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成人教育學研究課後心得
課程時間:2020.09.29
課程地點:A302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學 系:諮商心理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碩班
姓 名:黃佳慧
學 號:109409504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的發展源起、背景與範疇
課程心得:
課程開始前我們分享這周的生活經驗,其中對於同學在職場遇到的問題「新住民的文盲掃除」特別覺得有意思,大家提出各式各樣的建議,個人觀點、職場經驗分享等,我的想法是除了從政府行政面給予支持也需要新住民與小孩共學以及保持著生活即教室的態度,最後老師的建議是從需求面出發並且使新住民得到收穫才能保有熱誠,資源靈活運用才能發揮價值,使推動的政策、理念,才能發揮綜效而不是好笑!的確,任何事情都需要動機,每個人都應該學習運用資源,而不是請別人幫忙爭取資源,使自身成為自燃者的概念是很重要的。任何一個場域都需要培養人才,而人才要自立自強才能延續,願意為自己關心的事情付出行動、發揮影響力等,運用在家庭、社區、學校或是國家裡面亦是如此。接著我們討論到了社區大學與學習型城市,大致來說社區大學與學習型城市概念相通但不相同,例如水沙連學,藉著資源整合使地方文化以及在地文化知識連結起來成為水沙連學,就是學地方的意思;地方創生Placemaking
地方創生在於建構與培育人與所在環境的相互關係。通過廣泛且專註地經營地方品質,打造地方城市的共用價值、社區能力、跨領域合作。而我們要如何賦予文化意義呢?文化的傳承就是答案,學習是不離人間生活,賦予文化新時代的意義,文化才能活起來,進而使地方環境永續並且活絡在地產業;「文化是一個組織的靈魂」由自我導向學習理論(做好自己的學習管理、達成學習目標),從認識到認定以至文化價值的持續深化,當我們進入到社會場域才能了解自己專業能才發揮的價值。
課程中有兩則小故事讓人省思,第一則是蘇格拉底被老婆潑了一桶水,發揮機智說:「我就知道打雷之後會下雨。」第二則是康熙的三杯酒,第一個杯酒代表孝順、行孝,第二杯酒代表對於同事夥伴以及被服務的人的感謝,而第三杯酒敬以他為敵的人,並感謝他們的激勵。透過小故事讓我省思人生的確不是得到就是學到,一個人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鍛鍊自己逆增上緣、創造更好的格局,沒有原石的阻擾怎麼會有浪花呢。成人教育就是培養開闊的胸經,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每個人活在我的世界以及我們的世界,除了自己的目標即理想,也需要顧及他人的想法、需求或是共同價值觀、規範等,所以生活有三動,運動、腦動、互動,活動、活動要活就要動,我們不像貓頭鷹可以旋轉自己的頭,但透過生活上的反思、教育等等方式都能使自己軟實力加上硬實力,結合變成巧實力,使之創造人生的巧克力!讓自己成為K型社會裡面受惠的對象。
成人教育研究
時間:109.9.29
教室:302研究室
老師:吳明烈老師
學生:林珮瑜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成人教育學的發展源起與理論
社區學習的經費補助方式,從鼓勵型轉成競爭型-擇優而做。政府給予的經費,如果缺少積極性的動機,資金如何使用,沒有整體性的運用,錢無法發揮好的成效。學習城市三方的經費來自於:中央政㾈,地方政府,民間資源(企業捐資-帶入活水,與企業理念結合),如何讓每一分錢發揮效益,有時候企業給予的資源會更多。如果有需要,願意自己出來爭取,要當自燃者的角色,才能持續不斷的前進。找到對的團隊,對的人,做對的事,才能經費發揮最大的成效。
新住民討論:
學語言,包括了背後的文化。語言能力和生活能力,沒有問題,但識字能力有問題。從需求面出發,參予有收獲和成長。而終身學習在地方創生扮演的角色,賦與新的意義與生命。
社區學習的典範,籃城書坊-埔里,學習據點,是很好的示範。在文化傳承的過程中,背後有許多的歷史,讓學習不離人間生活。
自我導向的學習:
文化是組織的靈魂,在一個人進入組織時開始談,不斷深化。談企業的願景,目標,從認識到認同的過程。人才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能賺錢,還能創造意義。就算做同一件事,但每個人的理念不同,創造出來的層面就不同了。而知識與智慧是不同,讓知識深入自己的內心,內化成自己的東西,才能深化成為生活智慧。
國際學習,國際文化的交流,國際友人的意義,是鼓勵學生接觸,認識不同國家的人,不同的視野。人生,不是得到就是學到,跌倒就爬起來,人生的不順,是為了創造更大的格局,看到困難背後的希望,擴展自己的視野,才能有更多的看見。
逆增上緣:用負面的方式來面對,但人生可以有更多的成長。沒有岩石的阻擾,哪來美麗的浪花。康熙的三杯酒:一杯敬孝莊皇后(懂得感謝長輩),二杯敬文武百官(同事,及服務對象),三杯敬敵人(對自己不好的人,成就善的循環),對上、對外、對內,學習看到不同的角度,修錬自己,才能有更多成就。
讓喜歡學習的, 樂在其中,縮小社會階層的差距,了解潛在學習者的需求,完成需求評估。老年:運動,腦動,互動。要有生活支持體係,人離不開群體,同時活在「我」及「我們」的世界。人的心理,比地理重要,不斷強化心理的質量,讓生活更有品質。
成人教育學的發展起源與理論
課程:成人教育學研究心得-成人教育學的發展起源與理論
課程時間:2020.09.29
課程地點:A302 研討室
授課老師:吳明烈教授
學系:109 終發碩一班
學生:蕭仰福
學號:109409507
今天老師在上課是講述了一些新的理論及詞句。
今天在課堂開始的時候有學生提出了新住民文盲的問題,從而開始討論如何促進成人學習。印象比較讓我深刻的是,當討論到是否新住民的教育水平或程度不夠高,從而對學習的熱忱也不高。老師接著補充說明,在某些地區,有些新住民在自己的國家受到的教育相比起我們還更加高。只是迫於現況,每個人做出的選擇也不同。他們在人際溝通方面都沒問題,問題只是在於他們認為沒必要再拓展學習圈。不識字,沒文化,這是我們的想法,並不代表他們的教育水平比我們差。想要促進成人學習,就要先從他們身邊的周遭開始下手,那才會開始對學習漸漸的燃起興趣。
現今是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各種資訊都可以透過網路或其他的方式獲得,學習的管道也變得越來越多。每個人都必須要保持著持續學習的精神,才不會被時代的腳步給落下。因為學習是不離人間生活的,每一項心得學習都會賦予新時代的意義。自我導向學習就是在為自己創造意義與價值,將不喜歡學變成喜歡學,喜歡學就會快樂學。用老師說的一句話是,結合學習到的軟硬實力,才會有巧實力,運用巧實力與生活上,才能夠變成人生中的巧克力。
成人教育學的發展源起與理論
課程:成人教育學研究心得-成人教育學的發展源起與理論
課程時間:2020.09.29
課程地點:A302 研討室
授課老師:吳明烈教授
學系:109 終發碩一班
學生:李昭婷
學號:109409505
學習城市推動的經費來源有三: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民間資源,當其核心價值與企業形象相雷同時,反而由民間贊助的資源是遠大於前兩者的,因此要找到對的團隊,找對的人,做對的事。如何推動學習與在地結合,凝聚在地的力量,可以說是地方學,也可以說是學地方,老師舉例埔里12年一次的建醮活動,不僅只是跟著吃素祈福,而是要去了解其歷史文化背後的涵義,身為文化傳承者應賦予新時代的意義與生命,才能活躍地永續傳承下去。一個組織的學習靈魂是文化,每一個組織都有其文化,例如暨大核心價值的文化為:關懷、開闊、創新、進步,我們身為暨大的一份子,更應該要了解並實踐,缺乏文化的組織,就等同「無魂有體親像稻草人」,著實要引以為鑑!
