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成人教育的發展源起與理論
課程時間:2019.09.24
課程地點:A302研討室
學系:108終發碩班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林如栩
學號:108409507
有人便有了成人教育。在人們懂得利用工具將經驗記錄下來,把知識傳承給世世代代的時候就存在了,只是「成人教育」一詞是到了十九世紀才有的產物,這堂課讓我對成人教育的起源有了了解。10/28教師節這天我北上參與了「2019終身學習的傳承與創新暨楊國賜教授終身教育思想研討會」,老師也把各國在成人教育努力的成果在專題言講上簡單做了分享,從歐盟對成人教育的推動、英國以形塑新學習文化為主軸的發展願景、美國積極推動終身學習、德國提供成人多樣化學習機會,致力於落實終身教育理念、日本推展與實施終身教育、韓國積極推展終身教育運動、到暑假參訪欲打造「思考型學校、學習型國家」的新加坡,都是臺灣終身學習的願景發展上可以參考的指標。上個學期老師問過我們,我們的夢想是什麼,而我當時為自己重新找的夢想是成為社會企業家,或許成為終身學習專業人員也是我通往未來的路徑之一吧!
成人教育的意涵與理論
課程時間:2019.09.17
課程地點:A302研討室
學系:108終發碩班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林如栩
學號:108409507
有人就有成人教育,生活處處皆學問,人的一生都在學習,從古至今,人們本能地在自身與身旁的人事物中搜索靈感,並運用創意將其應用在生活中的每一刻,有時候無意間發現的道理,都會是件偉大的渺小。我試著把上課學到的專業在工作領域上應用,今年帶的班是中高年級的孩子,利用「學伴」讓班上的孩子們能夠互助共學,作為老師(領導者),除了有時間能夠觀察、紀錄主動伸出援手的孩子們,也能把時間留給真正需要課業輔導的孩子們,並在期末評量時,知道此法效益的好壞。並透過期中、期末獎勵的方式,讓孩子們明白:主動和真心的付出,除了能帶給自己成就感,獎勵也會在收穫時雖之到來。雖然方法也還在微調,但我對此有信心未來這些孩子將會不一樣。
成人教育工作者的專業發展與前瞻
課程時間:2019.09.24
課程地點:A302研討室
學系:108終發碩班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專題研究(一)
課程內容:成人教育工作者的專業發展與前瞻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顏曉菁
學號:108409502
什麼是「專業、事業、志業」呢?一開始老師就這麼問大家。從大家的口中來總括:「專業」是指專門工作的知識、技術和態度;「事業」指和生涯密切關係的工作;「志業」則指的是不計一切的報酬與付出的工作。而在過程中,有同學就分享著台灣有太多有熱心的志工參與在社福、社區的組織中,但就缺乏其專業性,因此就分享著「成人教育」的重要。如何培養志工成為一位學習型人才,是社福、社區組織可以進行的工作之一,因為「人才是組織最重要的資產」,培養學習型人才,這樣才能夠幫助組織永續經營。
一個人的能力是如何計算呢?C=(K+S)A,老師請我們計算一下,Competence能力=(Knowledge 知識 + Skill 技術)Attitude態度 發現「Attitude態度」的數值是最大的(100),因此可得知一個人的能力,最重要的不是其擁有的知識和技術,而是在於他的「態度」,「態度」能夠帶來成功的關鍵;「態度」也能夠帶來「成人教育工作者的專業能力」。因為「成人教育工作者」非常需要擁有的態度就是其「學習」特性。一個人所擁有的知識和技巧也許不是頂尖的,但因著學習態度佳,不斷地學習,其成長的能力是能夠勝過學習態度低,卻擁有豐富知識和技巧的人,因為學習是一場「耐力賽」,不斷地保持著學習態度,不斷地進修學習,所獲得的能力也會不斷地加添。反觀,學習態度低落,就算一開始擁有頂尖的知識和技術,沒有學習力,慢慢地將會落後,因為這個世界是一個知識爆炸的年代,她是一直在變化著。因此,千萬不要認為這樣就夠了。所以「成人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去做的就是「裝備自己的專業性」,創造學習環境,進而去影響其他人再學習。而如何影響?老師分享著韓國的學習123,意思是每走十分鐘有學習型燈塔,走20分鐘有學習中心,走30分鐘有圖書館。
最後,再次反思自己:我的學習態度如何呢?我無法說出自己是態度佳的人,但我能夠說的是「我願意努力去培養學習態度」。不過如何培養學習態度呢?首先就是要找到自己的學習興趣領域在哪裡,一旦找到了,是自己喜歡的領域,相信那份學習態度會慢慢的提高,進而達到其學習能力(效果)。若是一位成人教育工作者,找到其領域,又擁有了學習態度,將會帶出其專業的發展與前瞻性。
