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105-10-25成人教育研究課程-“大數據”學習心得
在這知識爆發、資訊發展迅速的21世紀年代,大數據(Big data)已是所有推動並執行任何事物關鍵數字指標的依據。在成人學習教育之中舉凡高齡者再學習的成效;實質感、幸福感、成就感等…在在都是以互利、互益設計規劃調查後,再經量化和數據分析、理論附著,並以客觀立場縣市評比再歸納呈現及周詳思考後再執行;就以於104至今由吳明烈教授親自計畫、率軍領航的“全國性學習型城市”,一步一腳印的使之部落大學、社區大學、樂齡及成人教育如雨後春筍般紛紛的竄起,由七個直轄市、縣(市),105年以擴大至10個直轄市,由小小的種子已結成果實纍纍了,亦達成了在社會總體發展中的價值與地位。
大數據再成人教育社會人口上,研究者不該再以隨機採樣的方法,目標應以總體樣本(母體)來呈現,且是需要更多的數據進行有效的分析(有可能是某個(件)或不同領域上現象的全部數據;當然,目標應以總體樣本(母體)來呈現,調查上是有很大的困難,所以教授提出,此時,可以加權平均值來應用。
由此可見“數據”並非可以改變我們的世界,作用而是取決於我們可用知識的增強力,同時也是考驗智慧、專業性及執行率。
在小組討論中提出,成人教育之部落大學、社區大學、樂齡招生中,如何讓高齡者、退休年長者及為家人打理一切事物的婆婆、嬤嬤們再學習,不問金錢(學費)多少?而是再學習當中,所獲得的成效利益為何?對於未來人生的學習發展及價值觀為何?將是所有研究成人教育這區塊的研究生應要探討及省思喔!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研究
時間: 105.10.29(六) 09:00-17:00
地點: 台中科博館紅廳
課程: 學習型城市
授課教師: 吳明烈 教授
學生: 劉芳君 604710014
感謝我的兩位中正好同學芬蘭和滄維早上到朝馬站接我到會場,是我的學習之路的貴人!今天到台中科博館參加2016全民終身學習論壇-學習型城市的遠見打造樂學、樂業、樂活的宜居城市。由中彰投三縣市提及各自發展的學習型城市的規劃與實際成果,讓我印象深刻地是林依瑩副縣長提起的高中職學生畢業後是否先就業選擇階段式的就學學習,讓我覺得這也是一種好的學習方法,先去累積社會經驗知道自己需要補充何種專長再繼續回流教育,會更落實於終身學習,我想這也是學習的最佳實踐。
下午的場次我對於老師所談的「根經濟」學習型城市印象深刻,像我的故鄉嘉義縣一樣,如同商周的一篇文章「根經濟」來了 長得慢卻扎得深,不易被取代!藏在鄉村的社會、文化、環境資產,遇上懂得經營的新一代,「根經濟」(Deep Economy)時代,正式來臨!根經濟」竄起的時代,農村開始搭起舞台,不少年輕人、青農返鄉尋找家鄉賺錢的根。嘉義縣南投基隆台東等深耕社區的學習,一步一腳印的學習精神,讓我讚嘆!
第一次參加論壇也讓我有許多的省思!
