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學習心得分享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18/11/25
課程地點:臺中市秀泰影城(站前)、棋朵咖啡廳
學系:107終發專班一年級
單元:藝文學習、終身學習關鍵能力的內涵與發展、學校培育終身學習者的策略之探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蕭宗原
學號:107436504
今天上課地點走向戶外,上午到臺中市秀泰影城(站前),藉由電影欣賞,讓我們體會學習不限於何種形式,經電影藝文饗宴(挪威電影,片名:芮氏9.6),我學習不同國籍文化,對於夫妻、親子等人際關係的不同,以及不同地區對於危機處理的差異,甚至也認識了有關創傷症候群、壓力症候群等等行為表象。在潛移默化當中,這些對於我來說,原本如此陌生的事物,卻在2個小時緊湊的藝文饗宴後,不說教地,輸入我的腦海。而這也不就是終身學習的特色,日常生活、無時無刻、不限型式、不拘地點。
關鍵能力是一種可以運用到不同的情境、達成不同目標、解決不同問題的能力,包含知識、技能、態度等各種不同面向,目前世界上各大國際組織如UNESCO、OECD、EU等等,在推行學習社會、終身學習過程中,亦都回歸到上述關鍵能力的培養。
UNESCO是上述國際組織中規模最大,也是最早提出終身學習關鍵能力的國際組織。UNESCO最早在1996年從終身學習關鍵能力的觀點,提出了學會求知(learning to know)、學會做事(learning to do)、學會與他人共處(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以及學會發展(learning to be)等終身學習四大支柱,之後又在2003年提出了學會改變(learning to change)的第五支柱。以上5大支柱亦可視為終身學習關鍵能力5大層面,並各有相對應之具體內函。
知識社會的學習尤其重視培養能力的學習,這種能力發展導向的學習已廣受UNESCO、OECD及歐盟國家重視,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各項帶得走的關鍵能力,才得以適應未來快速社會變遷、競爭激烈的全球化場域。
發展終身學習關鍵能力是終身的歷程,也是成為終身學習者的必要過程。整體歸納,終身學習者具備有自我導向學習、積極探索新事物......等10項特徵,再檢視這10項特徵及UNESCO終身學習關鍵能力具體內函,似與終身學習關鍵能力層面相呼應,相關對應如下述:
1.自我導向學習--學會求知
2.積極探索新事物--學會做事
3.數位資訊素養--學會求知
4.系統思考與觀點--學會求知
5.合作溝通能力--學會與他人共處
6.批判反省能力--學會與他人共處
7.完備學習能力--學會求知
8.發展創造力--學會改變
9.積極社會參與--學會做事
10.追求自我實現--學會發展
另外,終身學習關鍵能力及終身學習者特徵並有與個人態度甚至人格個性相關項目,例如冒險精神、同理心、跨文化、創業家精神等等,似乎加深養成之困難度。學校教育僅是讓受教者養成終身學習動機及取得基本技能,但目前學校教育受升學引導教學,似也讓受教者僅為考試、升學而學習,無法享受主動學習的樂趣。
終身學習社會的實現,有賴政府(政策)、團體、個人三方面努力。
107409503 陳文琪
2018-12-03, 週一 00:22
11/27心得
授課講師:吳明烈老師
日期:2018/11/27
學生:陳文琪
學號:107409503
學習心得:
今天的主題是「社區學習與社區發展」,社區可分為地理與心理,地理的部分是我們常常論述到的,簡單的說就是指「一群人居住在同一個地方」,可以是一村、一里、一公寓、一鄉鎮…等:心理上可以指的就如921大地震過後,當時除了提供災後家園重建,更多志工和相關慈善團體大量地進入協助,協助許多社區災民身心靈的治療與陪伴,而其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是學校,學校擁有許多資源,可將分為學校社區化或社區學校化,其中社區學校化,即是可以使整個社區都可以學習,並且可以達到終身學習,可是若是要在一個社區內發展,最重要的是能得到社區每個人支持及達成共識,但若是無法達到共識或是資源與利益分配不均的話,這就會阻礙了推動社區學習化了,而好的發展藍圖,也是要能有大家的支持與配合,所以要促使社區發展,則最先要能社區現況盤點,並針對問題導向與發展導向來進行。
