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經濟影響著人力資源的發展,銳縮的知識半衰期催促著企業組織與知識工作者的調整因應,本課程第二波的參訪原先規劃五個機構(「1765一起樂活館」、「救國團總團部」、「中租迪和」、「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與「財團法人台北市陽昇教育基金會」)的三天兩夜行程,受到蘇迪勒攪局,我們彈性調整了行程,未能前往陽昇教育基金會。
【1765一起樂活館】是一個強調有機理念的多功能自然飲食文化會館,主人費心款待歷經24小時5℃冷泡茶,不僅展現預備茶水的心意,也看見李鴻圖老師和楊執行長尊重食物本質的誠摯。1765取「一起樂活」之意,執行長也笑稱也有人說是「一起落伍」。事實上,李老師的有機推動,背後存在著深厚的學理基礎:一個實證研究在同一天在兩個不同的地方同時種植了一顆蔬菜,一個在森林裡,一個在一般農場上,前者採取自然耕種法,後者施予化學肥料。經過一段時間後,出乎常理的,森林裡的那顆蔬菜長得要比一般農場的蔬菜茂盛的多。李老師解釋,其實在森林裡的蔬菜老葉凋零時,蟲開始來吃這些老葉。這一點真是翻轉我們的觀念,原來健康的蔬菜是蟲卵孵化的環境。
從生態的觀點來看,最好的堆肥是不需要使用化學菌料的,李老師進一步指出,原住民的分享文化,與環境共存精神,非常具有社會學的思想。這也讓我想到目前服務學校的費洛蒙中心同樣為著環境的永續發展,致力於合成並生產費洛蒙,走入農村田間推廣天然的農作方式,在除去害蟲對作物的影響之餘,也為著大地的永續生存而努力。過度使用農藥一方面會影響人類健康,另一方面也會破壞土壤性質並降低土壤肥力。
一起樂活館做為一個無我企業,以追求環境永續發展的目標,進而將知識轉化為利潤和價值,建置了從產地到餐桌的全產業,盼能建構以飲食為主軸一起樂活的生命價值系統,有一個宏大的願景是推動食德文化,亦即強調以廚房取代病房的新時代飲食觀。李老師以微觀角度看宏觀問題,認為食的文化可以救地球。聽著李老師和楊執行長從產地到餐桌的議題談著永續的概念,透過食德文化推廣聯盟整合生產、物流、消費、公益,傳遞有機飲食的概念,我們也藉著品嘗由有機番薯、芋頭和有機合鴨米燉煮的點心,在其中體會食物的能量。新知識與新觀念的傳播,透過買賣交易與體驗活動的過程中進行消費者教育,楊執行長過往的媒體經驗歷程也轉換成一段一段的知識經濟。1765一起樂活館是一個知識經濟的推動機構,也是維護環境永續的實踐者。
【救國團團總部】是一個63歲的非營利組織,從成立以來一直努力不懈的目標在於「為社會、為青年」,在時空環境變化下影響了其生存的條件,仍不改其成立宗旨。親自撥冗接待的王福生副主任提到,過去救國團的服務是確實以青年休閒為主,然而在終身學習的背景下,擴增各類型的學習活動,也順應21世紀強調健康的趨勢,逐漸形塑成「公益、教育、服務、建康」四大志業,持續推動歷史傳統的社、團、班、隊(分別代表其代表性的社會服務、合唱團、語文班、登山隊等活動類型)。而成立宗旨的實踐也在將本求利的原則下,以滿足自身發展之需求,並強調社會企業的精神推廣。
現階段救國團共有64個服務據點,2014年服務人次計有581,445人,而負責全省課程規劃正是終身學習處的七位同仁,認知到此情形,同學們心中也都燃起些許的疑問:七人擔負如此龐大的課程規劃,如何能夠因應不同年齡的終身學習者的需求呢?各服務據點的在地文化與需求又要如何得到滿足呢?而各階層的學習者與各地的文化需求又要如何與組織成立宗旨相互呼應呢?有些提問我們在綜合討論都一一提出,有些疑問我們在返回留宿旅社的路程中持續討論著。雖然許多的發問未能獲得正面的回應,其中,有關組織定位與終身學習環境的分析,想必是救國團領導人與全體救國團團隊也持續思考與釐清的;然而,在翁副處長帶領的終身學習處同仁,仍熱切的與我們分享救國團的創新做法。
首先,在課程規劃方面,為求課程創新與開發在地課程,救國團採取分區課程規劃競賽機制,要求64個區主任每期要提出三個創新元素,分別為新老師、新課程、新學員,進而透過人員查堂實際觀察學員反應,並複製成功且反應良好的課程經驗,推展到全省各服務據點。除了引進創新課程,也以滾動式管理的課程品管機制─固定淘汰2%─也就是連續兩期招生不足或學生反應不佳的課程或師資予以淘汰。其次,在社會資源連結方面,主動爭取跟大學院校核作,推動多元合作方案,包含場地共用,並引入退休老師授課等,也為高等教育105學年度的招生大關,提供一個解決之途徑。最後,在回饋社會方面,救國團自99年起,開放各學習中心每期20-30人次之低收入戶免學費課程,平均每年有3,500位民眾受惠。
綜上所述,具有60餘年歷史的救國團,面對終身學習的潮流,知識經濟社會的來臨,在歷史與傳統的束縛下積極思索機構的出路與發展,展現了一個以創新為導向的經濟體系,雖然成效未見彰顯,也祝福救國團在服務青年人的特色下,走出嶄新的一頁。
【中租迪和】是租賃業的龍頭,也是我此次參訪最感興趣、最期待的單位。多年前曾經在一次人力資源專業培訓課程上遇過該公司的人資人員時,聽著這位夥伴在課程分享其人力資源相關制度的建置和整合運作方式,就深深覺得佩服與讚賞。沒想到,甫才坐定就看見優秀的學弟也是人資團隊的一員,更覺親切。再加上,負責簡報的人力資源部吳祉龍經理,為我們示範了一場具系統性、又充滿學理與實務的分享,深刻感受中租迪和在人力資源發展領域的扎實工夫。
