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105409501周秦璇
2017-01-02, 週一 23:15
20161220成人教育學研究課程心得
課程名稱:105-1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老師:吳明烈 教授
學生:105409501 周秦璇
20161220 課程心得
新保敦子教授於此周上課時指出,現今日本離婚時父親不給錢導致貧困家庭增多,而他們的撫養制度實際上也沒有很完善,因此常常出現小孩子跟著媽媽生活而父親卻完全沒有負擔撫養費的情形,也因而上不了高中,那接下來又理所當然地導致了未來再度貧困。
隨的離婚率的攀升與世界人口的增多,以及高齡化社會的現象,在生活以及未來期許的調查目標上,可以發現普遍型情勢民眾的私生活擴大,對於公共事務不再多關心,小家庭漸漸孤立化。每一個家庭似乎會呈現自顧不暇的狀態,明明人口變多了、人變壅擠了,然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卻日益疏離,每一個人對於自己私領域的需求越來越大。
因此家庭功能在這樣的年月之下,顯得更為重要與具有急迫性,日本政府遂而於2008年立法家庭教育要點,明確指出父母必須要負擔起家庭責任,部論是教育上、經濟上、又或是父母的陪伴。他們後來也對亞州地區做出調查,不僅僅是對日本地區,驚人的發現於東方各國調查標準中重視家人的指標程度都是NO.1。
而伴隨低生育率的問題則是人口老化,因此他們也開始於各個地區發展樂齡課程、推行大航海討論課程(自主學習)男性居多,女性多為高等教育生。在較為貧困的地區,他們有蕎麥麵計畫,從搖籃到搖籃的生產過程以及滿足老年人對於回歸田野、調養身心的需求。富裕地區的市民大學一年預算1000萬台幣,主打一對一的對話是大學發展的原動力,非常注重高齡者個別的發言權。
這樣相似的做法其實台灣目前也正在慢慢推動,而且也有混齡學習合作的趨勢與發展,台日雙方其實經常有關研究的交流,想必未來將魚交流中彼此都能有一個更好、更全面的發展。
105409501周秦璇
2017-01-02, 週一 23:14
20161206成人教育學研究課程心得
課程名稱:105-1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老師:吳明烈 教授
學生:105409501 周秦璇
20161206 課程心得
此週的報告者為琴雀、美齡、一弘以及珈旻~他們帶領的是社區學習與社區發展,也就是期待已久的校外教學啦!!我們首先到了自然歷史教育館,他介紹了所有原住民文化以及原住民過去的生活型態,我非常有興趣的是解說員說自己的婆婆鳥占非常準,連生男生女都可以清楚知道,因為貓頭鷹居然可以準確地預言到底這一胎是生甚麼性別!連產檢都不需要!然後若是兩個人之間有糾紛卻無法解決就採用安全措施,保護住頭部然後互相丟石頭,直到認錯、認輸為止。這乍看之下非常不文明,其實我卻覺得這個方法聰明多了,許多漢人表面上不作聲,其實私底下可能發動戰生、政變、暗殺,這種事型,但是原住民讓兩個人的糾紛僅限於兩個人,這樣的做法其實才真得更文明吧?起碼不把問題擴散出去…之後我們大家換上賽德克族的傳統服飾!!變成了半個賽德克族人後我們來到了春陽國小,體驗迎賓舞蹈、聽校長分享辦學實務心得、織布文化以及芬常有趣的射箭,兩個小小的教練有模有樣的表演射箭給我們看,並讓我們跟著學習。
下午的學習課程則是動靜皆有,從原民青年返鄉的歷程解說,訴說著一開始他們對自己文化的陌生,然後出國發現其實應該要返鄉看看、學習族語,到後來毅然決然的下鄉做文創、在地發展這方面的工作,之後我們也去參觀他們自己用全人力造出來傳統的石板屋,屋子裡一切也都非常的有邏輯、家具擺設、父母與孩子的床位,其實一切都井然有序,甚至連門口以及室內外光線都是經過設計的,由此可以看到原住民其實有非常高的生活智慧。