成人教育學的發展源起、背景與範疇
課程時間:2019.09.24
課程地點:A302研討室
學系:108終發碩班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內容:成人教育學的發展源起、背景與範疇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顏曉菁
學號:108409502
今天的課程,老師從成人教育學的概念源起說起,其實「成人教育學」並不是19世紀的產物,而是從有“人”的出現就有了,只是到了西方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和古希臘時期開始有把這觀念和思想表明出來,都仍沒有一個特定的名詞。因此從這可看出「成人教育學」不管在哪個年代,都具有其需要性。因為成人教育是能夠帶動社會進步的可能性。其特點在於它具有獨特方法、獨特對象及獨特觀點,為什麼是「獨特」呢 ?因為成人教育必須用符合成人需求及特性的方法來教育,不像是兒童教育,雖然仍有個別差異性的教學,但大多數的兒童是以總體性的教育為主。因此,成人教育不單只有核心領域,它還涵括了邊際領域及跨領域的教育,使其能夠達到社會化功能、提供技術來增進經濟效益功能、促進社會流動、提供第二次教育機會、在社會休閒時間有合理的安排、使成人充分發展來獲得社會生活的自由,並傳遞現有知識文化來維護現行社會體系,進而有社會行動來改善社會,使社會得以朝向進步的目標。
由以上老師的分享中,我深刻去感受到「成人教育」是一個不容易的事,因為它並不像兒童教育,有一套既定的方法與理論去教育。成人教育是一個要先從探索其需求而再去研究的教育,每個人、每個組織的不同,自然其教育的內容與方法也會不同。因此,我就繼續反思自己所處的環境,我要如何去推動「成人教育」來完成「學習型組織」呢?我想到自己面對許多的家長,是否能朝著「家長讀書會」開始呢?在我所接觸的每位家長對孩子的品格、教育、發展都有很多的想法與看見,但其中也不乏有很多的焦慮,因為有太多時候台灣的教改是家長不甚了解的,因此透過「讀書會」,共讀的效應就是能夠減輕家長們的壓力,而能喜樂地去帶領孩子認識這個知識世界與品格的養成。相信共讀的力量一定是能夠大過於自己的單打獨鬥。期待自己能夠再這堂課再多汲取老師的專業分享,讓自己不只有熱情,而是能夠有專業性的去推廣「成人教育」在自己的組織中,相信讓家長(成人)成長,兒童自然也能夠隨著成長,這個社會也會間接地接受到成長的果實而變得更棒!
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專題研究(一)
張春珠 2019-09-24 星期二 13:10-15:00
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專題研究(一)心得
課程地點:暨南大學教室A302研討室
學系:108終發碩一班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專題研究(一)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張春珠
學號:108409505
從事成人教育工作者需要有選才、育才、留才、用才的能力,教育工作者也是傳承,老師在課堂上問我說妳對專業、事業、志業有什麼看法,我們要有專業知識,事業我們在工作職場上要具備工作態度,志業也就是志向及志工無限的付出。
老師讓我們知道學習型城市行程,政府需要提供一些輔助,像韓國的學習型燈塔,或者終身學習亮點特色如學習123,走路10分鐘有學型燈塔,20分鐘學習中心,30分鐘圖書館。透過民間及政府機關相輔相成下,讓人與人之間連結提高,讓地區的文化發展出特色區域,才能吸引更多人投入這個地方。
最後老師讓我們專業思考,每個人都有自己非常喜歡的工作,我的專業是鄉土領域,我們不能憑過去的經驗,而是不斷的創新與學習,最重要讓學習者快樂學習。
成人教育學研究
張春珠 2019-09-27, 星期二 13:10-15:00
成人教育學研究心得
課程地點:暨南大學教室A302研討室
學系:108終發碩一班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張春珠
學號:108409505
成人教育學的發展源起與理論,老師在課堂上介紹各國的成人教育,開始有人類就有成人教育,學者M.S.Knowles引進成人教育學概念有三項動力:第一項動力是研究基礎,第二項動力是自我導向性,第三項動力是影響成人在團體。
