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課程介紹+師生座談會暨迎新活動
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專題研究
課程單元: 第一週:課程介紹+師生座談會暨迎新活動
課程時間: 2022.09.13 (二)
課程地點:
學系名稱: 暨大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 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專題研究
授課教授: 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 潘彥榛
學生學號: 111409507
感謝學生會新任何會長精心策畫我人生第一次迎來師生座談會及驚豔的迎新會,經由系所教授介紹及勉勵,不僅增進師生之間情誼,在活動互助過程中拉進新生之間的友誼及互信感,每年都會有來自不同國家和文化背景的新生,藉由迎新文化,儘早適應台灣校園生活,人是群居的社會,有機會再學習再教育升了碩士班,除了提升能力及開拓視野外,90%以上的職場環境更重視團隊良好的人際關係,借以教授推手的影響力,建立良好學習的團隊,並促進學生合作與溝通能力,發揮所學知能,冀以終身學習與回饋社會 。
因是先修生很多規則都是由學長姐熱心引導及傳達寶貴的經驗,以能順利完成先修學程,感受到團隊的歸屬感,對學長姐良好學習文化,及對學弟妹的關懷以能繼續延續下去。引用老師的分享「與你分享的快樂,勝過獨自擁有,至今我仍深深感動,好友如同一扇門,讓世界(視野)變開闊。」
另有想法,「我們不一樣,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境遇,我們聚在這裡,秉著相同目標,時間轉眼就過去,這身後不散的筵席,只要是我們還在,群組不解散,前進吧,需要很大的勇氣,這片天,團隊一起撐起,更努力,將終身學習推展到遍地,好好的,珍惜當下學習的幸福。」人生無處不修練,兼顧自我情緒和心理健康,當別人需要幫忙的時候,能適時的伸出援手,成年人的默契很多是,你不理我,所以我也不理你,很多關係也就這樣淡去,願做個為善常樂的人,你我也都能被這世界溫柔相待。
終生學習者的核心素養及其養成
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專題研究
課程時間:2022.09.27(二)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專題研究
課程單元:第三單元、終生學習者的核心素養及其養成
授課教授:蔡清田/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潘彥榛
學號:111409507
心得:
自小在原住民鄉小學受教育,曾經歷1983年民間教育改革萌芽期,強制推行國語,講台語要罰錢的年代,重視文品、學歷、補教、權威式及菁英教育的目標,完全背離「人之所以為人」反思及自覺學習的教育目的,昔日常與鄰國的日本教育經驗談台灣教育改革。近幾年,各國以「共好」取代競爭的芬蘭教育制度,成為世界教育發展的典範,使不少教育專家和政策制訂者汲取成功經驗,台灣亦不餘遺力推動教育改革,建構以家庭教育為基礎終身「共學」型社會,及個人品格的養成。
感謝「共享」聽席蔡青田教授演講,及「共樂」中學習暨大「共好」的學堂,與同學獲取知識中「共築」學習態度及能力,「共憶」每一學期雁行團隊「共創」的影響力。文化素養不是一天造成的,經後天的環境成長,盼以台灣各城市及鄉鎮繼以在地永續發展之需要,邁向學習型城市成為國際終身教育指標。
第三單元:終身學習者的核心素養及其養成
課程時間:2022/09/27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
專題研究課程第三單元:學習者的終身學習核心素養及其養成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蔡青田教授
學生名字:賴美芳
學 號:111409521
首先感謝蔡教授清田 風塵僕僕來到埔里小鎮最高學府為大家演講“終身學習者的核心素養及其養成”。
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到十二年教改是師長們用青春歲月累積,祈許台灣的正規教育能與德、英等國媲美,在充滿幸福感的環境中學習。
正視各位師長為教育界的貢獻,我們能在其門下學習是何等的榮幸。
美芳在暑假期間:向老五老基金會申請經費,在社區開辦了長青行動教室之“美術畫冊”為期十二堂課,因有別
於之前長者們上的課程。
聘請到友情贊助自捷克 布拉格國家藝術學院 學成歸國的美學教師,讓長者們的視野開闊了。
我每每將課堂學習過程及作品,拍照分享到群組,長者們認不出是自己的創作,“只因太美了,不可能是我畫的”~笑聲隆隆,連家屬都感動不已。
原本只要收十五位學員,陸續加入達二十四位,課程尚未結束,長者已預約下一梯次原班學員優先入取。
學員們在歡樂聲中快樂學習,有些長者因時段因素無法參與,紛紛希望下梯次能改至早上時段,預約上課。
俊仲教師只要輕輕說聲:“您們怎麼不受教”,長者們又是一陣 哄堂大笑!
我看見了長者們渴望學習的心態以及教師用愛心地教學所呈現出的畫面,有心最美!
以上是我的分享!
共學、共享、共好、共樂、共憶!
