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組織學習課程參訪
課程:組織學習研究心得-組織學習課程參訪
課程時間:2020.06.12
課程地點:嘉義市嘉義產創中心
學系:中正成教所博二
指導老師:吳明烈博士
學生:黃宏鼎
學號:807710005
本次上課是最後一次,天啊! 這樣精彩的課程在充滿愉悅與驚艷奇下,堂堂有新知,時時有領晤,上課成了一種享受,讀書變成一件快樂的事,竟然要結束了。書本內的,實務上的,同學與老師的想法觀念,交融於課堂的討論,再加上老師的私藏哲理,化為通俗的順口溜,真的想要忘記也難。
在教育行政現場服務近20年,在多次訪視的過程當下,曾遇上部分同仁對教法及目標常因襲傳統及不知權變,對實施成效與學習轉化也不重視,對學生學習表現常歸究是學生素質與其未專注用心,對學校發展與教學提升更沒有方向,再者,對訪視委員建議與改正事項時,自己則大吐苦水,認為付出甚多卻得不到家長認同與學生學習優異表現。也許,這些問題不能苛責任何一人,但個人卻也不希望持續發生下去。
在這系列的課程,個人學習與組織學習必須要發生變革,要系統性思考、改變心智模式、自我超越,建立起共同願景,最後組織團隊共同合作,才能成功的蛻變,造就優質的組織,達成傲人的績效,這就是鼓勵大家要不斷學習,提升自我,優化團隊,走向學習型組織的大道,創造共好的職場氛圍。
這週同學探討的主題是團隊學習,是五項修練中從個人至團體的重要階段,也惟有團隊學習才能讓共同目標願景可致達成,否則成員各自為政,多頭馬車,漫無目標,便會消弱力量,造成組織團隊混亂,分崩離析,邁向毀滅。
造訪產創中心,近期已是第二次,景物雖同但過程中卻也觸動的許多想法與意念,期昐未來能有機會與該中心計畫合作,汲取其優勢,協助推動教育與樂齡領域的計畫案。
睿洋的報告,內容豐富,共同願景塑造與經營係組織成員共同發自內心的願望或意願,凝聚組織未來發展成功的目標、任務、事業或使命,舉例分析透徹,再加上老師的引領,令人耳目一新。
老師的這一句俚語:「觀念哪會通,賺錢整碗公;觀念哪不通,做人就兩光。個性哪不改,永遠騎摩托車;個性哪有改,賓士牽來駛」。真是點到重點,經典中的經典,個人覺得「組織沒有變,內部就生變」,「學習若沒改,教育就無改(解,台語發音;無改,沒有解套)」,這就是近十多年來要推動教改的主因,但是在保守與新潮共構的組織中,變革談何容易,安定與創新如魚與熊掌,可兼得嗎? 先務實的作功課吧! 先從組織學習開始,營造出成長求變的動力,形成學習型組織,加上五項修練的要領,組織的發展與成就,當無可限量。
最近獲知本縣學校參與全國健康促進學校之相關項目如視力、口腔、體位等項目績優遴選,榮登全國首獎,值得肯定。但是一開始,處內推薦學校踴躍參與時,大家普遍充滿畏懼與惶恐,甚至有學校直接婉拒,經過不斷溝通和說服,提供改變心智模式及系統思考等觀念,並提供相關輔導與協助,安定人心後,建立共同努力的目的願景,逐一啟動學校團隊合作學習,在有限時間內,受薦學校的付出終於獲取評審青睞,奪得佳績。
其實,過程中自己心中那股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靈,一直忐忑不安,直到上了老師的課,如沐春風,與師一席課,功力倍增。我開始學會放下,對學校的團隊,一直鼓勵與讚美,肯定團隊的付出與努力,大家都在學習,得失不要看太重,方向偏了就修正,錯了就改正,全心將它完成、做好便是成功,比賽成績不重要,全力用心完成一件事就是成功,名次與否,就順期自然。 我也再次跟大家表明,結果固然重要,但其重要性絕對比不上這一連串準備過程的收獲。在這數月的準備當中,團隊成員學習到什麼?當中給學生什麼樣的改變?也給自己什麼程度的改變?對周圍的師生與家長有什麼影響?綜上的改變歷程及行為改變才是最寳貴的。
改變的力量就是學習,學習不斷改變與成長,這就是教育的歷程,也就是組織學習的本質,以上與大家分享。最後感謝老師的指導及包容,謝謝同學的共同成長,感恩學習歷程中的貴人。下課不是結束,而是另一份緣分的開始,我永遠會記得這一段美好的遇見。
108 終發碩一 楊素珍 107409515
2020-06-13, 週六 15:39
組織學習研究心得-知識管理
課程:組織學習研究心得-知識管理
課程時間:2020.06.09
課程地點:A203 研討室
學系:108 終發碩一
學生:楊素珍
學號:107409515
知識管理的要素 KPIS (Knowledge / People / Information / Sharing)