社區總體營造源起於1994年,是以社區共同體的存在和意識作為前提和目標,藉著社區居民積極參與地方公共事務,凝聚社區共識,經由社區的自主能力,配合社區總體營造理念的推動,使各地方社區建立屬於自己的文化特色,推動至今,可以發現許多縣市的社區文化,都相當有自己在地的文化特色,如:埔里的桃米社區、台中市南屯區的楓樹社區…等。而地方創生(placemaking)則是由社區總體營造推展出來,現今有許多北漂或外移人口,使得許多社區人才流失,希望藉由地方創生來減緩人口問題,並使年輕人返鄉工作,而我想到的是近幾年很有名的『天空的院子』創辦人何培鈞,現在「天空的院子」民宿內所提供的棉被、肥皂,或者食用蔬果等,皆產自於竹山在地,並用環保素材打造在地關懷,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近日何培鈞還發起在地青年論壇,鼓勵更多外地工作青年回鄉時了解家鄉事務。 另外在子晴的報告中有提到魚池的澀水社區,也是一個相當美麗的社區,那裡經由社區居民努力之下,已經成功經營成一個具有當地產業特色的生態村,更建立台灣頂級茶茶「澀水皇茶」及「澀水陶」等社區產品,將歷史意義及紅茶文化作一個完美的結合。因曾經跟著攝影老師與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造訪過這一個美麗的社區,深深就覺得那裡真是世外桃源啊!也謝謝當地的社區發展協會的努力,才能使生態保有下來。
這次的主題由子晴一人來準備,資料相當齊全與豐富,且在實例的部分分享了許多國內外的社區,讓我不禁對這些默默在推動地方創生與社區總體營造的人士豎起大拇指,這條路其實不好走,但是若是推行成功,真的是對當地社區,無論是人才的留用、生態的保存,進而改善社區生活,使得生命可以延續下去,甚至套句高雄市長當選人韓國瑜說的『貨賣得出去,人進得來…』,只要能夠把社區成功推展,人(遊客)就進得來,也就可以發大財了。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心得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單元:芮氏9.6電影觀後感、終身學習關鍵能力的內涵與發展、學校培育終身學習者的策略之探究
時間:2018.11.25
地點:臺中站前秀泰影城.棋朵咖啡廳學系:107終發專班一年級
學生姓名:葉世凱
學號:107436516
心得:
這次上課地點由教室移至電影院、咖啡廳,如同學生所說的世界即教室,處處是學習,更可促進學習時的記憶,包括學習材料及學習時的內外在環境,若之後檢索時的內外在環境和記憶時的情境越相似,則情境可提供的額外線索,那記憶就可輕易提取,我們就稱它為「情境關聯記憶」。之後我們回憶是不是會對這次上課記憶很深刻呢。
電影的劇情,挪威1904年發生芮氏5.4大地震,震央位於首都下方的奧斯陸地塹,種種跡象顯示,奧斯陸未來將發生超級強震,若不幸發生,任何人都將無法倖免於難。雖危機具有不確定性,如居民的危機意識夠,具有危機準備與預防,政府團隊雖有危機訊息的偵測,但其敏感度要高,危機一旦來臨,才能將損失降到最低。這些都是居民平時要養成的在地學習,政府要建立不斷增強的學習型組織,並強化決策者的危機辨識能力。老師另提及了烏爾里希.貝克的風險社會,的確,風險與人類共存,人類歷史上各時期各社會型態都是一種風險社會,因為有意識的生命都能意識到死亡的危險而預先防範,就是所謂的防微杜漸,未雨綢繆。另動物及昆蟲有時也是危機預警之天然裝置,如看到動物大遷徙,就可預知災難即將來到,這就是所謂見微知著。另從劇情中可知,平時的身體必須鍛鍊,有強壯的體魄,才有美好的人生,才能成為終身學習者,為學習社會的推展貢獻一份心力。另危機來臨時,一定要抱持鎮靜,因為人在慌張時,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如平時有養成學習觀念(有上次巨浪危機的修正與學習),最後終將解除危機。
