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中正成碩二 李芬蘭
2017-05-22, 週一 15:53
520跨校組織學習研修
授課日期:2017.05.20 (六) 05.21(日)兩天一夜
授課地點:南投惠蓀林場研習中心
課程:組織學習研究 架構十一~架構十六 組織學習個案研討/方案規劃/世界咖啡館
任課老師:吳明烈 教授
學生:成碩二 李芬蘭
為了這一次的兩校三班的跨校組織學習,我們早在兩個月前就先行成立Line群組,透過群組的成立讓大家可以不必受限於場地的問題,進而可以達到夥伴間的共學。從一開始的各自確定自己小組要報告的主題結構(理論組/社區組/非營利機構),進而說明各自報告的重點和設計要點,期間我們跨校大群組更是經歷五次的大群組通話討論,各自小組間的討論更是不計其數,從凝聚共識到確定主軸,期後更細分各自主責報告部分,經過不斷的討論與檢討,最終完成了PPT的報告內容。
這趟的共學之旅,我的心得整理如下:
第一天:
06:30-09:00 帶著愉悅的心情快樂出發,雖然第一天是下雨天,但無法澆熄我們學習的熱度;09:30-10:30報到及相見歡,相見歡明烈老師精心巧妙的運用彩虹卡讓我們來思考彩虹卡如何與組織學習串聯再一起,我很幸運地抽到: Heaven is always and everywhere in me 天堂一直在我心中。抽中這張牌真的跟我很有緣份呦~~因為每每參加組織活動時,跟我同組的人都會稱呼我為: Little angel。因為天使本來就在天堂中啊~~這其中的玄妙真的是太神奇了啊
10:30-11:30 個案-理論組 由暨大碩專班芳羽/碧梧報告;11:30-12:30個案分析-聚陽實業由中正高齡所連增/永智/麗萍三人來為大家進行組織學習分析;下午場次則由暨大碩班的美雲 美齡進行牙科診所的個案組織,其後實作課程帶領大家完成蓋房子的團隊合作。經過短暫的休息之後,終於來到我們所屬的方案規劃組報告時間嚕~~一開始由暨大碩專班的合鑫/玉婷/秀芳導讀有關組織學習理論的部分,接著就輪到我們上場為大家呈現上瑞社區的組織學習方案規劃,報告完畢之後老師點了雅惠以及張漁同學也提出了三個問題,還好能將所學的與大家共同分享。晚餐之後緊接著就是方案組非營利機構組的報告以及實作部分,由於時間的關係,三組分組實作要產出一份組織學習的方案規劃,在有限的時間裡夥伴們也都能如期如實的繳出,真的是給自己一個大大的肯定與掌聲啊~~
第一天的課程終於在晚上21:40分順利結束~~本以為大夥們會累癱,沒想到我們中正幫就好像是勁量電池寶寶電力十足啊~~不僅煮了南洋風味的肉骨茶湯更是戰勝了兩瓶的戰酒啊~~
05/21的世界咖啡館更是一場讓人可以像是在自家的沙發上放鬆的學習,處處都能感受到暨大碩班班瀚賢/雅嵐/韻如/曉君四人的用心與帶領,透過五組與大家的腦力激盪下各自完成海報,當然最後的重頭戲就是要票選出最佳小組嚕~~噹噹噹結果揭曉由我們第二組榮獲此殊榮啊~~這兩天的學習真的讓我收穫滿滿。
5/20的跨校共學讓我深刻的了解到,組織學習最重要的就是如何發動,移轉與達到成效。因為我是組織學習這堂課的課代,因此這次的跨校學習我就肩負起與暨大碩班/暨大碩專班的溝通與協調,也因此兩個大群組中皆有我的身影。不同的組織皆有不同的差異,我將這兩組用春天與秋天來形容好了: 方案規劃組就像是春天的陽光,溫溫的散發出溫暖讓人感到喜悅與舒適,每每跟大家在線上討論時如同沈浸在和煦的陽光中,讓人備感溫暖與愉悅,不過有時也會像春天的氣候一般一日多變啊~~這箇中的奧妙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體會得出來啊~~而個案組就像是秋天的月光,獨自在黑暗中散發出光芒,其中芳羽就像是那輪明月,先散發出光芒來照亮其他明亮的眾星,過程中雖然不像方案組討論的那麼激烈與活絡,但最終的報告呈現,也是讓人過目不忘啊~
最後如何將我所抽中的長城明信片做聯結呢?? 我想學習就好比是建構萬里長城般需要不疾不徐地慢慢向上堆砌,每個磚塊都有自己的角色與份量,缺一不可,組織學習若能像堆切長城般的運作來呈現,那麼就會為社區為組織為自己留下一道美麗的寯永的萬里長城。
中正成碩二徐滄維
2017-05-22, 週一 10:04
二校三班校外共學研習
授課日期:2017.05.20(六)~21(日)
授課地點:惠蓀林場
課程:二校三班校外共學研習
指導教授:特聘教授吳明烈 博士
為了準備這次二校三班的共學研習,我們在二個月前就成立了研習群組,從確立主題結構、釐清報告重點、到完成雛型、檢討修正,前後共經歷了五次的群組通話來進行研討,各報告組自行研討的部分更是不計其數!我參與組織學習方案規劃的報告,大約每隔個幾天就要跟同學進行討論以及PPTㄉ編排與演練,雖然同學們居住地相隔遙遠、見面不易,但透過網路來交流研討,很有效率ㄉ完成了整個報告的內容以及多次ㄉ演練。
這只是共學研習前的準備。共學研習的二天,在開心之餘其實也是很辛苦的!!
