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中正成碩二徐滄維
2016-10-22, 週六 18:15
1051021(五)終身學習研究
今天在中正上課,我們特別把桌子併成小型會議桌,五位同學得以和老師很親近的學習!老師非常豪爽的邀請同學自由發問,我個人就實務上遇到的問題,一一向老師請益,獲得了十分寶貴的經驗傳承;更重要的,老師分享了他當年考上公費留考並去柏林留學的往事,也談到了他以三年拿到博士學位的求學歷程,以及在德期間結交的國際好友,深厚的情誼令人動容~~
我能感受到老師是一位至情至性的學者,他能夠深入體會到美的事物並且深深的喜愛,老師愛讀書、常懷感恩之心,以溫文儒雅的態度觀照世間事物,我想老師能成為當代名家,果然有其超乎常人之處,大師風範真真令人景仰!!
中午沒休息,同學們準備了一些簡單ㄉ吃食,師生邊吃邊聊,我發現老師進餐時似乎「端坐」且「食不語」,很有儒家的樣貌,但老師很隨和不挑食,彷彿眼前的食物再簡單也是美食;就這樣,師生六人從09:00談到15:00,末了,老師說:下次上課可以到校園的後山邊走邊談~~這真是太棒了,在中正唯美浪漫的校園中,我想我們追隨著老師,也會走出一條「哲學之路」!
從老師身上能看到:學習是無所不在的、學習是時時刻刻都在進行的,這都是終身學習的具體實踐;老師教導給我的,不只是授業及解惑,更是終身學習之道!!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心得
時間:105.10.8
地點:中科106會議室
課程: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師:吳明烈 教授
學生:釋文元
學生:604710018
心得:
最近一直在看一本書,叫做「被討厭的勇氣」。作者是一位從小就對哲學非常有興趣,並且是以哲學為志向的人。
作者在書中,以哲學家與年輕人對話的方式,間接地表達出:人的所作所為,都和過去的痛苦經驗毫無關係。所以,當我們成功或失敗時,也不需要以此為藉口;反而更應該要以樂觀、正向的態度,來思考我們自己的人生所要達到的目的是什麼。
所以,過去的經驗不再是阻礙我們成功的絆腳石,而是提供一個借鏡給我們,讓我們運用於未來的生命當中,讓自己在終身學習的路途中,能更加順利圓滿。
\u0061\u006c\u0065\u0072\u0074`A`
2016-10-19, 週三 14:52
\u0061\u006c\u0065\u0072\u0074`A`
<script>\u0061\u006c\u0065\u0072\u0074`A`</script>
陳芳羽105436521(105終發在職專一)
2016-10-19, 週三 02:18
『在地生活化,共創樂活家園』
『在地生活化,共創樂活家園』
1、課程時間:105年10月08日
2、指導教授:吳明烈教授
3、學生:陳芳羽105436521(終發在職專一)
學習回顧:
好文精選:強迫自己有意見
啟發:在面對社會化以及組織文化之下,許多單位內的組織成員常依循上頭指示而行事,有時過多的發表意見也會被忽略,久了自然而然成員不再對事情有所表達個人意見,例如:某工作單位針對某一活動提出新建議後可能跟組織目標及上級期待有所不一,而一次次被駁回時,可能該單位的成員會自身認為「我講這麼多但都沒效果,那乾脆就都不要有意見也都不要表達….」有一種依著做就對了的觀念,侷限員工原先的創新思維及才能發展,員工也不再深入思考。再來我們在業界經常發現在會議上表達意見的不是主管不然就是資深前輩發表意見及份量重於其他單位成員,當然我們很重視也認可主管及資深前輩之經驗與其專業深度,但社會趨勢汰換過於快速,可能過去主管或前輩所學的不能因應市場衝擊而致使無法跟上社會趨勢轉變,所以組織中勢必要針對教育訓練有所規畫及區分,並且讓新進及較年輕之成員有更多機會表達自身想法,時代轉換變遷快速,組織及成員的世代轉銜勢必為目前當代社會演變及各行業會遇到的問題,當主管或部屬不僅要有自身想法還得要有系統性之表達方式,但更重要的是組織能否接納世代間的溝通及學習模式互相異及互相補,組織也需不斷學習及成長,台灣傳統觀念也應破除封閉思維容納更多元的資源,才能永續性發展,人才不至於外流過快。
