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組織學習研究
2020-06-28
期末報告
學系:終發碩一班
授課教授:吳民烈老師
學生姓名:張春珠
學號:108409505
題目:泰雅族口述傳統Lubuw
◆緒論 :泰雅族的社會最早是沒有文字的,因此對於社群的規約(gaga)運作,歷史記憶與文化傳承媒介,便是以族先所流傳下來的語言,透過口語敘述或歌謠吟唱的方式來進行,這樣的口述傳統被稱為Lmuhuw。然而髓著社會文化的急遽變遷,Lmuhuw即興的存續深受族語活力與語用環境所牽動。Lmuhuw泰雅語直譯字面的意思是穿、引的之意,以穿針、引線的動作,來像徵特定的言說方式。
◆研究背景與重要性
研究背景:Lmuhuw 的學術研究成果不豐碩,多為採集記錄的資料。本文首先耙梳整理後,彙整與Lmuhuw 相關的全部資料,共計有58 筆。筆者以1989 年為斷限,分析前後資料的差異。其次討論近8 年來新興的Lmuhuw 的文資保存與傳習研究,從重要的計畫延伸到累積的成果,這是Lmuhuw 值得繼續耕耘的重要領域。最後以Lmuhuw表述的核心概念「遷徙」和音樂現象的分析來論述相關的研究成果。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目的:
1901年台灣總督府成立「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 1909年其設立「番族科」開展1909至1922年間台灣原住民族之調查研究與相關著作之出版。在此背景下,自1917年以來森丑之助、佐山融吉於泰雅族民族誌紀錄綜述中,於音樂歌謠、馘首、結婚之分項紀錄中,首度開始出現與Lmuhuw相關之簡述,更留下了提親時 (Lmuhuw ke’)特殊用語之短篇語料。然而此後七十餘年間與Lmuhuw相關之民族誌內容素材,或因不同研究者之目的的取向,而分別被零碎地採集、收納於民族音樂、語言學、口傳文學、族群分類與民族遷徙等範疇,唯名稱與全貌未能背認識與彰顯。
◆ 研究對象
泰雅族部落耆老
◆ 研究方法與步驟
一、Lmuhuw 的採集與記錄
二、Lmuhuw 的當代保存與傳習
三 Lmuhuw 的研究
泰雅族口述傳統Lmuhuw 的研究
〔摘要〕
泰雅族傳統社會對社群規約運作、歷史記憶、文化傳承,是以祖先的語言敘述
或吟唱的方式來進行,這樣的口述傳統被稱為Lmuhuw。隨著社會文化的急遽變遷,
Lmuhuw 即興的存續深受族語活力與語用環境所牽動。
Lmuhuw 的學術研究成果不豐碩,多為採集記錄的資料。本文首先耙梳整理後,
彙整與Lmuhuw 相關的全部資料,共計有58 筆。筆者以1989 年為斷限,分析前後
資料的差異。其次討論近8 年來新興的Lmuhuw 的文資保存與傳習研究,從重要的
計畫延伸到累積的成果,這是Lmuhuw 值得繼續耕耘的重要領域。最後以Lmuhuw
表述的核心概念「遷徙」和音樂現象的分析來論述相關的研究成果。
〔關鍵字〕泰雅族、口述傳統、Lmuhuw、遷徙
組織學習研究
2020-06-16 星期二 09:10-12:00
組織學習研究心得
課程地點:暨南大學教室A302研討室
學系:終發碩一班
授課教授:吳民烈老師
學生姓名:張春珠
學號:108409505
主題:電影「春風化雨」