老師分享在德國留學期間,結識來自不同國家的好友,包括他的兩位指導教授,迄今
仍保持密切聯繫,跨國文化的交流,讓生命與學習更豐富,人生不是得到就是學到,「逆增上緣」,在逆境中不屈不撓,向上挺進,從失敗的經驗中學習如何重新站起來,要有智慧和胸襟,看到困難背後的希望,若沒有岩石的阻擾,哪能激起美麗的浪花!逆境教會我應該要正向思考,勇敢面對並解決。老師再以康熙六十大壽敬三杯酒的故事,第一杯敬皇太后輔佐登皇位、第二杯敬文武百官及天下子民、第三杯則是敬敵人,對手的壓力促使磨練自己變得更強大,「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友」,勉勵我們應該要以宏觀的視野、開闊的胸襟來看待世間的人事物。
西方以貓頭鷹作為哲學代表,學習要像貓頭鷹的頭能360度轉動,全方位且面面俱到,在知識學習中獲得專業硬實力,在社團中學習人際互動軟實力,兩者結合就變成巧實力,可以創造出人生中更甜美的果實。樂齡學習有三動:運動、腦動、互動,人要活就要動,要活在我的世界,以及我們的世界。今天的課程學習,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延續上週老師所提及的陳綢阿嬤,那三句充滿了長者智慧的名言:1.人的心理比地理還重要2.會做是福氣,不會做就費氣(麻煩)3.人與人要互相支持(人互相抵住才站得穩),因此人的心最重要,心地善良無私奉獻的阿嬤,是我們學習的最佳典範!
成人教育學研究課堂心得-成人教育學的發展源起與理論
「逆增上緣」之概念,如同鮭魚逆游而上,克服艱難與障礙,於逆境中找尋著生存契機。每個人每天的時間都是相同的,卻皆有著獨一無二的人生小說,而自己就是作者。「順境」總能增添生命中的光彩;「逆境」則能激發出潛能與智慧,皆是不可或缺的刻刀,鉅細靡遺刻劃出生命中的每一個精彩細節。經歷如促使成長的陽光、空氣、水,閱歷則如促使成熟的微量元素,皆為一種學習與成長。福禍相依,放下執念,福禍淡然。
然而,康熙帝的第三杯酒,敬鰲拜、吳三桂、鄭經、葛爾丹。每個人面對同一件事,皆可能因不同角度而擁有不同見解,境界不同,見解自然亦會不同。我想,文化的本質是包容,人性總會有遇強則強、遇弱則弱的時候,對勁敵的定位是貴人或小人,一念之間。勁敵亦可能為激發潛能與智慧的催化劑,如可遇不可求的貴人般珍貴。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是在人際交往方面,容易忽略的細節。人的雙眼,彷彿是放大鏡與顯微鏡,總無意間將放大鏡對著他人的缺點,而用顯微鏡微觀他人的優點,對待自己則反其道而行。待人處事,應勿過度檢視他人的缺失,古云:「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相對的,當「反求諸己」時,亦勿過度苛刻自己,凡事應力求中庸,過猶不及。
2020/09/29成人教育心得
今天上課的內容主要是談論到有關於成人教育的理論部分,然而在成人/終身教育的部分對於理論的基礎扎根是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唯有將理論基礎給打穩了,如此在未來從事終身教育的部分才能夠讓說出來的話還有做出來的事情更加的有根據,更能夠讓人信服,並且能夠將理論內涵切合實際並設計出一套適合現今社會的終身教育方式。
終身教育重在延續發展,現今社會動盪太快,在這樣資訊爆炸的時代,勢必每個人都要持續的學習,如此才能夠免於被世界淘汰的境地,雖然不是說不學習就一定會被社會淘汰,但就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若是沒有適時的充實自己並且與人群接觸,如此老化速度會變得飛快,並且會顯得與身邊的眾人月是格格不入。
老師有提到,人們自出生以來都要與人接觸,並且吸收新知,如此才能夠真真確確的活出一個最新的自我。
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時間:2020.09.29
課程地點:A302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學系:109終發所碩一
姓名:林彥妮
學號:109409506
課程心得:
課前同學詢問有關學習型城市問題,學習型城市有三方經費: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名間資源,第三方的經費可能比一二方來得多,若組織理念與企業是符合企業形象,在推動及經費補助會更多,需要上層縣市首長鼓勵與支持,將在資源整合把民間資源帶進來,在推動學習型城市更有助力;推動要成功,需找到對的團隊,組織內自燃者的雄心壯志,對的人做對的事,讓每一分錢每一個投資發揮效益。