中正成碩二 李芬蘭
2016-10-30, 週日 18:28
學習型城市
時間: 105.10.29(六) 09:00-17:00
地點: 台中科博館紅廳
課程: 學習型城市
授課教師: 吳明烈 教授
學生: 李芬蘭 604710004
今天到台中科博館參加2016全民終身學習論壇-學習型城市的遠見打造樂學、樂業、樂活的宜居城市。一到會場就遠遠的瞧見怡君老師正忙碌著招呼與會嘉賓,趁著空檔跟怡君老師來個擁抱並且合拍照片,此刻享有明星級的待遇有專人服務拍照(暨大終發班同學),大家一聽到可以跟怡君老師合拍就通通擠過來了,可見老師很有吸引力呦~~完成了報告手續之後就開始進入一整天的論壇饗宴囉~~
論壇氣氛十分活絡,各場次主題也都相當吸引著我。第一場次由台中市、彰化縣及南投縣三縣市提及各自發展的學習型城市的規劃與實際成果,讓我相當感到驚艷的是彰化縣對於推動教育的預算比率居然高達44%僅次於金門縣,這對處於有文化沙漠的新竹縣縣民的我來說,真的感到不可思議啊!而台中市政府提出的國際志工方案也深深的吸引著我,這幾年我跟滄維同學一直都在執行許多公益活動,除了舉辦原住民學童夏令營、環境研習營、親子活動之外也實地踏入社區從事社區宣講活動等行列,發現注入新血(年輕人)真的可以帶動一股不一樣的活力與經濟力。
中場休息時我跑到南投縣推動學習型城市的攤位喝了好喝的紅茶,這麼多的攤位為什麼我會對魚池國中特別青睞呢? 起因是就在論壇活動前幾天我看見了一篇由善耕提供的影片,影片中介紹到受到少子化影響,南投縣各中小學新生普遍下滑,但南投縣立魚池國中在校長林家如就任後,推紅鑽計畫引進社會資源結合地方產業,讓不愛讀書學生參加技職教學,助學生找到人生方向,贏得家長肯定,9月入學新生報到率近8成,近十年僅見學生回流。林校長為了翻轉學生不愛讀書的現況,想方設法地尋找資源,更創下以學生擁有一技之長的技能為主軸,與地方特色產業結合,帶動了整個學習氣氛,讓學生從自信心中找回學習的樂趣,我想這就是學習的最佳實踐例子啊。
下午的場次我對於台東縣劉處長的報告印象深刻,因為劉處長可以不用看PPT就可以侃侃而談,可見劉處長對於推動學習型城市肯定是親力親為,會中劉處長也說了在台東縣若無家裡有產業的話,年輕人是很難再當地找到工作,也因此讓許多行業找不到新血願意加入。但台東縣政府執行團隊並沒有因此而放棄,他們運用縣內具有規模的醫療機構提供獎助學金來幫助學生可以完成學業,也就是以公費就讀,完成學業後返鄉服務,一來可以幫助想要求學的學生擁有學習的管道二來也可以增加年輕人學成之後返鄉服務,對家鄉注入新血與活力,創造出雙贏的局面。
最後幾位計畫的委員教授們共同做一個總結,為今次的論壇畫下句點,也讓我帶著滿滿的收穫回家!
中正成教所碩二徐滄維
2016-10-30, 週日 17:16
1051029學習型城市論壇
今天到台中科博館參加終身學習論壇,今年度的主題是:學習城市的遠見。早上跟同學碰面後連袂到科博館,剛到會場前就見到蔡老師,芬蘭同學很親熱地跟蔡老師擁抱一下,我們幾個也沾光ㄉ跟老師一起合照,然後見到老師正一身帥氣的接待各級長官,趕緊簡單的向老師禮敬報告後就去完成報到手續,彼時終發班的合鑫也穿著制服前來打招呼,也見到碩班的張瑜,又遇見宥蓁,原來今天暨大的學友們都來擔任工作人員,我也就老實不客氣地享受一回學友們的服務囉!
整個論壇氣氛十分活絡,主題十分吸引人,能聽到三縣市首長們的前瞻看法以及實際的成果,果然有提升視野的感覺。今天總共有七個縣市前來報告執行學習城市的情形,我一邊聽講,一邊把聽到的訊息及時轉PO在中正成教的群組,沒能到現場參與盛會的學長姊跟同學們都覺得好可惜;尤其是我轉述上海張所長的論述,並告知大家張老師已經83歲,外表仍然像70左右一樣的神采奕奕,孜孜不倦的宣講終身學習,更是讓大家見識到終身學習的典範!
中午吃完便當後,我跟同學特別到魚池國中的展示攤位上品嘗學生泡的紅茶,學校主任說,自從校長戮力奔走、感動了許多製茶老師傅,願意到學校傳授學生茶葉文化,進而影響學生產生了自信心,不少學生因而摸索出自己想走的方向,並且能夠勇敢地朝著理想前進~~~~我一邊很感動地聽著主任的敘說,一邊毫不客氣地品了五杯的紅茶,才不得不起身讓座給其他的夥伴……下午的議程由各縣市的執行團隊輪流上台報告,我發現各縣市都很用心且很努力地在推動學習型城市,可惜大部分團隊的報告都著墨於如何創作產品,比較沒有提到如何行銷以及行銷的成果,我個人深深覺得:有好的銷售才是永續的動力之一。最後,幾位計畫的委員教授們共同做一個總結,為今次的論壇畫下句點,也讓我帶著滿滿的收穫回家!