K = (P+I) x S ,人很重要,訊息很重要,分享更重要,唯有將內隱知識有系統、有規劃地外顯化,才能將知識的力量發揮到最高點,這就是我對知識管理的理解。在生活及工作中,我們常會依賴經驗的累積來判斷方向或者避免錯誤,但很可惜的是人們大都未將這些經驗傳承下去,有時是不懂如何做,有時卻是怕被別人超越,很多有名的老中醫後繼無人就是這樣的結果。引申到組織管理中亦同,以我個人為例,我的個案管理經驗雖也很想傳承給員工,但可能是方法不對,始終達不到我想要的程度,此次學到較具體的方法,或許透過知識管理的導入會有所改善,且讓我來實驗看看。
此章學到一個新理論『知識螺旋』,查了一下,是由日本野中鬱次郎於1989年提出的,內涵是組織動員個人的內隱知識,經由四種知識轉換模式在組織內部加以擴大,成為較高層次的知識本體,知識轉移與創造的過程,強調隱性知識的交換。而它的目的是從既有知識追求目標知識;減緩知識落差或跨越知識鴻溝。它的轉換過程為
社會化→外化→結合→內化→社會化→外化→ …
•動員個人的內隱知識,經過外化成外顯知識;
•經結合成另一種外顯知識;
•再將之內化成內隱知識,以成為既定的觀念與工作習慣;
•最後透過相互觀察與模仿學習,將內隱知識社會化。
我覺得這個理論很具體指導了我們如何按部就班地進行知識管理,不管是用於個人或組織。
實作分組組裝積木,考驗團隊的知識管理也考驗隊長的統合能力,有時我會想,到底是霸氣的領導有用還是民主的尊重有用?在此次實作中,我明顯覺得專制點可能是較好的模式,因為面對有才能(或者說是不受控)的組員,放任看似不是一個好方式,再者當領導者不夠有領導力或者隊員不夠信服,其凝聚力及團隊合作的精神是無法發揮的,面對外力的介入,一位有遠見的領導者更應適時反應而不是放任發展致錯失良機。個人引以為鑒。
學生姓名:王聖菱
2020-06-13, 週六 11:34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拂水山莊
課程時間:2020.05.16
課程地點:暨南大學A203教室(上午)、拂水山莊(下午)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王聖菱
學 系:108碩專班一年級
學 號:108436512
課程心得:
這次的課程有兩個組別進行報告,分別是自我超越、共同願景這兩個主題。
其中對於自我超越的主題,印象特別深刻
內容如下
自我超越是修煉的第一步
• 「自我超越」的修煉是學習不斷理清並加深個人的真正願望,集中精力,培養耐心,並客觀地觀察現實。只有自我超越願望強烈,才能保證學習的動力。
只有透過個人學習,組織才能學習。雖然個人學習並不保證整個組織也在學習,但沒有個人學習,組織學習無從開始
釐清願景與現況
• 願景:
是一種召喚及驅使人向前的使命,不僅是一個美好的構想。
• 1. 釐清什麼才是對我們最重要的。
• 2. 學習如何看清目前的真實情況。
最重要的五點~~就是
自我超越修練一: 建立個人願景
自我超越修練二: 保持創造性張力
自我超越修練三: 看清結構性衝突
自我超越修練四: 誠實面對真相
自我超越修練五: 運用潛意識
上述課程的分享,讓我多益良多
下午的課程為「拂水山莊參訪」
雖然莊主不小心遺忘了我們這組客人,導致有些搓手不及
但既來之則安之,每個意外都是最好的安排
我們依舊耐心等待最美味的午餐
也欣賞了莊主精心安排的茶道 花道 以及豐富的人生經驗
體驗到生活不同於從前的學習方式,學習不分形式不分地點持續終身學習,就能達到終身學習的目標。
108 終發碩一 楊素珍 107409515
2020-06-13, 週六 11:33
組織學習研究心得-系統思考
課程:組織學習研究心得-系統思考
課程時間:2020.06.02
課程地點:A203 研討室
學系:108 終發碩一
學生:楊素珍
學號:107409515
同學釋義何謂「系統思考」:「系統思考包含了一系列模糊的方法、工具和原理,方向都是在探討各種作用力之間的相互關係,並且把這種互動是為共通的流程。」。以我得理解就是所謂的「關關相扣」,所有事情都有其脈絡可尋,也會連動後續的發展。所以在思考或決斷一件事時,必須全盤檢視而不是只有解決表象問題,那樣不僅沒解決問題還可能引發更多的問題,也就是所謂的症狀解。
另課本中提出系統思考修練的微妙法則,給了我們非常實用的教戰手則,背下來好好運用。
1. 今日的問題來自昨日的解
2. 越用力推,系統反彈力量越大
3. 漸糟之前先漸好