同學提出:新住民文盲該如何再學習、識字認字,在德國的新住民需要有學語言的時數,在學語言融入文化、地理、歷史的認識,台灣有新住民學習中心,在學校內有新住民文化美食節,從新住民層面出發規劃設計,很多觀念相通但不相同,發展地方學、學地方,在地方學凝聚出來的知識,學習不離人間生活,賦予新時代的意義與生命。
文化是一個組織的靈魂,組織文化的發展,從人進入組織開始講,如學校在始業式告訴新生學校文化理念:關懷、開創、創新、進步,若缺乏組織文化如有體沒魂,使組織新成員從認識、認同到認定,進而為組織創造意義與價值,轉識成智,把知識昇華成智慧。
在課程中老師也提到,人生不是得到就是學到,逆增上緣,在逆境中增長向上的緣分,用負面的方式面對,但這股力量給你更大的成長,「沒有岩石的阻擾,哪有美麗的浪花。」康熙的三杯酒,一杯敬孝道、第二杯敬同僚、第三杯敬敵人,沒有他們的淬鍊何來如此成就,水至清無魚,人至察無友。
本週提到成人教育社會學的學科本質:需有獨特的方法、獨特的對象、獨特的觀點。理論的四個效用為提供行動的參照指南、可以被視為經驗的精華、可能產生淺在的影響力、可以做為解釋現象的基礎。理論是從實務當中淬鍊出來的,呼應到實務中,並產生淺在的影響力,在現代疫情影響,產生了K型社會(K型企業),兩極化企業,往上因疫情而受惠的企業,口罩及網路、往下產業觀光、大眾運輸。
目前終身學習者大多為上層企業或主管,為避免造成M型社會,多了解底層的需求,時間需求、內容需求、動機需求,鼓勵他們的終身學習的動力,增加社會流動,老年也需有三動:運動、腦動、互動,老有老伴才能有老本,不能躲在自己的山洞一動也不動。
西方用貓頭鷹比喻終身學習,學習要像貓頭鷹的頭360度轉動,全方位且面面俱到,在學習知識中獲得硬實力,在社團中學習人際互動軟實力,結合軟硬實力變成巧實力,運用巧實力於生活中變成人生的巧克力。
在這週的課程中吸收很多人生中道理,不同的觀點,印象深刻的是課堂中提到理論的四個效用,記得大學學習教育學理論時,常常無法理解,直到進入職場後,再次拿起理論的課本,看到後才開始發現,原來我平常在使用的都是教科書內的知識,開始慢慢把教學與理論融會貫通,今天再次提到理論的四個效用也呼應到之前的學習經驗。
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時間:2020.09.29
課程地點:暨大A302教室
學系:109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吳沂倩
老師在課程開始前以提問方式激發同學的自我學習,其中同學提及學習型城市的推動,老師以此說明國外與國內現行推動的不同,國內大多仰賴政府挹注資金,造成參與人員缺乏動機且較為被動,以自燃者與助燃者為喻,期待成人的教育應以自燃者為目標,培養在地人才,發展社區特色文化,自助得助。
另外,同學提出新住民的成人學習型態,由其他同學提出相關見解與實務經驗,老師接續補充說明,新住民在人際溝通方面是沒有問題,但是若能鼓勵拓展學習圈更佳,走出家庭,與在地文化、社區等有更多的融合。
社區總體營造、社區發展、地方創生、學習型城市等,概念相通但不相同,以埔里籃城書房為例,說明籃城書房成立的歷程,結合在地文化、資源整合、了解地方問題或需求、凝聚在地人文力量,發展地方學,亦即學地方,例如地方的宗教文化,賦予新時代的意義與生命,讓文化得與傳承,學習是不離人間生活。
成人教育學的概念緣起與發展,起源於1833年,而台灣的創始者為楊國賜教授。老師提及每一個組織發展皆有靈魂,而靈魂指的是文化,如各學校有自己的文化、社區有自己的文化、企業文化等,從一個人進入組織到組織的文化談起,其核心價值的存在並予以實踐,讓一個人從認識、認同到認定組織的文化,而人生不是得到就是學到,人生的不順是創造另一個可能,因此要有達觀的態度,逆爭上緣-沒有岩石的阻擾,哪有美麗的浪花,「水至清無魚,人至茶無友」。
在成人教育研究的專業術語補充中,老師提及M型社會-舉例貧富差距大;K型社會或K型企業:如因為疫情而受惠的企業及因為疫情而受到影響的產業,如同K非上即下。
本週印象深刻的是課程中老師以「結合軟硬實力變成巧實力,運用巧實力變成人生的巧克力」,給予同學們大大的勉勵與提醒,亦讓我有所反思,不論在工作中或生活中,應該讓自己保有巨觀的學習態度,落實老師所說,培養巧實力才能讓自己有享受美好果實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