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終身學習課堂心得
課程時間:2020.11.29(日)
課程地點:中科104教室
學 系:終發碩專一年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李丹妤
學 號:109436520
課程心得:
今天對『內在學習動機』,特別有感觸。往往能成就精彩的生命價值者,都是擁有強大的內在學習動機的終身學習者。
去年(2019)為了鼓勵據點長者『熟齡人生猶有可為』,收集了一些國內外案例,並製作成PPT和長者分享。其中,96歲的少女Phyllis Sues(2019)讓我印象最為深刻,她的名言『人生任何時候開始,都不晚,只要你想』。Phyllis是以一名職業芭蕾舞演員退休,50歲成立了自己的時裝品牌,63歲成為一名空軍飛行員,70歲精通義大利語和法語,82歲學空中鞦韆,85歲學跳傘,93歲學跳繩!她的好奇心與精力,打破一般人對年齡的設限,任何時候學習對她而言都毫無障礙。
在正規學習方面,若一個孩子能在沒有外在框架束縛的環境下,盡情快樂地學習和發揮,每個人都將有無限可能!
我們應該反思為什許多優秀的人才在台灣僵化的體制下不能見容,反而到了美國可以成為蜜雪兒的總統就職典禮禮服指定設計師吳季剛,成為參與迪士尼動畫製作的插畫師劉大偉;而好不容易擠進體制內最高學府的孩子,卻輕生殞命。期待欲以『適性揚才』培養孩童勇於『自主探索』為願景之一的台灣教育108課綱,不只是美麗的藍圖,更有具體的配套措施來落實教育百年大計!
終身學習課堂心得
課程時間:2020.11.14(六)
課程地點:中科104教室
學 系:終發碩專一年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李丹妤
學 號:109436520
課程心得:
師云『發表是吸收的利器』,真理也!不論經由簡報製作發表,或戶外教學臨時指定題目的口頭發表,雖然當下很挑戰,但課後會留下深刻印象且還說得出內容的,就是自己發表過的內容了!
在歐盟提出終身學習關鍵能力中,自己很有感於『外語溝通、數位能力、批判思考和創業家精神』四點。拜科技之賜,現今不同文化間的互動已是常態,而國家的競爭優勢將取決於外語溝通和數位能力,以台灣來說,想要與世界無縫接軌,應打破舊固,全面實行雙語教學、學習漢語拼音,甚至改用西元紀年;正規教育中更應該訓練思考批判,允許對人事物提出多元角度的看法,而不再是背誦標準答案,套用僵化的價值觀,如此才有能力面對瞬息萬變的世界;有了批判思考能力,才能發現問題,進而提出解決方案改善效能,這是個人、組織、國家(尤其公部門)都很需要的創業家精神。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0.11.29(日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0.11.29(日)
課程地點:中科104教室
學系: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陳歆儒
學號:109436510
課程內容中提到「終身學習節」。
「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教育部已在87年公布,並宣布當年為終身學習年,歷經這麼多年來,終身學習理念及實踐,逐漸普及於社會大眾。
歐盟更在推廣終身學習時,訂定一個年度亮點主軸,以此重點軸心。
對於芬蘭在成人學習週提出以「教育:未來的投資」為主軸,強調不斷更新知識與技能的重要性,以因應快速變在遷的社會與就業市場的需求。
讓我想到教育亦影響個人特質養成,而個人的特質也影響著未來的各種發展,包括求學、求職、就業適應…,進而了解台灣在推廣終身學習節中,應該更加深化推廣,並加以宣導行銷,甚至結合節慶活動,廣宣到各年齡層,讓大家更加體認終身學習的必要性,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台灣若借鏡國外經驗,訂定年度主軸,每年訂定計畫逐步以此主軸推廣,例如網絡連結為主題,進而衍生新科技的議題討論,如何藉由新科技多運用在教育學習上,並執行成效評估,加強創新力,定能更期待終身學習的效益更發揚光大。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0.11.14(六)
課程地點:中科104教室
學系: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陳歆儒
學號:109436510
課程內容中提到「異質性團體」。
在除了工作領域中,現在我多了一個身分,就是學生,在專班裡上課,除了需要應具備與他人建立良好關係的能力,更需要透過團隊合作的努力,一起面對課程上遇到的挑戰,另在工作與學業間的時間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班上有學術界的老師、業界的業務…,在大家背景、特質均不相同的團體中,互相學習,相互補助,相互激盪,這些有前瞻性之作為,在老師的帶領下,使同學們的各項潛能慢慢充分發揮,我感受到自己心境的不同,不再只有工作,有了換位的思考與成長,讓自己具備更完善的思考邏輯成就學業。
老師不好意思!今天課堂上老師說要多看同學們的心得,上來網站瀏覽後,我才發現我上一堂課的心得沒有存檔好,現在補傳,謝謝老師!