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專題研究
課程時間:2022.09.27(二)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專題研究
課程單元:三、終生學習者的核心素養及其養成
授課教授:蔡清田/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呂佩招
學號:111409506
心得:
自己從高中開始一路在技職體系學習,也在不同領域中轉換。最後在二技投入屬於教育領域的幼保系,也修習幼教學程,畢業後服務於幼兒教育、安親課輔工作至今17年。教改之路永無止境,辛苦無它,就是希望我們的下一代在求學之路更順遂。
在國民教育發展的歷史中,最長的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強調學習知識;九年一貫課綱希望學生學會帶得走的能力;十二年國教課綱則是希望學生有素養。課綱只是一個硬體架構,規劃了課程學習的藍圖和布局,但素養則是啟動這個課程架構的軟體。
新加坡教育部長王乙康曾在公開演講時說:「時代改變太快,我們已經無法預測未來的世界需要什麼樣的能力,會有什麼樣的工作。但是我們可以教學生,養成終身學習的態度與能力。因為學習不是競爭,而是一種必須終身養成、覺得自己有所不足、時時要再進修的態度」,就與台灣一○八課綱的目標不謀而合。
教育學者福祿貝爾說:「教育之道無他,唯愛與榜樣而已」。很感謝自己的原生家庭父母在早期辛苦的年代裡,不只給予我們溫飽,也充分的陪伴與照顧,溫和有禮的做人處事態度更是我們為人子女的好榜樣。在求學、求職過程裡也幸運遇到許多學識豐富又指引我人生方向的好老師。願自己保有赤子之心,在陪伴孩子、學生的過程裡也能帶給他們幸福與愛,勇敢探索追尋自己美好的人生。
感謝清田教授蒞臨指導,豐富我對核心素養的認知,學校教育更應與終身學習環環相扣,讓我們的孩子在生活情境裡成為自主行動、社會參與、溝通互動的終身學習者。
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單元: 第三單元:成人教育學的發展源起與理論
課程時間: 2022.09.27 (二)
課程地點: A302 研討室
學系名稱: 暨大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 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 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 賴財賜
學生學號: 111409514
成人教育學的發展源起,讓我想到成人教育發展史上課的介紹方式或許方式可以應用在文獻回顧上。
各理論可以在資料庫上搜索到許多相關的文獻,搜索完的結果是從新排到舊,但我們在閱讀時或許可以從舊開始看起,這樣能形成對這個理論的歷史性理解。因為可以了解由誰在什麼樣的時代背景先提起? 為什麼提出來? 其中有什麼爭議或重大創新?整個理論演變的脈絡,其中的關鍵人物以及現情況。
此外,深信成人教育作為終身學習的一環,必定可以對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做出關鍵性的貢獻。
第三單元:終生學習者的核心素養及其養成
課程單元:第三單元:終生學習者的核心素養及其養成
課程時間:2022.09.20(二)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專題研究
授課教授:蔡清田/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劉漢民
學號:111409503
蔡清田教授從感恩開始,到結束都是感恩。
看了老師講的IMPM / International Masters Program for Managers.
把時程放在下面:五個模組在不同國家上課,光是跨五大洲跨文化跨領域,就是很棒的設計。
Program Schedule for Upcoming Cohort: Cycle 24
Module 1
THE REFLECTIVE MINDSET: MANAGING SELF / LANCASTER UNIVERSITY, LANCASTER, UK
Module 2
THE ANALYTIC MINDSET: MANAGING ORGANIZATIONS / MCGILL UNIVERSITY, MONTREAL, CANADA
Module 3
THE WORLDLY MINDSET: MANAGING CONTEXT / IIM BANGALORE, INDIA
Module 4
THE COLLABORATIVE MINDSET: MANAGING RELATIONSHIPS / YOKOHAMA NATIONAL UNIVERSITY, YOKOHAMA, JAPAN
Module 5
THE ACTION MINDSET: MANAGING CHANGE / EBAPE/FGV, RIO DE JANEIRO, BRAZIL
從這個專案回頭去看素養4.0,是知識(認知)、能力(技能)、態度(情意),整合起來的複合概念。
成人學習核心素養的學習目標,也是這樣的複合概念。
回到改善心智模式,自覺、分析、實務、合作到行動,IMPM也要花1.5年
台灣是個滿滿屁孩,小屁孩/中屁孩/老屁孩充斥的地方。
美是一種素養。
素養很難培養,因為沒有速成。
沒有速成,只有終身。
終身學習,學習終身。
勇敢挑戰,勇敢跨界。
老屁孩會走
中屁孩會老
小屁孩會長大
不再是苦不能苦下一代
而是,要讓下一代更美。
素養,一代一代。
第三單元:成人教育學的發展源起與理論
課程單元:第三單元:成人教育學的發展源起與理論
課程時間:2022.09.27(二)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劉漢民
學號:111409503
1.沒有理論的實務會導致錯誤,沒有實務的理論將成為空談。
大學畢業之後,一直在實務界工作,很多決策或執行來自於經驗法則。
但常常我的經驗、跟老闆的經驗、跟客戶的經驗、跟同事的經驗都很不同。
若沒以一個理論基礎來作為架構,有時候是很難對焦的。
有理論就可以透過經驗的分享來對話,重要是聚焦。
康德說「沒有內涵的思想空的,沒有概念的直觀是盲目的」
Thoughts without content are empty, and intuitions without concept are blind.