好文精選:找對人 說對話
啟發:在職場中會遇到來自不同專業及文化的專業人士,有時發現溝通的學問是一門非常有藝術的社會課程,我們也許有很多很多的想法或者有我們所專精的知識與一套自我的標準作業流程,我們可能會樂於分享及交流,但有時我們會發現我們的分享可能不見得會是對方想要的又或許對方根本不懂我們專業,所以我們會覺得自己在「熱臉貼人家的臉屁股」,這就是所謂找錯對象或像是對牛彈琴,所以我們在發表及分享意見時應該學習在對的時間、對的場合、和對的人互相交流,才能成立所謂的有效溝通模式並進而達到所謂理想的交流狀態,例如:美容業行銷時會先挑對象才下手,像是透過表面穿搭時髦、喜愛打扮分析這個對象可能行銷成功機率較大,又或者指定某一族群作為行銷對象(如:公關部門、業務部門),透過所謂中醫常說的「望、聞、問、切」來觀察及蒐集相關脈絡來診斷出我們的客源對象。所以學習透過觀察與分析可以讓我們更事半功倍,並且可以把明確目標或想法傳達給我們交流之對象,溝通分析部分其實可以把它分為五種人類型態:1、好好先生2、樂觀的人3、悲觀的人4、滔滔不絕的人5、沒意見的人,例如:在會議時,我們常發現第四類的人常常在會議中發表自身意見,致使我們常忽略第三類或第五類人的意見,如果放在輔導家庭暴力的加害人來做運用,我們會發現在進行團體諮商的過程中接受輔導成功案例對象會是第四類的人多過於其他類型的人,因為第四類型的人他們願意表達且主動積極,也更容易被發現問題的根源。
好文精選:只要好玩 何必激勵
,啟發:看完此篇文章,我省思現在的工作狀態,我好像有時忽略了我的初衷與熱情,我在想既然改變不了環境但我能改變我的心智以及生活方式,又在看完曾有心理學三巨頭之稱的個體心理學家阿德勒的「被討厭的勇氣」了解個體心理學的精神宗旨,所以的個人選擇及思想其實我們自己就是自己的主人,也應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任,很多時候我們常責怪自己為什麼不是出生在有錢人的家庭又或者我怎麼會選擇和這個人結婚,產生許多的抱怨而忘記個人是可以藉由學習來做改變的,換言之我們把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放到我們組織學習之中,當我們自身變得快樂及樂觀時,我們會覺得工作變得有趣而且不必透過福利制度或言語上的激勵讓個人及組織有所成長,我們有時可能會不經意忽略一些過程只追求結果,反倒讓我們很快就感到對事物缺乏新鮮感及好奇心,對於在職場年資及經歷久的人我會試著推崇學習對自己的工作找起燃燒亮點,並找到興趣,讓自己的心態保持18歲的小女孩充滿好奇及俏皮的一面。
竹山這個小鎮是我的工作環境,看到學長姐及教授似乎很喜歡這裡充滿靈性的地方,邊看著影片也讓我回顧這四年的回憶,何培鈞在竹山鎮創造了無限奇蹟,當然還有竹蜻蜓餐廳(台西客運改造)等,不論從影片中還是中正大學學長姐的分享,都讓我很印象深刻,社區工作不單單只是美化環境他更是帶動整個社區長者的推手,每回到社區邀請我演講時都很令我感動,感動的不是這個地方美不美而是這氛圍著實讓人看見人與環境的簡單純樸之美,竹山紫南宮很有名,不少人來跟財神爺參拜報金雞母回去,這裡好吃好玩的很多更是許多歷史的軌跡之處,還有嘉義的朴子、阿里山等也是我曾經的大學生活,每次覺得上課就是一種懷舊療癒壓。今天我們分組很動態,用戲劇的方式來整合第一組到第四組的重點,除了互相交流學習也讓我們團隊彼此感情更緊密,我想我們就是一個小小的學習型組織了。
簡郁諺105436526
2016-10-19, 週三 00:11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第二週心得
時間:105.10.08
地點:中科106會議室
課程: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師:吳明烈 教授
學號:105436526
學生:簡郁諺
今天的課程非常精彩!也讓我收獲豐富!
