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1.06.16
課程地點:線上學習
授課教授:吳明烈
學 系:諮商心理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碩班
姓 名:黃佳慧
學 號:109409504
課程主題:台灣終身學習的發展脈絡與展望
課程心得:台灣終身學習從1990年開始萌芽,尤成人教育五年計劃綱要、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中華民國終身學習年、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學習型城鄉的發展一直到學習社會2.0政策白皮書,其行動最重要的有三個方針,建立跨部門的學習型城市機制、跨組織雙邊或多邊的夥伴關係及提供優質的學習機會。而推動台灣的三大主軸為:社區大學、樂齡學習以及學習型城市。社區大學從1998年開始設立,其目的為成為社區教育與公民社會的實踐場域,在2012年統計已有了83所社區大學;樂齡學習為鼓勵55歲以上的的高齡者培養終身學習概念,且實現終身學習的願景進而成立,目前約有大概100個左右;而學習型城市以城鄉學習促進城鄉發展,目前也已計畫參選的方式實施。
終身學就猶如老師說的十年磨一劍,從一般的鐵鑄成寶劍變成一把寶劍,也許現在終身學習名還亟待推廣及發展,但這些累積的努力已經開始有了改變。展望終身學習的發展,是一種變革,也是一個充滿意義的社會系統,由積極的學習者、普及化的學習場所、各式化的學習型態與多元化的學習內容所構成。最後分組討論我們以台灣可以實際的終身學習行動策略為討論方向,我們這一組三種方式進行,在20歲到40歲以Instagram及Facebook的方式進行推廣,生活就是一種學習,而終身學習名詞也必須貼近我們的生活,當每一個人知覺到終身學習是如此貼近生活且時,其他活動就能輕易地使大眾接受;在偏鄉老年人的部分以學習行動車的方式,學習車開到廟宇或是文健站等聚集老人的地方,使學習可以可以隨手可得進而提升學習的動力;最後在市區舉辦大型路跑活動,除了吸引中老年人,其活動也是闔家大小參與的。而另一組提供了很有創意的口號,若兩組能夠結合一起,可發揮其真正的綜效,「口號是為了打動人心,行動是為了實現理想」!
這學期的小班制上課不僅多了很多彈性、也讓課程更加多元化,大家一起共學、在油桐花下一起共享、移地上課的共樂,這些養分到了期末都是最棒的回憶,也提升了自己的終身學習的專業知識,讓我體驗了邁向五共的終身學習。
U型理論精要、學習型組織個案討論、世界咖啡館
課程內容:U型理論精要、學習型組織個案討論、世界咖啡館
課程時間:2021.05.29(六)~05.30(日)
課程地點:家裡Google Meet視訊會議
學系名稱: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利慧玲
學號:109436507
課程心得:
因為今年疫情無預警的突然嚴峻起來,讓這次原本要到日月潭的跨校組織學習被迫讓只能一起在家遠距離上課。說實在,這樣的線上上課也別有一番特殊的感覺,雖然組織學習應該是要靠著人與人的見面互相交流,但實在怕疫情會擔心讓大家互相傳播,只好改用B計畫讓同學們各自在家用線上視訊的方式一起互相學習交流了,一同完成共學,共享,共好,共樂,共憶的美好回憶了。
第一天早上帶著新奇的心情與各位同學一同在線上相見歡,同學們互相自我介紹,老師揭開序幕後就由中正大學碩博班同學先介紹U型理論,在U型理論中的三大核心概念中從聆聽、對話、自然流現可以從本身的手、頭、心找出自身的盲點,在深刻觀察後自發的反省與反思,放下主觀意識再重新出發與行動。
下午的學習型組織個案分析討論,由暨大終發所碩班同學引導著大家一同探討企業學習型組織的方案規劃與分析,透過穎琳同學的清晰報告可以很清楚明白國家人才發展獎中這幾個案例的完整架構,也做為我們接下來的小組討論的學習方針,而每組成員也打破了不認識的隔閡熱烈討論,因為時間短促且非面對面相互見面討論,要整個完整呈現實屬困難,但同學們還是在很短的時間內把報告完成真的覺得不管何時何地,團體學習真的是一個很棒的學習模式,就像明烈老師所說的「修練即是持續修習與練習」!
