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課程心得(9/22)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18/09/22
課程地點:A302研討室
學系:107終發所在職專班一年級
單元:終身學習的再概念化與發展潮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展終身學習的發展、經濟合作發展組織與終身學習的發展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陳梅鄉
學號:107436510
學習心得:
本周的課程從終身學習從其定義至歷史發展的角度,至系統思考的觀點,在不同面相開始建構對於終身學習的認知,在課程之前終身學習的概念停留在延長學習的年限,例如:離開學校後重新投入學習的階段,但上課後經過老師的引導才發現,終身學習應該是廣義的包含生命中有意義的學習活動,包含正規學習、非正規學習以及非正式學習(如電影、談話、書籍等),尤其是非正式學習,讓我了解到生活其實充滿無所不在的學習亮點,端看自己是否有所意會,從中有所思考及收穫,此種學習力應是人生命中需要持續追求的;尤其老師提到能帶來改變與發展的學習,將能提升個人效能或組織績效。
如同系所網站上所提到「學習是一輩子的事」,若能透過Learning>Change的概念,時時運用學習帶來改變與創新,才能因應變化而避免淘汰。面對社會與產業環境的多變,若不時時發揮學習力,在生活或社會互動中,皆會停滯不前,因此推展各階段的學習規劃、目標與方法,尋求學習的場域,應是長期為之的人生功課。
而回流教育是終身學習的重要策略之一,讓學習方式更為多元,尤其目前在數位學習發展甚廣,回流教育的場域也不在受限於學校或教育機構的課程學習,甚至可以透過網路克服空間與時間的障礙,從線上學習的角度,促進學習的可能性與效益,若能持續而有效地推動回流教育的學習,則終身學習理念亦將能往前邁進。
在終身學習推動實務中,聽到老師分享的學習型城市推動的歷程與內容,打造了市民學習的場域,運用在地特色建構學習內容並帶領學習者共同實踐在地精神,更吸引我想了解學習型城市如何發展與推動,因此對於今年度的終身學習論壇有更深一層的期待。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課程心得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
課程時間:2018.09.22
課程地點:A302研討室
學系:107終發所在職專班一年級
單元:終身學習的再概念化與發展潮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展終身學習的發展、經濟合作發展組織與終身學習的發展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洪怡君
學號:107436511
尚未上課前對於終身學習的認知是狹隘的,經由教授課堂上的講解才豁然開朗。終身學習既不是一種口號或抽象的概念,而是大眾的生活事務,已經融入並緊密地圍繞在人們的四周環境。 終身學習並非只有正規教育、 非正規教育、還包括了非正式學習,學習是無所不在的。終身學習更是一種教育的整體觀,並且認可在各種不同環境中所進行的學習。
終身學習具有四大特徵

一)提供系統的學習觀(二)學習者為中心(三)重視學習動機(四)抱持教育政策多元目標的平衡觀點
終身學習的概念:(一)學習對象(二)學習時間(三)學習空間(四)學習型態(五)學習內容(六)學習方式
當一個人在心境態度上能夠快樂學習與享受學習時,學習的經驗是最為難忘且能產生高的成效,因此養成樂在學習的習慣是終身學習者不可或缺的。