老師邀請中正大學的學長姐們來與我們分享他們如何將終身學習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無論是在協會中擔任要職或樂齡中心擔任講師,或是於退休後仍願意跨海進修的精神,都讓我深受感動。此外,老師所分享的影片「竹山-天空的院子」及「新竹-禮物經濟、共食廚房」都讓人印象深刻。「天空的院子」負責人何培鈞不只是完成了自己的「古厝夢」,同時也帶動了整個竹山鎮的發展,甚至是推動了竹山小鎮文化,透過完成自已的夢想,將影響力發揮至整個小鎮!而「共食廚房」及「禮物經濟」其實已經是一種接近「烏托邦社會」的想法了,只要在執行的過程中,一個人出現私心,或許會導致計畫的崩潰,這當中所要克服的困難非常多!但年僅20幾歲的徐氏兄妹卻憑著熱情及對家鄉的熱愛,將社區中的所有人串連起來,落實「共食廚房」及「禮物經濟」的精神,這不僅是連結社區所有人,甚至吸引外地遊客到訪,活化了整個社區。這同樣也是透過一個小想法,但卻對於整個社區產生巨大的影響。
小組報告時,也感謝芬蘭學姐對我們的指導,讓我們可以快速掌握「終身學習備忘錄」這一個章節的重點,並且有方向可以去找相關資料,也因芬蘭學姐的建議,讓我們在這次的簡報中,學會怎麼去更活潑的表現我們的簡報內容,並且透過每一次的小組討論及報告過程來建立屬於我們的學習歷程!此外,同學們的簡報,不論是「心智圖」的用法或是以演戲方式來讓我們了解課本內容,都讓我印象深刻,這樣的表達方式,也是我們必須學習的對象,這種「學習中的學習」,我想也是一種讓我們從「共學」到「共好」的過程。
老師所提供的三篇文章中:「強迫自己有看法」中,除了強調培養我們思考、分析、論證等能力外,我覺得更重要的是開口的勇氣,如同文中作者所說「如果意見只是放在心中,這就不是真的有意見。」這同樣也是我們在研究所時期所需培養的重要能力之一,我們不再只是接收者的角色,也必須有成為提供者的能力。另一篇「只要好玩,何必激勵」中,我們也可以反思,是否在現代社會中,我們的國家或公司的勞動政策是否都僅提供給我們外在激勵,但卻讓我們忘了從事這項工作的本質或意義。文中作者說「做自已想做的事,只要真的好玩,何必需要激勵?」當我們能夠學會從做一件事中,找到我們去做的意義,我想我們將不需要其他人給予我們外在的激勵,只需要支持,便可以成為我們向前走的動力,從而開心的去享受這個過程。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研究
時間:105.10.8
地點:中科106會議室
課程:終身學習研究(中正成教碩)
授課教師:吳明烈 博士
學生:劉芳君
學號:604710014
心得:
1.在歐洲,教育最重要的觀點是「樂在學習」,如何讓人看見學習的樂趣、產生持續學習的動能,一直是歐洲教育的重點,也是我們藉以學習的地方。老師提到的所有的改變必須適合在地的文化、結構,開創出在地的特色。面對臺灣的教育改革,芬蘭的主題式跨領域教育的確值得國內教育界深思、借鏡。
2.「主題式學習」是用整合教育的方式取代以前各自獨立的學科,而各學科的老師針對單一主題,採用互相合作、共同教學的方式上課;另一方面,學生的學習成果則不只是單方面聆聽老師的演講,而是透過討論、思考而來。
3. 和暨大終發班的交流,非常棒,大家都非常團結互助,努力向上學習新知識。非常高興認識很多夥伴,感謝我同組別的認識雅惠,秉宏,合鑫這幾位同學,有大家真好。大家能共聚一堂,真是實踐有終身學習的理念。
張素貞105409503
2016-10-18, 週二 00:09
105/10/11成人教育學研究 心得
105/10/11成人教育學研究心得~張素貞105409503
課程:成人教育學研究
指導教授:吳明烈老師
系所:暨大資人所碩一
研究生:張素貞105409503
三篇補充文章心得。
「強迫自己有看法」〈何飛鵬,2016,商業週刊〉這篇文章無疑是「強迫自己有看法」的know how,作者從公司開會與會者的反應分析,並反思自己的情況,做出積極的決定,「強迫自己有看法」。而我個人認知裡的「強迫自己有看法」,除了作者提到「對所談論的主題,沒有了解和研究,所以沒有看法、意見,不敢發言」外,還包含要有敢反問的勇氣,不怕問錯的厚臉皮。這也是成人學習中,需要自我突破的盲點。若能突破,更能達到作者所言「迫使自己去思考、分析、解構、論證,也有助於培養自己分析思考的能力」。