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
課程時間:2020.11.24
課程地點:A 302研討室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學系:諮商心理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碩班
授課教授:吳明烈
學生:王素貞
學號:109409514
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
人終其一生都在學習,組織學習首次出現(1953年)Simon;其次組織學習正式成為一門理論在(1960年)由(Argyris & Schön)所提出的組織學習;彼得、聖吉出版組織型學習一書在(1990年)。杜威曾說「學習」即是「經驗持續的重組與改造」。
組織學習基本概念:組織進行學習與組織促進學習。學習的意涵:透過持續性且有效的學習,組織學習對象可分為:個人學習、團隊學習、組織學習。組織學習層次而言:有單環學習、雙環學習、個人學習。學習型組織五大要素:
1.有效地學習途徑以具體的措施
2.終身學習的習慣
3.激發個人生命潛能並提升人生價值
4.形成良好的組織氣候與組織文化
5.促成組織順應變遷與永續發展
Peter M Senge在《第五項修練》中以系統思考為組織架構,再利用 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團隊學習四項核心修煉貫穿,使組織更精進,功能更提升,另有第六項知識管理,增進組織學習效能有1.知識獲得2.知識儲存3.知識分享4.知識創新5.知識應用。
而組織學習是促使組織不斷創新與改善,進而成為實質的學習型組織。解決組織所面臨的問題,提升組織創新與應變能力,促進組織成員與整體組織的發展。《吳明烈 2005 組織學習以學習型學校》
最後實務透過Kahoo幫大家總整理以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為架構,透過遊戲讓我們的學習樂在其中,豐富的內容與趣味性,讓課堂充滿怡悅的歡笑聲
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祖師
課程時間:2020.11.24
課程地點:A 302研討室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學系:諮商心理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碩班
授課教授:吳明烈
學生:王素貞
學號:109409514
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
人終其一生都在學習,組織學習首次出現(1953年)Simon;其次組織學習正式成為一門理論在(1960年)由(Argyris & Schön)所提出的組織學習;彼得、聖吉出版組織型學習一書在(1990年)。杜威曾說「學習」即是「經驗持續的重組與改造」。
組織學習基本概念:組織進行學習與組織促進學習。學習的意涵:透過持續性且有效的學習,組織學習對象可分為:個人學習、團隊學習、組織學習。組織學習層次而言:有單環學習、雙環學習、個人學習。學習型組織五大要素:
1.有效地學習途徑以具體的措施
2.終身學習的習慣
3.激發個人生命潛能並提升人生價值
4.形成良好的組織氣候與組織文化
5.促成組織順應變遷與永續發展
Peter M Senge在《第五項修練》中以系統思考為組織架構,再利用 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團隊學習四項核心修煉貫穿,使組織更精進,功能更提升,另有第六項知識管理,增進組織學習效能有1.知識獲得2.知識儲存3.知識分享4.知識創新5.知識應用。
而組織學習是促使組織不斷創新與改善,進而成為實質的學習型組織。解決組織所面臨的問題,提升組織創新與應變能力,促進組織成員與整體組織的發展。《吳明烈 2005 組織學習以學習型學校》