成人教育學的發展源起、背景與範疇
課程時間:2018.09.25
課程地點:A302研討室
學系:107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教學進度:成人教育學的發展源起、背景與範疇
學生姓名:林秀玲
學號:107409502
老師今天介紹了成人教育學的概念緣起於學者M. .S Knowles的引進,他的第一項動力起因於他看到當時的學習理論多半建立在與動物及兒童有關的研究基礎上,看不出與成人學習有何關聯。因為他對成人教育學的質疑而引起了引進此概念的動力,以此也驗証了思辦及質疑之於研究者的必要性。連續三周的課程以來老師分別對終身學習、成人學習與學習社會做了非常詳細的說明,但老師提供的詳盡資料回去研讀之後反而對這三種的起源相互之間的關聯產生了一些模糊的界定,經由今天課堂中的提問及老師詳盡的說明,讓我對終身學習、成人學習與學習社會的觀念有更進一步的釐清。成人教育被包含在終身學習之內而終身學習被包含在學習社會之內,打造學習型社會也正是我們現在積極努力要達成的一種狀態。
老師利用課堂上同學帶來分享的犁記餅舖的餅,與我們討論了百年老店會需要俱備什麼能力?這犁記餅舖除了他獨特被大眾認同的口味外是否還有什麼因素來成就他的百年?這百年老店除了世代傳承古早味之外是否也加入了那些創新的因素呢?課後我私下查証,犁記本舖(中清路)的第四代接班人近年確實在這方面有做了一些努力,承擔家族事業後,更積極將品牌拓展至百貨、網路及實體通路,並導入國際品質管理認證,保留最完美的『古早味』之餘更不忘精進創新。在產品部份研發了一項新口味的餅叫犂茶餅,他也為這個餅訴說了一個動人的故事在裡面。原來這新一代的接班人原是從事中醫的工作因為父親的過世所以放下中醫工作回來接手犁記,他因為思念與父親泡茶的過往情景於是研發了犂茶餅,餅內揉入的茶香,讓他憶起與與父親泡茶的情景,也藉此來表達對父親的一種思念。
從吃餅延伸了對百年老店的深一層了解的疑問,因此展開探究其成功的原因,並分析企業對創新及創意是否重視的探究,另外這百年老店的新接班人不正是一個學習型個人、學習型組織、學習型老店的最好案例嗎…,今天老師以此案例讓我見識了終身學習之人人、時時、處處皆學習的一面,更引証一個學習型城市的案例:基隆打造的學習型城市計程車司機學英文的個案,更是非常值得讓我學習的落實學習型個人的激勵案例。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課程心得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18/09/22
課程地點:A302研討室
學系:107終發所在職專班一年級
單元:終身學習的再概念化與發展潮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展終身學習的發展、經濟合作發展組織與終身學習的發展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黎燕妮
學號:107436509
本來很擔心經過星期一到星期五的工作,星期六一整天關在教室裡,心情會很不美麗。但透過老師與同學的討論與分享,可以省思自己的工作、價值觀、生活,感到充實而有意義,而療癒工作的疲憊,效果比放一天假在家放空還顯著。
今天上課讓我思考最久的一句話是:「閱讀可以啟發知識,對話可以啟發智慧。」教師的傳統工作是傳道、授業、解惑。但在我的經驗中,我有不錯的學習成就,有累積智識,但在生活時我還是遇到很多學校沒教的事,需要智慧去解決的問題。常常需要透過與他人的討論去增加自己的觀點,發現自己的盲點。身為一位教師,可以透過言行讓學生知道如何成為一位有智慧的人,原來蘇格拉底和孔子是這樣的啊!