第一天,09:30~10:30 報到與相見歡、10:30~11:30 個案分析理論報告、11:30~12:30 個案報告(一)、12:30~13:30午餐、13:30~14:50個案報告(二)、14:50~15:20實作(一);再來是第二波~~15:30~16:30方案規劃理論報告、16:30~17:30方案規劃(一)、17:40~18:50晚餐入住、18:50~19:30方案規劃(二)、19:30~21:30實作(二),到此結束第一天的研習,在去寢室的路上,才發覺到原來微雨已止、雲淡風輕!第二天吃過稀飯早餐後,08:30~12:00世界咖啡館實作演練,然後就離開惠蓀,往清流部落附近的餐廳用餐,14:00~16:00在清流部落進行參訪,就結束了這一次豐富ㄉ共學之旅!
於是,在滿滿ㄉ學習收穫之外,對惠蓀的認識是:入口、停車場、會議室、餐廳、會議室以及寢室~~~
這是一次很好的團隊學習經驗,也交流了許多不同的思考模式,擦出許多火花!
學習不只在課堂,旅遊不只是玩樂,學習生活化、生活學習化,正是組織學習很重要的進行準則!
中正成碩二徐滄維
2017-05-22, 週一 09:58
二校三班校外共學研習
授課日期:2017.05.20(六)~21(日)
授課地點:惠蓀林場
課程:二校三班校外共學研習
指導教授:特聘教授吳明烈 博士
為了準備這次二校三班的共學研習,我們在二個月前就成立了研習群組,從確立主題結構、釐清報告重點、到完成雛型、檢討修正,前後共經歷了五次的群組通話來進行研討,各報告組自行研討的部分更是不計其數!我參與組織學習方案規劃的報告,大約每隔個幾天就要跟同學進行討論以及PPTㄉ編排與演練,雖然同學們居住地相隔遙遠、見面不易,但透過網路來交流研討,很有效率ㄉ完成了整個報告的內容以及多次ㄉ演練。
這只是共學研習前的準備。共學研習的二天,在開心之餘其實也是很辛苦的!!
第一天,09:30~10:30 報到與相見歡、10:30~11:30 個案分析理論報告、11:30~12:30 個案報告(一)、12:30~13:30午餐、13:30~14:50個案報告(二)、14:50~15:20實作(一);再來是第二波~~15:30~16:30方案規劃理論報告、16:30~17:30方案規劃(一)、17:40~18:50晚餐入住、18:50~19:30!第二天吃過稀飯早餐後,08:30~12:00世界咖啡館實作演練,然後就離開惠蓀,往清流部落附近的餐廳用餐,14:00~16:00在清流部落進行參訪,就結束了這一次豐富ㄉ共學之旅!
於是,在滿滿ㄉ學習收穫之外,對惠蓀的認識是:入口、停車場、會議室、餐廳、會議室以及寢室~~~
這是一次很好的團隊學習經驗,也交流了許多不同的思考模式,擦出許多火花!