「春風化雨」是1989年彼得-威爾導演的電影。是講述一間傳統學校的老師用反傳統的方法來教學生詩歌、文學、生活的故事。 羅賓威廉斯的代表作之一。他飾演基廷老師,回到母校教授他所喜愛的英國文學。第一堂課,他發現學生不愛上英文課,於是他發現出驚人之語把課本撕掉!並率先以身作法,學生很錯愕瞪大眼睛看著這個新科老師的怪異之舉,有的人高興的跟著他斯課本,有的人則不以為然。他活潑的教學方式,讓他的學生以不同的角度重新體驗文學的樂趣。而那群被啟發的同學們,開始追尋自己的天空,甚至效法前學長,組織「死詩人詩社」模黑出去朗詩、寫詩。校方一直對基廷老師教學方式有所爭議,後來,悲劇終於發生讓整個教學事件爆發到最高點。
這部片我喜歡基廷老師的教學模式,像我在教族語教學,現在部落的孩子也不說族語,我用諧音讓他們去記音、歌謠、遊戲是輔助,這些工具一年級至六年級的學生都非常快樂。這部片其中也有幾句讓我很感動,台詞這樣說「不管別人怎麼說,語言和想像的確改變世界。我們讀詩寫詩,非為它的靈巧。我們讀詩寫詩,因為我們是人類的一員,而人類充滿了熱情。醫藥、法律、商業、工程,這些都是高貴的理想,並且是維生的必須條件。但是詩、美、浪漫、愛,這些才是我們生存的原因。」
非常感謝老師,這學期最後一節課,讓我們欣賞這部片,裡面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
組織學習研究
2020-06-09 星期二 09:10-12:00
組織學習研究心得
課程地點:暨南大學教室A302研討室
學系:終發碩一班
授課教授:吳民烈老師
學生姓名:張春珠
學號:108409505
主題:知識管理
當代管理學大師杜拉克(P. F. Drucker)在「後資本主義社會」(Post-Capitalist Society)一書中曾明確指出,人類社會正處於一種變動的過程中,未來的社會必然不是社會主義取向,而是後資本主義社會,在此種社會型態中,知識則成為最具關鍵性的資源。以知識創造社會財富的觀點而論,人類已經歷了工業革命、生產革命與管理革命等三個階段,而在此過程中,知識的重要性與關連性則是與日俱增。在工業革命中知識的應用導致新產品與新工具的產生,這種工作類型的集中,明顯的展現在大型製造廠中;在生產革命中,知識與工作相結合,泰勒(Taylor)的科學管理是導致更效率與生產力的科學表現;而在第三個階段「管理革命」中,知識係與知識相聯結,其特徵為知識與專門知識的集中運用以及系統且有目標的解決問題,這也正是人類當前正身處的階段(Drucker, 1993; Nijhof, 1999)。
知識若依其性質,可區分為隱性知識(tacit knowledge)與顯性知識(explicit knowledge)兩大類。隱性知識係指難以透過語言及文字等外在形式表達的知識,此種知識係高度個人化且難以傳授於人。個人所擁有但難以言傳的技術、技巧及心智模式(mental model)等均屬隱性知識。而顯性知識則與隱性知識相反,係指可透過語言或文字等外在形式表達的知識,這種知識也就是可以分類編碼的客觀知識(Nonaka, 1998; Nonaka and Takeuchi, 1995)。而知識管理所要掌握的則是上述兩種知識的轉化與運用。在許多知識管理的相關文獻中,知識管理經常被概括性的定義為創造、儲存與運用知識以促進組織績效的過程。李勃維茲(Liebowitz, 2000:3)即認為知識管理是從組織的無形資產中創造價值的過程。知識管理並不是一項新的概念,它是一種以知識為基礎的系統、人工智慧、軟體工程、組織發展改良、人力資源管理與組織行為概念之綜合體。
知織管理沒有在書裡,真的很感謝今天報告的同學維豐與品惟資料很豐富,他們在準備報告時,跑去圖書館找資料並借四本有關知識管理的書,真的很用心。那我自己認為,我的知識管理是經驗的累積,在這幾十年當中我不斷的在學習,不管是什麼樣的角色,我都可以勝任。