最後實務透過Kahoo幫大家總整理以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為架構,透過遊戲讓我們的學習樂在其中,豐富的內容與趣味性,讓課堂充滿怡悅的歡笑聲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0.11.14(日)
課程地點:中科104教室
學系: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盧冠伶
學號:109436517
(一)OECD對終身學習的要點分為五大項目:1.回流教育2.知識經濟3.知識管理4.學習經濟5.數位落差;數位落差一開始的解釋為「不同性別使用數位科技的分歧」到衍生數位機會-強調均等提供的機會、數位包容-提醒了資訊落差不應因教育程度、性別、年齡或居住地而產生、數位融入-說明使用程度的重要、是否與生活結合。
第四組的報告最後提到了,在資訊爆炸、時時刻刻皆可學習的年代,選擇資訊變成我們首要學習的目標,學習如何選擇或取用我們需要的資訊,而非大數據提供給我們的資訊。
(二)終身學習關鍵能力的內涵: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OCO)五大關鍵能力、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三大層面九項關鍵能力到歐盟(EU)八大關鍵能力都強調學習最終應回歸到個人終身學習關鍵能力的培養,以促進個人發展與社會進步。課程最後介紹了上述國際組織觀點相互交融後產生五項層面28項具體能力。了解28項具體能力後,發現回應了先前課程提到"學習就在生活中",各項關鍵能力可以適用在各個面向,如:工作、人際、學習…。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0.11.14(六)
課程地點:中科104教室
學系:109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劉佳惠
學號:109436512
本周課程主題「終身學習關鍵能力的內涵與發展」。並由威良、宜珊、霈穎導讀「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推展終身學習之介紹」。所包含的概念有:回流教育、數位落差、知識經濟、知織管理、學習經濟。我對「回流教育」有較深的體悟。回流教育的思想是1969年由瑞典教育部長波爾莫(O. Palmeo)所提出,認為教育不可能一次完成,人在從事一段工作後,應重新接受教育,形成教育-工作-休閒的循環模式,以代替傳統的直線式生活型態。(國家教育研究院)。在大學畢業10幾年後,有感於腦中的知識早已不符合職場所需,該是重回學校進修的時候了!重拾起書本,感觸大不同。有了工作經驗的歷練,身份也由單純的社會新鮮人轉變為人妻、為人母。同時要兼顧家庭、工作、學業,真的蠻辛苦,也還在摸索著要如何兼顧這三方面。我已踏在夢想的道路上,只有一步步往前走,心裡反而踏實。
另一主題: 知識管理的架構。Gilbert & Cordey-Hayes (1996)所提出,取得、溝通、應用、接受、同化。知識管理不單是資料收集,重點在於知識的分享。知識的流失(離職員工帶走的智慧財)是比生產設備耗損更為嚴重的一件事。我認為知識的分享很重要。在過去任職過的公司,主管要我們針對自己的職務內容做成SOP,例如我擔任業務助理要key 訂單、處理退貨、盤點庫存…這些工作事項每一步驟、系統畫面都要詳細寫出來,主要是讓完全不會使用系統的新人,可以看著SOP完成所需工作。我們還會一起討論哪裡需修改、還會遇到什麼問題,因此完成了許多SOP,這樣做就是知識的分享,也要大家不藏私才能做到。
走動式教學,我們走到中科附近的土地公廟,大家分享著「終身學習關鍵能力層面與內涵」: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事、學會發展、學會改變。歐盟在闡述終身學習關鍵能力時,明確指出能力應涵蓋知識、技能與態度三大面向,
各項能力的培養均可透過學習歷程持續發展之。「做中學,學中做」,每一次的走動式教學,都讓我們在大自然中得到更多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