與現實狀況來驗證。其中討論是求同,深度匯談則是求異,更不斷的延申去思考,如何對話、接收每個人的思維差異性、又能獲得無法獨立達成的見解。一門見山又見林的管理藝術,很值得再次回味內容運用在生活中。
二、系統思考
分享的同學以生活例子列舉系統思考的元件及重要性,部份元件與連結是系統的兩個特徵,提醒了我們看待事情,不能單看片斷;而系統思考的三個基本元件:增強回饋,調節回饋,時間滯延。說明一個事物的不同角度或不同功能,取決於你看到那一片斷而已,運用系統思考模式,會減少常忽視的連結,避免發生做了不該做的事、該作的事沒有做。生活中所有事都該學習系統思考,用不同角度理解它、看待它;我想到生活中面對問題不管理提問者或者是回答者,都應該正視問題核心,以系統思考模式去運用來提問或回答,如此,提問者可能延申的問題能在回答者的答覆中一併解答了;反之回答者只是片面的回答亦或回答不正確,將引來更多的疑問發酵。
三、知識管理
知識管理是一種具有完整規劃的系統,能夠持續地、普遍地收集人類的智慧。了解企業知識區分內隱知識及外顯知識,定議及運用上也有所區隔。知識管理主要深他知識產生及運用,產生最大價值。但在以我目前的組織,有知識管理系統,與實際知識管理的目的有滿大的落差,目前僅是各單位相關文件、會議紀錄的檔案上傳建置更新,有達到內部須要查詢資料時去查詢運用,但似乎仍談不上被組織有效的使用並創造出價值。
四、 移動迷宮電影反思
過去像移動迷宮的科技電影,以目前的我是不會特別找時間去觀賞的,總會覺得地球真的能如此被操控嗎?亦或覺得是電玩的生存影片不真實。然而,今天因為組織學習課程,我完整的看完而且心得滿滿。
以組織學習的角度來觀賞這部電影,我已經打破原本的想法,並且從學習的心態邊看邊思考故事情節與組織學習的關連。它像一個寫實的社會或組織,從加入這個迷宮開始,有著專業的分工、各司其職的過完每一天、等得下一個新人加入、有人期待能突破迷宮線索重回本來的人生、有人生怕好不容易建立的規則被破壞造成更大的傷害。真實的社會是不斷改變的,唯有系統的思考、面會衝突、才有創新跟承擔風險的勇氣。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時間:2020.05.30
課程地點: 暨南大學A203教室
學系:108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暨大中正跨校組織學習研修會)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周秋沛
學號:108436520
一、 U型理論
由中正成教所博班夥伴利用日常所見的圖片點出主題前要,由不同的觀點、角度所看到的事物,都得經過縝密思考,才能發現事物的真實樣貌、辨別虛實,找到盲點,才能尋找思索內在的起源。
U型理論經過中正成教所學習夥伴用心的找出生活大家共嗚的事務比喻,讓理論更顯簡單易懂。U型理論的三步驟流程,反應出自我時時刻刻看得事物都必須觀察、觀察再觀察,事情細微的變化及因為再次的觀察,換位思考後,對事物的解讀能看見事情不同樣貌;然而將觀察到不同之處自已內化反思後,建構了具有當下所湧現的觀點概念。
再透過介紹U型理論模型七種方式,每個階段都能學習運用在個人身上,「下載」如何從過去經驗去觀察發現嶄新的面向,再將內省感知轉向事物源頭,自然的連結到源頭後,已拋開舊思維框架,自然流現出來的是更具符合現況的新展現。而面臨改革過程學習接納、發展創新,並以開放的心態來操作。
接著帶領大家分組體驗棉花糖挑戰活動,這樣小小的活動,不是獨立個體一個想法就能在短時間完成。如何運用U型理論來思考、慎密觀察、過程架構及連結建構創造力的源頭完成它,是一個把組織學習與U型論理連結的反思活動。
二、 組織學習方案規劃
由我們分工完成組織學習方案規劃進行分享,除了方案規劃實施的理論介紹外,在生活或職場上,無論是家庭、學校、政符機關、社區或一般公司行號,所面臨的需求不同,所擁用的資源以及所能爭取的資源皆有限,串連組織學習的個人學習到組織學習的延申,作好評估及可行的策略進行需求方案規劃,必能不斷的透過規劃執行檢視、評估修正再執行,將持續至滿足需足達到目標。
透過這次的合作,發現來自不同工作領域或生活背景,在執行上有主題的共識很快的能彙整出各方的需求、策略及執行。反應出在組織學習方案規劃中,要針對共同的需求、議題提出,更有效的能依現實資源來規劃並執行。
三、 世界咖啡館(World Café)概念應用
「世界咖啡館」強調營造愉悅、舒適的空間提供一個智慧匯集的平台,擺脫傳 統研討會單向傳播的限制,讓參與者在舒適宜人的環境中寫出個人看見及建議,針對關鍵的問題投入對話,而每一個參與者不僅是演講者,更是聆聽者、凝聚共識。參與者在進行過程中,必定會吸納來自各領域的多元觀點交互激盪出不同的火花,集結的眾人智慧便能夠自然匯集,並且對主題勇於創新的分享。今天施實此主題過程互動很特別,真的能聆聽到不同的看見及觀點,除了動線及時間限制能再改善外,整個學習下來是很豐富的。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時間:2020.05.16
課程地點: 暨南大學A203教室&拂水山莊
學系:108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周秋沛