終身學習關鍵能力是個人提升競爭力的必要策略,注重學習的過程與結果,才能激發學習者的能力發展,為實現終身學習關鍵能力,許多國家展開一系列的教育訓練改革,我國也不例外,然而我們國家提出發展的內涵過於簡要,實務推動上,也欠缺具體策略方案,因此我國應朝學習社會的建立,當成願景與理想。因為未來的社會是學習社會,終身學習關鍵能力是維持個人與組織競爭力的方法,發展學習社會的重要基礎與資本,也是學習社會中的重要能力。如同國際組織所說的個人從事終身學習所需具備的各項核心能力。它是一系列的的學習能力組合,是多元面向,能力的培養均可透過學習歷程而持續發展。因為學習過程能累積經驗,能力的培養就是靠一點一滴的長期經驗累積而成,在這過程中並有利於終身學習腦的發展。另各國際組織將原五大支柱,三大範疇,八大指標分析整合建構終身學習關鍵能力成五項層面28項具體能力,未來可參據此建構內容,測出國人終身學習關鍵能力情形,做為日後擬定學習政策與實現學習社會理想之重要參照。其中學會求知、共處層面,老師提出了選擇與限制,雖然行政人員的決策無可避免的會受諸環境壓力及個人能力的限制,但其仍有空間做反省性的選擇.首先,深入了解政策所要處理問題之性質與底蘊;其次明確地闡述所要提升或保護的價值,而不是盲目地逕自擁抱它.再者政策資訊與問題間的連結是否合理和具說服力,能否經得起不斷分析與探討,皆可為反省性的選擇.也有人翻做深思熟慮的選擇,是一種判斷能力,管理與解決衝突的能力,民主與法治該如何找到平衡點?對政府是一大難題,唯有培養終身學習能力方能因應。在推動實現上,除有三種障礙外,另增加了「訊息障礙」,如宣導不周造成民眾沒有足夠的訊息來參與,而處於不公平不合理的地位,也就是所謂的資訊不對稱。而在個人意向障礙上,如在正規學習中遇到內在學習挫折,今後的學習動機就會很低落;而正規學習如受到環境經濟外在影響而受挫,其學習動機在未來就會非常強烈,因為內在動機是受自我態度所影響,而外在動機並非個人因素所造成,因此學習心態的改變,態度與自我價值是正向的,找到自己的價值並快樂學習,學習之後培養出能力,成為一個終身學習者,並創造出更高的價值,有自我價值就會有學習動力,終身學習關鍵能力就是帶領這我們養成與成長。
終身學習者就是對於知識與人力資本的投資,許多成功的人物,或多或少均具有終身學習者的特質。因為他們具備終身學習的理念態度、強烈動機、自我概念與能力及自我導向學習的個體。整體論之,終身學習者係指終身學習的實踐者。學校是培養終身學習者的奠基者,學校應成為培育終身學習者的搖籃但以現行制度與結構,要推動仍有其困難點,原因在於國人終身學習能力尚未明確界定與規劃,終身學習者培育機制未能有效建立,學校教師素養不足等,因此教師角色,課程變革,教學方式的革新推動刻不容緩,否則沒有配合21世紀的來臨,且無法向下紮根,終將無法與國際接軌。而在終身學習情境的塑造,則有待師生養成。
結論:天生我材必有用,終身學習的養成,不屬於任何人所享有,只要能體認自己的競爭力在那而持續學習,就是一個終身學習者。另學習並非盲目的追求它,否則將無法永續發展,在「謝謝你遲到了」一書中,清楚的告訴我們,現在科技一日千里,遲到的你怎麼辦,的確,學習並非一昧追求,而是要停下腳步,重新定位自己,找出自己的價值再出發。身為一個終身學習實踐者,或許只在一個小單位,能影響的層面終將是全面性,只要自己是持續發展的。
劉芳珍(107409504)
2018-12-01, 週六 15:17
1071127社區學習與社區發展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主題:社區學習與社區發展
授課講師:吳明烈老師
日期:2018/11/27
學生:劉芳珍
學號:107409504
學習心得:
社區(community)的定義很廣,可能包含一村、一里、一公寓、一鄉鎮…等,大多數的人從地理上和心理上做社區的區分;如何活化社區,將社區資源有效利用,其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是機構-學校,學校擁有很多的資源將學校社區化或社區學校化,使得學習容易獲得。社區發展著重心理重建,以88年921地震為例,當時造成不只住的毀損外,更嚴重的是人員傷亡問題,許多家庭在一夕之間破碎,當時許多社工、志工和相關慈善團體大量地進入協助,協助災民創傷症候群的治療和陪伴,以及提供災後家園重建。
要了解社區發展必須先了解社區遇到的問題為何和做社區資源盤點,發展過程中常常會面臨社區衝突,利害關係者往往在衝突中影響著社區發展的方向,因此,溝通和資源如何有效分配與應用是社區發展主導者要面臨的問題。1994年社區總體營造提到社區發展是由下而上和民眾積極參與,以社區共同體的存在意識作為前提與目標,發展至今24年,因為研究所學習開始注意各地社區發展,台灣是很幸福的地方,大多的社區發展過程中充滿人情味,因此社區不只是行政地區的劃分,更有心理上共同體的共識。