最後是陷阱活動,其實一到那個場地除了比較大的陷阱之外,我一個都沒發現.....如果這種陷阱真的設在山林裡我可以都不知道被陷阱抓起來幾回了….會變得跟野豬一樣被吊在樹上一個星期吧…一邊心裡如此想,一邊感嘆其實自己所知道的知識非常少,很感謝美齡、一弘帶我們進入部落,了解這麼道地的原民文化以及生活方式。
105409501周秦璇
2017-01-02, 週一 23:14
20161129成人教育學研究課程心得
課程名稱:105-1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老師:吳明烈 教授
學生:105409501 周秦璇
20161129 課程心得
本周課程為分組報告,由琬仍、婉汝、素貞、英如帶領成人教學理論與實務,他們一開始由一個手作課程切入教學實務的主題,我們大家一起捏黏土。
我非常喜歡小藍一開始讓大家捏幾個球,並賦予它意義在讓大家交換送禮,這樣可以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也讓最後的成品更有意義。
我們製作了一個名片夾,非常的可愛、簡單,也非常具實用性質,考慮到快要過聖誕節了,許多同學都把自己的作品弄得很有聖誕節氣氛,整個班級都活絡了起來~由此也可以發現其實手作課程其實對成人具有一定程度的吸引力,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而且大家也可以自由發揮自己的創意。並且因為黏土的細節部分,只有成人對於自己的手部細節動作有較高的掌握程度,因此才可以做出漂亮的細節;生活經驗相對豐富也讓作品的細部更為花俏與華麗。
而章魚姊則是帶作操,已經很久沒有像這樣在上課的時候有這樣的大動作伸展了!!感到心情愉快~在活動過程後小藍也有發給大家回饋單,讓大家自由表達對於課程的需求以及期待。
105409501周秦璇
2017-01-02, 週一 23:13
20161122成人教育學研究課程心得
課程名稱:105-1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老師:吳明烈 教授
學生:105409501 周秦璇
20161122 課程心得
這次老師在課程中提到一個很有趣的觀念:
成人學習重要的533533
追求人生三度:深度、廣度、速度
三原則:傾聽、了解、愛(學習組織=心靈轉變的組織)
身懷絕技五隻手:人際關係、舉手提問、拍手鼓勵、動手執行
學習三千萬:千萬樂在學習、千萬享受學習、千萬終身學習
三意:創意、意義、回憶
之後又提到時間知覺的差異,隨著年齡的改變對於時間的觀感會有差異這件事情,讓我想取上學期時宏基老師也問過同學們這樣的問題:為甚麼對於時間的觀感會隨著年齡而改變呢?
同學們想了許多答案,有人說是因為小時候感覺所有的事情都很新奇,每天有很多事情可以發現,所以會感覺時間很長、一天之內做了好多事情;而老年生活乏味無聊,每天只做一件事情,回想起一天的生活只做單一、重複的事情,因此覺得時間過得太快。
後來老師給出一個簡單、科學的答案,其實就是一個數學的概念,因為如果人生可以活到80歲,那小孩就是1/80~18/80;高齡者則是68/80~80/80,用分數去看人生剩下來的時間就可以解釋其時間感的差異性到底有多大。這樣的差異也造形了學習型態上的不同,以及學習場域的差異,試想若是成人學習者所學習之場域與孩童時期一樣是封閉式的,那對於成人學習者其實是非常壓抑的,因此我們必須要採用社會互動式的學習場所,對於學習者會有較好的學習成效。
105409501周秦璇
2017-01-02, 週一 23:13
20161115成人教育學研究課程心得
課程名稱:105-1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老師:吳明烈 教授
學生:105409501 周秦璇
20161115 課程心得
L=P+Q+A+R 有系統的知識學習、不斷的提問、行動學習以及反思,而反思是將我們人類的記憶由瞬間記憶(俗稱:金魚的記憶)、短期記憶一直深化到長期記憶中。
本週提到六個組織文化
1. 煮蛙文化
2. 螃蟹文化
3. 猴子文化
4. 老鷹文化
5. 土虱文化
6. 雁型文化