學習不只在課堂,旅遊不只是玩樂,學習生活化、生活學習化,正是組織學習很重要的進行準則!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日期:2017.04.07(五)
授課地點:中正教育二館558教室
課程:組織學習研究 架構6&架構7共同願景與團隊學習
任課老師:吳明烈 教授
學生:成碩二劉芳君
心得:
有效團隊的重要性或優點:
1.可避免服務提供的零散、重疊與複置,增進資源使用的效率,並提昇服務輸送的品質與標準。
2.可有效善用各部門的資源及員工的技術,並發揮資源網絡的功能與員工的潛能。
3.可透過整體計畫及目標導向的服務輸送,以減少服務的鴻溝和間斷。
4.可彼此分享服務的目標,將有助於專業角色和任務的分工、協調與整合。
5.可透過部門間與專業間的相互合作和支持,營造出更適意的工作環境。
6.可實現整合性、全面性與全人性的照顧服務輸送。
下午的課程我們到後山去體驗大地遊戲實作課程,透過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來發想並建構出一幅可以說明團隊學習的具體意象出來。透過討論分享,分工以及動手實作的過程中,除了傾聽別人,還需要反思自己,將團隊學習的內容,化為實際的經歷運用出來。最後由老師和教育所長來回饋分析講評。體悟不同團隊秉持著共同願景與團隊學習所創造出的成品與效能。
組織學習心得-1060429
組織學習心得
今天,因著評鑑關係,我們回到了校園上課。雖然有點遠,但是依然不減我對學校的喜愛。每次返校,校園內總是有不同驚喜等著我們一個一個發現,可惜每次時間都不夠,無法一一破解暨南給我們的謎團,真希望哪天老師能帶我們在草地上上課,享受陽光與知識帶給我們的美好。
今天的課程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小時,但是秉宏與雅惠帶給我們的團隊學習,影響層面可以說是一輩子受用。團隊與團體的概念,在兩位的仔細整理下,讓我有了清楚的概念。所謂團隊,是有共同目標及目的,而成員們在依賴及合作也必須更為密切,透過不斷溝通與討論,創造智慧,促使組織銳變。
一個人的努力是加法效果,而團隊的努力卻是乘法效果,團隊智慧的影響力絕對不容小覷!唯有合作,才有智慧;唯有展開對話,才能分享智慧,而世界咖啡館即是用對話找答案的最佳實踐方式。
團隊學習的進步法則更是值得收藏及細細體會:
1.培養耐心,學習包容。
2.培養尊重,學習謙卑。
3.培養德性,學習柔和。
4.培養智慧,學習圓滿。
這四點,不僅僅只限於團隊學習,在為人處事上更是值得身體力行去實踐的。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日期:2017.04.07(五)
授課地點:中正教育二館558教室
課程:組織學習研究 架構6&架構7共同願景與團隊學習
任課老師:吳明烈 教授
學生:成碩二劉芳君
心得:
共同願景有三願: 願意 願望及願力。
(一)組織願景的定義
1大家心目中的共同希望的景像
2渴望見到可呈現的企業景像
(二)組織願景的重要性
1組織願景是一種企業的動力,喜悅,期待的泉源,可產生強大的吸引力
2企業願景如同海洋中的明燈,提供企業希望,進而凝聚共識,讓企業得以不
斷前進,永續經營
(三)組織願景的元素
1可實現的目標
2所有人都為之嚮往
3值得長期追求
4最多數人對公司期望的交集
組織願景的建立與發展:
1. 由上而下:容易聚焦且容易貫徹但彈性與創新不足
2. 由下而上: 由眾人共同凝聚,可傾聽各層級的心聲但費時更久需要的引導很多並非人多決議就是好的
3. 上下交融模式: 各組織要採行何種模式端視組織的組成而定
團隊學習: 團隊學習是指一個單位的集體性學習,它是學習型組織進行學習的基本組成單位,便於單位成員之間的互相學習、互相交流、互相啟發、共同進步。團隊學習是發展團體成員整體搭配與實現共同目標能力的過程。團隊學習對組織與個體來說是雙贏的選擇,也是雙贏的結果
下午的課程我們到後山去體驗大地遊戲實作課程,透過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來發想並建構出一幅可以說明團隊學習的具體意象出來。透過討論分享,分工以及動手實作的過程中,除了傾聽別人,還需要反思自己,將團隊學習的內容,化為實際的經歷運用出來。最後由老師和教育所長來回饋分析講評。體悟不同團隊秉持著共同願景與團隊學習所創造出的成品與效能。
組織學習研究-五項修練之心智模式