原住民的長輩很有智慧,早期沒有讀書但是他們會帶著孩子一起跟他們學習,泰雅族原住民生活食、衣、住是非常特別的,每次上完老師的課心裡總是有一股力量,我要把我們的傳統文化傳承而且要創新,在學校我的小朋友也是我學習的對象,在社區老人家是我最好的導師,在與小朋友對話及老人家對話是學習對話,我發現老人家說話很有藝術,現在偏鄉學校為了不讓孩子們城鄉差距,開始推動閱讀英文、國語,族語繪本,老師說多閱讀增加知識,不管做什麼事情我們要有一顆熱誠的心。
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專題研究心得
課程時間:2019.09.24
課程地點:A302研討室
學系:108終發碩班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專題研究(一)
課程內容:生涯發展與人生圓夢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涂祐綱
學號:108409509

課程心得:
本日主題為成人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備什麼能力呢?亦或者需要擁有怎樣的人格特質?在這個標題方向裡我們可以透過老師的PTT解說來探討他們需要哪些如:專業、事業、志業。在教育產業裡雖然一開頭提到事業不免覺得很商業行為,但這是不避免的路徑,畢竟教育者也是需要經濟生活。換個角度來想,我們切入點應該由我們的『專業』來帶動『事業』。舉例來說:就於大埔里地區,老師提到我們有桃米社區的生態(青蛙),我們可以連結如生態教室、環保耕種、生物研究、社區組織等,我們可以能會要的成人教育專業類型人員有,生物老師、社工師、地方耆老、地方農民。透過他們的專業來告訴大家,並提供這些專家補足不夠的能力,如:方案規劃、方案執行、溝通協調、問題解決等。通過這些方式的連結,促使在地專家也有意願投入成人教育的行列,便轉為『志業』。
後面提到高齡自主學習型組織,我們需要一個認證來保障職涯發展。與其單純高齡者指導者證照,或許像老師所提出的終身學習師來的有效益性。這個可以有很多面的專業能力,比如運動專業、醫療專業、營養專業、生物專業、音樂專業等,透過本身專業然後投入教育行列,該證照可以補足『教育』上不夠的專業能力,並可以提供社區、樂齡中心等更可以適時地找到需要的教師群。二來是也可以確保職務上的保障及未來規劃。
促使學習型城市行程,政府需要提供一些輔助,如韓國的學習型燈塔(lighting house)或者終身學習亮點特色如學習123,走路10分鐘有學型燈塔,20分鐘學習中心,30分鐘圖書館。透過民間及政府機關相輔相成下,讓人與人之間連結提高,讓該區的文化也好、對在地認同意識也好、甚至發展出特色區域,才能吸引更多人投入這個地方。
成人教育學研究心得
課程時間:2019.09.24
課程地點:暨南大學教室A302研討室
學系:108終發碩一班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研究 (一)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涂祐綱
學號:108409509

課程心得:
上課開頭我們從生活及學習切入,感謝同學總是一大早為大家準備自耕香蕉,從種植香蕉的過程中,去尋找如何種的更好、更美味。在每次的採收時可以去檢視,了解到發現問題、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最後再次檢視成果。從這些觀點切入成人教育社會學,比如說德國教育學之父提出:教育學及社會學究竟該主導為哪一個,以自學立場來看我個人的想法是,我們的『目的』是什麼?
比如學習種植是種「教育」,這個後續會衍生出一股「社會」中的種植風潮。我們姑且不一個面向來單看,主觀念為成人教育最後目的是希望每個人的提升來讓這個社會更加進步。想到古代孔子曾說過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及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從這兩個觀點發展,其實可以知道我們是需要不斷去學習,學習過程是種喜悅,因為『獲得』知識,然後在每個人生階段我們都一個外在社會基準,但是最終後分別會是於【知天命、耳順、從心所欲,不踰矩】。要達成心裡層面有那種隨心所欲及明辨是非還有不踰矩,除了受教育以外還需要習得教育意義並體現在社會上。所以上述這兩點我們該把教育及社會產生連結,並將現在產業進而結合。台灣教育提供了我們12國教但少了啟發我們繼續思考、繼續進修、繼續了解心理層面的學習,因此便難以達到所謂的隨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最後上課提出哲學思想,其實教育應該是要我們多提出問題、討論問題、並將這段話對應於老師說的:閱讀可以增加知識、討論可以增加智慧。