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組織領導與發展研究
․課程時間:2021.7.10
․課程地點:線上meet
․課程名稱:組織領導與發展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學 系: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碩專班
․姓 名:李宜珊
․學 號:109436511
․課程心得:
今天的課程讓我體認到:領導人並不是看重能力而已,無論是在團體、或是公司,都需要營造一個共學、共好的環境。就如同君子相交,重點在於能否互補、求大同存小異,而不是只有一枝獨秀,所以「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也道出了這樣的思維。
如果我們只強調團體利益和好處,看待事情只從「投報率」來評斷,那麼就少了心的柔軟、人性互動之美,而這樣功利主義所營造的環境,就容易淪為「小人相交」,這樣的環境也逐漸形成了黨同伐異的氛圍,不僅無法廣納建言,也讓有志的人卻不能一同,更可能只因為做法與看事情的角度不同而遭到排擠,最後可能迫使組織難逃分崩離析的命運。
如同在教學場域上,學生時代會讀書的人不等於會教書、會教書的人,也不一定是最會讀書的人。相同地,在組織裡面,有魅力不一定能領導、能領導不一定有魅力,所以一個領導者除了看IQ、EQ,也需要看其是否具SQ(心靈商數)。
領導人的特質不應該只想個人炫技,而是要有謙遜、不居功的特質,我們不需要強求自己是組織內最聰明的人,能有歸零的謙遜、去誠實面對自己能力,才能鞭策一個人不斷的成長。
領導也不能只是指導、教導而已。一位真正出色的領導者,不會過分苛責或關注得失、也不會執著對頭銜的追求或者職務帶來的好處,而是要能擁有服務式領導的思維,因為當我們領導的位階越高,服務的責任越大。
之所以稱為「領導」團隊,並不是要營造大家都怕你的威權世界,而是領導者本身要能以身作則、積極的身體力行。不要試圖在團隊中尋找自己喜歡或同質性的人。要把眼光放寬,去找尋那些能夠與人愉快合作、並且展現出能夠勝任此項工作,同時具有領導力特質的人選。合作的關鍵不在以權威壓迫,而是能為了整體目標而相互妥協調整,共同面對疑慮並攜手解決問題。
不管自己的職務、身分如何,其實我們都可能是領導者,也都可能具備成為優秀領導者的潛力特質。每個人都別小看自己的影響力。「 騎馬坐在後面的人,無須掌握方向。」,不妨勇於承擔、勇於嘗試,就能創造新格局。
組織領導與發展研究
․課程時間:2021.7.10
․課程地點:中科
․課程名稱:組織領導與發展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學 系: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碩專班
․姓 名:李宜珊
․學 號:109436511
․課程心得:
今天的課程讓我體認到:領導人並不是看重能力而已,無論是在團體、或是公司,都需要營造一個共學、共好的環境。就如同君子相交,重點在於能否互補、求大同存小異,而不是只有一枝獨秀,所以「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也道出了這樣的思維。
如果我們只強調團體利益和好處,看待事情只從「投報率」來評斷,那麼就少了心的柔軟、人性互動之美,而這樣功利主義所營造的環境,就容易淪為「小人相交」,這樣的環境也逐漸形成了黨同伐異的氛圍,不僅無法廣納建言,也讓有志的人卻不能一同,更可能只因為做法與看事情的角度不同而遭到排擠,最後可能迫使組織難逃分崩離析的命運。
如同在教學場域上,學生時代會讀書的人不等於會教書、會教書的人,也不一定是最會讀書的人。相同地,在組織裡面,有魅力不一定能領導、能領導不一定有魅力,所以一個領導者除了看IQ、EQ,也需要看其是否具SQ(心靈商數)。
領導人的特質不應該只想個人炫技,而是要有謙遜、不居功的特質,我們不需要強求自己是組織內最聰明的人,能有歸零的謙遜、去誠實面對自己能力,才能鞭策一個人不斷的成長。
領導也不能只是指導、教導而已。一位真正出色的領導者,不會過分苛責或關注得失、也不會執著對頭銜的追求或者職務帶來的好處,而是要能擁有服務式領導的思維,因為當我們領導的位階越高,服務的責任越大。
