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BEI-YUN WANG
2023-02-24, 週五 23:41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heory & Organizationa
Course name: Seminar o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Date: Feb. 24, 2023
Classroom: College of Education Hall Building 208 R
Department: Department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National Chung Cheng University
Instructor: Ming-Lieh Wu
Student ID: 810710004
Name: BEI-YUN WANG
The two major themes of this course are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heory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ulture. It begins with an introduction to the idea's development, branches, genres, and recent trends.
In theory: Learning organization theory is a branch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heory.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heory emerged in the 1960s, a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heory, in the late 1980s and 1990s,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heory with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perspective emerged.
As far as practice is concerne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s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s required to establish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s promote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distinguishes different levels of learning (single-loop learning, double and deuteron-learning) to understand the complexity and dynamics of changes in policies, objectives, mental maps, and structures and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Learning to learn is a lifelong process in which individuals adapt their learning.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humans need to know significantly across the different phases of their lifespan. Learning to learn is critical to success in the workplace and contexts.
BEI-YUN WANG
2023-02-24, 週五 23:24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heory & Organizationa
Course name: Seminar o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Department: Department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Name: BEI-YUN WANG
Student ID: 810710004
Classroom: College of Education Hall Building 208 R
Instructor: Ming-Lieh Wu
The two major themes of this face-to-face course are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heory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ulture. It begins with an introduction to the idea's development, branches, genres, and recent trends.
In theory: Learning organization theory is a branch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heory.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heory emerged in the 1960s, a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heory, in the late 1980s and 1990s,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heory with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perspective emerged.
As far as practice is concerne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s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s required to establish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s promote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distinguishes different levels of learning (single-loop learning, double, and deuteron-learning) to understand the complexity and dynamics of changes in policies, objectives, mental maps, and structures and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Learning to learn is a lifelong process in which individuals adapt their learning.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humans need to know significantly across the different phases of their lifespan. Learning to learn is critical to success in the workplace and contexts.
竹子與飛輪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理論的發展與內涵/組織學習文化的塑造
課程時間:2023.02.24(五)
課程地點:教育學院208教室
學系名稱:中正高齡所碩二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學號:610751011
學生姓名:梁雅琪
