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終身學習的再概念化與理論分析
課程時間: 2025.02.26(三)
課程地點: 暨大櫻花樹下
學系名稱: 暨大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 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 廖朝龍
學號 113409501
在學校的櫻花樹依然盛開的季節,我們與老師一同坐在樹下,開啟了這學期的第一次「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課程。大家都充滿了興奮與期待,這場學習的旅程讓每個人都感到無比珍貴與激動。
老師課堂上提到:「學習是持續開悟、領悟與體悟的過程。」這句話強調學習的動態性與無止境的特質。終身學習不僅是知識的獲取,更是自我成長和覺察的過程。從「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的觀點來看,學習不再僅限於學術領域,它已經融入日常的工作與生活,這樣的思維將徹底改變我們對學習的認識。
這讓我反思,學習的意義不應該局限於課堂內的知識,它應該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層面。無論是與同學、同事間的討論,還是日常的體驗,這些都能成為學習的機會。我想學習不再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或完成任務,而是探索世界、成長自我的途徑。我們應該更開放地接受各種學習經歷,把每一次過程都視為自我提升的機會。
老師提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終身學習概念包含了時間維度(Lifelong Learning)、空間維度(Life-wide Learning)和深度學習(Life-deep Learning)。這些維度提醒我們,學習不僅限於正規教育,它涵蓋了我們的一生,並且貫穿了正規學習、非正規學習和非正式學習,這使得學習成為一個多維度的體驗。
終身學習的範疇遠超過我們通常理解的學術學習,它是一種全方位的生活態度,涵蓋了我們所有的學習方式,包括家庭中的教養、社交中的知識交流、工作中的專業成長等。
老師用「Learning is earning」學到就是賺到,學習本身就是賺取知識財,提醒我們學習不僅是知識的積累,它更是人生中各種帳戶的積累——包括知識帳戶、智慧帳戶、福德帳戶等。學習不僅能增加我們的知識和技能,還能讓我們的生命變得更富有、更充實。「生命中所有的遇見都是最好的遇見;所有的發生都是最好的發生。」這讓我們理解每一次學習的經歷,不論順境或逆境,都是值得珍惜的,因為它們帶來的啟發將指引我們的未來。
我想學習並不僅僅是為了獲得技能或知識,它其實關乎人生的豐富性和深度。每一次的學習經歷,無論是在順境中收穫的滿足,還是在挑戰中獲得的啟發,都使我更加充實和自信。學習的過程讓我的生命更為多元和有意義,這種富有的感覺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更多的是精神和內心的充實。
老師進一步指出,終身學習是一個實踐行動,必須有具體的行動力和策略才能在現實中發揮其作用。「學習型組織的發展,猶如凡鐵鑄成寶劍的過程,即使寶劍尚未鑄成,但也已非當時的凡鐵。」恰恰說明,學習過程中的每一次努力,都在改變我們自己,無論外界環境如何,學習的力量始終存在,並且積累成為未來成功的基石。
學習不應該停留在理論上,它需要具體的實踐和行動力。我相信每一個小小的努力,無論多微不足道,都將是我成長的基石。未來的挑戰和機會,往往是通過不斷積累和實踐的學習來準備的,我應該把這種學習視為一個長期的過程,而不是短期的目標。
後來我與大家分享了我們「終發的五共好學習」理念,以呼應今天的學習內容:
共學-就像我們今天大家在櫻花樹下的共同學習。
共享-透過與老師的分享和同學們的對話,我們共同交流彼此對終身學習的思考與見解。
共好-學習不僅是為了個人的成功,我們應該透過學習讓每個人都變得更好。
共樂-學習應該是快樂的,今天在櫻花樹下,我們體驗了不同的學習方式,並收穫了滿滿的啟發。
共憶-未來在某一天,我將這將是我終身學習旅途中美好的回憶。
今天的課程不僅讓我們更加了解終身學習的理論和背景,也讓我們反思學習與生活、工作、生命價值之間的關聯。終身學習不僅是知識的積累,更是讓我們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中持續調整自我,迎接未來挑戰的關鍵。這樣的學習不僅能使我們在職場上更加優秀,也能讓我們在人生的各個層面都能持續進步,成為更好的自己。
通過老師的講解,我明白了學習的真正價值,它不僅僅是個人能力的提升,更是使我的生命更加豐富和有意義的途徑。我將會在未來的學習中,將這些概念融入到日常生活,將學習視為一個持續的、全面的過程,不斷探索和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