4. 顯而易見的解往往無效
5. 對策可能比問題更糟
6. 欲速則不達
7. 因與果在時空上並不緊密相連
8. 尋找小而有效的高槓桿解
9. 魚與熊掌可以兼得
10. 不可分割的整體性
還有報告中提出使用 SWOT & 5W1H 方法來強化整體思考,這兩種方法在管理學上早被廣泛應用,用於行銷上更是絕佳工具,個人在提交企劃書時也常常運用,若再加上PDCA就更完整了。
實作以6頂思考帽的模式讓大家換位思考,同學們為了盡責地將自己的角色扮演好,放下成見以角色為出發點提供意見,感覺到有些同學的糾結,也感受到有些同學的 隨波逐流,觀察真是一件有趣的事,在實務上多加練習應該是可訓練員工的換位思考,至於成效,我認為必須有配套措施才能真正發揮。
訓練自己的系統思考,對於一個領導者當然是非常重要的,為什麼員工與老闆的思維永遠不同,應該就是這件事吧,因為老闆想的是公司全面發展與生存,而員工大都看到的是如何解決當前的問題,理想上如果員工也能提昇到系統思考,對於企業的發展定是大有助益。
學生姓名:王聖菱
2020-06-13, 週六 11:14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時間:2020.05.31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王聖菱
學 系:108碩專班一年級
學 號:108436512
上午的課程透過同學分享
知識管理是近幾年很流行的管理用語,今日透過同學分享才清楚這個名詞
原來知識管理在目前已經成為大家生活重心的一部分,此點從懂得在K-Home進行知識的分享、儲存乃至於知識性的討論,看得出大家對其有著某種程度的依賴。
中午的課程,老師分享了一部改編自全球青少年驚悚奇幻小說《移動迷宮》,
《移動迷宮》的題材非常的棒,是一群青少年沒有過去的記憶,被迫關在迷宮裡找尋真相,光是這點就足以讓人眼睛為之一
《移動迷宮》電影裡,「迷宮幽地」很早就成了一個和平社會,為了要解開謎團、逃出迷宮,大家互相幫助、各司其職。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當你在迷宮關門之際努力逃出來,眼前一定有夥伴吶喊著你的名字,要你「跑、跑、跑」,無形中給予了自己更多的力量。
電影內容也有提到
該如何面對「危機」?我們通常缺少敢於面對的「勇氣」,尤其處於一個舒適、穩定、安全且熟悉的環境中
從電影中,印證了組織學習勢必要從每一個人本身開始,
當夥伴有不同想法時,需要透過激勵或是討論來達到相同目標
看完這部電影後
感到自己可不斷反思在未來生活中,遇到危機與挫折該抱持怎樣的想法與態度面對,需要選擇沉著冷靜、思考面對,還是放棄希望、膽小逃避,抑或是崩潰絕望、坐以待斃? 這部電影,帶給我更多啟發與成長。
學生姓名:王聖菱
2020-06-13, 週六 10:30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跨校三班組織學習
課程時間:2020.05.30
課程地點:暨大A203教室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跨校三班組織學習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王聖菱
學 系:108碩專班一年級
學 號:108436512
今天是盛大的跨校三班的學習課程,而且是由碩專班主辦,在活動之前
全班都分工來準備這場活動
活動一開始是中正成教博班分享U型理論,課程內容非常生動豐富
也讓我明白U型理論雖然看起來有點深奧、但其實生活中也有所用。它可以幫助我們探索內心以及反思自我,在生活中工作中也頗有助益。
第二堂課程是專班的同學分享
這場分享同學分享了理論以及實作 還有同學將自身工作所發生的事情也帶入分享中,分享內容非常精彩也很生動
課程分享的幾位同學們發揮向心力、凝聚力,激發出團體不可思議的潛力,真是讓我們得到很多收穫
印象最深刻是進行了分組活動,
這個活動是DIY手作活動
活動內容是每一組發放紅線、膠帶、棉花糖義大利麵數根
在限定的時間內用非常脆弱的義大利麵來搭建一座高塔,將棉花糖放在頂端,依照的這個高度來做比賽。
因為我們這組都是女生,完全不懂建築工法,所以我們只能慢慢摸索,先求穩再求高
我們努力不懈的精神也得到了第三名~~
最後到了一整天的活動尾聲,
大家分享著今天一整天課程得到的收穫與組織學習的關聯
經過每個人的分享也讓我更加吸收課程內,非常開心有這機會能參與其中