組織學習研究
2020-06-02 星期二 09:10-12:00
組織學習研究心得
課程地點:暨南大學教室A302研討室
學系:終發碩一班
授課教授:吳民烈老師
學生姓名:張春珠
學號:108409505
主題:系統思考
第五項修練之系統思考:組織中常見有許多組織學習的障礙:侷限思考、歸罪於外、專注於個別事件、對緩慢的致命威脅習而不察,從經驗中學習而無法看出長期的循環,以及管理團隊的迷思,缺乏整體思考的主動積極,如何避免思考的局限導致組織學習的阻礙。彼得聖吉提出系統思考的方法,系統思考模式可以幫助看待個人、家庭、工作上乃至於解決全體世界問題的觀點。系統基模的繪製:藉由思考問題、問題相關要素/變數/可能行動,找出因果關係,思考其中的環路是增強或反向環路,並須考慮是否有時間滯延,以找出問題的槓桿解。
彼得·聖吉同時認為系統思考也需要有“建立共同願景”、“改善心智模式”、“團隊學習”與“自我超越”四項修煉來發揮其潛力。十分重視第五項修煉,並認為它高於其他四項修煉。少了系統思考,就無法探究各項修煉之間如何互動。系統思考強化其他每一項修煉,並不斷地提醒我們,融合整體能得到大於各部分加總的效力。《第五項修練》的核心是強調以系統思考代替機械思考和靜止思考,並通過瞭解動態複雜性等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高“杠桿解”。《第五項修煉》涉及個人和組織心智模式的轉變,它深入到哲學的方法論層次,強調以企業全員學習與創新精神為目標,在共同願景下進行長期而終身的團隊學習。
系統思考在我的見解,是在探討各種作用力之間的相互關係,把這種互動是為共通的流程。彥妮同學帶我們實作,以6頂思考帽的模式讓大家換位思考,五至六位同學一組,我們這一組題目是鄉下開一間結合文創的店,大家以自己抽到的顏色討論,我們的主題是泰雅族織布,討論至最後我們有了共識,配合縣政府文化局的活動,配合在地的節慶,讓大家了解台灣以多元文化被稱為福爾摩沙美麗的島嶼。在訓練自己的系統思考,對於一個領導者是很重要的,理想上員工也能提昇到系統思考,對於企業的發展肯定有很大的幫助。
組織學習研究心得
課程時間:2020.06.16
課程地點:暨南大學教育學院A302研討室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黃佳慧
學 系:終發碩一
學 號:109409504
課程心得:
學期的最後一堂課老師選了與組織學習相關的電影,片名是「春風化雨」。
電影內容故事大略為頓老師回到母校教授她所愛的英國文學,但母校是一個講求嚴謹、紀律的學校,學校的四大信念為:傳統、榮譽、紀律、信念,而基頓老師的教學方式及理念打破了學生既有的想法及觀念。第一堂課老師帶大家站在走廊上讓同學唸了一段詩,當學生還在嘻鬧的氣氛中時,他要全班思考為什麼詩人這麼寫、然後煞有其事的要大家去看老照片。他說:「因為世事無常。不論你信不信,在場的每一個人有一天都會停止呼吸、變冷、然後死亡,就像照片中這些學長。讓我想到我在書裡看到的這句「有些人三十歲就死了,八十歲才下葬」,老師要同學自己去醒悟生命的老死,思考自己要的是什麼,在嚮往中認識傳統,而非從規範中承擔傳統。下一堂課老師要學生撕去教科書上死板的詩論序文,要同學明白人類充滿熱情,但是詩是熱情、浪漫還有愛,而不是盲目的尊崇規範。第三堂課老師請同學站在桌上,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讓他們明白我們必須時刻用不同的眼光來看待事物,當你認為知道某件事時,必須在以不同的角度看它。