第二天的世界咖啡館就是我們碩專班的重頭戲了!小組成員的精心設計與規畫讓每位參與者都玩得超開心的,就好像真的到了全世界不同洲別一樣,遇到不同國家的人,來場與人真實的咖啡對話,這樣的滾動式相互聆聽與對話討論,又激發了一場不同的團體學習,在聽與說中吸收其他成員不同的想法,讓自己同時能觀察與反思,並希望能夠自我超越,真是太有趣了!
五項修練報告、電影欣賞及紙教堂參訪
課程內容:五項修練報告、電影欣賞及紙教堂參訪
課程時間:2021.5.8(六)
課程地點:南投暨大教室、埔里紙教堂
學系名稱: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利慧玲
學號:109436507
課程心得:
最近剛好在職場換了新工作,而且是完全陌生的環境,每天上班都戰戰競競,不管是工作上還是同事之間,甚至是對上面的主管,都讓我有點無法適應…,但今天的五項修練分組報告讓我突然像看到曙光似的,對於五項修練裡的內容似乎如獲至寶,根據五組報告五項修練,首先我先做到自我超越,因為對於我未來的目標先抓緊時間、培養耐心客觀的觀察後,集中精力一步一步的找出自己想要的願景(進入暨大碩專班及當上社工),之後把鏡子再轉向自己,開放自己的心靈去容納別人不同的想法,並時時提醒自己對別人不要去貼標籤,做到觀察跟反思來改善自己的心智,這個步驟需要不斷的反覆演練,讓自己慢慢地達成,套用金城武廣告中說的「人生的對手,只有自己,每走一步,都是超越」。
當然,每個人心中都有許多個想實現的願望,但不管願望多大多小,絕對都會督促自已為了要達成願望而不斷的學習跟努力的,然後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將個人願景整合成共同的願景,造就組織學習,相信我也可以很快就能達成了!
有了共同願景,最辛苦的就是要讓整個團隊能一起不斷的匯談、學習、一起解決遇到的困境及問題,讓大家透過團隊學習而能將一個人走的快,但一群人能走得更遠的理想來實踐。
將前面的四項修練透過最基礎、簡單、觀察中去慢慢思考,進而再整理出一套最有系統的模式來將所有環節扣上,用組織化、系統化、專注而有效率的完成所有連結,成為一個有五項修練的巨大齒輪,一步一步地往前行,我相信這就是老師再帶領我們的終身學習!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時間:2021.05.30(日)
課程地點:線上視訊-溫馨的家
學系: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范霈穎
學號:109436502
第二天的線上視訊課程來到了整學期組織學習課程的總結,這天是由我們小組負責帶領活動,「世界咖啡館」的換桌模式讓大家能經由輕鬆自在的匯談,來交流對於組織學習的不同想法。一開始我們很期待要到日月潭與大家面對面的互動,活動名稱為「奧運咖啡趣」,將活動的氛圍定調為奧運風,也設想好活動過程中要用開場傳遞聖火儀式及帶動跳來活絡氣氛,不過因為疫情關係調整為線上活動,老實說在籌備的時間壓力蠻大的,時間緊迫,突然轉變的形式增加了許多困難:學習使用科技軟體報告、該如何讓同學進行換桌及記錄討論內容,且也很擔心當天可能出現的突發狀況,不過咖啡館團隊們一一克服了困難,大家一起從零開始團隊學習,透過系統性的分工合作,達到了小組的自我超越,也完成了我們的共同願景-讓所有的來賓們都能在線上咖啡館中玩得盡興。
咖啡館的精神在於相信對話是一種生生不息的力量,而這些對話的點滴能集結大家的智慧與想像力,也因此在深度的匯談中,不一定要有所謂的結論,結論也僅是副產品,真正的目的是要透過意見交流,激盪出更好的想法。雖然我是大洋洲桌的輔導員,對於無法周遊列國覺得很可惜,不過聽到別洲的來賓們分享著遊歷世界得到的體悟,我彷彿也身歷其境了。透過世界咖啡館的體驗,我們感受到一段真誠且有意義的對話,更重要的是在過程中,充分感受到自己的經驗與體會被聆聽、尊重,因此,也期待我們可以將咖啡館精神落實到生活中,透過彼此的對話、匯談、探索、分享,共展創意,共構希望!
