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鄭美惠 學號:103409511
組織學習研究心得反思
架構十:知識管理、標竿學習的概念與運用【5/15.26】
※課前預習:
*知識管理
知識管理(KM, Knowledge Management)是網路新經濟時代的新興管理思潮與方法,管理學者彼得•杜拉克早在一九六五年即預言:「知識將取代土地、勞動、資本與機器設備,成為最重要的生產因素。」受到1990年代的信息化(資訊化)蓬勃發展,知識管理的觀念結合網際網路建構入口網站、資料庫以及應用電腦軟體系統等工具,成為組織累積知識財富,創造更多競爭力的新世紀利器。
所謂知識管理的定義為,在組織中建構一個人文與技術兼備的知識系統,讓組織中的信息與知識,透過獲得、創造、分享、整合、記錄、存取、更新等過程,達到知識不斷創新的最終目的,並回饋到知識系統內,個人與組織的知識得以永不間斷的累積,從系統的角度進行思考這將成為組織的智慧資本,有助於企業做出正確的決策,以因應市場的變遷。
*標竿學習
美國生產力與品質中心(APQC)曾對標竿學習下了如此的定義:「標竿學習是一項有系統、持續性的評估過程,透過不斷地將組織流程與全球企業領導者相比較,以獲得協助改善營運績效的資訊。」標竿學習的做法是先定出某些企業功能領域(例如:生產、行銷、財務、服務……等)的績效衡量標準,而後尋求在此特定領域內表現卓然有成的其他組織,比較企業本身與這些標竿組織之間的績效差距,並透過分析轉換其作業流程的做法來達到改善績效,縮短差距的目的。
一般來說,標竿學習因對象和範圍的不同可分成三類型:內部性標竿學習(Internal Benchmarking)、競爭性標竿學習(Competitive Benchmarking)、功能/通用性標竿學習(Functional/Generic Benchmarking)。不同的標竿學習對應出不同的比較方式,也會產生不同的學習結果。此外,並非競爭力低落的企業才需進行標竿學習,當今許多一流的企業也透過標竿學習激發企業的競爭力,例如:明基在國內師法鴻海,於國際上則以日本新力及韓國三星為學習對象;中國大陸聯想集團,亦以IBM及新力為師進行標竿學習。也因此,有愈來愈多的專家學者認為標竿學習應被視為是一個國家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關鍵要素。
*反思:
巨量資料時代中,知識已成為最主要的財富來源,而知識工作者就是最有生命力的資產,組織和個人的最重要任務就是對知識進行管理。知識管理將使組織和個人具有更強的競爭實力,並做出更好之決策。
於本人所處的非營利組織之知識管理方式,在人方面,經常透過交流溝通與談話討論,彼此分享隱性知識,本人發現每次討論均能發掘更深層次的知識,經過群體思維,激發產生新的知識。而以雲端化會務管理方式建置顯性知識系統,使本組織所有會務資料均能完整保存並以利取用。
不僅做好知識管理即可,所有行業均須藉由學習來提升自己,透過標竿學習並體認學無止境,是為增加績效的良方。標竿學習猶如一個移動的標靶,每當達到目標後,標靶又會自動移位,形成新的標的,組織如果隨著目標的達成,即心滿意足的將學習告一段落,那邁向卓越的道路也就到此為止了,必須持續不斷的選擇學習主題、對象,繼續進行標竿學習,才能永續發展進而邁向卓越。
本學期慶幸選修組織學習這門課,課堂上老師、同學們所分享之各種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都使本人受惠無窮,每個人在課堂上的展現都將成為美惠之標竿,課程已至最後,諸多不捨,下學期將遇見不同之標靶,仍會抱持著一顆熾熱的心與之學習。
腦海將深藏老師銘言:「生命中所有的遇見都是最好的遇見;所有的發生都是最好的發生;關鍵在於能夠從所有遇見與發生中,找到意義並獲得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