最後一堂課,班上聚集在中庭,藉由走路的步伐來來認識群體。結局雖然是勇於追求熱情的學生選擇結束生命,老師因此成為代罪羔羊遭到解雇,但因為這樣的用心教學反而訓練貴族學校的學生獨立思考、了解自己真正志向的能力。故事的結尾在他即將離去時,一位原本內向、害羞的男同學,經過掙扎後仍然勇敢的站在桌上向老師致敬,隨後其他同學陸續跟進,課堂上的新老師也難以阻止,這一刻的基頓老師也能欣慰的離去了。老師雖然離開了這間教室,但留給學生的影響是長遠的,不管是學習的方式或是思維及人生態度,大家都不在沉默,勇於表達自己的聲音,更不在壓抑自己,勇敢的探索夢想;「不管別人怎麼說,語言和想像的確能改變世界。」這部電影的深 遠含意真的後勁很強,很值得一看再看。
組織學習研究
2020-05-30 星期二 08:30-18:00
組織學習研究心得
課程地點:暨南大學教室A302研討室
學系:終發碩一班
授課教授:吳民烈老師
學生姓名:張春珠
學號:108409505
主題: U行理論經要(∣、∥)
組織學習方案規劃(∣、∥)
世界咖啡館(World Café)的概念與應用(∣、∥)
課程心得:
第一次參加這次研習會,老師先介紹成員由三個班所組成,有中正成教所博班、暨大終發碩班與專班的同學,也讓我們自我介紹,讓大家互相認識。老師說今年很不一樣的是摸彩,摸到的禮物要以這一天學習連結心得分享。三個班,老師安排報告主題與實作活動帶領方式。
※第一階段,「U型理論精要」有中正成教所博班學長姊帶來的,讓我見習到什麼是專業,學長姐他們好厲害,他們的專業知識經由深入淺出的說明,透過他們的ppt圖示代替眾多文字,很容易領悟書中的奧妙,我自己看了這本書是懂非懂,學長姐帶領我們實作,分組用通心麵、棉花糖比高度,在這活動策略團結力量大。
※第二階段,暨大碩專班同學的組織學習方案規劃報告,三位報告的同學穿著不一樣,代表三位同學報告內容有三部分,同學讓我們了解,提升組織學習的方法與方案規劃的管理過程應掌握的重點,分組實作我們這一組是社區,怎麼去打造優質的社區,讓在地特色連結文創,吸引年輕人回鄉服務。
※第三階段,暨大碩班帶領的世界咖啡館,五位同學一組選出一位桌長,在各自桌長的駐守中,經由同學們一次次的移動分享,給予相當多的意見回饋,達到異花授粉的作用,產出相當多有意思的點子,第一次的經驗,也可以玩的不亦樂乎 。
最後老師精心安排的摸彩,每個人都好期待,我抽到的幸運號碼12號桌遊,正好,開民宿的趨向,民宿要準備多樣的桌遊,讓遊客有親子互動的活動。今天非常感謝老師的精心策劃,也讓我們有機會與三班的學長姊、同學一起共學、共享、共好真的太棒了。
組織學習研究
2020-05-26 星期二 09:10-12:00
組織學習研究心得
課程地點:暨南大學教室A302研討室
學系:終發碩一班
授課教授:吳民烈老師
學生姓名:張春珠
學號:108409505
主題:團隊學習(team learning)
彼得·聖吉第五項修練之團隊學習:團隊學習是指一個單位的集體性學習,它是學習型組織進行學習的基本組成單位,便於單位成員之間的互相學習、互相交流、互相啟發、共同進步。團隊學習是發展團體成員整體搭配與實現共同目標能力的過程。團隊學習對組織與個體來說是雙贏的選擇,也是雙贏的結果,更是一種新型態的組織學習方式。
1.團隊學習的修練要從深度匯談開始:懸掛假設、視彼此為意見不同的伙伴,要有能掌握深度匯談的輔導者,輔導者需有進行探詢與辯護的技巧。
2.深度匯談的過程:提出假設、聆聽他人假設、審視修正假設以及提出新的假設。而討論是求「同」,深度匯談則是求「異」。
