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組織學習研究第一週
課程時間:2/18,2025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魏士翔
學號:113409504
心得:
第一週:導論。
第五項修煉前言讀後整理與心得:翻開前言立即令我印象深刻即為:「每個人生來本有內在動機、自尊、尊嚴、學習的好奇心,並且樂於學習。」但隨著人不斷成長,接觸從小到大所有組織(學校、社團、公司...)知識增長、經驗累積了,但上述的能力卻一點一滴被破壞殆盡。
另外提到:「企業要能持續適應不斷變動的現實,顯然需要建立新的思考和營運方式。」在高齡、少子化衝擊的台灣社會,無齡思維(Ageless Thinking)是打造「世代共融」工作環境一個可以思考的方向之一,但是要達到這樣的理想情境,必須跨越多少衝突?可能是年齡歧視、代溝或是無法溝通。「在衝突中互相學習」,每一個衝突對於組織與個人都是新的挑戰與機會、學習的機會。
終發所碩二魏沂茹
2025-02-21, 週五 23:33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課後研究心得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5/02/19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二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魏沂茹
學號:112409517 在第一堂課中,吳明烈教授為我們介紹了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的核心能力以及課程內容與目標。 老師明確地闡述了這門課程的四個主要目標:
1. 深究終身學習的理論與思潮,讓我們對終身學習有更深入的理解。
2. 提升終身學習實務推展能力,幫助我們在現實中能夠有效推動終身學習的理念。
3. 發展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能力,讓我們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並進行相關的學術研究。
4. 掌握終身學習的國際發展趨勢及重要議題,確保我們的學習視野與時俱進,了解全球終身學習的動向。
老師的教學方式非常尊重每位同學的意見,並鼓勵我們在課堂上共同討論、決定課程內容與上課方式。這樣的互動不僅增強了學習的參與感,還讓每位同學都能夠在課堂中發揮所長、提出想法。
此外,老師也分享了許多他曾經走讀過的地方,這些實地活動非常有趣,例如咖啡反思、坪頂大樟樹、汗漫書院和哲學之路等,還有地武廟等不同的文化場所。這些活動不僅拓展了我們的視野,也讓我們能夠更生動、具體地理解終身學習的實踐與理論。
這樣活潑且多元的上課方式讓我對未來的學習充滿期待,也希望能夠在這門課程中學到更多關於終身學習的知識和實務技能。
學生姓名:林建宏
2025-01-06, 週一 23:39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4/12/21(六)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專班(113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林建宏
學號:113436522
吳明烈教授所倡導的「三生有幸」與「五共人生」精神,深刻影響了我對終身學習的理解與實踐。「三生有幸」強調透過終身學習提升生活品質、生命意義與生計發展的同步提升,實現富有的人生。
自由時報論壇
在課堂上,與同學們共同學習(共學),分享彼此的見解與經驗(共享),在合作中共同進步(共好)。課堂活動充滿樂趣,讓我們在歡笑中學習(共樂),並創造了許多美好的回憶(共憶)。
這種學習氛圍讓我體會到,終身學習不僅是知識的累積,更是與他人共同成長的過程。每一次的交流與合作,都讓我感受到團隊的力量和支持。這種經驗將激勵我在未來的學習旅程中,持續實踐「五共人生」的理念,與他人共同創造豐富而有意義的生活。
總而言之,吳明烈教授的教導讓我深刻認識到終身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在這過程中與他人共同學習、共享成果的價值。這不僅豐富了我的知識,更提升了我的生活品質和生命意義。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課後研究心得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課後研究心得
課程時間:2024/12/21(六) 09:00-17:00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專班(113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趙文傑
學 號:113436502
一、學習收穫
這堂課程以「國際成人與終身學習發展趨勢」為主題,課程中介紹了終身學習的再概念化,包括三個重要的學習層面:終身學習(lifelong learning)、廣泛學習(life-wide learning)及深度學習(life-deep learning)。這讓我重新思考學習不僅僅是一種階段性活動,更是一種多面向的能力養成過程。
老師提到「Life-rich learning富有學習」,包括金融帳戶/學習帳戶/知識帳戶/智慧帳戶/健康帳戶/人際帳戶與福德帳戶等,厚德載物,有德才能有得,讓我聯想到個人技能的提升如何與職業發展、生活品質和自我實現相結合。
二、對國際發展趨勢的啟發
課堂中關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及國際成人教育會議(CONFINTEA)的介紹,特別是第七次會議提出的「馬拉喀什行動架構」,令我印象深刻。這一框架強調了創造終身學習文化的重要性,並為未來十二年的發展制定了路線圖。
此外,老師提到終身學習的六大國際發展趨勢,包括:
1. 積極培育終身學習者,強調個體學習意識的覺醒;
2. 深化學習型社會的實現,推動全民參與學習;
3. 普及學習型城市的發展,促進城市間資源的共享;
4. 建立專業人員培訓與認證制度,提升教育質量;
5. 提高經費投資,保障資源支持;
6. 形塑終身學習文化,讓學習成為生活常態。
這些內容讓我理解到,終身學習不僅是個人需求,也是一種國家與社會發展的戰略。
通過本次課程,我更清晰地意識到終身學習的重要性及其對個人和社會的深遠影響。終身學習是一種自我成長與實現的選擇,我希望未來能將學習視為生活的一部分,不僅提升個人價值,也為推動學習型社會的實現盡一份力。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課後研究心得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4/12/21(六)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專班(113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楊子嫻
學號:113436508
心得,
很多人一離開學校就會停止學習了。常常心有餘而力不足,想要精進但被忙碌的生活榨乾時間,在壓力下有了選擇而不是拿起一本書起來閱讀。「相遇是緣起、相識是緣續、相知是緣醇、相守是緣存」。今日老師提及的這段話,真的讓我超級有感,有緣來到暨大終發所算是很好的驗證,每堂課、每位老師、每位同儕、每件事情都像是一本本驚奇的書讓我閱讀著,永遠把終身學習視為第一優先。
在生活中學習,學習中讀書,沒有經歷人生,怎能讀懂書,當你書讀多了,生活感悟多了,社會閱歷多了,能夠讓人心胸豁達,去見識更大更燦爛的世界!