之所以稱為「領導」團隊,並不是要營造大家都怕你的威權世界,而是領導者本身要能以身作則、積極的身體力行。不要試圖在團隊中尋找自己喜歡或同質性的人。要把眼光放寬,去找尋那些能夠與人愉快合作、並且展現出能夠勝任此項工作,同時具有領導力特質的人選。合作的關鍵不在以權威壓迫,而是能為了整體目標而相互妥協調整,共同面對疑慮並攜手解決問題。
不管自己的職務、身分如何,其實我們都可能是領導者,也都可能具備成為優秀領導者的潛力特質。每個人都別小看自己的影響力。「 騎馬坐在後面的人,無須掌握方向。」,不妨勇於承擔、勇於嘗試,就能創造新格局。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時間:2021.05.29-30(六、日)
課程地點:線上課程
學系: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盧冠伶
學號:109436517
課程心得:
【中正大學成教所-U型理論】
這個開場很特別!透過靜心冥想來傳達U型理論重要概念「向湧現的未來學習」
U型理論的核心精神是要我們向正在生成的未來學習,引導我們培養一種被稱之為「自然流現」的能力。
培養「自然流現」能力需要用開放的心、思想去了解自己、聆聽、感受去達到領悟的狀態,便會體會到未來就是他自己所希望成為的樣子。
在現今社會變化快速的環境之下,沒有人能知道未來世界究竟會變成什麼樣子,沒有人能真正為未來做足準備,過去的經驗也可能不盡不管用,因此我們能做的,就是向未來學習。
【暨南大學終發所碩班-學習型組織的個案分析、學習型組織之方案規劃】
林新發(民87) 學習型組織是組織在動態的環境中,能不斷學習,及運用系統思考,結合成員的自我超越,嘗試各種不同的問題解決方案,進而擴充個人知識和經驗,以改變組織行為,並透過建立共同願景,結合團隊學習的方法,以增進組織的適應、革新的能力。以我們本次上課為例,本次目標是要完成跨校學習,在疫情的影響下,促使每位學員學習線上平台的使用與操作,成就了本次課程學習。本次團隊完美的展現的迅速應變的能力,達成共同的願景。
【暨南大學終發所在職專班-世界咖啡館(World Café)的概念與應用】
這個活動讓人印象深刻!上午短短的時間,我們環遊世界,透過分組對話→交換對話→整合對話→形成共識。如同老師說的,發表是吸收的利器,透過對話去內化自己的學習,並組織自己的知識。
※總結兩天所學:
1.學習是生命的養分
2.對話是學習的利器
3.知識就是力量
感謝老師每次上課都這麼特別,讓我們樂在學習
感謝活動小組的用心付出,讓我們易於學習
感謝共同參與活動的每位學習夥伴,讓我們練習學習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時間:2021.05.08(六)
課程地點:暨大
學系: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盧冠伶
學號:109436517
課程心得:
劉向《說苑.貴德》說:「吾不能以春風風人,以夏雨雨人,吾窮必矣。」由於春 風吹拂和煦,夏雨潤滋,有助於萬物的發育,所以用來比喻教育對於人類的滋潤,猶如春風之被於萬物。
《春風化雨》點出了17歲青少年的家庭問題、教育問題、愛情問題、人際關係。
威爾頓學院的教育理念是傳統、 紀律、榮耀、卓越,基汀老師是該校畢業的高材生,受聘回母校教授英文,他的教學理念有著濃厚的自由人文色彩,以生動活潑並富於思考的方式,打破學校的教學傳統,啟發學生。受老師理念Carpe Diem, seize the day啟發的學生成立了死詩人社,開始聆聽自己的想法,開拓視野、換不同的叫角度看待事情,主動尋求改變,努力並且勇敢的追尋自己的夢想。
運用組織學習的角度來看,學習應該要運用在每個組織成員上,每個成員對於所學融會貫通、實際運用,並且組織應接納不同的聲音、意見,進而產生對話交流,最後整合經驗,促進更上一層的的發展。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時間:2021.03.13(六)
課程地點:中科104教室
學系: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盧冠伶
學號:109436517
組織學習從改變開始
• 當我們發現了問題的所在,而且真心想改變的時候,事情才有可能改變;當我們認為都無從改變的時候,一切便都真的變不了。在組織中我們需要的是勇於積極改變的信念、態度與行動,進而結合善的力量,為創造更美好的組織願景而努力。
• 變革應在企業體質不錯的時候就進行,變革的重點是透過溝通、理解…進而改變人的行為