在疫情嚴峻的情況之下,我們還能在家中享受與同學們的咖啡館時光,真的很幸運,感恩老師促成此次線上學習的機會,謝謝各班的班代在事前幫忙協調課程行程,另外,也辛苦這兩天負責報告的小組同學了,要克服科技及遠端討論的困難真的是一大挑戰,最後,謝謝所有參與「線牽暨中情」的夥伴們,因為有你們,成就了線上世界咖啡館。透過此次的報告,我也對Stressed is just desserts「壓力就是甜點」這句話有了深刻的感知,雖然在籌備報告的當下覺得根本就是Mission Impossible,但老師、班代以及組員們都持續地給予幫助,讓我深信著這些困難一定可以被克服,最後看到同學們玩得意猶未盡、依依不捨,也代表著大家一起達成了共同願景,謝謝組員們這一路的扶持,大家辛苦了!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時間:2021.05.29(六)
課程地點:線上視訊-溫馨的家
學系: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范霈穎
學號:109436502
早上的課程由中正大學的同學介紹「U型理論」精要-從「我」到「我們」的系統思考,個人修練、組織轉型的學習之旅,聽完報告小組的介紹,深深覺得若是自己閱讀本書的話,一定很難理解其中的奧妙,但同學透過深入淺出的講解,輔以影片的震撼後,讓我開始對U型理論的核心有了基礎的認識。
首先由Bruce大哥用洗滌心靈的鈴聲開啟了我們美好的一天,帶領我們淨化身心靈,排除心中的雜訊後再開始探索內心、感受自我,很感謝有這個活動,因為受到疫情的影響,工作、課業及生活中有許多等待修正的事物,事情堆積如山,但清澈的鈴聲讓我短暫的掏空心中壓力,進而能好好的享受這兩天的線上學習課程。學習過程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可口可樂Open your heart影片,影片提醒著我們有時候會因為一個人的外表、打扮、談吐而斷定一個人的背景,但若我們將習慣性的評判「懸掛」起來,就能帶著嶄新的眼光醒來,但難免有時候也會侷限在自己的框架中,較難發現盲點,這時需要仰賴神隊友的提點,提點後也許能驚覺到自己的既有想法需要改變,不過最終能做出改變的還是自己,也因此我們都得學會時時的反思自己,用同理心來對待、接納身邊的人事物,進而達到自我超越的境界。
下午的課程來到了暨大終發所的「學習型組織個案分析」,小組討論時探討高雄捷運的創新作為及亮點特色,其中防疫之眼感應式閘門讓我們眼睛為之一亮,高捷因應疫情的需求做出了科技修正,也打造了屬於自己的學習型組織E-Learning內容,以滾動式修正的方式來面對充滿競爭的時代。接下來「方案評估與策略」的部分,小組討論「學習型政府」,在查詢資料時,發現有《型塑學習型政府行動方案》的相關條文,方案的目標之一在於提高組織學習的能力,以帶動組織變革創新,而內容中也引用了五項修練的核心價值,由此可知無論是組織學習的哪一部分,都和「修練」二字環環相扣,且無論是個人、組織還是方案的規劃,都需要時時帶著滾動式修正的精神,才不會被時代所淘汰。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時間:2021.05.08(六)
課程地點:暨大A302教室
學系: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范霈穎
學號:109436502