青少年對時間是累積(例如:我十八歲了),成人是用剩餘,我還剩多少時間(工作、完成一件事),因此成人教育(尤其高齡者)要以需求導向,如:時間、場地、內容。義務教育是強制性的,而成人之後的學習只能靠自主。在學齡兒童階段,我希望我的學生能保持良好的學習動機,一開始要他學,經鼓勵之後他要學,能自己得到成就感後他樂學。樂於學習,並得到成就,在教育上我們稱為「高峰經驗」,類似上課時教授說的「心流經驗」。
課程中提到新加坡是「學習型政府(國家)」,韓國有「終生教育部」,學習的環境是要經營的。在原鄉學校,學生樂天活潑,生活的環境是侷限的,所以很多學生不知道世界改變的速度多快,自主學習的重要。需要有人去營造環境,帶他們出去,或引資源進來。在偏鄉,有很多社會團體提供資源與協助,如何將好的資源用在對的地方,並努力促成讓效果更好,都是需要團隊去琢磨的。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課程心得(9/22)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課程時間:2018.09.22
課程地點:中科A302
學系:107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碩士學位學程在職專班一年級
單元:
二、終身學習的再概念化與理論分析
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展終身學習的內涵
四、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推展終身學習的內涵、影響與貢獻
學生姓名:莊雅君
學號:107436506
課程心得:
進入課程主題前,教授透過學員的自我分享與期待,聚焦屬於我們這個團體的學習需求與目標,除了自我領域學習,還能了解其他同學職場的現況,擴充更多視野與思考模式。因為自己平時的職務在於規劃與執行企業組織教育訓練,因此除了制式化的學習模式,還想要了解更多元的學習方式,並且實際帶入組織,期望在學期末能有所成長。
我很喜歡在認識一個新事物前,瞭解其起源與沿革,總覺得認識成長背景後,能更快速了解為什麼會演變成當下。從猿猴到現代人類,人始終在不停學習與成長,終身學習概念與理論發展在歷史的洪流中很短,但也代表「祂」還有許多發展空間,就像課堂所學習的,學習無所不在=生活,連結到學習的長度(lifelong)與廣度(lifewide),再結合知識的分享與傳承,或許因為這樣,人類才能在近百年中,有如此大的進步與成長。
在了解UNESCO和OECD後,知道教育需透做組織與政府凝聚,才能將教育政策推得更深更廣,否則只能嘉惠少數人,並且了解國際動態,更能迅速抓到學習潮流與發展。
最後,學齡層與成人學習特點迥然不同,連結終身學習四大特徵,可以知道學習者的意願與動機是推動學習成效主因,如果能有效連結學習目標與目的,必定能強化學習成效,期許自己,能將此融會貫通與專業中。
重點筆記:
1.Learning is earning
2.L>C =>創新 L=C =>生存 L<C =>淘汰 (了解學習引領進步)
3.終身學習四大特徵:系統的學習觀、學習者為中心、重視學習動機、教育政策多元目標的平衡觀點。
4.創意、營造學習場域:成功推動學習幫手
5.共學、共享、共好、共樂、共憶
6.有特色才能出色。
7.系統思考:專注大局(整體性),注意細節。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心得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18.09.22
課程地點:中科A302
學系:107終發專班一年級
單元:終身學習的再概念化與發展潮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展終身學習
的內涵、影響與貢獻;經濟合作發展組織與終身學習的發展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張玉旻
學號:107436517
今天是第一次上吳教授的課,因為早已耳聞他的淵博學識與專業的行政經驗,覺得他應該是有著教授般濃濃嚴肅的味道,原本是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來上課,但經過上課一開始同學們的自我介紹後,他一一回應、娓娓道來的過程中,果然傳聞不假;但言談中他妙語如珠,將嚴肅的聯想不攻自破,而且發現他是一位兼具備理性與感性的性情中人。
今天上課後的心得如下:
1. 生活學習化,學習生活化: 從翁森 四時讀書樂 的詩句:「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點出了學習是無所不在的,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人、事、物都可以成為我們學習的對象,千萬不要被課本和教室所受限。想想我的學生除了學習到課本教授的知識外,生活中處理問題的能力,樂觀正向人生觀培養、對自己的自我肯定、樂在學習和良好的生活習慣等等也都是很重要的,在學校我也應該適度的引導。
2. L>C 理論:個人/組織的學習速度大於環境的變化速度,就可以創新; 個人/組織的學習速度等於環境的變化速度,就可以生存; 個人/組織的學習速度小於環境的變化速度,就會死亡。我對於最後的”死亡”,很震撼!身處在知識半衰期越來越短的世界,環境快速變化的社會,想起以前的日子,簡直是「溫水煮蛙」一般,無視學習的重要性,將被社會淘汰、接近死亡而不自知。
3. 重視需求導向:找出你的對象的需求是什麼,進而想出可行的策略,吸引他來學習,維持他們的動機,融合在地文化,才會讓結果有成效,維持長久。從這個理論,我要知道學生的需求是什麼,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同中求異,每一個學生的生活環境和家庭背景不同,所以需求不同,動機也會不一樣,行行出狀元,應該啟發並尊重學生多元發展。對於「融合在地化」,我發現與現行推動的十二年國教精神不謀而合,因為它也鼓勵各個學校應結合當地的文化和生活,各自發展學校的特色。
4. Learning City強調橫向的連結:單打獨鬥或是強調個人主義的觀念應該摒棄,一加一是會產生大於二的時代來臨。以前的教學現場,每一個老師對於其他老師的教學大多是不過問的,較屬於封閉的狀態。但現在的教學現場,開始推動Co-teaching或共備觀議課,數個老師授課前一起討論課程如何進展,用什麼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容易學到東西,每個老師提出點子,激盪出意想不到的火花,過程中,可以擴展自己的教學視野,學到很多東西。接著藉由公開觀課,老師們對教學者提出建議,教學者也藉由省思來精進自己教學,讓學生受益。這也是老師們橫向連結產生的效能表現。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後心得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18.09.22
課程地點:中科A302
學系:107終發專班一年級
單元:終身學習的再概念化與發展潮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展終身學習
的內涵、影響與貢獻;經濟合作發展組織與終身學習的發展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賴駿青
學號:107436507
學習心得:老師在課堂上對於終身學習的一些概念影響及發展給我一些衝擊,也扭轉了學生一直以來對學習的一些觀念跟想法,覺得相當有趣及啟發,學習的各種構面及情境,只要了解與認識,學習是無所不在是隨時隨地的,以下幾點為自己課後的學習心得。
“學習-生活-習慣”人從呱呱墜地起就開始學習,從小家庭教育到學校教育乃至於到社會的成人教育,人們無時無刻的都在學習,但大部份人們往往從學校正規的學習環境畢業投入到職場後學習的心態跟想法就開始處一種較為背動的停滯狀態,對於學習就開始找理由找藉口,最後變成是一種痛苦的學習,不開心的學習,被逼的學習,事實上只要能將學習的想法跟心態溶入生活,讓生活當中學習且變成習慣,這樣的學習是不知不覺完全沒有壓力的。
“L>/C”學習與改變,在這個知識爆炸時代,知識隨手可以取得,但相對的知識衰退期也很快,如何在這個變化快速且競爭時代能不被淘汰,唯有靠著學習,不斷學習並且接受新知識讓學習速度要大於改變速度,學習速度快亦能求新求變,不僅能存活近而發揚光大。這個環境這個世界一直在變化,小到個人家庭,大到企業國家都是,保持存活是不夠的還要能不被淘汰才是應該的故持續學習並且能快速運用知識這樣才能這個社會環境/在職場甚至在世界創新改變順應潮流發展。
“學習無所不在”對所有萬事萬物都保持著學習的心態,珍惜生活當中無所不在的知識,這會讓你處處皆能有獲取新知的喜悅,學習環境並非只有侷限於課堂上的學習,透過正規/非正規/非正式學習,亦是對於求取新知的心態。