吳經理首先引用相關研究結果談到中租迪和之所以開始投入e-learning建置的背景和原因,其中包含Cross & Rosenberg所說「非正式學習是職場中的學習主流」,以及ASTD提到「27.7%的正式學習由e-learning傳遞」。因此,中租迪和自2006年起導入e-learning,盼複製和提升組織競爭力。正如同吳經理所說:「學習者最關鍵的驅力來源,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吳經理本身也為了推動e-learning專案,參與150小時以上的off-job SD。應用於系統內涵的建置是在於提供內部同仁(也就是線上學習系統的學員)學習路徑與晉升路徑的全面資訊,讓學員不再只是單純接受切片切塊的學習單元,更讓學習者看到脈絡全局。同時藉由內部教育訓練體系的機制,引導學員從被動吸收進到主動學習(加強培育、深部智慧)的深度智慧(deep smart)移轉,從e-learning與實體上課開始,帶入KM學習、高層經驗分享、蘇格拉底詢問法的個案教學法、到直屬主管與輔導員的做中學教導。每一個環節都是精心設計且有理論基礎。除此之外,中租迪和突破本位主義,導入「業審雙修」的混成式學程,讓推廣客戶的業務人員和風險評估審查人員,能夠理解彼此的工作業務和角色立場,而在接獲工作任務時,能站在彼此的腳步來思索,不僅能節省了時間成本,也帶進了大筆業績。吳經理提到,就是這一套創新的業審雙修學程,讓中租迪和獲頒國家人力創新獎的殊榮。
認真說來,e-learning是許多企業都盼望能推動的學習方式,但卻非每一個企業都能展現果效。從中租迪和的分享,我看見人資人員在其中扮演了決定性的因素。中租迪和推動的制度和措施富涵理論基礎,給予成功推動的基本門檻;彈性與創新的建置方式,將其成功率向上提升。舉例來說,課程需求和課程滿意度調查是教育訓練課程推動的基本作為,中租迪和極有創意的設置一門虛擬課程,並運用課後的滿意度調查瞭解全體同仁的新年度課程需求,同時搭配企業活動進行抽獎活動,增加參與率。顯見其用心程度,中租迪和獲頒「國家人力創新獎」當之無愧。
【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成立於1971年,有著先知卓見的教育長,老早就指出終身學習與繼續教育的板塊是相當的,對學校的永續經營很有幫助,因著時任會計室主任順利取得董事會的認同與投資,發展至今,已是台灣地區大學推廣教育機構的標竿。
人們在工作之後會發現自己的不足,而大學作為財團法人,運用高教體系辦教育的格局,提供人們知識與學習的機會,有其社會功能的社會價值,也就是整體性的提升國家知識工作者的差異,是有助於國家競爭力的提升。這一點和以營利為導向的補習班是很大的不同。執行長開宗明義點出大學推廣教育與私人單位的補習班定位上的差異。我想是這清楚的組織定位與宏觀視野,帶領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發展為今日的成就。
從踏入推廣部的第一眼,就為其不同於傳統終身學習機構的環境所吸引,其中包含資訊數位的看板、色彩繽紛的內部設計、專業服務的學員櫃檯等等,正如同執行長所言,創新力是文大推廣的優點,且變革是需要設計的,是透過設計來配合。IT背景出身的他進一步指出,系統的建置支持了組織創新的作為,而不會受到缺乏續航力的限制,獲得的資源總是再轉投資進入系統的開發,為因應這龐大的需求,文大推廣部配置了50位的IT工程師。具體得成果展現於:第一,每間教室門口的互動看版,不僅提供了課程資訊,還能作為設備異常、環境整潔需求的通知,節省了維護的人力,提升的服務的效率。第二,落實了行動辦公桌的理念,藉由在電子看版上選定了辦公桌位置,後端的電話分機也隨之調整,並透過個人櫃子的巧妙偵測,能在看板上即時顯示是否有個人公文或信件,同時也設置內部VPN,讓大家同仁們能在任何地方完成80以上的工作。執行長強調,新生代知識工作者應該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組織有責任完成相關配套與環境建置讓同仁成為行動自由的知識工作者。第三,對學員的服務不單單是課程的提供,更進一步設置虛擬校園,把校本部的圖書館資源拉進推廣教育部,讓學員也能使用。
做為標竿的文大推廣部,每一點、每一面、每一步,都走在學習者的前面,更是遙遙領先同業。作為標竿的文大推廣部,並不以此為傲,停止前進,而是已經規劃進一步要與國際標竿標準接軌,進行美國中西部推廣教育系統的認證申請,不在於追求領先,先是謙虛的把各項指標視為自我的檢核。雖然在暴風來臨前參訪,學生收穫良多也佩服不已。
原以為在學校服務暑假期間可稍得悠閒,沒想到今年度因為承接校內教育部技質再造子計畫的彙整,再加上原先的業務內容,一路從六月忙到了九月底,總算可以慢慢解除公事家辦的無奈,斷斷續續未能完成的參訪心得,也終能在杜鵑強颱來襲的假期間完成潤述。回想暑假原該是三天兩夜的參訪行程,也因為蘇迪勒中颱來襲彈性調整為兩天一夜,雖然可惜,卻因此有機會即將前往「霹靂國際多媒體虎尾公司」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