以動物喻人,在人與人相處之間若沒有處理得到其實真的會像前五種文化一樣,互相拖累、弱肉強食,唯有雁型文化,大家彼此之間互相幫助,強者幫助弱者,這樣的運行方式才可以長久維持組織運行。
因此可以說組織學習不只是組織的修練,更是”人”的修練,人的修練如果對了,組織才能有好的成效,組織學習才能有效發揮。兒系統與組織最大的差別在於系統是有先後順序、架構、相互關聯、環環相扣的。
105409501周秦璇
2017-01-02, 週一 23:12
20161108成人教育學研究課程心得
課程名稱:105-1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老師:吳明烈 教授
學生:105409501 周秦璇
20161108 課程心得
在今天的課程當中,我們主要的學習重點在於”學習社會的批判、模式與展望”以及”成人教育志業的發展創新與反思”。為了讓同學們能夠更能有效的團隊合作,老師讓我們分為三個組別去針對名詞進行搜尋與討論。
對於價值、附加價值、個人價值以及組織價值去做定義,從中我理解到的其實就是對於自己、以及他人的追求、社會的追求所創造出的共同理想與目標。
而一個好的志業、成功的組織,必須要兼顧到這幾項條件才可以滿足大家的期待與需求。
我想到都市人基金會,他們的志業是幫助受暴少女走入社會,就各層面的價值來說其實已經非常完善,然而在執行層面上卻非常困難,許多的員工因長期與情緒就負向的受暴少女相處,而日久卻不一定見的到預期成效因而非常沮喪,我認為造成現在這樣的主因是共識主並不明白志業的概念,那種無所求、完全付出的環境,當所期待的與所得到的有一定程度落差時容易造成負向的結果。
期待自己在上過這一堂課,有了相關的背景知識以及清楚自己的志業目標後,未來可以往這幫面努力發展,有個目標、個人價值之後,志業的觀念就像地圖可以帶領我走到更好的方向。
《近期我國終身教育的新發展》學術研討會心得
12/10時,至台北參加《近期我國終身教育的新發展》學術研討會,聆聽我國終身教育的近期發展,真是收獲良多!在本場研討會中,陳宗志科長分享日本的長期照顧制度,長照制度是我國近年的發展重點,如果能學習他國的長處,截長補短的話,相信我國未來在長照這一塊將會發展的更順利。
吳明烈老師分享了「我國學習型城市的推動」,目前已將本計畫推廣至10縣市,希望透過城市學習創造城市的新價值,因為我本身是南投縣民,當然會最關心南投縣的發展程度,這個計畫是在2010年中被提出,而南投則是在2015年被納入發展城鎮之一,目前關於南投縣學習城市的官網仍然在建置中!如同我關心自已生長的縣市一般,在研討會結束後,也有同學提問為什麼他所在的縣市不是這計畫中的一份子,怎麼才能幫他的縣市爭取這個機會?對於這個問題,吳老師也從實際面回答我們,這計畫的推動方式是由上而下,很多時候當所在的地方政府配合意願不高時,因計畫經費有限,因此暫時無法將這些城鎮列入。由此可知,一個再好的計畫,在執行時「人和」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愈大型的計畫,愈需要各個單位的積極配合!
林麗惠教授所分享的「台灣樂齡學習執成效分析與展望」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所提出的「三長四短」!由於醫療的進步,未來高齡化社會的標準將會被提高已是可預見的事實,在會後與雲達學長分享討論時,學長也提到了在香港如同台灣一般,也正在積極推行「齡活新一代」政策,世界衛生組織預期,到2050年香港將在全球佔最大長者百分比的城市中排第五位,由此可知,高齡化社會在世界各地已是未來必然的趨勢。如果可以落實第三年齡長,第四年齡短的發展方向,我想也可呼應第一位講者陳科長所言「在長照這一塊,目前人力是不足的」這一部份,若未來第四年齡短,是否也可以減少人力在長照這一部份的投入?
能夠這樣參與並了解現在終身學習在實務上的發展,我想是非常必要的!只是一昧的研讀理論,但卻不了解,甚至無法將自已的所學用在實務上,我想那是非常可惜的。很高興能有這個機會參與並了解實務上的發展,未來我將會持續參加這方面的學術研討會,努力吸收新知!