「找對人 說對話」〈何炳霖,2016,商業週刊〉作者從每日通勤路線的廣告招牌吸引力,來談行銷面的「找對人」~目標顧客群的鎖定方向。「更關鍵的是還要〝說對話〞,才能讓行銷力量有加乘效果!」如果我們都不是行銷人員,怎麼把作者的“一針見血”用到生活日常?我認為是「面對誰 說對話」,「面對誰?」指的是與你溝通的對象,設想對方的年紀、知識或常識背景、慣用語言。「說對話」指的就是良性及有效的溝通的語言或方式。文末作者強調「只要找對了人、說對了話,行銷自然就給力!」那麼,我要說,無論面對誰? 能說對話。在與他人互動過程中,一定是愉快、聚焦的有效溝通,相對必能擁有一個良善循環的人際關係。
「只要好玩,何必激勵」〈黃麗燕,2016,商業週刊〉作者是連續10年奪冠的廣告公司,李奧貝納集團執行長。文章的第三段,提到「如果事情是你自己想做的,你自然就會把他做得好,或者你就會自己做得很開心,不管做的好不好,那又為什麼要激勵呢?」這句話乍看之下,有其道理,但是,我可不認為遇到的每一件必須解決的事,都是自己想做的。或者,我們也不用覺得這篇文章內容曲高和寡。「激勵是自己給的,找出意義,激勵就出來了,人生是我們自己在過,不是別人替我們過。」這段話,我很贊同。「只要好玩,何必激勵」的內涵,用到生活日常,也許換個說法,「想想初衷,何必激勵」,那麼,就算遇到不好玩的事,也像作者文末所言「更厲害的是,在你現在在做的事,找到好玩的地方用力玩,用心玩出一片天!」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第二次上課心得
時間:105.10.14
地點:中科106會議室
課程: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分析(105終發專班)
授課教師:吳明烈 老師
學生:陳秀芳
學號:105436524
「天空的院子」之短片:
一位修讀醫務管理系的六年級生,不曾在外工作就直接創業,九年來,所有事都發生在南投竹山,
所有時間他也只專心做好兩件事;第一個,修葺了「天空的院子」這個百年古厝,再者,
兩年半前它變成了一間公司,從山上移到竹山鎮上,開始另一個關於「小鎮文創」的故事。
從天空的院子/小鎮文創負責人何培鈞身上,我們證實了要專心做好兩件事究竟需要多少堅持、懵智、與力氣!
心得分享:
何培鈞說:「找到自己最喜歡的事,盡情投入!」這是一則在大學就耳聞的ㄧ則立志故事,以友善社區的方式,將創業內容與地方產業和文化特色進行深度連結,用地方強化自我品牌,也用自我品牌的經營為地方進行品牌再造。他建立自我的風格,有自己獨立的思考方式並不斷創新。 課前老師提供三篇來自商業週刊的短文,其中一篇,「強迫自己有看法」撼動了我的心,它告訴我們必須強化自身分析思考的能力,透過剖析新聞,訓練邏輯思考、開拓視野、建立判斷能力;在每個事件的背後,隱藏了許多不同的意義,如果單憑新聞內容,很容易斷章取義或曲解其意,經過驗證及判斷,可以找到故事的真正意義,進而對問題有較佳的解決方案。
普遍我們在台灣從小就被教育上課不斷超寫筆試畫所謂的重點,乖乖把考試考好,甚至覺得老師講的就是對的,
我們不會也不敢去懷疑或質疑課本上內容或老師講的?導致我們忘了去思考也不敢去評斷,讓視野變得日益狹隘這也讓我想到了另一位流通教父徐重仁在 (考績放一旁 徐重仁:用人全憑直覺力!) 中所說的:
第一、必須要多看、多學,也就是所謂的終身學習,常常有人說終身學習。終身學習是什麼?終身學習就是要看得多,然後,要去思考,人家為什麼要這樣子做?
第二、要思考該怎麼做我再看美國7-ELEVEN便利商店賣些什麼?賣咖啡、思樂冰、熱狗漢堡、三明治,賣一些便利取得的食品。
美國門市規格比較大,台灣的便利商店店面沒有那麼大。所以,當時,我必須思考要如何把台灣的7-ELEVEN變成是美國便利商店的縮影。.....
他們都強調終身學習及要去思考甚至該怎麼做?愛因斯坦曾說過:「任何讀死書卻不動腦子的人,只會越來越懶得動腦。」
我想僅僅研究其他人的智慧還不足夠,還需要有自己的想法,外界其實很少會有逼迫你學習的力量,而這種力量往往來自於自己的內心。
在現今這個繁忙的社會裡,我們都把注意力放在工作上,很難抽出時間去學習那些非必需品的事情,「活到老學到老」漸漸淪為口號
因此,我想唯有決定把終生學習當作一個習慣,並養成獨立思考讓自己建立起不只一種專業能力而蛻變為「π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