社區營造發展中,鄉村面臨到青年人口外移的困境,主因缺乏工作機會,因此近幾年在討論社區總體營造時,將「地方創生」納進社區總體營造;地方創生鼓勵青年回鄉發揮,將社區現有的資源加入創意和創新,進而增加工作機會;政府單位有許多幫助社區發展的資源,無論在勞動部、農業處…等,投入了許多資金協助地方發展,只要能善用政府資源,並動用社區力量,對社區總體營造發展便有很大的助益。
子晴在分享社區教育的相關理論時,Lovetee提到的社區教育理論有四種,分別為社區組織模式、社區發展模式、社區行動模式和社會行動模式,最吸引我的是後2者模式,透過對話、討論和做中學,並且透過行動與地方重要人士結合;社區教育者是中立角色,以社區居民需求為主,將有效的資源做適當的安排,所以無論是何種模式都可以幫助社區教育者發展社區。
劉芳珍(107409504)
2018-12-01, 週六 15:16
1071120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主題: 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
授課講師:吳明烈老師
日期:2018/11/20
學生:劉芳珍
學號:107409504
學習心得:
此次同學的分享,讓我完全投入享受學習的氛圍,組織學習和學習型組織二者是密不可分,學習型組織透過組織學習的方式,幫助組織內部個人、團體、組織(企業)的成長,以達到問題解決。同學分享中,提出其他研究者的佐證報告(如澳門旅遊業組織學習組織公正與員工創造力之研究),證實組織學習與員工創造力有顯著正相關,這是其他組未看到的部分。
學習型組織於上學期組織學習課堂中,已學會五項修練和知識管理的重要性,透過同學的分享,在理論的學習上增加了許多的獲得,課後常常應用反思與探詢了解自己在問題思考上的不完整。課堂中用「彈性組織記憶」來形容知識管理的重要性,透過科技的加持知識管理,即便是員工離職了,在職或新進的員工可以很方便的提取想要的資料;知識管理可幫助組織傳承和創新,讓公司內部的員工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更多的資源和能力解決問題。
問題是來成就和造就自己,透過組織學習可以讓我們在面對問題上較不畏懼;從上學期的組織學習課程到今天同學的分享,剛好幫助自己回想是否有真正的應用所學在生活、工作上,感謝今天同學的分享,收穫滿滿。
成人教育學研究心得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時間:2018/11/27
課程地點:A302研討室
學系:107碩一
學生姓名:陳韶雯
學號:107409507
課程進度:社區學習與社區發展
社區類型可分為地理上的社區與心理上的社區,地理上即區域性的規劃、心理上能以團體自覺且有共同意識的組成,現在有很多建商把幾棟大樓建築在一起而形成自己的社區,裡面甚至包含專用游泳池、健身房、體育場等設備,從實體與心理層面打造出專有的社區。在一般區域性的社區中通常有學校,因此可以藉由這樣的資源形成學校社區化,學校開放給社區居民使用;另外也能形成社區學校化,提倡處處能學習,將終身學習帶入生活中,兩者皆能為社區帶來發展,像是學習活動的安排,培養在地專業人才,發展當地特色資源,吸引各界人士前來參與,從社區營造出發,影響周邊餐飲業、民宿業、休閒業、生態業等相關行業的投入,提升社區居民的生計與生活價值,便促進社區經濟,若有工作機會,也可能將年輕人才留在家鄉,或是讓青年可以返鄉就業,不僅能為社區帶來正面效益,在老人照顧方面也能有所改善,現在就是太多年輕人外出工作,產生城鄉差距之外,社區中的獨居老人數量跟著增加,即便目前有社區關懷據點及一些送餐服務,但如果能將人力拉回家鄉,減輕社區的負擔,透過創業機會創造社區自我價值,或許能縮小城鄉差距,讓社會回到較平衡的狀態。
有趣的是城市生活機能較好,但當人們覺得過於擁擠、疲乏時,又會回到空間較大的鄉間,人們在打拼事業時會在方便的城市中,一到假期或是退休年齡便會返回鄉鎮,甚至早在某塊清幽的土地上蓋好了房子,等有時間就回到能夠使自己身心放鬆的地方,所以我覺得鄉下地區要發展不是不可能的事,因為許多人們最終依然會回歸,像是我的家人們如果有假期,通常會往山裡的部落去,找個有特色的社區作為觀光景點,住個幾天讓身心充電,再回到職場中,有人潮就會有錢潮,想必會為當地部落及社區帶來經濟,但前提是需要社區懂得行銷自己,才能有所收穫。
社區學習與社區發展
課程時間:2018.11.27
學系:107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教學進度: 社區學習與社區發展
學生姓名:林秀玲