當然,學習並不只限於閱讀,持續透過不同的人事物不斷的終身學習,不斷的給自己的知識、經驗加碼,對自己的人生來說,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當積累的學習經驗越多,那麼遇到突發情況時,就越能提供的解決方案就越多。這不僅僅是對自己的工作有利,對整個人生也是有利的。我們的每一步,都在奠基我們的下一步,讓自己的人生一次又一次的拉開新的簾幕,讓眼睛看見更到更多元的世界,讓心嘆為觀止。
謝謝老師這學期的教學,打開了我看人事物的角度,收穫滿滿啊!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課後研究心得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4/11/30(六)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專班(113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楊子嫻
學號:113436508
心得,
在學習過程中,經常需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他人共事的合作,甚至是晚上時間也需和同儕交換意見。社區學習的理論與實務的主題算是我印象蠻深刻的同儕報告主題,這組同儕很努力在準備簡報從剪報內容可以感受到,所分享的到不是只靠著老師給的資訊來記憶背誦,而是知道自己要分享些什麼,
除透過整理相關理論與實務的脈絡外,也找了許多案例。在增強社區居民參與機會、學習法方式等都是充分利用了集體智慧,不僅提升個人能力知識水平,透過知識共享帶動社區,合作解決、傳承文化、老幼共學增建和諧氣氛,從小地方的改變,也成為知識傳遞者推動地方成為全民運動,使居民更加安居樂業。
也呼應了老師課堂中逤提及的,樂齡熱活,活得有熱情。
*有夢,讓興趣發揮
*要嘗鮮,永保好奇心。
*以赤子之心持續學習。
*如果我們都會老,那麼盡可能活得老,也活得好!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課後研究心得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4/11/9(六)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專班(113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楊子嫻
學號:113436508
心得,
機緣下,今日到了南投縣參與了「113年度終身學習暨學習型城市博覽會」。看到了社區大學的老師及學員的用心積極實踐家鄉永續發展,展現蓬勃生命力,努力開拓自己的認知,多嘗試、多出發、多學習,就有更多更多可能性。
同時這日也是我們這班在這裡的上課地點-水里。真的能深刻感受到當下充滿了讓人想沉浸於環境中。有學習的地方就是教室,讓自己跟學習同儕一起都有所表現,同時也傾聽他人的想法,透過可引起共鳴的情節課程設計中,也能在真實情境中練習,彼此在合作時互相補位,綜合每一個人分享的觀點角度,收穫學習。
課程中非常的精實,老師的專業授課、同儕的簡報與個別的分享能看不同的領域、能聽不同的聲音角度,創造了更大的學習效果且提高視野增加生活的豐富性。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課後心得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4/11/30(六)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專班(113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王宥程
學號:113436515
在這堂課中,我對「夥伴關係」與「策略聯盟」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夥伴關係,是基於相互認同和需求建立的支持型合作,例如學習小組中的同學互相幫助,共同進步。而策略聯盟則是一種資源共享的合作關係,例如學校之間共同開發課程或分享教育資源,藉此提升教學品質。這兩者在終身學習中的運用,不僅能促進學習者的成長,也能擴大學習機構的影響力。
課堂中,老師以實例說明夥伴關係的價值。透過互相支持和鼓勵,學習過程變得更加有趣且有效。例如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有夥伴的協助不僅能解決問題,還能激發新的學習靈感。而策略聯盟則更進一步,讓不同機構透過合作創造共同利益,例如共享圖書館資源或共同開發創新課程。這些案例讓我體會到,成功的夥伴關係和策略聯盟需要良好的溝通、互信以及共同目標,才能真正發揮效益。
此外,課程中提到的「槓桿效應」讓我印象深刻。老師形容策略聯盟就像運用槓桿,利用有限的資源創造巨大的改變。例如針對社區學習,我們需要找到切入點與著力點,結合社區的需求與問題導向,進而發展解決方案。
最後,我特別認同老師提到的終身學習理念。透過策略聯盟與夥伴關係,不僅能提升學習的效益,也能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這堂課讓我深刻感受到,終身學習並不拘泥於形式,而是在生活的每個角落都能找到成長與貢獻的機會。非常感謝老師和同學們的交流與啟發,讓我在課堂內外都獲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