組織學習研究課後心得
日期:2020.05.31
地點:中科106教室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學系:108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姓名:陳明慈
學號:108436518
移動迷宮電影與組織學習的相關體會:
1.自我超越:主角湯瑪士甫出場就展露了強烈的好奇心,他的個人願景非常明確:找到離開迷宮的方法。透過U行理論的三個步驟:不斷仔細觀察、系統性思考
、以思考結果建立模型,湯瑪士以強大的創造性張力,最終解開迷宮的奧秘,完成個人願景的實現。
2.心智模式:許多受困於迷宮的男孩中,湯瑪士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心智模式,湯瑪士本身對事物、規則懷疑、勇於探究、勇於求證的態度,讓他最終能成為最關鍵的人。
3.建立共同願景:湯瑪士自身的認真態度讓其他男孩紛紛燃起強烈的希望,成功地建立了一起逃離迷宮、追尋真相的共同願景,甚至願意為了此一共同願景犧牲自身的性命。
4.團隊(組織)學習:僅靠湯瑪士單一個人的學習,創造力有限,當團隊中每個人都有強烈的動機,並學習、分享各自的知識後,就成為了一個應對能力極強的組織,最終達成組織的共同願景。
5.系統思考:主角湯瑪士是電影中最善於系統思考的人,不僅關注於問題本身,並且延伸到系統中的其他環節,探究其關聯與因果關係。
組織學習研究課後心得
日期:2020.05.30
地點:暨大A203教室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暨大中正跨校組織學習研習會)
學系:108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姓名:陳明慈
學號:108436518
課程心得:
5/30
5月30日星期六,是舉辦暨大中正跨校組織學習研修會的日子,與往常的課程不同這天的研修會匯聚了中正博士班、碩士班與暨大本校碩班與終發專班的同學共同學習、參與。同學們比平常的上課時間更提早到達上課教室,都對今天豐富且精彩的內容充滿了期待。以下整理一天下來的收穫與體會:
一、U型理論:源自麻省理工學院的U型理論以「做中學」為基礎,是《第五項修練》的核心思想之一,以人類意識為觀點,融合系統思考、創新與變革,幫助自我找到盲點所在,U型理論的實踐是以矩陣方式運作,而非線性流程,藉由共同感知和塑造「生成中的未來」,有利於提升個人、啟動團隊與組織的轉型變革。
報告中探討U型理論的架構和主要觀念、講解如何找出「盲點」、描述U型理論的流程、原則與做法,並介紹變革的方法和工具。
U型理論的三步驟流程,可以幫助發掘個人、組織或系統的內在狀態,包括:
1.觀察、觀察、再觀察:連結到潛能最大的地方。
2.退省與反思:讓內在領悟湧現。
3.建構原型:依據當下所湧現的事物來行動。
U型理論的核心流程:
1.下載:僅是依賴下載過去的經驗,世界就會被舊有的心智習慣和過去的經驗所束縛,缺乏新事物刺激我們的心智,局限於舊有模式的慣性。
2.看見:將習慣性的批判給「懸掛」起來,就能以嶄新的眼光看待世界、對新事物加以留意,並把世界、系統視為外部、脫離的存在。
3.感知:將注意力從物體轉向源頭,知覺就可以廣化和深化。
4.自然流現:進入靜止時刻後,我們就會放下舊事物,並連結到未來潛能的環繞區塊。
5.結晶化:當接納並結晶化願景和意向後,觀察者和觀察對象的關係,就能有所翻轉。
6.建構原型:建立了原型後,就會從做中探索未來。持續翻轉觀察者和觀察對象的關係。
7.運行:靠著演進做法和基礎設施來體現新事物,觀察者和觀察對象的關係完成翻轉後。也就從「我」到「我們」,從「小我」到「大我」。
二、世界咖啡館:
1.為背景、主題定調。
2.營造愉悅、舒適的空間。
3.選擇關鍵的問題。
4.鼓勵人人有表現。
5.交互激盪出不同的火花。
6.聆聽、凝聚共識。
7.分享、勇於創新。
整體的遊戲非常引人入勝且具有巧思,雖然遊戲過程中稍微倉促且混亂,但瑕不掩瑜,讓共同參與的大家都有滿滿的收穫與體驗。
三、摸彩:人人有獎,如同組織學習一般,只要願意參與,每個人都能有獨特且難忘的收穫;背包象徵包學習者滿載而歸;馬克杯象徵虛心求教求知若渴;撲克牌如同學習一樣讓人充滿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