今天課程由各組報告學習型組織:五項修練的內容。首先,讓我較有體悟的是「自我超越」的部分,在數位大爆炸的現代中,資訊更新的速度飛快,人們無時無刻都會透過電腦或是手機來增加知識,當人人都是知識擁抱者時,該如何讓自己變得更有競爭力?從「大象與跳蚤」這本書當中可以找到答案:在這個彈性的世界中,每個人都有可能是跳蚤(獨立工作者),跳蚤會漸漸地離開大象(企業),且跳蚤會帶著自己曾經努力得來的技能或是知識庫離開,去打造自己多樣化的職場與生活,而我們則可以從這個概念中幫助自己學習推銷自我的能力,並安排自己的學習發展,有助於找到自己的生活與工作的意義。而後老師分享了在協助國小端進行校務評鑑時,所評估的重點不是辦學績效,而是這次與上次的評鑑相比什麼改變、進步了,超越自己永遠是最大的進步,因此如何讓自己透過滾動式的修正來增加競爭力,是現代人都必須要思考的議題之一。
而在小組報告「共同願景」時,我們看了KANO球隊要進軍甲子園的影片,一開始這支球隊並不亮眼,因此大家對他們沒有期待,甚至有些唱衰的聲音,不過教練一邊透過每天鍛鍊球隊:邊跑步邊將目標喊出來,一邊帶球隊征戰各場球賽催化球隊的共同目標,讓球員們漸漸地相信自己有能力進軍棒球殿堂甲子園。過程中看到了教練在球隊中擴展願景,具體化的持續宣導,且慢慢的內化至組織文化中,shared vision讓組織內的人們有共享的視野,大家一同朝著願景前進,能成就組織,也能讓組織內的人們更進步,著實符合「一個人走得快,但一群人走的久」的理念。
當天我們也欣賞了電影:春風化雨,Keating老師大膽地在封閉的學校裡嘗試新的教法,讓學生能有更開闊的思考模式(心智模式),並將活在當下的理念融入班級文化中(共同願景),帶領學生積極的追尋夢想、邀請學生充分發揮能力(自我超越),同儕們也組成了詩社一同激盪出詩情的火花(團隊學習),而無論是Keating老師教導的內容與方式,還是每位學生在面臨人生轉折時,Keating老師所給予的開導,都有帶入「系統思考」的思維。Keating老師就是影片中孩子們的領航員,總是帶領孩子們站在象徵高處的桌子上來觀察世界的不同面向與角度,也期許自己無論是在職場還是生活中,也能創造出「帶得走的桌子」,隨時提醒自己能更多面向的思考、看待事物。
組織學習研究-021暨大中正跨校組織學習研修會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標題:2021暨大中正跨校組織學習研修會
課程時間:2021.05.29(六) ~ 2021.05.30 (日)
課程地點:雲端 Google meet
學系名稱: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劉佳惠
學號:109436512
「線牽暨中情,遠距組織學習」
一場疫情打亂了原本精心規劃的「暨情日月潭,中情組織學習」。我還和玉梅、彩玲曾於下課後去日月潭教師會館場勘。心裡也規劃著我要做「簽名板」、「相片牆」,還要準備許多道具給同學們拍出好多相片,讓每個同學都玩得很開心。無奈計劃趕不上變化,疫情升溫讓我們期待以久的跨校研修會改成遠距上課。雖然無法面對面學習,三組同學精彩的報告與線上課程實作也讓同學們踴躍發言,真是一場全新的體驗。
在Bluce大哥的帶領下,我們試著把心靜下來,自從疫情爆發後,每天工作都面臨到「滾動式的變化」似乎忘了要把心靜下來,透過靜心的過程,使我體悟到:與其每天焦慮著想怎麼辦?疫情何時才會過去? 不如告訴自己: 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我們並不孤獨,全球的人都面臨著病毒的威脅,還是要保持正向思考,因為,危機就是轉機。
「U型理論」帶出三個核心概念,有「深度聆聽、創生式對話(平等對話)、實現湧現的未來」。U型理論是幫助自己,找出盲點並且推動變革的思想概念,U型理論的核心精神是要我們向正在生成的未來學習,引導我們培養「自然流現」的狀態。現今社會變化快速的環境之下,沒有人能知道未來世界究竟會變成什麼樣子,沒有人能真正為未來做足準備,過去的經驗也已經不管用,因此我們能做的,就是向未來學習。
「學習型組織的個案分析、學習型組織之方案規劃」本組以國泰世華為例:
亮點特色:
第 1 家與大專院校合作進行「東南亞產學合作專班」的銀行太陽能融貸專 案扶植國內外太陽能產業
創新作為:
1. 「IT's Time 集團資訊人才聯合招募」招募 Fintech 與 IT 專才國泰世華銀行、國泰人壽以及國泰產險,首度以「一日面試會 - 當天面試、當 天通知」新模式,向全臺資訊科技 (IT) 專業人才徵才。
2. 國泰暑期實習生計畫 (CIP) 國泰世華銀行以產學合作方式提前預約人才,以穩定人才來源。2005 年起實施 國泰實習生計畫 Cathay Internship Program(CIP),提供同學與企業職場接軌、學以致用的實習機會。
「世界咖啡館(World Café)的概念與應用」在霈穎的代領下,我們經歷了五個組別的討論,猶如環遊世界五大洲。和每組同學們分別討論 : 1.組織學習課程的回顧與收穫,2.組織學習課程的心得與啟發,3.組織學習課程的未來實踐與運用,4.組織學習課程的回饋。透過經驗分享與意見交流,從每個同學的分享我們得到了許多啟發。以前不曾做過這樣的活動,讓我覺得很好玩,也謝謝同學辛苦的準備。
二天的線上課程下來,真的好精彩,雖然沒辦法見到面,卻也讓我們收獲滿滿。最後我們在「明天會更好」的大合唱中為二天的線上跨校學習研修會劃下完美的句點。
感謝本班班代玉梅為大家辛苦的準備前置作業、規劃流程、訂房間、問價錢、跨校聯繫溝通…許多瑣事,還要感謝彩玲設計海報,才能成就跨校研習圓滿完成,在此表達深深的感謝。
組織學習研究-五項修練之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
課程時間:110.05.08(六)
課程地點:暨大、紙教堂
學系: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劉佳惠
學號:109436512
此次上課輪到本組報告:五項修練之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
自我超越的意涵:以人為起點、不斷釐清「願景」與現況、是終身的修練過程、組織生命力的泉源、打破契約關係、突破「自我超越」的障礙.
組織學習也是企業增加競爭力的實際武器。學習是一種正面的人生態度,為競爭力而學習,為生存而學習。要建立學習型組織,重要的是從自己做起,開始改變,同時騰出空間,讓組織中的個人能發展,由下而上的發生改變。
心智模式: 每個人的「心智模式」是截然不同的,因為不同的心智模式影響了我們看事情的觀點,甚至是思考、反應及處理方式也不一樣。除了既有的在職訓練外,以及實務上的操作演練,這時候我們可以運用深度思考的方式,反覆自問,甚至是透過魚骨圖、系統圖等方式去發現或找尋問題與原因,從最初所看到的小問題,延伸到較更高層次的觀點來看待問題,甚至也可以向下延伸到更基礎層次的問題點,藉由這樣點、線、面的方式,促使心智模式不斷地去碰撞問題、發現問題,以不斷試圖去理解問題的所在,並且去解釋問題產生的原因、找出方法並試圖解決問題。
不論這過程中是否真的能立即解決這個問題,但透過這樣的訓練方式能系統化的累積大量心智操練的經驗,建立完整與成熟的心智模式,未來再遇到類似的事件或類似的問題時,即能立即反映過往的經驗,快速並協助我們解決問題,完成上級交辦的任務。
另外,我負責報告左手欄實做練習。左手欄是探詢心智模式的技巧,可證明管理者確實具有特定的心智模式。做此練習,可察覺自己的心智模式所扮演的角色,並且明白你應該坦誠處理自己的假設。好處:一旦更清楚看見自己的假設,以及自己是如何被這些假設所阻礙,就可能使交談進行得更有效益。
今天是個充實快樂的知識與心靈饗宴。早上聽二組報告,中午吃pizza,接著又是二組同學報告,報告完後看電影「春風化雨」。報告結束後一行人轉往學校附近的「紙教堂」。紙教堂生態豐富,有很多青蛙和蝴蝶,池塘開滿蓮花。我們去參觀阿公阿嬤的畫作,很佩服這些阿公阿嬤的巧手,畫出了一幅幅美麗的畫作,終身學習的精神值得我們後生晚輩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