“世界發展潮流-終身學習”從古至今學習才是人類發展演化的重要核心,從古代山頂洞人在山洞內的教育/學習傳承,造就人類未來,但也因為時代改變,萬事萬物急遽的變化,雖然一開始沒有一個較為完整且有系統的做法,但終身學習的想法都一直持續發展當中,終身學習到了後期才有受到一些國際組織的重視,世界各國組織針對終身學習理念持續推動相關教育發展與革新也每定期推出相關會議針對當代時勢為主題,倡導終身學習的理念,因為所有的問題最終都來自學習與教育的不足,故為決解人類問題,各國都有相同的理念因此紛紛高相關經費的投資。
“不均”在現處的這個環境隨處可見的是貧富不均,一直以來都是認為有好經濟就有好的環境給人們接受教育,常常在電視報導中見到因為經濟狀況不好老百姓接受教育機會降低,但”學習”不應只是存在於某些特定人當中,當大家都能時時學習處處學習並增進知識及技能相對的就能增強競爭力,因為終身學習與勞動市場、經濟成長及國家競爭力都習習相關,如何創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讓人們隨時隨地都在學習近而改變,經濟變好國力相對自然增強,百姓亦能享受到經濟長成帶來的好處,跳脫以往的學習與教育的框架,如此能讓個人終其一生當中都能隨時隨地的學習且豐富自己的人生。
成人教育學研究心得 -成人教育學的發展源起、背景與範疇
課程時間:2018.09.25
課程地點:A302研討室
學系:107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劉怡汶
學號:107409511
這次的課程在進入主題之前,老師先跟我們分享了差異化經營、傳承與創新的重要性,就像一間老店可以長時間不被市場淘汰,除了有某部分對於傳統的堅持外,更重要的是組織內部不斷的學習與創新,才有可能經得住社會變遷所帶來的考驗,而我們也要懂得藉此學習好的組織的經營方式,因為都有其成功之道。另外老師還談到了班級經營的重要性,如果一個班級可以保有快樂的學習氣氛,並懂得團隊合作,那麼一定可以對彼此帶來很大的成長與收穫。
接著,今天介紹了一連串成人教育學發展的脈絡及歷史起源,讓我們對於成人教育學的背景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另外還帶到了一個「批判」與「批評」的概念,以前我們並不會特別去想說這兩個詞彙的差異在哪裡,但經由老師解釋才了解批判的概念來自黑格爾提出的正反合,「正」就是我們要找出值得學習的地方;「反」並不是指反對而言,而是指出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可以加以修改使整體更完美,亦或是對其論述有不認同之處等;而最後的「合」則是要能把觀點統整的呈現出來,並提出自己的一套看法。其實正反合的概念上不只能用在學術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也能夠加以運用,當我們面對一件事情或是一個新聞議題時,不能只是一味地批評,反而是要以正反合的這個概念加以思考,才會有較為完整的收穫。
再來老師有提到要我們懂得善用自己的優勢,像是我原本是念觀餐系的,如果我可以把以前學到的概念與成人教育這塊加以結合,那麼也許可以碰撞出不同的火花,而這也將成為我與別人不同的優勢之一。陸續還提到了第一、二、三、四年齡階段的概念,第一年齡指出生到就學;第二年齡指就業階段;第三年齡指退休階段,且最早在法國興起第三年齡大學的概念;而最後的第四年齡則是指依賴期。這樣劃分年齡階段的概念我覺得很新奇,尤其是身在這個終身學習的時代裡,越來越多的人重視畢業後、職場後的再學習,這樣的氛圍不僅能讓大家一直保持在成長的節奏中,更可以讓學習這件事一直持續保持下去。
最後的部分也是我認為最為重要的,老師在課堂的最後,幫我們釐清了「成人教育」、「終身學習」與「學習社會」等三個概念,首先「成人教育」是指針對成人所實施的形態及活動;「終身學習」包含了life long、life wide的概念,表終其一生的學習,但像學習方法、學習動機與學習習慣等都是要從小就開始培養的;而「學習社會」是指一種社會型態,一個終身學習的社會,人人學習且處處學習。老師的解釋讓我們對於這三個名詞有了更深入的瞭解,並明白這三個概念就像是三個同心圓,學習社會包含著終身學習,終身學習又包含著成人教育,當這樣的結構以圖像的方式呈現出來,讓我們對於整個架構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其實在經過這一兩次的課程之後,讓我們對於終身學習、成人教育的概念有越來越深入的理解,總覺得越是認識越發覺其在這個時代當中的重要性,而我們也須從中加以努力學習,把其運用在未來自身的專業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