• 管理學大師杜拉克:管理改變最佳的方式就是去創造改變,改變應是帶來好處的改變,而非為了改變而改變。
組織學習研究-跨校學習
課程時間:2021.05.29-30
學系名稱: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系(所)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程秀蘭
學 號:808710002
原本跨校學習課程將於日月潭進行學習,因COVID-19疫情影響下打亂所有的行程。在暨南大學學習團隊很用心和創意地安排一場線上學習之旅,如果多年後回想這件事,會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回憶。
一、U型理論課程
此堂課由我們中正大學負責報告的部分,在準備這堂報告過程中,了解每位同學的個性和特點,每個人思考的模式和角度都不相同,大家都很快速整合為團體報告付出一份心力。之前參加過很多冥想和靜坐的課程,大部份是由女講師導引,第一次體驗到男講師昱成的課程,使用敲響的工具很有創意。
二、學習型組織評估和方案
講者很有條理且清楚介紹學習型組織之評估及擬定方案,讓我想起以前在醫院工作時,每天早上都要評估病人,了解他目前的問題,而可為他進行改善計畫。各專業都有其相通的原則。分組討論學習型組織是很緊張和刺激的活動,過程中發現每個人的能力都很強,想法都很有組織和創意,團隊在短時間產出驚人的成果。
三、世界咖啡館
這是第一次體驗世界咖啡館的活動,暨大學習夥伴很有創意地分成5大洲進行活動,過程中我旅行了3大洲,體驗到不同的洲主、帶領者、同學。各大洲都有其特色,洲主和帶領者都使出每個人的絕活去營造團隊氣氛,讓進來的同學都能盡情地談話,由同學的觀點了解他的生活和思考角度,發現每個人是多麼不同和特別。
很感謝這麼多來自各地的學習夥伴陪我在線上進行美好的學習旅程,這2天的學習提供我最近在準備線上實習課程上很多的想法。雖然COVID-19讓人有很多負面的想法和情緒,但也讓我們重新思考生活及珍惜所擁有,也促使我們創造出從未想像的未來。
組織學習研究-2021暨大中正跨校組織學習研修會
課程時間:2021.5.29(六)~5.30(日)
課程地點:線上雲端-溫暖的家
學系: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林家欣
學號:109436513
課程心得:
(一)U型理論:
感謝中正成教所的學長姐深入簡出講解U型理論,讓我們快速瞭解理論核心。
U 型理論起始於「懸掛」,把一切原有的假設高高懸掛起來,讓我們如空的容器,才能接受新思維。「懸掛」對應「知」,《大學章句》有言:「大學始教,必使學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窮之,以求至乎其極。至於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則眾物之表裏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此謂格物,此謂知之至也。」這之中就包含自然萬物的整體系統,如同 U 理論呼籲將全球看成一個有機整體的生命系統,重新認識這個世界,也呼應了彼得聖吉的第五項修練系統思考。
當我們好不容易學會「懸掛」,學會轉向的止觀,接著要把自己往下拋「U」的底端,退省與反思,也就是「自然湧現」。退省與反思讓內在的領悟湧現,在深度沉靜狀態下,輕巧地將問題浮現、啟動直覺反應,獲得靈感。作者夏默形容 U 型路底部就像藏一扇內心的窄門,透過開啟腦智力、開啟心靈、開啟意志力三種方法,打開這心靈門戶,然後卸下人生旅程一路攜帶的行李,才能穿過門,看見自我與使命,將自己完全呈現給週遭更大的空間或場域,呈現給大我,最終呈現給透過我們湧現的一切。
明烈老師說 : 「U像微笑曲線,U型理論像融通人生的聚寶盆。」我在U型曲線的山谷行走,希望藉由感知我是誰,來尋找自己這一生要做甚麼的聚寶盆。
(二)學習型組織的個案分析與方案規劃 :
感謝暨大終發所碩班的同學精闢的講解個案分析,與帶領大家分組規劃學習型組織方案。
實作方案規劃的小組活動,最能體現學習型組織的運作,當我們小組有共同願景要完成方案規劃,在中正玉梅學姊快速並有條不亂的整理小組意見,其餘成員分頭找資料、分析並製作PPT,各組短時間出來的成果皆令人激賞。我們小組討論高捷的創新及亮點特色,其中因應疫情需求的防疫之眼讓我們大家讚嘆,證明唯有不斷學習的組織才能因應未來潮流。在方案評估與策略時,我們小組討論「學習型政府」,並查到「型塑學習型政府行動方案」的相關條文,可惜如同學習型城市沒有繼續延伸發展下去。