今天一上課,老師就開示了教育最重要的四個字。不是有教無類,也不是因材施教,而是「悟人子弟」。此「ㄨˋ」乃開悟的悟,不是耽誤的誤。師者,除了傳道、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是啟發學子,使其透過知識的涵養、生活的體驗來提高思考的層次,並經過內化吸收後體悟其中哲理。
我特別喜歡老師文章裡的一句話: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當「學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用。」這句話比起孔子所倡導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更多了學子自身的體悟。在台灣,從小學到大學的教育方式,幾乎都是學子接受知識的澆灌,追求的是知識的累積。到了研究所,老師開始要求我們要能獨立思考,透過閱讀文獻、書籍進行反思;在深度的思考之後,才有機會提升到「悟」的境界。然而,體「悟」了之後,要能應「用」在生活中、應「用」在工作上,才能不枉知識從累積到思考、到體悟,並昇華為智慧的種種歷程。
今天老師也以中正學長的身份,帶領我們於中正校園漫步。走進我常常經過,但從未踏進的清園。清園中有個名為「領航」的雕塑藝術,以花崗石和竹子的特性紀念創校校長林清江先生致力於教育的精神理念。看到這個讓我想起有名的竹子哲學。竹苗用了四年的時間才長了區區三公分,但在第五年開始,就會以每年30公分的速度往上竄升。世人常常只看到快速竄升的竹林,卻忽略了靜靜扎根的前四年。竹子有了穩定的扎根,才支撐得起後面的飛速成長。如同講義中提及的飛輪效應(Flywheel Effect),雖然一開始每一圈都轉得非常費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會白費。當越轉越多圈,輪子就會越轉越快,直到某一個臨界點,飛輪本身的重量不再是負擔,反而會創造出更大的衝力。
因此,組織學習雖然起頭不易,卻非常值得投注時間及精力。「一個人走得快,但一群人走得遠。」期待下一次的課程,向老師與同學們學習更多組織學習的精髓與奧義。
終生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課後心得
2023/2/22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課後心得
課程時間:2023/2/22(星期三)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ㄧ在職生(先修)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余孟憶
學生學號:112409504
今天是我唸碩士班的第二天,相較於前一日的不知所措,今天帶著期待的心來上吳明烈教授的第二門課程。學習『終身學習』這門課,『終身學習』是我來報考碩班的重要原因之一,透過教授的說明我了解到這門課程不僅蘊含深度的知識內容,1、深究終身學習的理論與思潮2、提升終生學習實務推展能力3、發展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能力4、掌握終生學習的國際發展趨勢及重要議題,而且吳明烈教授為了讓我們更深刻的了解終身學習的內涵、影響、發展、能力的架構、終生學習的規劃、實施策略進而結合社區學習及社區發展,安排了豐富的實務參訪希望透過前輩們的經驗讓我們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如何將理論和實務做最恰當的結合,很期待接下來每週豐富的課程內容。
組織學習研究課後心得報告
2023/2/21組織學習課後心得
課程時間:2023/2/21(星期二)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ㄧ在職生(先修)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余孟憶
學生學號:112409504
今天是我唸碩士班的第一天第一堂課,前一晚緊張興奮期待到睡不著,一早
抱著忐忑不安又期待的複雜心情進入教室,透過自我介紹的進行慢慢緩和情緒,也漸漸清楚這門課程學習的方向:
1瞭解組織學習的概念與理論
2探討組織學習的實務與應用
3運用組織學習的理論與實務
4發展組織學習的規劃執
也了解組織學習的目的:
創造促進組織學習➡️組織面臨問題➡️尋找解決方法➡️邁向永續發展
期待自己可以學會靈活運用組織學習
組織學習研究心得
課程時間: 2023年2月21日(二)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在職碩一先修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吳靜真
學生學號:112409503
今天是組織學習研究開學第一堂課,我非常的擔心無法適應碩班課程;在吳老師的說明及學長姐的自我介紹中;緩和我非常緊張的心情。
在這堂課可以培養的核心能力有:
終身學習研究能力。
終身實務推廣能力。
人力資源發展研究能力。
人力資源發展實務推廣能力。
學習社會的實踐熱忱。
課程的目標:
1.了解組織的概念與理論。
2.探討組織的實務與應用。
3.運用組織學習的理論與實務。
4.發展組織學習的規劃執行與研究能力。
在分配學習中我選五項修練之團隊學習;希望能完成自己的期望,也能跟同學們分享。
在課堂結束前吳老師分享終身學習五共;期許自己也是五共的成員之一。
五共:
共享.共學.共好.共樂.共憶。
感謝老師及同學們共享.共學.共好.共樂.共憶。
組織學習研究心得
今天是組織學習研究開學第一堂課,我非常的擔心無法適應碩班課程;在吳老師的說明及學長姐的自我介紹中;緩和我非常緊張的心情。
在這堂課可以培養的核心能力有:
終身學習研究能力。
終身實務推廣能力。
人力資源發展研究能力。
人力資源發展實務推廣能力。
學習社會的實踐熱忱。
課程的目標:
1.了解組織的概念與理論。
2.探討組織的實務與應用。
3.運用組織學習的理論與實務。
4.發展組織學習的規劃執行與研究能力。
在分配學習中我選五項修練之團隊學習;希望能完成自己的期望,也能跟同學們分享。
在課堂結束前吳老師分享終身學習五共;期許自己也是五共的成員之一。
五共:
共享.共學.共好.共樂.共憶。
感謝老師及同學們共享.共學.共好.共樂.共憶。
埔里哲學之道
課程時間:2023/1/15(日)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在職專班碩一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張媚筑
學生學號:111436509
今日走在哲學之路上,道路的兩旁,隨處可見正在美化自己家園的居民,他們樂在其中的心,讓社區更加幽美。
走在哲學之路的小徑上,邊享受芬多精,邊思考老師賦予的課題-《天下雜誌變局新人才》的讀後感,說實在的閱讀完後是既感嘆又羨慕,為何感嘆?因為我所處的學生時代,仍以單方面接受老師的意念為主,尤其國中時期,只有念好書、上好學校,其他一切皆不重要,曾因此認為其他不聽老師話,仍堅持參與社團活動的同學是很糟糕的學生,到了高中雖然課程變得多元化了,多了選修課,但是沒變的是依然是好學校在前,科系相較無關緊要,而且有時即便老師想協助同學探索,也因非專業諮詢師加上資訊不足,探索成效有限,對於目標相對模糊甚至沒有的人,在探索上只用「自己覺得有興趣」去尋找科系,會先落入科系的刻板印象的陷阱,然後是對於科系聯想的侷限,過去生活中可能沒有接觸過復健師,或曾接觸過卻忽略掉的放射師,更甚者誤以為讀法律系只能當律師,諸如此類的系所都會被刪除,最後由錯誤篩選所選出的系所,在老師給予建議前,可能就已經失去有效性了。
上了大學後,依分數獲得的系所,不但讓人對學習迷茫,也對未來職涯也迷茫,心中無助但卻無法獲得有效協助,直到出社會都仍在感嘆,在看到出現『學規師』-針對職涯探索提供專業諮詢的職人時,讓我感到羨慕,羨慕現在的學子有這樣的資源,同時亦替他們感到開心,現在仍有許多學生依循父母期望和狹窄的視野,掉入進退維谷的境地之中,有專業職人能夠伸出援手,幫助迷茫學子走出困境,真的是件非常棒的事。
在我就讀暨大終發所後,顛覆原有的『終身學習』概念,不再是離開學校或退休後的再進修,而是從出生到圓滿隨時隨地都在進行的;然後再看到108課綱所強調的自主性,教師從主導者變為啟發者;課程中、生活中也多出許多介紹各職業實際工作狀況和需要技能的資料和實地參訪機會;目前也有許多大學,以一年級不分系讓學生自由探索的方式,讓學生有更多的探索機會,這些轉變都在補足或增強,過往忽略的對於個人興趣與目標的探索,但是這並不是終點,因為仍有許多人,仍停在『終身學習』=『樂齡學習』的觀點,而這些人多已為長輩或父母,正是引領下一代的重要角色,若沒有上、下一致,遺憾還會存在,但我相信致力於傳授終身學習正確理念的吳明烈教授及其他大能們,以及像我們終發班受到啟發的種子們,加上學習節、學習型城市的開展,可以讓更多人領悟『終身學習』的真正意涵。
最後以泰戈爾的詩篇作結:
泰戈爾《用生命影響生命》 :「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為你不知道,誰會藉著你的光,走出了黑暗。請保持心中的善良,因為你不知道,誰會藉著你的善良,走出了絕望。請相信自己的力量,因為你不知道,誰會因為相信你,開始相信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