學號:107409502
學習心得:
因為今天的課程請假,藉由同學提供的資料知道報告組的同學將主題內容分為:社區及社區發展的定義、社區學習的定義、國內外實例、實際運用與實作。這次分組報告的同學雖然只有一位,但內容準備的非常豐富,想必一定是花了非常多的心思用心的準備。
詳讀老師提供的資料及同學提供的簡報後,對這次的主題有一些感想
老師及同學簡報內提到,社區教育是落實終身教育,以對應社區發展的重要機制。近年來社區終身學習已經成為一股重要的發展趨勢,發展學習社會,須先建構學習社會。社區終身學習的發展策略需評估社區學習的需求,整合學習的資源及考量社區的民眾的學習需求,所以必須透過縝密的調查與評估;設置社區學習中心除了可以供學習場所之外,也可以提供學習資訊跟資源給學習者;不一定要獨立機構也可以運用現有資源如設在學校活動中心圖書館機構內;培養社區終身學習領導人及專業人才。社區總體營造:人、文、地、產、景。終身學習是驅動社區改造的重要力量,當社區民眾將學習當作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並且對學習抱持著高度熱誠與熱愛,進而成為知識社會中的終身學習者,並能為社區的發展帶來實質改變與效益。
我自己成長的社區在偏鄉,我對這個再熟悉不過的地方的印象雖然親切,但出了社會離開家鄉後對她的感覺總不外乎停在一個農村的認知。好些年前開始陸續聽到一些,社區總體營造、社區發展協會…等名詞,對社區營造的理解也藉由一次次旅遊或參加一些社區體驗課程而產生了一些好奇,我體認到因為地方的努力讓一些原鄉注入了不同的生命,締造了知名度,更讓一些外出的遊子返鄉經營,我看到了別的社區成功的經驗,卻不曾多加思考自己故鄉的可能性。最近這幾年因為我自己故鄉的村長換了一位較年輕的女性,我從自己的母親的口中開始感受到社區的一些改變,我發現母親開始有社區的活動及課程可以參與,母親開始加入社區志工的行列,參與社區街道打掃供餐等活動,一直到今年因為參與樂齡課程的帶領,花了一些時間了解自己的原鄉,我才發現因為村長的努力,我的故鄉對於社區總體營造的努力獲得了很大的成效,不只社區多了多個活動公園及場地,長者有一個每天都有課程的活動中心可以上課,這裡不只量血壓、供餐、可以上課、學跳舞、學打鼓…,還有一組龐大的社區志工隨時在社區的各個角落貢獻一己之力,為社區服務。今天的課程讓我在我自己的社區看到社區學習與社區發展落實的美好成果。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課程心得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課程心得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107/11/25
課程地點:秀泰站前店 棋朵咖啡廳
學系:107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林琬禎
學號:107436508
心得:
有關終身學習關鍵能力分為個人觀點與社會觀點,個人觀點為增能賦權與自我實現,如同在職進修者,增加工作上所需的能力,並期待實現自我期許;在社會觀點部分為社會參與及貢獻能力,如同學習的過程中,貢獻自身所學回饋社會,發揮最大效益。
在快速變遷的社會,終身學習者即為競爭優勢者,不能等到形勢改變再來學習,應先學習以因應未來的改變,豐厚的人力資本,也是人類社會持續進步的基石。有關終身學習者,即為1.能深刻體認到學習與真實生活的關係;2.能夠意識到終身學習的必要;3.具有終身學習的強烈動機;4.擁有終身學習的自我概念;5.具備終身學習所需的能力。
另外,觀賞了電影「芮氏9.6」之後,有些許感觸,其實觀看災難片,啟發觀眾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的信念,且應培養見微知著的敏感度。劇中主角為地質學家,運用他的專業判斷,當他告訴其他人地震即將發生,但身邊的人們卻都不當一回事,即便是他自己的家人跟政府單位,也釀成了最後不及逃生的重大災難。在影片中,挪威幾年前已發生過重大天災,但人們似乎沒有居安思危的觀念,顯現該地無學習型城市的概念。Ulrich Beck提出風險社會理論,如何預測、降低風險事件發生機會,做好因應風險的準備,以及災害發生後應變、復原和重建,政府及有關單位擁有多少風險控制工具,以及工具間如何有效率的整合應用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