對了,下午的茶點很棒,謝謝所有工作人員的貼心及熱情的服務,你們真棒!!
105409511 余琴雀
2016-10-28, 週五 23:10
20161025 課程心得
課程名稱:105-1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老師:吳明烈 教授
學生:105409511 余琴雀
20161025 課程心得
台灣從2008年開始全國性成人教育參與調查,並且每三年定期實施個人及機構的調查,目前已完成2008年及民100年、103年度三次成人教育調查報告,同時修改為二年一次全面調查,預計105年將再調查。
這週老師分享103年度成人教育調查報告內容,這樣的全面性調查有助於了解成人學習行為的分析,例如那些課程類別是成人在學習時的愛好,據研究發現,在正規學習及非正規學習類別中,以健康休閒類佔39.86%是最多,其次為教育心理以及藝術文學類,各佔18.03%及15.19%,這數據符合我在成人教育現場中的觀察,成人在學習上的選擇,傾向輕鬆且有益身心的課程,輕鬆快樂學習是成人學習很重要的因素。
另外從機構面的研究中,臺灣成人教育機構,多數機構(82%)表示面臨經營困境,困境中尤以招生不易及機構人力有限最為明顯,這一直是成人教育機構普遍面臨的常態性狀態,所以為了刺激招生效果,在文宣上或課程名稱上,總需要有吸睛的創意,畢竟學員是成人教育機構存在的主要意義。
在小組討論中,我們也特別討論招生不易與免費課程的需求,此二者常是互相關聯,某些課程因為招生不易而祭出免費吸引報名,卻也造成惡性循環,值得深思。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第二週課後心得
授課時間105.10.08
授課地點:中科106會議室
課程: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105終發專班)
授課教師:吳明烈 老師
學生:李仁豪
學號:105436516
有機會與中正大學成教所的學長姐們共同學習是種另類的體驗,透過學長姐們分享實際參與社會學習並實踐終身學習的經驗談,更能發現自己的不足,五位學長姐在不同領域上的發展,皆是我學習的模範。
課程中討論「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兩者間的關係。我想,任何事都是先有了「學習新知」做為基礎,才得以在自己有興趣的道路上築夢、追夢、耕耘、發展。如孔夫子所說,「學習」是一切的開始,而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修己成德以為社會服務。「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學而)孔子平日教導弟子們學習,目的就是為人處世,在孝養父母、友愛兄弟,在完成與人約定之事業,做著服務社會的事業。行有餘力時,則學習人類各種文化知識與能力,從而對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這就是教育的目標以及生命的意義。學習有多重要?我想孔夫子做了最好的說明。然而,學習各種知識及技能之後,就要將其適切地運用,運用之際即要與人互動,互動的過程也就是學習後的發展呈現。唯有不斷的學習,充實自己,才能壯大自己、發展自己,讓自己成為ㄧ個對社會有幫助的人。
整日課程,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新竹徐氏兄妹引用禮物經濟的概念,推動免費商店,把所有的付出都當作是禮物。此外,在地的共食廚房也是分享經濟的落實,將多餘的食材發揮最大價值。無論是禮物經濟或是分享經濟,都是一種資源共享,這也與吳老師曾經與我們分享「五共」中「共享」、「共好」不謀而合。
我想,今日的課程,就是將學習、理論與實務經驗融為一體,也是學習最寶貴的ㄧ課。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10/18上課心得
課程: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時間:2016/10/8
學生:105436517 莊雅嵐
今天的課程,讓我想起那在彰化縣下茄荖的外公家…
課堂一開始,老師介紹了位於竹山小鎮民宿「天空的院子」,創辦人何培鈞因著對這塊土地的愛,於畢業後放棄繼續深造的機會,毅然決然向銀行借款1500萬,一磚一瓦不假他人之手開始修復起這間百年古厝。開業之初,龐大的還款壓力曾壓的他喘不過氣,多次萌生自殺念頭,但是他並沒有放棄,憑著一股熱情及不畏挑戰的精神,通過種種考驗與磨難。現在,「天空的院子」被譽為台灣最美民宿,入住率居高不下,更帶動了竹山小鎮的發展。
今日前來交流的五位中正學長姐,也分享了新竹峨眉鄉十二寮的共食文化與禮物經濟,創辦人徐氏兄妹也是因著對故鄉的愛,推廣這些活動。這些人、這些事,真是令我深感震撼!他們究竟是哪來的勇氣與熱情,支持他們做這樣的事情?這塊土地真的值得他們這樣付出嗎?