(三) 世界咖啡館:
感謝我們暨大終發所專班的同學,一次又一次不斷修正活動方式,帶領我們遊走五大洲咖啡館,下次去OLD Coffee可以大聲跟賴老闆說,不只歐洲,五大洲咖啡我們都喝過了。
在世界咖啡館的活動中,充分感受到明烈老師所說 :「輕鬆自在,快樂學習」。在輕鬆的氣氛中,透過彈性的小組討論,從彼此真誠對話中,產生團體智慧。在討論中,亦可以帶動同步對話、反思問題、分享共同知識、甚至找到新的行動契機。
用咖啡館式的輕鬆氣氛交談和聆聽,我們會比較有興趣從新的角度去審視自己的立場,於是得到更正面的結果。而這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我們彼此之間已經建立起良好的關係。因此儘管角度不同、經驗不同,都能看見彼此的共通之處。不管最後的決定究竟是什麼,都是一個很棒的結果。
我國終身學習的發展現況評析與未來展望
課程主題:終身學習研究心得-我國終身學習的發展現況評析與未來展望
課程時間:2021.06.16
課程地點:Google meet
授課老師:吳明烈教授
學系:諮商心理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所
學生:李昭婷
學號:109409505
今天的課程內容是我國終身學習的發展現況評析與未來展望,透過台灣終身學習的
發展脈絡,能瞭解到台灣終身學習政策之推展範疇。2010年的終身學習行動年331,當年的教育部長吳清基發表「331」的學習密碼:每天學習30分鐘、每天運動30分鐘,並且日行一善。如同林清江老師的人生三寶:終身運動、終身學習與終身反省,都是秉持終身學習的精神,值得倡議!目前台灣推動終身學習的三大主軸為:社區大學教育、樂齡學習以及學習型城市,教育部在2010年的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之後,共徵選4個示範學習型縣市,其中臺南市發展的特色是大廟興學,廟宇常給人一種恭敬又安定的力量,老師分享一句來自佛經的話:「制心一處,事無不辦」,面對生活周遭眾多的考驗,都能將自己的心念,集中安住在一個地方,不要被環境所打倒,凡事即能迎刃而解!
當前台灣發展終身學習的重要問題如下:
1.學習型組織的發展尚未全面化,且持續動能不足
2.學習型城市鄉鎮的發展尚未加以落實
3.終身學習機構功能與推展途徑有待強化
4.終身學習品質與人員專業化亟待提升
5.學校未能有效培育終身學習者
6.國人終身學習能力有待發展
希冀透過終身學習社會的發展,促使台灣全面發展各類型的學習型組織,積極推動學習型城市鄉鎮,促進終身學習機構有效推展終身學習的途徑,以提升終身學習品質與人員專業化,廣泛培育終身學習者以及發展國人終身學習能力。以108年成人教育調查資料來看,各國成人教育參與率以荷蘭及瑞典的64%佔最高比率,而台灣則是38.95%,雖比率較低,但仍有微幅成長的趨勢,換個角度想,台灣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可發揮。
最後進行的小組討論,老師請我們為台灣的終身學習想一些具體可行的策略方法,提供一些好的點子與創意,總結兩組的討論結果,我們希望透過另一組提出的5個slogan:魅力化、創新化、立顯化、驚喜化以及覺醒化,結合我們這組的細部策略規劃,例如每年辦理兩次大型路跑及嘉年華活動,似德國終身學習節的設攤,帶來歡樂氣氛之外不忘學習;而對於青壯年來說,能以Instagram及Facebook的方式作為學習行銷的推廣,也許是以能促進就業或是事業發展為導向的線上套裝學習課程;至於老年人的部分就以終身學習行動車的方式,每週一天開到廟宇或社區活動中心,這裡比較會聚集老人,提供講古有聲書的方式,有伴一起學習可以提高學習興致與動機。口號是為了打動人心,而行動則是為了實現理想!兩者兼具才能發揮1+1>2的綜效。
今天是終身學習研究這堂課的最後一次上課,由於本學期為小班制,多了許多表達意見的機會,一起腦力激盪進行學習;而移地教學的上課方式也增加許多彈性與樂趣,無論是old咖啡、花因咖啡、厚熊笑狗、魔法咖啡、良顯堂的陳綢阿嬤以及日月作物,從他們的身上我學習到有志者事竟成的精神,任何事只要有決心有毅力,終究會成功。跟老師、同學們彼此共學、共享、共好、共樂,為我的學習旅程留下一個美好的共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