1060411組織學習研究
題目:五項修練之心智模式
指導教授:吳明烈 博士
導讀者:李惠敏 同學
學生:林美齡 105409508
何謂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認識心理學上的概念,指那些深深固結於人們心中,影響人們認識周圍世界,以及採取行動的許多假設、成見和印象,是思想的定式反映,形成受人們所經歷的環境、人的性格,人的智商、情商和逆境商的影響,並要經歷漫長的過程,也就是人們思想方法、思維習慣、思維風格和心理素質的反映。而在團隊組織對心智模式的情境下,且是強調彼此間互助合作與協調溝通。但是,對組織不能光以心智模式來描述團隊的運作方式,而必須採取共享心智模式來運行。基本上,與任務工作有關的心智模式不外乎知識的專精與任務的熟悉。在過去不少的學者研究技術專精與任務熟悉的兩個構面,是來涵括組織成員的主要心智模式內容,並以成員彼此認知上的相似性或一致性,而作為組織共享心智模式的指標。由此可以進一步推論,當組織成員在任務執行的過程中,彼此間的心智模式愈相似,則愈可能進行知識分享行為,將具有顯著的正向效果的知識與技能分享給需要的成員,進而提升組織團隊的效能。
心智模式不在對或錯,在於不了解它是一種簡化的假設即隱藏在人們心中不易被察覺即檢視,然而,每一個人都有根深蒂固的觀念,若不良的心智模式會妨礙個人及組織學習,如果建立健全的心智模式,他能反過來幫助學習,所以不好的心智模式一定要適時的調整,不可以傳統聯想A、B、C機械式的思考模式來運行,而要適時地跳脫出來,以客觀的角度去系統思考模式做任何事物。
要改善心智模式或在自我超越上,行動中的反思對心智模式的修練是絕對必要的。有了省思,才可對任何事物所看到的都表現得面面俱到;藉由心靈思考,付諸行動、系統思考,專注大體(團隊組織體系)、心智模式,著重細節,如此,個人在學習上、在工作上及生活上做到上述修練,讓個人不斷的成長、進步,做任何事更順暢,可創造新價值的人生觀,而對於團隊組織更能營造出完善的共同願景,並可創建出完美的共同價值。
組織學習研究-五項修練之自我超越
1060411組織學習研究
題目:五項修練之自我超越
指導教授:吳明烈 博士
導讀者:陳俐儒 同學
學生:林美齡 105409508
每個組織,不僅僅是企業,都需要一種核心能力,創新能力是所有企業組織永恆的核心能力;而每個組織都有不同的核心能力,它可以說是組織性格的一個組成部分。市塲是無情的,落後的企業或者產品只能是被取代的。要想不被取代,唯一的出路就只能不斷提升自己的競爭力,而創新是提升競爭力最主要的出路。
過去一系列的組織發展專注上對《必要的革命》一書中,從組織學習觀點也談到對整個人類社會發展的努力,而從組織學習大師對組織學習高見,所顯露出來的智慧對社會的觀點及對整個人類社會永續發展的努力及社會關懷是相互呼應的。再者,組織是係有人所組成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願、心智與思考方式。然而,一個企業組織,它的學習力就是它的競爭力,更是它的發展力,若組織成員是不願學習且本身是學習的絕緣體,組織就會與進步、成長隔絕了;只有透過個人學習,組織才能學習。所以,組織成員唯有是要不斷的自我超越、不斷的自我學習,組織才能有所進步。
自我超越涉及到重要理論為「結構性衝突」及「表面性衝突」。「結構性衝突」-當您目標在前方正要向前邁進時,目標與現況往往因人對於真正目標及願景的意識很薄弱而產生習慣性領域,即自我防衛機制及功能性不足;有目標但不一定是願景,只是在生活中取得適應或解決問題且不斷地去擺脫困擾的事情,當然在發生「結構性衝突」時的時間要縮短,因它並不是促進個人及組織成長的,也因此導致願景和現況之間產生很大的差距。所以要建立個人或組織共同的願景,必須認清且要把焦點放在真心追求的終極目標上,產生正面的力量,這就是「自我超越」的基石。
自我超越的修煉對於個體而言,可學習不斷認清並加深個人的真正願望,可集中精力,培養耐心,並客觀的觀察事實。自我超越的修煉對於組織而言,可植根於個別成員對於學習的意願與能力;組織目標的實現,依賴於個體目標與組織目標是否一致。
因此,自我超越把列為學習組織的第一項修練也是學習型組織和其餘四項修練的基礎,透過「自我超越」才能使組織經由系統思考與團隊學習的過程,不斷改善其成員的心智模式,發揮創造力,朝向組織共有的理想、願景邁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