前些日子,先生無意間看到外公家-「洪氏洋樓」,在網路上引起討論。外公家位於彰化縣下茄荖,是一幢百年巴洛克風格洋樓。一位外國攝影家路經此地時,將所拍攝照片放上網路,照片曝光後引起網友慕名前來。外公於20年前過世後,我們便鮮少回鄉,而此幢百年洋樓即荒廢於此。因為少有人進出,讓這樣一棟洋樓充滿著神秘感,引起網友討論。看完網友的討論後,先生對我這樣說:『你們家被寫的好像鬼屋』。先生無心的一句話,卻讓我的內心感到五味雜陳及不捨。那是我小時候過年過節,最喜歡的地方啊!那裡充滿著我與外公外婆相聚的點滴回憶,我最愛在那年久失修的竹梯上跟著外婆爬上爬下,纏著外婆講故事給我聽。幾天後,我獨自回到了外公家,站在這幢百年洋樓前,我開始思考,身為後代子孫的我,與其讓它繼續荒廢,是否該讓更多人知道它的價值與意義?但每當思考起這些事,腦海裡總是不斷冒出可能會出現的挑戰,在工作、學業、家庭間忙得不可開交的我,真的有辦法一步一步解決這些問題嗎?每當這樣的想法出現,我總是告訴自己『算了吧,我做不來的』。但在看了今天老師與學長姐的分享後,似乎又燃起了我對外公家的熱情,或許,這件事真的不是這麼遙不可及。
一個人的夢想有多大,他的力量就有多大,人啊,還是得『勇於做夢』!
〈終身學習研究〉心得20161021
1. 學生不避嫌作文抄公,兹摘錄老師的嘉言錄,如下:
i) 學習是持續開悟、領悟與體悟的過程。
ii) 生命中所有的遇見都是最好的遇見;所有的發生都是最好的發生。關鍵在於能夠從所有遇見與發生中,找到意義並獲得啟發。
iii) 人的觀點,來自於現在站在那一點,也決定未來會站在那一點。
2. 學生分享一段名人的語錄,《哈利波特》作者羅琳(2015)說:「人的價值,不在於你有多富有,在於找出你最擅長的事。」(Whatever money you might have, self-worth really lies in finding out what you do best.)
3. 另外,吳老師有說:「終身學習之關鍵是一系列『學習能力』的組合。」誠然,吾人在一期生命中,都是活在不斷地學習的過程中;也是透過形形色色,各式各樣學習來豐富吾人的人生經驗、應世知識等。在這些不同領域、不同屬性的學習,帶來不同的體驗,也從多元觀點來詮釋身邊發生的事情,以至所處時代中的社會現象。
4. 人類的大腦具有持續發展的潛力,其可塑性程度也是蠻高的。吾人試觀孩童、青少年、成年上班一族,都可以找到這些特點。其原因不外乎透過持續學習帶來不斷的刺激、不斷的啟發、開發,以至有所創新。人類意識中的想法、主意能有不斷的創新,或在意念上有所轉變,部分原因與終身學習是分不開的。終身學習對於一個勇於力求上進的人來說是一個「理念」;個人的終身學習理念得以育成,關鍵在於個人從持續學習所帶來之得益不斷地累積;並能體會到成效,擴寬了一己的視野,發現人生具有多樣可能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知識增長,並重新檢視人生的價值觀,為未來創建新的生命意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