參加「105年近期我國終身教育的新發展學術研討會」心得
時間:105年12月20日
地點:國立台北師範大學2樓演講廳、
學號:105436506(終發專一班)
一早天色未亮,趕搭高鐵北上,參加成人及終身教育學會年度盛會,台北的天空飄著微雨,我以會員身分完成報到領取黃富順、楊國德二位教授新作「高齡學」,進入會場看到成教學術界前輩先進及學長姐同學齊聚會場聆聽三位發表人論文發表20分鐘,第一場陳宗志科長報告日本長照制度人力機構及科技面向之考察分享,分就制度面、 人力面 、機構面 、科技面介紹日本面臨高齡化主要的問題及照顧高齡者的相關配套措施,如:介護保險與建構地域關懷體系,結合在地資源建構30分鐘車程以內可到達之生活圈,兼具醫療與照顧的整合是服務的社區在宅照顧體制,在自己住習慣的地方安心做自己;戒護人力供需及外國人力引進、安心服務介助員培訓、提升高齡職業能力再就業為導向、日照中心介紹、照護與醫療領域機器人應用等作法提供借鏡,同時也帶給我們省思目前推動長照2.0計畫高齡教育及樂齡學習可以做的事情。
第二場吳明烈教授發表「我國學習城市的推動」,學習型城市的發展是一連串只有起點而無終點的前進軌跡,就台灣整體推展而言發展迄今歷經四個重要階段:1.播種期(2010年前)2.開展期(2010年)3.紮根期(2011-2014年 4.深化期(2015年),在2010年前推展的有如終身學習1.0,2010年後推展如同終身學習2.0,2016年已經有10個縣市投入學習型城市六大發展模式,吳教授說明年會有2個城市陸續加入,共同打造樂學、樂業、樂居、樂活的新未來,充分展現學習力、創新力、發展力、幸福力、價值力這五力的匯聚, 塑造了樂學、樂業、樂活的宜居城市透過全國性學習型城市領航計畫之推展 促進實現台灣學習社會的願景。評論人楊主任提到願意學習者只佔了全部的百分之三十,終身學習要推展順利,必須改變不願意學習者的心態,了解他們的需求並引發學習的興趣,將學習結合創業和職業,創造人生的價值。我思索著另外百分之七十不願學習者該如何協助他們從生活中去感受終身學習的好處,讓更多人受益不重複浪費。
第三場林麗惠教授發表「樂齡學習執行成效分析與展望」中,提到引導高齡者從資源接收者翻轉為服務提供者,藉由樂齡學習體系的建構,引導國內樂齡中心的發展,高齡者從「老有所學」到「老有所為」,建立「活躍樂齡,風華再現」的老年形象,推動職訓相關課程,創造二次收成的舞台,同時希望能「三長四短」延長第三年齡縮短第四年齡身體機能退化到臨終的時間,充實老年生活。
下午吳教授老師介紹了「社區學習與社區發展的主題 」,了解社區總體營造是1994年台灣的新名詞與新概念。概念來自日本的造町、英國的社區建築和美國的社區設計等。社區總體營造的工作是一個全面改造文化面貌、環境景觀和生活品質的長期工程,首先要根據一個社區的特色、分別從單一的不同角,度切入,再帶動其他相關項目,逐漸整合成一個總體的營造計畫。有特色才能出色,沒特色就失色,就社區而言,社會資本可分為個人的社會資本與社區的社會資本。前者係指社區成員所擁有及其可運用的社會網絡關係與資源;後者則指整體社區所具備與可供運用的社會網絡關係與資源。就社區而論,社會資本係築基於互信互賴、互動互惠及社會網絡的基礎之上。社區終身學習終究難與社會資本隔離,當社區擁有良好的社會資本,則更能充分善用資源以促進社區民眾從事各種型態的學習活動。人才是組織最重要的資產,找對人才能做對事。最後談到社區總體營造的七性觀點:成敗關鍵:
•總體性:單一、部分或整體?
•政策性:發展目標與願景是否明確?
•行動性:是否具有可行性以及行動力是否夠?
•持續性:持續發展的機制或只是跟著流行走?
•自發性:社區民眾是否真正出於自發性想改造社區?
•自主性:社區成員的主體性與主導性是否受到重視?
•反省性:能否建立起反省的機制,持續檢視與評估社區改造的過程成效及其所帶來的影響?
觀看「埔里桃米社區」成功案例,相約下次實地參訪深刻體驗當地人文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