學號:108436520
今天課程安排三個主題分享與討論,以及下午的拂水山莊參訪,串連理論以及超乎想像的參訪內容,真是學習豐盛滿溢的一天。
一、 自我超越及心智模式
形成學習型組織的精神,來自於個人追求不斷學習,強調透過個人的學習,組織才能學習;而自我超越的修煉是學習不斷理清並加深個人的真正願望。這次同學分享自我超越及心智模式主題時,透過生活淺顯易懂的比喻說明,讓我快速進入整個畫面思考以及將其與工作或生活作了連結,更能反思問題出來。其中釐清願景與現況的說明,以及其同時併列產生的創造性張力,勾勒出自我超越的學習過程,且是不斷重新聚焦、自我增強的過程,來達到一個人心之所向的願景。
從建立個人願景、保持創造性張力、看清結構性衝突、誠實面對真相到運用潛意識,每一次的學習所產生的挫折到能清楚願景與現況之間所產生的差距所產生的創造能量,是一件自我每天在進行的學習,也是不斷的在學習哩程自我超越。
改善心智模式,很感謝報告的同學以其之專業很簡單明瞭的比喻解說,並以左手欄的實作,可讓我們在生活或工作上加強現實自我與內心的感想紀錄下來,練習客觀的去察覺到自己心智模式所扮演的角色。
二、 共同願景的塑造與經營
延續自我超越及心智模式的核心,個人不斷的學習,才能創造一個現實的、可信的有吸引力的未來- - 共同願景。從個人願景到組織願景,一步一步找到弭平差距的策略與方法,即能創造並推廣共同願景。在組織中由個人願景透過成員的互動及參與,產生在組織中共同的價值的願景,互相學習、產生更多元的焦點與能量,一步一步匯集邁向達成目標,是學習型組織必要去創造的,由下而上的分享及聆聽,也是學習的一門藝術,學習融匯、表達、接納異見後才會產生創造的學習。
三、 拂水山莊參訪
下午移師至拂水山莊參訪,整個過程、人、事、物都有令人省思之處。由莊主分享其人生哲學,即能被他的理念、處事價值看到不同於目前多數社會觀點。成功與否皆在於個人的價值觀點,在他還沒經營此營地前,莊主在整體社會層面也屬高成就者,然而不一樣的信念及體悟,使他來到深山創造另一個成就,且後續影響整個家庭,收藏藝術品、創作花藝美學、古琴點綴生活等,讓生活在忙錄城市的我們,除了借鏡一個學習型家庭的美學外,更是羨慕這一幕生活。感謝莊主家人無思的分享,我深深體會透過學習,尤其內涵自已所向的美學,會發現自我超越是很容易而且很享受,帶來的創造性張力是突破自已所設限的,期待自已很快能發現更多的無限的自我。
組職學習研究心得
日期:2020.06.12
地點:嘉創中心、五妹的店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心得-組織學習課程參訪
學系: 中正高碩一
姓名:杜雅琦
學號: 608751016
這次是本學期最後一次課程,感謝家菱學姊安排,我們來到了嘉創中心,在這裡的每一個小角落都能夠感受到中心對於辦公環境的用心設計,連辦公空間規劃、座位安排等都具有相當細膩的小巧思,我想這就是為什麼在嘉創中心裡頭的人能夠好好工作的原因吧!接下來是睿洋學長報告的共同願景,學長用許多適當的例子讓人更了解為何一個組織需要建立共同願景、如何形塑與經營共同願景,讓我想起了菜一起在討論團隊共識時的樣子,或許對於願景我們再多多討論可以讓大家更加的堅強!
最後很開心可以跟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到五妹的店用餐,吃飯時間還能夠談笑風生真的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事,也得到了老師相當多的勉勵,很感謝當初選課時的自己不畏風雨選了老師的課,才能夠在每堂課都能夠聽見老師的字字珠璣句句箴言,讓我能夠對於自己生活中所面臨的不只是學業上的各種困境進行反思,真的是「唯有心被感動,才會有實際行動。」
學系:108 終發碩一 學生:楊素珍107409515
2020-06-28, 週日 19:32
組織學習研究心得-『春風化雨』電影欣賞
課程:組織學習研究心得-『春風化雨』電影欣賞
課程時間:2020.06.16
課程地點:A203 研討室
學系:108 終發碩一
學生:楊素珍
學號:107409515
很就以前就看過這部片子,但當時並未將之與組織學習聯想一起,今天再一次欣賞,由於專業的學習感受又有所不同了。
劇中老師用創意且充滿激勵的方式,鼓勵學生誠實面對自己的心,激發內心的靈魂,學生從一開始的抗拒到最後的認同,整個過程跟五項修煉一一印證。無奈在面對傳統思維與強大勢力的威逼下,老師被遣散,但種子已深耕學生心中,這也是企業在面對改革時所碰到的巨大困難。
劇中有一句經典『題目可以簡單,但別讓你的詩平凡』,是的,生活可以簡單,但別讓你的生命沒有價值,追求生命的意義,或許透過自我超越可以找到答案。
在學習過組織學習後與五項修煉後,看事物的角度也有些變化了,老師說要學會批判性思維,觀察入微、審慎判斷,學習雖然有些累,但感受到自己的成長,一切都值了。這學期我領悟到無論理論或實務都要『知行合一』,再好的理論若不練習也是用不上手的,再好的理論若不執行也只是紙上談兵,有了知識就要實踐,才不枉學習,也可以從實務中應證理論。還有個人個性上比較大的缺點是獨行,這對於團隊合作與組織學習不是好事,也告誡自己需要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