3.深度匯談可展現個人思維的獨特性,藉機觀察自己的心智模式,有助於產生新點子,更可讓團隊激盪出火花。
4.深度匯談的目的是超越任何人的見解,而非贏得對話。組織學習中希望透過深度匯談,團隊參與者可以互相幫助,覺察彼此思維中不一致的地方,因此,集體思維才能愈來愈有默契。最終所有人能更全面的理解重要議題的真實樣貌。如同跨校組織學習研修會中世界咖啡館的操作便是一種深度匯談的概念實踐。
今天來到OLD咖啡館學習,學習老闆的經營理念,Coffee Reflections O.L.D.咖啡 反思工作室,具有匠師精神的咖啡,老闆與我的小女兒在埔里社大教課,授課內容是他們最熱愛的專長,老闆的理念是,一個人對於一件事物的熱情可以到什麼地步,絕對可以從Dino Lai的眼裡看見他在訴說咖啡時,燃燒著的熾烈火光,包含了對咖啡的癡迷和狂熱。老板他低調樸實、卻依然牢靠的堅持。因為狂熱的嚮往咖啡,回到故鄉老家開設工作室,灰色的水泥牆與吧檯一體成形,粗獷中帶著簡樸。我與老闆分享我的民宿,老闆說他很喜歡山上,而且他有很多原住民朋友,因為是軍人退休,原住民的年輕人也有很多是軍人,在我們紅香部落就有很多他的朋友,很高興老闆願意與我連結,一起共同開創新的事業。
組織學習研究
2020-05-19 星期二 09:10-12:00
組織學習研究心得
課程地點:暨南大學教室A302研討室
學系:終發碩一班
授課教授:吳民烈老師
學生姓名:張春珠
學號:108409505
主題:共同願景的塑造與經營
記得一部取材自羅馬奴隸鬥上的電影,名叫「萬夫莫敵」(Sparracus)。斯巴達卡斯在紀元前七十一年領導一群奴隸起義,他們兩度擊敗羅馬大軍,但是在克拉斯(Marcus Crassus)將軍長期包圍攻擊之後,最後還是被征服了。在電影中,克拉斯告訴幾千名斯巴達卡斯部隊的生還者說:「你們曾經是奴隸,將來還是奴隸。但是羅馬軍隊慈悲為懷,只要你們把斯巴達卡斯交給我,就不會受到釘死在十字架上的刑罰。」在一段長時間的沈默之後,斯巴達卡斯站起來說:「我是斯巴達卡斯」。然後他隔鄰的人站起來說:「我才是斯巴達卡斯」。下一個人站起來也說:「不,我才是斯巴達卡斯」。在一分鐘之內,被俘虜軍隊裡的每一個人都站了起來。這個故事是否虛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帶來更深一層的啟示。這個故事的關鍵情節在於,每一個站起來的人都選擇受死,但是這個部隊所忠於的,不是斯巴達卡斯個人,而是由斯巴達卡斯所激發的「共同願景」(shared vision);大家共同願望的景象一,即有朝一日可成自由之身。這個願景是如此讓人難以抗拒,以致於沒有人願意放棄它。
發自內心的意願「共同願景」不是一個想法,甚至像「自由」這樣一個重要的想法,也不是一項共同願景,它足在人們心中一股令人深受感召的力量。剛開始時可能只是被一個想法所激發,然而一旦進而發展成感召一群人的支持時,就不再是個抽象的東西,人們開始把它看成是具體存在的。在人類群體活動中,很少有像共同願景能激發出這樣強大的力量。
老師常跟我們說大家想要創造什麼?我們每個人都有願景,相信大家有共同的目標、共同的願景,大家心中或腦海中所持有的意象或景象,共同願景也是組織中人們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會創造出眾人是一體的感覺,並遍布到組織全面的活動,而使各種不同的活動融匯起來。兩位同學報告,除了課文的理論還帶我們實作,也分享了自己的願景,同學們大家一起築夢吧!有夢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