2.成人與兒童社會化的差異:成人強調動機,關心價值;兒童強調知識與能力,關心行為。
但是台灣在正規教育過程中,並不太討論動機,更不太討論價值。
所以我們仍舊困在知識與能力之間,文憑主義/菁英思維/名校迷思,都在這次的論文抄襲事件中清楚展現。
還是要回到人文思量,回到人本身,回到每個人的內在動機,關心價值。
3.學習遷移
專業是硬實力,人文是軟實力。
巧實力多了,人生也就充滿巧克力了。
跨界,就是另一種遷移。
但第一步永遠是建立專業。
所以,理論、內在動機、專業,成為一個現時代的成人,缺一不可。
成人教育學上課學習心得— 終身學習哲思慢步
成人教育的意涵與概念
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單元:
第二單元:成人教育的意涵與概念
課程時間: 2022.09.20 (二)
課程地點: A302研討室
學系名稱: 暨大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 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 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 黃幸寧
學生學號: 111409512
在路上⋯
我不是在咖啡館,就是正走在咖啡館的路上,這裡的咖啡館是終身學習,終於讓宇宙的流把我推到了這裡,堂而皇之的。
終身學習咖啡館館主明烈老師在午后陽光與風微醺之際,帶我們進入終身學習的大門,處處是生機盎然的禪,剛剛好我是臨濟宗的法脈,這一趟的哲思慢步讓我想念起我的師父也愛隨喜談禪、行禪、茶禪一味。
制教—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明烈老師用畢生所學的功力化為無形的運行在他的言說裡,他先引領我們看見圓形與方形的學校建築,在問答之間讓我們自我覺察自己的思維思考模式,了解自己的心智模式。
一個鮮活的終身學習人怎麼自我了解,發現自己的優勢,看見自己的亮點?
修煉自己成為兀 型人,有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的專業知識,連接這樣的專業,加上跨界、跨領域的學習與整合內化而成的競爭力。
這方圓之間,有宇宙裡最簡樸的真理,體會的多細緻深刻,就活得多自在—外圓內方,隨圓就方就無處不自得其樂。
讓自己活出這樣的終身學習人⋯
慢步在學思路上,我們看見桂花,老師介紹我們屬於暨大不同季節的繁花盛開,從色聲香味觸法,讓我們的六根共學,這一次的哲思慢步就如同在這花團錦簇下舉辦的茶席,也是一期一會的。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如果換成學習型組織的說法就是,如果我們一味的很努力,其實只是在用戰術上的勤勞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理論與實際的操作上的差距,就是修煉的功力了,老師在途中分享的故事中,有他在擔任學校學務長的幾則公案。
流浪狗變身校犬小天使、小鎮戲院裡學生被採訪時被記者過多調味之後的走味報導、協調化解動保人士與不小心教訓寵物貓過當與水果日報的差一點嗜血報導等等,我只聽過『系統思考』,知道系統思考是如來神掌的武功秘笈,卻不知道如何運用與實際操練,在老師的分享與他的破解中,聞到『系統思考』與管理心智模式進行深度匯談的味道。
那是一種運功於無形的『我真的什麼都不知道』,心中不斷迴盪著『阿彌陀佛』,當找不到任何形容詞來表達的時候,阿彌陀佛真的是萬用的好好用。
這一趟午后的哲思慢步,老師已經在幫我們『午供』—
供養我們他的五共,有邏輯思維進程的:共學、共享、共好、共樂、共憶。
團隊學習,蓬生麻中 不扶而直,生在叢林中的大樹,自然挺拔高直。
老師一邊帶著我們慢步一邊在幫我們調頻建立共同願景,我們學思走到福安宮,中間經過林下經濟,大樹底下好遮蔭,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遠,看得遠,版圖就會大,老師幫我們調頻,就是調整我們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也是我們生命故事版本,心智提升,生命故事版本就可以更新。
這一個午後,我們共同學習、共同分享也享受,我好你好大家一起好好,好好的氛圍就好共樂,什麼都是無常都會過去,共同創造的美好回憶可以為之後的人留下可供參考的足跡。
我們不小心的被老師植入『五共』。
時間是虛妄的這件事情,是腦子不好理解的事情,需要我們有機緣的體會感受,當這個世界講求效率速度的時候,一味的追趕讓我們失去了屬於自己獨特的調性,用舒服的自己來學習是不是比較可能終生學習下去?
世界愈快,心則慢⋯
在這一個午后,我們學習,我們無邊無際,也忘記了時間的這個感覺,加上喜悅就可以類比進入了心流的狀態。
我是一個共感人,如果沒有遇見我的師父,我可能沒有足夠的自我覺察照顧好自己,沒有照顧好自己就很難享受宇宙神聖的安排。
只要可以瞥見一絲絲的神聖,就知道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宇宙當中的深具意義的存在,這個下午雖然是老師在引領我們的哲思慢步,我自己卻是一直錯頻的連接到我的師父。
推廣終身學習最好的方式就是把自己活成五共人,沒有任何人可以抗拒一個樂於學習分享串連有形無形資源,開心快樂好玩的人。
願自己活出這樣的終身學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